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問卷法、量表法、調查法、相關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都是用來調查的
B. 簡述測量量表的定義及其四種分類。
測量量表是一種測量工具,它試圖確定主觀的、有時是抽象的概念的定量化測量的程序,對事物的特性變數可以用不同的規則分配數字,因此形成了不同測量水平的測量量表,又別稱為測量尺度。
1、命名量表
只用數字代表事物或把事物歸類。分代號(如學生學號)和類別(如用1代表男,2代表女)兩類。
2、順序量表
用數字指明類別、類別大小或含有某種屬性的程度。如學生的考試名次、護士能級等。
3、等距量表
不但有大小關系,還有相等的單位,其數值可做加減運算,但不能做乘除運算。如溫度計,可以說100℃比50℃高50℃,但不能說100℃是50℃的2倍,因為溫度的零點是人為設定的,0℃並不意味著沒有溫度。
4、等比量表
具有上述三種量表的一切特性,既有相等單位,又有絕對零點,其數值可做加減乘除。如測量身高、體重、計算年齡等。
量表依其構造大致可區分為機械式、電氣式、電子式、光電式等。一般式機械量表常稱為針盤指示表 或針盤比測儀 。
杠桿式量表系為彌補指示量表不足而設計,測頭及測軸均相當細小。電子量表亦需利用量塊或標准規設定尺寸再作比較測量,當然在電子量表有效線性范圍內即可作直接測量。
(2)量表法電路擴展閱讀
特徵:
測量量表的基本特徵是描述性、比較性、程度和起點。其中,描述性是指用某一特定的詞或標識來代表劃分的每個等級;比較性指的是描述的相對規模。
當比較了所有的不同點並且分級表示以後,量表還有另外的特徵――程度;如果某個量表有一特定的起點或零點,那麼它有起點這個特性。
量表的每個特徵都是建立在前一個特徵上的,如果一個量表有高一級的特性,那麼,它一定有低一級的特性;反之則不成立。
C. 什麼是量表式
什麼是量表法 回目錄量表法是運用量表形式測定被調查者對問題的態度的詢問方法。
量表法的分類 回目錄量表法根據不同的用途,可以對量表進行分類,一般說來,量表法直接量表和間接量表可以分為兩大類。
·直接量表由調查者設計問題並詢問被調查者,被調查者在有關量表上評定其態度;
·間接量表則由被調查者按其態度或意願,在大量的備選問題或語句中選擇出合適的語句代表其態度。
(摘)
D. 什麼是級別量表法
評級量表法
是最古老也是用得最多的考核方法之一。評級量表法把員工的績效分成若干項目,每個項目後設一個量表,由考核者作出考核。評級量表法之所以被用得最多是因為考核者發現它極易完成,而且費時又少,又好學,並且有效性也很高。 評級量表法之所以能實現考核的目標是因為它創造了一種數量化考核,它把員工績效的每一因素都反映了出來,總考核成績可以被看做績效增長或被用作進行提升的依據。 除表示形式的評級量表,還有非表形式的評級量表。非表形式的量表通常有效性更強,因為它對量表表現為上的每一點的特徵都作了簡短的說明,而不是簡單地量表上的高或低,因為評級量表上的每一水平的特徵都作了精確的描述,因此考核者可以給員工(被考核者)的績效一個更精確的評價。在以表形式的評級量表上,考核者只能主觀地確定每個要素每一等級的水平。如什麼是 「低於平均」?多數評量表都是非表形式的,因為其考核內容工作與工作聯系更緊,更針對員工的表現。 每個測評單位可根據自己行業的特點,統計一些量表作為評價的依據,量表可以復雜些,也可簡單些,只要能測出不同的品質就行。 總的說來,評級量表又簡單又省事。同時,決策者發現評級量表可以滿足很多考核目標,因為它給出了績效的結果,這個數量結果可以用來調薪、調配工作等。
E. 什麼是五分量表法
量表類問卷最大的特點是:非常多的量表題,而且量表題對應著『變數』或者『維度』。便於研究『變數』間的關系情況。
量表題可以使用信度、效度、因子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建議可以參考下面的量表類影響關系研究框架。
