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復位按鍵電路

復位按鍵電路

發布時間:2021-10-17 01:07:00

❶ 單片機的按鍵啟動和復位電路

單片機的復位有上電復位和按鈕手動復位兩種。如圖(a)所示為上電復位電迴路,圖(答b)所示為上電按鍵復位電路。

上電復位是利用電容充電來實現的,即上電瞬間RST端的電位與VCC相同,隨著充電電流的減少,RST的電位逐漸下降。圖(a)中的R是施密特觸發器輸入端的一個10KΩ下拉電阻,時間常數為10×10-6×10×103=100ms。只要VCC的上升時間不超過1ms,振盪器建立時間不超過10ms,這個時間常數足以保證完成復位操作。上電復位所需的最短時間是振盪周期建立時間加上2個機器周期時間,在這個時間內RST的電平應維持高於施密特觸發器的下閾值。

上電按鍵復位(b)所示。當按下復位按鍵時,RST端產生高電平,使單片機復位。復位後,其片內各寄存器狀態改變,片內RAM內容不變。

由於單片機內部的各個功能部件均受特殊功能寄存器控制,程序運行直接受程序計數器PC指揮。各寄存器復位時的狀態決定了單片機內有關功能部件的初始狀態。

另外,在復位有效期間(即高電平),80C51單片機的ALE引腳和引腳均為高電平,且內部RAM不受復位的影響。

圖要點一下查看大圖才清楚哦O(∩_∩)O

❷ 關於51單片機復位電路中的按鍵復位

求助求助。。

模擬已經通電並充電完成,然而此時按下按鍵,電容被短路,那麼專電容放電電流的流向屬是從正極經過51歐姆電阻到負極放電,這是單片機的復位腳就是高電平,單片機復位。

此時出現了類似兩個電源,並且電容作為類電源居然和電阻並聯,這個是允許的,只是放電時間改變了。

假設沒有那51歐姆的電阻也可以,放電速度更快。

迴路沒有電阻在很多資料中就是這樣的。

51單片機採用高電平復位。以當前使用較多的AT89系列單片機來說,電路圖如下。在復位腳加高電平2個機器周期可使單片機復位。復位後的主要特徵是各IO口呈現高電平,程序計數器從零開始執行程序。
復位方式有兩種。1.上電復位:上電後,電容兩端電壓不能突變,VCC通過復位電容(10μF電解)給單片機復位腳施加高電平5V,同時,通過10KΩ電阻向電容器充電,使復位腳電壓逐漸降低。經一定時間後(約10毫秒)復位腳變為0V,單片機開始工作。2.手動復位:按下復位按鈕,復位腳得到VCC的高電平,單片機復位,按鈕松開後,單片機開始工作。

❸ 手動復位和自動復位電路原理

你的圖中是一個低電平阻容復位電路(包括了上電復位和手動復位電路)。
原理:
由於阻容串連電路中電容C1兩端電壓不能突變,因此在上電時,RST端會維持一段時間的低電平起到低電平復位信號的作用,隨著Vcc電源通過電阻R2向電容C1充電,C1兩端的電壓差逐漸增大,經過一段時間後變為高電平,上電復位信號結束。
在征程工作過程中,當按鍵SPOWER1被按下時,電容C1兩端被短路放電,按鍵松開後RST端仍會維持一段時間的低電平起到低電平復位信號的作用,隨著Vcc電源通過電阻R2向電容C1充電,C1兩端的電壓差逐漸增大,經過一段時間後變為高電平,手動復位信號結束。
如果把電阻和電容的位置互換,就組成高電平阻容復位電路。
以上的阻容復位電路是比較原始的復位電路,它的復位信號波形並不是很標準的矩形波,尤其當用於掉電復位有時並不可靠。因此現在已經基本被淘汰。現在一般都使用專門的復位器件來實現復位功能,不僅保證了復位信號波形是標準的矩形波,而且保證有足夠的脈寬。常用的上電復位電路(掉電復位電路)有MAX809(低電平復位電路)和MAX810(高電平復位電路)以及許多兼容型號,帶有手動復位功能的有MAX811(低電平復位電路)和MAX812(高電平復位電路)及其兼容型號,還有兼有高、低復位信號輸出和看門狗(程序監控)的MAX813L及其兼容型號。

❹ 試列舉出幾種復位電路,說明他們是如何完成復位功能的

1、手動按鈕復位

手動按鈕復位需要人為在復位輸入端RST上加入高電平(圖1)。一般採用的辦法是在RST端和正電源Vcc之間接一個按鈕。當人為按下按鈕時,則Vcc的+5V電平就會直接加到RST端。手動按鈕復位的電路如所示。由於人的動作再快也會使按鈕保持接通達數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夠滿足復位的時間要求。

❺ 復位開關原理是什麼,給個電路圖解釋一下吧

電路圖如下:

原理:復位開關按下去後,手鬆開即回復初始狀態;自鎖開關按下去後松開手不回復。復位開關與點動開關很類似,嚴格來講它也是點動開關的一種,但復位開關與普通點動開關不同的是復位開關的選種較長,接觸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行程。

