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代家具与明代家具有哪些不同点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 ,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 ,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 。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立体效果。镶嵌在清式家具中更为普遍地运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钿嵌、百宝嵌、珐琅嵌乃至玛瑙嵌、琥珀嵌等,品种丰富,流光异彩,华美夺目。其中珐琅技法由国外传入,用于家具装饰仅见于清代。描金和彩绘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段,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综观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能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造型上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明清家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用材
明清家具的鉴定,最重要的就是辨别年代。而历史不同时期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以及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常会采用不同种类的木材制作家具,因此一些古家具的用材会直接反映出该家具的产地和年代,这是判别古家具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学会辨别木种是鉴赏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明清家具在用材方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辨别木材是鉴定家具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木材制作。因在清代中期以后,这几种木料日渐匮乏,成为罕见珍材。所以,凡是以这几种硬木制成的家具,大都是传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遗物。虽说此类家具后代仿制的也有,但终因材料难得及价格昂贵,为数极少。今存的传统硬木家具中,也有许多是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由于这几种木材,是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日益难觅的情况下才被大量使用,所以,以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大多为清代中期以后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的产品。如有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明式家具,因其材料的年代与形成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制品。当然,这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因为众文献记载来看,红木和花梨木可能最迟在清代初期就已开始被选用作家具之材,而在江南一带也确实也发现了不少明式红木家具,不是近代仿制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遗物,但从整体上说,红木家具的大量出现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传世的榉木家具,不能以材质来间断年代,因为它在明清两代均被广泛用于制作家具,并在形式上也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许多清代中期及至更晚的榉木家具,仍然沿袭着明代的手法。所以,对榉木家具的断代,应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特点来进行鉴定。
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古家具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大量珍稀的古家具外流。为此,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制定了一条政策,规定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和乌木这五种制作的家具不准出口,这种“五木法则”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过于简单,又使大量菲五木的珍贵古家具流出海外,同时这种以木质定高下的简易法则也使许多爱好者坠入了拜物的误区,将作为中国古家具主体的菲五木家具一概视为“柴木”,甚至滥收贱卖,极少开展收藏研究,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二)品种与造型
