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莞市大志家具有限公司口碑怎么样
东莞市大志家具有限公司口碑好。业精于诚,达于信。大志家具坚持以诚信为本,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以其共同发展。东莞市大志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工厂面积拥有六万多平方米,设备先进,工艺精良,技术力量雄厚,产品饮誉业界。公司专业生产:实木仿古家具。约克公爵美式家具,系广东省东莞市大志家具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之一。约克公爵始建于1998年,旨在为家庭、别墅、公寓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家具,一直行销于国外市场。2007年初,大志家具凭借在国际家具市场的多年成功经验,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开始转型于国内市场,在中国构建加盟连锁零售网络,经过不懈努力与开发创造性营销战略,已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100余加盟连锁店。
⑵ 简要说明英国皇室及王朝的传承历史及特点
英国王室(英文常简称Er)是现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仪式都严格奉行完全一样的传统,这使得英国王室的加冕典礼成为现存的、依然举行的最古老的仪式。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王室只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英国国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统治者和三军总司令,政府的实际领导人是首相,通过民选产生。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最终在国王的认可下生效。
特点:
英国王室只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虽在法律下还具有较大的权力。
(2)约克公爵美式家具扩展阅读: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王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
虽然英王的确拥有实质性权力例如解散议会、宣战、警告权等(与日本天皇没有实质性权力的区别)。但英国国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统治者和三军总司令,他的权力早已在1689年《权利法案》让予政府的实际领导人首相和议会(现时都是通过民选产生)。
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国王可以行使建议权、警告权,但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不过最终也要在国王的同意权下认可生效。
⑶ 18世纪 英国
在西洋服装史上,洛可可艺术(Rococo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历史进入18世纪,西欧各国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18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艾狄生、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著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做造作的的艺术.在服装上比巴洛克更显示出女性特征,是巴洛克艺术的续。巴洛克的折皱风格和洛可可也有很大的区别。巴洛克更规律一些,洛可可都是折皱的渐变,更为唯美化。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角的修饰(例如领口和袖口大大的花边).
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身外张,在衣摆里面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前门襟仍有一排其材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图案变化无穷,最喜用的材料是各种宝石。1715年以后,阿比的用料和色调节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浅色的缎子,门襟上的金缏子装饰也省略了,由于阿比变得朴素,穿在里面的贝斯特就装饰的豪华起来,用料有织锦,丝绸及毛织物,上面有金线或金缏子的刺绣衣长一般比阿比短两英寸左右。衬衣袖口装饰有薷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从阿比的袖口露出来。下半身的克尤罗采用斜丝裁剪,做的址分紧身,据说紧得连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1715看以后,多用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
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装为之一变,典型的穿法为: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frac,英国称frock)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这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tsilcoat)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在的晨礼服(moning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
1780年,英国出现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英国也确立了男装流行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之变成礼服。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莱”(gilet),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廉价的布料或里子制作。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了叫鲁丹郭特(redinggote)的新型外套这个名称来自英国的骑马用大衣ridingcoat,这时作为旅行用的外套在法国流行,有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很类似阿比,因此,路易十六时代,鲁丹郭特常取代阿比直接穿在贝斯特外面
17世纪60年代伦敦发生了两件惊人的事件,即1665年的大瘟疫和
1666年的大火灾.大火烧毁了伦敦3/4的建筑,共计12000多所房屋.
火灾之后,人们对伦敦进行了重建,砖房完全取代了木结构房屋,并为
其他地方所仿效.城市砖房大都为3至4屋,高度适中,略带一点建筑
装饰.正方当街下一面,开设饰有框格的窗子,代替了伊丽莎白时代的
直棂窗.这种有框格装饰的窗子,每层都有,上一层比下一层小,一直
小上去.室内以布置精致的中国家具为时髦,并配以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银餐具,瓷茶具和其它物品,地上铺设印度或波斯的毛毯.中国的糊壁
纸和家具在英国颇受欢迎.英国人原用挂毯装饰墙面,既沉重,又不卫
生.因此轻巧,干净的糊壁纸传入不列颠后,英国人立即加以仿制.英
国家具商还从中国进口椴杨,柚木,檀木,柳杉,洋苏木,黄杨木,红
木,乌木等,仿制精巧,结实的中国式家具,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8
世纪中期英国最著名的家具制造商是漆本台尔,他的一份家具目录上有
下列项目:
第23—25项:9把椅子,按照中国式样制造.
第31项:一张大床,每个角上有一条龙,向上攀登,床头板上有祠
庙,内有中国神像,两边有人在祈祷.
第111项:中国框架,不但在英国,而且在全欧洲,是最完善,最
宏伟的东西.中国书橱,按照中国格式制造,十分好看①.
乡村别墅以外观宏伟著称.18世纪初,英国产生了"一种人多如鲫,
声达四壁,驳杂不纯的别墅",即所谓安恩女皇式别墅.这种别墅一般
建在小山岗上,"只注重外观的宏伟,至于内部的舒畅和便利还是其次".
18世纪中叶,一位名叫帕拉第奥的意大利建筑家将意式别墅引进英国.
这种意式别墅讲究舒畅便利,"前面有石的照壁,四周围绕柏树,……
方形的大房子,能够舒舒服服地容纳下箷裙,……前门常常居中,并且
常有一个壮丽的三角顶建在上面.屋的四边均有大的装框的窗户,瓦的
屋盖,在栏杆之后倾斜着,烟囱则纷集于四隅.每间屋的后面,都有一
所广大而美丽的花园,里面遍植芬芳扑鼻的古式的花木."②别墅内有
装配考究的家具,壁画,餐具,漂亮的仆役,丰富的食物,名贵的美酒,
"所有的一切都显得过于丰盛".
