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的特点,答对了追加100!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版聿铭设计与
环境的紧权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35.4米,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
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
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
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
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
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❷ 卢浮宫是什么时间对外开放的
卢浮宫是1793年向公众开放的
❸ 英国的著名建筑有哪些
伦敦的著名建筑有: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
伦敦是世界文化名城。大英博物馆(官方称英国国家博物馆)建于18世纪,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集中了英国和世界各国许多的古代文物。博物馆内的埃及文物馆,陈列着7万多件古埃及的各种文物。
博物馆内的埃及文物馆,陈列着7万多件古埃及的各种文物;希腊和罗马文物馆,陈列着各种精美的铜器、陶器、瓷器、金币、绘画以及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大型石雕。
❹ 求一本介绍卢浮宫里的名画的书,全彩图的。
卢浮宫
卢浮宫(英文:Louvre Museum,法文:Musée Louvre)
地理 坐标:48°51'40''N,2°20'09''E(该地标指向卢浮宫前的金字塔)
又译罗浮宫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 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 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 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 时代。宫前的金字塔 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 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 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 》雕像、《蒙娜丽莎 》油画和《胜利女神 》石雕,更有大量希腊 、罗马 、埃及 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 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座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 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有着非常曲折、复杂的历史,而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国的历史错综地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到这里当然是为了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想看卢浮宫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既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也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 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过。
卢浮宫始建于1190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在十字军东征 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 于1200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 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在以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 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 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亨利喜爱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装饰,对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兴趣。他沿袭了父亲的嗜好,但却没有他父亲一样的审美观。
亨利四世 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 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被称为太阳王 。他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法国历史上最长的时代。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路易十六 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 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6年,直到拿破仑一世 搬进了卢浮宫。
拿破仑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还在竞技场院里修建了拱门,拱门上的第一批雕刻马群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 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 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在卢浮宫里,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一直到滑铁卢战役 的惨败。 对拿破仑来说,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失势后,他们来到卢浮宫,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他掠夺的艺术品被留在了卢浮宫。 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3个世纪以前想到的宏伟的设计图留给了拿破仑三世来完成,当它竣工后,卢浮宫变成了皇家庆祝活动的场所,富丽堂皇是拿破仑三世修建任何东西的特点。这样,直到拿破仑三世 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
近几年中国的国宝————圆明园 池边的十二生肖 的兔头、鼠头被法国无情的拍卖,真是国耻。 据统计,目前卢浮宫宫殿共收藏
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 及古罗马 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 馆及雕塑 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显然,用一天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参观卢浮宫,得先制订一个计划,逐个参观六大展馆,切忌仓促地走马观花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细细品味;如果时间较紧的话,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展品观赏。