明清家具的品种,也与年代有着很大的关系。明代椅子常见有四出头式和官帽式,还有圆椅、玫瑰椅等。四出头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发现。因此,在鉴定中可以判断,凡与这类出土椅凳风格类似的传世扶手椅品种,应考虑为明式制品。有些较早出椅现的家具品种,往往到了清代后就不再流行。也有一些家具品种,出现的时间较晚,早期不可能制作。如圆靠背交椅,入清以后不再流行,从伟世品来看,它们多用黄花梨制作,很少有红木或新黄花梨的制品。所以,传世的圆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家具。而式样庄重、体态硕大的太师椅,则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再如茶几,本身就是为适应清代家具布置方法而产生的品种,传世的大量实物中,多为红木,新黄花梨制品,未见年代较早的。很显然,茶几是清式家具品种。此外,如折叠椅,折叠香几等,都是清代雍正以后出现的新品种。
家具的造型,是断年代的重要依据。许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都可以从造型及造型的变化来判断。比如搭脑两端出头、扶手两端不出头的扶手椅,或搭脑两端不出头、扶手两端出头的扶手椅,多为明式家具扶手椅的早期造型式样,其制作年代一般还会晚于清代中期。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柜居多,侧脚收分明显,以各种流畅的线条装饰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后,这类圆角柜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方角柜,下方正平直,侧脚收分渐小,至清代中期以后基本无侧脚,并且装饰雕刻亦由简洁变繁琐。甚至家具的腿足造型的变化,也可作为断代的依据。如桌椅的腿足,即经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壮的变化过程,凡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
(三):结构
鉴定明清家具的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来判断。如明代官帽的靠背,基本光洁无纹。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绝大多数是雕花板,素板罕见。又如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以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
第一,观察结合处。主要观察古代家具的结合处是用榫卯、钉子还是胶粘。鉴赏家具就可以依据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不同的组装结构加以区分。艾克在鉴定明式家具榫卯结构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梢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者不用镟制——这是中国家具工匠的三条基本法则。”其实这也是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特点的总结。古式家具具有精巧的榫卯结构,构件之间,不用金属钉固定,而是全凭榫卯即可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而且工艺精确,扣合严密。
第二,了解历代榫卯结构。由于不同的时代家具榫卯结构受到一定生产力的制约,所以也不尽相同。例如,先秦楚墓和汉墓出土的家具一般只有暗榫、透榫、半榫、等几种方法。夹头榫大约在晚唐、五代时出现,匠师受到大木梁架柱头开、中夹绰幕的启发而运用到桌案上来,插肩榫则是明清家具常用榫卯特征。
第三,注重榫卯使用工具。作伪高手一般懂得古代家具都是用榫卯而很少用钉子和胶粘的,而且伪造得也很相似。但是无论作伪者怎样高明,毕竟不同时代家具榫卯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总会有所不同。仔细观察就会看出破绽。如张德祥就指出,明式圆角柜它的透榫两侧呈圆弧形,就一定是伪作的。因为圆弧榫眼出自近代的打眼机, 所以说辨别榫卯使用的工具和有无近代工艺的手法也是鉴定家具的重要方面。
(四):装饰
了解不同时代装饰风格是断代家具的重要依据。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装饰风格。以镶嵌工艺来说,明代与清代家具区别一个明显标志就在于此。明代家具很少用镶嵌工艺,而清代镶嵌工艺则较发达。
明清家具上的花纹,是鉴定家具制作年代的最重要依据。家具上的装饰花纹与其他工艺品的花纹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在鉴定家具时,有确切年代的其他工艺品上的花纹,是很好的对比参照物。如明清家具上常见的龙纹、凤纹、螭纹、葡萄纹、牡丹纹、如意纹、卷草纹及各式吉祥图案等,也是明清时期各类工艺品上常见的装饰纹样。因此,只要认真研究和仔细识别,那么对明清家具的鉴定将是很有益和有效的。比如,吉祥图案是清代瓷器上最喜欢用的装饰题材。清代家具的图案装饰也是如此,许多图案的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常见的有“五蝠捧寿”、“鹊上梅梢”、“计划麒麟送子”、“吉庆有余”、“龙凤呈祥”、“海屋添筹”等,尤其到了清代晚期的家具,比比皆是。
