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居的发展变化分为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典型家居.不同时期家
中式古代家具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象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鼎盛时期,高矮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鼎盛时期(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二 各个时期家具的特点 1) 夏、商、周时期中式家具的特点: 造型古朴、用料粗壮,漆饰单纯,纹饰拙犷。
2) 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家具的特点: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 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3)出现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特点: 高形家具的出现使得家具的尺寸有了增高。 种类繁多。
4) 隋唐及五代时期的家具特点: 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 能分类。
5) 宋、元时期家具的特点: 1)家具结构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 2)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 3)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
6) 明代时期的家具特点: 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 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 1) 造型优美,比例恰 当,表现了浓厚的中国气派。 2) 结构科学,榫卯精 绝,坚固牢实,可以传代。 3) 精于选材,重视木材 自然的纹理和色泽美。 4) 金属配件讲究,雕 刻、线脚处理得当,起到衬托和点睛
7) 清代时期家具的特点:
1) 造型庄重,雕饰 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 2) 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
㈡ 宋代家具和明代家具的区别
宋式家具(隋唐至元代及明朝早期)简述
到了隋代,凳与现在基本相同了。
而在唐代,桌子增多,椅子出现,柜已是居家必备用具。唐代是高形椅桌的起始年代,椅子和凳子开始成为人们的主要坐具。唐代的椅子已是种类繁多,除扶手椅、圈椅、宝座外,又有不同材质的竹椅、漆木椅、树根椅、锦椅等。
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达到了普及,成为人们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与前代相比,宋代家具种类更多,各类高形家具基本定型,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屏风、巾架、曲足盆架、镜台等等,有的家具上面还有雕刻的饰件,从品类到形制都不断完善和演进。
宋代的家具在形式上已经具备了明代家具的各种类型,为中国古典家具在明清达到鼎盛打下了基础。
一般认为,宋代家具从以下三个方面脱颖而出:
1,开始仿效建筑梁柱木架的构造方法。
2,开始重视木质材料的造型功能,出现了硬木家具制造工艺。
3,注重椅桌成套配置与日常起居相适应。
明式家具(明中期至清早期)简介
由于年代的久远,留存的家具实物并不多,对明代之前的家具,现代人对其的了解其实并不是知之甚详。从明代开始,人们才大量见到了各种货真价实的古典家具实物,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典家具从明代中期至清前期(15~17世纪)终于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式样被称为明式家具。当时,由于交通的发达,印度、缅甸和东南亚一带出产的硬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铁力木、酸枝木等源源不断输入中国。这些木材色泽沉着,纹理优美,兼之质地坚硬细腻,适宜于制作精密的榫卯和进行细致的雕饰,做出来的家具质朴而不俗,具有独特的美学个性和实用价值。
加之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家具制作在技艺、造型上都有了飞跃的进步,各类家具的种类也空前发展。
明代家具按不同的用材和工艺可分为:
1,传统的漆饰家具(或叫彩绘漆家具,)。当时,雕添工艺将漆饰家具发展到了顶峰。
2,新颖的硬木家具。出现了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等硬木家具,这种高级硬木家具在当代受到国内外学术界一致赞赏。
3,软木家具。以榆木等为代表的明代软木家具,在明代也达到了其高峰,在中国广远的各省乡间,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在设计水平和工艺技术两方面都不亚于硬木家具的所谓"软木家具"。
4,竹藤、山柳制作的民间家具。由于此种家具较多在民间使用,传世珍宝不多。
5,陶、石制作的家具。
㈢ 宋朝的家具存世稀少,但其审美为何能做到领先千年
