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清代苏式家具

清代苏式家具

发布时间:2021-01-31 07:25:32

① 苏式家具有什么特色

明末清初,家具的发展并未停滞。崇祯年间的家具不见什么创新,但从形制、工艺专、装饰、用材等各方面都属日趋成熟。

大量进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红木都得到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中色泽淡雅、花纹美丽的花梨木成为制作高档家具的首选材料。

国产的木材如南方的与黄花梨接近的铁力木、榉木,北方的高丽木和核桃木等大量柴木也得到广泛使用,另外,还有用于装饰的黄杨木和瘿木以及专做箱柜的樟木等都被广泛使用。

在装饰上,有浮雕镂雕以及各种曲线线形,既丰富又有节制,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具刚柔相济,洗练中显出精致;白铜合页、把手、紧固件或其他配件恰到好处地为家具增添了有效的装饰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从产品不难看出只有苏州地区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这种风格鲜明的江南家具,得到广泛喜爱,人们把苏式家具看成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式家具”,或称“苏作”。

② 苏式家具的风格特点

苏式家具特点-风格特点
要想知道苏式家具特点,首先我们就得来了解苏式家具的风格特点吧。苏式家具其实就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产的家具,但我们的苏式家具形成较早,所以时至今日令人称赞的明式家具以苏氏家具为主。说到这苏式家具特点,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其造型十分优美,线条设计也十分流畅,用料及结构设计也很是合理。值得一提的是,苏式家具一直以隽秀着称,在手工雕刻工艺上的要求也十分多。苏式家具多以历代名人画为稿,所以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苏式家具特点-格调大方
素洁文雅,古朴而富有传统的苏式家具,一直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就拿普通的箱柜来说吧,一般采用优质硬木做成框架,然后在按照漆工工序涂漆,糊麻布等,在经过一系列工序处理后,等到漆料阴干后,才可以雕刻装饰图案。上文我们也提到了,苏式家具的装饰文案一般采用都是一些文人雅士书画为稿,这也算是最大的苏式家具特点之一了吧。当然了不会废弃任何细小料渣也是苏式家具特点之一!
苏式家具特点-精于造材
一般苏式家具的主要用料都为优质硬木,其中不乏黄花梨木、紫檀木以及鸡翅木等。这些木材的质地都十分坚硬,色泽也十分自然,木质纹理不用说都知道是十分精致美观的。最令人痴迷的苏式家具特点就是工匠们为了能充分使其充满天然的色彩,所以一般不会上油漆,采用打磨上蜡的工艺进行抛光处理,使其的天然美表现到极致。这也是苏式家具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苏式家具特点-精巧细致
精巧细致也是苏式家具特点之一,我们都知道这苏式家具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造型十分精致小巧,没有广式家具那样的厚重,自然而然的带着一种天然美感。与其它家具不同的是,苏式家具在装饰上也十分的简单秀致,没有满身的装饰,其装饰多采用的是历代名人的画稿,多以山水风景画为主。也有的苏式家具在局部装饰设计上会采用花纹的图案装饰,多以缠枝牡丹为主。
苏式家具特点-线条流畅
线条流畅,整体结构比例好也是苏式家具特点之一,苏式家具特点就在其制作时采用的是一木连作的工艺,也就是说上下连贯,不会出现像清代家具那样,各个部件会分离出来。我们的苏式家具中大物件多采用的是包镶手法,虽然费时费力,但对工艺技术的要求也十分高。并且苏式家具大都会采用油漆饰里,这样可以确保苏式家具不会受潮,使其保持不易变形,也使其具有遮丑的作用。

