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艺术家痴迷于红发
有人曾说过:“如果哪位不喜欢红头发,艺术史中的这些名画将会是最有力的辩驳。”最初红发一词具有贬义,玛丽抹大拉把它比喻为“堕落的女人”。在另外一些文化中,红头发却是幸运的象征,如果你看到一位红发的女士,那将会带来一些列的好运。在丹麦,如果你的宝宝是红发,你就会得到荣誉……
《抹大拉的马利亚》弗雷德里克桑蒂斯约1858年
西堤欧洲古董家具--致力于在国内推广和展示18-19世纪欧洲装饰艺术与馆藏级精品古董家具。作品种类涵盖家具,雕塑,绘画…年代从1640年至1930年,跨度近300年。
欢迎光临西堤高碑店展厅,我们的收藏顾问将会非常高兴与您一起交流艺术收藏的心得体会,并非常乐意与您一起为您的居室营造完美的空间。
展厅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古典家具街15号西堤欧洲古董家具
开放时间:10:30- 18:00(节假日无休)
⑵ 美国的著名大财团都有哪些
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
十大财团简介
洛克菲勒财团(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创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淮(原译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在1935年仅66亿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亿美元,25年中增长了11.5倍。其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年获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130万英亩。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8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根财团所超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银行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摩根财团(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资财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合计资产总额30.4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他财团又无不以摩根财团为进攻的主要目标,因而其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曾一度为洛克菲勒财团所超过。为挽回颓势,它采取了多种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础,扩展实力。在工业方面,积极开拓新兴技术工业,60年代以来,在电子计算机、高速复印机和微型胶卷等工艺部门中,已跃居首位。财团所属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世界生产电子计算机最大的企业。财团原来基础较好的电器设备、电力设备和原子能设备等工业也取得很大发展。在军火工业方面,摩根财团控制的通用电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曼飞机公司,名列美国国防部最大军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后期,摩根财团的信托资产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其他财团,加以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工业的兴起,又使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摩根财团不论在控制的企业数目和拥有的资产方面,又都凌驾于洛克菲勒财团之上。
摩根财团在金融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国银行之一,在国内有10个子公司和许多分支行,还有1000多个通信银行。在国外约20个大城市设有支行或代表处,在近40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中拥有股权。其经营特点是大量买卖股票和经营巨额信托资产。它控制着外国37个商业银行、开发银行、投资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股权。此外,还有制造商汉诺威公司、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以及西北银行公司、谨慎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纽约人寿保障公司等。在工矿企业方面主要有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等;在公用事业方面则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南方公司。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战后兴起的东部大财团。历史虽短,但其控制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几家老财团,跃居十大财团的前列。该财团以第一花旗银行为核心,依靠它的巨额资金,向军火工业(如火箭、导弹以及飞机等)和民用工业(如电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扩张势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它也是对外扩张最活跃的财团之一。
第一花旗银行的前身是创立于1812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该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一。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受斯蒂尔曼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的控制,作为标准石油系统(美孚石油系统)资金调度中心,并因此获得迅速发展。30年代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业务一蹶不振。在50年代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跃起来,1955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更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用现名。