在参照对比时, 宜采用题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对比,这样就比较容易判断年代,判断也较准确。参照物则可采用玉器、瓷器、剔红雕漆等工艺品上的花纹,尤其是明清建筑的装饰纹样,往往与家具装饰花纹在材质、内容和形式上更有共同之处。
此外,在流传至今的明清绘画及书籍插图中,亦有不少生活场景和家具图形,有较客观的写实性,也可用来进行对照比较,作为鉴定的依据。
当然,明清家具与其他工艺品不同,绝大多数没有年款,其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上述鉴定方法,除根据花纹可以判断具体的年代外,其他的只能区分明式和清式,一些鉴定标准也仅作参考,切不可生搬硬套。因为明清家具在用材、品种、造型、制作、方法和花纹上,或沿袭传统,或刻意仿造,极难断代。对这种家具的鉴定,就更要进行详尽和全面的科学考察。
B. 清代家具和明代家具的区别是什么
一、纹饰上的时代差别
一般来说,明式家具以精致但不淫巧、质朴而不粗俗、厚实却不沉滞见长,它特有的美学个性和艺术形式也鲜明地体现在纹饰图案上。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如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较多见,并且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饰,与清代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寓意大都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加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风格。在表现手法上,清式家具可谓锦上添花。与明式家具重视材美相比,清代工匠更侧重于人为的工巧之美,而不重视材料的自然肌理,因此在清代家具上很少见到那种大片作素,不事雕饰的情况。清代家具的纹饰图案题材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无所不有,十分丰富。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但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都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目的,与明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显得有些世俗化。
二、造型时代特征明显
明清家具的品种、造型均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酒桌、圆靠背交椅等家具,在明代尚且流行,入清以后就逐渐被淘汰;而式样庄重的太师椅,则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又如茶几,本身就是为适应清式家具布置方法而产生的品种,多为红木、新黄花梨制品。未见年代较早的。此外,如折叠椅、折叠香几等,都是清雍正朝以后出现的新品种。
而在明清两代均流行的坐墩,在造型上也有明显不同。明代坐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多瘦而高。桌椅的腿足,也经历了一个由瘦到粗的变化过程。凡是有前者特征的桌椅,一般年代都要早于后者。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来判断。如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基本光素无纹。清代官帽椅的靠背,多为雕花板,素板罕见。又如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以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居多,侧脚收分明显,以各种流畅的线条装饰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后,这类圆角柜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方角柜,下方正平直,侧脚收分渐小,至清中期以后基本无侧脚。
由于明清家具在纹饰方面或沿袭传统,或刻意仿造,极难断代。因此,可选择参照物对比断代。在参照对比时,宜采用题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对比,这样就比较容易判断年代,结果也较准确。参照物可以是玉器、瓷器、剔红漆器等工艺品上的花纹,尤其是明清建筑物上的装饰纹样,往往与家具装饰花纹在材质、内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相通之处。
C. 请鉴定下照片中的八仙桌和官帽椅子的年代和木材,谢谢
(1)从您的家俱品种上看,明、清以及民国都有,属老红木。(2)从您家具的形式上来断代,桌椅的腿足较粗,明清家俱经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壮的变化过程,所以你家俱年代一般要晚于明中期。(3)通过构件判断家具的年代,属明,苏作家俱。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光洁无纹,清代官帽椅的靠背板,绝大多数是雕花板,素板罕见。(4)你的家具的装饰花纹中的抽屉拉手为白铜,属年代较早使用的金属,也是上档次家俱才能使用的金属饰物。(5)这套家俱以手工制作,桌底的麻布漆灰是旧式明清家俱制作工艺,腿足工艺较近代。(6)属明式清末时期的古家具,包浆足、腿足底端的灰白残留、白铜拉手等流露出来的旧气很足,这是无法作旧的。(7)在中华博物网中有一款清晚期红木帐房桌与你的家俱风格一致。 http://www.gg-art.com/include/viewDetail.php?columnid=70&colid=370