③ 明清家具的主要区分

明及清代前期家具制造业空前繁荣,大致上可归于两个原因,一是城市乡镇的商品经济普遍发达起来,社会时尚的追求从一个侧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数量;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海运的开放有关,硬质木材大量涌入,使工匠们有发挥的空间,竞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所谓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样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明入清,以优质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家具开始出现。它起始时被称为“细木家具”。起初,这种细木家具在江南地区主要采用当地盛产的榉木,至明中期以后,更多地选用花梨、紫檀、等品种的木材。当时人们把这些花纹美丽的木材统称为“文木”。特别是经过晚明时文人的直接参与和积极倡导,这类时髦的家具立即得以风行并迅速以鲜明的风格形象蔓延开来。细木家具具有经久耐用的实用性和隽永高远的审美趣味,它以一种出类拔萃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艺术明珠。这种家具产生于明代,时代特色鲜明,故称其为“明式”。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可家具的发展并未因战乱而停滞。家具从形制、工艺、装饰、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大量进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红木都得到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中色泽淡雅、花纹美丽的花梨木成为制作高档家具的首选材料。国产的木材如南方的与黄花梨接近的铁力木、榉木、用于装饰的黄杨木和瘿木以及专做箱柜的樟木等都被广泛使用。在装饰上有浮雕镂雕以及各种曲线线形,既丰富又有节制,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具刚柔相济,洗练中显出精致;白铜合页、把手、紧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处地为家具增添了有效的装饰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家具的种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不仅有桌、柜、箱类,也有床榻类、椅凳类、几案类、屏风类等等,其中最为集中的出现在清朝初期。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做法上明显不同,可划分为紫檀作、花梨作、红木作以及柴木作等等,相互有所区别。清初的柴木家具是明代家具中的精品,许多柴木家具风格淳厚、造型敦厚,体现出来自民间的审美情趣。在柴木家具当中,以晋作为最优,河北、山东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绝。
清初之时,家具上的创新不多,出现了尺寸扩大,形式守旧的特征;但随着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统治者体现到家具上的追求,一是体积加大,二是装饰一味趋细趋腻。
清代中叶以后,苏式家具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与风行全国的京式家具相互影响,又各自保留着自身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在清代各种不同风格的家具中独树一帜。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乾隆后期达到了顶峰时期。这个时期清朝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才真正显示出“清式家具”的独特审美来。
对于这两种时代家具风格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我们欣赏家具、鉴定家具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明代家具的特点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细细分析有以下四点: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明代家具的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2.结构严谨、作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券口、圈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
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
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更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
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 清代家具,从发展历史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家具风格可以称为明式。
第二阶段是康熙至嘉庆。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这个阶段的家具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兴旺发达。到了清朝黄金时代的乾隆时期,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这些家具材质优良,作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国势与民风。这些盛世家具风格,与前代截然不同,代表着清代的主流,被后世称为“清式风格”。清式家具的风格,概括来说有如下两点:
1.造型上浑厚、庄重
从雍正年开始,家具新品种、新结构、新装饰不断涌现,如折叠式书桌、炕格、炕书架等。在装饰上也有新的创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钿、婆罗漆面、掐丝珐琅等。另外用福字、寿字、流云等描画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时的一种新手法。这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为浑厚和庄重。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大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
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清中期家具特点突出,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风格。清代家具纹饰图案的题材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无所不有,十分丰富。清式家具的装饰,求多、求满、求富贵、求华丽。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甚而在一件家具上,也用多种手段和多种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此时家具,常见通体装饰,没有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但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都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目的,与明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显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家具装饰花纹多以各类物品的名称拼凑成吉祥语,如“鹿鹤同春”、“年年有余”“早生贵子”等,宫廷贵族的家具则多用“祥云捧日”、“双龙戏珠”、“洪福齐天”等等。明末清初之际,西方文化艺术逐渐传入中国,雍正以后,仿西洋纹样的风气大盛,特别是清代广式家具,出现了中西结合式家具,即以中国传统做法制成器,而雕刻西式纹样,通常是一种形似牡丹的花纹,这种花纹出现的年代要相对晚些。
清代工匠崇尚在一件家具上同时采用几种工艺手法,如雕刻加镶嵌,彩绘加贴金、包铜或珐琅等,材料的运用也趋多样,常见的有家具上加玉、牙、藤、瓷等等。处理手法比起明代更趋多样化、复杂化。如这一时期出现的紫檀嵌瓷扶手椅、玻璃香几、嵌玉璧插屏、掐丝珐琅宝座等都是清代特有的家具装饰技法。
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至同治、光绪时,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同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以及教会的输入,使得中国原本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发生了变化,外来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国领土。这时期的家具风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响,有所变化。造型上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木材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

④ 红木家具三大流派中的苏作家具是怎样的

苏作也称苏式,形成较早,在明式家具中,苏式家具占很大比重。苏式家具是宋回代家具艺术的答代表,随着明朝首都北迁,它影响了京作家具。
我国在明代时,尚无流派可言。当时的家具制作,主要集中在以江苏省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一带。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苏省的苏州、扬州和松江一带的家具制作名望越来越高,人们以“苏式”的称谓。所谓“苏式”,就是在明代出现的,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所以也可以说是“明式”。换句话说,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式家具为主。