以该银行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挤入美国十大财团的行列。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于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是由第一花旗银行同与军火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所构成。它所控制的从事军火生产的波音公司和联合飞机公司,除生产大型民航客机外,历来都是美国主要的军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喷气式轰炸机、民兵Ⅲ洲际导弹、阿波罗计划以及制造火箭和宇宙空间发射器等军用产品,每年从军事订货中获得惊人的高额利润。财团所属其他企业还有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施乐公司、明尼苏达采矿与制造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摩根财团和杜邦财团共同控制)以及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国民现金出纳机公司。在商业方面则有彭尼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和珠宝商店(与芝加哥财团共同控制)。上述企业都在国内外居于垄断地位。
杜邦财团(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组成的依靠化学工业和军火工业起家的财团。创始人为法国移民E.I.杜邦·德内穆尔。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逃到美国,1802年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创办杜邦公司,经营火药生意;经过杜邦家族5代人的经营,终于使杜邦公司变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产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垄断公司之一。杜邦财团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财团的资产总额增达26.3亿美元,在当时的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杜邦财团从五角大楼获得价值21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战后又参加原子弹的制造,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十大财团中跃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杜邦财团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财团的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杜邦财团的银行资本较其他财团薄弱,缺少一个资金雄厚的金融机构作为核心,长期来,其金融业务不得不依附于摩根财团和其他财团提供资金。杜邦财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财团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组成,其资本多半是家族的财富。所有重要职务都为家族的成员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才相继由外界“能人”担任。
杜邦家族是美国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的财富家族。这个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长盛不衰,世所罕见。20世纪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财富1500亿美元,出了250个大富豪,50个超级富豪。其家族创始人是伊雷内.杜邦,靠制造火药发财,后来因一次火药大爆炸,家族财富荡然无存。20世纪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头”。他们再次创业,将家族带入史无前例的鼎盛时期。这个家族视家族财富为第二生命,权力传代非常独特。在第三代中,家族内部至少有10对堂表亲之间的婚配,成为美国近亲联姻最多的大家族。
波士顿财团(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也是美国最老的垄断财团之一。它是由19世纪经营奴隶贸易而致富的波士顿地区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兴的肯尼迪家族联合组成的。当时,这几个家族把从海外殖民掠夺中积累起来的巨额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保险事业和投资公司,并依靠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经营纺织、制革、制鞋、服装、食品以及化工等轻纺工业。由于轻纺工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初,波士顿这几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为核心,形成了波士顿财团。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创立于1859年。1903年与马萨诸塞银行合并后,仍称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它是美国最早的一家跨国银行。除银行外,波土顿财团还拥有4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以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和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为最大。
波士顿财团在工矿企业方面的实力不及东部大财团。它所控制的工业原来主要是轻纺工业,从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发展新兴技术工业,从轻纺工业转向电子、光学、空间、导弹等方面发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战后兼并了许多中小公司,实力壮大,经营方向也由轻纺工业转向宇航工业和电子工业发展,成为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样化公司。它既制造航空和宇航产品、各种电子部件、飞机部件,又经营钟表发条、家具和家禽等行业。它的一家于公司贝尔宜升飞机公司,是一家军火出口商,为五角大楼和外国制造直升飞机。波士顿财团在发展新兴技术工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技术力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波士顿地区尖端工业的发展。其所属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锡昂公司和波拉罗伊德公司等,由于新兴技术工业的刺激,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顿财团曾联合洛克菲勒财团支持J.F.肯尼迪担任总统。肯尼迪入主白宫,替波土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引起摩根财团的强烈不满。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给波士顿财团一大打击,使它在同其他财团的竞争中地位不断下降。
