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榫卯结构的家具结构
明式家具的榫卯结合
明式红木家具有榫卯结合近百种,常见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夹头榫、抱肩榫、龙风榫、楔钉榫、插肩榫、围栏榫、套榫、挂榫、半榫与札榫等。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结构。也可以说是家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连接的榫卯结构。
抱肩榫是结构复杂的榫卯结构,因为要解决腿足与面板、腿足与束腰、腿足与腿足之间的连接。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两个相互垂直但不连接的半榫头、这是与桌面相连的。在与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家具,牙条与束腰是用一块独木做出的,凭此挂销,可使束腰及牙条和腿足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这是抱肩榫的标准做法。清中期以后,抱肩榫的做法就开始简化,挂销省略不做了,为了省料,牙条和束腰也改为用两块木条单独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进一步简化,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靠用胶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霸王枨:霸王枨是用于方桌、方凳的一种榫卯,也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横枨加固腿足的榫卯结构。在制作桌子时,为增加四条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条横枨即可。但有时要制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条横枨碍事,但又要兼顾桌子牢固,于是就可采用“霸王枨”。霸王枨为S形,上端与桌面的穿带相接,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接(位置在本来应放横枨处)。枨子下端的榫头为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装配时,将霸王枨的榫头从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挂住了,再用木楔将霸王枨固定住。
夹头榫:是制作案类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腿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面的卯眼结合。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故其外观腿足高出在牙条及牙头之上。此种结构,是利用四足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变动,并能很好地把案面板的重量分散,传递四条腿足上来。
插肩榫:是制作案类家具的榫卯结构。腿足顶端有半头直榫,与案面大边上的卯眼连接,腿足上端的前脸也做出角形的斜肩;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与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装配时,牙条与腿足之间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齐的表面;当面板承重时,牙板也受到压力,但可将压力通过腿足上斜肩传给四条腿足。
粽角榫:粽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从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线的是45度的斜线,又叫“三角齐尖”。多用于框形的连接。另外,明式家具中还有“四十式”桌,其腿足、牙条、面板的连接均要用粽角榫。
栽榫:又叫“桩头”、“走马销”,是一种用于可拆卸家具部件之间的榫卯结构。由于要拆卸,榫头易磨损,甚至损坏,出于维修方便,也避免因榫头损坏而使家具部件报废的情况,一般都采用另外一种木料来制成榫头,然后将榫头栽到家具部件上。栽榫多采用挂榫结构。罗汉床圈子与围子之间及侧面围子与床身之间,多用栽榫。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圆棍状又带弧形的家具部件,如圆形扶手的榫卯结构。虽然也是两根圆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片榫头的前端,都有一个台阶状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这样便使连接部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凿一个一端略大的方孔,再做一个与此等大的四棱台形长木楔,插入后,便能保证两个小直榫不会前后脱出。制作圈椅的扶手、圆形家具都要用楔钉榫。
格肩:传统家具横竖材料相交,将出榫料外半部皮子截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另一料在榫眼相应的半面皮子同样割成等腰三角形的豁口,然后相接交合,通称“格肩”。
托角榫:角牙与腿足和牙条相接合,一般在腿足上挖槽口,与角牙的榫舌相接合,当牙条或面子与腿足构成的同时,角牙与牙条或面子都打榫眼插入桩头,故“托角榫”是一组卯榫的组合,不是指单一的构造形式。
长短榫:一般腿部与面子的边抹接合时,腿料出榫做成一长一短互相垂直的两个榫头,分别与边抹的榫眼结合,故称“长短榫”。因边抹接合用格角榫,抹头两边从打榫眼腿料出榫与大边出榫相碰,故只有长短榫才能牢固。
抱肩榫:牙条与腿足结合有几种形式,抱肩榫的做法采用45度,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
暗榫:两块木板两端对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闷榫”,是制作几、案,箱子之类必用之榫。
套榫:明清椅子的搭脑不出挑,与腿交接处不用夹头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脑部位则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挂榫:挂榫属楔形榫的一种,榫头一边成斜面,眼口凿成同形,但再需放长一倍凿直眼,榫头入直眼后拍进原榫眼,上提或挂拉都不能脱出,若拆装时可重新将榫头移入直眼探出。明清家具有不少站牙都取扎榫做法。因榫头实为装入的楔子,故又名“挂楔”。北方匠师叫“走马销”。
