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任兰生家具

任兰生家具

发布时间:2023-04-11 22:38:37

『壹』 浅谈艺术设计发展风格演变的过程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
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
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
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
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
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
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
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
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
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
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
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
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
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
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
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
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
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
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
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
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
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
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
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
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
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
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
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
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
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
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
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
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
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
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
神要素(包括先秦哲人的“天人合一”的
道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中国
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形式
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
形、标志)等,共同作用并影响着环境艺
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要素是环境艺术
设计风格发展的基础。每个时期的社会经
济、生产技术条件制约着环境艺术设计建
造的规模、建造技术、新材料开发使用等。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皇家园林建筑充分利
用和发挥封建社会时代的物质条件和手工
业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
木建筑结构形式和古典园林风格。环境艺
术设计风格中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
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
饰艺术派等流派的发展,在继承或反传统
基础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崇尚“机
械美”,在环境中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
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并
在建筑形体和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炫耀,
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社会经济和生产
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以往基础上积淀、批
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自然
受此发展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表现
形式反映这一过程浓缩的民族文化精神。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总是沉积文化的成
分,并反映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古
典园林堪称世界园林之巅,展现了深厚的
中国传统文化“隐逸精神”和文人审美思
想。例如拙政园的园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御
史王献臣。由于朝中权贵倾轧,官场失意,
王献臣回乡后用原来大宏寺的一部分基地
建造了一座园林。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
有一段话:“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
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
园浇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
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
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
把园名称之为“拙政园”。显然拙政园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隐逸文化之载体。又如
同里的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园主是安
徽兵备道任兰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
任兰生遭人弹劾,罢职还乡,花了10万两
银子建造宅园,取《左传》“进则尽忠,退
思补故”之意,命名为退思园,由造园名
家袁龙设计。为了不露富,建筑格局突破
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到东,西为宅,
中为庭,东为园。任兰生只住了两年,后
又复官上任。园内建筑或题咏都表现出园
主人归隐与入世相杂的复杂心理,它也是
封建士大夫比较典型的一种心态。因此,
中国古典园林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对人
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情感归宿的
执著追求。根植东方文化土壤的我国园林
进一步阐释文化及文化精神是艺术设计风
格形成的根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完成
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精神
需求和生成需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
一”演绎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生态
文化、绿色文化、自然观等设计理念,说
明了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和文化一样具
有很强的继承性,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
离不开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民族特色,
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
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
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求。艺术设计
的民族风格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从中西的建筑、文学、戏剧、音乐、绘画
等各类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不同艺术风格
源自不同的文化基础。总之,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就是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
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体现出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
不少现代设计师自觉地在自己的设计
中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英国设计师吉尔设
计的新英文字体就是基于传统字体的造
型。丹麦的雅科布森和芬兰的阿尔托在其
建筑设计和家具、灯具、餐具设计中,努
力做到在工业化中反映手工业,在现代化
中反映民族传统和地域传统。
二、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环
境艺术设计风格
1.吸取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精髓融现代
观念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理
想。
我国是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集儒、道、佛
之大成,并对周围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
影响极大。我国的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
系,崇尚“仁义” 和“礼乐”,注重家庭
伦理,提倡调和持中,即在人身上体现出
的和谐,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崇尚“天
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
“天人合一”是人本哲学和美学的完
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
张人与自然要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共存关
系,讲究审美主体与客体的默契和形式内
容的和谐,重人情、重感受、重表现、重
意境,以美为最高准则,怡情于志,强调
美、善的结合,注重审美的认识和教化的
作用;求“气韵生动”即“象外之象、味
外之味、韵外之致”,深深地渗透到中国艺
术的创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独特中国文化
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在我国的传统
审美系统中,禅宗意识有其极重要的地
位。我国的禅宗,渗入了浓烈的审美成分,
具有深厚的审美追求的内涵,成为审美追
求的创构,培养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观,
因而,形成了“禅意”风格的当代众多设
计艺术流派。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考虑设
计师个人审美理想外,还必须要考虑到人
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地从传统审美韵味
中吸取其精粹,合理应用在现代设计的思
维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精
神的、意境深邃的设计作品,才能形成独
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
2.培植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
共生的文化土壤,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
设计风格形成的文化氛围。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处在文化国际
化时代,文化的国际性催生了新的审美理
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等,改变了现代
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环境,同时传统文化
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中自
然运用到传统的因素,这就需要培植现代
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才
能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
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现代文化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
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
系,就能让二者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我国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
3.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丰富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源泉。
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是发展
的。包豪斯格罗庇乌斯说过:“真正的传统
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
吴彪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
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
术设计方向研究
龙厚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油画艺术
方向研究
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
进。”日本设计理论家佐口七朗认为:“继
承发展一切优秀的传统,不是融于古物之
中,而在于继承保全作为传统精神的创作
者的理念,即创造。”设计师创造的设计文
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设计
文化不断接受、不断选择和不断优化的过
程。设计师个人的创造力在设计审美文化
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
同时也传播传统文化,使我国现代艺术设
计源泉长流不断。
传统文化永远是艺术设计不竭的源
泉,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等在设计
上的体现形成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设计艺
术从功能内容到审美形式、从技术设计到
艺术设计都体现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我
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既要有民族风格又
要有时代风格,有助于传统环境艺术意境
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以达到古为今用、继
承与创新的目的,才能使中国创造在世界
立于不败之林。
参考文献:
1.郑曙扬《新旧碰撞的启示—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
文化情结》《装饰》199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3.林振武《浅谈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和发展趋势》 《广
东建材》 2005.9
4.《品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
5.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