梅隆财团(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梅隆家族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垄断资本集团。创始人T.梅隆于1869年创办托马斯.梅隆父子银行,发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国民银行是梅隆财团赖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为起点,逐步与工业资本融合,财团逐步形成。梅隆财团所控制的金融机构,除梅隆国民银行外,还有匹兹堡国民银行和通用再保险公司。长期来,梅隆财团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控制了匹兹堡地区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梅隆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资格最老的是美国铝公司。它的前身是匹兹堡冶炼公司,1890年就为梅隆父子银行所控制。1910年以来,美国铝公司一直垄断着美国铝的生产,是梅隆财团的工业支柱之一。另一个重要工业支柱是海湾石油公司。它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80年代以来扩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产能力,在美国化学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财团在钢铁工业生产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拥有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国民钢铁公司(与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惠灵—匹兹堡钢铁公司、阿勒格尼—勒德卢姆工业公司等4家大钢铁公司。此外,财团还拥有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与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末受任何财团渗透,专门设计和制造飞机、导弹以及火箭,长期以来一直是五角大楼和国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获利甚巨。
克利夫兰财团(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兰得名。19世纪后半叶,克利夫兰地区的几家相互密切联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等家族,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创办钢铁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后,又投资于银行业,并向橡胶工业和铁路运输方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备了财团的条件,1935年拥有资产14亿美元,为当时美国的第八家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55年资产增达157亿美元,上升为美国第六家财团。60年代,由于财团所处的地区限制,实力衰退。
克利夫兰财团的经济实力以钢铁、橡胶、铁路运输等部门为主,在美国基本工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钢铁工业是该财团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国最大10家钢铁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钢铁公司、莱克斯—杨斯顿公司、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和国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在美国橡胶工业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国最大的两家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和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均为克利夫兰和其他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金融资本薄弱,它拥有的克利夫兰信托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实力有限,筹措资金只得仰赖东部财团,特别是摩根财团的金融机构。
芝加哥财团(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财团。20世纪初期,由当地的富豪家族麦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兴的克朗家族组成,以芝加哥地区为活动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发展农牧业,很早就成为美国重要的粮食区和牲畜区。农业和畜牧业发达,肉类加工和农业机械工业随之发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些富豪家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垄断财团。1935年拥有资产43亿美元,在当时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四位。
芝加哥财团的金融实力比较雄厚,拥有5家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银行公司、北方信托公司以及美国银行公司。此外,还有两家保险公司:西纳(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险公司。近年来,芝加哥财团受到华尔街大财团的排挤,金融实力远不如前。大陆伊利诺伊公司受到摩根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为洛克菲勒财团所控制,芝加哥财团实际上已从属于这两个大财团。
