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在很多觸屏電腦和觸摸手機都能滑來滑去的,別人說上面有電路,那這些電路到底是怎麼弄上去的
就說電容來屏吧。
電容式觸摸屏是一自塊四層復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內表面和夾層各塗有一層ITO(注),最外層是一薄層矽土玻璃保護層,夾層ITO塗層作為工作面,四個角上引出四個電極,內層ITO為屏蔽層以保證良好的工作環境。當手指觸摸在金屬層上時,由於人體電場,用戶和觸摸屏表面形成以一個耦合電容,對於高頻電流來說,電容是直接導體,於是手指從接觸點吸走一個很小的電流。這個電流分從觸摸屏的四角上的電極中流出,並且流經這四個電極的電流與手指到四角的距離成正比,控制器通過對這四個電流比例的精確計算,得出觸摸點的位置。
註:ITO導電玻璃是在鈉鈣基或硅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礎上,利用磁控濺射的方法鍍上一層氧化銦錫(俗稱ITO)膜加工製作成的
❷ 多觸點觸摸屏屬於哪一個類型的觸摸屏原理與普通觸摸屏有什麼不同
多點式觸摸屏大部分是電容式,其他類型的也應該會有
多點式觸摸屏
多重觸控的任務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同時採集多點信號,二是對每路信號的意義進行判斷,也就是所謂的手勢識別。與只能接受單點輸入的觸摸技術相比,多重觸控技術允許用戶在多個地方同時觸摸顯示屏,以便能夠對網頁或圖片進行伸縮和旋轉等操作。蘋果iPhone僅允許兩個手指操作,所以又可以稱作「雙重觸控」,而微軟即將發售的Surface電腦則可對52個觸摸點同時做出響應。
為了實現多點觸控功能,多重觸控屏與單點觸摸屏採用了完全不同的結構。從屏幕的外部看,單點觸摸屏只有很少幾根信號線(一般為4Pin或者5Pin),而觸多重觸控屏有很多引線;從內部看,單點觸摸屏的導電層只是一個平板,而多重觸控屏則是平板上劃分出許許多多相對獨立的觸控單元,每個觸控單元通過獨立的引線連接到外部電路,所有觸控單元在板子上呈矩陣排列。這樣,當用戶的手指觸摸到屏幕上的某個部位時,會從相應的檢測線輸出信號。手指移動到另一個部位時,又會從另外的檢測線輸出信號。
蘋果公司為iPhone申請了兩種多重觸控面板的專利—自電容(self capacitance)型和互電容(mutual capacitance)型。從使用角度看,自電容和互電容型兩種觸摸屏並無本質上的區別,所不同的是它們的內在結構—互電容型觸摸屏有相互隔離的驅動線和檢測線,而自電容型觸摸屏里只有一層透明電極。
我們已經知道,iPhone可以用2個手指頭同時觸摸,Surface則最多允許有52個觸摸點。同樣都是多重觸摸屏,觸摸點為什麼不同呢?
