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市场 > 欧洲家具使用木钉工艺是什么年代

欧洲家具使用木钉工艺是什么年代

发布时间:2022-07-28 02:29:33

① 英国巴洛克式家具工艺的兴起是在什么时期

英国巴洛克式家具工艺的兴起和繁盛的时期是在英王查理二世(ChadesⅡ,1630年~1685年)和安妮皇后之间的半个世纪中。早期的家具一方面是受荷兰影响在民间流行的风格素朴的胡桃木家具,另一方面是具有奢华精美风格的宫廷家具,二者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宫廷家具多用珍木制成。并采用透雕细工、贴金花饰或垂花雕刻等精致的装饰手法,而且大多以天鹅绒或织物包衬,从而在装饰繁华的程度上绝不亚于法国的家具。

② 德国巴洛克式家具工艺风格是什么时候确立的有什么特点

德国巴洛克式家具工艺风格的确立是在17世纪~18世纪之交的阶段,南部家具不仅在设计上注重优美曲线的运用,而且实木和贴木的模塑技艺都已达到较高水平,著名的法兰克福式碗橱就集中体现了这样的成就。北部的汉堡式双门或四门大型碗橱也很有特色,它模仿建筑式半附柱、柱头,饰带和山形墙作为主要装饰手段,但都以莨菪叶饰和花果雕饰破除了装饰的沉重感。此类橱柜在北部地区的流行相当广泛。

另外,德国家具在17世纪末期也与荷兰一样受到中国明式家具的影响,其最为明显地表现在传统的后扭式直腿为中国式的弯腿所代替,同时也出现过一些受中国家具启示而创作的漆绘家具。

③ 英国巴洛克式家具工艺的兴起和繁盛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英国巴洛克式家具工艺的兴起和繁盛的时期是在英王查理二世(Chades Ⅱ,1630年~1685年)和安妮皇后之间的半个世纪中。

④ 燕尾钉是钻尾螺丝吗 如果是它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如果不是 他们有什么不同格子用在什么地方

是的,燕尾钉叫钻尾螺丝;

螺丝是利用物体的斜面圆形旋转和摩擦力的物理学和数学原理,循序渐进地紧固器物机件的工具。钻尾螺丝是螺丝前端有自攻钻孔头的木螺丝,钻尾螺丝是近年来人们的新发明,也叫自攻螺丝。

主钢之间用于连接的需要普通或者高强螺栓,板材用自攻钉连接。它不能用于金属与金属结合固定。

(4)欧洲家具使用木钉工艺是什么年代扩展阅读

钻尾螺丝是近年来人们的新发明。螺丝是紧固件的通用说法,日常口头语。

钻尾螺丝的尾部呈钻尾或尖尾状,无须辅助加工,可直接在设置材料、基础材料上钻孔、攻丝、锁紧,大幅节约施工时间。比较普通螺丝,其韧拔力和维持力高,组合后时间长也不会松动,使用安全打孔 攻丝一次完成操作简单。

用途:它是螺丝的一种,主要用在钢结构的彩钢瓦固定上也可用于简易建筑的薄板材固定。它不能用于金属与金属结合固定。

材质及型号

材质有铁、不锈钢两种其中不锈钢又分为多种材质。

型号有:Φ4.2/ Φ4.8/ Φ5.5/ Φ6.3mm,具体长度可根据要求商定。

根据钻尾不同又可分为:

圆头米子/十字/梅花,沉头(平头)/米子/十字/梅花,六角华司,圆头华司(大扁头),喇叭头等。

螺丝是利用物体的斜面圆形旋转和摩擦力的物理学和数学原理,循序渐进地紧固器物机件的工具。螺丝是紧固件的通用说法,日常口头语。

螺丝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必需品:如照相机、眼镜、钟表、电子等使用的极小的螺丝;电视、电气制品、乐器、家具等的一般螺丝;至于工程、建筑、桥梁则使用大型螺丝、螺帽;交通器具、飞机、电车、汽车等则为大小螺丝并用。