17世纪后期英国人开始对中国园林发生兴趣.在此以前流行的是法
国式或荷兰式园林,讲究规则和对称的布局.1685年威廉坦普尔爵士
发表《论园林》一文,认为中国园林有一种不规则美.1711年—1713年
作家艾迪生和诗人蒲伯分别撰文指出,自然纯朴,隐而不露的中国园林
比尺寸精确,线条工整的欧洲园林,更有一种亲切,庄严之美.经坦普
尔,艾迪生和蒲伯等人的倡导,英国园林风格发生很大变化,比例和对
称等规则被推翻了,直线被曲径和曲线所代替.人们在营造园林时,注
意把园中景物同周围的田野风光联系起来,追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
木深"的意境.总之,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在饮食,服饰,建筑艺术
方面,中国文化对英国上流社会影响很大,18世纪中期这种影响达到高
潮,有关中国文化的书籍纷纷出版,诸如《中国式田园建筑》(1750年),
《中国建筑和哥特式建筑》(1751—1752年),《中国设计新图册》(1754
年)和《中国房屋,家具,服饰,机械和家庭用具设计图册》(1757年),
等等.桂冠诗人威廉怀特海指出:"几年前,一切都是哥特式的;……
如今又有一种奇怪的主意占了上风,弄得样样东西都是中国式的,或者
是按中国的情趣设计的;若用较为谦虚的说法,便是'半中国式'的.
桌子,椅子,壁炉架,镜框,甚至最平常的家庭用具都得屈从这一新奇
的标准;'中国热'真可谓风靡一时,户外的东西更是这样,连牛棚的
门也改成了T形或Z形,而每间牛舍的角上都挂着铃子."①城市贫民
的住宅狭窄,肮脏.1666年伦敦大火将许多贫民住宅化为灰烬,房地产
商巴庞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把土地划成街道和小房子的宅基地,然后
把土地出售给工人;剩下没有卖出的土地,他就自己盖房子.结果伦敦
建起了许多类似鸽子笼式的密集住房.这类住宅没有最起码的卫生条件
和舒适,导致人们性生活混乱不堪和易患疾病.对于城市贫民而言,17
世纪是一个转折点,居住条件日益恶化,而房租在开支中所占的比例却
越来越高.穷人住得越拥挤,房地产商的收入就越高.现在空间同时间
一样,就是金钱.
贫穷农民的住宅比城市贫民好不了多少,甚至更坏,"小小的茅屋
没有地板,只有天然的地土","门户和窗子都不足以蔽雨雪,在下雨
天时,不平的泥地上就布满了泥泞".
③消遣.乡村别墅是英国上层人士的重要消遣场所,它的一个重要
功能是在大自然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诸如散步,骑马,打猎等.猎狐
成为上层人士最喜爱的体育活动,到了18世纪以后,甚至被认为是他们
唯一值得尝试和注重的乐事.为此,上层人士不惜耗费巨资养着漂亮的
良种马和优秀的猎犬,对马儿的交配,生仔,训练津津乐道,猎犬的价
格上涨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一位绅士愿出50几尼请画家来画他的马,却
只愿出10几尼画他的夫人.猎狐危险性小而乐趣大,吸引了许多贵族女
子.她们身着猎装,横枪骑马,英姿飒爽.贵族女子的加入使猎狐更为
时髦①.普通市民自耕农对猎狐亦很感兴趣.但是当时的狩猎法规定,
只有年收入100英磅以上的地主才有权狩猎.许多人冒着沦为囚犯的危
险,悄悄地参加狩猎.
⑷ 英国王室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网络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图片 数字博物馆 年度盘点 网络商城
拆分词条 英国王室
求助编辑网络名片
三狮是英国王室的象征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皇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发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由世袭产生。首相是英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通过民选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但最终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英国君主与其近亲的关系由其名号可知。王室成员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或者正式的定义,并且不同的名单会有不同的成员,不过拥有国王/女王陛下(HM)或者王子/公主殿下头衔(HRH)的一般都被视为王室成员。
目录
现英国王室主要成员列表英国王室官方网站上的英国王室成员列表:
最近逝世的王室成员
外围王室成员名单
在世的王室成员前配偶列表
年金
所得税
英国王室的姓氏概述
英女王安妮
乔治
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起源
金雀花王朝
温莎王朝
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威塞克斯王朝
丹麦王朝
威塞克斯王朝(续)
诺曼王朝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兰开斯特王朝
约克王朝
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
共和政体
斯图亚特王朝(续)
汉诺威王朝
温莎王朝
英国王室裁员近代:
戴安娜王妃
英国王室著名的13场婚礼
英国皇室的相关电影1.《女王》
2.《恋爱中的维多利亚》
3.《鸠占鹊巢》
现英国王室主要成员列表 英国王室官方网站上的英国王室成员列表:
最近逝世的王室成员
外围王室成员名单
在世的王室成员前配偶列表
年金
所得税
英国王室的姓氏 概述
英女王安妮
乔治
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起源
金雀花王朝
温莎王朝
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
丹麦王朝
威塞克斯王朝(续)
诺曼王朝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兰开斯特王朝
约克王朝
都铎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
共和政体
斯图亚特王朝(续)
汉诺威王朝
温莎王朝
英国王室裁员
近代: 戴安娜王妃英国王室著名的13场婚礼英国皇室的相关电影
1.《女王》 2.《恋爱中的维多利亚》 3.《鸠占鹊巢》展开 编辑本段现英国王室主要成员列表
英国王室官方网站上的英国王室成员列表:
英国王室最新全家福
女王陛下 爱丁堡公爵殿下(菲利普亲王)(王夫) 王储(威尔士亲王)和康沃尔公爵夫人(女王长子及妻子) 剑桥公爵夫妇(威尔士亲王长子及妻子) 哈里王子殿下(王储次子) 约克公爵殿下(女王次子) 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长女) 尤金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次女) 埃塞克斯伯爵夫妇殿下(女王幼子及妻子) 路易丝温莎小姐(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女) 瑟林子爵(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子) 长公主殿下(女王之女) 格罗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的迈克王子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亚历山德拉公主,尊敬的Ogilvy夫人(女王堂妹) 英国王室
最近逝世的王室成员
格罗斯特公爵夫人爱丽斯王妃殿下(女王的婶婶) 伊丽莎白太后陛下(女王母亲) 玛格丽特公主殿下,斯诺顿伯爵夫人(女王之妹) 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王储前妻)
外围王室成员名单
皮特·菲利普斯,扎拉·菲利普斯(长公主子女) 林利子爵(玛格丽特公主之子),子爵夫人,子爵之子女 莎拉·夏托夫人(玛格丽特公主之女),其夫,其子女 阿尔斯特伯爵夫妇(格罗斯特公爵之儿子儿媳) 达维娜·温莎小姐,罗丝·温莎小姐(格罗斯特公爵之女) 圣安德鲁伯爵夫妇(肯特公爵儿子儿媳)及其子女 海伦·泰勒夫人(肯特公爵之女),其夫,其子女 詹姆斯·奥吉维夫妇(亚历山德拉公主的儿子儿媳)及其子女(亚历山大·查尔斯和弗罗拉·亚历山德拉) 尼古拉斯·温莎勋爵(肯特公爵幼子) 玛丽娜·莫瓦特夫人(亚历山德拉公主之女)及其子女(与前夫所生的克里斯蒂安·亚历山大和泽诺斯卡·梅依) 豪华轿车配备
海伍德伯爵(乔治五世女儿,长公主玛丽之子),他的第二个妻子,及其子女 杰拉尔德·兰利 (海伍德伯爵之弟)之遗孀及其子女 法夫公爵(爱德华七世之曾孙)及其子女 萨尔托恩(Saltoun)夫人(维多利亚女王第三子,亚瑟王子(Prince Arthur, Connaught)康诺特公爵之孙Alexander Ramsay of Mar遗孀及其子女 缅甸的蒙巴顿女伯爵(第一任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斯·蒙巴顿的长女,爱丁堡公爵的表妹),其丈夫及子女 汉诺威王子夫妇(乔治三世的曾曾曾曾孙)。虽然他们和现在英国王室关系很远,但他们是乔治五世以前,汉诺威王室仅有的嫡系传人。他们宣称自己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子王妃,但这一称号并未得到英国王室承认。 这些人并无王室头衔,也不帮女王执行王室公务,也不从王室内库中支取薪资。但女王会邀请他们参加非官方的仪式,也会参加一些官方的仪式,如女王生日时的阅兵礼,女王的金禧纪念,王室成员的葬礼等。