自動復位開關:一種自動復位開關,它包括底殼和按鈕,在底殼上固定有觸點腳和支架腳,靜觸點固定在觸點腳上、金屬彈性翹板的端部固定有與靜觸點相對應的動觸點,並以支架腳為支撐點,按鈕下方的彈簧座底部的鋼球與金屬彈性翹板相抵壓。

使金屬彈性翹板繞支撐點轉動,使動、靜觸點開、合,金屬彈性翹板的翹起端裝有由復位支架和復位彈簧組成的復位機構,復位彈簧頂部與按鈕內壁相頂,組成二檔單邊自動復位、三檔單邊復位或三檔雙邊自動復位開關。

(5)復位按鍵電路擴展閱讀

空氣開關復位按鈕的使用方法:

右上角那個T按鈕是測試按鈕,這個按鈕一般只有漏電斷路器上才有,按下該按鈕後,將有一個電阻跨接漏電斷路器,產生一定的剩餘電流來模擬發生漏電時的剩餘電流,用於檢測漏電斷路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按下後應該立即跳閘,否則漏電斷路器有故障。

T按鈕下面的那個方形按鈕是復位按鈕,當空開是因某種原因自動脫扣時,復位按鈕會自動彈出,而手動分閘時復位按鈕不會彈出,這樣可以區別究竟是人工分閘,還是自動跳閘。

當復位按鈕彈出後,再次合閘時需要按下復位按鈕,否則無法正常合閘。每月按一次是為了確保漏電保護功能是有效的,多按幾次一般不會造成損壞但也沒有意義。

❻ 復位電路原理圖

(1)復位電路之一。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A105是機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A101是主軸伺服控制和數字信號處理集成電路, A104是伺服控制集成電路。

微控制器實用復位電路之一

這一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這樣:在電源接通後,+5 V直流電壓通過電阻R216和電容C128加到集成電路A105的復位信號輸入引腳⑨腳,開機瞬間由於電容C128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所以A105的⑨腳上是高電平,隨著+5 V直流電壓對C128充電的進行,⑨腳的電壓下降。

由此可見,加到集成電路A105的復位引腳⑨腳上的復位觸發信號是一個正脈沖。這一正脈沖復位信號經集成電路⑨腳內電路反相處理,使內電路完成復位。

重要提示
這一復位電路在使集成電路A105復位的同時,A1的⑥腳還輸出一個低電平復位脈沖信號,分別加到集成電路A101的復位信號輸入端16腳和集成電路A104的復位信號輸入端①腳,使A101和A104兩個集成電路同時復位。

(2)復位電路之二。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其42腳是電源引腳,33腳是復位引腳。

這一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這樣:在電源開關接通後,+5 V直流電壓給集成電路A1的電源引腳42腳供電,當電源開關剛接通時,+5 V 電壓還沒有上升到穩壓二極體VZ1 的擊穿電壓,所以VZ1處於截止狀態,此時VT1管截止,這樣+5 V電源電壓經電阻R3加到VT2管的基極,使VT2管飽和導通,其集電極為低電平,即使集成電路A1的復位引腳33腳為低電平。

實用復位電路之二

隨著 +5 V 電壓升到穩定的 +5 V 後,這一電壓使穩壓二極體VZ1擊穿,導通的VZ1和R1給VT1管的基極加上足夠的直流偏置電壓,使VT1飽和導通,其集電極為低電平,這一低電平加到VT2管的基極,使VT2 管處於截止狀態,這樣+5 V 電壓經電阻R4加到復位引腳33腳上,使33腳為高電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電源開關接通後,復位引腳33腳上的穩定直流電壓的建立滯後一段時間,這就是復位信號,使集成電路A1的內電路復位。

斷電後,電容C1充到的電荷通過二極體VD1放掉,因為在電容C1上的電壓為上正下負,+5 V 端相接於接地,C1 上的充電電壓加到VD1上的是正向偏置電壓,使VD1導通放電,將C1中的電荷放掉,以供下一次開機時能夠起到復位作用。

(3)復位電路之三。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其41腳是電源引腳, 24腳是復位引腳,VZ002是穩壓二極體,VT002是PNP型三極體。

❼ 單片機上位復位電路與按鍵與上電復位的區別

一、用途不同:

上電復位是為下載程序做准備的,單片機在在上電的前兩個周期(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復位端為開始為高電平)檢測是否有程序下載,如果前兩個周期沒有檢測到程序下載信號,逐漸在復位電阻把復位端下拉成低電平後開始運行程序。

按鍵復位是在調試程序或者程序運行不正常時手動復位使程序從新運行的。

二、原理不同:

單片機要復位,本質上是在其RESET腳上保持一定時間的高電平,單片機檢測到這個電平保持時間大於它要求的時間就會自動復位。

上電復位電路是用一個電容與一個電阻串聯組成,電容接VCC,電阻接地,RESET腳接在它們中間,當上電時,電容相當於短路,此時電阻上的電壓等於VCC,經過一段時間後電阻電壓逐漸變小直至為0,只要RC時間選擇合適,就可以用來上電復位。

