Ⅰ 電路基礎,要詳細過程及答案,急用,謝謝。
220福
Ⅱ 大學里《電路原理》、《電路基礎》課程各有什麼區別應先學那本書請推薦一下具體書籍。謝謝!
應該先學《電路基礎》在學《電路原理》。
一、兩本書的所包含概念不同:
1、《電路原理》主要內容包括:電路模型和基本定律,線性電阻網路分析,正弦穩態電路分析,三相電路,互感電路與諧振電路,周期性非正弦穩態電路分析,
2、線性動態網路時域分析和復頻域分析,雙口網路,非線性電路,分布參數電路及均勻傳輸線,磁路。附錄包括網路圖論和矩陣形式網路方程,OrCAD/PSpice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
3、電路基礎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電路的等效變換,線性電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正弦交流電路,互感電路及理想變壓器,非正弦周期性信號電路,瞬態電路等
二、兩本書的所包含知識點不同:
1、電路原理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必修課,是以分析電路中的電磁現象,研究電路的基本規律及電路的分析方法為主要內容,
2、電路基礎內容是,電路的等效變換,線性電路等。
(2)電路基礎日本擴展閱讀:
電路的概念- -電路是指由實際元器件構成的電流的通路。
電路的構成-
-電路由電源、負載和中間環節組成。
電源是可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成電能、向電路提供電能的裝置;負載是可將電能轉換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在電路中接受電能的設備;中間環節是電源和負載之間不可缺少的連接、控制和保護部件統稱為中間環節,如導線、開關及各種繼電器等。
電路的功能- -電力系統中的電路可對電能進行傳輸、分配和轉換;電子技術中的電路可對電信號進行傳遞、變換、儲存和處理。
電路模型- -在電路分析中,為了方便於對實際電氣裝置的分析研究,通常在一定條件下需要對實際電路採用模型化處理,即用抽象的理想電路元件及其組合近似的代替實際的器件,從而構成了與實際電路相對應的電路模型。
理想電路元件- -理想電路元件是實際電路器件的理想化和近似,其電特性唯一、精確,可定量分析和計算。
理想電路元件可分為有源和無源兩大類,無源二端元件包括電阻元件(只具耗能的電特性)、電感元件(只具有存儲磁能的電特性)。
電容元件(只具有存儲電能的電特性);有源二端元件包括理想電壓源(輸出電壓恆定,輸出電流由它和負載共同決定)、理想電流源(輸出電流恆定,兩端電壓由它和負載共同決定)。
Ⅲ 求西電出版社的那本電路基礎第三版的PDF,我要PDF!
我這里有一份電子版電路基礎 需要的話回復我傳你一份
書目介紹
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電路的等效變換,線性電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正弦交流電路,互感電路及理想變壓器,非正弦周期性信號電路,瞬態電路等。
Ⅳ 電路基礎 詳細解析
解:Us(相量)=10/√2∠0° V,則U2(相量)=U2∠-30° V。
因為:|版U1(相量)|=2|U2(相量)|,即U1=2U2。(有權效值)。
相量圖如下圖:
根據正弦定理:U1/sin30°=U2/sinα,所以sinα=sin30°/2=1/4,α=14.48°。
所以:∠OU2Us=180°-30°-14.48°=135.52°,cos135.52°=-0.7135。
根據餘弦定理:Us²=U1²+U2²-2U1U2cos135.52°=4U2²+U2²-4U2²×(-0.7135)=7.854U2²=(10/√2)²=50。
所以:U2²=50/7.854=6.3662,U2=2.5238(V)。
所以:u2(t)=2.5238×√2sin(3t-30°)=3.57sin(3t-30°) V。
Ⅳ 推薦電路基礎 經典教材
推薦你使用電子科技大學 胡翔駿老師寫的《電路分析》,內容很全面,並且內配有學習光碟,容光碟里是老師做的與課本相關的實驗,並且光碟中還有配套課件,及計算機模擬的相關軟體及說明。是一本非常不錯的電路分析教材。
《電路》(第五版)邱關源著我也看過,但是感覺還是《電路分析》 胡翔駿寫的更有結構,推到也嚴密一些。關鍵是有配套光碟,真的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我是跨專業考研的,也沒接觸過電路的東西,就是看的這本書,感覺真的很好,向樓主推薦。
Ⅵ 電路基礎和電路分析基礎的區別
沒有什麼大的區別,看主要看教材選用,有些教材會比較專業,有些會比較容易,電路基礎和電路分析基礎也是這樣
Ⅶ 想學電子電路基礎,求推薦幾本書
學習好書本上的基礎,就已經可以說打好基礎了,其他初級人員學習的電子書籍,只不過回是課本更深一些答層次,或者具體點的運用方面的實列。
可以看下基礎電工學,簡明無線電電路,
其實也可以看一下電子報,無線電之類雜志,選擇普通課件,實際製作電子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