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GPS線怎麼接
標准型的gps定位器中只有4根線需要接,所以先把汽車內如下加粗字體的幾根線找出來。
gps定位器紅色線
→
汽車dc12/24v常電
gps定位器黑色線
→
汽車負極/搭鐵線
gps定位器白色線
→
汽車acc/鑰匙線(檢測發動機開關狀態,必接)
gps定位器黃色線
→
汽車上油線/油路線(可接可不接)
安裝各種顏色的線序接好,確保接頭不松動、不進水。接線過程請用標準的汽車電路接線方法接,切不可敷衍了事。接線處理不好,一方面容易使gps定位器斷電無法工作,也有一定的短路起火的安全隱患。
如圖示,線頭要用熱縮管進行保護,確保不易脫落、不進水。然後用防水電膠布進行捆紮,與原車線路捆綁一起。
Ⅱ 求GPS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編輯本段]GPS的全稱:
衛星測時測距導航/全球定位系統 Navigation Satellite Time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編輯本段]GPS構成
1。空間部分
GPS的空間部分是由24 顆工作衛星組成,它位於距地表20 200km的上空,均勻分布在6 個軌道面上(每個軌道面4 顆) ,軌道傾角為55°。此外,還有4 顆有源備份衛星在軌運行。衛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 顆以上的衛星,並能在衛星中預存的導航信息還可用一段時間,但導航精度會逐漸降低。
3。用戶設備部分
用戶設備部分即GPS 信號接收機。其主要功能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當接收機捕獲到跟蹤的衛星信號後,就可測量出接收天線至衛星的偽距離和距離的變化率,解調出衛星軌道參數等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接收機中的微處理計算機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進行定位計算,計算出用戶所在地理位置的經緯度、高度、速度、時間等信息。接收機硬體和機內軟體以及GPS 數據的後處理軟體包構成完整的GPS 用戶設備。GPS 接收機的結構分為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兩部分。接收機一般採用機內和機外兩種直流電源。設置機內電源的目的在於更換外電源時不中斷連續觀測。在用機外電源時機內電池自動充電。關機後,機內電池為RAM存儲器供電,以防止數據丟失。目前各種類型的接受機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便於野外觀測使用。
地面控制系統由監測站(Monitor 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 Monitor Station)、地面天線(Ground Antenna)所組成,主控制站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春田市(Colorado Spring)。地面控制站負責收集由衛星傳回之訊息,並計算衛星星歷、相對距離,大氣校正等數據。其次則為使用者接收器,現有單頻與雙頻兩種,但由於價格因素,一般使用者所購買的多為單頻接收器。
[編輯本段]GPS術語
1.GPS 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 通用處理器共享
2.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通用定位衛星/系統
3.[GPSS]General Purpose Systems Simulator通用系統模擬器
4.[DGPS]Differential GPS差分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統
[編輯本段]GPS原理
GPS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鍾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歷中查出。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紀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干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GPS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制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GPS系統使用的偽碼一共有兩種,分別是民用的C/A碼和軍用的P(Y)碼。C/A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一毫秒,碼間距1微秒,相當於300m;P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266.4天,碼間距0.1微秒,相當於30m。而Y碼是在P碼的基礎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導航電文包括衛星星歷、工作狀況、時鍾改正、電離層時延修正、大氣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從衛星信號中解調制出來,以50b/s調制在載頻上發射的。導航電文每個主幀中包含5個子幀每幀長6s。前三幀各10個字碼;每三十秒重復一次,每小時更新一次。後兩幀共15000b。導航電文中的內容主要有遙測碼、轉換碼、第1、2、3數據塊,其中最重要的則為星歷數據。當用戶接受到導航電文時,提取出衛星時間並將其與自己的時鍾做對比便可得知衛星與用戶的距離,再利用導航電文中的衛星星歷數據推算出衛星發射電文時所處位置,用戶在WGS-84大地坐標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