在世的王室成员前配偶列表
约克公爵夫人莎拉(约克公爵前妻) 马克·菲利普斯(安妮公主前夫) 斯诺顿伯爵(玛格丽特公主前夫)
编辑本段年金
执行公务的王室成员每年有资格领取一笔年金(相当于工资) 价值连城的皇冠
爱丁堡公爵:35万9千英镑 约克公爵:24万9千英镑 肯特公爵夫妇:23万6千英镑 安妮公主:22万8千英镑 亚历山德拉公主:22万5千英镑 格罗斯特公爵夫妇:17万5千英镑 埃塞克斯伯爵夫妇:14万1千英镑
编辑本段所得税
1993年起,女王同意为所得和资金收益付税,同时宣布以后只有女王,菲利普亲王,太后会收取王室专款。然而,其王室成员并没停止支取王室专款,他们支取后,女王会返还相同数量到国库。这只是一个掩盖停止付款后管理和立法上难题的折中办法,但女王每年因此少缴纳53万6千所得税,这些税会从她应付的所得税中扣除。 .
编辑本段英国王室的姓氏
概述
“1917年英国王室采用了Windsor(温莎)这一新姓氏。何谓“采用一个新姓氏”?意思就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改用另一个姓氏。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 英联邦标志
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上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么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味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砸烂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腊肠”,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因为这时候,英国正处在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统治之下,而该王朝的统治者科堡家族则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德文。所以此时王室只是将这面德文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科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事说来话长。
英女王安妮
一个朝代是由几代人延续下来的。为什么1917年德国的尊严在英国受到了侮辱,这就需要知道德国人是怎么进入英国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纪初的英女王安妮。 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个虔诚的新 伊丽莎白二世
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国在文学和艺术装潢方面达到了繁荣时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坚实而闪光的印记。但她个人生活却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出于后继乏人的考虑和对家庭的忠诚,安妮女王最初倾向于遵从家族的意见,选择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作为王位的继承人。然而,英国立法机关的成员们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显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见所造成的伤害,依然使人们耿耿于怀。很清楚,下一个君王的人选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要么是詹姆斯一世的后裔子孙——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家族,他们是一个小公国的统治者,同时也是新教徒。这是令人较能接受的一家亲戚。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于是立法机关的成员们将选票投给了安妮女王的这家德国亲戚。根据1701年的继承法,古老的斯图亚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于1714年,于是下一个君主来自德国的汉诺威家族,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汉诺威家族的第一个国王。宗教将英国推进了乔治王朝时代。
乔治
乔治一世的即位为英国王室注入了德国血统。这位新君主只能说一点儿英语,只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他的王国上。尽管这是一个愚钝的、不讨人喜欢的外国人,尽管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和孙子一直都在觊觎王位,但是法律将王冠牢牢地戴在了乔治一世的头上,直至1727年。 乔治一世之后登基的是他的儿子乔治二世。乔治二世虽然政治上无能,但却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他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亲自带兵征战沙场的君王。 乔治时代在位最长的是乔治三世。乔治三世是乔治二世的孙子,出生于英国,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多次的精神错乱为他的晚年笼罩上一层乌云。这个病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乔治四世摄政和执政时期,英国在时装、家具和建筑方面成就显著。 下一个登上王位的是乔治三世的另一个儿子威廉四世,他在位仅七年。威廉四世宽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遗憾地常常犯错误。和其他君王比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人遗忘的君主,人们之所以还能记住他,只因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伯父。维多利亚是乔治三世第四个儿子的女儿,她将是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威廉四世从心里讨厌维多利亚那个盛气凌人的母亲。作为国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尽量活着,直到维多利亚度过18 英国公主
岁生日。到那时,维多利亚就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摄政而独自执政。威廉四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着汉诺威王朝结束了,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出现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维多利亚和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结了婚。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强大和繁荣的象征。“这个女人就是大不列颠帝国”。 19世纪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产的母亲,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时,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个孙子、近80个重孙。儿孙们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专门有人为他们与外国王室牵线搭桥。于是女王的子子孙孙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 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国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议,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么变得“本国化”了。事后人们感到奇怪,像“温莎”这样一个具有民族性和本国化、且令大家都高兴的名字,以前怎么就没被用过呢?