⑤ 苏式家具的简介

清代中叶以后,“清式”家具广为流传和盛行,但苏式家具始终遵循着“明式”的优良传统,保持着“明式”的一贯做法和作风。因此,人们把“苏式”往往看成是叫“明式”,明式家具也就包括了苏式家具。苏式家具在明清两代最为鼎盛的,以至现今苏州家具在市场很响亮的。
苏州光福古镇,走进“博雅古艺家具厂”,记者见到了无数正在加工和已经制作好的仿古明清家具:龙凤床、靠椅、圆凳、书桌、扶手椅、博古架、炕几……仿佛步入了一个古意浓浓的家具长廊,令人目不暇接。
明清家具是指明清时代生产的以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为主要原料的优质硬木家具,由于制作工艺精良、式样典雅古朴、雕刻劲挺娟秀、卯榫严密细腻、线条流畅,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精妙的工艺,总会被后来的有志艺人继承和发扬,工艺美术师王建新就是其中的一个。对传统工艺有着浓厚兴趣的他,最早师从石雕工艺美术师钱炳仁,后来又受木雕名人陈忠林的指点,专攻紫檀木雕。由于他虚心讨教,勤学苦练,技艺日趋娴熟,从而佳作迭出,卓有名声。
原本可以在木雕上有所作为的王建新,却在前几年改变了他的艺术走向,因为他一次次地为苏州古典园林和江南老宅中陈设的那些明清家具辐射出的高雅气质和古典魅力而折服。更多现代人对于这一历史文物的文化追寻,使仿古家具拥有了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因此,王建新选择它作为自己另一个手艺领地。
重拾明清家具这一古老工艺,既让王建新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让他感到其中的奥妙和太多的艰辛。明清家具的制作十分考究,光纹饰雕刻手法有龙纹、凤纹、牡丹纹、海棠纹、云鹤纹、蝙蝠纹、如意纹等七十余种,更不要说线雕、浅雕、浮雕、透雕、镂雕、悬雕等十多种雕刻手法,而卯榫就有明榫、闷榫、抱肩榫、燕尾榫等十几种,尺寸稍有偏差,都可能“破相”而成为“败笔”。为此,他除了一次次在实践中感悟和积累经验外,还专程去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看明清家具,一看就是半天,有时还画下一张张实样,回来后细细地揣摩。同时他还多次登门向著名的专家请教,到书店淘来有关书籍挑灯夜读,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开阔了视野,熟稔掌握了成千上百个有关尺寸的准确数据,在制作时达到“形、艺、材”俱佳,与真正的明清家具毫无二致。
如今,对于王建新来说,制作明清家具,无论是几、案、椅、凳,还是屏、柜、桌、床,都能得心应手,形制如一,不失神韵。在2001年的“中国华东工艺精品展”上,他的紫檀家具“明式写字台”获金奖,“明式圈椅”、“蟠龙腰回纹太师椅”获铜奖。在2003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他创作的“醉八仙”获金奖,“明式南宫帽椅”获创新艺术金奖,“清式博古架”获银奖。
面对成绩和荣誉,王建新没有丝毫的满足。他总是以一种不停顿的节奏,跋涉在艺术的道路上,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他对许多明清家具做了改进,将罗汉床、太妃床、架子床,改进成现代片子床,使之既古又新。他制作的博古架,后面不设封板,打破了过去只能前观的缺憾,因增强了采光度而变得更加玲珑剔透。这些 “ 新”家具,既有明清风韵,又具现代气息,受到了更多收藏家和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融合着历史文化的古老工艺——明清家具,在王建新的手上得到了延续、发扬,而明清家具的艺术魅力,会使王建新飞得更高、更远。

⑥ 广式家具和苏式家具有什么区别

广东地区采用优质硬木为原料生产硬木家具的历史也比较早,我们能从一件面板底部刻有“崇祯庚辰(1640年)仲冬制于康署”的铁力木大翘头案为例证,说明最迟到明朝末年就已有品质很好的高级家具了。这件由广东德庆县生产的翘头案,十分静穆气派,但与同时期成就显赫的苏式家具相比,仍略逊一筹。在造型比例、线脚运用和与形体的关系上都暴露出不足之处。这些年来,一直很少再有广东地区生产的明代高级硬木家具发现。1997年8月,笔者应邀赴广州作专题考察,顺道走访了《清代广式家具》的作者蔡易安先生。我们大致认定,广东地区明代优质硬木家具的生产要比苏州地区晚。广州地区开始较多的生产硬木家具可能是在清初,或许也是随着苏式家具影响的不断扩大而开始兴盛起来的。

到清代乾隆时期,广州地区的家具生产已非昔比,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正如《清代广式家具》中所分析的,“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清代广东家具领先突破了我国千百年来传统家具的原有格式,它大胆地吸取了西欧造型等新的家具形式,创造出了崭新的广式家具。”从风格上说,广式家具可以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合璧。今天,我们比照流传下来的广式家具,从造型形态、构造工艺、制作方法以及装饰纹样题材和表现形式,都能清楚地看到外来文化对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它充分地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性,而这些,恰恰是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家具所缺乏的因素。