可見GPS導航系統衛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斷地發射導航電文。然而,由於用戶接受機使用的時鍾與衛星星載時鍾不可能總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戶的三維坐標x、y、z外,還要引進一個Δt即衛星與接收機之間的時間差作為未知數,然後用4個方程將這4個未知數解出來。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機所處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個衛星的信號。
GPS接收機可接收到可用於授時的准確至納秒級的時間信息;用於預報未來幾個月內衛星所處概略位置的預報星歷;用於計算定位時所需衛星坐標的廣播星歷,精度為幾米至幾十米(各個衛星不同,隨時變化);以及GPS系統信息,如衛星狀況等。
GPS接收機對碼的量測就可得到衛星到接收機的距離,由於含有接收機衛星鍾的誤差及大氣傳播誤差,故稱為偽距。對0A碼測得的偽距稱為UA碼偽距,精度約為20米左右,對P碼測得的偽距稱為P碼偽距,精度約為2米左右。
GPS接收機對收到的衛星信號,進行解碼或採用其它技術,將調制在載波上的信息去掉後,就可以恢復載波。嚴格而言,載波相位應被稱為載波拍頻相位,它是收到的受多普勒頻 移影響的衛星信號載波相位與接收機本機振盪產生信號相位之差。一般在接收機鍾確定的歷元時刻量測,保持對衛星信號的跟蹤,就可記錄下相位的變化值,但開始觀測時的接收機和衛星振盪器的相位初值是不知道的,起始歷元的相位整數也是不知道的,即整周模糊度,只能在數據處理中作為參數解算。相位觀測值的精度高至毫米,但前提是解出整周模糊度,因此只有在相對定位、並有一段連續觀測值時才能使用相位觀測值,而要達到優於米級的定位 精度也只能採用相位觀測值。
按定位方式,GPS定位分為單點定位和相對定位(差分定位)。單點定位就是根據一台接收機的觀測數據來確定接收機位置的方式,它只能採用偽距觀測量,可用於車船等的概略導航定位。相對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據兩台以上接收機的觀測數據來確定觀測點之間的相對位置的方法,它既可採用偽距觀測量也可採用相位觀測量,大地測量或工程測量均應採用相位觀測值進行相對定位。
在GPS觀測量中包含了衛星和接收機的鍾差、大氣傳播延遲、多路徑效應等誤差,在定位計算時還要受到衛星廣播星歷誤差的影響,在進行相對定位時大部分公共誤差被抵消或削弱,因此定位精度將大大提高,雙頻接收機可以根據兩個頻率的觀測量抵消大氣中電離層誤差的主要部分,在精度要求高,接收機間距離較遠時(大氣有明顯差別),應選用雙頻接收機。
[編輯本段]相對論為GPS提供了所需的修正
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的定時信號提供緯度、經度和高度的信息,精確的距離測量需要精確的時鍾。因此精確的GPS接受器就要用到相對論效應。
准確度在30米之內的GPS接受器就意味著它已經利用了相對論效應。華盛頓大學的物理學家Clifford M. Will詳細解釋說:「如果不考慮相對論效應,衛星上的時鍾就和地球的時鍾不同步。」相對論認為快速移動物體隨時間的流逝比靜止的要慢。Will計算出,每個GPS衛星每小時跨過大約1.4萬千米的路程,這意味著它的星載原子鍾每天要比地球上的鍾慢7微秒。
而引力對時間施加了更大的相對論效應。大約2萬千米的高空,GPS衛星經受到的引力拉力大約相當於地面上的四分之一。結果就是星載時鍾每天快45微秒, GPS要計入共38微秒的偏差。Ashby解釋說:「如果衛星上沒有頻率補償,每天將會增大11千米的誤差。」(這種效應實事上更為復雜,因為衛星沿著一個偏心軌道,有時離地球較近,有時又離得較遠。)
[編輯本段]GPS前景
由於GPS技術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動測量的特點,作為先進的測量手段和新的生產力,已經融入了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應用領域。
隨著冷戰結束和全球經濟的蓬勃發展,美國政府宣布2000年至2006年期間,在保證美國國家安全不受威脅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號精度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改善,利用C/A碼進行單點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20米,這將進一步推動GPS技術的應用,提高生產力、作業效率、科學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質量,刺激GPS市場的增長。據有關專家預測,在美國,單單是汽車GPS導航系統,2000年後的市場將達到30億美元,而在我國,汽車導航的市場也將達到50億元人民幣。可見,GPS技術市場的應用前景非常可觀。
[編輯本段]GPS特點