1.东方艺术馆 :东方艺术馆建于1881年,共有24个展厅,3500件展品。这些展品主要来自西亚 和北非 地区,包括叙利亚 、黎巴嫩 、巴基斯坦 、伊朗 等国。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远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烧制的泥像等。其中带翅膀的牛身人面雄伟雕像(公元前8世纪)最为有名,曾在杜尔·沙鲁金(现为伊拉克赫尔沙巴德)守卫过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 的宫殿大门。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来到法国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史。1843年,法国人保罗-埃米尔·博塔发现了这些雕像,冒着各种危险将它们运到巴黎 。其中两个雕像于1847年陈列在卢浮宫内的世界上第一个亚述博物馆中,第三个雕像在浅盐湖的船舶失事中幸免于难,于1856年运到巴黎。第四个雕像则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个雕像是惟一的一头头部转向参观者的公牛 。在“东方古文博物馆”第四厅,有一件我们比较熟悉的文物:《汉谟拉比法典 》,该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伦,共282条,以锲形文字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 高2.5米,中部为282条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着的司法之神向站着的汉谟拉比国王亲授法律,国王则右手致答谢,以示对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2.古代古埃文物 :古埃及艺术馆建立于1826年,早于东方艺术馆,共有23个展厅,收藏珍贵文物达350件。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罗河 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饰、装饰物、玩具、乐器等。这里还有古埃及神庙的断墙、基门、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头塑像等。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建成的时间更早,大约在1800年向公众展出,其藏品更多,大约有7000余件。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的藏品以法国王室 的收藏品为基础。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在意大利获胜后,劫获了许多意大利的古代艺术品,将之运回法国充实卢浮宫。后来,法国又从各方面不断丰富里面的收藏品。雕塑在该馆内占有主导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铜、象牙等。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馆中,有两件备受世人赞美的最瞩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二是爱神“维纳斯”。
“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无头无手的雕像,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该雕像尽管已失去了手和头,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长袍,体魄健壮而又不失轻灵,富有质感。女神虽然失去了头部和双臂,但在人们的眼里它仍是完整完美的。现在,胜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瞻仰,成为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维纳斯”对于人们来说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创作于公元2世纪。她是希腊的美神 ,不知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围每天挤满了观众。她半裸着身躯,极为端庄、自然,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最杰出的作品。
“维纳斯”能收藏在卢浮宫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腊爱琴海 米洛岛上的一位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一尊美神。消息传出,正好有一艘法国军舰 泊在米洛港,舰长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想买下,却没有现金。结果,“维纳斯”被一位希腊商人买下,并准备运往君士坦丁堡。眼见宝物就要失去,法国人不甘心,立即驱舰前去阻拦。双方发生了混战,结果使珍品遭到损坏,雕像的双臂被打碎。双方争执不下,后由米洛地方当局出面解决,由法国人用钱买下雕像,贡献给法国国王。就这样,“维纳斯”被运到法国,在当时立即引起轰动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
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较杰出的作品有:富凯 的《查理七世像》(15世纪)、达·芬奇 的《岩间圣母 》(16世纪)、拉斐尔 的《美丽的园丁》(16世纪)、勒南的《农家 》(17世纪)、里戈的《国王路易十四像》(18世纪)、路易·达维德的《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19世纪)、德拉克鲁瓦的《肖邦像》(19世纪)、安格尔 的《土耳其浴室 》(19世纪)等。 有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芬奇在1503年 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外面用玻璃罩着,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蒙娜丽莎端庄俊秀,脸上含着深沉、温和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含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又略呈揶揄 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更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雕像馆成立于1817年,共有展厅2个,展品1000多件,多为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部分为表现人体和动物的作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督受难头像》、《十字架上的耶稣》、《圣母与天使》、意大利的雕塑《圣母与孩童》、17世纪的《童年时期的路易十四》,18世纪的名人像《伏尔泰 》,19世纪的群塑《舞蹈》等。 珍宝馆 珍宝馆原来是雕像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珍藏品增多,1893年便独立组成展馆。最初,珍宝馆的展品主要是大革命时从王室没收而来的珍宝。后来,博物馆组织人马到处收购,加之有人捐赠,展品便大大丰富,现在有展品6000多件。其中有重达137克拉的大钻石,有镶满宝石的王冠,还有镀金的圣母 像、历代王朝王室的家具、装饰用具等。