芝加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工业和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及以农业地区为对象的商业。在农产品加工工业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类加工公司,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埃斯马克公司和联合食品公司。在农业机械方面,它拥有国际收割机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两家财团共同控制)以及迪尔公司。这3家农业机械公司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拖拉机销售市场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芝加哥财团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扩展引人注目,它在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拥有大量投资,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结合。
芝加哥财团在商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西尔斯—娄巴克公司、联合百货公司、珠宝商店和马歇尔·菲尔德公司等巨大的商业零售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创立于1866年,20世纪初经营邮购业务获得巨大发展,零售商店和供应点遍及美国各地,1982年公司资产增366亿美元,全年销售额300亿美元,在美国的百货公司中居于首位。
加利福尼亚财团(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倔起的新兴大财团,包括美洲银行集团、旧金山集团及格杉矶集团。这三个集团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加利福尼亚州军火工业的迅速发展而获得急剧增长,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形成以美洲银行为金融中心的大财团。1974年拥有资产1671亿美元,在美国十大财团中居第三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与南部财团组成一股新兴的军火工业集团势力,成为与东北部老财团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资本极为雄厚,拥有的主要商业银行有美洲银行、西方银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旧金山地区的韦尔斯·法戈公司和克罗克国民公司等。
美洲银行是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核心,其前身为意大利移民后裔A.P.基安尼尼于20世纪初所创办的意大利银行。由于业务的迅速发展,至20年代就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30年代初,与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合并,改名为美洲银行(全称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它带来了巨额利润,超过了当时纽约的大通国民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只是美洲银行的最大表决权已为摩根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控制,加利福尼亚财团在美洲银行的势力远不如前。
加利福尼亚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大战期间和战后,由于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公司以军火生产为主。例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利顿工业公司以及诺斯罗普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前十名的军火商和军火出口商。战后,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在美国国防部的军火订单中,长期居于首位。但是这些生产军火的公司的控制权,逐渐落入东部大财团的手里,加利福尼亚财团的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
得克萨斯财团(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得克萨斯州倔起的一个新财团,主要是依靠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发展起来的。以K.W.麦基逊、S.理查逊、H.L.亨特、J.柏朗、J.A.埃尔金斯等创立的家族为代表。
得克萨斯财团的银行资本比较薄弱,虽拥有4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但没有形成强大的金融中心。4家银行是: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休斯敦第—城市国民银行、达拉斯共和国民银行和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得克萨斯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以休斯顿的坦尼科公司为最大。它本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公司,现已发展成多种经营的综合公司,该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在军火工业方面,得克萨斯财团控制了两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译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创办人J.J.林,善于兼并,在1960年兼并特姆科飞机制造公司,后又于1961年兼并沃特公司(制造飞机和导弹)。80年代以来进行多样化经营,但仍以制造军火为主,获利甚厚,发展迅速。另一家为休斯飞机公司,创办于1933年,经营业务本限于设计和实验性制造,1942年才开始商业性生产,制造飞船、侦察摄影机以及各种飞机零件。80年代上半期,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电器部件,在美国飞机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该公司生意兴隆,营业额大增。此外,得克萨斯财团还拥有一些生产尖端技术工业产品的公司,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⑶ 打死蟑螂后你们都是怎么处理的
