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明代家具的书

明代家具的书

发布时间:2021-01-27 19:29:00

① 介绍一些家具设计的书籍

可以看看方海的这本<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此书从一些传统家具样式版中作探讨并延权伸到现在家具设计中的一些经典产品,个人觉得很有启发意义.
另外,虽说是家具设计,但其实你可以多由建筑/室内设计理念或者风格入手.因为建筑>室内>家具
,对建筑风格,结构,设计理念有一定的理解会对家具设计很有帮助!
把分给我吧,哈哈~~~

② 清代家具与明代家具有哪些不同点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 ,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 ,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 。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立体效果。镶嵌在清式家具中更为普遍地运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钿嵌、百宝嵌、珐琅嵌乃至玛瑙嵌、琥珀嵌等,品种丰富,流光异彩,华美夺目。其中珐琅技法由国外传入,用于家具装饰仅见于清代。描金和彩绘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段,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综观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能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造型上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明清家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用材
明清家具的鉴定,最重要的就是辨别年代。而历史不同时期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以及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常会采用不同种类的木材制作家具,因此一些古家具的用材会直接反映出该家具的产地和年代,这是判别古家具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学会辨别木种是鉴赏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明清家具在用材方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辨别木材是鉴定家具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木材制作。因在清代中期以后,这几种木料日渐匮乏,成为罕见珍材。所以,凡是以这几种硬木制成的家具,大都是传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遗物。虽说此类家具后代仿制的也有,但终因材料难得及价格昂贵,为数极少。今存的传统硬木家具中,也有许多是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由于这几种木材,是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日益难觅的情况下才被大量使用,所以,以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大多为清代中期以后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的产品。如有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明式家具,因其材料的年代与形成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制品。当然,这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因为众文献记载来看,红木和花梨木可能最迟在清代初期就已开始被选用作家具之材,而在江南一带也确实也发现了不少明式红木家具,不是近代仿制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遗物,但从整体上说,红木家具的大量出现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传世的榉木家具,不能以材质来间断年代,因为它在明清两代均被广泛用于制作家具,并在形式上也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许多清代中期及至更晚的榉木家具,仍然沿袭着明代的手法。所以,对榉木家具的断代,应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特点来进行鉴定。
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古家具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大量珍稀的古家具外流。为此,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制定了一条政策,规定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和乌木这五种制作的家具不准出口,这种“五木法则”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过于简单,又使大量菲五木的珍贵古家具流出海外,同时这种以木质定高下的简易法则也使许多爱好者坠入了拜物的误区,将作为中国古家具主体的菲五木家具一概视为“柴木”,甚至滥收贱卖,极少开展收藏研究,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二)品种与造型