螺丝在工业上负有重要任务,只要地球上存在着工业,则螺丝的功能永远重要。螺丝是千百年来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共同发明,按照应用领域来看,它是人类的第一大发明。

第一个描述螺旋物的人是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螺旋是一个装在木制圆筒里的巨大螺旋状物,用来把水从一个水平面提升到另一个水平面,对田地进行灌溉。

真正发明者可能并非阿基米德本人。或许他只是描述了某个已经存在的东西。说不定是古代埃及的能工巧匠们设计了它,以用尼罗河两岸的灌溉。

中世纪时,木匠们使用木钉或金属钉子来把家具和木结构的建筑物连接起来。16世纪时,制钉工人开始生产带螺旋线的钉子,这些钉子能够更牢固地连接东西。那是从这类钉子到螺丝钉所跨出的一小步。

公元1550年前后,欧洲最早出现作为扣件的金属螺帽和螺栓,都是在简陋的木制车床上用手工制成的。

螺丝起子(旋凿)在1780年左右出现于伦敦。木匠们发现用螺丝起子旋紧螺钉比用榔头敲击,能把东西固定得更好,尤其遇上细纹螺丝钉时更是这样。

1797年,莫兹利在伦敦发明全金属制造的精密螺丝车床。次年,威尔金逊在美国制成一种螺帽和螺栓制造机。这两种机器都能产生通用的螺帽和螺栓。螺丝钉作为固定用件相当普及,因为那时已找到了一种廉价的生产方法。

1836年,亨利·M·飞利浦为十字槽钉头的螺丝钉申请了专利,这标志着螺丝钉根据地术有了重大进展。与传统的一字槽钉头螺钉不同,十字槽头螺钉的十字槽钉头螺钉头的边缘。

这种设计使螺丝刀自动居中,不易滑脱,因此深受欢迎。 通用的螺帽和螺栓可把金属件连接在一起,因此,到了19世纪,制造机器建造房屋的木材,已可用金属的螺栓和螺帽代替。

第一个描述螺旋物的人是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螺旋是一个装在木制圆筒里的巨大螺旋状物,用来把水从一个水平面提升到另一个水平面,对田地进行灌溉。真正发明者可能并非阿基米德本人。

或许他只是描述了某个已经存在的东西。说不定是古代埃及的能工巧匠们设计了它,以用尼罗河两岸的灌溉。

中世纪时,木匠们使用木钉或金属钉子来把家具和木结构的建筑物连接起来。16世纪时,制钉工人开始生产带螺旋线的钉子,这些钉子能够更牢固地连接东西。那是从这类钉子到螺丝钉所跨出的一小步。

螺丝起子(旋凿)在1780年左右出现于伦敦。木匠们发现用螺丝起子旋紧螺钉比用榔头敲击,能把东西固定得更好,尤其遇上细纹螺丝钉时更是这样。

1797年,莫兹利在伦敦发明全金属制造的精密螺丝车床。次年,威尔金逊在美国制成一种螺帽和螺栓制造机。这两种机器都能产生通用的螺帽和螺栓。螺丝钉作为固定用件相当普及,因为那时已找到了一种廉价的生产方法。

⑤ 家具发展史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1368年~1644年)明人或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1644年~1911年)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现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
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清代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北京时间砂、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档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在统治阶级(如宫廷、官府)的家具,他们大多追求繁锁的装饰,采用陶瓷、玉石、象牙、贝壳等做装饰,特别是宫廷家具采用工艺美术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木家具。广大的民间家具制造业追求适用、经济为主;加工方法大多是手工作业。

