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ISO9000中公司内审,各个部门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记录;合同要求等。
按照内审程序规定,制定年度审核计划,管理者授权成立审核组,由审核组长制定专项审核活动计划,准备审核工作文件,通知审核。工作文件的准备主要为审核所依据的标准和文件、现场审核记录、不合格报告等。
标准和文件必须是有效版本,必须已在现场实施。它们主要有:ISO9001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记录;合同要求;社会要求(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生态要求);有关质量标准(包括产品、设备、材料、环境、方法、人员等产品、资源性标准)。
(1)售后服务内审表扩展阅读:
内部质量审核的相关要求规定:
1、应加强对审核后的区域、过程的实施及纠正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并在紧接着的下一次审核时,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复查评价,写入报告,实现审核闭环管理,以推动连续的质量改进。在任何组织中,从审核得到的真正益处最终均来自“自身”的审核。
2、现场审核结束后,应提交审核报告。工作内容包括: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分发、归档、考核奖惩,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提出,确认和分层分步实施的要求。
3、以首次会议开始现场审核。审核员运用各种审核方法和技巧,收集审核证据,得出审核发现,进行分析判断,开具不合格项报告,并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审核组长应实施审核的全过程控制。
2. 请问:我是ISO9000认证的内审员,5月份要来内审,我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谢谢!急需答案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
一、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1. 办公室要有全部文件和记录空白表格清单;
2. 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等)清单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的记录;
3. 文件发放记录(各部门都要有)
4. 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外来文件(国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
5. 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
6. 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及发放记录);
7. 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
8. 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二、管理评审:
9. 管理评审计划;
10. 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
11. 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讨论发言或书面的材料);
12. 管理评审报告(其中的内容见《程序文件》);
13. 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
14. 跟踪验证记录。
三、内审方面:
15. 年度内审计划;
16. 内审计划及日程安排
17. 内审小组长的任命书;
18. 内审成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19. 首次会议记录;
20. 内审检查表(记录);
21. 末次会议记录;
22. 内审报告;
23. 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24. 数据分析的有关记录;
四、销售方面:
25. 合同评审记录;
26. 顾客台帐;
27. 市场调查结果、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顾客投诉、抱怨及反馈的信息,台帐,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28. 售后服务记录;
五、采购方面:
29. 合格供方评定记录(包括外协代方的评定记录);以及对供货的业绩评价的材料;
30. 合格供方评质量台帐(在某个供方采购了多少材料,是否合格),采购质量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31. 采购台账(包括外协产品台帐)
32. 采购清单(应有审批手续);
33. 合同(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六、库房:
34.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名细台帐;
35. 工具名细台帐;
36. 量具明细台帐(应包括量具检定状态、检定日期、复检日期)及检定的证书的保存;
37. 不合格量具、工具的控制(报废手续);
38. 量具检定记录;
39.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
40. 入、出库手续;
七、设备方面:
41. 设备清单;
42. 检修计划;
43.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4. 特殊过程设备认可记录;
45. 标识(包括设备标识和设备完好状态标识);
八、生产方面:
46. 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会议)记录;
47. 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清单(台帐);
48. 不合格品台账;
49. 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50. 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
51. 产品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
52. 各部门的培训(业务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等)计划、记录;
53. 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
54. 关键过程一定要有工艺规程;
55. 现场标识(产品标识、状态标识、设备标识);
56. 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经检定的量具;
57. 各部门的每一类工作记录要装订成册,便于检索;
九、产品交付:
58. 发货计划;
59. 发货清单;
60. 对运输方的评定记录(也属于合格供方的评定);
61. 顾客收到货物的记录;
十、人力资源:
62. 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63. 各部门培训需求;
64. 年度培训计划;
65. 培训记录(包括: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方针和目标培训记录、质量意识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记录、技能培训记录、检验员上岗培训记录,均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结果)
66. 特殊工种名单(经有关负责人批准上岗的、及有关证件);
67. 检验员名单(经有关负责人任命,并规定职责和权限);
十一、 安全管理:
68. 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国家、行业及本企业的法规等);
69. 消防设备、设施清单;
说明:
1. 以上内容必须准备完善;
2. 强调各个部门的质量记录一定要完备;
3. 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一定掌握本部门的质量职责;