『贰』 浅谈什么是环艺以及发展前景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 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 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神要素(包括先秦哲人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形式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等,共同作用并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要素是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的基础.每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生产技术条件制约着环境艺术设计建造的规模、建造技术、新材料开发使用等.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皇家园林建筑充分利用和发挥封建社会时代的物质条件和手工业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木建筑结构形式和古典园林风格.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中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饰艺术前缓贺派等流派的发展,在继承或反传统基础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崇尚“机械美”,在环境中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并在建筑形体和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炫耀, 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以往基础上积淀、批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自然受此发展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表现形式反映这一过程浓缩的民族文化精神.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总是沉积文化的成分,并反映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古典园林堪称世界园林之巅,展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隐逸精神”和文人审美思想.例如拙政园的园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御史王献臣.由于朝中权贵倾轧,官场失意, 王献臣回乡后用原来大宏寺哪举的一部分基地建造了一座园林.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有一段话:“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浇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把园名称之为“拙政园”.显然拙政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隐逸文慧派化之载体.又如同里的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园主是安徽兵备道任兰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 任兰生遭人弹劾,罢职还乡,花了10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左传》“进则尽忠,退思补故”之意,命名为退思园,由造园名家袁龙设计.为了不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到东,西为宅, 中为庭,东为园.任兰生只住了两年,后又复官上任.园内建筑或题咏都表现出园主人归隐与入世相杂的复杂心理,它也是封建士大夫比较典型的一种心态.因此, 中国古典园林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情感归宿的执著追求.根植东方文化土壤的我国园林进一步阐释文化及文化精神是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根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完成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成需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演绎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生态文化、绿色文化、自然观等设计理念,说明了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和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民族特色, 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求.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从中西的建筑、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类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不同艺术风格源自不同的文化基础.总之,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就是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体现出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 不少现代设计师自觉地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英国设计师吉尔设计的新英文字体就是基于传统字体的造型.丹麦的雅科布森和芬兰的阿尔托在其建筑设计和家具、灯具、餐具设计中,努力做到在工业化中反映手工业,在现代化中反映民族传统和地域传统. 二、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 1.吸取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精髓融现代观念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理想. 我国是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集儒、道、佛之大成,并对周围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影响极大.我国的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系,崇尚“仁义” 和“礼乐”,注重家庭伦理,提倡调和持中,即在人身上体现出的和谐,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 “天人合一”是人本哲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张人与自然要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共存关系,讲究审美主体与客体的默契和形式内容的和谐,重人情、重感受、重表现、重意境,以美为最高准则,怡情于志,强调美、善的结合,注重审美的认识和教化的作用;求“气韵生动”即“象外之象、味外之味、韵外之致”,深深地渗透到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独特中国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在我国的传统审美系统中,禅宗意识有其极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禅宗,渗入了浓烈的审美成分, 具有深厚的审美追求的内涵,成为审美追求的创构,培养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观, 因而,形成了“禅意”风格的当代众多设计艺术流派.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考虑设计师个人审美理想外,还必须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地从传统审美韵味中吸取其精粹,合理应用在现代设计的思维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精神的、意境深邃的设计作品,才能形成独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 2.培植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文化氛围.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处在文化国际化时代,文化的国际性催生了新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等,改变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环境,同时传统文化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中自然运用到传统的因素,这就需要培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才能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现代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就能让二者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 3.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丰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源泉. 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是发展的.包豪斯格罗庇乌斯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 吴彪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研究龙厚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油画艺术方向研究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日本设计理论家佐口七朗认为:“继承发展一切优秀的传统,不是融于古物之中,而在于继承保全作为传统精神的创作者的理念,即创造.”设计师创造的设计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设计文化不断接受、不断选择和不断优化的过程.设计师个人的创造力在设计审美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 同时也传播传统文化,使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源泉长流不断. 传统文化永远是艺术设计不竭的源泉,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等在设计上的体现形成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设计艺术从功能内容到审美形式、从技术设计到艺术设计都体现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既要有民族风格又要有时代风格,有助于传统环境艺术意境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以达到古为今用、继承与创新的目的,才能使中国创造在世界立于不败之林. 参考文献: 1.郑曙扬《新旧碰撞的启示—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情结》《装饰》199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3.林振武《浅谈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和发展趋势》 《广东建材》 2005.9 4.《品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 5.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