大家知道,在圍棋的棋盤上橫豎各有19道線,最多可以放得下19×19=361個棋子。我們的問題與此相似,多重觸摸屏上縱橫交錯的檢測線有許許多多的交匯點,照理說每個交匯點都可以作為觸摸點。僅從觸摸屏方面來看,確實可以支持非常多的觸摸點。實際能支持幾個觸摸點,最終還由DSP晶元以及軟體來決定。
在對多路輸入技術有所認識之後,下面我們再來談談手勢識別的問題。手勢是一種非語言的高效溝通方式,在電腦、手機中許多操作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手勢就足夠了。然而,對於一些較為抽象和復雜的操作(如圖片的伸縮和旋轉),單點手勢實現起來會比較困難。雖然通過應用程序(如Photoshop等)可以完成這些操作,但會給用戶帶來很多麻煩,而且效率極低。反過來說,藉助於DSP晶元(或其它處理器)對多重觸摸屏的輸入信號進行處理和計算,使之具有手勢識別的能力,就可以極大地簡化操作者的動作,提高用戶的效率。例如,你可以直接用手指繪制一條直線或者畫一個圓,你還可以方便地瀏覽網頁,觀看圖片等等。
與多路輸入技術相比,手勢識別已經算是一項十分成熟的技術了。在觸摸板、寫字板上很早以前就開始普及,聯機手寫體識別就是一個手勢識別技術的典型應用。所以在多重觸摸的基礎上加上手勢識別技術並沒有遇到更多的障礙,而是水到渠成。
觸摸屏的工作原理
為了操作上的方便,人們用觸摸屏來代替滑鼠或鍵盤。工作時,我們必須首先用手指或其它物體觸摸安裝在顯示器前端的觸摸屏,然後系統根據手指觸摸的圖標或菜單位置來定位選擇信息輸入。觸摸屏由觸摸檢測部件和觸摸屏控制器組成;觸摸檢測部件安裝在顯示器屏幕前面,用於檢測用戶觸摸位置,接受後送觸摸屏控制器;而觸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從觸摸點檢測裝置上接收觸摸信息,並將它轉換成觸點坐標,再送給CPU,它同時能接收CPU發來的命令並加以執行。
❸ 觸摸屏【電氣控制方面】 觸摸屏就一個屏和後面有塊電路板 它是直接將觸摸命令轉成
是的,電路板是嵌入式系統來的,處理放大後給信號PLC
❹ 觸摸屏工作原理
TP觸摸屏由lens(面板)、 Sensor(接觸性感測器)、FPC(柔性線路板)、IC(觸控晶元)和其他輔料組成。觸摸屏的本質是感測器,它由觸摸檢測部件和觸摸屏控制器組成。觸摸檢測部件安裝在顯示器屏幕前面,用於檢測用戶觸摸位置,接受後送觸摸屏控制器;觸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從觸摸點檢測裝置接收觸摸信息,並將它轉換成觸點坐標送給CPU,同時能接收CPU發來的命令並加以執行。
要分辨觸摸屏的性能、質量好壞,則需要對其進行測試,用大電流彈片微針模組進行電流導通和連接,可達到的電流最高有50A,電流傳導於同一材料體內,基本不會出現電流衰減的情況,過流和連接都十分穩定。在小pitch領域的測試,大電流彈片微針模組也有著可靠的解決方案,應對的pitch值最小能達到0.15mm,性能穩定,它的平均使用壽命可以達到20w次以上,在好的操作、環境、保養下可以達到50w次,且母座測試良率高達99.8%。
❺ 請問有模仿或代替人手指點擊觸摸屏的裝置或電路嗎
現在的觸摸屏基本上是電容屏,使用電容筆可以替代手指直接接觸屏幕。電容式觸控屏專是利用人體的電屬流感應工作的。其是一塊四層復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內表面和夾層各塗有一層ITO(即鍍膜導電玻璃),最外層是一薄層矽土玻璃保護層。在電容屏的感應當中只要有微弱的電流就可以被屏幕感應到,所以帶有導電性和微電流的東西都可以控制電容屏。
❻ 觸屏的原理