明清家具的品种,也与年代有着很大的关系。明代椅子常见有四出头式和官帽式,还有圆椅、玫瑰椅等。四出头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发现。因此,在鉴定中可以判断,凡与这类出土椅凳风格类似的传世扶手椅品种,应考虑为明式制品。有些较早出椅现的家具品种,往往到了清代后就不再流行。也有一些家具品种,出现的时间较晚,早期不可能制作。如圆靠背交椅,入清以后不再流行,从伟世品来看,它们多用黄花梨制作,很少有红木或新黄花梨的制品。所以,传世的圆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家具。而式样庄重、体态硕大的太师椅,则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再如茶几,本身就是为适应清代家具布置方法而产生的品种,传世的大量实物中,多为红木,新黄花梨制品,未见年代较早的。很显然,茶几是清式家具品种。此外,如折叠椅,折叠香几等,都是清代雍正以后出现的新品种。
家具的造型,是断年代的重要依据。许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都可以从造型及造型的变化来判断。比如搭脑两端出头、扶手两端不出头的扶手椅,或搭脑两端不出头、扶手两端出头的扶手椅,多为明式家具扶手椅的早期造型式样,其制作年代一般还会晚于清代中期。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柜居多,侧脚收分明显,以各种流畅的线条装饰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后,这类圆角柜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方角柜,下方正平直,侧脚收分渐小,至清代中期以后基本无侧脚,并且装饰雕刻亦由简洁变繁琐。甚至家具的腿足造型的变化,也可作为断代的依据。如桌椅的腿足,即经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壮的变化过程,凡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
(三):结构
鉴定明清家具的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来判断。如明代官帽的靠背,基本光洁无纹。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绝大多数是雕花板,素板罕见。又如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以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
第一,观察结合处。主要观察古代家具的结合处是用榫卯、钉子还是胶粘。鉴赏家具就可以依据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不同的组装结构加以区分。艾克在鉴定明式家具榫卯结构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梢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者不用镟制——这是中国家具工匠的三条基本法则。”其实这也是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特点的总结。古式家具具有精巧的榫卯结构,构件之间,不用金属钉固定,而是全凭榫卯即可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而且工艺精确,扣合严密。
第二,了解历代榫卯结构。由于不同的时代家具榫卯结构受到一定生产力的制约,所以也不尽相同。例如,先秦楚墓和汉墓出土的家具一般只有暗榫、透榫、半榫、等几种方法。夹头榫大约在晚唐、五代时出现,匠师受到大木梁架柱头开、中夹绰幕的启发而运用到桌案上来,插肩榫则是明清家具常用榫卯特征。
第三,注重榫卯使用工具。作伪高手一般懂得古代家具都是用榫卯而很少用钉子和胶粘的,而且伪造得也很相似。但是无论作伪者怎样高明,毕竟不同时代家具榫卯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总会有所不同。仔细观察就会看出破绽。如张德祥就指出,明式圆角柜它的透榫两侧呈圆弧形,就一定是伪作的。因为圆弧榫眼出自近代的打眼机, 所以说辨别榫卯使用的工具和有无近代工艺的手法也是鉴定家具的重要方面。
(四):装饰
了解不同时代装饰风格是断代家具的重要依据。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装饰风格。以镶嵌工艺来说,明代与清代家具区别一个明显标志就在于此。明代家具很少用镶嵌工艺,而清代镶嵌工艺则较发达。
明清家具上的花纹,是鉴定家具制作年代的最重要依据。家具上的装饰花纹与其他工艺品的花纹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在鉴定家具时,有确切年代的其他工艺品上的花纹,是很好的对比参照物。如明清家具上常见的龙纹、凤纹、螭纹、葡萄纹、牡丹纹、如意纹、卷草纹及各式吉祥图案等,也是明清时期各类工艺品上常见的装饰纹样。因此,只要认真研究和仔细识别,那么对明清家具的鉴定将是很有益和有效的。比如,吉祥图案是清代瓷器上最喜欢用的装饰题材。清代家具的图案装饰也是如此,许多图案的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常见的有“五蝠捧寿”、“鹊上梅梢”、“计划麒麟送子”、“吉庆有余”、“龙凤呈祥”、“海屋添筹”等,尤其到了清代晚期的家具,比比皆是。
在参照对比时, 宜采用题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对比,这样就比较容易判断年代,判断也较准确。参照物则可采用玉器、瓷器、剔红雕漆等工艺品上的花纹,尤其是明清建筑的装饰纹样,往往与家具装饰花纹在材质、内容和形式上更有共同之处。
此外,在流传至今的明清绘画及书籍插图中,亦有不少生活场景和家具图形,有较客观的写实性,也可用来进行对照比较,作为鉴定的依据。
当然,明清家具与其他工艺品不同,绝大多数没有年款,其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上述鉴定方法,除根据花纹可以判断具体的年代外,其他的只能区分明式和清式,一些鉴定标准也仅作参考,切不可生搬硬套。因为明清家具在用材、品种、造型、制作、方法和花纹上,或沿袭传统,或刻意仿造,极难断代。对这种家具的鉴定,就更要进行详尽和全面的科学考察。