『叁』 同里旅游必去景点

同里水田肥沃,物丰富庶,有着东方小威尼斯之称,那么同里旅游必去景点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同里旅游必去景点

1.退思园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勋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森拦,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巧妙利用不到四亩面积,设计了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

退思园是古镇同里最有名的私家园林,是江南古镇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仅占地九亩八分,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有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园内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退思园庭中遍植丛桂,金秋时节,馥郁芬芳,风清月明夜,于园中楼阁品茗赏花,心怡神往,更给人“人行空翠中,秋闻十里香”的享受。

地址: 江苏省吴江市云梨路919号

开放时间: 7:30-17:30

2.崇本堂

崇本堂以丰富多样的砖雕、木雕闻名于世,堂内处处可见雕刻,以戏剧故事、花卉食物和文化博古等题材,自正厅至内宅堂楼共三进,里面有木顷友雕100多幅,内容各不相同,画面简洁明快,构图生动活泼,刀法圆转娴熟,令观赏者拍手叫绝。正厅居中置六扇长窗,左右设半窗,长窗裙板上除刻有“花卉博古”图外,中间两扇长窗的裙板上,右面刻有象征宝贵平安的牡丹和瓶子,左面刻着寄意招财进宝的聚宝盆。所有长短窗的腰板上则刻着全套《西厢记》的故事,从张生游殿到十里长亭送别,共有14幅之多。

地址: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三桥北面

开放时间: 8:00—17:00

3.嘉荫堂

嘉荫堂主建筑系仿明代结构,俗称“纱帽厅”。因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庭院高大宽敞,肃穆庄重。建筑雕梁画栋,颇为精美,尤其是五架梁两侧中心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凤穿雀春槐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八幅戏文透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衍庆楼即内宅堂楼。可见门楼上枋刻有“暗八仙”浅浮雕,下枋一块玉中心刻有“福禄寿”三星的`深浮雕,字牌上刻着“厚道传家”四个大字。移步衍庆楼内,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名人轶事木雕,历历在目,观者无不为之倾倒。位于衍庆楼西北隅还有一座“水秀阁”,小阁临水而筑,小巧玲珑。置身其中,近可闻风声、水声、鸟叫声,远可观小桥驳岸,老树苍翠,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地址: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竹行街134号