4.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各部门的分解目标要掌握;
5. 岗位责任要求每一员工都要掌握。
6. 以上内容,按各个专项负责人/班组的职责分工准备好材料。
3. 如何做GJB内审检查表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
一、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1. 办公室要有全部文件和记录空白表格清单;
2. 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等)清单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的记录;
3. 文件发放记录(各部门都要有)
4. 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外来文件(国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
5. 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
6. 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及发放记录);
7. 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
8. 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二、管理评审:
9. 管理评审计划;
10. 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
11. 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讨论发言或书面的材料);
12. 管理评审报告(其中的内容见《程序文件》);
13. 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
14. 跟踪验证记录。
三、内审方面:
15. 年度内审计划;
16. 内审计划及日程安排
17. 内审小组长的任命书;
18. 内审成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19. 首次会议记录;
20. 内审检查表(记录);
21. 末次会议记录;
22. 内审报告;
23. 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24. 数据分析的有关记录;
四、销售方面:
25. 合同评审记录;
26. 顾客台帐;
27. 市场调查结果、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顾客投诉、抱怨及反馈的信息,台帐,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28. 售后服务记录;
五、采购方面:
29. 合格供方评定记录(包括外协代方的评定记录);以及对供货的业绩评价的材料;
30. 合格供方评质量台帐(在某个供方采购了多少材料,是否合格),采购质量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31. 采购台账(包括外协产品台帐)
32. 采购清单(应有审批手续);
33. 合同(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六、库房:
34.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名细台帐;
35. 工具名细台帐;
36. 量具明细台帐(应包括量具检定状态、检定日期、复检日期)及检定的证书的保存;
37. 不合格量具、工具的控制(报废手续);
38. 量具检定记录;
39.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
40. 入、出库手续;
七、设备方面:
41. 设备清单;
42. 检修计划;
43.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4. 特殊过程设备认可记录;
45. 标识(包括设备标识和设备完好状态标识);
八、生产方面:
46. 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会议)记录;
47. 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清单(台帐);
48. 不合格品台账;
49. 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50. 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
51. 产品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
52. 各部门的培训(业务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等)计划、记录;
53. 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
54. 关键过程一定要有工艺规程;
55. 现场标识(产品标识、状态标识、设备标识);
56. 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经检定的量具;
57. 各部门的每一类工作记录要装订成册,便于检索;
九、产品交付:
58. 发货计划;
59. 发货清单;
60. 对运输方的评定记录(也属于合格供方的评定);
61. 顾客收到货物的记录;
十、人力资源:
62. 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63. 各部门培训需求;
64. 年度培训计划;
65. 培训记录(包括: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方针和目标培训记录、质量意识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记录、技能培训记录、检验员上岗培训记录,均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结果)
66. 特殊工种名单(经有关负责人批准上岗的、及有关证件);
67. 检验员名单(经有关负责人任命,并规定职责和权限);
十一、 安全管理:
68. 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国家、行业及本企业的法规等);
69. 消防设备、设施清单;
说明:
1. 以上内容必须准备完善;
2. 强调各个部门的质量记录一定要完备;
3. 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一定掌握本部门的质量职责;
4.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各部门的分解目标要掌握;
5. 岗位责任要求每一员工都要掌握。
6. 以上内容,按各个专项负责人/班组的职责分工准备好材料
4. 请各位老师指教一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的流程,以及该审什么该怎么审
ISO9001内审流程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
一、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1. 办公室要有全部文件和记录空白表格清单;
2. 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等)清单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的记录;
3. 文件发放记录(各部门都要有)
4. 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外来文件(国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
5. 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
6. 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及发放记录);
7. 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
8. 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二、管理评审:
9. 管理评审计划;
10. 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
11. 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讨论发言或书面的材料);
