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的茶室,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在北京亮马桥附近的皓空间,我们看见了说出这句“让建筑消失”的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的茶室的真面貌。
我常常好奇,建筑是何其神奇的一种存在,千百年来,人住在各种名字各异的建筑里,先是遮风避雨,躲避野兽的侵害,然后渐渐发展出越来越高级的居住文化。我们进入一个房子,身体在下意识里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梁空好或不好,例如空间、结构、材质、空气的流通和家具的摆设,更不用说光线对你直观感受的影响了。不信,你看看下面这张照片:
白昼里,日光自东而橡敏瞎西,传统的门、窗放行它,框定它,切分它,让它具有形状,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缓慢变化。因为有了切分和阻隔,因此有了影子,形影相随,空间就有了生命。
我们讲,“登堂入室”。在皓空间,似乎不存在“登”这回事,因为没有高高的门槛,有的,只是一扇干净的玻璃门,你靠近,它无声滑开,然后你就看到了这个:
一片竹林。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是吗?还真不是。
这些竹子,都是从日本进口的。在日本,它们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染青竹。在一家具有95年历史、祖孙三代都在传承竹器制作技艺的加工厂,原高十米左右的竹子被精挑细选,然后截取当中最直、最匀称、成色最好的那一段,进行加工。这些直径在8~10厘米的竹子要经过自然的烘干、拉直、晾晒,放入染缸进行染色——对,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叫“染青竹”的缘故,然后,工人们还要在竹子中间填充聚氨酯和进行背切,以保证它们50年都不腐烂。
现在觉得它们不是普通的竹子了是吗?那就再看一遍。
除了“步道”,竹子四周铺满黑色鹅卵石,如果你有意放慢脚步,也许会产生行于水边的错觉。至于天花板的手敲铜,它们凹凸不同,漫反射着不同时刻的光线,暗黄、亮青、玄黑,三色足以让人在平静中又产生期待。
走过玄关外那一段短短又长长的过渡空间,关上同样是竹子做的竹屏风,一个更大的空间在你眼前展开了。
单人沙发、双人沙发、多人沙发,桌子,三张抽象画,很简单对不对?对。
但这是很有名的设计师设计的:法国人Christian liaigre,擅长室内设计,按照庸俗成功学的说法,就是很会搞装修的人。单靠图片你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为了营造一个客厅的氛围,沙发的靠背角度据说是精心调试过的,坐在其中的人,既不会感到彼此太远,也不至于感觉太近。
换一个角度看看,回望出口。左边有一张不规则的桌子。
桌子是三角形的,与大方桌、大圆桌不同,锐角三角形保证了交流时不一样的弹性,它既可能当作会议桌,也可以当作餐桌。
看看桌子的纹理。在这样的桌子上吃饭,手不会打滑,当然,要是饭粒掉到桌子上了,好像也比较麻烦。不过话说回来,桌、椅常常是一个房子里相当重要的家具,桌椅是否舒服好用,决定了你愿意坐下来的时间;而当你真的坐下来的时候,眼前的风景有多美,又决定了你愿意凝视的时间。
再来一张不同角度的。按照设计师的说法,这个空间要使人产生移步换景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躲到沙发背后看看——不过就是一两百平米的面积,看起来却是宽敞无比,白墙与素色的竹帘和谐共处。
像古代铜镜一般明亮的烤漆板,材料是一级方程式F1迈凯伦车队指定工厂生产的产品。其版块线条本来就抽象,再看看倒影里的抽象画,更有一种映照之感。
对了,黄色那张大画,是艺术拿链家理查德·特谢尔创作于2013年的《错乱秩序》。“错乱秩序(Chaosmos)”是由詹姆斯·乔伊斯在1939年的小说《芬尼根守灵夜》中创造的混成词,大概的意思是唯有包容混乱,秩序才能真正存在。但不管怎么说,抽象画都不好解释,你可以看看画的局部:
凑近了还是挺好看的——只要你静下心来好好看看。
这两张小尺幅的画是是法国艺术家克莱尔·西农的作品,她是1986年生人,200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艺术学校。这两张画看起来像版画,其实是用油墨刷在画纸上,你看画的底部,像不像有受到重力牵引的下坠感?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来说说茶室了。然而,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一目了然,推开竹帘的门,桌、椅、架、凳、画、花,如此种种,都已映入眼帘,没有屏障,没有通幽,也无需拿了放大镜似的仔细品鉴。