③ 求几本明清家具的书籍

去中原木雕网站上看看吧,明清家具图片很美!

④ 求明清家具电子书 谢谢

亲,这几本书都抄是以彩袭图为主的书籍,我之前头脑发热也曾经看过一段室内设计方面的书,这一类的书都收录了很多相关的图片资料,单纯的从文字上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txt格式不能包含图片,网络上有pdf格式的,当然也是有一部分。这些书价格确实贵了一些,想要电子书可以理解,你可以去网络上搜一下,pdf格式的需要相应的阅读器。
如果真的喜欢家居方面的研究的话建议去图书馆借阅,我当时就是去图书馆借书的。

⑤ 明代家具有什么的特色

明代的家具在“尚朴”、“大木梁架结构”观念的倡导下,风格简约古朴,造型优美,追求线条的流畅和变化。通过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来打造流畅的外观,并最终呈现出整体上的端庄、雅致的艺术气质。

跟房屋、台座一样,家具的平面、纵横断面,都作四方形。但由于四方形的结构是可变、不稳定的,所以工匠们会为家具配上各种各样的枨子、牙条、牙头、角牙、短柱及托泥等构件,以此来提高硬木家具连结点的强度,消除四方形家具整体的不稳定感,同时还能将重量负荷,均匀而又合理地传递到腿足上去。

⑥ 想了解中国古代家具史应该看什么书。

嘉木堂家具文房系列 一套8本 1500元包快递
年轻时伍嘉恩在欧、美、加求学,197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明朝家具,1981年回到香港,1987年在中环毕打行一楼创办Grace Wu Bruce,正式从收藏家跨度到职业行家。起初她只做博物馆、行家生意,不喜欢与不知明朝家具好坏的人打交道,只愿意和明朝家具追求者交流。结果资深收藏家接踵而来,伦敦知名骨董商Eskenazi过去伍嘉恩是他的客户,现在回过头来要她让家具给他,原因是香港紧临古家具货源地中国大陆,拥有地利之便,伍嘉恩比欧美骨董商更能得到资讯和货源。她的店自然成了欧美博物馆专家、行家来香港必到之处,除此香港本地也慢慢出现喜欢明朝家具的收藏家,如业承耀医师等。正因为伍嘉恩对明朝家具的专业,她在香港的店成了经营明朝家具的象征。 在中环毕打行,为让这些家具看起来像雕塑艺术品,表现出明朝家具的线条、比例之美,伍嘉恩把展出的明朝家具都放置在台座上,展示空间也全部漆成白色,放在纯白空间、台座上的家具,看起来有如雕塑艺术品,而不单只是用具,这对当时欧美、亚洲、甚至全世界的中国古家具爱好者,是新的体验与惊讶。因此伍嘉恩在香港中环毕打行创办Grace Wu Bruce首展立刻吸引全世界中国古家具爱好者目光,让中国明朝家具地位从实用性提升到艺术品的陈设品味。 回到香港的伍嘉恩更常接触到中国文化,到苏州后对中国庭园十分心仪,便尝试将二份喜爱结合为一。中国庭园的奥妙就在借景,景借的好,空间便有生机、有变化,以致1993年参加伦敦GHAF展时,便把中国庭园做为空间规划元素,例如把庭园常见的圆门、六角门、花瓶门做为过道区隔展览空间,让空间充满趣味生机,再把展出的古家具放回它该有的位置,空间还是纯白、没有旧建设的繁杂,展品一目了然,让明代家具在拟古的现代空间找到它新的生命,这次空间规划赢得当年博览会的设计大奖。除此,在1994年香港亚洲艺术Art Asia展,更建了一幢模拟苏州园林现代古建筑来展示她的明朝家具。 1994年嘉木堂搬到了新址,在中环靠近荷里活道的亚毕诺道三号环贸中心701室。这是一幢商业大楼,新址位于七楼,为让新址能呈现明代家具之美,她营造了一个有如庭园般的明代家具空间。入口有石板间道,纯白仍是她坚持的,在伦敦、新加坡、香港博览会见过的现代苏州庭园移到了新址。迎面而来,王世襄所写《嘉木堂》三个书法大字正挂在墙上。过去伍嘉恩经营的家具店,只有英文名Grace Wu Bruce,没有中文名,王世襄就以伍嘉恩喜欢木制古家具,为她取了《嘉木堂》,从此伍嘉恩的店有了中文名。
1998年伍嘉恩更在伦敦设立伦敦《嘉木堂》,一如香港《嘉木堂》的空间规划,伦敦《嘉木堂》也是纯白的展示空间,从1987年创立香港《嘉木堂》、1998年创立伦敦《嘉木堂》至今,伍嘉恩共为中国明朝家具举办过二十八次展览,相信比全中国的类似展览次数还要多,这二十八次展览为中国明朝家具从只是用具,变化成艺术雕塑品的观念起了重要奠基作用。 2002年伍嘉恩对中国文房清供感兴趣,并与《翦淞阁》、《泥留斋》两位收藏家在10、11月分别在香港、伦敦举办展览,这两位展览的专业与鉴赏能力,让伍嘉恩《嘉木堂》顺利打入了清供经营项目,从此在项目上占有一席之地。
伍嘉恩与文房清供的接触比明朝家具要早的多,学生时代便常逛骨董店,零用钱几乎都花在这些小玩意上。1987年开业经营明朝家具后,喜欢收藏文房清供的兴趣却不曾间断。香港冯平山博物馆和东方陶瓷学会1986年举办《文房萃珍展》,她便曾参与统筹,这个隐而不宣的兴趣直到去年才以《翦淞阁——文房清供展》对外宣告。
伍嘉恩成功的关键在于为文房清供打到新的定位,过去虽然有许多人经营文房清供市场,但多是一般的文房品,无法论述它的来历和作者,但伍嘉恩《嘉木堂》展出的文房清供品,件件都有清楚来历论述,这就有如瓷器市场的官窑,器物上有款、有皇帝年号,同样的,嘉木堂展出的文房清供多有作者款或制作年代,如此便区隔了与其他业者的差距,进而为文房市场开辟出一条类似官窑瓷器鉴赏之路