19世纪后半叶,它是一种保持前期传统的形式,仅在局部杂以中西混合雕饰的家具。后来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相继出现了有外商投资开办的家具厂,有从事经营中国传统家具的,有专门仿制欧洲古典形式或美式家具的。中国家具的近代家具就是在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变革。无论是品种、形式、结构和工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 20世纪初,各地相继办起家具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4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交流与传播,中国近代家具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到40年代,一些由民族工商业者筹办的家具工厂先后在各大城市开业。根据不同的加工手段与工艺,往往分为中式家具与西式家具两种行业。从此,中国的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就按照不同的经营方式发展着。现代家具由于采用了比较简化的榫结构易于推广应用,尤其是当胶合板(如采用纤维板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板式家具)问世后,框式嵌板的结构得到了较好程度的改善,遂成为我国广大地区乐于采用的工艺做法。但其发展是不平衡而缓慢的,内地的许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家具形式仍保留着中国传统家具的面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工业化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专业工厂的兴起和扩大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80年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家具企业大量引进欧洲家具的生产设备,主要是板式家具生产线或单机配套设备;在硬件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武装”。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并未使这些设备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此时开始重新出现作坊式私营企业,并在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成长。中国家具接受着西方现代家具思想的洗礼,家具行业发展迅猛、朝气蓬勃。一个现代产业的雏形初步形成,办公家具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⑥ 欧洲文艺复兴式的木工艺主要体现在哪里

欧洲文艺复兴式的木工艺主要体现在各类家具的设计制作上,最早兴盛于15世纪后半期的意大利,并在其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风靡法国、英国、德国和尼德兰等国。在这些国家里,同时期的家具设计和制作工艺也各具特色。

婚礼用木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木工艺的3大中心地是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城市,这里的木工艺在当时的意大利也是首屈一指的。佛罗伦萨制作的胡桃木柜子名闻遐迩,这种柜子正面呈长方形,带有高高的底座,四角柜架常采用半附柱或螺旋形支柱的形式,顶盖有檐板。正面常绘饰或雕刻着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风俗活动和祝福等情景。

文艺复兴盛期时佛罗伦萨的扶手靠椅相当流行,它常由四根平直方腿组成,前腿正面和椅背刻有华美的图案,有的甚至用天鹅绒或皮革加以装衬。其实,自16世纪中期以后,佛罗伦萨的家具设计已基本上失去了早期简洁单纯的特征,而日趋豪华精美。当然,普通市民所用的家具还仍然不失原有的风格。

镶有黄金与宝石的柜子罗马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另一个木工艺中心。这里是教廷的所在地,同时又是人文主义者活跃的场所,但仅从家具的装饰工艺上可看出教皇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教皇当时倡导罗马的家具装饰应模仿古代大理石雕刻和浮雕艺术,结果是罗马的家具装饰大多成了古代雕刻艺术的复制品,这与佛罗伦萨家具注重材料特性,结构性能和形式的多样化相比,显然是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威尼斯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个富足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威尼斯人的享乐主义倾向在工艺美术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木工艺也同样如此,就总的样式而言,它是哥特式窗格装饰与文艺复兴式装饰的结合,而其特色则是各种装饰手法的广泛运用。常见的有石膏浮雕、贴金、漆绘、骨片和象牙的镶嵌、嵌木细工,以及天鹅绒衬垫等等,从而形成了一种豪华精美的风格。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木工艺的中心是巴黎,在这里,家具设计和制作工艺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仅以巴黎的碗橱为例,这种碗橱尽管在造型上还保持着旧式双门结构的某些特点,但在装饰手法和形式上却是新颖的。橱面常以线条简洁的半附柱分割,顶端雕有檐板、带饰和下垂状的花草纹样,橱门上则以浅浮雕的手法表现寓言人物和神话故事。尤其是后期制作的胡桃木的碗橱还采用了大理石镶嵌的装饰手法,石膏浮雕的纹饰也大多贴金,从而显得华贵精巧。