F. 行為觀察量表法的研製步驟
行為觀察量表法包含特定工作的成功績效所需求的一系列合乎希望的行為。運用行為觀察量表,不是要先確定員工工作表現處於哪一個水平,而是確定員工某一行為出現的頻率,然後通過給某種行為出現的頻率賦值,從而計算出得分。
在使用行為觀察量表法時,評估者通過指出員工表現各種行為的頻率來評定工作績效。其研製步驟如下:
(1)將內容相似或一致的關鍵事件歸為一組形成一個行為標准。例如,一個主管對工作做的好的員工的進行表揚或鼓勵。
(2)由在職員工組成分析人員將相似的行為指標歸為一組。形成行為觀察量表法中的一個考評標准。
(3)評估考評者內部要一致,以判斷另外一個人或另外一組是否會根據工作分析中得出的關鍵事件開發設計出相同的行為考評標准。
(4)檢驗行為觀察量表法各個考評標準的相關性,或內容的效度。
檢驗內容效度的一種方法是:對關鍵事件分類前。挑出10%的事件不參加分類,按照步驟1完成分類後,檢查挑出10%的事件。看看這些事件所描述的行為指標是否還未出現。
檢驗內容效度的另一種方法是:記錄隨著被分類的關鍵事件的增加而增加的行為指標的數目,如果對75%的關鍵事件分類後90%的行為指標已經出現,那麼可以認定行為觀察量表內容的效度是令人滿意的。
G. 請比較四種績效評價方法(比較法、量表法、目標管理法、描述法)之間的區別
績效考評的方法:
(一)行為導向型主觀考評方法:(1)排列法:也稱排序法、簡單排列法,是績效考評中比較簡單易行的一種綜合比較的方法。優點:簡單易行,花費時間少,減少考評中過寬或趨中的誤差。缺點:主觀比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用於比較不同部門的員工,員工也不能得到關於自己的優缺點的反饋。(2)選擇排列法:也稱交替排列法。優點:有效的一種排列方法,上級可以直接完成排序工作,還可以擴展到自我考評、同級考評和下級考評的其他考評的方式中。(3)成隊比較法:也稱配對比較法,兩兩比較法。優缺點:能夠發現每個員工,在那些方面比較出色,那些方面存在不足和差距,在涉及人員范圍不大、數量不多的情況下採用本方法。(4)強制分布法:也稱強迫分配法、硬性分布法。優缺點:可以避免考評者過分嚴厲或過分寬容的情況發生,克服平均主義。如員工的能力呈偏態,該方法就不適合了。只能把員工分為幾類,難於比較,不能在診斷工作問題提供准確可靠的信息。
(二)行為導向型客觀考評方法:(1)關鍵事件法:也稱重要事件法。將有效或無效的行為稱之為「關鍵事件」。本方法具有較大的時間跨度,可以貫穿考評期的始終,與年度、季度計劃密切結合在一起。特點:為考評者提供了客觀的事實依據;考評的內容不是員工的短期表現,而是一整年的表現;以事實為依據,保存了動態的關鍵事件記錄,可以全面了解下屬是消除不良績效、如何改進和提高績效的。缺點:對關鍵事件的觀察和記錄費時費力;能作定性分析,不能做定量分析;不能具體區分工作行為的重要性程度,很難使用該方法在員工之間進行比較。(二)行為錨定等級評價法:也稱為行為定位法、行為決定性等級量表或行為定位等級法。缺點:設計和實施的費用較高;優點:對績效的考量更精確。參與設計的人員多,對本崗位熟悉,專業技術強,精確度高;績效考評標准明確。評價標准明確;具有良好的反饋功能;具有良好的連貫性和較高的信度.(三)行為觀察法:也稱行為評價法、行為觀察量表法、行為觀察量表評價法。優點:克服了關鍵事件不能量化、不可比,以及不能區分工作重要性的缺點。缺點:編制量表費事費力,完全從行為發生的頻率考核員工,使考評者和員工雙方忽視行為過程的結果。(四)加權量表法:是行為量表法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優點:打分容易,核算簡單,便於反饋。缺點:適用范圍較小。