开放时间: 8:00—17:00

4.同里珍珠塔

同里珍珠塔景园,明嘉靖万历年间任南京监察御使的陈王道的故居。景点由御史第、陈家后花园、陈家牌楼、宗祠四大建筑群组成,是在现存的历史遗迹基础上,遍请江南能工巧匠,搜集了各地建筑精品,根据原貌进行恢复建设而成。可以看到无论在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家具陈设、建筑架构等方面,无不展示了苏州香山派工匠们精湛绝伦的手艺和吴文化的灿烂风采,可称是现代人继承传统技艺打造苏式园林的典范。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同里镇

开放时间: 8:00—17:00

5.三桥

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三桥是同里最著名的三座石桥,自古以来同里就有“走三桥”习俗,每逢婚嫁喜庆时候,当地人就会结队走三桥,口中长长念一声“太平吉利长庆”,以讨喜气。 民间还流传着不同年龄人“走三桥”的谚语:小巴戏,走三桥,读书聪明,成绩年年好(“小巴戏”即指孩童);小姑娘,走三桥,天生丽质,越长越苗条;小伙子,走三桥,平步青云,前程无限好;老年人,走三桥,鹤发童颜,寿比南山高;新郎新娘走三桥,心心相印,白首同偕老。三桥呈“品”字型,跨于三河交汇处,自然形成环行街道。沿河青石驳岸,岸边和欢、女贞临波倒映,两岸筑有花石栏,河中船来船去,双双对对;桥上人来人往,笑语荡漾。水木清华,秀色可餐,人在其中至虑尽消,这里已成为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地址: 苏州吴江市同里

开放时间: 7:30-17:15

6.古风园

该景点分百花齐放床、木雕和古玩文物一大展区。分别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各类古床,各类森雕以及各类以展示明清文物为主的瓷器、铜器、玉器、翡翠、琥珀、漆器水晶和文房四宝,再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除此,园内设有明清客栈以及住宿客人专用的餐厅及特色。除此,园内设有明清客栈以及住宿客人专用的餐厅及特色茶座,故此园是同里古镇唯一的集食、住游、娱一体的旅游特色景点。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东溪街55号

开放时间: 8:00—17:00

7.罗星洲

罗星洲,是一块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圣地,位于同里镇东,是浮现在湖面上的一个小岛,只须乘小船前往只须数分钟便抵达。沿途可欣赏同里湖烟波浩渺、鱼帆点点的水乡景色。放眼望去,眼前就是以烟雨景观闻名的罗星洲寺庙,像是浮在碧波上的仙境。 据史书记载,罗星洲最早建于元代,后几经损坏,于清光绪年间重建,当时颇有楼阁之胜,曾在同里老人心中留下不少美好的回忆。及至抗战,日军一把火烧毁洲上的所有建筑,逐沦为荒岛。至1996年,同里镇政府着手重建,两年后渐次恢复各庙宇及楼阁等建筑。 现时,罗星洲上有城隍殿、文昌阁、斗姆阁、旱船、曲桥、游庙、荷池、鱼乐池等,建筑布局紧凑,集庙宇、园林于一身。。每当夕阳西下,由岛上可远望同里湖万家灯火,别有一番意境。 古时候,[罗星听雨]是文人最向往的一种享受。当雨点打在湖面、蕉叶、瓦棱或石块上,轻重疏密有致,仿佛是首天然的圆舞曲;若遇上狂风大雨,雨声浪声,又成了一首雄伟的交响乐。每逢夏秋季节,荷花盛开,同里人都会来到罗星洲赏荷,热闹的很。另外,一年一度农历初一到初十的罗天大醮,也吸引不少虔诚的善男信女前往祈福膜拜,人声鼎沸,重现古时的盛况。