文艺复兴晚期法国的木工艺也像意大利似的流于装饰的繁缛琐碎,早期简洁而典雅的装饰纹样已为女像柱或扭曲半附柱的装饰所替代,似乎已预示着巴洛克式家具的出现。

英国文艺复兴式的木工艺装饰更多的是表现了一种该民族固有的单纯而明快、刚劲而严谨的风格特征,即使是伊丽莎白(Elizabeth)王宫或贵族邸宅里的家具装饰也基本如此。这种风格较为明显地反映在碗橱、长桌、四柱床和供桌等家具中。桌子和床多采用方基柱头和回栏式的支柱,有的还采用巨型瓶状的支柱,柱体通常刻有漕纹和茛苕叶图案,腰部造型略嫌臃肿。带有旋腿、高背的座椅同样给人以粗拙和厚实的感觉,尤其是一些追求纯粹直线造型的橱柜,完全体现了英国文艺复兴式木工艺的特征。不过,到了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斯图亚特(Stuart)王室和查理一世宫廷的家具装饰已日趋豪华,带有天鹅绒坐垫和帷盖的大椅子、四柱床已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风格特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文艺复兴式木工艺风格的多样性。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木工艺的中心是纽伦堡。这里的木工艺早期接受意大利影响比较明显,如在半附柱和檐板等装饰手法适用十分广泛,一般碗橱的正面常采用一组、两组或三组的柱头装饰,有的还在顶柱部位的山墙形中嵌以小型壁龛,以至成为一个建筑物的缩景。这类碗橱以枞木为主要材料,多以木纹细腻的木岑木(白蜡木)作贴饰,兼或也以菩提木和橡木作雕刻装饰。纽伦堡家具装饰晚期趋于精巧繁复,所谓的耳形装饰和涡卷花饰都足以证明。

除纽伦堡以外,德国木工艺的繁盛地还有法兰克福、巴赛尔和奥格斯堡(Augsburg)等城市。这些城市的大型碗橱、供桌、座椅和雕壁装饰等相当出色,其中尤以奥格斯堡的装饰橱柜最为著名。这种装饰橱柜是由传统的珍品橱和箱形的台座组合而成的。橱柜的正面和台座分别饰以精美的圆柱和生动的人物,全身遍布黄杨木雕刻和镶饰,另外如象牙、大理石和金属镶嵌,铜质浮雕,镀金人像、漆画和玻璃背面镀银等工艺手法都在这件作品上发挥得尽善尽美。

“尼德兰”(Netherland)意即低凹之地,相当于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在中世纪时这里就是北欧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文艺复兴式木工艺的发展要比德国北部的某些地区更为先进。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和里格是文艺复兴早期木工艺的三大中心,它们以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叶簇装饰的形式形成独特的风格,并曾影响过德国北部的家具装饰。

镶有黄金与宝石的柜子

⑦ 欧洲古代的家具也是用榫接的工艺吗

榫接是早期和手工木制家具基本形态,连接件组装是工业化之后出现的。美国前总统卡特退下来后,亲手制作了不少家具,当然也包括板凳,基本都是榫接。俄罗斯自由市场出售的手工板凳,都是榫接

⑧ 意大利家具的制作工艺

意大利家具的家具设计理念领先于全球,其雕刻的细致、工艺的精湛、产品的体内验一直领先于全球家容具。

工匠的技艺、品味和灵感是通过生命和精神传承下来的。在意大利艺术的滋养下,每一件家具都成为了精品的收藏,每一件意大利豪华家具都是精神和独特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阅读全文

与欧洲家具使用木钉工艺是什么年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圣像大家具 浏览:918
沈阳卖实木家具的电话多少 浏览:824
新车道汽车美容维修店怎么样 浏览:446
绿洁士家电清洗加盟洗一次多少钱 浏览:741
念念家具怎么样啊 浏览:642
凯迪拉克汽车维修视频 浏览:47
重庆lg电视维修电话 浏览:62
海尔空调出现e7维修费多少钱 浏览:152
新乡防水材料多少钱一桶 浏览:709
赤水市家电维修过怎么样 浏览:868
创维屏幕的保修几年 浏览:939
电动车电瓶返厂维修要多久 浏览:178
配电柜维修找哪些人 浏览:321
硅胶防水性能如何 浏览:402
宣城酒店家具怎么卖 浏览:502
河南新乡做电池的厂家电话多少 浏览:750
外墙挂网喷防水涂料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159
超厚防水布大概多少钱 浏览:379
泗洪卖家具怎么样 浏览:902
飘窗位置如何防水 浏览: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