三、操作不同:

電路圖是上電復位+手動復位。

圖中上電瞬間,電容等效為短路,那麼單片機復位埠接高電平,即進行復位動作,後續時間電容斷開,恢復低電平,單片機復位完成。

手動按鍵接通瞬間,等於再接高電平,那麼單片機復位。松開後低電平,復位動作完成。資料裡面說的按鍵也稱為上電復位也是准確,畢竟包含這個意思:按鍵下去後等於上電得高電平而復位。

(7)復位按鍵電路擴展閱讀:

復位電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統上電時提供復位信號,直至系統電源穩定後,撤銷復位信號。為可靠起見,電源穩定後還要經一定的延時才撤銷復位信號,以防電源開關或電源插頭分-合過程中引起的抖動而影響復位。RC復位電路可以實現上述基本功能,左邊的電路為高電平復位有效,右邊為低電平有效,Sm為手動復位開關,Ch可避免高頻諧波對電路的干擾。

❽ 上電按鍵復位電路屬於手動復位還是上電復位

專業解答:

1:電路圖是上電復位+手動復位。

2:圖中上電瞬間,電容等效為短路,那麼回單片機復答位埠接高電平,即進行復位動作,後續時間電容斷開,恢復低電平,單片機復位完成。

3:手動按鍵接通瞬間,等於再接高電平,那麼單片機復位。松開後低電平,復位動作完成。

資料裡面說的按鍵也稱為上電復位也是准確,畢竟包含這個意思:按鍵下去後等於上電得高電平而復位

❾ 復位電路怎麼進行說明

1、手動按鈕復位
手動按鈕復位需要人為在復位輸入端RST上加入高電平(圖1)。一般採用的辦法是在RST端和正電源Vcc之間接一個按鈕。當人為按下按鈕時,則Vcc的+5V電平就會直接加到RST端。手動按鈕復位的電路如所示。由於人的動作再快也會使按鈕保持接通達數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夠滿足復位的時間要求。
2、上電復位
AT89C51的上電復位電路如圖2所示,只要在RST復位輸入引腳上接一電容至Vcc端,下接一個電阻到地即可。對於CMOS型單片機,由於在RST端內部有一個下拉電阻,故可將外部電阻去掉,而將外接電容減至1uF。
上電復位的工作過程是在加電時,復位電路通過電容加給RST端一個短暫的高電平信號,此高電平信號隨著Vcc對電容的充電過程而逐漸回落,即RST端的高電平持續時間取決於電容的充電時間。為了保證系統能夠可靠地復位,RST端的高電平信號必須維持足夠長的時間。
上電時,Vcc的上升時間約為10ms,而振盪器的起振時間取決於振盪頻率,如晶振頻率為10MHz,起振時間為1ms;晶振頻率為1MHz,起振時間則為10ms。在圖2的復位電路中,當Vcc掉電時,必然會使RST端電壓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於內部電路的限製作用,這個負電壓將不會對器件產生損害。
另外,在復位期間,埠引腳處於隨機狀態,復位後,系統將埠置為全「l」態。如果系統在上電時得不到有效的復位,則程序計數器PC將得不到一個合適的初值,因此,CPU可能會從一個未被定義的位置開始執行程序。

展開剩餘81% 

❿ 單片機按鍵復位電路各元件的作用

R17 C13組成止電復位電路,來剛上電時源,C13是電壓為0,電源通過R17對電容充電,因此,RST引腳呈現高電平,高電平時間大於2個晶振周期,單片機復位
電容充電完畢,RST引腳呈現低電平,復位結束
按鈕S22和R16組成手動復位電路 ,按下S22,電源接通R16和 R17,由於R17阻值比較大,因此RST是高電平,同時電容通過R16迅速放電,即使按鈕觸點斷開,電源也可對C13充電,使RST高電平穩定一段時間 ,保證可靠復位。 C13容量較小時,R16可省掉,小電容短路放電不會損壞按鈕觸點

閱讀全文

與復位按鍵電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蘭圖騰傢具 瀏覽:798
太陽能電池板保修 瀏覽:912
華美電餅鐺維修電話 瀏覽:631
緬花紅木傢具怎麼挑 瀏覽:653
部門盤查電腦維修點 瀏覽:181
魅族耳機維修點 瀏覽:144
宜家家居競爭對手 瀏覽:563
關於大眾售後維修調查問卷 瀏覽:96
淚痕碗之念如何布置傢具 瀏覽:574
長沙格拉蘇蒂手錶維修售後點 瀏覽:947
城市傢具小品 瀏覽:680
差動電路中 瀏覽:644
手機維修怎麼計算15天三包 瀏覽:681
家用電器皖合肥icp 瀏覽:744
浦東兄弟列印機維修點 瀏覽:476
家用電器絕緣等級不低於多少歐 瀏覽:459
中國第一家電視台是什麼 瀏覽:989
海淀地下室防水多少錢 瀏覽:286
蘋果6s進水還保修嗎 瀏覽:533
濟南鴻騰家居怎麼樣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