此外还分有:5.工艺品 6.伊斯兰艺术 7.书画刻印艺术.8卢浮宫的历史和中世纪的卢浮宫 9.非洲,亚洲,大洋洲及美洲艺术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个宫殿 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 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 ,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巴黎卢浮宫与列宁格勒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并列,号称世界三大博物馆。今天,卢浮宫的收藏品多达40万件,由古代埃及艺术、古代东方艺术、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艺术、中世纪文艺复兴雕塑艺术、现代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及绘画艺术等7个部分组成。卢浮宫馆藏虽丰,但慕名而来的观众却难窥庐山真面目。因为它的6个展馆仅在星期一、三两天基本全部开放,其余4天轮流开放,星期日只开一半。而且目前的展品仅占全部馆藏的1/3。如仅它的藏画就有15000件,但平时用以出展的不过2000多幅,因此有幸目睹卢浮宫全部珍藏的人寥寥无几。置身于40万件艺术珍品的包围之中,无论是谁都会面对艺术本身或隐含其中的历史的情绪的沉积浮想联翩──卢浮宫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卢浮宫的陈列分为七个部门:古东方文物伊斯兰艺术、古埃及文物、古希腊古与古罗马文物、工艺品、绘画、雕刻以及负责筹划短期和长期展览的平面艺术部门,分布在黎希留馆、绪利馆和德农馆三个馆区从地下夹层到三层中。每个楼层细分为10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展示厅都按参观方向编号。到卢浮宫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根据导游介绍只匆匆地做了走马观花般地浏览。卢浮宫的镇馆三宝──《米罗岛的维纳斯》、《萨摩屈拉克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肖像,是精品中的精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德农馆9二搂第六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画中人一双缺乏瞳孔的眼睛都会镇定而含义深刻地与你对视。米罗的维纳斯, 绪利馆7一楼第12厅,失去的双臂和永不可知的位置惹人遐想,使本来就矜持的美貌更加不可接近。胜利女神雕像,在德农8,二楼,达鲁楼梯的平台。约公元前190年,于爱琴海中的萨摩塔斯岛中被挖掘出来。
卢浮宫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 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 著名的艺术 殿堂。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卢浮宫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巴黎塞纳河北岸的罗浮宫,庄重典雅。路易十四时代的昔日繁荣仿佛从未随岁月流逝而消退,那一百多根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立柱,骄傲地托起长长的走廊。自从1793年法国大革命后,这里从法国皇家收藏艺术珍宝的宝库,改为向公民开放的美术博物馆,从此来这里参观的艺术爱好者和普通民众络绎不绝。
1832年的一天,有位青年来到罗浮宫。他多半时光就是流连于艺术大师的绘画前。鲁本斯画面那激情洋溢的华美色调,委拉斯开兹笔下人物的高雅气度,戈雅用粗犷奔放的笔触涂抹出人体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观摩的对象。连着六年,这个青年成为罗浮宫的常客。连门卫都已熟悉他飘逸的身影。
二十五年后的1863年,有两幅油画 《草地上的午餐 》和《奥林匹亚 》引发了法兰西艺坛的广泛争议。画面上女性的裸体同样柔美,但竟然冷嘲似的流露出对传统艺术的反叛气息。那两幅画的作者,就是那个曾连续六年在罗浮宫观摩大师名作的青年马奈,如今他已成为敢于创新的画家 。又过了十多年,马奈 的那幅《奥林匹亚》,竟然也被作为珍藏品收入罗浮宫,公开陈列,供人欣赏。
罗浮宫就是这样,哺育出不少世界艺坛名家。当然更多的普通游客是把这里当做观赏世界艺术精品的殿堂。它占地面积三公顷,馆藏艺术品四十万余件,既包括从十六世纪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就开始搜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也有拿破仑一世东征西伐时,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艺术珍品。如记载两河流域文明的雕塑“汉穆拉比法典”、古希腊时代的雕塑“胜利女神尼卡”等等。绘画中除了法国名家名画,还有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艺术大师的惊世名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花园中的圣母》、米开朗琪罗 的《奴隶》等等。罗浮宫博物馆分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古代东方等六个部分。一些著名画派、画家的作品则设专门画室陈列。二战时期,纳粹 德国入侵法国巴黎前,罗浮宫许多名作分散藏于法国民间各地,希特勒法西斯曾多次想寻找夺走,最终却一无所获。
1981年,法国实行了“大罗浮宫”计划,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了一个玻璃金字塔作为罗浮宫的总入口,它与古典式的宫殿形成特殊的对比。目前每年来这里的游客达一百五十万。欧洲著名的艺术博物馆还有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日博物馆。
[编辑本段 ]
卢浮宫博物馆闻名天下,不仅仅在于她的展
品之丰富、之珍贵,更在于博物馆本身便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 据统计,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的右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整个建筑壮丽雄伟。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 及精细的浮雕 ,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参观这座艺术殿堂也够得上一次难以忘怀的美好享受。 在卢浮宫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初一直是比较分散的建筑群,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情况到1981年后得到了改变,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 在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指的是让财政部搬出“黎塞留侧翼”。 “黎塞留侧翼”建于1852~1857年间,长195米,宽80米,是卢浮宫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871年以来一直由财政部占据。1989年7月当时的财政部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在再三请求下方才离开这赏心悦目的地方。 “黎塞留侧翼 ”的收回及开放,一下子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其中3000件是从存放室取出的,卢浮宫博物馆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密特朗总统对卢浮宫博物馆做出的另一贡献是邀请著名的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口处。贝聿铭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这座“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
[编辑本段 ]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断臂维纳斯》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维纳斯”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
女神的形象表现出古典希腊女性的典型特征:椭圆的脸,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前额,稍翘的嘴角,润滑的下巴。神情端庄、娴静、凝重,体形修长,左腿微曲,显露了曲线的起伏节奏。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这是灵与肉的完美统一,是爱与美的和谐圆融,是神与人的自然合一,构成了人体美的宇宙,是人类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标志。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赞叹说:“ 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 !