蟑螂打死之后,最好是用火烧掉。蟑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死掉的尸体会携带一些蟑螂卵鞘,而蟑螂卵鞘有很坚硬的外壳,任何药物都不能杀死里面的卵的,所以里面的卵鞘是还可以存活的。如果将死掉的蟑螂扔到垃圾桶中,这样是有可能会繁殖出新的蟑螂的,所以说这样蟑螂就无法消灭。
蟑螂很少单独活动。如果我们已经在家里看到一只蟑螂,先毫不留情地消灭它,之后再检查一下家中有没有其他的蟑螂或者是蟑螂卵。当我们发现一只蟑螂,更快速的方法就是抄起脚底的拖鞋去将其拍死,毕竟这个方法是最简单有效的。踩死后及时清理或者消毒就好。
蟑螂预防
家里出现蟑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卫生问题,要知道蟑螂在很干净的环境下是不可能生存的,要一定将家里的卫生搞好这样就没有蟑螂了。蟑螂喜欢潮湿的地方,如果家中比较潮湿,这个时候可以放一些吸湿包,这样可以营造出一种更好的环境。
碗筷、厨具要做到用完即洗,不要过夜,吃不完的食物记得封好。食物残渣、厨具等要及时清理干净;垃圾也要及时清理。橱柜、家具、水池、灶台、冰箱等底下区域要经常清理;碗柜、食品柜台架、储物箱等地方也要经常清理。
蟑螂的生存离不开水,厨房和卫生间是关键,用完厨房和卫生间后,要及时清理留下的水渍。
消除藏身处:用水泥或者白灰,或者其他的勾缝剂,封堵地基以及墙面上所有3mm以及以上大小的孔洞和缝隙。不用的废弃物要及时清理,不让蟑螂有藏身空间。
⑷ 什么叫好莱坞电影里要传播的“美国精神”
好莱坞电影几乎从来都有“美国精神”的精彩注脚,在人物想象塑造方面则更是如此。在卓别林的著名无声电影《淘金记》中,流浪汉夏尔洛个人主义的积极进取、追求成功、自我实现的精神,同时具备普通人价值观与人生哲学,这就是银幕上较早体现“美国精神”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
《史崔特先生》中的史崔特,以他的老迈之躯,驾驶着改装的车,历尽千辛万苦实现自己的目标,其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正是新教精神的集中阐释。《海底总动员》中,通过父亲马琳克服千辛万苦寻找他的孩子尼莫的经历,讲述了小丑鱼父子之情,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勇敢的、永不放弃的寻找孩子的温情故事。《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坚信自己的无辜,通过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来争取自由,这样的勇气正是美国精神的绝佳体现。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经登载2000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这样说法:“美国是独裁者的最大敌人,而好莱坞很可能被证明是这个国家最强大的武器之一。”
书中的话:“美国电影是美国国家安全霸权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国家公务员英雄人物化,把国家神圣化,把官方定义的、美国集体想象的威胁形象化……所有这一切都宣扬了这样一种观点:美国是神奇的、不可战胜的。政治、国家战略和电影业相互交织在一起,这就是美国国家权力的独特性质所在”
⑸ 有谁看过美国电影《面纱》你们是如何评价男主角的
但吉蒂对沃特没有感觉,当她无意中听到母亲的一个电话之后,她答应了沃特的求婚,并跟随沃特涉洋来到中国上海,其时是上世纪20年代,沃特在上海为英国政府的实验室工作。
枯燥的生活使吉蒂被迷人的已婚男子,同时又是政府官员的查理引诱。沃特得知后非常恼怒,他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他给吉蒂两个选择,要么跟随他去梅潭府一个霍乱正疯狂肆虐的重灾区,要么离婚并且非常不体面。吉蒂在查理那里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非常失望地答应了沃特。
沃特来带梅潭府,跟随他一起前来的还有兵荒马乱、军阀割据、疾病肆虐、因外国殖民入侵而引发的无理由排外行为,等等。
沃特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年灾民的救助当中去,吉蒂在百无聊赖地度过了一个月之后,终于决定跟随当地的修女一起做义工。
沃特的无私行为感动了吉蒂,她试图重归于好,经过她的努力,在灾难和死亡面前,沃特原谅了她,这时候,周边灾区爆发了更大的疫情,为了阻止疫情的扩散,沃特和当地军方一起建造了难民营,以隔离疫情,遗憾的是在得知吉蒂怀孕后不久,沃特终于被病毒传染,不久离世,吉蒂离开了中国。
这就是好莱坞导演约翰•卡兰执导的新电影《面纱》的故事梗概,改编自毛姆的小说《华丽的面纱》。
从故事梗概就能看出来,这几乎又是一部灾难片。好莱坞有这个爱好,总是喜欢在灾难中寻找真谛,爱或者宽恕,似乎只有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才会得到彰显。
我自己有一个看片经验,一般来说,结局是相互宽恕的,则主角有可能死亡,而历经灾难的考验且变得比新婚夫妻还恩爱的,主角必死无疑。仿佛所有不愉快的悲伤的记忆也随之而去,从而赚取观众更多的同情与眼泪。
《华丽的面纱》不是毛姆最好的小说,毛姆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很谦虚:“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面纱》曾被利顿•斯特雷切誉为,“二流小说中最好的”。
这样的荣誉可能使毛姆微微觉得尴尬,但没有到影响他小说的创作,有做助产医师的经历使毛姆在处理沃特这个人物时驾轻就熟,甚至有评论认为沃特就是以毛姆自己为原型的。
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爱德华•诺顿的表演真棒。如果说这个故事既通俗又乏善可陈的话,那么我告诉你,有诺顿在,电影就会很好看。
这部电影是一部由爱德华•诺顿和娜奥米•沃茨主演的爱情片,主要讲叙的是伦敦的中上流女子吉蒂为了躲避浮华的交际圈子和父母的催促而嫁给对她一见钟情的细菌学家沃特,之后随沃特抵达中国上海,吉蒂并不爱沃特,也不喜欢他的专业,于是在上海她与幽默风趣的已婚男子查理有了婚外情。男主角沃特知道后伤心不已,但由于对吉蒂爱的深沉,选择了原谅,为挽回这段感情,他带着吉蒂到了中国霍乱横行的地方治病救人。在行医救人的过程,吉蒂终于发现了沃特高尚的人性之光,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两人终于敞开心扉,感情升华,最终重新真心相爱了。但此时沃特也身染霍乱,不幸牺牲在这场瘟疫之中,吉蒂伤心欲绝,带着身孕回到了英国。
本片男主角沃特不仅对爱情忠贞不渝,而且有着行医救人的大无畏人道主义精神,折射出了人性的美好光辉。你们觉得呢?
张爱玲喜欢毛姆,说他是“人世间的挑剔者”,他善用现实主义的刻薄手法揭示现代人的孤独、荒诞与幻灭,他笔下的故事引人入胜,合情合理得一片苍凉。
此时的我们都在密闭的空间,根本出不去的门,唯有手机在不停刷着信息,不时无聊的从客厅到卧室转一圈。大家都穿着睡衣,甚至脸都没有洗过,就这样大眼瞪小眼地望着,请问你多久没有这么和家人在一起过?