地址: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东同里湖入口

开放时间: 9:00-18:00

『肆』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怎样运用传统文化(3000字论文)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

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

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

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

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

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

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

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

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

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

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

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

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

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

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

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

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

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

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

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

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

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

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

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

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

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

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

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

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

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

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

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

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

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

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

神要素(包括先秦哲人的“天人合一”的

道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中国

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形式

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

形、标志)等,共同作用并影响着环境艺

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要素是环境艺术

设计风格发展的基础。每个时期的社会经

济、生产技术条兄碧茄件制约着环境艺术设计建

造的规模、建造技术、新材料开发使用等。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皇家园林建筑充分利

用和发挥封建社会时代的物质条件和手工

业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

木建筑结构形式和古典园林风格。环境艺

术设计风格中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

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

饰艺术派等流派的发展,在继承或反传统

基础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崇尚“机

械美”,在环境中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

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并

在建筑形体和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炫耀,

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社会经济和生产

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以往基础上积淀、批

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自然

受此发展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表现

形式反映这一过程浓缩的民族文化精神。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总是沉积文化的羡察成

分,并反映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古

典园林堪称世界园林之巅,展现了深厚的

中国传统文化“隐逸精神”和文人审美思

想。例如拙政园的园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御

史王献臣。由于朝中权贵倾轧,官场失意,

王献臣回乡后用原来大宏寺的一部分基地

建造了一座园林。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

有一段话:“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

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

园浇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

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

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

把园名称之为“拙慧蔽政园”。显然拙政园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隐逸文化之载体。又如

同里的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园主是安

徽兵备道任兰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

任兰生遭人弹劾,罢职还乡,花了10万两

银子建造宅园,取《左传》“进则尽忠,退

思补故”之意,命名为退思园,由造园名

家袁龙设计。为了不露富,建筑格局突破

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到东,西为宅,

中为庭,东为园。任兰生只住了两年,后

又复官上任。园内建筑或题咏都表现出园

主人归隐与入世相杂的复杂心理,它也是

封建士大夫比较典型的一种心态。因此,

中国古典园林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对人

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情感归宿的

执著追求。根植东方文化土壤的我国园林

进一步阐释文化及文化精神是艺术设计风

格形成的根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完成

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精神

需求和生成需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

一”演绎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生态

文化、绿色文化、自然观等设计理念,说

明了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和文化一样具

有很强的继承性,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

离不开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民族特色,

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

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

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求。艺术设计

的民族风格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从中西的建筑、文学、戏剧、音乐、绘画

等各类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不同艺术风格

源自不同的文化基础。总之,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就是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

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体现出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

不少现代设计师自觉地在自己的设计

中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英国设计师吉尔设

计的新英文字体就是基于传统字体的造

型。丹麦的雅科布森和芬兰的阿尔托在其

建筑设计和家具、灯具、餐具设计中,努

力做到在工业化中反映手工业,在现代化中反映民族传统和地域传统。

二、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环

境艺术设计风格

1.吸取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精髓融现代

观念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理

想。

我国是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集儒、道、佛

之大成,并对周围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

影响极大。我国的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

系,崇尚“仁义” 和“礼乐”,注重家庭

伦理,提倡调和持中,即在人身上体现出

的和谐,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崇尚“天

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

“天人合一”是人本哲学和美学的完

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

张人与自然要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共存关

系,讲究审美主体与客体的默契和形式内

容的和谐,重人情、重感受、重表现、重

意境,以美为最高准则,怡情于志,强调

美、善的结合,注重审美的认识和教化的

作用;求“气韵生动”即“象外之象、味

外之味、韵外之致”,深深地渗透到中国艺

术的创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独特中国文化

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在我国的传统

审美系统中,禅宗意识有其极重要的地

位。我国的禅宗,渗入了浓烈的审美成分,

具有深厚的审美追求的内涵,成为审美追

求的创构,培养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观,

因而,形成了“禅意”风格的当代众多设

计艺术流派。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考虑设

计师个人审美理想外,还必须要考虑到人

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地从传统审美韵味

中吸取其精粹,合理应用在现代设计的思

维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精

神的、意境深邃的设计作品,才能形成独

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

2.培植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

共生的文化土壤,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

设计风格形成的文化氛围。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处在文化国际

化时代,文化的国际性催生了新的审美理

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等,改变了现代

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环境,同时传统文化

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中自

然运用到传统的因素,这就需要培植现代

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才

能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

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现代文化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