D. 新旧红木家具识别的几个要点
一、看材质、器型结构和榫卯特点:中国家具的发展经历了从低到高、从简到繁的过程。材质的发展从就地取材发展为大范围取料,榫卯结构从简单走向复杂到最后成熟。明代家具以黄花梨为代表,清代家具以紫檀为代表;浅色的老红木较深色的使用早一些;如紫檀宫廷用料和民间不一样,即便同料在时间上也有差距。明代家具多透榫,结构轻便且简洁,线条弧度小优雅。清代家具尽量隐藏外露榫卯,器型结构墩实雄大,线条多婀娜。具体:如明代的罗锅枨多夸张,而清代的多小变。材质、结构及榫卯特点是分辨家具年代最关键的一点。
二、看家具修饰手法和内容:明清家具历经几百年时间,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不断改进,家具修饰手法也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主要从雕饰、铜件、镶嵌、用漆情况上体现出来,有经验的专家可以通过修饰手法来进行大概的断代。明代家具修饰讲究素而清代家具讲究繁,这是明清家具大的辨别方法。新雕工一般雕锋尖利,棱角分明,老雕工一般圆润老到,手感和视感都非常柔和。雕刻和修饰图案方面如明代的家具的龙形图案和清代就有明显不同。类似例子很多,只要多积累、多观察、多学习,就能早些掌握这种判断辨伪的捷径。
三、看历史使用痕迹:明清老家具因长时间使用而发生氧化、榫卯松动和摩擦痕迹,除颜色和自然包浆外,整体局部松动、磕碰、使用的痕迹也是很明显的。而新家具无论怎么做旧,木质还是显得生硬,磨损痕迹无功不自然,不可能有老家具的那种自然皮壳和熟感。老家具榫卯间松动摩擦痕迹很明显,其外表的包浆圆润光滑细腻;新家具的包浆是靠染色打磨,要不显不出包浆,要不包浆生硬;榫卯故意松动看上去新茬硬碰硬,总是有不自然的感觉。老家具腿足部受地气侵蚀变得陈旧和腐变;而人工做旧的无论是用泥土掩埋还是用化学品腐蚀,都给人一种好木头突然烂掉的感觉。只要多去看看老家具品相,细细观察,用痕迹去辨别还是很容易掌握的。
四、家具底部也有玄机:看明清老家具有个要点就是看底部,老器物底部除了有自然老化的痕迹如:茶水渗透痕迹、风化的坑洞、自然的老裂等,老家具的底部大部分是不作修饰的,底部的木料既不染色上漆,也不打磨抛光,给人一种很随便,很粗糙的感觉。底部的穿带一般使用不太整齐的边角料,都是用手工锯出。好的明清家具如榉木、黄花梨家具底部为了防止地气侵蚀,常常用大漆掺灰贴麻布进行保护。而新家具底部和穿带却很整齐光滑(因为现在全是用电锯开料),所用的材料(包括穿带)都是芯材和好料,往往伴随上漆和人工染色做旧。
E. 如何鉴别家具材质
1、柜类家具的柜体复结构制松散,榫结合部位不牢固,有断榫、断料情况发生;人造板家具的顶板、樘板,底板与侧山用钉子连接,工艺极不合理。
2、抽屉无榫,无槽,屉底无带;屉结构处松散,榫结构处不施胶,抽屉帮和堵用钉子联接。
3、木材含水率高,家具内部使用腐朽木材和昆虫尚在继续侵蚀的木材。
4、用料严重不合理,使用刨花板条、中密度板条做衣柜的门边、立柱、前称、屉称等承重部件。
5、穿衣镜无后身板、无压条、用钉子定位;玻璃樘板用钉子做托销,极易造成玻璃破碎,危及人身安全。
6、功能尺寸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如:大衣柜的挂衣空间高度达不到1350mm,深度达不到520mm等。
7、真皮沙发的内部木材含水率高、板子簿、带树皮,使用劈裂材、腐朽材及虫蚀材。
8、沙发框架采用钉子结构,不开榫,不打眼,不施胶。结构松动、不牢固。
9、沙发和软床垫的内部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废旧麻袋和发霉长虫的棕毡和毛毡。
10、用塑料绳绷扎弹簧和面料;簧丝直径、用簧数量不符合标准规定。
11、外观粗糙。木家具的薄木和贴面大面积开胶,油漆色花严重;软垫和沙发包布牙线不直,多处跳线;产品无商标,未注明产地和企业名称,未贴质量等级标志。
F. 明清红木家具收藏如何判定年代
近年来,随着家具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收藏古典家具。然而如今的红木家具市场上鱼龙混杂,存在很多仿冒品,这让喜欢收购明清红木家具的朋友们很是苦恼,特别是对于家具的年代鉴定总是拿不准,为此,专家教授大家一些鉴别明清红木家具年代的技巧。 木材选用不同 明清家私的判定,最重要的即是差异时代。由于政治、经济以及日子风俗和审美兴趣的不一样,常会选用不一样种类的木材制造家私,因而一些古家私的用材会直接反映出该家私的产地和时代,这是差异古家私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传世的明清家私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木材制造。因在清代中期今后,这几种木材日渐缺乏,变成稀有珍材。所以,凡是以这几种硬木制成的家私,大都是传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遗物。 如有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造的明式家私,因其资料的时代与构成的时代不相符合,大多是近代的拷贝品。当然,这也不能彻底混为一谈,由于众文献记载来看,红木和花梨木能够最迟在清代前期就已开端被选用作家私之材,而在江南一带也的确也发现了不少明式红木家私,不是近代拷贝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遗物,但从全体上说,红木家私的很多呈现是清代中期后的事。 