⑦ 2015年出版和明朝家具有关的书籍

《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师大教授顾诚著...继续查找有关 关于明朝的书籍明朝历史书籍

⑧ 求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以及伍嘉恩女士《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三本书的pdf版。

罗盘觅臣片面性堵棵

⑨ 求明清家具电子书

fs2you://
这个是明式家具研究的 飞速网链接 可以直接下载的 我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了 现在下载完了还是可以的
http://www.zuojiaj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258&ordertype=1
这个是明式家具珍赏的链接 里面还有两本书 就是太大了 我没下载
希望这些是你想要的
悬赏分啊悬赏分 就给我呗。。。。。。我正好也学这个 有缘呢。。。。嘻嘻

⑩ 明朝时期通用的书籍样式

明代的书籍装帧
明代是我国古代出版印刷业最为辉煌的时代,而只有到了明代,北京才真正成为全国出版印刷的中心。
明代的中央很多机构,都从事出版印书活动,而印书的内容按其职能各有侧重,北京国子监主要印刷教育用书(如经史类书),钦天监以印历
书为主,礼部主管地方政府的印刷,此外如都察院、太医院、史局、兵部、工部、顺天府等机构,也都从事过印书活动。有的部门还设有印刷所。
明代在北京设立的司礼监经厂,是一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印刷厂,其总人数为120O人。其中从事书籍装帧的工匠就有700多人。
明代北京的民间印刷业也很繁荣,分布在京城的印刷作坊有十几家。
明代北京的书籍装帧,是历代集大成者。书籍的开本大小、开本比例形式多种多样,历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都有使用,而工艺则更为考究。
明代北京所印书籍的装帧形制,以经厂本最有代表性。它所印的经史类书籍,版面行格疏朗,字体楷书端正,大黑口、双鱼尾、注释用双行小
字,多采用包背装。藏书家多称“监书天下第一”。经厂印刷的《大统历》,有两种装帧形式,一种是包背装,一种是经折装,印刷有墨印和蓝印
两种。凡经厂所印的各种书籍,封皮用料有几种不同的档次,以黄绫裱纸包皮者,多供宫廷使用;以素色绫绢裱皮者,多供官员使用;以厚纸包皮
者,可供一般官员使用或向民间出售。经厂印装的《大藏经》(北藏),为经折装,长度约一尺,封皮用硬纸裱以黄绫及各色彩绫,其装潢十分考
究。明代北京的巨帖写本书《永乐大典》,共11095册,书高一尺七寸,宽一尺,为历代开本最大的书,也近似于黄金比例。该书为包背装,封
皮裱以黄绫,是历代书籍装帧中最为壮观者。
线装是明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书籍装帧形制,也是我国古代最完美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线装书的加工流程为:折页、配页、撞齐、订纸捻、配
封皮、三面裁切、打眼、穿线、包书角等。明代线装书的封皮,多数为纸面,选用较厚的纸,或几层纸滚贴而成。较为考究的书皮,则在厚纸上滚
以布、绫、锦、绢等织物,包角是在书的订口上下两角裁切边处贴以细绢,以使其美观坚固。有的书还有书根,即在书的下切口靠订口处写上书名
及卷次,以便于阅读时查找。线装的订眼是为了穿线,随书的开本大小和设计要求,有四眼、六眼、八眼不等。订线多用白丝线穿双道,书要压
实,线要拉紧。明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订线用清水白绢线双眼订结,要订得牢揪得深,方能不脱而紧,如此订书乃为善也。”
线装书的封皮文字称书笺,只有书名和卷次,印或写在长条纸上,贴于封面的左上角。扉页所载内容较详细,有书名、出版印刷者名、出版年