摸屏附著在顯示器的表面,與顯示器相配合使用,如果能測量出觸摸點在屏幕上的坐標位置,則可根據顯示屏上對應坐標點的顯示內容或圖符獲知觸摸者的意圖。觸摸屏按其技術原理可分為五類:矢量壓力感測式、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表面聲波式,其中電阻式觸摸屏在嵌入式系統中用的較多。電阻觸摸屏是一塊4層的透明的復合薄膜屏,最下面是玻璃或有機玻璃構成的基層,最上面是一層外表面經過硬化處理從而光滑防刮的塑料層,中間是兩層金屬導電層,分別在基層之上和塑料層內表面,在兩導電層之間有許多細小的透明隔離點把它們隔開。當手指觸摸屏幕時,兩導電層在觸摸點處接觸。
觸摸屏的兩個金屬導電層是觸摸屏的兩個工作面,在每個工作面的兩端各塗有一條銀膠,稱為該工作面的一對電極,若在一個工作面的電極對上施加電壓,則在該工作面上就會形成均勻連續的平行電壓分布。如圖1所示,當在X方向的電極對上施加一確定的電壓,而Y方向電極對上不加電壓時,在X平行電壓場中,觸點處的電壓值可以在Y+(或Y-)電極上反映出來,通過測量Y+電極對地的電壓大小,便可得知觸點的X坐標值。同理,當在Y電極對上加電壓,而X電極對上不加電壓時,通過測量X+電極的電壓,便可得知觸點的Y坐標。電阻式觸摸屏有四線和五線兩種。四線式觸摸屏的X工作面和Y工作面分別加在兩個導電層上,共有四根引出線,分別連到觸摸屏的X電極對和Y電極對上。五線式觸摸屏把X工作面和Y工作面都加在玻璃基層的導電塗層上,但工作時,仍是分時加電壓的,即讓兩個方向的電壓場分時工作在同一工作面上,而外導電層則僅僅用來充當導體和電壓測量電極。因此,五線式觸摸屏的引出線需為5根。
2.還有一種取巧的辦法,不需要用到感測器,適合電腦。在手指上綁一個紅外發射電路,把攝像頭改裝成慮可見光通紅外光,再用攝像頭控制項做成像點撲捉就可實現 假觸屏。
❼ 工控觸摸屏是什麼
工控觸摸屏就是工業用的觸摸屏適用於工業機械設備等等,分為整機設備人機界面和觸控板。
觸摸屏(touch screen)又稱為「觸控屏」、「觸控面板」,是一種可接收觸頭等輸入訊號的感應式液晶顯示裝置,當接觸了屏幕上的圖形按鈕時,屏幕上的觸覺反饋系統可根據預先編程的程式驅動各種連結裝置,可用以取代機械式的按鈕面板,並藉由液晶顯示畫面製造出生動的影音效果。觸摸屏作為一種最新的電腦輸入設備,它是目前最簡單、方便、自然的一種人機交互方式。它賦予了多媒體以嶄新的面貌,是極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體交互設備。主要應用於公共信息的查詢、領導辦公、工業控制、軍事指揮
❽ 89s51單片機控制電路上顯示電路改成觸摸屏,怎沒辦
顯示不用變,只是需要增加對觸摸屏的觸摸位置檢測,這應該有現成的供應商提供的程序模塊吧,稍微改改就可以嵌入到你的應用程序中了,就好比鍵盤的鍵值檢測一樣。
❾ 電容屏和觸摸屏的區別
1、是否有來凹槽
電容屏和自觸摸屏區別在於觸摸屏有凹槽,怕強光。這台機器又厚又重,但價格便宜。電容屏一體機更美觀,更美觀,更輕薄,它是純平面,易於實現。
2、穩定性不同
電容式觸摸屏是在玻璃表面貼上一層透明的特殊金屬導電物質。當手指觸摸在金屬層上時,觸點的電容就會發生變化,使得與之相連的振盪器頻率發生變化,通過測量頻率變化可以確定觸摸位置獲得信息。
由於電容隨溫度、濕度或接地情況的不同而變化,故其穩定性較差,往往會產生漂移現象。
3、接收方式不同
紅外技術觸摸屏由安裝在觸摸屏外框上的紅外發射和接收感測元件組成。在屏幕表面形成紅外探測網路。任何觸摸物體都可以改變觸點上的紅外,實現觸摸屏操作。紅外觸摸屏的工作原理類似於表面聲觸摸屏。採用紅外發射和接收感測元件。
這些元素在屏幕表面形成紅外探測網路。通過觸摸操作的物體(如手指)可以改變電擊的紅外,然後轉換成觸摸的坐標位置,實現操作的響應。在紅外觸摸屏上,設置在屏幕四面的電路板器件為紅外發射管和紅外接收管,對應形成縱橫交錯的紅外矩陣。