种类与外型的差别 明清家私的种类,也与时代有着很大的联系。明代椅子常见有四出面式和官帽式,还有圆椅、玫瑰椅等。四出面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发现。因而,在判定中能够判别,凡与这类出土椅凳个性类似的传世扶手椅种类,应思考为明式制品。有些较早出现的家私种类,往往到了清代后就不再盛行。也有一些家私种类,呈现的时刻较晚,早期不能够制造。 家私的外型,是断时代的重要依据。许多明清家私的时代迟早,都能够从外型及外型的改变来判别。比方搭脑两头出面、扶手两头不出面的扶手椅,或搭脑两头不出面、扶手两头出面的扶手椅,多为明式家私扶手椅的早期外形款式,其制造时代通常还会晚于清代中期。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柜居多,侧脚收分显着,以各种流通的线条装修为主,不重雕琢。入清今后,这类圆角柜逐步削减,代之而起的方角柜,下方正平直,侧脚收分渐小,至清代中期今后根本无侧脚,并且装修雕琢亦由简练变繁琐。乃至家私的腿足外形的改变,也可作为断代的依据。如桌椅的腿足,即阅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大健壮的改变进程,凡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时代通常要早于后者。 拼装布局不同 判定明清家私的迟早,有时也可依据某些构件来判别。如明代官帽的靠背,根本光亮无纹。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绝大多数是雕花板,素板稀有。又如明式家私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今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这是差异明式和清式家私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首要调查古代家私的联系处是用榫卯、钉子还是胶粘。中国家私工匠的三条根本规律:非肯定必要,不必木梢钉;在能防止处尽可能不必胶粘;任何地方者不必镟制。其实这也是中国古典家私榫卯布局特征的总结。古式家私具有精巧的榫卯布局,构件之间,不必金属钉固定,而是全凭榫卯即可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八面玲珑。并且技术精确,扣合紧密。 其次,知道历代榫卯布局。由于不一样的时代家私榫卯布局遭到必定生产力的制约,所以也不尽一样。例如,先秦楚墓和汉墓出土的家私通常只需暗榫、透榫、半榫、等几种办法。夹头榫大约在晚唐、五代时呈现,匠师遭到大木梁架柱头开、中夹绰幕的启示而运用到桌案上来,插肩榫则是明清家私常用榫卯特征。 最后,注重榫卯运用东西。作伪高手通常懂得古代家私都是用榫卯而很少用钉子和胶粘的,并且假造得也很类似。可是无论作伪者如何高超,究竟不一样时代家私榫卯所运用的东西和资料总会有所不一样。细心调查就会看出漏洞。如明式圆角柜它的透榫两边呈圆弧形,就必定是伪作的。由于圆弧榫眼出自近代的打眼机,所以说差异榫卯运用的东西和有无近代技术的办法也是判定家私的重要方面。 装修个性的差异 知道不一样时代装修个性是断代家私的重要依据。以镶嵌技术来说,明代与清代家私差异一个显著象征就在于此。明代家私很少用镶嵌技术,而清代镶嵌技术则较兴旺。 明清家私上的斑纹,是判定家私制造时代的最重要依据。家私上的装修斑纹与其他技术品的斑纹一样,具有显着的时代性。因而,在判定家私时,有切当时代的其他技术品上的斑纹,是极好的比照参照物。如明清家私上常见的龙纹、凤纹、螭纹、葡萄纹、牡丹纹、满意纹、卷草纹及各式吉利图画等,也是明清时期各类技术品上常见的装修纹样。清代家私的图画装修也是如此,许多图画的组合,都必富含吉利、富有的涵义,常见的有"五蝠捧寿"、"鹊上梅梢"、"方案麒麟送子"、"吉庆有余"、"龙凤呈祥"、"海屋添筹"等,特别到了清代晚期的家私,举目皆是。 在参照比照时,宜选用体裁一样,或挨近的加以比照,这样判别也较精确。参照物则可选用玉器、瓷器、剔红雕漆等技术品上的斑纹,特别是明清修建的装修纹样,往往与家私装修斑纹在原料、内容和方式上更有共同之处。 此外,在撒播至今的明清绘画及书本插图中,亦有不少日子场景和家私图形,有较客观的写实性,也可用来进行对照比拟,作为判定的依据。
G. 如果判断一套红木家具是不是明清时期的
如果判断明清家具
明清家具鉴定方法一:用材
明清家具在用材方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辨别木材是鉴定家具年代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鸂鶒木、铁力木等制作。然而上述四种木材在清中期以后日见匮乏,成为罕见珍材。所以,凡是这四种硬木制成而又看不出改制痕迹的家具,大都是传世已久的明式家具原件。虽说此类名贵家具近代仿制的也有,终究因材料难得及价格昂贵,为数极少。今天的传世硬木家具中,也有不少是使用红木、新花梨和新鸂鶒梨木制作的。由于这几种硬木,是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日益难觅的情况下方被大量使用,所以,用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多为清代中期以后直至晚清、民国时期产品。如有用红木、新花梨或新鸂鶒木做的明式家具,因其材料的年代与形式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制品,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传世的榉木家具,不能以材种来判断年代。因为它在明清两代均被广泛用于制作家具,并在形式也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许多清代中期乃至更晚的榉木制品,依然沿袭着明代的手法。所以,对于榉木家具的断代,应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鉴定。