不过,那样说好像又不对。与客厅的高挑空间不同,茶室的“地基”被抬高,进入茶室时需要抬脚,这么小小的一个动作,可能会让人产生微妙的“登堂入室”的感觉;天花板也被压低,使之更接近日本传统的茶室,虽然不至于像千利休的茶室那么狭小低矮,但空间的逼仄,反倒能让人更清晰地意识到“自我”,并在“忍受”中感受到另一种“和敬清寂”。
最值得一说的,其实就是这些来自浙江安吉竹乡的竹屏风。在日本,竹屏风被称为“SUMUSHIKO”,在日本茶室中大量使用,在隈研吾其他的建筑作品中也很常见。但区别就在于,日本通常不会做那么高的竹屏风:4.6米,竹条的宽度和厚度都是4毫米,设计师将竹条和竹条以6毫米的距离进行排列,并固定在胶合竹龙骨上,竹龙骨则通过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进行连接。而单扇竹屏风可以通过轨道悬挂在吊顶上连续成墙,底部则有暗藏的地锁与地面固定,一旦地锁开启,屏风便可以在轨道上任意滑行。
让我们来看看更多的屏风:
屏风的缝隙切割了光线,但同时又保留了空气的流通,不啻为一种绝妙的设计。到了夜晚,灯光的介入又使之具有另一番模样。
在皓空间举办的话剧:田沁鑫导演的《青蛇》,茶室与客厅连为一体,光影转换,变化多端。
茶室之一景。即便空间狭小,也要营造出层次感来。
胡桃木博古架,里面的茶具均由日本大师设计,其中一把为世界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师黑川雅之的作品,材质为铁器。
茶室可以饮茶,也可以品香或插花,而规模稍大一点的活动,则需要在展厅进行了。
展厅的入口,白色的帘幕延续东方的意蕴,有一种透光透气感。
从展厅的尽头回望入口。这张是很久以前举办过的缪晓春的小型展览,没有美术馆和美术空间的巨大空间,反倒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观赏一幅画。
最后一张,安利一下。
我试图用一种图示的办法来展示一个空间、一个建筑、一种气氛,但不得不说明,只有身体的参与,空间的价值才能恰如其分地显现出来。建议你们亲身前往拜访。
“世界再大,也要有一个地方栖居心灵。”这就是建筑。
撰文 | 阿改
摄影 | 摄影师阿改,一部分图片由皓空间的职业摄影师提供
㈡ 东阳竹编的传承意义
近10多年来,随着市内几个原大集体竹编企业的改制解体,一批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跌打滚爬中锻炼成长的民营竹工艺企业应运而生。如市东风竹编厂等均为我市竹编企业的新生排头兵。它们或以动物器皿细竹编称长,或以平面中国书画竹编工艺品著称,或以江南民俗风情为竹艺精品题材,或以实用竹编工艺品作大批量生产,或采用新工艺制作竹编移影系列产品,或专门生产古代弓箭等健身新产品,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东阳竹编工艺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围绕着这些排头兵转的,还有一大批分散在各乡各村、家家户户的竹编个体经营户,他们将东阳竹编工艺产品市场搞得又活又红火。
据不完信毕全统计,东阳竹编的编织技法现有150多种。竹编工艺品可分为有人物、动物、器皿、仿古品、陈设品、家具、灯具、文具、浴具、花具、装饰品、竹丝镶嵌(竹木结合)、竹编书画艺术品、竹艺园林建筑、竹艺室内外装饰、竹编墙纸、竹根雕、留青雕等25大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全市从业人员6000余人。中国竹工艺大师2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名,高级工艺美术师4名,中级工艺美术师98名。产品远销欧亚美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市竹编工艺品总产值达2亿元,出口创汇1.5亿元。东阳竹编工艺品,以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典雅的色彩、欣赏与实用相结合著称于世。
总之,“东阳竹编”作为浙江省的传统工艺美术特艺品种,不失为中华工艺美术园地中的一朵向阳怒放的奇葩。如果能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光辉的21世纪,东阳竹编必定能继承传统,创新技艺,创造新的佳绩。