编辑本段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起源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 伊丽莎白二世
,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
金雀花王朝
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 查尔斯与卡米拉
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 戴安娜王妃
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编辑本段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
(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尔沃夫 (839-858在位) 3埃塞尔巴德(858-860在位) 4埃塞尔伯特 (860-866在位) 5埃塞尔烈德一世 (866-871在位) 6阿尔弗烈德 (871~899在位)。 7爱德华一世(900-924在位) 8埃塞尔斯坦 (924-940在位) 9爱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爱德华二世(975-978在位) 14埃塞尔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丹麦王朝
(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麦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麦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罗德(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麦王兼) (1040-1042在位)
威塞克斯王朝(续)
1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 2哈罗德二世(1066在位)
诺曼王朝
(1066—1135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在位 ) 2理查一世(1157-1199)(英格兰国王1189-1199)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
兰开斯特王朝
(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1470—1471)
编辑本段约克王朝
(1461—1485年):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
编辑本段都铎王朝
(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兰国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国王1509-1547) 3爱德华六世(1537 - 1553)(英格兰国王1547-1553) 4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女王1553) 5玛丽一世(1516—1558)(英格兰女王1553—1558) 6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兰女王1558-1603)
斯图亚特王朝
(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苏格兰国王1567-1625,英格兰国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兰国王1625-1649)
共和政体
(1649-)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位-1658)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图亚特王朝(续)
1查理二世(1630-1685)(苏格兰国王1651-1685,英格兰国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5-1688) 3玛丽二世(1662-1694)(英格兰女王,苏格兰女王1689-1694)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兰国王1689-1702) 4安妮(1664-1714)(英格兰.苏格兰女王1702-1707,联合王国女王1702-1714)
汉诺威王朝
(1714—1901年) 1乔治一世(1660-1727)(联合王国国王1714-1727在位) 2乔治二世(1683-1760)(联合王国国王1727-1760) 3乔治三世(1738-1820)(联合王国国王1760-1820) 4乔治四世(1762-1830)(联合王国国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联合王国国王1830-1837) 6维多利亚(1819-1901)(联合王国国王1837-1901)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 爱德华七世(1841-1910)(联合王国国王1901-1910)
温莎王朝
(1917—)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在位)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 3乔治六世(1895-1952)(联合王国国王1936—1952)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联合王国国王1952—)
编辑本段英国王室裁员