(三)結果導向型評價方法:(1)目標管理法:由員工與主管共同協商制定個人目標,個人目標依據企業的戰略目標及相應的部門目標而確定,並與他們盡可能一致;該方法用於可觀察、可測量的工作結果作為衡量員工工作績效的標准,以制定的目標作為對員工考核的依據,從而使員工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減少管理者將精力放到與組織目標無關的工作上的可能性。優點:結果易於觀測,評價失誤少,適合對員工進行反饋和輔導。員工積極性提高,增強責任心和事業心。缺點:難以對各員工和不同部門間的工作績效做橫向比較,不能為以後的晉升決策提供依據。(2)績效標准法:採用更直接的工作績效衡量的指標,通常適用於非管理崗位的員工,衡量所才採用的指標要具體、合理和明確,要有時間、空間、數量、質量的約束限制,要規定完成目標的先後順序,保證目標與組織目標的一致性。:優點更詳細、具體。能對員工進行全面的評估,對員工有明確的導向和激勵作用。缺點:局限性是需要用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較高的管理成本。(3)直接指標法在員工的衡量方式上,採用可監測、可核算的指標構成若干考評要素,作為對下屬的工作表現進行評估的主要依據。優點:簡單易行,能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管理成本。缺點:運用本方法時,需要加強企業基礎管理,建立健全各種原始記錄,特別是一線人員的統計工作。(4)成績記錄法:新開發的一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從事科研教學工作、工程技術人員等。缺點:需要從外部請來專家參與評估,人力、物力耗費高,時間長。
H. 混合標准量表法的混合標准量表的基本設計步驟
混合標准量表的基本設計步驟如下:
1.確定考評維度
考評維度往往是由設計者根據組織的實際需要和被考評者所從事的工作性質等因素決定。H.J.Bernadin和J.S.Kane曾提出在業績考評中最常用的6個主要維度:質量、數量、及時性、成本節約、監督的需要和人際關系。
若考評的維度較大,也可以在每一個維度下擬出幾個子維度,如在對某一公司的產品營銷人員進行考評的混合標准量表中,可以設7個維度,分別為:團隊合作、溝通能力、市場洞察力、工作主動性、責任心、紀律性和社交能力。在這些維度中,又可設子維度。如在團隊合做這個維度中,又設了大局觀、分享知識、認同和影響力這4個子維度。
2.維度的表達
維度的表達就是為每一個考評維度的好、中、差三等擬出一條範例性的陳述句。若維度中包含子維度,則對每一個子維度作出好、中、差的範例性陳述句。
3.設立每一個維度和子維度的權重
由於考評的角度不同,目的不同,對每一個維度的重要性也就不同。如在表3中,由於是對產品營銷人員的考評,所以團隊合作和市場洞察力就較為重要。而相比較而言,紀律性就不是那麼重要。每一個子維度又是維度的各個方面的分別體現,因此也可以因重要性而調整權重,但必須確保每組子維度權重之和為1,維度權重之和也應為1。
4.打亂次序,掩蓋評分等級
對所有的邏輯有效組合,我們給出了一個數字作為其分數。如最好的表現是第一種組合,優於優者,賦以最高分7分。然後依此類推。最差的表現是劣於劣者,賦以最低分1分。最後,由每一個子維度的分數乘以權重,得出維度的分數;每個維度的分數乘以權重,得出總分數。這就是一個考評者對被考評者的評價分數。
5、求得最後分數
對所有的有效的評價分數進行平均,就能得到該被評價者的分數。若是覺得其中的評價有主次之分,還可以加權平均得到最後的結果。
打亂每一個評估指標的好、中、差行為的陳述句表述的次序,使得每一個考評維度不易被人看出。這樣,掩蓋了評分等級,能確保考評者不會因為某一點的認同而肯定了被考評者的全部內容。可以說,打亂次序是混合標准量表法的最大特色,也是檢驗考評者是否有效、認真、可靠地進行評估的重要手段,當然對於提高考評的效度與信度起著重要作用。下面講述的邏輯有效性檢驗就是檢驗考評者打分是否有效的一個定量方法。
I. 評定量表法 是什麼
븃이 라고 하면 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