创品牌,打造精品,已成为新时期竹编工艺品生产的一个亮点。至2005年,在国家级、省、部级工艺美术大展、大赛或博览会上,东阳竹编工艺品共获奖项95件,其中金奖以上42件、银奖18件、铜奖15件、优秀奖20件。获奖成绩在全国县市级竹编同行中遥遥领先。其中何福礼的竹丝白鹤鼎、大象、咏鹅图、哪吒闹海等金奖作品,卢光华的大型竹编壁挂《兰亭序》、百马图、威虎图、苏东坡前后赤壁赋书法、立体竹编《唐寅山水画》等金奖作品,徐经彬的千禧龙盘金奖作品,都在各自的工艺领域中达到了出类拔萃的艺术高度,为全国专家、行家和广大群众所称道。其中卢光华的《兰亭予》、《八骏图》和何福礼的《八仙竹丝花篮》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何福礼在1997年为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庆祝香港回归而特制的2500米长的巨型龙灯,由香港特首董建华亲手为其点睛开眼,获当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奖牌。中央电视台也曾多次报道东阳竹编传统技艺。然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竹编技艺后继乏人,东阳竹编主要靠45岁以上的一批艺人支撑着,年轻人当中几乎没人肯学,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所以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一东阳竹编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
东阳产竹,素有竹编之乡之称。东阳竹编在殷商时代问世。作为工艺品的“东阳竹编”,也有1200多年历史了,宋代以元宵节灯著名,明清以来以选为贡品而闻名于世,清末民初进入全盛盯坦搜时期,早在1915年即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阳竹编枯木逢春,蓬勃发展,先后获轻工部优质产品、浙江精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银杯奖及金杯奖、中国民凯历间艺术一绝金奖等。至2005年底,共获奖项95项(次)。
竹编馆藏有竹编精品500余件。其中有“竹编状元”马富进百年精品“提篮”、国家级珍品“九龙壁”和“渔翁”、“香炉阁”等稀世工艺杰作,以及“中国竹工艺大师”卢光华何福礼的代表性力作。
㈢ 焦子生的简介
1961年生于河北省辛集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跟随刘焕章教授学习雕塑。1993年在中国画研究院跟随黄胄先生学习国画速写与收藏知识,1995年在故宫博物院跟随杨伯达先生学习传统玉器鉴赏,2000年入山西师范大学跟随赵承楷先生学习态此书法,并入中国国家画院张士增工作室学习艺术理论. 2004-2005年,推出完善现代中国玉器设计之新流派,将传统的国画、古瓷器、家具、竹木牙角诸杂项之长融于玉器表现,并吸收各种现代艺术形式,形成了当今现代北方玉器风格。2006出版发行《重彩写意》画册,2007年巨幅国画作品《向阳花开》图、书法作品《吴昌硕诗意联》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人民日报》刊登其作品《携琴访友图》。部分作品被中国画廊联盟美术馆收藏。2008年中国画收藏文献《焦子生卷》刊行,同年《水墨华山》,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焦子生作品被收藏并获优秀奖。2009年负责参与文化部、文联等部门全国工艺大师选评案例工作研究。 同年与聚贤斋签约,在刘庆刚先生精心策划下,将焦子生先生玉雕作品、重彩写意作品推向世界各地。
玉石的琢雕是子生的本行,其堂号名曰“惜石草堂”。可见他有石破惊天的决心。子生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种匠人,他是一帆中迅个培轮极富创意的设计高手,善于中国文化的审美因素及中国画创作的章法布局及境界、观念等融合于雕刻之中,既有诗意又浑然天成。他虽居小城一隅,不求闻达,却在北方玉石雕刻艺术界可谓独树一帜,声名日隆。其间的堂奥,我虽愚笨,也可略知一、二。文化陶养及艺术感觉,会让他的玉雕艺术之路伸向更远的地方。
㈣ 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竹材是一种纯天然的生态环境资料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具有良好的设计属性和东方文化艺术特征。因此,竹材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室内设计的各个方面。