明清家具的附属用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家具的制作年代。如家具上使用的大理石与岩山石和广石有些相似,但前者的开采使用,远比后两者早。此外,白铜饰件一般要早于黄铜饰件。凡有原配的白铜饰件,形制古朴,且锈花班驳自然的家具,其制作年代一定较早。
明清家具鉴定方法二:品种
明清家具的品种,往往与年代有密切的关系。有些较早出现的家具品种,常在清代后就不再流行。所以,除了极少数后世有意仿制外,其制作年代不应晚于他们的流行年代。也有一些家具品种,出现的时间较晚,器物的本身,就很好地说明了它们的年代。如圆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家具。又如茶几,本身就是为适应清代家具布置方法而产生的品种。它是由明代的长方形香几演变来的,传世的大量实物中,多为红木、新花梨制品,未见有年代较早的。显然,茶几是一种清式家具。
明清家具鉴定方法三:形式
家具的形式是断代的重要依据。许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都可以从形式上的变化来判断。如坐墩的形式,即经历了一个由矮胖到瘦高的变化过程。凡具有前者特征的坐墩,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但也有一种四足呈如意柄状的常见清式坐墩形体兼有矮胖、瘦高两种。它们多为清中期以后的广式家具,苏制家具中也有仿制。在扶手椅中,凡靠背和扶手三面平直方正的,其制作年代大多较早。从罗汉床的床围子形式变化来看,三块独围板的罗汉床,要比三块攒框装板围子的早;围子尺寸矮的,早于尺寸高的;围子由三扇组成的要早。反之,则较晚。对于架格来说,区别它是明式还是清式,主要看它的横板是通长一块,还有立墙分隔。至于架格被分隔成有高低大小许多格子的多宝格,决非明式。它是清乾隆时期开始流行的形式。
明清家具鉴定方法四:花纹和装饰风格
在古器物鉴定学上,以装饰风格和纹饰来断代是一条重要的标准,家具亦不例外。明清家具上的花纹,是鉴定家具制作年代的最好依据。家具花纹与其他工艺品的花纹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在鉴定家具时,有确切年代的其他工艺品上的花纹,是很好的对比参照物。但在参照时,宜采用题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对比。这样就较容易判断年代。明清家具在装饰手法及纹饰上存在着时代的差别。一般说来,明式家具以精致但不淫巧,质朴而不粗俗,厚实却不沉滞见长,它特有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范式也鲜明地体现在纹饰图案上。
中国纹饰图案具有继承性和趋同性特点,每个时代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含有前代的因素,某个品类的装饰风格也可能在其他品类中出现。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许多都是承传的,如祥云龙凤、缠枝花草、人物传说等,这些题材在织绣、陶瓷、漆器等品类中常能看到。不过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仍有自己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鱼藻、祥麟、瑞狮、喜鹊等动物题材较多见。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意趣,显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明清家具鉴定方法五:构件造法
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的造法来判断。但这种方法必须结合整体造型和其他构件造法的鉴定。现将明清家具中某些构件的造法介绍如下:
A.搭脑凡靠背椅和木梳背椅的搭脑(靠背顶端的横料)中部,有一断高起的,要比用直搭脑的晚;靠背椅的搭脑和后腿上端格角相交,是一统碑椅的特点,为广式家具的传统造法。苏州地区造的明式椅子(灯挂椅),此处多用挖烟袋烟袋锅榫卯,时代较早。
B.屉盘明清家具的椅凳和床榻的屉盘(垫子),有软硬两种。软屉用棕、藤皮或其他动物纤维编成。硬屉则用木板造成,一般采用打槽装法。考究的明及清前期家具,大都是16至18世纪初苏州地区的产品,屉盘多为软屉,少有硬屉。今存完好的传世软屉家具,大多可视为苏州地区制造,而硬屉家具则很可能是广州或其他地区所造。
C.牙条桌几牙条与束腰一木连坐的,要早于两木分做的;椅子正面的牙条仅为一直条,或带极小的牙头,为广式家具的造法,时代较晚。苏州地区制造的明式家具,其牙条下的牙头较长,或直落到脚踏杖(横档),成为券口牙子。夹头榫条案的牙头造得格外宽大,形状显得臃肿笨拙的,大多是清代中后期的造法。
D.杖子凡罗锅杖的弯度较小且无圆婉自然之势,显得生硬的家具,制作年代较晚;明式家具的管脚杖都用直杖,而清中期后管脚杖常用罗锅杖。晚期的苏式家具更是流行此做法。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十分重要的特点。