如苏式家具,始终没有如同广式家具一样的羊蹄脚、鲤鱼肚以及类似的部件装饰性符号或样式,包括运用西洋图案的雕刻手法。苏州地区虽然也有制造广式家具的产品,或者也流行一些广式家具的品种,这些产品和品种也只能是广式,是苏制的广式产品,而不能因为是苏州生产就称其为苏式家具。正像广州改制苏式品种的圈椅一样,总不免缺乏广式家具的形象和特色,也不能说其是广式家具,它实际上给人的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镶嵌大理石的盾形式靠背扶手椅、三连式和双连式长椅、通体雕刻的龙纹椅等等,才是广式家具无与伦比的代表产品;绞藤、连珠、仰俯莲瓣、西番莲花纹,双线花瓶脚、工字式连脚档、大挖弯以及满嵌螺钿、通体悬雕等等,才是广式家具最鲜明的风格特色。

这个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地域等各方面的原因,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家具制作显得因循守旧,传统的束缚使它们没有像广式家具那样在改革创新中冲锋陷阵。很快地,苏式家具在全国失去了它原先的主导地位,被广式家具取而代之,广式家具充当了时代的表率。

⑦ 清代出现的四大流派家具是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四大流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一、广式家具
广式家具分为明式和清式。明代广式家具主要盛产于广西,清代广式家具主要盛产于广东。广西的铁力木家具普遍都比较早,明代的占多数。做工都很朴实、大气。广西是铁力木的故乡,在硬木中铁力木是长得比较高大的,因而其家具用料一般都比较大。用料硕大是广西和广东家具的一个共同特点。不管家具腿部弯曲度有多大,都是用一块整料锼挖出来的,不用去拼接。所以广式家具显得特别的敦实。广西家具很少雕刻花纹,即使刻有花纹也和当地特产有关系,比如大象图案等等。广东接受西洋文化比较早、比较多,所以广东家具纹饰善用西洋花纹。西洋花纹一般分为路易十四式和路易十五式。一般只要是用料粗大、雕刻有西洋花纹的基本上都是广东家具。广东家具的雕刻一般模仿西洋建筑的形制,所以雕刻得比较深,磨得比较光,生动传神。

二、苏式家具
苏式家具是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所生产的家具。苏式家具形成较早,举世闻名的明式家具即以苏式家具为主。它以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用料讲究、结构合理、比例尺寸合度等特点,以及朴素、大方的格调博得世人赞赏。进入清代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苏式家具的风格也开始向华而不实的方面转变。
苏式家具的一个特点是节省木材,这是他们的传统,从明到清一直如此。做一件广式家具的料,拿到苏州去则可做3件。为了节省木料,清代苏式家具的暗处构件还常以杂木代替,这种情况,多表现在器物里面的穿带上。从明清两代的苏式家具看,十有八九都有这种现象。苏式家具里侧都作油漆处理,目的在于避免受潮变形,同时也有遮丑的作用。
苏式家具的另一特点是用传统图案装饰,比较守旧。其图案以松、竹、梅、山石、花鸟、风景以及各种神话传说为主;其次是海水江崖、海水云龙、龙戏珠、龙凤呈祥等;折枝花卉亦很普遍,大多借其谐音寓意一句吉祥语。局部装饰花纹多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

三、京式家具
京式家具介于广式和苏式之间。广式家具用料太大,苏式家具用料太小。京式家具因为源于皇宫,所以皇帝要求用料不能小气,不能抠抠搜搜的,但是也不能浪费,要节俭。所以京式家具用料比广式的小,但比苏式的大。由于京式家具具有某种特殊的涵义以及受到各种古物纹饰的影响,所以装饰图案也富有个性,比如龙纹、凤纹、战国纹饰、玉器纹饰、青铜器纹饰等等。清宫家具造办处的工匠来自全国各地,但多数来自江南一带,而广东的木匠技艺更胜一筹,所以就单独有广式家具制作小队。清宫的家具在制作之前都有画稿,也就是画大样。一般样稿由苏州木匠画,苏州木匠画的样稿秀气、漂亮,画完了由广东木匠去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句俗语:“苏州样,广东匠。”所以制作出来的京式家具就是介于广式和苏式之间。皇宫造办处制作的家具在清代中期是京式家具的代表,到了清代后期至民国再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京式家具以北京龙胜城家具为代表。在明式家具向清式家具的转变过程中,转折点在雍正一朝。雍正登基后坊间一直流传关于他篡位的蜚语,雍正帝为了转移矛盾和扭转不利因素,就搬出了祥瑞。比如传说在沈阳努尔哈赤的墓冢上长出了灵芝草,雍正帝正好拿此事大做文章,向天下人宣告是自己祖宗的阴德显灵,以示自己当皇帝的正统。因此京式家具的祥瑞装饰图案至雍正朝也发展到极致,明式家具也自此正式宣告向清式家具转变。