英国王室进行瘦身,仅剩5人。抛弃了二流的王子、公主。 英国王位的继承英国王位的继承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的,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Act ofSettlement)规定,王位应该传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 此外该法案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第一继承人: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储殿下(女王长子) 第二继承人:威尔士的剑桥公爵威廉王子殿下(查尔斯王储的长子) 第三继承人:威尔士的哈里王子殿下(查尔斯王储的次子) 第四继承人: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殿下(女王次子) 第五继承人:约克的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长女) 第六继承人:约克的欧吉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次女) 第七继承人: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王子殿下(女王三子) 第八继承人:塞文子爵詹姆士 (威塞克斯伯爵的儿子) 第九继承人:路易斯·温莎勋爵(威塞克斯伯爵的长女)
⑸ 以高尔夫球为主题开展一次红酒品鉴会。以销售红酒为主。结合高尔夫球元素
你可以到世界花卉园艺中心附近那看下,那里应该有个高尔夫练习场,18洞120杆以内已经很厉害了,可以计算“差点”了吧。可惜我离开高尔夫已经差不多一年了,这方面的东西忘的差不了了,呵呵。
下面是摘的网上的,可以参考下:
===============================什么是高尔夫
高尔夫是英文“golf”一词的译音。高尔夫是一种在室外草坪上,使用不同的球杆并按一定的规则将球击入指定洞的体育娱乐运动,通常一场球打十八洞,杆数即击球次数省者为胜。
高尔夫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游戏(球戏)。运动都是戏,任何游戏也离不开运动的形式。权威性很高的《韦氏词典》高尔夫的释义是“高尔夫是使用若干支球杆,用尽量少的杆数在通常为十八洞的球场打球,在各个球洞连续击球进洞的运动。”德国《杜登大辞典》(Duden)这样来解释高尔夫:“(源于苏格兰的一项运动)用硬橡胶球和球杆在草地上玩的一种游戏,目的在于用尽可能少的杆数将球击入各个球洞中去。”《中国大网络全书》体育卷(1982年版)用一句话为高尔夫球下了定义:“以棒击球入穴的一种球类运动。” 有趣的是,人们发现高尔夫(golf)一词绿色(green)、氧气(oxygen)、阳光(light)、步履(foot)四个英文词前面的一个字母组成的,这和高尔夫在充满新鲜空气和阳光的绿草地温步击球,是一种让人惊奇的吻合。
高尔夫球场占地1,000亩到2,000亩不等(18洞), 依地形特征和自然风光设计而成,所以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样的高尔夫球场,这也是与其球类运动所不同的,也正是打高尔夫的乐趣所在。
高尔夫可以一个人打,也可以几个人打,人多时可分组打,球场通常会要求每组不超过四人,不受年龄和水平上的差异有同等的获胜机会,实在是有趣和吸引人。
◆高尔夫起源
高尔夫的起源,多少年来一直众说纷纭,而有一点是统一的,就是肯定高尔夫是一项古老的运动。今天,大多数认识高尔夫的人倾向于承认,高尔夫起源于十五世纪或更早以前的苏格兰。苏格兰地区山多,气候湿润、多雾,极适合牧草生长。这里在工业文明以前是连绵不断的牧场。相传当时牧羊人放牧暇时,用木板玩游戏,将石子击入兔子窝或洞中,久而久之形成了使用不同的球杆并按一定的规则击球。苏格兰地区冬季非常寒冷,每次出去打球时每人总爱带一瓶烈酒放在后口袋中,每次发球前先用瓶盖喝一小瓶盖酒。一瓶酒18盎司,而一瓶盖正好是1盎司。打完18洞,酒也喝完了,这么冷的天气也只好回去了,时间长了,很多从便认为打一场球必须打18洞。
◆高尔夫球的演变
高尔夫球运动的最基本器材是球和球杆。球和球杆是高尔夫球具的主体,有了球和球杆就可以打球了。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除了球和球杆之外,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辅助器材和高尔夫服装。因此以球和球杆为主的球具在外形、结构、品质、效能等多方面都随着高球运动的发展而发展。高科技的成果也不断运用到这项运动中来,因此这项运动本身,它的各种器材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高尔夫的球的祖宗据信是是圆的或椭圆形的石子,进而是经过手工雕琢的木球。有的高尔夫史研究者甚至认为,早期的高尔夫球是用山毛榉木做成的,那种树木在北温带的中西欧是较常见的植被。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高尔夫球应当是羽毛制球(featherieball)。这种球的外皮是由几片真皮(马皮或牛皮)缝合而成的。在制作时,将蒸煮过的湿羽毛填塞进半球内,再将两个半球缝接。缝合后,球皮会干缩,球体略变小;只有经过精工巧匠之手缝合才会达到较好的国度。由于一个工匠一天只能缝制几个球,因此手工昂贵,有时贵过一支球杆。羽毛制高尔夫球从17世纪面世历经了大约200年的过程才“功成身退”。
如前所述,球的材质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它的性能,也要求有与之匹配的球杯。因此,球况本身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关球具的发展,甚至球场设计都应与之相适应。羽毛制球一直使用到19世纪中叶,有人使用这种球在圣安德鲁斯老球场打出过87杆的成绩。应当指出,羽毛制球在下雨天会变软,因而就不好用。尽管如此,有的高尔夫史家甚至考证出它曾在1400年至1850年被使用过4个世纪之久。大约在1840年时,人们才开始试验使用一种橡胶制球。