一、竹材的设计属性
竹材具有纹理通直、色泽淡雅、质轻、力学强度大、劈裂性能好、弯曲性能强等优点。用竹材制作同一件家具时,比木材、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家具重量轻,便于运输。竹材弹性大、弯曲性能好,能满足造型设计的需要。竹材经过劈篾而成的篾片,可编织成不同图案的平面或立面产品,形成与原竹材料不同的质感和肌理,竹材多呈绿色、紫黑色、褐色,纹理自然,加之竹文化的影响,使得竹材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竹子对环境能源消耗少、可循环利用且价格较低,运用在室内设计中时具有较强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二、竹材的应用
(一)地面铺设材料
地面处理在室内空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使用频率高、面积大,加之自然、环保、绿色理念的提出,人们对地面铺设的要求也就更加严苛。选择地面铺设材料要考虑的是其抗压强度、抗污性和美观性。竹地板大多采用用毛竹制成,因其纹理自然;色差、收缩性和膨胀性都比木地板小;自然硬度比木材高出一倍多;导热系数低,踩在地板上冬暖夏凉;气味芬芳,安全环保以及容易保养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竹地板容易受日晒和潮湿的影响,出现分层的现象,加之竹材本身较容易发霉长虫,因此,竹地板在实用性上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
(二)墙面铺贴材料
同地面一样,墙体在室内空间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何选择墙面铺贴材料对整个空间风格的营造有较大的影响。竹子一般以原竹或竹饰面板的形式作为墙面铺贴材料应用于室内设计。竹饰面板是由竹条胶合压制而成或竹子经过采竹、卷节、开片、刮青、分篾、三防和染色之后通过平面编织或立面编织的手法而形成的。在傣族竹楼或是特色餐厅中,整面墙都使用原竹或是竹饰面板,而在现代家装中,则是小面积用于墙面装饰或顶面装饰中,既能达到吸音、隔音的效果,又能保持室内温度,同时在装饰效果上给人工整质朴、空灵秀美之感。
(三)结构、装饰材料
竹材的力学强度大且韧性好,能满足作为结构材使用时的承重需要,同时也能满足造型装饰的需求,其应用形式主要有一下几种:
1.竹隔断、屏风
造型各异的竹屏风、隔断可营造不同的室内风格。比较粗壮的竹子通过加热弯曲、开槽弯曲等形式将竹材弯曲做成造型的框架,并通过棒状对接、钉子接、十子接、L字接、镶接、缠接等方式将竹段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隔断粗矿、质朴,适合摆放在具有田园或现代风格的室内。将竹材经过雕刻或编织形成的'竹屏风、隔断精致、典雅,适合摆放在新中式风格、东南亚风格的室内,如图1所示。
2.竹门
竹门分竹板材门和竹屑门,竹板材门是把竹子做成板材后制作成的低碳、环保的门,跟实木门差不多;竹屑门是将竹枝竹根等粉碎后压制的密度板门。竹门一般以毛竹为原材料,具有不变形、不开裂的特点,浴室和厨房等潮湿环境也同样适用。通过竹材结构多变以及丰富的颜色处理,可满足不同风格室内设计的要求。
3.竹家具
竹家具因其吸湿吸热、质感光滑、韧性较强、结实耐用的特点,自清朝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欢。至今随着制作工艺技术的提高,竹质家具品种也逐渐增多。椅凳类家具,竹椅采用原竹为材料,选用不同粗细的竹管,通过烘弯、钻孔、榫接、打竹钉等制作方法组合而成。图2中,竹子与不锈钢搭配使用增强了竹椅的现代感。柜类家具,竹子应用于柜类家具中时,采用原竹拼接,或采用竹条面层、竹排板、圆竹片竹帘板、麻将块板、编结板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的结构形式,最后用圆竹、竹篾条等材料进行封边处理从而制成线条多变、风格各异的竹茶几、电视柜、书柜、衣柜等家具。
(四)作为装饰陈设材料
室内陈设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设计关键之处在于细节的处理,将这两者统一的则是室内陈设品的设计。竹陈设品主要有:竹雕工艺品、竹编工艺品、竹灯具等。
1.竹雕工艺品