12. 管理评审报告(其中的内容见《程序文件》);
13. 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
14. 跟踪验证记录。
三、内审方面:
15. 年度内审计划;
16. 内审计划及日程安排
17. 内审小组长的任命书;
18. 内审成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19. 首次会议记录;
20. 内审检查表(记录);
21. 末次会议记录;
22. 内审报告;
23. 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24. 数据分析的有关记录;
四、销售方面:
25. 合同评审记录;
26. 顾客台帐;
27. 市场调查结果、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顾客投诉、抱怨及反馈的信息,台帐,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28. 售后服务记录;
五、采购方面:
29. 合格供方评定记录(包括外协代方的评定记录);以及对供货的业绩评价的材料;
30. 合格供方评质量台帐(在某个供方采购了多少材料,是否合格),采购质量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31. 采购台账(包括外协产品台帐)
32. 采购清单(应有审批手续);
33. 合同(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六、库房:
34.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名细台帐;
35. 工具名细台帐;
36. 量具明细台帐(应包括量具检定状态、检定日期、复检日期)及检定的证书的保存;
37. 不合格量具、工具的控制(报废手续);
38. 量具检定记录;
39.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
40. 入、出库手续;
七、设备方面:
41. 设备清单;
42. 检修计划;
43.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4. 特殊过程设备认可记录;
45. 标识(包括设备标识和设备完好状态标识);
八、生产方面:
46. 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会议)记录;
47. 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清单(台帐);
48. 不合格品台账;
49. 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50. 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
51. 产品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
52. 各部门的培训(业务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等)计划、记录;
53. 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
54. 关键过程一定要有工艺规程;
55. 现场标识(产品标识、状态标识、设备标识);
56. 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经检定的量具;
57. 各部门的每一类工作记录要装订成册,便于检索;
九、产品交付:
58. 发货计划;
59. 发货清单;
60. 对运输方的评定记录(也属于合格供方的评定);
61. 顾客收到货物的记录;
十、人力资源:
62. 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63. 各部门培训需求;
64. 年度培训计划;
65. 培训记录(包括: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方针和目标培训记录、质量意识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记录、技能培训记录、检验员上岗培训记录,均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结果)
66. 特殊工种名单(经有关负责人批准上岗的、及有关证件);
67. 检验员名单(经有关负责人任命,并规定职责和权限);
十一、 安全管理:
68. 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国家、行业及本企业的法规等);
69. 消防设备、设施清单;
说明:
1. 以上内容必须准备完善;
2. 强调各个部门的质量记录一定要完备;
3. 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一定掌握本部门的质量职责;
4.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各部门的分解目标要掌握;
5. 岗位责任要求每一员工都要掌握。
以上内容,按各个专项负责人/班组的职责分工准备好材料
一、编制年度内审计划:一般在体系建立初期时或年初编制。
二、内审实施计划: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编制的具体内审实施计划。
三、召开内审首次会议。
四、实施内部审核,填写内审记录。
五、开出内审不符合报告。
六、编制内审报告。
七、召开内审末次会议。
八、各部门根据不符合报告分析不符合原因,制定纠正计划,必要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
九、各部门实施整改。
十、内审员实施整改有效性验证。
十一、将内审情况提交管理评审。
5.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审核计划书怎么写
ISO9001的导入分五个阶段:知识准备——立法——宣贯——实施——检查。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1.知识准备阶段:主要是ISO9001标准知识的学习培训,目的是明确标准要求,掌握标准要领。2立法:就是体系文件编制(共4层次文件),公司的体系文件就是公司的法。首先策划质量方针、目标,然后编制手册(1级)、程序文件(2级)、作业指导书(3级)和所需的表格(4级);3.宣贯:就是将公司编制的文件要求向每个人员传达,确保所有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应做的工作;4.实施:就是根据文件规定的要求实施,比如该填写记录的要填写记录,该做标识的要做标识;5.检查:检查体系运行(即实施)情况,体系运行2个月的样子,组织内审员(或聘请外部审核员)对公司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内部审核,将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善,不适用的文件进行修改。当公司觉得外部审核机构可以审核的时候,就可以填写认证合同,迎接外审了。当然,一个公司实施ISO也不一定非要外部审核,当客户需要你提供ISO证书的时候,还是需要外部机构审核,获取ISO9001证书的。 所以你在编制ISO9000导入计划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五个步骤去编制。也就是说知识准备阶段即培训阶段分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可以规定几次培训的时间和内容(一般的标准培训时间累计为16小时);立法即文件编制阶段(一般至少一个月时间):你可以分方针目标的制定、手册、程序、作业文件、表格编制的完成时间;宣贯(一般培训时间至少8小时):你准备分几次培训,比如按部门培训或者是文件的层次培训,计划一下;实施:你要明确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即从文件正式下发的时间开始算起),累计运行2个月,检查:内审的时间一般分为成立内审小组,内审小组成员接受内审知识培训、编制内审计划和内审检查表、开始内审(根据公司规模,一般为1-3天不等),内审不符合整改:根据不符合项的整改内容,有的可以当场整改,有的可能需要更多甚至一个月时间,然后,就是选择认证机构,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合同和申请。
6. ISO9001内审流程是怎样的
ISO9001内审流程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
一、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1. 办公室要有全部文件和记录空白表格清单;