胜利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达·芬奇 油画,77X53厘米。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 杰作,它代表达芬奇 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❺ 18世纪 英国
在西洋服装史上,洛可可艺术(Rococo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历史进入18世纪,西欧各国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18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艾狄生、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著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做造作的的艺术.在服装上比巴洛克更显示出女性特征,是巴洛克艺术的续。巴洛克的折皱风格和洛可可也有很大的区别。巴洛克更规律一些,洛可可都是折皱的渐变,更为唯美化。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角的修饰(例如领口和袖口大大的花边).
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身外张,在衣摆里面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前门襟仍有一排其材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图案变化无穷,最喜用的材料是各种宝石。1715年以后,阿比的用料和色调节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浅色的缎子,门襟上的金缏子装饰也省略了,由于阿比变得朴素,穿在里面的贝斯特就装饰的豪华起来,用料有织锦,丝绸及毛织物,上面有金线或金缏子的刺绣衣长一般比阿比短两英寸左右。衬衣袖口装饰有薷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从阿比的袖口露出来。下半身的克尤罗采用斜丝裁剪,做的址分紧身,据说紧得连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1715看以后,多用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
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装为之一变,典型的穿法为: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frac,英国称frock)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这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tsilcoat)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在的晨礼服(moning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
1780年,英国出现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英国也确立了男装流行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之变成礼服。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莱”(gilet),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廉价的布料或里子制作。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了叫鲁丹郭特(redinggote)的新型外套这个名称来自英国的骑马用大衣ridingcoat,这时作为旅行用的外套在法国流行,有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很类似阿比,因此,路易十六时代,鲁丹郭特常取代阿比直接穿在贝斯特外面
17世纪60年代伦敦发生了两件惊人的事件,即1665年的大瘟疫和
1666年的大火灾.大火烧毁了伦敦3/4的建筑,共计12000多所房屋.
火灾之后,人们对伦敦进行了重建,砖房完全取代了木结构房屋,并为
其他地方所仿效.城市砖房大都为3至4屋,高度适中,略带一点建筑
装饰.正方当街下一面,开设饰有框格的窗子,代替了伊丽莎白时代的
直棂窗.这种有框格装饰的窗子,每层都有,上一层比下一层小,一直
小上去.室内以布置精致的中国家具为时髦,并配以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银餐具,瓷茶具和其它物品,地上铺设印度或波斯的毛毯.中国的糊壁
纸和家具在英国颇受欢迎.英国人原用挂毯装饰墙面,既沉重,又不卫
生.因此轻巧,干净的糊壁纸传入不列颠后,英国人立即加以仿制.英
国家具商还从中国进口椴杨,柚木,檀木,柳杉,洋苏木,黄杨木,红
木,乌木等,仿制精巧,结实的中国式家具,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8
世纪中期英国最著名的家具制造商是漆本台尔,他的一份家具目录上有
下列项目:
第23—25项:9把椅子,按照中国式样制造.