全球定位系統的主要特點:
(1)全球、 全天候工作。
①定位精度高。單擊定位精度優於10m,採用差分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和毫米級。
②功能多,應用廣。
GPS系統的特點: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簡便、應用廣泛等。
1、定位精度高
應用實踐已經證明,GPS相對定位精度在50KM以內可達10-6,100-500KM可達10-7,1000KM可達10-9。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時以上觀測的解其平面其平面位置誤差小於1mm,與ME-5000電磁波測距儀測定得邊長比較,其邊長較差最大為0.5mm,校差中誤差為0.3mm。
2、觀測時間短
隨著GPS系統的不斷完善,軟體的不斷更新,目前,20KM以內相對靜態定位,僅需15-20分鍾;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時,當每個流動站與基準站相距在15KM以內時,流動站觀測時間只需1-2分鍾,然後可隨時定位,每站觀測只需幾秒鍾。
[編輯本段]GPS功用
全球定位系統的主要用途:(1)陸地應用,主要包括車輛導航、應急反應、大氣物理觀測、地球物理資源勘探、工程測量、變形監測、地殼運動監測、 市政規劃控制等;(2)海洋應用,包括遠洋船最佳航程航線測定、船隻實時調度與導航、海洋救援、海洋探寶、水文地質測量以及海洋平台定位、海平面升降監測等;(3)航空航天應用,包括飛機導航、航空遙 感姿態控制、低軌衛星定軌、導彈制導、航空救援和載人航天器防護探測等。
[編輯本段]GPS應用
主要是為船舶,汽車,飛機等運動物體進行定位導航。例如:
1.船舶遠洋導航和進港引水
2.飛機航路引導和進場降落
3.汽車自主導航
4.地面車輛跟蹤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
5.緊急救生
6.個人旅遊及野外探險
7.個人通訊終端(與手機,PDA,電子地圖等集成一體)
1.電力,郵電,通訊等網路的時間同步
2.准確時間的授入
3.准確頻率的授入
1.各種等級的大地測量,控制測量
2.道路和各種線路放樣
3.水下地形測量
4.地殼形變測量,大壩和大型建築物變形監測
5.GIS應用
6.工程機械(輪胎吊,推土機等)控制
7.精細農業
◆GPS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
GPS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目前主要是用於建立各種道路工程式控制制網及測定航測外控點等。隨著高等級公路的迅速發展,對勘測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線路長,已知點少,因此,用常規測量手段不僅布網困難,而且難以滿足高精度的要求。目前,國內已逐步採用GPS技術建立線路首級高精度控制網,然後用常規方法布設導線加密。實踐證明,在幾十公里范圍內的點位誤差只有2厘米左右,達到了常規方法難以實現的精度,同時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術也同樣應用於特大橋梁的控制測量中。由於無需通視,可構成較強的網形,提高點位精度,同時對檢測常規測量的支點也非常有效。GPS技術在隧道測量中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GPS測量無需通視,減少了常規方法的中間環節,因此,速度快、精度高,具有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GPS在汽車導航和交通管理中的應用
三維導航是GPS的首要功能,飛機、輪船、地面車輛以及步行者都可以利用GPS導航器進行導航。汽車導航系統是在全球定位系統GPS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GPS應用型技術。汽車導航系統由GPS導航、自律導航、微處理機、車速感測器、陀螺感測器、CD-ROM驅動器、LCD顯示器組成。GPS導航系統與電子地圖、無線電通信網路、計算機車輛管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可以實現車輛跟蹤和交通管理等許多功能。
◆GPS在長途客運車輛管理中的應用(舉例)
以國內首套專業的GPS長途客運車輛管理系統——雅迅長途客運GPS智能管理系統為例,它就是結合了衛星定位技術、GPRS/CDMA通訊業務、GIS技術、圖像採集技術、計算機網路和資料庫等技術,在客運公司建立一個總控(C/S結構和B/S結構相結合),其它設為分控,公安部門和運管部門等各部門建立專控的中心系統,系統由控制中心系統、無線通信平台(GPRS/CDMA)、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車載設備四部分組成一個全天候、全范圍的駕駛員管理和車輛跟蹤的綜合平台;系統可對注冊車輛實施動態跟蹤、監控、拍照、行車記錄、管理、數據分析等功能,監控車輛可以在電子地圖上顯示出來,並保存車輛運行軌跡數據;操作終端可任意選擇伺服器內部區域網或國際互聯網對中心進行訪問並可通過IE瀏覽器提供網上綜合客車管理數據分析控制系統(B/S結構);且系統軟其容量可隨時根據中心伺服器和操作終端硬體配置進行擴展,最大為五十萬輛,入網車輛不僅可以是長途客運車輛,也可以旅遊車等社會車輛。同時系統還可以採用分組管理,不同類型的車輛歸入不同分組,便於管理人員的操作。
GPS技術在導航儀中的應用舉例
國際領先GPS導航儀品牌:Ahada(艾航達)――源自美國矽谷,現已登錄中國!