E.卡子花明式家具上常用双套环、吉祥草、云枝、寿字、方胜、扁圆等式样。清中期以后的卡子花渐增大且趋于繁琐,有些做出花朵果实,有些造成扁方的雕花板块或镂空的如意头。根据卡子花的式样,可能有效地判别明式或清式家具,并确定其大致年代。
F.腿足明式家具除直足外,还有鼓腿膨牙、三弯腿等向内或向外兜转的腿足,其线条自然流畅,寓遒劲于柔婉中。清中期的家具腿足矫揉造作,常作无意义的弯曲,在清晚期的苏式家具中,这种做法尤为突出。其造法通常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然后在中部以下削去一段,并向内骤然弯曲,至马蹄之上又向外弯出。这种做法大至大椅,小至案头几座,无不如此。
G.马蹄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的马蹄,区别显著。前者是向内或向外兜转,轮廓优美劲峭;而后者则呈长方或正方,并常有回文雕饰,显得呆板落俗。
本文来自: 中国红木家具网
H. 说明家具风格断代及其划分
家具风格分类 在了解家具发展历史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把握各个历史阶段家具的风格特征,了解形成这个风格特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历史原因,从而把握家具发展变化的内涵和规律。从公元前16世纪到现在,形成了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家具风格: 1、 古典家具 古典家具是指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5世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家具。 2 、哥特式 13世纪后期哥特式建筑风靡于欧洲大陆。这种潮流也完全支配了当时家具的发展。哥特式家具是由哥特式建筑风格演变来的。 3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最大的特征是以浪漫主义作为造型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它具有热情奔放及丰丽委婉的艺术造型特色,这一时期家具风格并不受建筑风格改变的影响,主要基于家具本身的功能需要及生活需要。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富于表现力的细部相对集中,简化不必要的部分,而着重于整体结构,因而它舍弃了文艺复兴时期复杂的装饰,而加强整体装饰的和谐效果,使家具在视觉上的华贵和功能上的舒适更趋统一。 4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家具于18世纪30年代逐渐代替了巴洛克风格。由于这种新兴风格成长在法王“路易十五”统治的时代,故又可称为“路易十五风格”。洛可可(Rococo)是法文“岩石”(Rocaille)和“蚌壳”(Coquille)的复合文字,意思是表达这种风格多以岩石和蚌壳装饰的特征。 洛可可家具的最大成就是在巴洛克家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优美的艺术造型与功能的舒适效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工艺作品。洛可可风格家具的最大成就就是将优美的艺术造型与舒适的功能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完美的工艺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具的形式和室内陈设、室内墙壁的装饰完全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室内设计的新概念。通常以优美的曲线框架,配以织锦缎,并用珍木贴片、表面镀金装饰,使得这时期的家具,不仅在视觉上形成极端华贵的整体感觉,而且在实用和装饰效果的配合上也达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 5、 新古典风格 新古典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自1760年至1800年间,称为庞贝式;第二阶段自1800年至1830年间,称为帝政式。庞贝式风格盛行于18世纪后半叶,当时的法国路易十六式风格,英国乔治后期的罗伯特-亚当、赫巴怀特和谢拉顿风格,美国联邦时期风格以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均属于庞贝式风格的范畴。 6 、民族古典家具 受中国古典风格的影响,16世纪日本出现的书院建筑,也十分讲究队陈列的布置,如中国式的卷轴和书法,地上陈列的香炉、花瓶、精美的文房用具等等。 7 、中国古代风格 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大约有3500年的历史,讲究端庄的气质和丰华的文采以及丰富的内涵。其中明清家具创造了中国传统家具灿烂辉煌的成就,并对世界各国的家具艺术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8、中国明代风格 明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明初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使遭到游牧民化交流与贸易活动,出现了世界航海史上罕见的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对外贸易的繁荣,不仅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与外交往来,同时也激发了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东南亚一带的优质木材,如花梨、紫檀等源源输入中国,这些热带木材材质坚硬、强度高、色泽与纹理优美,因而制作工艺精密,而且可以进行细致的雕刻与线型加工,经济贸易与手工艺的进一步发展终于使明式家具达到了我国古典家具的历史高峰族破坏的农业生产迅速地恢复和发展,随之手工业、商业也很快得到发展,国际贸易又远通到朝鲜、日本、南洋、中亚、东非、欧洲等地。