四、晋式家具
晋式家具以山西平遥为代表。大漆螺钿是晋做家具的典型特点。在山西和陕西北部,家具制作成毛坯之后,直接在毛坯上涂生漆,再糊上麻布,然后再用木板压麻布,让生漆从麻布眼里渗透出来,使得麻布完全埋在生漆里,自然风干之后,表面非常坚硬,再在上面涂上漆灰泥。一般都是把砖头砸碎,研成细微的粉末状,和清漆调和,然后涂在家具的表面,大约1毫米厚。要涂两遍,第一遍是中灰,第二遍是细灰,如果是女孩子用的首饰盒或者装珍贵东西的盒子,那就要用鹿角灰或牛骨灰。把鹿角或牛骨烧成灰,再调和清漆,那是很黏很细的。涂在盒子表面后给人的感觉就和现在的塑料一样,又硬、又细,还没有纹理。当然,涂一般家具还是用砖灰,要上三遍大漆,横一遍,竖一遍,再横一遍。如果要镶嵌螺钿,在生漆未干的时候,趁着那个黏劲,将磨好的螺钿或者玉等其他镶嵌物粘在漆上。
晋式家具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山西地面保存的古建筑多,寺庙也很多。晋式家具的腿部多采用香炉腿样式。晋式家具雕刻纹饰善用卷草,这种卷草实际上是山西当地一种名叫金银花的植物。

⑧ 苏式家具的主要特征

苏作”家具俗称“苏式”家具。苏州地区是我国明式家具的主要发源地,故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典型代表。其有以下特征: 苏式家具的主要用料是黄花梨、紫檀木、铁力木、鸡翅木、瘿木等优质硬木。由于这些木材有质地坚硬、色泽自然、纹理优美等特长,工匠们为了充分展示这些天然的木色,一改宋元重漆善描的工艺,采用不上油漆,打磨上蜡的工艺,将木质的天然美表现到最佳程度。这是苏式家具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最上品的苏式家具所用的木材是黄花梨,所以我们今天见到明式黄花梨家具,就可断言它必定是苏式,也就是说产于苏南地区。 由于地理条件决定,苏南地区的硬质木材来源在明代时与广州、北京相比,远不及它们充实,主要是靠海上通道运来,这些材料来之不易,因此苏派工匠们在家具制作上,用材精打细算。中国古代绘画书法中有“惜墨如金”之说,苏式家具也可以说做到了“惜木如金”的境界。苏式家具既要造型优美,又要省料的作法,从而使家具产生了俊秀的风格,这是在客观条件下主观追求的结果。历史上那些苏式工匠简直就象魔术师般精心地落用木料,巧妙套用,甚至连很小的木片都派上了用场,不论是大件器具或是小件器具,无不精心琢磨,保持美观,使之天衣无缝,其近乎鬼斧神工的工艺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明代时,苏式家具制成后,主要靠运河北上,运至北京通县,上贡到朝廷皇宫或让达官显贵、财主商贾购置。再后来,工匠们也可以随路出买家具,沿运河一带散落了不少明式的黄花梨家具。事隔数百年后的今天,当世界性刮起收藏黄花梨家具旋风时,许多古家具贩子就是沿着当年的这条运输线,从民间寻觅黄花梨家具。在明代,北上的家具主要靠水运,大运河属漕运,漕运就是宫运,运价奇高,所以当一件黄花梨家具运到北京时,行情就很高,特别是有题款的木器,据说一对面条柜,差不多要白银千两,当时一座很像样的四合院,也只不过这个价钱。
苏式家具经明朝的辉煌之后,到了清早期还在国内家具领域内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到了雍正、乾隆两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风气和清统治者心理的变化,家具的造型和装饰急速向富丽、繁缛与华而不实的方向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苏式家具逐渐失去一统天下的主导地位,被后来居上的广式家具所超越,客观上黄花梨材料也已用竭,苏式家具改用红木。随着苏式家具的滑坡,能进入宫廷与宦官之家的木器越来越少,不得不转向普通家具市场。
在苏式家具从官向民的转化过程中,为了能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不得不吸取广式家具的工艺,于是便形成了清代苏式家具的面孔,人们习惯上称为“广式苏作”。这种广式苏作的家具,参照广式家具的品种与式样,但仍按照苏式制作工艺生产;或者在继续沿袭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在装饰手法和花纹图案上不同程度地仿效广式和京式,并明显带有外来文化的倾向。由干苏式家具的丰富而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尽管它失去了上层社会的青睐,但它依旧保持了典雅而秀俊的风格,博得一般人家,尤其是文人的厚爱,在向纯商品迈进的过程中,取得了市场。并闯出了一条为不同阶层所享用的高度商品化的古典家具,从而使苏式家具普及起来,民间一直有着丰富的存世量。
总的来看,苏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上的轻与小和装饰上的简与秀,不如广式家具浑厚凝重,满身雕饰。苏式家具的装饰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题材多取自历代名人画稿,以松、竹、梅、山石、花鸟、山水、风景以及各种神话传说为主,其次是传统纹饰如海水云龙、海水江崖、二龙戏珠、龙风呈祥等。折枝花卉亦普遍喜用,大多借其谐音,寓意吉祥,局部装饰花纹多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也有的采用草龙、方花纹、灵芝纹等图案。 所谓“明圆清方”,不论是部件断面,局部图案,还是整体造型,都呈圆浑柔润状态。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