產品核心功能:
1) 地圖查詢
◎可以在操作終端上搜索你要去的目的地位置。
◎可以記錄你常要去的地方的位置信息,並保留下來,也和可以和別人共享這些位置信息。
◎模糊的查詢你附件或某個位置附近的如加油站,賓館、取款機等信息,
2) 路線規劃
◎GPS 導航系統會根據你設定的起始點和目的地,自動規劃一條線路。
◎規劃線路可以設定是否要經過某些途徑點。
◎規劃線路可以設定是否避開高速等功能。
這個比較全。
Ⅲ 求一份GPS定位的電路圖以及程序說明。謝謝!
青島河圖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河圖電子」)是山東河圖科技和北京鼎恆泰科技為推動GPS車輛監控、車隊管理以及企業信息管理等多平台信息融合一體化,與青島理工大學有關院系合作成立的專業軟硬體技術開發企業。河圖電子以青島理工大學多年來在GPS領域的技術積累支撐為後盾,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人才儲備。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GPS/GIS、嵌入式系統開發、自動控制、智能交通等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目前已有十餘年的行業經驗與專業化的研發能力。河圖電子的GPS系統在以下眾多領域都有成功的應用:物流、貨運監控、公共客運監控;汽車租賃、貸款車輛防詐騙;混凝土攪拌車專用GPS系統;工程機械專用斷油斷電測油耗GPS系統;冷藏車專用溫度GPS監控系統;電力、電信、鐵路巡檢;兒童、老人跟蹤監控;寵物、貴重物品跟蹤監控。河圖電子經過多年積累,已經掌握GPS定位監控產品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對於客戶的共性需求和特殊要求,都能夠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我們提供的不只是產品,而是滿意的服務!
Ⅳ GPS的工作原理是
GPS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因為需要計算三維位置及偏差,所以需要至少4顆衛星。
衛星和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通過光速乘以時間得到,也就是衛星在太空中向接收發射信號,經過時間T接收機接收信號,那麼兩者之間的距離S=V×T。
衛星信號從太空傳向地面,經過對流層、電離層等大氣層受到阻礙,延遲了地面獲取信號的時間,因此通過這種方法測得的距離並不是精確的,我們稱之為偽距。由於使用的碼元寬度較大的C/A碼,偽距測量的精度只有米級。
由於精度問題 ,專家們又開發出高精度載波相位測量;採用碼元寬度較小的p碼,精度能達到厘米級,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
設衛星上某一時刻的載波相位為φ1,經過距離L後到達接收機時相位為φ2 ,那麼載波所經歷過的載波相位變化為φ2- φ1 。 其測距公式為:
L=λ(φ2- φ1)
其中,l為衛星到接收機的距離;λ為已知載波的波長;
另外,載波相位測量存在整周模糊度。如果所有的誤差項都被減小,整周模糊度能被解出來,載波相位測量將轉化為精確的偽距測量值並形成精確定位估算。
在整個定位過程中,電離層、電磁波延遲等影響是不可避免。但我們可以使用雙頻接收機盡量消除誤差。
雙頻接收機可以同時接收L1,L2載波信號,利用雙頻載波信號受電離層延遲影響的差異性,通過計算出電離層延時,可以消除電離層對電磁波信號的延遲的影響。
目前,市面上很多接收機都實現了全系統全頻點,兼容全球主流衛星導航系統,支持國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定位精度更高!