第31项:一张大床,每个角上有一条龙,向上攀登,床头板上有祠
庙,内有中国神像,两边有人在祈祷.
第111项:中国框架,不但在英国,而且在全欧洲,是最完善,最
宏伟的东西.中国书橱,按照中国格式制造,十分好看①.
乡村别墅以外观宏伟著称.18世纪初,英国产生了"一种人多如鲫,
声达四壁,驳杂不纯的别墅",即所谓安恩女皇式别墅.这种别墅一般
建在小山岗上,"只注重外观的宏伟,至于内部的舒畅和便利还是其次".
18世纪中叶,一位名叫帕拉第奥的意大利建筑家将意式别墅引进英国.
这种意式别墅讲究舒畅便利,"前面有石的照壁,四周围绕柏树,……
方形的大房子,能够舒舒服服地容纳下箷裙,……前门常常居中,并且
常有一个壮丽的三角顶建在上面.屋的四边均有大的装框的窗户,瓦的
屋盖,在栏杆之后倾斜着,烟囱则纷集于四隅.每间屋的后面,都有一
所广大而美丽的花园,里面遍植芬芳扑鼻的古式的花木."②别墅内有
装配考究的家具,壁画,餐具,漂亮的仆役,丰富的食物,名贵的美酒,
"所有的一切都显得过于丰盛".
17世纪后期英国人开始对中国园林发生兴趣.在此以前流行的是法
国式或荷兰式园林,讲究规则和对称的布局.1685年威廉坦普尔爵士
发表《论园林》一文,认为中国园林有一种不规则美.1711年—1713年
作家艾迪生和诗人蒲伯分别撰文指出,自然纯朴,隐而不露的中国园林
比尺寸精确,线条工整的欧洲园林,更有一种亲切,庄严之美.经坦普
尔,艾迪生和蒲伯等人的倡导,英国园林风格发生很大变化,比例和对
称等规则被推翻了,直线被曲径和曲线所代替.人们在营造园林时,注
意把园中景物同周围的田野风光联系起来,追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
木深"的意境.总之,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在饮食,服饰,建筑艺术
方面,中国文化对英国上流社会影响很大,18世纪中期这种影响达到高
潮,有关中国文化的书籍纷纷出版,诸如《中国式田园建筑》(1750年),
《中国建筑和哥特式建筑》(1751—1752年),《中国设计新图册》(1754
年)和《中国房屋,家具,服饰,机械和家庭用具设计图册》(1757年),
等等.桂冠诗人威廉怀特海指出:"几年前,一切都是哥特式的;……
如今又有一种奇怪的主意占了上风,弄得样样东西都是中国式的,或者
是按中国的情趣设计的;若用较为谦虚的说法,便是'半中国式'的.
桌子,椅子,壁炉架,镜框,甚至最平常的家庭用具都得屈从这一新奇
的标准;'中国热'真可谓风靡一时,户外的东西更是这样,连牛棚的
门也改成了T形或Z形,而每间牛舍的角上都挂着铃子."①城市贫民
的住宅狭窄,肮脏.1666年伦敦大火将许多贫民住宅化为灰烬,房地产
商巴庞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把土地划成街道和小房子的宅基地,然后
把土地出售给工人;剩下没有卖出的土地,他就自己盖房子.结果伦敦
建起了许多类似鸽子笼式的密集住房.这类住宅没有最起码的卫生条件
和舒适,导致人们性生活混乱不堪和易患疾病.对于城市贫民而言,17
世纪是一个转折点,居住条件日益恶化,而房租在开支中所占的比例却
越来越高.穷人住得越拥挤,房地产商的收入就越高.现在空间同时间
一样,就是金钱.
贫穷农民的住宅比城市贫民好不了多少,甚至更坏,"小小的茅屋
没有地板,只有天然的地土","门户和窗子都不足以蔽雨雪,在下雨
天时,不平的泥地上就布满了泥泞".
