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路分析實驗題,求具體過程題目見下圖
根據KCL,得到各支路電流如上圖。
左邊迴路,根據KVL:1×I(相量)+j1×[I0(相量)+4I(相量)/3]=0。
I(相量)=0.6∠-143.13°×I0(相量)。
KVL:U0(相量)=(-j0.5)×[I0(相量)+I(相量)/3]-1×I(相量)=(-j0.5)×[I0(相量)+0.2∠-143.13°×I0(相量)]-0.6∠-143.13°×I(相量)。
Zeq=U0(相量)/I0(相量)=(-j0.5)×(1-0.16-j0.12)+0.48+j0.36=0.06-j0.42+0.48+j0.36=0.54-j0.06=R-jX(Ω)。
最大功率傳輸定理:當ZL=Zeq*(共軛復數)=0.54+j0.06(Ω)時,ZL獲得最大功率。PLmax=Uoc²/(4R)=5²/(4×0.54)=625/54=11.574(W)。
Ⅱ 求答案。。大工11春電路分析實驗-模擬實驗裡面的兩個實驗怎麼做啊。。求解。。
俺也同求答案,最好上圖
算了,數字萬用表的使用俺有答案了
Ⅲ 電路分析實驗題,求過程題目見圖
z總 = R + zC * zL/(zC + zL)
= 1Ω + [j * 0.5Ω * (-j * 1Ω)]/[j * 0.5Ω - j * 1Ω]
= 1Ω + (-j²) * 0.5/(-j * 0.5) Ω
= 1Ω + j * 1Ω
那麼,電容兩端分壓就等於:
Uc = [zC * zL/(zC + zL)]/z總版 * U
那麼,
I = Uc/zC
= U * [zL/(zC + zL)]/z總
= U * [j * 0.5Ω/(j * 0.5Ω - j * 1Ω)]/(1Ω + j * 1Ω)
= U * (-1)/(1+j)
= U * (-1) * (1-j)/[(1+j)(1-j)]
= U * (j - 1)/(1-j²)
= U * (j - 1)/2
= 5 * (-1 + j)
= 5√權2 * [(-√2/2) + j * (√2/2)]
= 5√2 * (cos135° + j * sin135°)
= 5√2 ∠135° (A)
Ⅳ 大工12春電路分析實驗作業,數字萬用表的使用答案
我也急求啊 不會做
Ⅳ 關於電路分析實驗報告
戴維南定理及功率傳輸最大條件
一、實驗目的
1、用實驗方法驗證戴維南定理的正確性。
2、學習線性含源一埠網路等效電路參數的測量方法。
3、驗證功率傳輸最大條件。
二、原理及說明
1、戴維南定理
任何一個線性含源一埠網路,對外部電路而言,總可以用一個理想電壓源和電阻相串聯的有源支路來代替,如圖3-1所示。理想電壓源的電壓等於原網路埠的開路電壓UOC,其電阻等於原網路中所有獨立電源為零時入端等效電阻R0 。
2、等效電阻R0
對於已知的線性含源一埠網路,其入端等效電阻R0可以從原網路計算得出,也可以通過實驗手段測出。下面介紹幾種測量方法。
方法1:由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可知:
因此,只要測出含源一埠網路的開路電壓UOC和短路電流ISC, R0就可得出,這種方法最簡便。但是,對於不允許將外部電路直接短路的網路(例如有可能因短路電流過大而損壞網路內部的器件時),不能採用此法。
方法2:測出含源一埠網路的開路電壓UOC以後,在埠處接一負載電阻RL,然後再測出負載電阻的端電壓URL ,因為:
則入端等效電阻為:
方法3:令有源一埠網路中的所有獨立電源置零,然後在埠處加一給定電壓U,測得流入埠的電流I (如圖3-2a所示),則:
也可以在埠處接入電流源I′,測得埠電壓U′(如圖3-2b所示),則:
3、功率傳輸最大條件
一個含有內阻ro的電源給RL供電,其功率為:
為求得RL從電源中獲得最大功率的最佳值,我們可以將功率P對RL求導,並令其導數等於零:
解得: RL=r0
得最大功率:
即:負載電阻RL從電源中獲得最大功率條件是負載電阻RL等於電源內阻r0 。