⑨ 求清代家具陈设

清代家具

清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在以上家具品种、造型、装饰等项里,大致都已讲到,现在只概括地作一小结。
清代家具,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当然有它特殊的背景与经历,乃至独立存在的特色。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 ,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 。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立体效果。镶嵌在清式家具中更为普遍地运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钿嵌、百宝嵌、珐琅嵌乃至玛瑙嵌、琥珀嵌等,品种丰富,流光异彩,华美夺目。其中珐琅技法由国外传入,用于家具装饰仅见于清代。描金和彩绘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段,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综观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能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造型上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这个阶段的家具生产,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呈兴旺、发达的局面。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或叫它风格。这风格特点,就是"清式家具"风格。
1.造型上浑厚、庄重
这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为浑厚和庄重。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大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家具,也可看出这些特点,仅看粗壮的腿子,便可知其特色了。
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清中期家具特点突出,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清式家具的装饰,求多、求满、求富贵、求华丽。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甚而在一件家具上,也用多种手段和多种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此时家具,常见通体装饰,没有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但是,不得不说,过份追求装饰,往往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有时忽视使用功能,不免有争奇斗富之嫌。
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道光时,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劫难,此后社会经济日渐衰微。至同治、光绪时,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同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以及教会的输入,使得中国原本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发生了变化,外来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国领土。这时期的家具风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响,有所变化。我们看,现在颐和园里的部分家具,接受了外来影响最为明显。这种情形,作为经济口岸的广东最突出,广作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
总之,我们所谓清式家具,乃是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庆初的清代中期,是指这一段清盛世时期的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品种主要有:椅凳、桌几案、床榻、柜架、门窗、楹联和其它用途各异的小件