代等。更详细的出版情况,多印于书后。有些政府出版的书籍,还在书的第一页或封面盖有印章。最有代表性的是经厂印刷的《大统历》,不但盖
有政府公章,并有政府文告,申明不得私自翻印。
明代北京的书籍装帧还包括函套,以便将一部书的各册包装为一个整体。函套多用厚纸板外裱以蓝布(也有用绫锦者),随书的大小、厚度而
制。函套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四面包裹,露出书的上下口,称半包式;另一种是将书的六面全部包裹,称全包式。除厚纸布面函套外,还有夹板
和木匣两种外包装,夹板式是用两片与书同大小的木板,夹于书的上下,再用布带捆牢。木匣则是按一部书的大小,制成木匣,将书装入。
明代北京的版本中,还有一种书页内衬纸的装帧形式,这多用于较薄的纸张,有一种罗纹纸,薄如蝉翼,透印严重,衬纸后不但克服了透印现
象,也增加了书页的强度。
由于刻版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为书籍的装帧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包括版面艺术、字体艺术,插图艺术和文字的多色印刷。
明以前的印书字体,多选用颜、欧、赵等名家书体。明初开始,书籍用字一改传统风气,改用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匠体字,这就是现在书籍
常用的宋体字。宋体字萌芽于宋,由还不成熟而未能推广。成化年间,国子监、经厂的版本中,开始使用宋体字,从而很快在全国推广,字体的风
格也有粗体、中粗体和细体几种。这种印刷专用字体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古代书籍版面艺术的新发展。我国古代书籍的插图艺术,有着优良的传
统。唐代的佛经印刷中,就配有卷首图,宋代有插图的书籍就更多了。到了明代,书籍的插图艺术达到很高水平,在民间刻印的戏曲、话本中,使
用较多的雕刻精美的插图;官方出版的科技书、医学书、方志书中,也使用了较多的插图,特别是宫廷使用的启蒙读物中,出现了短版彩色印刷的
插图。
出于书籍产量的大增,使社会的中下层人士也有读书机会,从书籍的装帧形式来看,也分成不同的档次。就是经厂本,也分为不同的装帧档
次,既有供上层使用的豪华本,也有供中下层人士使用的普通本。民间作坊的印本,主要供社会一般人士需要,从刻印到装帧,也力求简朴实用,
成本较低,在开本上,既有较大的开本,也有中小开本。明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
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这代表了明代人对书籍装帧的一般要求。

我找到这点,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明代家具的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家具展有哪些用 浏览:106
康佳电视黑屏维修费 浏览:829
容声冰箱上海维修中心 浏览:865
物业维修基金怎么改革 浏览:768
栾川整体家具什么价格 浏览:257
五角场家用电器 浏览:903
楼梯已贴地板砖怎么翻新好看 浏览:302
跃众家电空调制冷配件经营部怎么样 浏览:609
家用维修点 浏览:980
第标家具 浏览:887
维修家电如何找客户 浏览:645
余姚电力维修电话号码 浏览:848
房车为什么不用铝家具 浏览:13
哈罗维修点 浏览:564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 浏览:65
家电业能跳槽到什么行业 浏览:448
卖家用电器怎么样 浏览:610
煤气管道防水怎么处理 浏览:717
建筑防水属于什么涂料 浏览:693
旧房翻新怎么量尺 浏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