Ⅳ gps原理與應用
GPS 原理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導航衛星確定目標坐標,然後對比地圖坐標確定目標的具體位置。GPS定位原理是根據高速運動的衛星瞬間位置作為已知的起算數據,採用空間距離後方交會的方法,確定待測點的位置。全球定位系統是一個無線電空間定位系統,它利用導航衛星和地面站為全球提供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的三維坐標(緯度,經度,海拔)﹑三維速度和定位信息,地球表面上任何地點均可以用於定位和導航。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的定位是利用衛星基本三角定位原理,GPS 接收裝置以測量無線電信號的傳輸時間來量測距離,以距離來判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這是一種高軌道與精密定位的觀測方式。假設衛星在11,000英哩高處,測量我們的距離,首先以11,000英哩為半徑,以此衛星為圓心畫一圓,而位置正處於球面上。
一、GPS在個人定位中的應用
國內首款語音彩信GPS定位器(GPS是什麼)--昱讀全資科技語音彩信GPS定位器為列,它內置全國的地圖數 據,無需後台支持,結合了GPS全球定位系統、GSM通信技術、嵌入式語音播報技術、GIS技術、GIS搜索引擎、圖像處理技術和圖像傳輸技術,直接回復終端中文地址、彩信、或語音播報地理位置
二、GPS在巡線車輛管理的特定運用
巡線車輛監控調度方案服務於需要通過車輛巡邏來監控線路狀態的服務型企業或管理型部門。方案將線路的規劃和實際的巡線工作結合起來,以業務關鍵點為核心,通過GPS實時監控獲得車輛的位置信息來考察車輛的巡線任務完成情況,通過各車輛距離事發關鍵點的距離和車輛當前的狀態自動進行可調度車輛的選取。最終結合車輛分析和周密的統計報表,行成可計劃、可執行、可評價的巡線車輛監控調度方案。該方案由目前行業中的成功實踐者666GPS提出,並在2010廣州亞運會對中國電信巡線車輛成功運用。
三、GPS在汽車導航和交通管理中的應用
三維導航是GPS的首要功能,飛機、輪船、地面車輛以及步行者都可以利用GPS導航器進行導航。汽車導航系統是在全球定位系統GPS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技術。汽車導航系統由GPS導航、自律導航、微處理機、車速感測器、陀螺感測器、CD-ROM驅動器、LCD顯示器組成。GPS導航系統與電子地圖、無線電通信網路、計算機車輛管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可以實現車輛跟蹤和交通管理等許多功能。
GPS定位系統不僅用於導彈、飛船的導航定位,更是廣泛用於飛機、汽車、船舶的導航定位,公安、銀行、醫療、消防等用它建立監控、報警、救援系統,企業用它建立現代物流管理系統,農業、林業、環保、資源調查、物理勘探、電信等都離不開導航定位,特別是隨著衛星導航接收機的集成微型化,出現各種融通信、計算機、GPS於一體的個人信息終端,使衛星導航技術從專業應用走向大眾應用,成為繼通信、互聯網之後的IT第三個新的增長點。以GPS為代表的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產業越來越吸引眾多人的關注。
Ⅵ GPS工作原理是什麼啊
GPS的工作原理,簡單地說來,是利用我們熟知的幾何與物理上一些基本原理。首先我們假定衛星的位置為已知,而我們又能准確測定我們所在地點A至衛星之間的距離,那麼A點一定是位於以衛星為中心、所測得距離為半徑的圓球上。進一步,我們又測得點A至另一衛星的距離,則A點一定處在前後兩個圓球相交的圓環上。我們還可測得與第三個衛星的距離,就可以確定A點只能是在三個圓球相交的兩個點上。根據一些地理知識,可以很容易排除其中一個不合理的位置。當然也可以再測量A點至另一個衛星的距離,也能精確進行定位。 以上所說,要實現精確定位,要解決兩個問題:
其一是要確知衛星的准確位置;