电影 《面纱》就是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且唯美的拍摄,完美的展现了毛姆善于环境描写的笔下之美。
“面纱”比喻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且触手可及,却无法逾越的 情感 隔阂,比喻将爱恨都拒之门外的桎梏。欣赏这部影片,就像我们撩起自己的面纱,在一个作家天才的作品中,重新发现了被自己忽视的存在。
故事说的是天生活泼的英国女子凯蒂,为逃避恨嫁的家庭压力,嫁给了讷言敏行的研究细菌的医学博士瓦尔特·费恩。随后凯蒂随丈夫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城市香港(在电影中是上海)就任,婚后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很快激情散尽,夫妻也仅剩虚名,仿佛渐行渐远,就像现代无数家庭婚姻的写照。
这种情况下,极度无趣的凯蒂确信自己把香港助理布政司(电影中是英国外交官)查理迷住了,以为自己尝到了爱情的滋味。瓦尔特发现妻子的不忠后,展开了他奇特而可怕的报复计划,要求妻子凯蒂随他前往瘟疫肆虐的湄潭府。湄潭府是一个半虚拟的中国城市,推断,应该是遵义市的湄潭县。
瓦尔特对凯蒂说:
正是由于这种爱,在妻子凯蒂跟查理的事情东窗事发之后,他对妻子提出了一种悖论式的选择,这种选择也让凯蒂认清了自己跟查理的爱情:
如果查理愿意与妻子离婚,并在一周之内愿意娶凯蒂的话,瓦尔特便可成全他们。
从小养尊处优,只听得奉承话凯蒂,从未遭遇过这样的混账说辞。她的胸口顿时升起无名的怒火,但是她没有发作出来:
凯蒂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一点都不喜欢瓦尔特的一些行为,这些行为在她看来不能理解。而且她认为自己也不是丈夫口中的自己,自己其实很简单,是一个很简单的女子:
瓦尔特:
凯蒂:
瓦尔特嘲笑凯蒂:
揭开面纱后,凯蒂与查理的谈话令天真的令凯蒂心中的“真爱”不堪一击:
就这样凯蒂跟着丈夫瓦尔特去了瘟疫肆虐的湄潭府……
感谢上帝,他们还在一起!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在写给大众的《中国文化史》中曾经指出:
然而,每一位憧憬爱情婚姻的少女,幻想的是:
《面纱》毫不留情的揭露出,不好的结局不是因为当事人谁的错误,而只取决于你遇到的是什么人。
瓦尔特聪明、内敛、温柔、高尚、有济世情怀,但凯蒂只觉得他缺少情趣,难以沟通。我们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纵观瓦尔特与凯蒂的婚姻悲剧,其根本来自双方无效的沟通,瓦尔特说:
说对于他比做难得多,沟通不仅是他的弱点,简直就是他的死穴,聊不来的婚姻生活死气沉沉。环境的改变,给与了本想给凯蒂以报复的瓦尔特夫妇一次奇特的互相了解的机会。
在湄潭府,瓦尔特从一尘不染的研究室走向了瘟疫流行的最前线,凯蒂也得以第一次走进瓦尔特的世界。她到他所工作的修道院兼医院中做义工,看到了瓦尔特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
小说中修道院里的老修女肯定凯蒂的美貌,她说:
电影中,老修女形容她对上帝的爱,最初的热情随着时间总会改变,就像两个坐在沙发上的老人,却很少说话,因为他知道她不会离开,而渐渐她甚至知道上帝并不存在,但是信仰,她说:
凯蒂自我发现的同时,瓦尔特也渐渐领悟,他甚至从未真正去看到凯蒂。在凯蒂年轻美貌的外表下,她有着怎样的灵魂,原来爱一个人并不是把你的所有给她,而是真正去看到她、用对方想要的方式去爱她,是爱与责任并行。在有交集的生活中,他们渐渐有了越来越多共同的话题。
揭开一层层的面纱,瓦尔特和凯蒂在一场病毒肆意蔓延时期中完成了对爱情的救赎,怀孕的凯蒂说:
这时候,对于凯蒂而言,孩子是谁的已经都不重要了。
故事是个悲剧,瓦尔特临终说的一句话耐人寻味:
这是戈德·史密斯的诗——《挽歌》的最后一句。大意是:
一个好心人把狗领回来,起先人与狗相处融洽,但是后来狗却发疯了,还将人咬伤。但最后人活过来了,死的却是那狗。
是的,对于救赎的行为,结局中往往死的是救人的那一个,但过去的结束了,让过去该死去的死去吧,这样的想法无情吗?
