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PCB設計中,有底層,頂層,絲印層,其它的都是什麼層,需要詳細的說明,本人初學者,謝謝啦
Signal Layers(信號層)、Internal Planes(內部電源/接地層)、Mechanical Layers(機械層)、Masks(阻焊層)、Silk screen(絲印層)、Others(其他工作層面)及System(系統工作層)
顏色是可以自己設定的。
信號層包括[TopLayer](頂層)、[BottomLayer](底層)、[MidLayer1](中間層1)、[MidLayer2](中間層2)……[Mid Layer30](中間層30)。信號層主要用於放置元件 (頂層和底層)和走線。
機械層[Mechanical1]— [Mechanical16]一般用於放置有關制板和裝配方法的指示性信息,如電路板物理尺寸線、尺寸標記、數據資料、過孔信息、裝配說明等.
Masks(阻焊層)有2個阻焊層:[Top Solder](頂層阻焊層)和(Bottom Solder](底層阻焊層)。阻焊層是負性的,在該層上放置的焊盤或其他對象是無銅的區域。通常為了滿足製造公差的要求,生產廠家常常會要求指定一個阻焊層擴展規則,以放大阻焊層。對於不同焊盤的不同要求,在阻焊層中可以設定多重規則。
Silk screen(絲印層)有 2個絲印層,[Top Overlay](頂層絲印層)和 [Bottom Overlay](底層絲印層)。絲印層主要用於繪制元件的外形輪廓、放置元件的編號或其他文本信息。在印製電路板上,放置PCB庫元件時,該元件的編號和輪廓線將自動地放置在絲印層上。
除了上述的工作層面外,還有以下的工作層:[KeepOutLayer](禁止布線層)禁止布線層用於定義元件放置的區域。通常,我們在禁止布線層上放置線段(Track)或弧線(Arc)來構成一個閉合區域,在這個閉合區域內才允許進行元件的自動布局和自動布線。注意:如果要對部分電路或全部電路進行自動布局或自動布線,那麼則需要在禁止布線層上至少定義一個禁止布線區域。[Multi layer](多層)該層代表所有的信號層,在它上面放置的元件會自動地放到所有的信號層上,所以我們可以通過[MultiLayer],將焊盤或穿透式過孔快速地放置到所有的信號層上。[Drill guide](鑽孔說明)[Drill drawing](鑽孔視圖)PCB SOFT提供有 2個鑽孔位置層,分別是[Drill guide](鑽孔說明)和[Drill drawing](鑽孔視圖),這兩層主要用於繪制鑽孔圖和鑽孔的位置。[Drill Guide]主要是為了與手工鑽孔以及老的電路板製作工藝保持兼容,而對於現代的製作工藝而言,更多的是採用[Drill Drawing] 來提供鑽孔參考文件。我們一般在[Drill Drawing]工作層中放置鑽孔的指定信息。在列印輸出生成鑽孔文件時,將包含這些鑽孔信息,並且會產生鑽孔位置的代碼圖。它通常用於產生一個如何進行電路板加工的制圖。
『貳』 頂層,底層,絲印層是什麼
這是對的,一點也不錯亂。
元件在頂層,絲印層是黃色的,是頂層字元。
元件在底層,那四個焊盤是藍色的,絲印層就是綠色的,是底層字元啊,對呀。加工時就會在底層印字的。
但那個c72明明是項層的元件,邊線怎麼也成綠色的了,是你特意這么做的元件嗎?應該是黃色的。
c53的邊線也錯了,應該是綠色的。
『叄』 晶元電路有幾層
晶元雖然個頭很小。但是內部結構非常復雜,尤其是其最核心的微型單元——成千上萬個晶體管。我們就來為大家詳解一下半導體晶元集成電路的內部結構。一般的,我們用從大到小的結構層級來認識集成電路,這樣會更好理解。
1
系統級
我們還是以手機為例,整個手機是一個復雜的電路系統,它可以玩游戲、可以打電話、可以聽音樂... ...