1848年,一种称之为古塔胶球(Gutta percha)的新一代高尔夫球登场,被视为高球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古塔胶球的主要材质系由古塔树胶提炼而成,经过“水乳交融”,这种物质就极具弹性。在制球过程中,它易于被压制成球状,冷却后质地坚硬。古塔胶的制作成本大大低于羽毛制球,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打得起高尔夫球。因而,这种新球带来了高尔夫运动的突破性发展。古塔胶球在生产及改进过程中开始注重“标准化”,即所生产的球在尺寸和重量等方面都应逐步符合一定的规范。这种新球材质的易成形性是它追求规范化的前提。古塔胶球还有另一优点,一旦它的球身变形或被打破裂,还可经过熔化恢复原形,令破损球起死回生。高球手们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再生球有时比完全光滑平实的原球具有更好的飞行性能。初时,球手们都使用球面光滑的球,后来发现球面有纹路反而用得更好,因而后来在制作上有意加进了刻纹均匀或按照需要成形。根据圣安德鲁斯老球场保存的史料记载,A.罗伯逊(Allan Robertson)1858年用这种古塔胶球曾打出过79杆的佳绩。一般来说,当时的古塔胶球重约1.3-1.5盎司(注:1盎司=28.349克),比今天的高尔夫球略轻。球面带小突起(Pimples)的球被称之为“欧洲黑莓”(Bramble)。
1900年前夕,一种新球宣告将取代已流行多年的硬橡胶古塔胶球(Gutty)。C.哈斯克尔(Coburn Haskell)在参观了美国俄亥俄阿克隆一间橡胶厂后受到启发,决定制造一种橡胶核心球,即使用薄薄的胶皮来缠绕出一个有小突起外衣的胶球。1898年,哈斯克尔研制成功并报了专利。这种新球的优点非常突出,比以前的球可以多飞20米远。而且容易控制。尽管一向以传统为重的球手们说,哈斯克尔球改变了高球比赛的特性,但是引发哈斯克尔第一个灵感的古德里奇橡胶公司还是上马生产这种新球。1901年,沃尔特?特拉维斯(Walter Travis)使用这种新球一举夺得美国业余锦标赛冠军,卫冕成功。翌年,哈斯克尔球传到英伦三岛,英国选手山迪?赫德(SandyHerd)使用新球在霍伊湖皇家利物浦球场取得英国公开赛冠军,击败了使用旧球的已经身为三次冠军得主的名将哈里?瓦登(Harry Vardon)。从此,哈斯克尔球才站稳脚跟,并结束了新旧球谁优谁劣的争论。
对于哈斯克尔球,人们一直进行各种试验以期加以改进。于是,更新的球以球表面凹痕(Dimples)代替小突起,以便不仅可以保持同样良好效果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而且可以把球打得更精准。原有的球面小突起会造成将球打偏。今天的标准高尔夫球均采用表面凹痕型,球的直径和深度虽然不同,品牌各异,但差别极微小。厂家在促销战中,往往特别强调这种差异导致的不同飞行性能。专家们在风洞中检验这种球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其原则类似检验一架飞机的机翼。高尔夫球手在击球时,每个球都获得一种向后的旋转力,这与这些四痕密切相关,好像在球的下方形成一个厚的气枕一样。有人试过,打光滑的球只能飞65米远,有凹痕的球可打出275 米远。
◆高尔夫场地
高尔夫球场呈带状,铺设在一片开阔地上。球场包括有开球草坪,开球时将一支球托安插在平整的草坪上的一个位置,然后把高尔夫球放在球托上,之后用球杆将球击出。击球的目的是为了把球击进或击向一个球洞。球洞也挖在一块平整的草坪上,用一个标志旗示意球洞所在。球被击进洞后,该洞所在的草坪即变成新的开球草坪,把球击向下一个球洞。
然而,一个洞一个洞地击球决非上面文字所描述的那样容易。首先,洞与洞之间一般相距为90米到540米不等,世界上两洞距离最远的是日本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所拥有的球场的第六和第七洞之间,相距830.8米。第二,每个球洞周围都有天然的或人工设置的种种障碍,例如:沙坑、草丛、小溪、池塘,或是灌木丛。而且非经特别允许,无论球落在球场的何处,均不得移动,必须在落球之处继续击球。如果非经移动而无法击球时,运动员则可站在落点处,面向下一个球洞,手持球举过肩,从背后将球掷下,然后再在新落点处继续击球。球洞与球洞之间的设置通常为开球草坪、开阔草地、地势起伏区或灌木丛、障碍区、球洞草坪。
由于很少有人能够一杆把球从开球草坪击进下一个球洞,但又要保证高尔夫球赛的难度并具有竞争性和刺激性,因此,从开球草坪到下一个球洞须规定一个标准击球杆数。一般在球洞草坪上允许有两次击球机会,而从开球草坪至球洞草坪,视其远近和障碍难易程度允许一至四次击球机会,即球洞与球洞间的标准击球杆数可以有三杆、四杆、五杆或六杆。
通常将近200米的距离,需用三杆才能把球击进洞内。要一杆把球从开球草坪击进下一个球洞极难,但也不是没有。1988年5月在英国举行的公开赛中,澳大利亚的戴维斯就是一杆把球击入球洞内的,距离是195米,创世界新纪录。
世界上的高尔夫球场在铺设时,球洞与球洞之间的标准击球杆数不尽相同,有的以两洞间的距离为主要考虑因素,有的以球场的总长度为依据。
如以两洞间距为标准,一般两洞距离少于228米时,规定标准击球杆数为三,称三杆打或三杆洞。两洞距离介于228米至434米时,规定标准击球杆数为四,称四杆打或四杆洞。两洞距离超过434米时,规定标准击球杆数为五,称为五杆打或五杆洞。女子高尔夫球赛中,洞与洞之间超过526米时,规定标准击球杆数为六,称为六杆打或六杆洞。而整个球场的标准击球杆数即把该球场全部18个球洞的各个标准击球杆数相加得出。如某高尔夫球场18个球洞中,有四个三杆洞,四个五杆洞和10个四杆洞,那么该球场的规定标准击球杆数为:(4x3)+(4x5)+(4x10)=72。此球场被称为72杆打或72杆球场。若以球场的长度为标准,球场的规定击球杆数一般是固定的。
通常一个高尔夫球场各个球洞在设置时,三杆洞、四杆洞和五杆洞须有一定比例;以经常进行国际比赛的72杆打球场为例,其各类球洞比例为:四个三杆洞、四个五杆洞和10个四杆洞。
◆高尔夫装备
高尔夫球的装备包括球杆、球、球鞋、球帽、手套和服装等。其中最主要的首推球杆。球杆的角度及功能的差异,常常会影响到击球的成绩。因此球杆是万万马虎不得的。
1.球杆