2. 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等)清单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的记录;
3. 文件发放记录(各部门都要有)
4. 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外来文件(国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
5. 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
6. 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及发放记录);
7. 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
8. 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二、管理评审:
9. 管理评审计划;
10. 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
11. 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讨论发言或书面的材料);
12. 管理评审报告(其中的内容见《程序文件》);
13. 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
14. 跟踪验证记录。
三、内审方面:
15. 年度内审计划;
16. 内审计划及日程安排
17. 内审小组长的任命书;
18. 内审成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19. 首次会议记录;
20. 内审检查表(记录);
21. 末次会议记录;
22. 内审报告;
23. 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24. 数据分析的有关记录;
四、销售方面:
25. 合同评审记录;
26. 顾客台帐;
27. 市场调查结果、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顾客投诉、抱怨及反馈的信息,台帐,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28. 售后服务记录;
五、采购方面:
29. 合格供方评定记录(包括外协代方的评定记录);以及对供货的业绩评价的材料;
30. 合格供方评质量台帐(在某个供方采购了多少材料,是否合格),采购质量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31. 采购台账(包括外协产品台帐)
32. 采购清单(应有审批手续);
33. 合同(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六、库房:
34.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名细台帐;
35. 工具名细台帐;
36. 量具明细台帐(应包括量具检定状态、检定日期、复检日期)及检定的证书的保存;
37. 不合格量具、工具的控制(报废手续);
38. 量具检定记录;
39.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
40. 入、出库手续;
七、设备方面:
41. 设备清单;
42. 检修计划;
43.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4. 特殊过程设备认可记录;
45. 标识(包括设备标识和设备完好状态标识);
八、生产方面:
46. 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会议)记录;
47. 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清单(台帐);
48. 不合格品台账;
49. 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50. 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
51. 产品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
52. 各部门的培训(业务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等)计划、记录;
53. 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
54. 关键过程一定要有工艺规程;
55. 现场标识(产品标识、状态标识、设备标识);
56. 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经检定的量具;
57. 各部门的每一类工作记录要装订成册,便于检索;
九、产品交付:
58. 发货计划;
59. 发货清单;
60. 对运输方的评定记录(也属于合格供方的评定);
61. 顾客收到货物的记录;
十、人力资源:
62. 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63. 各部门培训需求;
64. 年度培训计划;
65. 培训记录(包括: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方针和目标培训记录、质量意识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记录、技能培训记录、检验员上岗培训记录,均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结果)
66. 特殊工种名单(经有关负责人批准上岗的、及有关证件);
67. 检验员名单(经有关负责人任命,并规定职责和权限);
十一、 安全管理:
68. 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国家、行业及本企业的法规等);
69. 消防设备、设施清单;
说明:
1. 以上内容必须准备完善;
2. 强调各个部门的质量记录一定要完备;
3. 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一定掌握本部门的质量职责;
4.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各部门的分解目标要掌握;
5. 岗位责任要求每一员工都要掌握。
以上内容,按各个专项负责人/班组的职责分工准备好材料
一、编制年度内审计划:一般在体系建立初期时或年初编制。
二、内审实施计划: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编制的具体内审实施计划。
三、召开内审首次会议。
四、实施内部审核,填写内审记录。
五、开出内审不符合报告。
六、编制内审报告。
七、召开内审末次会议。
八、各部门根据不符合报告分析不符合原因,制定纠正计划,必要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
九、各部门实施整改。
十、内审员实施整改有效性验证。
十一、将内审情况提交管理评审。
7. iso9001内审售后服务部主要检查哪些
首先明确售后服务部的职责是什么?接着找到对应的体系运行记录。
8. 急需一份简单生产部内审检查表~~~~
以下表单供你参考,你可以根据这个表单结合你公司实际做一个表,那样效果更好。内部审核检查表NO:受审部门:生产部 编制/日期: 审定/日期: 序号检查内容涉及条款参考文件检查方法检查结果记录1a.组织是否已确定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b.是否获得了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包括产品特性、作业指导书等。c.使用的设备、测量和监控装置是否满足需要?d.是否对使用设备进行了有效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e.有哪些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是否对其实施了监控活动?f.是否设置了监控点,是否合理、正常和有效?g.人员是否具备条件和资格?h.是否对产品放行的条件、方法进行了规定?是否正确实施?i.在交付后的工作中承担什么责任?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COP10COP11COP03COP14(1)询问生产部经理:如何确定和策划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策划的结果能否确保这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贯彻实施情况如何?