电视剧《知否》的热播,不仅让观众了解当时的民俗风情,而且其中的家具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导演组特地定制了600钟家具,按宋朝家具1:1还原。不过遗憾的是宋朝家具存世稀少,值得可贵的是他们的审美却领先千年。
最后宋朝时期,制作家具的材料已经足够的多,这也是它能作出好的家具的原因。在所有的材料中,木材用的最为广泛,木匠先选用上等的木材,将它褪皮削骨之后,在按照雇主的要求做成家具的一个模子,刷漆之后等太阳将其晒干,最后再用雕刻机在上面刻上各种各样的花纹,其中工序繁琐且精细,而且宋朝没有机器,这是靠人工来制作,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们在欣赏这些绝美无论的家具同时也要怀着敬佩之心去看待制作它们的小人物。
㈣ 简要说明宋,元,明,清时期的家具设计特点
一)明代家具的特点: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2.结构严谨、作工精细.3.装饰适度专、繁简相宜.4.木材坚硬、纹理属优美,(二)清代家具的特点:1.造型上浑厚、庄重.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三)宋代家具,.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四)元朝家具简洁,文雅,清秀
㈤ 中国古代家具最鼎盛的时期的时期是哪个时期
中国古代家具的最鼎盛时期是明清两代。
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一,明式家具:
1,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2,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3,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4,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二,清式家具:
1,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2,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3,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4,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立体效果。镶嵌在清式家具更为普遍地运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钿嵌、百宝嵌、珐琅嵌乃至玛瑙嵌、琥珀嵌等,品种丰富,流光异彩,华美夺目。其中珐琅技法由国外传入,用于家具装饰仅见于清代。描金和彩绘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段,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5,综观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能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造型上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㈥ 简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家具风格特点
我国家具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了很精美的青铜和石制家具了。随着人们起居形式变化,家具也伴随着人们的需要,经历了由低形向高形发展的过程。宋元以后,我国家具艺术已经发展成为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相结合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仅为国人珍视,也在世界家具之林中独树一帜,享誉甚高。由于唐以前家具极少资料,更无实物,我们暂不详介。宋代是一个理性思考的时代,宋人在哲学上选择了尊崇自然的道教和倡导秩序的儒教性理学说。宋人勤修法典,力图在多方面理出头绪,如在自然科学方面,总结出了《天工开物》,在建筑学方面制定了《营造法式》等。总之,冷静的宋人在造物的过程中,所追求的是秩序和法度,所欣赏的是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宋代家具除北方个别地区因受唐末藩镇割据的影响,仍部分保持唐末厚重曲线风格外,绝大部分宋代家具都呈现出一种极其简约的结构,形态上表现出极其素雅的装饰风格,其简约程度,多数已达到无以复减,减之即毁的地步,从而体现宋人以节俭、简洁的审美观念。宋代家具多以直线部件交结而成。外观挺秀刚直,直线部件之间,又常以刻意推敲过的严谨尺度、位置组成优美的比例,取得内在隽永的审美效果,尤其是南宋时期家具,因受南方竹文化影响,往往构件断面尺寸极其细小,整体比例优美、文雅、秀丽。虽然简约、工整、文雅、清秀是宋代家具的主体风格,但过多的规范和保守意识也制约了宋代家具的发展,使其显得理智有余而热情奔放不足。豪放的蒙古族创建了大元帝国,游牧民族文化中向来以豪放无羁的生活方式和繁复华美的视觉感受为其喜好,这些与宋代迥异的社会文化背景,势必对宋式家具造成了冲击和改造。同时,由于地域与民族间的接近,元代家具较多地继承了辽金家具的部分风格,并有了较成熟的发展。元代家具的主要特点为:①罗锅枨的成熟广泛运用。②展腿式桌与霸王枨的出现,③喜用曲线造型。④倭角线型的大量应用。⑤云头转珠图案的盛行。 ⑥较大的形体尺度。⑦雄丽的雕刻风格。