球杆由杆头、杆身与握把三部分组成,其长度约0.91—1.29米之间。根据击球远近不同的需要,每个选手最多可带14根各种类型的球杆进场。这14根球杆应以如下配置为宜:4根木杆、9根铁杆和1根推杆。对初学者而言,只要取其中的奇数杆就足够了。 (1)木杆多以柿木制成。依照其长度和杆夹斜面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号。号数越小,长度越长,球也打得更高、更远。木杆多在发球区使用,最常用的有1、3、4、5号杆,对初学者而言,3号木杆较为适用。 (2)铁杆以软铁制作杆头,比木杆稍为薄、小。它主要是用来控制短距离打击,铁杆可粗略分为长、中、短三类。长铁杆易于方向性的把握;中铁杆容易挥动,易于上手,适合初学者;短铁杆适用于在困难位置击球。 (3)推杆杆头也是由软铁制成,主要用来推球入洞。推杆可分为T型、L型和D型,杆面平直是它们共有的特色。
2.球、球杆袋和球鞋
高尔夫球从苏格兰年代到现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的高尔夫球是用羽毛做芯,皮革做外壳缝制而成,不仅工艺难度大,而且正品率低。19世纪初,高尔夫球制造工匠每天最多能做出四、五个“好”球。但羽毛式高尔夫球不耐久,特别是遇上雨天,缝纫线容易断,常导致球在飞行中破裂,羽毛漫天飞扬。19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现了“橡胶球”,这种球是用类似橡胶的杜仲胶制成。初为实心,后以固体物质或液体作芯。现代高尔夫球多用液体作芯,橡胶作外壳制成。白色的橡胶球表面上有许多规则排列的“酒窝”式凹陷,以利于飞行和提高准确性。橡胶高尔夫球主要分为英国式和美国式两种。球的最大重量不得超过50.38克。美式球的最小直径为4.26厘米,供美国国内使用。英式球的最小直径为4.11厘米,供英国、加拿大以及国际团体高尔夫球赛使用。
球杆袋多为皮制,口径约8英寸左右,好的球杆袋应具有置杆平稳、质感平滑、整体骨架牢固等特点。
高尔夫球鞋的鞋底有12个左右的鞋底钉,可防止滑动,使选手挥杆时保持身体平衡。固定这些鞋钉的螺丝一定要牢靠。否则,螺丝一松,鞋也不稳固。
◆高尔夫史话
关于高尔夫的发源,众说纷纭,其说不一。根据历史记载和资料,概括起来有三种说法,渊源于三个国家。
一、发源于荷兰
高尔夫球为荷兰文KOLF音译。据说1000多年以前,在牧场里,当羊群吃草、玩嬉之际,放羊的牧童们闲暇无事,常常用手里的牧羊棍打击小的石头,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技术、力量因素和比胜争强的意识。有时比击得远,有时比击得准,有时既比远又比准,二者兼而有之。这就是高尔夫球的原始形态和雏形。
高尔夫球的场地演变,也证明了这一点。最早高尔夫球的场地就是牧场。到了后来,有的把高尔夫球场搬到室内进行,有的搬到马路上,还有的搬到海滨上,甚至有的搬到冰场上等等。但这些场地,没有多少时间,都成了探奇式的过渡性场所。再往后,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还是模拟牧场的高尔夫球的正式场地。
至于高尔夫球的球棒,起初就是经过简单加工修整的牧羊棍。还有,牧童在长期以棒击石的过程中,发现使用顶端带凸突疙瘩的牧羊棍比较得心应手,可以把石头击得更远。因此,他们经常寻找、挑选这样的棒子使用。现在高尔夫球球棒的前身确为牧童手中的牧羊棍。至于弯曲球棒的发明和出现,那是后来的事了。
据说,有一幅十四世纪的荷兰古画,画面上有三人都手执小球,另一个人持棒击球,有人认为这就是最早的荷兰高尔夫球运动。
二、发源于英国
高尔夫球为英文GOLF的音译。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457年苏格兰议会文件中。
高尔夫球的渊源就有三种说法:
其一,一个苏格兰的牧羊人在放羊时,用牧羊棍击石子取乐。一次偶然把石子击入远方的兔子窝里,顿时他觉得这种"击石入窝"的游戏非常吸引人,妙趣横生,兴味盎然。以后,他就经常约伙邀伴一同玩嬉,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这种活动逐渐流行了起来。据说,这就是高尔夫球的雏形。
其二,据说十五世纪初,驻守苏格兰北海沿岸的圣安德鲁斯城的士兵们,在训练之余,经常在草地上进行一种击球入穴的游戏。这种游戏在军队中广泛流传。后来,又引起民间青年们的浓厚兴趣,继之热衷于这项运动。甚至,宫廷贵族、达官贵人和显要人士也开始跃跃欲试,挽袖下场了。有人认为,高尔夫球由此而来。
其三,很早以前,英国流行一种在草场上进行的球类游戏。其方法是用类似现代曲棍球球棒的木棍,以击球次数最少,将球击入规定数目的穴内,作为娱乐活动。当时,就把这种运动叫作高尔夫球。
据历史记载,1879年,英国一个铁匠制造了一批铁的高尔夫球棒,由粗笨简陋的木棒发展到轻便耐用的铁棒,这就是高尔夫球主要用具――球棒的一个突破。当时很受欢迎,也很快被定为比赛的球棒。经过四十一年的演变,在1920年,一位美国商人发明了一种铜质空心圆管制的球棒,形状美观,质地优良。至1924年,此种球棒被定为正式比赛用球棒。
经过漫长的岁月,高尔夫球的球也有不小的变化改进。最早是用石球。后来改用皮质的球,用厚皮缝成球形,里面塞满羽毛,再用线缝好,然后放到油锅里煎炸。据说,这样制作的球又坚硬又有弹性,但缺点是容易开线裂缝,浸水潮湿。这种球一直沿用到1848年。后来,采用了一种胶皮球,在一块压缩的小橡皮上,用橡皮筋缠绕成圆球状,对边再铸上坚硬的合成材料。这就是现代的用球。但在其过程中,球的表面是光滑的,由于捶击和磨擦碰撞,球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造成一些疙瘩,可是人们在长期的运动中,感到这种高低不一,带有突起的疙瘩的球,反而顺手好用,这就是为什么现代高尔夫球的球的表面必须带有许多细小的疙瘩的缘故。直到1900直,一种用胶线层层缠绕球心,外面包上一层麻面的胶布的球。自1911年,在美国大西洋全美高尔夫球赛上被选定为大赛用球,直到现在。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高尔夫球的用球大多数为塑料制品了。
关于现代高尔夫球十八个标准穴洞的沿变和来历,也有一些有趣的传说和记载。