至明中叶,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者和自由商人的增加,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由于经济的繁荣,当时的建筑业、冶炼、纺织、造船、陶瓷等手工业均达到相当水平,明末还出现一部建造园林的著作一《园治》,它总结了造园艺术经验。明代家具也随着园林建筑的大量兴建而得到巨大的发展。 9 、清代家具风格 家具制造在明和清初呈放异彩,达到我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我国研究古典家具的专家王世襄先生讲过,明代和清前期(乾隆以前)是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苏州、扬州、广州、宁波等地成为制作家具的中心。各地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依其生产地分为苏作、广作、京作。苏作大体继承明式特点,不求过多装饰,重凿和磨工,制作者多扬州艺人;广作讲究雕刻装饰,重雕工,制作者多惠州海丰艺人;京作的结构用鳔,镂空用弓,重蜡工,制作者多冀州艺人。清代乾隆以后的家具,风格大变,在统治阶级的宫廷、府第,家具已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追求繁琐的装饰,利用陶瓷、珐琅、玉石、象牙、贝壳等做镶嵌装饰。特别是宫廷家具,吸收工艺美术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家具。他们刻意去追求装饰却忽视和破坏了家具的整体形象,失去了比例和色彩的和谐统一。此种趋向到清晚期更为显著。1840年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方面每况愈下,衰退不振,家具行业也不例外。然而广大的民间家具制造业仍以追求实用、经济为主,继续向前发展。 它继承了明式家具构造上的某些传统做法,但造型趋向复杂,风格华丽厚重,线条平直硬拐,雕饰增多,并间以牙、角、竹、木、瓷、玉、琅、螺钿等镶嵌装饰,却忽视家具结构的合理性和人体使用功能的协调性,因而这时期的家具显得尺度大而重,同时又具那种官场显示财富、地位的雄伟气派。由于它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因此多用于宫廷、豪宅,并为富商们所收藏。 10 、近代家具风格 19世纪中叶,随着机械加工业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产生,促使设计师改变旧有设计模式,寻找以适应工业化生产适应新材料、新工艺的新家具设计风格。一个崭新的现代家具设计的时代来到了。 现代家具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世纪后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现代家具的探索及发生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现代家具成熟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二次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家具高度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科技高度发展、面向未来的多元时期。
I. 红木怎么看出年份
古典家具的断代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中国的古典家具不像瓷器字画有明确的年款而且极少有出土的。古典家具断代主要依靠包浆、款式、榫卯结构、纹饰、材料、做工等等。
没有年款的只能大致分为明中期、中晚期、明末、清早期、清中期、中晚期和清末等年代。古典家具有明式、清式之分不代表年代或年份。
J. 红木家具与年代有很大关系,如何才能正确识别红木的真实年代
红木古典家具作为古典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不仅是艺术的传达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众所周知,木材的真实年龄对家具的价值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识别红木的真实年代昵?
预订的大红酸枝5福沙发材料
从装饰花纹方面看
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装饰风格,故不同时代的装饰风格更能显示不同家具的年代,比如,清代家具就比较多镶嵌装饰,而明代家具相对就比较少用镶嵌装饰。
从工艺手法方面看
在不同的年代中,尤其明清家具的制作中,做工手法有一个清晰的演变过程。明清家具多以手工制作,工具没有现代先进,难免会留下手工制作的痕迹。如果一张黄花梨画桌,摸起来有高低不平之感,明显就是现代机械所不会有的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