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

系,就能让二者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我国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

3.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丰富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源泉。

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是发展

的。包豪斯格罗庇乌斯说过:“真正的传统

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

吴彪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

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

术设计方向研究

龙厚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油画艺术

方向研究

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

进。”日本设计理论家佐口七朗认为:“继

承发展一切优秀的传统,不是融于古物之

中,而在于继承保全作为传统精神的创作

者的理念,即创造。”设计师创造的设计文

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设计

文化不断接受、不断选择和不断优化的过

程。设计师个人的创造力在设计审美文化

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

同时也传播传统文化,使我国现代艺术设

计源泉长流不断。

传统文化永远是艺术设计不竭的源

泉,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等在设计

上的体现形成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设计艺

术从功能内容到审美形式、从技术设计到

艺术设计都体现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我

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既要有民族风格又

要有时代风格,有助于传统环境艺术意境

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以达到古为今用、继

承与创新的目的,才能使中国创造在世界

立于不败之林。

『伍』 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有哪些

●中文名称:苏敬禅谨州古典园林

●英文名称: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批准时间:1997年12月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沧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遗亮基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概况: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袭宏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东部平岗草地,竹坞曲水,空间开阔。

盆景园与雅石斋是镶嵌在拙政园中的二颗璀璨的明珠。拙政园西部一片清影摇曳的竹篱墙内,集萃着苏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称为“名园瑰宝”,拥有50余个品种,近万盆盆景。雅石斋位于中部,一个池水、游廊萦绕的幽静的小院,里面陈列着室内清供佳品“奇石”,千姿百态的多种奇石配以红木座架供奉于案桌、条几,越显钟灵毓秀。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当时称为“渔隐”。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为“网师园”。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文化遗产价值: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字子美)所筑,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沧浪亭清幽古朴,适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尽铅华,无一丝脂粉气息。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潘儒巷内,东靠园林路,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因中峰原住在浙江天目山狮子岩,而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运,一草一木别具神韵。

留园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全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西、北部为清光绪年间增修。入园后经两重小院,即可达中部。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为主。西区南北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主厅为涵碧山房,由此往东是明瑟楼,向南为绿荫轩。远翠阁位于中部东北角,闻木樨香处在中部西北隅。另外还有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馆,因梁柱为楠木,也称楠木厅。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揖峰轩以东的林泉耆硕之馆设计精妙、陈设富丽。北面是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以及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高约9米,玲珑剔透,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周围有贮云庵,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之突出,居苏州诸园之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的东北街,占地62亩,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史王献臣所建。后屡易其主,多次改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中园是其主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由“雪香云蔚亭”下山,可到园西南部的“荷风四面亭”,由此亭经柳荫路曲西去,可以北登见山楼,往南可至倚玉轩,向西则入别有洞天。远香堂东有绿漪堂、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等处。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处。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兰堂。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在笙萧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是以“鸳鸯馆”名之,南厅植有观宝朱山茶花,即曼陀罗花,故称之以“曼陀罗花馆”。馆之东有六角形“宜两亭”、南有八角形塔影亭。塔影亭往北可到留听阁。西园北半部还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拙政园东部原为“归去来堂”,后废弃。拙政园布局以水为主,忽而疏阔、忽而幽曲,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处处流通顺畅。风格明朗清雅、朴素自然。

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十全街。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所在,称“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网师园”。此后几经易主,乾隆十六年归瞿远村,加以改建,遂成今日规模。

