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薄膜干涉原理圖解
第三版 光學薄膜干涉原理
光是一種電磁波。可以設想光源中的分子或原子被某種原因激勵而振動,這種振動導致分子或原子中的電磁場發生電磁振動。可以證明,電場強度與磁場強度兩者有單一的對應關系,同時在大多光學現象中電場強度起主導作用,所以我們通常將電場振動稱為光振動,這種振動沿空間方向傳播出去就形成了電磁波。
電磁波的波長λ、頻率f、傳播速度v三者之間的關系為:
v=λ•f
各種頻率的電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一樣的,即3.0E+8m/s,常用C表示。但是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率是不一樣的。假設某種頻率的電磁波在某一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為v,則C與v的比值稱為這種介質對這種頻率電磁波的折射率。頻率不同的電磁波,它們的波長也不同。波長在400~760nm這樣一段電磁波能引起人們的視覺,稱為可見光。普通光源如太陽、白熾燈等內部大量振動中的分子或原子彼此獨立,各自有自己的振動方向、振幅及發光的起始時間。每個原子每一次振動所發出的光波只有短短的一列,持續時間約為1.0E-8秒。我們通常觀察到的光都是光源內大量分子或原子振動輻射出來的結果,而觀察不到其作為一種波動在傳播過程中所能表現出來的特徵———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現象。這是因為實現光的干涉是需要條件的,即只有頻率相同、相位差恆定、振動方向一致的兩列光波才是相干光波,這樣的兩列波輻射到同一點上,彼此疊加,產生穩定的干涉抵消(產生暗影)或者干涉加強(產生比兩束光能簡單相加更強的光斑)圖像,才是我們觀察到的光的干涉現象。
光學薄膜可以滿足光干涉的這些條件。如圖1所示,它表示一層鍍在基底(n2)上的折射率為n1厚度為d1的薄膜,假定n1<n2,n0為入射介質的折射率。入射光束I中某一頻率的波列W在薄膜的界面1上反射形成反射光波W1,透過界面的光波穿過薄1膜在界面2上反射後再次穿過薄膜,透過界面1在反射空間形成反射波W2。W1和W2是從同一波段中分離出來的,所以頻率相同,振動方向相同,所不同的是W2比W1多走了往返兩次薄膜厚度的路徑,從而造成了它們的相位差。入射光I中相同頻率的其他波列同樣也有著相同的相位差。對於入射光中其它頻率的光也有著類似的討論。所以在薄膜的界面1與界面2上形成的兩束反射光I1與I2是相干光,在它們相遇區域中會產生光的干涉現象。如果我們忽略光在薄膜內的多次反射,只考慮這兩束光的干涉,那麼W1和W2所經過的路徑
⑵ 有誰有電腦鍵盤的電路圖(薄膜式(ps/2介面))
電腦維修的地方有,不想花錢找關系
⑶ 薄膜開關工作原理
薄膜開關,一般就是一個很薄的、彈性很好的白鋼片,與下面的極板(電路板銅箔或其它金屬片)之間隔了一層絕緣薄膜,按下薄膜開關,白鋼片向下變形,與下面的極板接觸導電,手離開後,白鋼片反彈回來,電路斷開。
⑷ 筆記本鍵盤內部塑料膜上的電路圖斷了,如何接
拆開鍵盤,把印有電路的一面裸露出來,找到斷裂處,用一枝細水筆,醮上版環氧導電膠(或導權電銀漿)小心地一筆一筆地塗上去,注意每次塗的厚度要適當,這是個細活,千萬不可以粗心大意,不能把線塗得太粗,否則會造成短路。如果塗得過多了,可以用塑料片輕輕地刮掉多餘的部分,塗好後用萬用表測原斷開兩端是否已經接通,電路通了後,涼干後,再次測量,OK的話,裝上即可以使用。圖示中黃色部分為塗上去的導電銀漿(環氧導電膠)
⑸ 薄膜發電電源電路圖
於怒水
⑹ 薄膜開關原理
銀或碳都是導電的物質,但是它們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必須要保持一定的形狀才能使用,為了解決體積過大的問題,人們想到了將它們研磨成粉狀,然後混入特殊的粘合劑 之類的東西使他們變成液體,然後根據需要用專用的設備將它們塗在塑料薄膜或絕緣板上,幹了以後就成了一條導電的「電線」,如果是做開關的話就做成面積稍大點的半圓形或不相交的網狀觸點,然後在上面用金屬或導電橡膠接觸,就可當做開關使用。
如果出現故障,一般是塗層斷裂造成斷路,如果是塗炭的開關,還有可能是碳層太薄,長期磨損造成導電不良。
⑺ 厚、薄膜集成電路的區別