其二是要准確測定衛星至地球上我們所在地點的距離。下面我們看看怎樣來做到這點。如何測定衛星至用戶的距離我們過去都學過這樣的公式:時間X速度=距離。我們也從物理學中知道,電波傳播的速度是每秒鍾三十萬公里,所以我們只要知道衛星信號傳到我們這里的時間,就能利用速度乘時間等於距離這個公式,來求得距離。所以,問題就歸結為測定信號傳播的時間。要准確測定信號傳播時間,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時間基準問題。就是說要有一個精確的時鍾。就好比我們日常量一張桌子的長度,要用一把尺子。假如尺子本身就不標准,那量出來的長度就不準。另一個就是要解決測量的方法問題。時間基準問題 GPS系統在每顆衛星上裝置有十分精密的原子鍾,並由監測站經常進行校準。衛星發送導航信息,同時也發送精確時間信息。GPS接收機接收此信息,使與自身的時鍾同步,就可獲得准確的時間。所以,GPS接收機除了能准確定位之外,還可產生精確的時間信息。測定衛星信號傳輸時間的方法 為了避免採用過多的技術術語,我們先作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我們在所處的地點和衛星上同時啟動錄音機來播放「東方紅」樂曲,那麼,我們應該能聽到一先一後兩支「東方紅」的曲子(實際上,衛星上播放的曲子,我們不可能聽見,只是假想能夠聽到),但一定是不合拍的。為了使兩者合拍,我們延遲啟動地上錄音機的時間。當我們聽到兩支曲子合拍時,啟動錄音機所延遲的時間就等於曲子從衛星傳送到地上的時間。當然,電波比聲波速度高得多,電波也不能用耳朵來接收。所以,實際上我們播送的不是「東方紅」樂曲,而是一段叫做偽隨機碼的二進制電碼。延遲GPS接收機產生的偽隨機碼,使與接收到衛星傳來的碼字同步,測得的延遲時間就是衛星信號傳到GPS接收機的時間。至此,我們也就解決了測定衛星至用戶的距離。當然,上面說的都還是十分理想的情況。實際情況比上面說的要復雜得多,所以我們還要採取一些對策。例如:電波傳播的速度,並不總是一個常數。在通過電離層中電離子和對流層中水氣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的延遲。一般我們這可以根據監測站收集的氣象數據,再利用典型的電離層和對流層模型來進行修正。還有,在電波傳送到接收機天線之前,還會產生由於各種障礙物與地面折射和反射產生的多徑效應。這在設計GPS接收機時,要採取相應措施。當然,這要以提高GPS接收機的成本為代價。 原子鍾雖然十分精確,但也不是一點誤差也沒有。GPS接收機中的時鍾,不可能象在衛星上那樣,設置昂貴的原子鍾,所以就利用測定第四顆衛星,來校準GPS接收機的時鍾。我們前面提到,每測量三顆衛星可以定位一個點。利用第四顆衛星和前面三顆衛星的組合,可以測得另一些點。理想情況下,所有測得的點,都應該重合。但實際上,並不完全重合。利用這一點,反過來可以校準GPS接收機的時鍾。測定距離時選用衛星的相互幾何位置,對測定的誤差也不同。為了精確的定位,可以多測一些衛星,選取幾何位置相距較遠的衛星組合,測得誤差要小。在我們提到測量誤差時,還有一點要提到,就是美國的SA政策。美國政府在GPS設計中,計劃提供兩種服務。一種為標準定位服務(SPS),利用粗碼(C/A)定位,精度約為100m,提供給民用。另一種為精密定位服務(PPS),利用精碼(P碼)定位,精度達到10m,提供給軍方和特許民間用戶使用。由於多次試驗表明,SPS的定位精度已高於原設計,美國政府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對民用碼進行了一種稱為「選擇可用性SA(Selective Availability)」的干擾,以確保其軍用系統具有最佳的有效性。由於SA通過衛星在導航電文中隨機加入了誤差信息,使得民用信號C/A碼的定位精度降至二維均方根誤差在100米左右。採用差分GPS技術(DGPS),可消除以上所提到大部分誤差,以及由於SA所造成的干擾,從而提高衛星導航定位的總體精度,使系統誤差達到10到15米之內。GPS技術的錯差在GPS定位過程中,存在三部分誤差。一部分是對每一個用戶接收機所共有的,例如:衛星鍾誤差、星歷誤差、電離層誤差、對流層誤差等;第二部分為不能由用戶測量或由校正模型來計算的傳播延遲誤差;第三部分為各用戶接收機所固有的誤差,例如內部雜訊、通道延遲、多徑效應等。利用差分技術第一部分誤差可完全消除,第二部分誤差大部分可以消除,這和基準接收機至用戶接收機的距離有關。第三部分誤差則無法消除,只能靠提高GPS接收機本身的技術指標。對美國SA政策帶來的誤差,實質上它是人為地增大前兩部分誤差,所以差分技術也相應克服SA政策帶來的影響。差分GPS技術消除公共誤差原理假如在距離用戶500公里之內,設置一部基準接收機。它和用戶接收機同時接收某一衛星的信號,那麼我們可以認為信號傳至兩部接收機所途經電離層和對流層的情況基本是相同,故所產生的延遲也相同。由於接收同一顆衛星,故星歷誤差、衛星時鍾誤差也相同。若我們通過其它方法確知所處的三維座標(也可以用精度很高的GPS接收機來實現,其價格比一般GPS接收機高得多),那就可從測得偽距中,推算其中的誤差。將此誤差數據傳送給用戶,用戶就可從測量所得的偽距中扣除誤差,就能達到更精確的定位。