(2)现场抽检1~2个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和2~3个一般过程,了解过程管理状况。确认:a.是否得到了过程控制所需的表述产品特性信息的文件,包括产品标准、;图样、合同要求等。b.对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如对关键和比较复杂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之类的文件。c.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得到配置,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d.生产过程中,有关执行人员是否遵守工艺规程等文件的规定。e.对过程参数和有关的质量特性是否进行了监视和测量并做好了记录。监控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对关键和特殊过程进行有效控制。f.是否有设备用、管、修的管理制度,是否对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状态。g.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3)询问生产部经理是否规定了产品放行的条件、方法,并在现场抽查2~3批产品的检验记录,核实一下是否都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后才放行。(4)查询如何配合营销部作好售后服务工作。 2a.是否以适宜的方式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是否制定了有关标识的规定?标识用的标签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b.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可能是自身规定或合同要求),其产品的标识是否具有唯一性,并加以记录?c.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有无问题?7.5.3标识和可追溯性COP09(1)询问生产部经理: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情况。确认:a.是否有文件规定以适当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标识。b.标识的方法、方式是否有明确规定。c.生产过程中产品/物料移动后是否能及时移植标识(必要时),是否作出了规定。d.对有可追溯性的场合,是否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e.对于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有规定性记录。f.对标识的管理(如标签、印章等的管理)是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现场抽查车间标识情况。确认:a.是否对产品进行标识,标识方法、位置是否正确。b.在生产过程中标识移动后是否及时移植。c.对有可追溯性的产品是否保持唯一性标识,是否做了记录。(3)抽查2~3种产品的检测状态标识的实施情况,观察有无问题。 3文件控制4.2.3COP05(1)查看各种文件,了解文件受控情况。(2)查看作废文件是否已清除。(3)查看引用的外来文件的受控情况。(4)询问参加文件定期评审的情况。 4记录控制4.2.4COP22结合查阅各种质量记录,查、看、问质量记录保存和使用情况。 5管理承诺5.1质量手册COP24(1)抽查1~3名员工,看其是否了解满足顾客、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1) 查看生产部资源是否充足。 6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质量手册COP24询问2~3名员工,如何看待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如何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相关工作要求并确实实施。 7质量方针5.3质量手册COP24向生产部经理2~3名员工询问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如何为实现质量方针作出贡献? 8质量目标5.4质量手册COP24(1)向生产部经理及2~3名员工询问公司的质量目标是什么?本部门的质量目标是什么?(2)查看部门目标的实现情况。 9职责和权限5.5.1 (1)询问生产部经理生产部在公司中的作用是什么?(2)询问2~3名员工,看其对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是否了解,是否知道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关系。 10内部沟通5.5.3COP28询问2~3名员工,了解他们如何与其他部门(岗位)进行沟通。 11管理评审5.6COP01询问生产经理参加管理评审的情况,生产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12资源管理6COP12COP13COP24(1)询问生产部经理,资源短缺时,如何配置?(2)查看人力资源是否充足?与2~3名员工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质量意识。(3)询问员工培训情况。(4)查看工作环境是否适宜。(5)询问参加设备验收的情况。 13产品实现的策划7.1COP02询问生产部经理如何参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14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COP03(1)询问生产部经理参加产品要求(合同)评审的情况。(2)查询如何将合同规定转化为生产计划。 15设计和开发7.3COP04询问生产部经理是否参加设计评审、设计确认。 16采购7.4COP06COP07查询生产部在采购部选定供应商时的作用。 17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2COP11询问参与特殊过程确认的情况。 18顾客财产7.5.4COP08询问如何参与顾客财产的管理,亲查看顾客产品的使用情况。 19产品防护7.5.5COP21(1)查询如何做好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防护工作(包括包装、搬运、保护等工作)。有无在制品、半成品管理办法。(2)查看现场装箱、包装、标志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20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7.6COP17抽查测试设备标识情况,查操作工人对设备的熟悉情况。 21内部审核8.2.2COP23(1)询问是否定期接受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如何对待?(2)查阅最近1~2次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项报告以及纠正措施的实施与验证记录。 22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3COP11COP16询问生产部经理是否对生产过程进行了监视和测量,是如何实施的,有无监视记录。 23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COP15COP16抽查2~3个产品的检验实施情况,查看有无问题。 24不合格品的控制8.3COP19询问生产部经理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情况。 25数据分析8.4COP30查看生产部是否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6改进8.5COP20COP31询问参加改进、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情况。
9. 如何编制销售部门的内审检查表
按照程序要求的工作内容,逐项进行
销售无非是从订单的管理开始,一是合同评审,二是合同管理,三是发货申请,四是发货通知\管理,五是运输过程的管理,六是售后服务及顾客反馈的意见处理,七是顾客满意,八是顾客走访计划及落实,
如果市场也在这时,市场的开发及新产品的开发\调查工作,也不能忘记
针对这些较具体的过程,结合你企业的程序要求流程,应能编写出较全面的内审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