勾挂榫:榫眼做成直角梯台形,榫头也做成相应的直角梯台形,但榫头的下底面等于榫眼的底面,嵌入后斜面与斜面接合,产生倒勾作用。然后用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处,再也不易脱出,故曰“勾挂榫”。
红木家具与榫卯结构
近几百年的中国,有两件东西被海外华人视为国粹:一是京剧艺术,二就是红木家具。中国传统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此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如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举世公认,日久弥香。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这种传统的中国制作工艺正是海内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一、榫卯结构历史悠久。研究发现,早在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用明清家具)之所以达到今天的水平,与对这种特征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巧妙结构的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尤为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们所赞叹。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称之为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二、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沧桑,但木质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等,而使家具散架。
三、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四、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五、榫卯品质高。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中国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⑵ 中国古典家具的结构有哪些
01
腿足
家具的腿足最初是直线的简单形状,到了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各种不同的腿足,弓形足,三弯足,更加的趋于美观,做工相对也复杂些许。腿足不仅有有简单的足状,还有案几类的板状。
02
搭脑
搭脑是椅类家具特有的,它是椅子背板上的横梁,人坐在椅子上,大致在托住脑部位置,因此名为搭脑。搭脑最初是直线构造,现在不仅有直线,还有曲线,更加的人性化的设计。为了椅类的美观,搭脑还有波折的起伏,探出头的,形式不一。
03
牙子
明代家具的装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结构紧密相连的装饰,如牙子(牙条与牙头)券口圈口挡板矮老卡子花等另外,如罗锅枨霸王枨十字枨托泥等,虽然名为枨子,是地道的结构部件但是,由于匠师的巧妙处理,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第二类,是纯粹的装饰如雕刻镶嵌线形等。
04
扶手
在最早的古典家具中,椅类是没有扶手,到后来才出现。最早的扶手中规中矩,在圈椅,皇宫椅出现时,开始精雕细琢,不仅有了软美的线形,还有精美的雕工。
05
券口
券口就是镶在家具的四条立柱之间的镶板如坐椅的腿子之间,桌案两侧的前后腿之间,镶以形式多样的镂空牙板这种镶板,四周有框,中间镂出空洞。
06
挡板
在桌案的两侧,即前后腿之间,镶以各种纹饰的镶板装饰;或者用木条攒接成棂格形状的侧板这种形式多样的侧板,就叫挡板挡板加固了腿子的稳定性,同时,也是极好的装饰。
07
卡子花
就是卡在两条横枨之间的花饰多数是用木材镂雕的纹样也有用其它材料,如嵌玉卡子花等。卡子花常用的有双环卡子花单环卡子花枫叶卡子花等等。
08
托泥与龟足
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的四腿下端,加方形或圆形的底框,使得四腿不直接落地,是落在木框上,这种木框叫托泥这种托泥作法,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不过那时是以箱形结体出现的托泥不仅改变了四腿直接落地的旧形式,出现了造型上的新意趣,同时,托泥也起到了加固四腿的连接与稳定。
09
矮老
是一种短而小的竖枨子,往往用在跨度较大的横枨上矮老多与罗锅枨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横枨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撑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
10
枨子
枨子是家具造型的一部分明代家具的枨子式样很多有罗锅枨霸王枨十字枨花枨等枨子,虽然是以结构的形式而存在,但是至明代已经摆脱了直枨的基本形式,着意于装饰作用,使其结构功能和装饰美化兼顾这些加工美化了的枨子,也是值得一提的,它们也是明代家具风格的一部分。
11
铜饰件
在箱子的四角柜橱的门扇和椅凳的座角足端等地方,使用金属件这也是明代家具的一个特色明代家具上的金属件,明代前期多使用白铜或黄铜制作,后期则使用红铜镀金,更显得华丽。
⑶ 古代家具是什么结构
1、榫卯结构构成了中国古代家具制作的精髓,并一直沿用。宋代家具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在造型结构较前代都有了不少变化,更趋向美观化、科学化,为明清时期发展到家具的巅峰奠定了基础。
2、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3、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4、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5、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⑷ 家具结构有哪些 家具的类型
家具结构表达的是家具内、外部的详细结构,主要包括零部件的形状,零部件之间的结合方法等。按照不同的结构方式,家具可以分为几大类,那么家居结构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家具结构表达的是家具内、外部的详细结构,主要包括零 部件 的形状,零部件之间的结合方法等。按照不同的结构方式,家具可以分为几大类,那么 家居结构有哪些 ?