桌案类 桌案类包括:1炕桌、炕几、炕案;2香几;3酒桌、半桌;4方桌;5条几、条桌、条案;6书桌、书案、画桌、画案;7其它桌案等。
椅凳类 椅凳类包括:1杌凳;2坐墩;3交杌;4长凳;5椅;6宝座等。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清朝的紫檀木家具:
清早期紫漆描金山水纹海棠式香几
这件清早期紫漆描金山水纹海棠式香几,高86厘米,长54厘米,宽44.5厘米。几面海棠式,高束腰,壸门式牙子,牙头镂雕成卷云形。三弯腿,足端上翻,雕镂空花叶,足底承圆珠,落在海棠式束腰四足座上。香几通体紫漆地描金,几面饰山水纹,束腰透雕卷草纹,几身遍饰蝙蝠、磬、如意纹等吉祥图案,间饰回纹及卷草纹。此香几的造型虽为明式,但其富贵华丽的纹饰已显现出清代风格。在清代宫殿中,香几为摆放陈设品所用。
清代中期--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
凳为五腿梅花式,紫檀光素座面,侧围牙子、罗锅枨,腿部正中起槽,当中填嵌竹丝,打洼束腰,浮雕冰梅纹。
此凳造型优美,小巧精制,在做工和色调的处理上更是恰到好处,为清中期苏式作品
清代康熙 清康熙填漆戗金花卉纹炕案
案面两端鳅背圆翘头,壸门式板腿。案面开光内为红色钱纹锦地,雕填茶花、蝴蝶和洞石。开光外为红万字方格纹锦地,雕填牡丹、葵花、荷花、茶花四季折枝花卉。案板边沿和腿部均戗金双勾红线,填彩暗八仙纹、戗金流云,散布折枝花卉纹。左右板腿里外均以彩漆雕填缠枝勾莲纹。红色漆里,刻“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此案原贴有 “寿康宫在帐”字条,说明此物曾陈设于寿康宫。寿康宫为皇太后、太妃的居所。此物为康熙时宫廷制品。
清乾隆文竹小炕几
此小几呈长方形,以松木为骨架,在其棱角处镶嵌紫檀木细丝,中间贴饰极精细的竹黄,色泽淡雅。几面正中镶瘿木心,侧沿两端雕饰回纹。腿子为竖直方材,缩进几面以内,其上端饰以透雕拐子牙头,前后两腿间各施横枨两根。
文竹技法属于竹刻工艺中的新起之秀,其取材于成熟南竹,将竹劈开后翻转其里,再以竹之内膜贴于木或竹制的器物上,制作难度较大,耗工巨甚,由于文竹用材所用的竹之“内簧”大料难得,故在使用上也是惜料如金,文竹成器多为一些小件文玩,可以说“文竹无大器”,而用于家具装饰上则更是少而又少。此小几造型灵秀可人,颜色清新淡雅,在故宫现存的文竹器物中可以说是精巧之作,弥足珍贵
清乾隆紫檀边金桂月挂屏
紫檀框雕夔龙纹,屏面蓝绒地,画面中用黄金制成山石、小草、桂树以及流云、明月等饰纹,满目金秋美景。屏面左上角有嵌金楷书乾隆“御制咏桂”诗一首:
金秋丽日霁光鲜,恰喜天香映寿筵。应节芳姿标画格,一时佳兴属唫篇。
赓歌东壁西园合,风物南邦北塞连。幽赏讵惟增韵事,更因丛桂忆招贤。
金挂屏精美典雅,制作精良,流行于乾隆时期,反映了这一时期锤錾工艺的成就。
此柜系由清宫造办处制作。这里制作的家具精雕细琢,小处亦不随便,从柜上的铜活即可见一斑。此柜云纹之间平整如一,铲地尤见匠师之功力。
八仙源自道教传说,八宝则由佛教衍生,两者符号化后同时出现在一件家具之上,主人的佛道兼用之意可以想见,正与有清一代统治者对于宗教的看法吻合。
清乾隆紫檀嵌玉云龙纹地屏
地屏紫檀木制成。底座两侧作成十字形,各有三个站牙抵夹。屏心两面装饰工艺不同,正面嵌以碧玉碾琢的海水江牙及云龙纹图案,周边饰绦环四道。背面以描金漆手法装饰,所饰图案与正面相同。地屏上端装云龙纹屏帽。
乾隆时代处于清代鼎盛时期,各项手工艺技术高度发展。嘉庆以后,国力衰退,手工艺品的制作水平下降。此件乾隆时期的地屏代表了清代家具艺术的最高水平,且大件嵌玉制品存世量极少,愈显珍贵。
清乾隆杉木包竹黄画案
画案杉木胎,通体包镶竹黄。案面之下为回纹透空攒牙子,四腿上端与案面连接,支撑着案牙的下部。两侧腿间安装罗锅枨,云头形足。
此案采用竹黄包镶,在大型桌案上极为少见,堪称清代家具之珍品。
清乾隆紫檀嵌玉云龙纹地屏
地屏紫檀木制成。底座两侧作成十字形,各有三个站牙抵夹。屏心两面装饰工艺不同,正面嵌以碧玉碾琢的海水江牙及云龙纹图案,周边饰绦环四道。背面以描金漆手法装饰,所饰图案与正面相同。地屏上端装云龙纹屏帽。
乾隆时代处于清代鼎盛时期,各项手工艺技术高度发展。嘉庆以后,国力衰退,手工艺品的制作水平下降。此件乾隆时期的地屏代表了清代家具艺术的最高水平,且大件嵌玉制品存世量极少,愈显珍贵。
清乾隆杉木包竹黄画案
画案杉木胎,通体包镶竹黄。案面之下为回纹透空攒牙子,四腿上端与案面连接,支撑着案牙的下部。两侧腿间安装罗锅枨,云头形足。
此案采用竹黄包镶,在大型桌案上极为少见,堪称清代家具之珍品。
清紫檀八仙八宝纹顶竖柜
顶竖柜紫檀质,柜门采用落膛踩鼓式,正面打槽装板。顶柜门心板雕云纹为地,上雕八宝纹;立柜门心板亦以云纹为地,上雕暗八仙。柜的两侧面山板雕锦结蝠磬葫芦纹。柜正面边框安铜錾螭纹镀金活页及面页。
清紫檀嵌珐琅绣墩
这件清紫檀嵌珐琅绣墩,通高52厘米,面径28厘米。绣墩造型仿腰鼓,面、底径相若。上下两端各雕玄纹两道,玄纹外侧浮雕象征固定鼓皮的乳钉,玄纹之间以浮雕卷草纹卡子花界出6格,每格各嵌夔龙纹珐琅片一块。腹腔中间为6组海棠式开光,彼此衔接。开光内另镶紫檀木板,边缘雕出云纹圈,当中镶蝙蝠纹及宝相花纹珐琅片。此绣墩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紫檀嵌瓷扶手椅
随着岁月的推移,时光的流逝,许多精美绝巧的传统工艺品都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不复存在了,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的清宫紫檀家具,自然也不例外,其存世量也越来越少了,以至于有人认为,存世于今的清代紫檀家具,其数量至多只有一万件左右,可谓寥若晨星。似乎为了验证这句话,最近几年的国内外各类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些做工精巧致、厚重凝华的紫檀家具的价格一路走高,往往能以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的价格成交,更说明了紫檀家具的稀有性。
紫檀家具价格的不断攀升,说明其市场前景的广阔,紫檀家具那沉穆稳重的特性及其深蕴的文化内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作为中国家具明珠的紫檀家具,将来还会以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艺术拍卖市场上的一个夺目的亮点

