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PCB板上的線與線之間算爬電距離嗎間隙距離呢
看您是什麼電路了。在高頻、高壓電路中要考慮爬電距離,主要是耦合與擊穿,按具體參數計算。一般在1.5mm以上的間距是沒有問題的。而普通電子線路(單片機等),不考慮爬電距離,在0.2mm以上即可。
但在設計本安電路時必須多方面考慮爬電距離。在國家標准中有如下敘述——
當本質安全電路和非本質安全電路分別在分隔的外殼內用定位端子進行隔離,或在同一保護罩內用端子間絕緣隔板或接地金屬隔板進行隔離時,應滿足下列規定:
1)用於隔離接線端子的隔板應延伸到外殼壁內1.5mm,或確保在隔板四周任一方向測量
時,接線端子之間的最短距離不小於50mm;
2)金屬隔板應接地,並且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保證隔板在現場布線時不至於被
損壞。隔板厚度應不小於0.45mm,否則應符合10.6.3規定。另外,金屬隔板還應有足夠的載流能力,以防止在故障條件下,接地被燒穿或接地連線脫落;
3)非金屬隔板應有合適的CTI、足夠的厚度和支撐能力,即不易變形而失去作用。這種
隔板厚度應至少為0.9mm,如果隔板厚度小於0.9mm,應符合10.6.3的規定。
不同本質安全電路接線端子的裸露導體部件之間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應等於或大於
表5給出的值。
『貳』 1.6mm厚的PCB電路板走220V,上下層之間存在爬電距離嗎
爬電距離指的是空氣絕緣的情況,上下層之間靠絕緣材料。注意邊緣走線有上下層爬電問題。
『叄』 線路板上的爬電距離是測量兩個裸露焊錫點的,還是測線路板上兩個銅箔之間的距離。
決定二點間絕緣強度、電位差值、距離遠近要素。
『肆』 一般電路板的孔間距為多少
對孔間距好像沒規定,對焊盤的間距有要求。
各廠好像不一樣,最小別小於4密爾。
一般直插IC的間距100密爾
也有不一樣的。
按要求選封裝。
『伍』 PCB走線之安全間距到底是多少
這個安全間距主要取決於製版廠的水平,一般就是0.2mm,實際上可以更近,如果不是跟信號相關的電路,只要不短路,電流夠用就行,大電流需要更粗的走線和間距,一般的設計原則是運用條件允許的最粗的走線和間距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稱為印製電路板,又稱印刷線路板,是重要的電子部件,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由於它是採用電子印刷術製作的,故被稱為「印刷」電路板。
『陸』 安規中 電路板距離塑膠殼的要求是多少
安規中 電路板距離塑膠殼的距離由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決定距離。
——對工作電壓不超過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無厚度硬性要求,附加絕緣最小厚度應為0.4mm。
安全距離包括電氣間隙(空間距離),爬電距離(沿面距離)和絕緣穿透距離
1、電氣間隙: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空氣測量的最短距離。
2、爬電距離: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絕絕緣表面測量的最短距離。
電氣間隙的決定:
根據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即可決定距離
一次側線路之電氣間隙尺寸要求,見表3及表4
二次側線路之電氣間隙尺寸要求見表5
但通常:一次側交流部分:保險絲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險絲裝置之後可不做要求,但盡可能保持一定距離以避免發生短路損壞電源。
一次側交流對直流部分≥2.0mm
一次側直流地對大地≥2.5mm (一次側浮接地對大地)
一次側部分對二次側部分≥4.0mm,跨接於一二次側之間之元器件
二次側部分之電隙間隙≥0.5mm即可
二次側地對大地≥1.0mm即可
附註:決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內部零件應先施於10N力,外殼施以30N力,以減少其距離,使確認為最糟情況下,空間距離仍符合規定。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Q7X1z8MbLPHIS5UOc0EI__
『柒』 pcb上220VAC交流電壓之間的爬電距離一般取多少
針對你說的這三種情況,我做過一種實驗,但是沒有評估220Vac的,我是從1500Vac開始評估的,可以做個參考:
內層,一般15mil都能滿足1500Vac,也就是0.381mm;推理2mil就能滿足220Vac,但是PCB供應商制板能力有個最小線距要求,一般最小可以做到4mil,按4mil 也就是0.1mm設計就可以;
外層,有綠油覆蓋的情況下,爬電距離不一定是線性的,數據有些隨機性,也就是說可能1mm能滿足1500Vac,但是2mm可能也只能滿足1700Vac,而且有可能1.5mm的時候1500Vac又過不了,原因在於供應商的綠油塗覆能力,我發現1.5mm 1500Vac不過的原因是trace線邊的綠油很薄,導致高壓擊穿。所以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如果有空間,會按照第三種情況設計安全距離;
表面裸露在外的銅箔,1500Vac 是2mm,推理0.3mm能滿足220Vac。
『捌』 PCB電路板與外殼的間隙有要求么
如果外殼沒有開口,距離可以沒有要求,但是外殼得滿足0.5J沖擊要求和厚度要版求(如果厚度不夠權的話,外殼會增加測試)
如果PCB板附近有開孔,則開孔大小有要求,測試指不能觸及到PCB上元器件,PCB一般與外殼得距離有5mm,就差不多夠要求了,
一般爬電距離會大於等於電氣間隙
『玖』 PCB 爬電距離的計算方式
首先有個爬電比距,根據所處環境污穢等級不同,分為0~4級。三級污穢的時候,發電廠變電站內設備的爬電比距是2.88cm/kV。(基於額定電壓)
其次需要設備的額定電壓。比如是220kV。
那麼,爬電距離就是2.88cm/kVX220kV=6336mm 。也就是說,我們要求這個設備帶電部分與接地部分的爬電距離應大於6336mm。
爬電距離指沿絕緣表面測得的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由於導體周圍的絕緣材料被電極化,導致絕緣材料呈現帶電現象的帶電區。
擴展資料:
分類
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個螞蟻從一個帶電體走到另一個帶電體的必須經過最短的路程,就是爬電距離。電氣間隙,是一個帶翅膀的螞蟻,飛的最短距離。
國標里有具體規定,不同形狀的絕緣,爬電距離的計算方法是不一樣的。
在GB/T 2900.18-2008電工術語標准中對爬電距離有這樣的定義:爬電距離是兩導電部件之間沿固體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距離。
安全距離包括電氣間隙(空間距離),爬電距離(沿面距離)和絕緣穿透距離。
『拾』 印刷電路板上,承受電壓100v以上的最小間距是多少
在沒有任何處理的FR4板上,每100V的爬電距離是1mm。一般都要有50%以上的餘量。我設計時,220V與弱電間都留4mm以上的距離。小於4mm時,都會開1.5mm的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