Ⅶ gps特點和原理
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起始於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 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
GPS 系統的特點:
1、全球,全天候工作:
能為用戶提供連續,實時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精密時間,不受天氣的影響。
2、定位精度高:
單機定位精度優於10米,採用差分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和毫米級。
3、功能多,應用廣:
隨著人們對GPS 認識的加深,GPS 不僅在測量,導航,測速,測時等方面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而且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大。
GPS 原理
1、GPS 系統的組成
GPS 由三個獨立的部分組成:
1、空間部分:21顆工作衛星,3顆備用衛星。
2、地面支撐系統:1個主控站,3個注入站,5個監測站。
3、用戶設備部分:接收GPS 衛星發射信號,以獲得必要的導航和定位信息,經數據處理,完成導航和定位工作。
GPS 接收機硬體一般由主機、天線和電源組成。
2、GPS 定位原理
GPS 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據高速運動的衛星瞬間位置作為已知的起算數據,採用空間距離後方交會的方法,確定待測點的位置。
GPS 在汽車導航和交通管理中的應用
三維導航是GPS 的首要功能,飛機、輪船、地面車輛以及步行者都可以利用GPS 導航器進行導航。汽車導航系統是在全球定位系統GPS 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技術。汽車導航系統由GPS 導航、自律導航、微處理機、車速感測器、陀螺感測器、CD-ROM 驅動器、LCD 顯示器組成。GPS 導航系統與電子地圖、無線電通信網路、計算機車輛管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可以實現車輛跟蹤和交通管理等許多功能。
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全球定位系統不斷改進,硬、軟體不斷完善,應用領域也前所未有地開拓,目前GPS 已遍及國民經濟各種部門,並開始逐步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相信GPS 還會繼續為方便我們的生活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智航也會在車載導航的道路上不斷發展,為車主們帶來更加便捷的生活。
以上內容分析源自OFweek電子工程網,希望對您有幫助。
Ⅷ GPS電路原理圖
電路原理圖
Ⅸ 請問誰有Gps電路工作原理圖!!!
Gps電路工作原理圖:
利用GPS定位衛星,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定位、導航的系統,稱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簡稱GPS。GPS是由美國國防部研製建立的一種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時段、高精度的衛星導航系統,能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維位置、速度和精確定時等導航信息,是衛星通信技術在導航領域的應用典範,它極大地提高了地球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