③消遣.乡村别墅是英国上层人士的重要消遣场所,它的一个重要
功能是在大自然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诸如散步,骑马,打猎等.猎狐
成为上层人士最喜爱的体育活动,到了18世纪以后,甚至被认为是他们
唯一值得尝试和注重的乐事.为此,上层人士不惜耗费巨资养着漂亮的
良种马和优秀的猎犬,对马儿的交配,生仔,训练津津乐道,猎犬的价
格上涨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一位绅士愿出50几尼请画家来画他的马,却
只愿出10几尼画他的夫人.猎狐危险性小而乐趣大,吸引了许多贵族女
子.她们身着猎装,横枪骑马,英姿飒爽.贵族女子的加入使猎狐更为
时髦①.普通市民自耕农对猎狐亦很感兴趣.但是当时的狩猎法规定,
只有年收入100英磅以上的地主才有权狩猎.许多人冒着沦为囚犯的危
险,悄悄地参加狩猎.
❻ 卢浮宫是哪国的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
卢浮宫专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属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
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
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❼ 英王室御用奢华内衣品牌为什么惹怒女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Rigby&Peller在伦敦的旗舰店将不再拥有皇家认证徽章。
琼·肯顿
戴安娜和多迪·法耶德去世后不久,哈罗德百货被“清除”出王室御用品牌名录。
女王试衣“忙里偷闲”
1982年,琼?肯顿与丈夫买下了“里格比-佩勒”,之后在2011年以800万英镑的价格出售了该公司的大部分股份,但她仍是该公司董事会成员。
身为“御用裁缝”,肯顿经常造访白金汉宫,女王和她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都是她的熟客。
2017年3月,82岁的肯顿出人意料地公布了自传,相关章节详细描述了她与91岁的伊丽莎白女王第一次见面的过程,还透露了不少其他王室成员试衣的情况。
“我第一次进宫时非常害怕,被告知要在差1分钟9点的时候在女王的卧室外等候,并为她提供‘最亲密的服务’。”肯顿写道,“我只能从商人专用入口进入宫殿。在到达女王卧室前,我要在巨大而破旧的地下通道里步行10~15分钟,然后穿过厨房、工作室、花房和长达几英里的走廊,才能步入女王的私人住所。”
在肯顿的想象中,女王的客房应该摆满了华丽的家具,装点着各色名贵的装饰,但屋里只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它看上去就像老派的牙医候诊室。”《D罩杯里的风暴》写道,“早上9点,女王的化妆师兼保姆把我领进了皇家卧室,与此同时,一名风笛手开始在外头演奏。此时天空突然变暗,传来巨大的雷声。女王陛下打开了主灯开关,望向窗外,平静地说希望今天不会下雨,因为接下来会有8000人来喝茶。8000人!我几乎无法相信自己听到的,如果是我,此时应该忙着准备三明治,而不是等着测量内衣尺寸。”
“最伟大的女士也需要良好的支持”
“里格比-佩勒”的产品向来以昂贵著称,单价动辄达到数百英镑。但肯顿相信,“即使最伟大的女士也需要得到良好的支持”,而她推荐的产品全都物有所值。
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也是肯顿最忠实的客户之一。按照后者的描述,公主亲切迷人,但不会“亲切到让你忘记她身份的地步”。据说,玛格丽特公主从不穿“里格比-佩勒”之外的内衣或泳装。“她常去加勒比海附近的马斯岛度假,并着迷于意大利明星Lollobrigida的泳装造型。为了让她放弃过时的款式,有一回拜访肯辛顿宫时,我为她带去几件造型大胆的莱卡泳衣,但公主无动于衷。‘我才不穿那种东西,’她笑着回应,‘都是合成的。’她说自己只挑喜欢的材质,不会穿现代的垃圾。我决定不告诉她我为她提供的衣物里含有尼龙。”
肯顿的另一位常客是女王的母亲,“一个有趣的人”。“一次,我赞美她最近在公众场合亮相时的衣服非常漂亮,她却不以为然地说,那套衣服是不错,但她更喜欢穿蓝色套装出场。‘我喜欢蓝色衣服,这样当我在汽车后面挥手时,人们会发现我要亮眼得多。’”肯顿写道。
女王的母亲曾告诉肯顿,玛格丽特公主喜欢帮她挑选帽子,但她总是设法走自己的路。“我能告诉你我做了什么吗?”说话时,她眼中闪着光,“我只能假装听玛格丽特的话,然后等她走了,我就选那些我想要的。”
除此之外,肯特还在书中提到了已故戴安娜王妃的一些逸闻,还宣称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在伊顿公学读书期间,房间里总是张贴着内衣和泳装模特的海报。外界认为,正是这段文字触碰了女王最敏感的神经,最终与为自己服务了60多年的内衣品牌“分手”。
丧失认证的缘由千奇百怪
虽然英国王室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仅具有象征意义,但他们在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影响力依然可观。在英国,任何事情只要与王室沾上了边,就被赋予了格外特殊的意义与价值,“皇家认证”的品牌效应无疑是极为典型的例子。
据BBC报道,特别授权的传统已经延续几个世纪,王室会给那些经常为君主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商人和公司颁发授权。皇家认证被授予指定的个人,允许他们展示与该公司业务有关的皇家纹章。王室最早授予商家委任证书的记录是在1155年,由英王亨利二世颁发给纺织公司“Weavers’Company”。此后,皇家认证的标签就不断出现在各种商品上。
英国皇家认证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从实际可见可用的物品到形而上的服务,还有马匹饲料及配送服务等。
有资格颁授认证的王室成员只有3位,分别是伊丽莎白女王、爱丁堡公爵(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和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他们必须亲自使用该供应商的产品/商品达5年,确认品质没有瑕疵才能考虑授予认证。同时拥有上述3人颁发的3份认证的产品等级最高。外国品牌同样有资格获得认证。