西楼小山丛桂轩为网师园主厅,轩的南、西为两个小院,幽曲深闭,桂香满庭。轩北有用黄石叠成的“云岗”。从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水阁悬于池上,倚栏照水,但见波光潋滟,柳暗花明。中部为主园,有池水一泓,清澈如镜。环池建廊、轩、亭、榭,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配合得当。池角为园内最小的石拱桥――引静桥。桥面长仅212厘米,宽29.5厘米。西部为内园,占地一亩,自成庭园。园中有屋宇、亭廊、泉石、花草,体现了苏州庭园布置的精萃。濯缨水阁和看松读画轩隔池相望,是读书作画的所在;月到风来亭和射鸭廊遥遥相对,是观鱼和欣赏水中倒影的佳处。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读书修身之处,环境幽静,具有典型的明朝风格。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面水,全园处处有水可倚,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景德路262号,原为五代钱氏金谷园故址,几经易手,多次扩建,清道光始称环秀山庄,又名颐园。环秀山庄面积不大,占地仅一亩许,且又无外景可借,造园家移天缩地,叠石造山,成就这一方名园。

环秀山庄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特别是乾隆年间叠石名家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涧谷长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如高路入云,气象万千。戈氏叠山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浑若天成,有“独步江南”之誉。

环秀山庄大厅四周都种植有青松、翠柏、紫薇、玉兰。万树城碧,花气袭人,为山池、建筑平添几分生机意趣。

退思园 退思园位于吴江同里镇东溪街,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由落职官员任兰生出资白银十万两建造。因寓有“退则思过”之意,故名“退思园”。全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修筑,园如浮于水上,是全国唯一一处贴水园建筑,体现了晚清江南园林建筑的风格。

退思园总面积为九亩八分。此园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横向建造,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朗、幽静之感。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建筑之长,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另一景观相对应,具有步移景异之妙,堪称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艺圃 艺圃位于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代,曾名“醉颖堂”、“药圃”、“敬亭山房”,清初改称为“艺圃”。园内景致宜人、风格质朴,较好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具有其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艺圃的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全园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池水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水口之上各架有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使水面显得开阔流动,而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修筑有以博雅堂为主的厅堂建筑。其南端建有小院,设有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有以土堆成的假山,并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堪称园中的主要对景。池水之东有明代修筑的“乳鱼亭”,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的“芹庐”小院,通过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到院中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是苏州园林中的唯一一处。

艺圃的这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清时期苏州一代造园家最为常用的布局技法。

耦园 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7号,始建于清代初年,至清末改称“耦园”。此园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耦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该园的布局独树一帜,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园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东园较大,占地面积约4亩,布局突出以山为主,以池为辅的特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组重檐楼厅建筑。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总称为“城曲草堂”。西园面积较小,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北立有藏书楼,西南角还设有假山、花木、湖石等,意趣盎然。

耦园内最著名的景观称“黄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其东临一水池。山上不建亭阁,而在山顶、山后种植十余种花木,平添一番山林趣味。园内池水随假山向南延伸,水上架有曲桥,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了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

阅读全文

与任兰生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家电网的用户有哪些 浏览:152
苏泊尔西安维修点地址 浏览:762
生锈发动机怎么翻新 浏览:446
重庆华为售后维修点的地址 浏览:248
怎么能看出别人偷我家电 浏览:281
开个电动车摩托车维修店怎么样现在 浏览:368
绿城家电制冷配件怎么样 浏览:415
模拟开关电路 浏览:170
日本家具哪个牌子最好 浏览:788
宽带一直未维修怎么办 浏览:901
东莞tcl空调维修电话 浏览:768
卷材表面如何弄防水材料 浏览:15
断桥铝门窗装好用什么防水胶 浏览:131
上海创维电视维修点在什么路 浏览:140
特灵中央空调上海维修电话 浏览:583
有家电维修技术能干什么工作 浏览:343
个人维修机电怎么样 浏览:453
国家电网上传照片怎么不显示 浏览:453
彩钢瓦墙面如何防水 浏览:681
钣金翻新怎么修复 浏览: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