家居结构有哪些
一、 板式家具
板式家具是用不同规格的板材,通过胶粘结或五金构件连接而成的家具。这里的板材多为细木板和人造板,其板材具有结构承重和围护分隔的作用。板式家具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节约 酒店装修设计 材料、组合灵活、外观简洁、造型新颖、富有时代感,而且节约木材,便于自动化、机械化的生产。
板式 卧室家具
二、 框架 家具
框架家具——是指家具的承重部分是一个框架,在框架中间镶板或在框架的外面附面板的家具结构形式,在酒店装修设计中通常传统家具大多属于框架式家具。框架家具具有坚固耐用的特性,常用于柜、箱、桌、床等家具。但这种家具用料多,又难适应于大工业的生产,故在 现代家具 制作中正逐步为其他结构形式的家具所代替。
三、 拆装家具
从结构设计上提供了更简便的拆装机会,并按照便于运输的原则可拆后放在箱内携带的家具。拆装家具摒弃了传统做法,部件之间靠金属连接器、塑料连接器、螺栓式木螺钉连接,必要的地方还有木质圆销定位,部件间可以多次拆开和安装,而且家具表面油漆也可用机械化喷制,所有这些均为生产、运输、装配、携带、储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的缺点是坚固程度略低,需要制造连接器件。
四、 折叠家具
这是一种具有灵活性的家具,这种家具可使用时打开,不用时收拢。其特点是轻巧、灵活、体积小、占地少,便于存放、运输。折叠式家具主要用于面积较小或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的场所。
折叠家具图
五、支架家具
支架家具在酒店装修设计中应用得比较多。是指由承力的支架部分以及置物的柜橱或隔板构成的家具。支架通常由金属或木料、塑料等制作,其特点是结构简洁、制作简便、灵活多变、重量轻巧,且不占或少占地面面积。多用于大厅、客房、 厨房 等地来储存酒具、 茶具 、书籍和陈列小摆设。
六、充气家具
充气家具——是指以密封性能好的酒店装修设计材料灌充气体,并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制作而成的家具。其特点是重量轻、用材少、给人以透明、新颖的印象,目前还只限于床、椅、沙发等几种。与传统家具相比,充气家具的主体是一个不漏气的胶囊,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是如何防止火烧、针刺和快速修补等问题。
七、浇注家具
主要指用各种硬质塑料与发泡塑料,通过特制的模具浇注出来的家具。其中硬质塑料家具多以聚乙烯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为原料,其特点是质轻、光洁、色彩丰富、成形自由、加工方便,最适于制作小型桌椅。
想必你看了我为您整理的内容, 对家居结构有哪些 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希望我的整理对您选择家具有所帮助。
⑸ 内部结构,有哪些分类
家具的内部结构这个有很多种划分的,因为不同的角度来说家居本身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比如说有框架式家具,板式家具,拆装家具支架家居,这应该说是最常见的几种,还有几种是不怎么常见的,那个就不必一一详说了。
还有其他的一些家具,比如说折叠家具,这个就是你从很多的直播带货的主播那里看到的一些推荐视频,告诉你这个折叠的椅子,折叠的桌子在家里既不占地方,然后能满足你多方面的什么需求之类的,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是智商税,但是这个其实它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你要是真的有用的话,它确实也是还可以的,只不过在兼顾程度上还有价格上工业化生产,这方面它还有待进步。
⑹ 传统实木家具最常见的结构
:红木(紫檀、黄花梨、酸枝木、花梨木、鸡翅木)、玫瑰木、柚木、胡桃楸木(也称核桃楸、胡桃木、核桃木)、柞木、水曲柳、黄菠萝、榆木、枫木、桦木、榉木、樟木、松木(东北松、新西兰松、阿根廷松、巴西松、俄罗斯松)、杨木、杉木等。
中文名
实木家具木材
外文名
furniture wood
木材
实木家具木材
快速
导航
玫瑰木柚木胡桃楸木柞木水曲柳黄菠萝榆木枫木桦木榉木樟木松木杨木杉木特注
红木
紫檀