商周时期竹雕工艺就已经形成,并逐渐走向高峰。竹雕在工艺美术中的题材十分丰富,常常借助寓意吉祥的福、禄、寿、梅、兰、竹、菊及中国传统纹样、山水风景等来传达出竹文化的内涵。湖南邵阳、浙江黄岩和四川江安等地的翻簧竹雕,是竹雕艺术中的一种特色且精致的雕刻方式,在竹黄上形成的雕刻,颜色接近象牙色,色泽温润。竹雕的笔筒、香薰、扇骨、装饰摆件在室内中处处可见。图3是翻簧竹雕大师罗启松的作品《贵妃醉酒》。
2.竹编工艺品
竹编工艺品是将楠竹、慈竹等主要原材料经过采竹;卷节、开片;刮青、分篾;三防、染色;编织等工艺流程后形成的装饰器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竹编艺术已经达到十分高超的技艺。如今,竹编凉席、纸巾盒、工艺果盆(如图4所示)、竹篮和各式各样的小工艺品广泛应用于室内设计中。
3.竹灯具
在灯具设计中,竹子较常应用于制作灯具的支架和灯罩。一般选用5年生的竹子,经过切割、开条、烘干、精铣、打磨、组胚、上漆等工序后成型竹制灯具。竹材的力学强度大,能满足竹材作为灯具支架的力学要求。竹材较为柔软,能弯曲成不同形状以满足灯具的造型需求。竹篾编织的灯罩透光性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来调整编织方法,从而达到满足照明需求和营造空间气氛的效果。图5所示的竹灯具,原竹材料搭配现代感十足的造型设计,使得整件灯具既传达出纯天然生态材料的质感,又符合了现代的审美要求。
三、小结
室内设计本来就是一次文化与设计结合的行为,竹材在技术性、艺术性、和经济性都较好的符合了现代设计的要求,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分支,丰富了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对竹材自然属性的把握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在技术上弥补了竹材易腐、易霉、易长虫的自然缺陷,同时竹材独特的肌理、颜色也将设计作品更贴近自然。材料的创新是推动室内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材料的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竹材越来越多的被利用到室内设计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很好的诠释了绿色环保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㈤ 有眼不识泰山的主人公
有眼不识泰山是成语,比喻自己的见识太少,裂前有名望有成就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认不出来。是一种比较恭敬地说法。主人公就是名叫泰山的人,是鲁班的弃徒。
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
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吵源仔《水浒传》的出处是第二回:“升汪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㈥ 装修的时候如何区分美式风格和欧式风格
美式风格可以细分出很多不同类别,但它们有一般性的特征,就是以舒适自然、纯粹质朴为主,所以我们称美式风格一般也叫做乡村风格或是田园风格。美式田园风格和美式乡村风格在整体装修要求上以简洁明快,实用至上,色彩多偏向明快光鲜的色调,因为崇尚乡野气质,在色彩上也会追求接近大自然的清新感。材质也会使用装饰石材种类和木饰等能显示出自然旷古质地的用料,但同样也会添加上布艺之类的柔美点缀。美式风格由于喜欢加入有历史年代感的元素,在摆设布置上十分喜欢铜质、木质的雕塑,绘画等艺术品,像是锡铅合金的烛台、几何图案的地毯、雕花边柜的装饰等,从细小处呈现独特的韵味。
所谓欧式风格只是一种室内装修风格的泛称,特指承袭欧洲文化的诸如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之类的欧洲装修风格,当然除了这类被归类为古典欧式风格的装修之外,衍化而出的如新古典、简欧、欧式田园等也可概括为欧式风格。虽然欧式风格种类丰富、复杂,但也是可以概括归纳出一些共通性的,例如古典欧式风格是华丽贵气的代表,由于有特色的建筑多是教堂、宫殿等上层贵族所居住之所在,在风格上就会偏向彰显贵族气质的奢侈,金碧辉煌不足以言道,因此在色彩上浓烈鲜明,用材上以石材等大气之物建造,在家居布置时的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