元代家具形体厚重,造型饱满多曲,雕饰繁复,多用云头 ,转珠,倭角等线型作装饰,出现罗锅枨、展腿式等品种造型,总体上给人以雄壮、奔放、生动、富足之感。明清两代家具工艺高度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时代风格,“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已成为专业学术名词。明及清早期家具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成就,除了继承宋代的优良传统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明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城镇兴起,大大增加了家具的需求,工艺要求也不断提高;二是海禁开放,大量输入硬木,使工匠有可能制造出精美坚实超越前代的家具。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榉木、瘿木这些坚硬细密,色彩幽雅,花纹毕美的珍希木材是这段时期家具的主要选料。在造型上,明式家具式样纷呈,常有变化,表面上看似乎是能工巧匠随心所欲、率性运用便成美器,实则任何样式都有相当严格的法度,决不是东拼西凑,不经推敲的。“明代家具”有广义、狭义之分,其广义不仅包括在凡是制于明代的家具,也不论是一般杂木制的、民间日用的、还是贵重木材、精细雕刻的,皆可归入,即使是近现代制品,只要是明代风格,均可称明式家具。其狭义则指明代至清早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优良的明式家具,造型求雅避俗,结构巧妙合理,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具有天然质朴,深厚典雅的艺术韵味。清代家具以雍、乾为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多,式样广,工艺水平高,最富有“清式”风格。在装饰上,这一时期力求华丽,并注意与其它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使用了金、银、玉石、珊瑚、象牙、珐琅器、百宝镶嵌等不同质材,追求金碧璀璨、富丽 堂皇,遗憾的是,这一时期的家具,有的由于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 过犹不及,反而流于庸俗。
㈦ 中国古代家具在不同朝代有什么区别
唐、宋、元、明、清五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家具发展的全盛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家具逐渐流行起来。此时的家具不再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而是附加了美学符号。与汉代以前坐在地上相比,人们有了更多的家具选择。
明代家具广义上的重点在于“风格”一词,无论造于明前还是明后,无论用料贵重还是用料一般,只要具有明代家具的风格,就称为“明代家具”。狭义上,指清初材料美观、造型美观的家具。明代家具的十六品包括:简洁、简练、朴实、凝重、雄伟、圆润、深沉、浓郁、富丽、美观、强、柔美、空灵、细腻、高雅、清灵。
㈧ 明代家具的地位及特色
明代家具是我国家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现在国际社会上承认并追求的中国古典家具,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作品。
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在谈到明代家具时,往往与清代家具并称为“明清家具”,这是不妥切的。
因为这两个时期的家具,工艺、造塑、装饰等艺术风格及历史价值都是两个概念。
风格,直接孕育了明代家具。
那么明代家具的主要特征何在呢?一般不使用动物胶,而且其光洁度非常高。
这样的家具结构,如果没有相当的先进工具是办不到的。
明代家具是在宋元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宋代家具重比例、结构严谨、线条优美的首先是制作工具先进。
…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这个时期的家具,采用了性质坚硬的硬木材料,在制作上榨卯严密精巧,造型上简练典雅,风格独特。
由于这一时期的家具具有共同的时代风貌与特色,而且制作年代以明朝为主,因而被称为“明式家具”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市民文化与市民审美意识逐渐生长,新的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味开始为文人所接受.在绘画方面出现了抒发个性又富于独创精神的文人画诸家诸派。
当时的苏州因为远离帝京…明代古典家具风格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我们欣赏家具、鉴定家具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细细分析有以下四点: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
我们看以上图中的明代家具,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
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们的高枯做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