能够取得英国皇家认证,代表了一个品牌产品的品质非常优秀且值得信赖,自然被企业视为莫大的荣耀。另一方面,这种认证有效期通常为5年,到了第四年就需要再次申请,一旦被发现质量下降,就会被剥夺相应资质。
目前,约有850个品牌被英国王室授予认证,其中有Hunter的雨鞋、Barbour的外套、Launer的手包、Cartier的珠宝、Elizabeth Arden的护肤品、Twinings的茶叶等,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奢侈品牌,王室成员有时也会青睐平价的大众消费品。2002年,伊丽莎白女王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免税店的一个专柜浏览了一个小时之久,正如《每日邮报》所说,白金汉宫其实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
王室成员之外,皇家商人认证委员会(Royal Household Tradesmen's Warrants Committee)也协助进行皇家认证。作为委员会主席,英国宫务大臣握有委任决定权。
2000年,爱丁堡公爵撤回了哈罗德百货公司(Harrods)的皇家授权。白金汉宫发言人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公爵和商店之间的交易量“显著下降”。但坊间普遍认为,菲利普亲王对该公司所有人穆罕默德?法耶德的指责深感愤怒――后者宣称公爵策划了1997年发生在巴黎的车祸,导致戴安娜王妃和法耶德之子多迪身亡。
如果一个品牌不再被皇家使用,王室授权也可能被撤销。比如卡尔(Carr)生产的饼干,由于“需求下降”,该公司在2012年失去了授权。
公司声誉下跌也会导致授权被撤回。 2015年,大众汽车因尾气排放丑闻被迫放弃了“英国皇家汽车”的授权,并在英召回了超过100万辆汽车,其中就有英国女王的12辆车。2004年,英国广播公司拍了一部关于胡佛公司(Hoover)的纪录片,令该公司声誉严重受损,其特别授权随即遭取消,可谓祸不单行。
看来外国也要看关系户。
❽ 关于英国王室
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尔沃夫 (839-858在位)
3埃塞尔巴德 (858-860在位)
4埃塞尔伯特 (860-866在位)
5埃塞尔烈德一世 (866-871在位)
6阿尔弗烈德 (871~899在位)。
7爱德华一世(900-924在位)
8埃塞尔斯坦 (924-940在位)
9爱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爱德华二世(975-978在位)
14埃塞尔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丹麦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麦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麦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罗德 (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麦王兼) (1040-1042在位)
威塞克斯王朝(续):
1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
2哈罗德二世(1066在位)
诺曼王朝(1066—1135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在位 )
2理查一世(1157-1199)(英格兰国王1189-1199)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
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1470—1471)
约克王朝(1461—1485年):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
都铎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兰国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国王1509-1547)
4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女王1553)
5玛丽一世(1516—1558)(英格兰女王1553—1558)
6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兰女王1558-1603)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苏格兰国王1567-1625,英格兰国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兰国王1625-1649)
1649- 共和政体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位-1658)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图亚特王朝(续)
1查理二世(1630-1685)(苏格兰国王1651-1685,英格兰国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5-1688)
3玛丽二世(1662-1694)(英格兰女王,苏格兰女王1689-1694)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兰国王1689-1702)
4安妮(1664-1714)(英格兰.苏格兰女王1702-1707,联合王国女王1702-1714)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
1乔治一世(1660-1727)(联合王国国王1714-1727在位)
2乔治二世(1683-1760)(联合王国国王1727-1760)