据说,英国最早的一些高尔夫球球迷们,把打球、远足交游和野餐畅饮结合起来,一并进行。他们经常带着球具、食品和美酒去到风景秀丽的郊外娱乐。当每打进一个穴洞时,就欢呼庆兴,举酒干杯。无巧不成书,当带的四瓶威士忌酒全都瓶空时。球也打得兴尽力竭,大家一算,正好打进了十八个穴洞。长此继往,这种巧合造成一种印象,好像现代高尔夫球18个标准穴洞是由此而来,并且津津乐道,广为流传。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种谣传误说。据史料记载,在200多年以前已经比较广泛使用18个穴洞来打高尔夫球了。十八世纪后半期,根据高尔夫球的习惯打法和传统沿用,已初步在高尔夫球的规则和规模中作了18个穴洞的规定。
其实,从十六世纪国王詹姆斯四世打高尔夫球开始,英国王室不断出现国王、显贵打高尔夫球的传闻。后来,从国王查理一世、查理二世到他弟弟约克公爵,再到英国女王以及国王威廉四世,在长达几百年历史中,高尔夫球一直是英国宫廷的娱乐活动。
三、起源于中国
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一种叫作“捶丸”的体育活动。顾名思义,捶者击也,丸者球也,并且还是击球入窝。高尔夫球与此酷似相同。这就是说“捶丸”比高尔夫球起码早出现一个世纪。
“捶丸”是由唐代的“步打球”沿变而来,北宋时又称“步击”。宋元之际,“捶丸”活动流行于我国北方民间。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的宋代捶丸图,可为一佐证。图中四人,一人持棒,正待击球入穴,情境逼真,栩栩如生。另外,在元朝世祖忽必列时期,有人著有“丸经”一书。书中对“捶丸”的运动方法、比赛规则、技术、战术、场地、用具等等,均有详尽的规定和论述。如:比赛前各自选好地形、掘好球窝,并在60至100步的地方造好“球基”,面积约为一平方尺,以便击球。三棒内击球入窝者得一分,得分多者为胜,犯规或违例者少记一分或扣去一分。另外,比赛分三种:一是团体赛,二是多人对抗赛,三是二人单打。团体赛根据人数多少又分“大会”、“中会”、和“小会”等。
从史料记载来看,中国“捶丸”作为一个完整的体育活动项目,无论在方法、规则方面,还是在群众中开展的广泛程度上皆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定型了。
根据记载,以上三种说法,无疑皆为事实。从它的定型和发展来看,中国早于英国和荷兰,荷兰又前于英国。但是,作为一种现代的被国际多数国家和民族所承认的世界体育项目,高尔夫球的发源地和故乡是英国。
1908年,英国成立第一个高尔夫球俱乐部。1754年,又制定了比赛规则。1911年美国曾举行大西洋全美高尔夫球赛。在英国举行的一年一度的高尔夫球公开锦标赛,是最大规模的国际性比赛。现时,高尔夫球在一些发达国家比赛盛行,而美国、英国和日本尤甚。世界业余高尔夫球协会就有六、七十个会员国,两千多万会员。其中美国有1200万会员和一万多个球场;日本有300万会员,1400多个球场。
1900年,第二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曾把高尔夫球列为表演项目。1984,国际奥委会批准高尔夫球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尔夫球场是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博尔顿球场,长7609米,它规定的标准击球杆数为77杆。而世界上最高的高尔夫球场是秘鲁的塔克图球场,该球场最低点位于海拔4369米处。世界上最低的球场是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死亡峡谷的克里克球场,球场低于海平面82.9米。
◆运动特点
高尔夫球运动如果从1860年举办首届英国公开赛算起。至今130多年的历史发展表明,这项运动是现代体育运动中发展最快的项目之一。有些体育专家甚至认为,高尔夫与足球、网球并称“世界三大运动”。 根据《世界排行榜》一书所披露的材料,美国男子和女于在空暇时间最喜爱的十五项活动中,继吃喝、看电视、阅读、听音乐、户外活动(如打猎、钓鱼、滑雪等)、生活、社交活动等之后,排第十位的就是体育活动。而体育活动中排第一位的是打高尔夫球,其次才是打网球和游泳等。
高尔夫球运动的特点
第一:它是一项植根于大自然又最亲近与爱护大自然的运动。
第二:高尔夫是适合各种性别、年龄、体态、体能状况者的运动项目。
奥运会10公里竞走冠军的需氧量是每分钟每千克58毫升至72毫升,打高尔夫则连上述数值的一半都不用。在打高尔夫的过程中,以杆击球以及此前的准备就是徒步行走的间歇,或者说休息。打三四个小时高球的运动量还不如打半小时网球的运动量大。体育科学家还得出结论:就能量消耗而言,打高尔夫球仅及连续数小时徒步行走的六分之五,打18洞约消耗2400卡能量。
高尔夫球运动是最充满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当职业高尔夫球员,确实可说是所有职业球类运动(包括职业的足球、篮球、棒球、美式足球和冰球等项目)中最困难的一个。单从技术上说,职业高尔夫球员掌握打好各种“技术球”的能力,即因地制宜的处理能力应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足以以不变应万变。除此之外,职业球员推杆是否稳准更是要命,搞不好就会前功尽弃。职业球员要打好比赛,除了在心理上能勇于面对上述种种挑战外,还应熟悉果岭的不同草种,风向和风力对球的影响,以及球场本身的设计特点与难易度。在高尔夫球运动中,球员要考虑这么多外在的变数,这在其他球类运动中是没有的。
高尔夫球运动是全部竞技体育项目中以选手自身为对手的特征最突出的运动项目。高尔夫具有较高的国际性。高尔夫球运动是运动创伤最少的项目。高尔夫是一项十分强调传统性的讲文明重礼貌的运动,也是一项对打球者文化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没有任何一项运动可以像高尔夫这样做到选手与观众同乐。选手与观众同行。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高尔夫的种种超凡脱俗的特点使它成为一种讲求文化含量的竞技与娱乐,从而造就了高尔夫文化和具备高尔夫文化特质的人。
,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