产于亚热带地区,如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我国云南、两广等地有少量出产。木材有光泽,具有香气,久露空气后变紫红褐色,纹理交错,结构致密、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
黄花梨
为我国特有珍稀树种。木材有光泽,具辛辣滋味;纹理斜而交错,结构细而匀,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强度高。
酸枝木
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为东南亚国家。木材材色不均匀,心材橙色,浅红褐色至黑褐色,深色条文明显。木材有光泽,具酸味或酸香味,纹理斜而交错,密度高、含油腻,坚硬耐磨。
花梨木
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及南美、非洲。我国海南、云南及两广地区已有引种栽培。材色较均匀,由浅黄至暗红褐色,可见深色条纹,有光泽,具轻微或显著轻香气,纹理交错、结构细而匀(南美、非洲略粗)耐磨、耐久强、硬重、强度高,通常浮于水。东南亚产的花梨木中是泰国最优,缅甸次之。
鸡翅木
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和南美,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纹理交错、不清晰,颜色突兀,木材本无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
综上所述
“红木”家具的特点为:
优点:
1)颜色较深,多体现出古香古色的风格,用于传统家具。
2)木质较重,给人感觉质量不错。
3)一般木材本身都有自身所散发出的香味,尤其是檀木。
4)材质较硬,强度高,耐磨,耐久性好。
缺点:
1)因为产量较少,所以很难有优质树种,质量参差不齐。
2)纹路与年轮不清晰,视觉效果不够清新。
3)材质较重,不容易搬运。
⑺ 家具的种类有什么可以从家具的结构和材料分
一、实木(全木)家具。
家具的主体全部由木材制成,只少量配用一些胶合板等辅料,实木家具一般都为榫眼结构,即固定结构。实木家具的另一大类是硬木家具,也叫中式家具,硬木家具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家具。它是按照我国明清家具传统款式和结构,特定的榫眼结构,采用花梨、紫檀等名贵木材加工制成,这类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由于上述名贵木材昂贵和短缺,有些生产厂家则采用材性纹理较接近的木材,如楸木,进行仿制,虽然形式一样,但价值却相差甚远。
二、人造板家具,也称板式家具。
家具的主体部件全部经表面装饰的人造板材、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等制成,也有少数产品的下脚用实木的。由于我国木材资源短缺,所以人造板家具是当今市场家具的主流,且多数为拆装结构。
三、弯曲木家具。
其零部件是用木单板经胶合模压弯曲而成,产品线条流畅多变,造型美观,坐卧时舒适富有弹性。这类家具在国外颇为流行,且在不断开发创新中,在我国则是近年来才开始生产并投放市场。
四、聚氨酯发泡家具。
早期聚氨酯发泡技术主要用于沙发椅座的壳体成形,其体轻,易于加工。近年来又开始应用于床、柜类家具的边框装饰部件,除具有前述的优点外,更可达到装饰的效果。
五、玻璃钢家具。
玻璃钢家具是用玻璃布与环氧树脂经模具加工脱模成型,其制成品与聚氨酯发泡制品类似,但同类产品比聚氨酯发泡的重,且加工工艺复杂。
六、金属家具。
以钢管等金属为主体,并配以钢板等金属或人造板等辅助材料制成的家具。
⑻ 家具的类型及分类
现代居室装修中家具的配置都以购买成品件为主,尤其是造型结构复杂、使用功能多样的家具在家庭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家具的种类可以从多角度来划分,在实际生活中一般分为材料类型和结构类型两大类。
·按材料划分
1.实木家具
以实体木材为主要构件制作而成,主要使用松木、杉木、杨木、椴木、梨木、柳木、檀木等原始木材,通过切锯成板材、方材后相互拼接构造而成,木质纹理色泽美观、亲和力较强、档次和价格较高。
7.薄壳式家具
又称为铸造成型式家具,一般使用塑料、玻璃缸等材料一次压薄成型,造型简洁、轻巧,便于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