凯蒂在心里已经准备好了,她没有灰心,她还有希望和勇气,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她都会以轻松乐观的心态去接受:
此时的我们同属于一场病毒蔓延时期,我们发现能和我们共处一室,被共同隔离的人,我们究竟有多久没有好好的,真正的看到他/她了?
我们近在咫尺却有着各种无法逾越的 情感 隔阂,是谁造就了那些将爱恨都拒之门外的桎梏?
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段不敢相信的时刻,我们各自控制不住地刷屏,突然一天,谁说起了浑身难受感觉不适。
匆忙的人生中,从没有这样一段时间,可以让我们这样紧密呆在一起。什么婆媳矛盾,夫妻争吵,熊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通通不再是烦恼。
什么事都商量着来,谁管买菜,谁管晾晒。互相关心着几点睡觉,有没有不舒服。互相提醒着,我们要锻炼,我们规律不要乱。从没有一个时候,我们那么关心出门和归家的成员,不厌其烦的轻声叮嘱,路上小心,戴好口罩,早些回家。
清晨醒来,有时候自己安静的喝杯茶,静静地呆着做自己的事。有时候和亲人一起看部电影,有时候和孩子玩得 游戏 声整天响。
撩起我们自己的面纱,重新发现了生活中早已被自己忽视的,甚至是不屑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我们此刻患难与共,生死相随,这一场倾城之灾,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救赎。
才发现,那曾经以为麻木的生活,不可逾越的障碍,都是可以揭开的面纱。
真正去看到吧,看到身边的他,或者她吧。
以前看过这部电影, 我深信,象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它,从男主角的演技,从女主角的美丽,从剧情,从音乐,甚至从吉蒂走下楼梯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从任何你喜欢的地方,走入它。
沃特在经历了漫长的不被自己所爱的人爱着的煎熬,经历了不忠妻子的背叛带来的难以忍受的伤害,在最终得到了吉蒂同样深沉的、勇敢的爱情之后,在生命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所说的话是,“FORGIVE ME”!出于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我更愿意把它翻译成“宽恕我”。也许,除了沃特自己,吉蒂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会认为沃特还有什么需要别人宽恕的。是的,沃特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正的英国绅士,这样一个,优雅、谦逊、富有爱心又宽容的男人,还有什么值得别人宽恕的?但对于沃特自己,我想完全不是这样。这一句“宽恕我”,和那句革命者在临刑前写给妻子的信中说的,“我愿死在你之后”所表达的 情感 同样深沉和无私。宽恕我,因为我不够浪漫,没有带你游山玩水,带你去的是威尼斯无聊的画廊;宽恕我,因为我不够活泼,我和你玩的是你根本不感兴趣的桥牌;宽恕我,在你有了情人之前,没有让你爱上我;宽恕我,在你出轨之后,我用我的方式惩罚你,惩罚我自己;宽恕我,因为在我们最后的日子里,才让你揭开我的面纱,让你爱上了我;宽恕我,因为我即将死去,无法继续照顾你,疼爱你,无法完成在花店里,求婚时对你的承诺,“我倾尽我的一切让你快乐”;宽恕我,因为我即将死去,而我的死亡会带给你悲伤。
⑹ 福建莆田大多有什么工厂
莆田鞋厂居多,在榜头坝下还有许多古典家具加工厂,度尾有个康辉罐头食品,大家发皮蛋,仙游有电子厂,有云敦西服,有生产电动自行车的。有名的厂子有:沃特,才子,华港饲料,云敦服饰,达芙妮,连天红古典家具,雪精啤酒,贝克啤酒,康辉食品,金威世家服饰,超能电动自行车,艾力艾鞋业,力奴鞋业(安踏战略合作),范氏至尊集团。在早期,仙游糖厂是中国四大糖厂,现莆田制糖业已经落寞,鞋业和古典家具业成为近十年来的支柱产业。莆田被誉为中国鞋城,仙游被誉为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另外莆田的工艺美术品也颇具名气,在黄石有中国工艺美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