三、儀器設備
電工實驗裝置 :DG011 、 DY031 、 DG053
四、實驗內容
1、線性含源一埠網路的外特性
按圖3-3接線,改變電阻RL值,測量對應的電流和電壓值,數據填在表3-1內。根據測量結果,求出對應於戴維南等效參數Uoc,Isc。
表3-1 線性含源一埠網路的外特性
RL(Ω) 0短路 100 200 300 500 700 800 ∞開路
I(mA)
U( V )
2、求等效電阻Ro
利用原理及說明2中介紹的3種方法求R。,並將結果填入表3-2中,方法(1)和方法(2)數據在表3-1中取,方法(3)實驗線路如圖3-4所示。
表3-2 等效電阻R0
方法 1 2 3
R0(KΩ)
R0的平均值
3、戴維南等效電路
利用圖3-4構成戴維南等效電路如圖3-5所示,其中U0= R0= 。
測量其外特性U=f(I)。將數據填在表3-3中。
表3-3 戴維南等效電路
RL(Ω) 0短路 100 200 300 500 700 800 ∞開路
I(mA)
U( V )
4、最大功率傳輸條件
1.根據表3-3中數據計算並繪制功率隨RL變化的曲線:P=f(RL) 。
2.觀察P=f(RL)曲線,驗證最大功率傳輸條件是否正確。
六、報告要求
1、 根據實驗1和3測量結果,在同一張座標紙上做它們的外特性曲線U=f(I),並分析比較。
2、 完成實驗內容2的要求。
Ⅵ 電路分析實驗報告
一般實驗報抄告有以下幾個內容:襲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器材
三、實驗原理
四、實驗步驟
五、數據記錄與處理
六、實驗結論
七、實驗思考
你要做什麼實驗、根據是什麼、用哪些器材、需要得出什麼結論或驗證什麼等,把這些問題搞清楚,那麼根據以上提綱,實驗報告也就很容易的形成了。
Ⅶ 電路分析基礎實驗!急!
原題是咋說的?
Ⅷ 有關電路分析實驗題,求具體解答過程題目見下圖
功率表上的數值是有功功率,而此時電容 C 消耗的卻是無功功率。因此,這個版有功功率就是權電阻上消耗的功率。即:
P = U * Ir
則:Ir = P/U = 30/50 A = 0.6A
對於這個並聯電路,有:
I² = (Ir)² + (Ic)²
所以:
Ic = 0.8A = U/zC = U/(1/ωC) = ωC * U = 100 * C * 50
那麼:C = 0.8/(100 * 50) F = 0.0016F = 1600μF
Ⅸ 電路分析實驗題,求具體手寫分析和步驟見圖
這是一個並聯電路。先求兩個容抗並聯:
zC = zC1 * zC2/(zC1 + zC2)
= (-j5) * (-j5)/(-j5 - j5)
= (-j)² *25/(-j10)
= -j2.5 Ω
然後再求與電阻/電感串聯支路並聯的總阻抗:
z總 = zC//(zL + R)
= zC * (zL + R)/[zC + (zL + R)]
= (-j2.5) * (j10 + 10)/[-j2.5 + (j10 + 10)]
= [(-j²) * 25 - j25]/(10 + j7.5)
= (25 - j25)/(10 + j7.5)
= 10 * (1 - j)/(4 + j3) 註:分子、分母同除以 2.5
= 10 * (1-j)(4-j3)/[(4+j3)(4-j3)]
= 10 * (4-j3 - 4j + j² * 3)/(4² -j² * 3²)
= 10 * (1 - j7)/25
= 0.4 * (1-j7) Ω
Ⅹ 電路分析實驗題,求具體過程題目見下圖
^設R1支路電流為I1,R2支路電流為I2.
R1支路阻抗的模為根號下(3^2+4^2)=5,R2支路模為10,根據並聯回分流原理
I1=2*I2 (1)
有總有功功率等於答I1^2*R1+I2^2*R2=1100 (2)
根據1 2 時可得I1=根號下200
所以RI支路有功功率為600
R2支路有功功率為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