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圖示電路原已穩定,t=0時將開關S閉合。已知:R1=R2=1MΩ,C=10μF,Us=100V。求S閉合後的uc(t)和i(t)。
解題過程如下圖:
在電路中使用電能的各種設備統稱為負載。負載的功能是把電能轉變為其他形式能。例如,電爐把電能轉變為熱能;電動機把電能轉變為機械能,等等。通常使用的照明器具、家用電器、機床等都可稱為負載。
連接導線用來把電源、負載和其他輔助設備連接成一個閉合迴路,起著傳輸電能的作用。
輔助設備輔助設備是用來實現對電路的控制、分配、保護及測量等作用的。輔助設備包括各種開關、熔斷器、電流表、電壓表及測量儀表等。
② 圖示電路原已穩定,t=0時將開關S斷開,已知:R1=1Ω,R2=3Ω,L=2H,US=4V,IS=5A.求開關S斷開後的il(t)。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
對不起,可能不太好看。
③ 電工題求助:圖示電路原已穩定,t = 0 時將開關S閉合。已知: IS = 20mA,R1 = 2 k
④ 圖示電路原已穩定,t = 0時將開關S閉合。已知:R1 = 6 ,R2 = 3 ,C = 1 F,US = 9 V。求S閉合後的 。
使用三要素法。
閉合瞬間,電容電壓不能突變,uc(0+)=uc(0-)=3V R2分壓;
ic(0+)=-[uc(0+)/R1+uc(0+)/R2]=2.5A;
等效電阻R=R1//R2=6/5;
時間常數τ=RC;
穩態值都是0;
代入公式即可。
(4)圖示電路原已穩定擴展閱讀:
一、三要素法由於一階電路的所有電壓和電流均可寫出一個一階微分方程,故從數學的角度看,是同一個方程,其解具有相同的形式。
由此,總結出了一個一階電路中所有電壓和電流均適用的公式,而這個公式中只需要注意三個量即可,故求解物理量的問題轉化為求這三個要素的問題,稱為三要素法。這三個要素是初始值,穩態值和時間常數。
初始值是換路剛開始時的狀態,穩態值是換路結束後的狀態,而時間常數是描述過渡過程消失快慢的參數。求取時間常數時,要將電容或電感以外的電路做戴維寧等效。其中的等效電阻為時間常數中的R。
三要素法只適用於一階電路。利用三要素法求解電壓或電流時,有兩種途徑。一個是直接法,即直接使用三要素法求解該電壓或電流。另一種是間接法,即先用三要素法求電容的電壓或電感的電流,再求你所需要的電壓或電流。
直接法缺點時需要畫出t=0+時刻的等效電路,然後求初始值;但是勝在直接,且若求取多個量時,更具優勢。間接法的優勢是可以不畫t=0+時刻的等效電路,缺點是再求其他量時可能需要做微分。
二、瞬態過程的應用電路中總是會存在電阻和電容的,所以當滿足一定條件時,電路中會產生一些特定的現象。兩種典型的現象是產生微分和積分效果。注意這兩種電路是從波形上看,輸出電壓近似於輸入電壓的微分或者積分,並不是真的輸出電壓在數學上是輸入電壓的微分或積分。
⑤ 圖示電路原已穩定。t=0時開關s閉合,求電路的初始值i(t)
t=0時開關s閉合,說明沒有閉合時,只有電流源作用,所以電感上的電流就是15歐電阻上的電流,即:
i(0+)=2*5/(15+5)=0.5 A
⑥ 電路題 圖示電路原已穩定,t=0時合上開關。
第一步,將副邊的電感量通過互感轉到原邊來:
XL1I-MI2=UL,
將I2=MI1/XL2代入,
XL1I1-MMI1/XL2=UL
等效X=UL/I1=XL1-M^2/XL2
等效原邊電感L=4-2/1.5=8/3 H
第二步,用三要素法求i(t):
i(0)=0
i(∞)=24/4=6 A
τ=L/R=(8/3)/4=2/3
i(t)=6-6e^-t/τ=6-6e^-1.5t A
⑦ 圖示電路原已穩定,t=0時開關斷開,求t≥0時的Uc(t)
給你個參考
以d為參考點
t=0 時,
I = -(Is1+Is2);
Ua+3I = R2(Is1+Is2)+ R1*Is1;Ua=9+3+3=15v,即 Uc(0)=15v
受控源等效電阻 Rx=3I/Is1=3,則 τ=C*(Rx+R1);
⑧ 圖示電路原已穩定,t = 0時將開關S閉合 電工電子大學內容
⑨ 圖示電路原已穩定,t=0時將開關S閉合
由三要素法,有:
uc=20+(50-20)e^(-t/0.15)=20+30e^(-20t/3)V。
⑩ 圖示電路原已穩定,
哈哈,現在看到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呀
本科時電路學的是邱光源的,數電是閻石的,模電是康華光的,信號與系統忘了誰的了
這好像是普通的電路課後習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