❿ 電容式觸屏主要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電阻觸屏俗稱「軟屏」,多用於Windows Mobile和塞班系統的手機,如5800;電容觸屏俗稱「硬屏」,如iPhone、G1、X6等。 一、室內可視效果 兩者不相上下,但在室外電容屏看不清楚(特別是諾基亞的) 二、觸摸敏感度 1、電阻觸屏:需用壓力使屏幕各層發生接觸,可以使用手指(哪怕帶上手套),指甲,觸筆等進行操作。支持觸筆在亞洲市場很重要,手勢和文字識別在哪裡都被看重。 2、電容觸屏:來自帶電的手指表層最細微的接觸也能激活屏幕下方的電容感應系統。非生命物體、指甲、手套無效。手寫識別較為困難。 三、精度 1、電阻觸屏:精度至少達到單個顯示像素,用觸筆時能看出來。便於手寫識別,有助於在使用小控制元素的界面下進行操作。 2、電容觸屏:理論精度可以達到幾個像素,但實際上會受手指接觸面積限制。以至於用戶難以精確點擊小於1cm2的目標。 四、成本 1、電阻觸屏:很低廉。 2、電容觸屏:高檔手機基本都是電容屏,不同廠商的電容屏價格比電阻屏貴10%到50%。這點額外成本對旗艦級產品無所謂,但可能會讓中等價位手機望而卻步。 五、多點觸摸可行性 1、電阻觸屏:不可能,除非重組電阻屏與機器的電路連接。 2、電容觸屏:取決於實現方式以及軟體,已在G1的技術演示以及iPhone上實現。G1的1.7T版本已經可以實現瀏覽器的多點觸摸特性。 六、抗損性 1、電阻觸屏:電阻屏的根本特性決定了它的頂部是柔軟的,需要能夠按下去。這使得屏幕非常容易產生劃痕。電阻屏需要保護膜以及相對更頻繁的校準。有利的方面是,使用塑料層的電阻觸屏設備總體上更不易損,更不容易摔壞。 2、電容觸屏:外層可以使用玻璃。這樣雖然不至於堅不可摧,而且有可能在嚴重沖擊下碎裂,但玻璃應對日常碰擦和污跡更好(推薦買手機的時候順便買個機身保護套) 七、清潔 1、電阻觸屏:由於可以使用觸筆或指甲進行操作,更不容易在屏幕上留下指紋、油漬和細菌。 2、電容觸屏:要用整個手指進行觸摸,但玻璃外層更容易清潔。 八、環境適應性 1、電阻觸屏:具體數值不得而知。但有證據表明使用電阻屏的Nokia 5800可以在-15°C至+45°C的溫度下正常工作,對濕度也沒什麼要求。 2、電容觸屏:典型的操作溫度在0°至35°之間,需要至少5%的濕度(工作原理所限)。 九、陽光下可視效果 1、電阻觸屏:通常很糟,額外的屏幕層面反射了大量陽光。 優缺點 電容屏缺點: 1、不穩定。耦合電容的方式直接受溫度、濕度、手指濕潤程度、人體體重、地面乾燥程度影響,受外界大面積物體的干擾也非常大,帶來了不穩定的結果。 2、次品率相對電阻屏較高。最外這層極薄的玻璃,正常情況下防刮擦性能非常好,但工藝上要求在真空下製造,這層極薄的玻璃有5%的概率碰上有破洞的產品。 3、使用壽命相對電阻屏一般來說較短(電阻屏3年,電容屏2年)。 優點: 透光率和清晰度優於電阻屏。 電阻屏優點: 1.屏和控制系統都比較便宜,反應靈敏度也很好,對外界完全隔離的工作環境,不怕灰塵和水汽,能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它可以用任何物體來觸摸,穩定性能較好。 2.使用壽命相對較長。 電阻屏缺點: 1.電阻式的觸摸屏由於需要一定的壓力,時間長了容易造成表面材料的磨損,影響產品的正常使用壽命; 2.電阻式的觸摸屏它的靈敏度不容易調整,容易出現靈敏度的不均衡,A點靈敏,B點遲鈍的現象常會發生 3.電阻式的觸摸屏對付干擾的能力較弱,防止誤動作的能力較差。任何東西碰到都會引起動作。 未來手機的發展趨勢是電容屏,所以推薦你買電容屏的手機,不過上手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推薦樓主買三星I8910,除了CPU只有800MHz,其他的都滿足要求,而且價格也只有3000多,本人也有意入手這款手機,再說說它的其他優點: 1、採用塞班第五版操作系統,支持軟體眾多。 2、是第一款支持720P高清視頻的手機哦,出門可以不用帶攝像機了。 3、支持重力感應、3D加速,電池容量有1500毫安。 4、I8910的屏幕是1600萬色,色彩好,重要的是AMOLED材質的,對眼睛有較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