薄膜集成電路是將整個電路的晶體管、二極體、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連引線,全部用厚度在1微米以下的金屬、半導體、金屬氧化物、多種金屬混合相、合金或絕緣介質薄膜,並通過真空蒸發、濺射和電鍍等工藝製成的集成電路。薄膜集成電路中的有源器件,即晶體管,有兩種材料結構形式:一種是薄膜場效應硫化鎘或硒化鎘晶體管,另一種是薄膜熱電子放大器。更多的實用化的薄膜集成電路採用混合工藝,即用薄膜技術在玻璃、微晶玻璃、鍍釉和拋光氧化鋁陶瓷基片上制備無源元件和電路元件間的連線,再將集成電路、晶體管、二極體等有源器件的晶元和不使用薄膜工藝製作的功率電阻、大容量的電容器、電感等元件用熱壓焊接、超聲焊接、梁式引線或凸點倒裝焊接等方式,就可以組裝成一塊完整的集成電路
厚膜集成電路是在陶瓷片或玻璃等絕緣物體上,外加晶體二極體、晶體管、電阻器或半導體集成電路等元器件構成的集成電路,一般用在電視機的開關電源電路中或音響系統的功率放大電路中。部分彩色電視機的伴音電路和末級視放電路也使用厚膜集成電路。
1.電源厚膜集成電路 開關電源電路使用的厚膜集成電路主要用於脈沖寬度控制、穩壓控制及開關振盪等。
自激式開關電源電路常用的厚膜集成電路有STR-S6308、STR-S6309、STR-S5941、STR59041等型號。它激式開關電源電路中常用的厚膜集成電路有STR-S6708、STR-S6709等型號。圖9-2是STR-S6309和STR-S6709的內電路框圖。
2.音頻功放厚膜集成電路 音頻功放集成電路的主要作用是對輸入的音頻信號進行功率放大,推動揚聲器發聲。
常用的音頻功放厚膜集成電路有STK4803、STK4042、STK4171、STK4191、STK4152、STK4843、STK3048A、STK6153等型號。圖9-3是STK4191的內電路框圖。
市場上流行的「傻瓜」型厚膜集成電路也稱功率模塊,是將半導體功放集成電路及其外外圍的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等元器件封裝在一起構成的,常用的有皇後AMP1200、傻瓜175及超級傻瓜D-100、D-150、D-200等型號。這種厚膜集成電路只要接通音源、電源和揚聲器即可工作,不用外加其它元器件。
厚膜電路指的是電路的製造工藝,是指在陶瓷基片上採用部分半導體工藝集成分立元件、裸晶元、金屬 連線等,一般其電阻是印刷在基片上,通過激光調節其阻值的一種電路封裝形式,阻值精度可達0.5%.一般用於微波和航天領域。
1)基板材料:96%氧化鋁或氧化鈹陶瓷
2)導體材料:銀、鈀、鉑等合金,最新也有銅
3)電阻漿料:一般為釕酸鹽系列
4)典型工藝:CAD--製版--印刷--烘乾--燒結--電阻修正--引腳安裝--測試
5)名字來由:電阻和導體膜厚一般超過10微米,相對濺射等工藝所成電路的膜厚了一些,故稱厚膜。當然,現在的工藝印刷電阻的膜厚也有小於10微米的了。
二、"厚膜工藝就是把專用的集成電路晶元與相關的電容、電阻元件都集成在一個基板上,在其外部採用統一的封裝形式,做成一個模塊化的單元。這樣做的好處是提高了這部分電路的絕緣性能、阻值精度,減少了外部溫度、濕度對其的影響,所以厚膜電路比獨立焊接的電路有更強的外部環境適應性能"
⑻ 薄膜晶體管的原理
薄膜晶體管的原理:
1、薄膜晶體管是一種絕緣柵場效應晶體管。它的工作狀態可以利用Weimer表徵的單晶硅MOSFET工作原理來描述。以n溝MOSFET為例,物理結構如圖2。當柵極施以正電壓時,柵壓在柵絕緣層中產生電場,電力線由柵電極指向半導體表面,並在表面處產生感應電荷。隨著柵電壓增加,半導體表面將由耗盡層轉變為電子積累層,形成反型層。
2、當達到強反型時(即達到開啟電壓時),源,漏間加上電壓就會有載流子通過溝道。當源漏電壓很小時,導電溝道近似為一恆定電阻,漏電流隨源漏電壓增加而線性增大。當源漏電壓很大時,它會對柵電壓產生影響,使得柵絕緣層中電場由源端到漏端逐漸減弱,半導體表面反型層中電子由源端到漏端逐漸減小,溝道電阻隨著源漏電壓增大而增加。漏電流增加變得緩慢,對應線性區向飽和區過渡。
3、當源漏電壓增到一定程度,漏端反型層厚度減為零,電壓在增加,器件進入飽和區。在實際LCD生產中,主要利用a-Si:HTFT的開態(大於開啟電壓)對像素電容快速充電,利用關態來保持像素電容的電壓,從而實現快速響應和良好存儲的統一。
⑼ 誰知道鍵盤里薄膜電路怎麼布線不是原理電路圖,是我們所看到的印刷在薄膜上的銀線路
一般廠家回給你標准圖紙,圖紙只是給你指標,但不會有布線點,你需要根據指標畫出布線。
第二種就是山寨版,一樣畫就好了
是在不會搞,交給我吧,我專門做薄膜開關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