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
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
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2. 结构严谨、作工精细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
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
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没行衡、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
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
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都为所用。
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
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
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带迹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
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从以上图片中,可以明显看出,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
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
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
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
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点。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句话予以总结。
以上四句话,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
当我们看一件家具,判断其是否是明代家具时,首先要抓住其整体感觉,然后逐项分析。
只看一点是不够的,只具备一个特点也是不准确的。
这四个特点互相联系,互为表里,可以说缺一不可。
如果一件家具,具备前面三个特点,而不具备第四点,即可肯定他说,它不是明代家具。
后世模仿上述四个特点制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
明代家具种类:灯挂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
灯挂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
也可以说是自五代和宋以来的普及样式。
明代灯挂椅的基本特点是:圆腿居多,搭脑向两侧挑出,整体简洁,只作局部装饰。
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块玉,或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简练的图案。
座面下大都用牙条或券口、圈口予以装饰。
四边的枨子,有单枨、有 双枨、有的用“步步高”式(即是前枨低,两侧枨次之,后枨最高。
)而在落地枨(也叫踏脚枨)下,一般都用牙条。
两后退有侧脚和收分。
整体 感觉是挺拔向上,简洁清秀,这是明代家具造型的特点。
所以,灯挂椅的造型,可以说是明代家具的代表作。
灯挂椅的木质,民间多用据木和榆木,高级家具多用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
四出头官帽椅:基本特点是搭脑和扶手的两端,都要出头。
这种搭脑出头的样式,好似明代官员所带的有帽翅的官帽,即由此而得名。
四出头官帽椅的扶手、联帮棍(扶手与座面之间的竖枨,也叫镰把棍,因其形如镰刀之柄) 、鹅脖(扶手前端与座面之间的竖枨,即前腿的上半截),这些枨子的线形变化丰富多样。
横竖支架的交角处,也用牙子装饰。
这些是四出头 官帽椅的主要特征。
官帽椅:也叫南式官帽椅,它的主要特征是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
余者与四出头官帽 椅是一样的。
圈椅:自五代《宫中图》和宋人画《会昌九老图》以后,见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兴起。
圈椅,俗称罗圈椅,就是言其后背搭脑与扶手,是由一条流畅的曲线组成。
这条曲线圆滑、流畅似罗圈,它的椅背搭脑,与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条曲线顺势滑至前方,形成两只扶手。
扶手两端或出头向外翻卷,或者不出头、直接与鹅脖 相接而下,成为一个整体。
玫瑰椅:名称来历,不得而知。
明代家具中,流传下来的玫瑰椅事物,为数不少。
可见玫瑰椅在明代,是很受欢迎的流行式样。
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较低、背高度与扶手高度,相差无几。
扶手、靠背与腿子,圆棍形居多。
靠背无侧脚,直立于座面。
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独自特色,以秀美著称。