它的內部結構是由多個半導體晶元以及電阻、電感、電容相互連接組成的,稱為系統級。(當然,隨著技術的發展,將一整個系統做在一個晶元上的技術也已經出現多年——SoC技術)
2
模塊級
在整個系統中分為很多功能模塊各司其職。有的管理電源,有的負責通信,有的負責顯示,有的負責發聲,有的負責統領全局的計算,等等 —— 我們稱為模塊級,這裡面每一個模塊都是一個宏大的領域。
3
寄存器傳輸級(RTL)
那麼每個模塊都是由什麼組成的呢?以占整個系統較大比例的數字電路模塊(它專門負責進行邏輯運算,處理的電信號都是離散的0和1)為例。它是由寄存器和組合邏輯電路組成的。
寄存器是一個能夠暫時存儲邏輯值的電路結構,它需要一個時鍾信號來控制邏輯值存儲的時間長短。
實際應用中,我們需要時鍾來衡量時間長短,電路中也需要時鍾信號來統籌安排。時鍾信號是一個周期穩定的矩形波。現實中秒鍾動一下是我們的一個基本時間尺度,電路中矩形波震盪一個周期是它們世界的一個時間尺度。電路元件們根據這個時間尺度相應地做出動作,履行義務。
什麼是組合邏輯呢,就是由很多「與(AND)、或(OR)、非(NOT)」邏輯門構成的組合。比如兩個串聯的燈泡,各帶一個開關,只有兩個開關都打開,燈才會亮,這叫做與邏輯。
一個復雜的功能模塊正是由這許許多多的寄存器和組合邏輯組成的。把這一層級叫做寄存器傳輸級。
4
門級
寄存器傳輸級中的寄存器其實也是由與或非邏輯構成的,把它再細分為與、或、非邏輯,便到達了門級(它們就像一扇扇門一樣,阻擋/允許電信號的進出,因而得名)。
5
晶體管級
無論是數字電路還是模擬電路,到最底層都是晶體管級了。所有的邏輯門(與、或、非、與非、或非、異或、同或等等)都是由一個個晶體管構成的。因此集成電路從宏觀到微觀,達到最底層,滿眼望去其實全是晶體管以及連接它們的導線。
雙極性晶體管(BJT)在早期的時候用的比較多,俗稱三極體。它連上電阻、電源、電容,本身就具有放大信號的作用。
『肆』 邏輯電路到底是怎麼回事,書上完全看不懂,急!!!
數字電路來和邏輯電路基自本可以理解成一樣。
邏輯電路也是由普通電路來構成的,只是電路的目標是進行邏輯運算,或者說就是進行計算的。
符號就自己看吧。
0和1,可以理解成有電沒電,這個沒有問題。用1個開關接上電池,合上開關,開關的輸出端有電壓,為1,斷開開關,輸出端沒電壓,為0。這就是一個基本的邏輯電路。沒問題。
基本邏輯電路就是這樣,輸出一個值(0,或者1)。在此基礎上,構成各種門邏輯。比如你有兩個輸入,1個1,1個是0,那麼輸出是什麼?需要設計不同的門電路,設計一種電路,輸出是0,那就是與門電路,輸出是1,就是或門電路。輸入1,輸出0,輸入0,輸出1,就是非門電路。這些是基本邏輯電路。
很多個基本邏輯電路組合在一起(各種串並),就可以進行復雜的運算,包括加法、減法,以致現在計算機的全部功能。到這個層次,就不需要去管電路在怎麼實現了(基本門電路已經具體實現了,現在的實現就是把他們摞起來),而是去研究邏輯關系了。
『伍』 高層樓房住在底層電路會被雷打嗎
會的!因為雷擊不是因為你住在幾層,而是你的樓上有沒有避雷設施!現在的避雷設施只是擺設,根本不抗雷擊,而且用電設備遭雷擊,那是電網的事!也就是說:供電公司有責任!
『陸』 數字邏輯電路設計中,頂層設計和底層設計分別是什麼意思啊它倆有什麼關系呢
一般來說頂層設計說的是高層次的抽象的功能模塊級別的設計,底層設計就是具體功能邏輯電路的設計。頂層設計是森林,是概括性的設計,底層設計是樹木是具體的實現性的設計。
『柒』 如何把元件放到電路板底層 allegro
Place->Manually,然後勾選該元件,將原件移入PCB相應位置(別單擊),然後點擊右鍵,選擇mirror,然後單擊放置就行了。你試試
『捌』 什麼是pcb信號層與內部導電層區別
PCB信號層是同頂層、底層布線相同的銅導電層,只不過是夾在頂層和底層之間的布線層。每層都會有電源層。
而內部導電層(內電層)是內部電源和地層(並通過通孔與各層貫通的層),內電層設計時和信號層布線相反,★(因為它是負片)★不畫線的地方是有銅導電層,設計畫線的地方是沒有導電銅層的,這就是它們的區別。
內電層主要作為屏蔽地或電源層來使用的,對於多個電源,就需要對電源層進行分割,(當然如果布線擁擠也可以將一部分電源走線放在信號層里,或者反過來將信號層的線放在內電層中)。另外信號層和內電層應該岔開(即盡量用內電層將信號層隔開,使屏蔽效果更好。從附圖可以看出區別
PCB的簡單介紹: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稱為印製電路板,又稱印刷線路板,是重要的電子部件,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由於它是採用電子印刷術製作的,故被稱為「印刷」電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