从清初至清中叶,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版图辽阔,海禁初开,四海来朝,八方入贡。明代难得的新疆玉、缅甸翠、海中的珊瑚、车渠、远道的犀角象牙,都汇集到了宫中,还有西洋的玻璃,镜子都需一种色泽沉静的木料来衬托,而紫檀木因为其独特的属性犹为帝王之家所看重。此时,西方正值文艺复兴后的法国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时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大行其道,影响遍及欧美。而中国也正值清代康,雍及乾隆前期,尤其是康、雍二朝,正是清式家具形成期,巴洛克的那种精雕细琢及镶金嵌玉的工艺风格,也影响到正在发展中的清代宫廷家具,这种工艺风格最终选定的材料也必是以纹理沉穆、质地坚好的紫檀木。再有,清代统治者的审美情趣也决定了紫檀木最终要在清宫家具制做中走运。清代是中国皇权制度登峰造极的时期,清代宫廷礼法森严,规制繁多,清代帝王不论才智如何,大都做事严谨,安于守成,对于琐事小节亦颇重视。这与明代的一些帝王不务正业、喜好玩乐形成很大的反差。而紫檀木那种不喧不噪、色泽深沉、稳重静穆的特性恰恰迎合了清代帝王的心理需求。故清代皇室对于紫檀木格外看重。

⑩ 如何区分清代家具和清式家具

清代家具大体分为三个时段:

1、清代初期,即清入关至康熙晚期;

2、雍正至乾隆、嘉庆时期;

3、道光至清代末期。

清代康熙年以前生产的家具仍保留着明式风格,因而被列为明式家具。进入雍正朝以后,由于经济的繁荣,形成盛世局面,各项手工艺得以高度发展,家具艺术一改明式那种简练格调,形成独特的风格、特点。被誉为代表清代风格的清式家具。清式家具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材厚重,形体宽大,局部尺寸也大多采用夸张的手法;用材广泛;装饰手法丰富多采;作工精细;整体造型稳重、精制、豪华、艳丽。

清式家具用材厚重,以广式家具最为突出。广式家具的主体构件无论弯曲度有多大,很少用拼接作法,而多用一块整木挖成。京式家具和苏式家具看似较大,但绝大多数采用拼接作法。其目的主要是为省料。苏式家具还常于硬木框内镶安柴木板心,表面涂漆,在漆面上或彩绘或镶嵌各式花纹。

在用材方面除各种硬质木材外,还有各种金属,各种玉石,码瑙、青金、绿松、蜜腊、沉香、螺钿、象牙,各色瓷,各种羽毛画,刺绣品等。可谓用材广泛。

装饰手法主要有三点,雕刻、镶嵌、彩绘。雕刻装饰一般采取深浮雕的手法,图案反映出高中低三个层次。镶嵌装饰则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得用嵌件的自然色彩巧妙运用,使图案形象逼真。彩绘装饰多体现在漆器家具上,作法是以各色漆描绘各式花纹。

清式家具虽不如明式家具那样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但仍有很多独到之处。它不像明式家具那样以朴素、大方、优美、舒适为标准,而是以厚重、豪华、富丽堂皇为取向,因而显得厚重有余,俊秀不足,也缺乏应有的科学性。但从另一方面讲,由于清式家具以富丽堂皇和豪华稳重为标准,为达到设计目的,利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巧妙地装饰在家具上,效果也很成功。所以,清式家具仍不失为中国古典家具艺术中的优秀作品。清式家具也和明式家具一样,是清代中期形成的艺术风格。我们现在按清代中期式样仿制的各式家具仍属于清式家具。

阅读全文

与清代苏式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元器件翻新件便宜多少 浏览:136
金牌橱柜用的防水板叫什么 浏览:54
附近的电脑维修中心 浏览:403
卖家具的要点怎么说 浏览:15
科勒智能马桶维修视频 浏览:273
浙江杭州吉利厂家电话号码是多少 浏览:229
怎么接单网上的家具送货安装 浏览:403
易简理发器维修在哪里 浏览:930
家用电器行业能穿越牛熊吗 浏览:872
如何教孩子使用家用电器 浏览:421
济南海尔电视售后维修点 浏览:659
北京橡胶防水价格多少 浏览:83
家电量最好多少安 浏览:102
南京自来水维修电话 浏览:339
滕州市供水中心维修管道 浏览:644
新式水杯怎么防水 浏览:887
海格客车维修服务中心怎么样 浏览:400
有把手的柜子怎么翻新 浏览:760
潍坊丙纶防水布用什么好 浏览:442
咖色卧室门搭配什么颜色家具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