靠背上,大都有装饰,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
在座面之上,大都设横枨,横枨中间或取矮老支撑、或取卡子花支撑、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闷感。
明代玫瑰椅,多为圆腿。
方腿 圆的玫瑰椅,多为清代作品。
交椅:是马扎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扎。
在宋代和元代,有直背交椅,也有圈背交椅。
可是到了明代,直背交椅就比较少见,只留下圈背的一种了。
所以也就将圈背的交椅,直接呼为交椅了。
交椅的椅圈,由三节或五节榫接而成。
整个椅圈也是一条流畅自如的曲线。
座面有皮制与绳编之分,背板有光洁与雕嵌之别。
靠背之下,依然是八根棍交结而成。
可以折叠,便于交游或野外露天使用。
古时行军、作战,或郊游,多携交椅。
见于画作和文字记载是很多的。
因为可以折叠,必有许多交叉的关节,凡是交关之处,多用金属件。
不仅坚固,更增光彩。
有的在背板两侧、扶手、或腿子上,施以牙子装饰方凳:凳子的祖先,原是指上床用的登具,相当于脚踏,后来才被用来作为坐具。
最早见的凳子形象,是汉代墓室壁画上的腰鼓形圆凳,和北魏敦煌壁画上的方凳。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明代,凳子式样已经很多,造型也更优美了。
明代凳子分方凳、圆凳两大类。
造型方面,主要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
无束腰的都是直腿,有束腰的方腿为多,而且多用曲腿或三弯腿。
腿下端,多作内翻、外翻等处理。
有的地区把方凳和圆凳,统称为;有的地区则统称为。
不论有多少叫法,他们的基本特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指没有靠背的坐具。
按现代的习惯,还是称凳子为好。
条凳:是长条形座面的凳子,四腿向外撇成八字形,俗称“四腿八七”。
这种条凳为普通式样。
与条凳类似的还有春凳、板凳等。
春凳的典型作法是:使用硬杂木本色或刷色罩油,四边加牙子、吊头,座面是落堂式,有硬木或藤心等不同处理。
板凳也是条形座面,只是比较简单、质朴。
一般只是用硬板座面,杂木制作的粗用凳子。
坐墩:明代坐墩以圆形为多,又多在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两端,雕一道弦纹,在弦纹饿中间,又雕出一排鼓钉。
既简单、又有古雅之趣。
因此,坐墩也被称作鼓墩。
坐墩的造型,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
开光就是在鼓身雕出不同形状的亮洞。
座面的式样有海棠、梅花、瓜形、椭圆形等等不同形状。
木制坐墩多用紫檀、花梨、红木等贵重木材。
也有仿藤、仿竹节的木制坐墩。
冬天上面覆盖皮、毛织物,夏属就用藤面。
墩,是一种精巧的、富于装饰性的家具,所以贵族和士大夫家中,不可缺少坐墩。
月牙桌:就是半圆桌,取圆桌的一半。
月牙桌有直腿、三弯腿、蚂炸腿等不同形式。
腿下有马蹄足或带有托泥,桌面之下,有的有束腰,有的无束腰。
炕桌:此是配合人们坐在炕上使用的矮桌,所以也可以叫矮桌。
炕桌是北方特有的家具,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北方形成了屋广炕大,多在炕上活动的生活习俗。
无论是吃饭、喝茶、读书、写字、甚至冬日待客等,都在炕上。
一年里,在炕上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较多,所以北方兴用炕桌。
炕桌还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搬动的优点,用时摆上,不用时可撤下来立于不碍事的角落。
在夏季,还可以移到室外。
炕桌的用途很广,是北方家庭必备的家具。
明代炕桌,是矮桌的辉煌时代,造型更加美观,式样更加丰富,用材和作工也更加讲究。
成为明代家具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品种。
平头案:其特征就是案面平直,两端无饰。
平头案的式样也是丰富多彩的。
在卯榫结构、装饰,以及局部处理上,可说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翘头案:其主要特征就是案面两端向上翘起,明代称为"飞角"。
翘头案多用挡板加以美化。
架几案:其造型特征是:两端为两只几子,架起案面。
其特点是两头几子与案面,不是一体,而是分体的家具,装配灵活、搬运方便。
历来受文人的宠爱。
圆角柜:其特征是都用圆料,四立柱与腿子连成一气,是一块木料制成。
更主要的是它没有合页,其门与柜子的结合,是门轴插入的作法。
圆角柜有明显的侧脚。
柜顶也有喷出的柜沿。
方角柜:其特征是柜体的各面都是垂直的,没有侧脚。
柜顶也没有喷出的柜沿。
而门扇与立柱之间是铜合页。
闷户橱:它是桌案与柜橱的结合体。
陈放、储存两种功能兼而有之罗汉床:是一种三面设围子的床,又称作弥勒榻。
大概是因为僧人常用,或者是因为在崇尚佛教的时期,世人与僧人谈经论道时常坐此床而得名。
架子床 :其三面设围,四角又设立柱、床顶有床盖,形成一个四面搭架子、中间为独立空间的大床。
因为床上有架子,所以叫架子床。
江南民间至今仍喜用架子床。
面盆架:面盆架有高低之分,高面盆架多为六腿、整体结构。
两条后腿高长,上部搭脑两端出头,上挑,中有花牌。
搭脑之下常有挂牙护持。
低面盆架,一般都取朴素无饰的式样。
有三腿、四腿、六腿等不同式样。
结构上有整体和折叠两种。
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
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
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