3乔治三世(1738-1820)(联合王国国王1760-1820)
4乔治四世(1762-1830)(联合王国国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联合王国国王1830-1837)
6维多利亚(1819-1901)(联合王国国王1837-1901)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
爱德华七世(1841-1910)(联合王国国王1901-1910)
温莎王朝(1917—):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在位)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
3乔治六世(1895-1952)(联合王国国王1936—1952)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联合王国国王1952—)
“1917年英国王室采用了Windsor(温莎)这一新姓氏。何谓“采用一个新姓氏”?意思就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改用另一个姓氏。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上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么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 “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味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恶魔般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这时候,只是将德国王室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柯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事说来话长。
一个朝代是由几代人延续下来的。为什么1917年德国的尊严在英国受到了侮辱,这就需要知道德国人是怎么进入英国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纪初的英女王安妮。
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国在文学和艺术装潢方面达到了繁荣时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坚实而闪光的印记。但她个人生活却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出于后继乏人的考虑和对家庭的忠诚,安妮女王最初倾向于遵从家族的意见,选择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作为王位的继承人。然而,英国立法机关的成员们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显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见所造成的伤害,依然使人们耿耿于怀。很清楚,下一个君王的人选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要么是詹姆斯一世的后裔子孙——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家族,他们是一个小公国的统治者,同时也是新教徒。这是令人较能接受的一家亲戚。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于是立法机关的成员们将选票投给了安妮女王的这家德国亲戚。根据1701年的继承法,古老的斯图亚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于1714年,于是下一个君主来自德国的汉诺威家族,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汉诺威家族的第一个国王。宗教将英国推进了乔治王朝时代。
乔治一世的即位为英国王室注入了德国血统。这位新君主只能说一点儿英语,只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他的王国上。尽管这是一个愚钝的、不讨人喜欢的外国人,尽管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和孙子一直都在觊觎王位,但是法律将王冠牢牢地戴在了乔治一世的头上,直至1727年。
乔治一世之后登基的是他的儿子乔治二世。乔治二世虽然政治上无能,但却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他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亲自带兵征战沙场的君王。
乔治时代在位最长的是乔治三世。乔治三世是乔治二世的孙子,出生于英国,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多次的精神错乱为他的晚年笼罩上一层乌云。这个病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乔治四世摄政和执政时期,英国在时装、家具和建筑方面成就显著。
下一个登上王位的是乔治三世的另一个儿子威廉四世,他在位仅七年。威廉四世宽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遗憾地常常犯错误。和其他君王比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人遗忘的君主,人们之所以还能记住他,只因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伯父。维多利亚是乔治三世第四个儿子的女儿,她将是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威廉四世从心里讨厌维多利亚那个盛气凌人的母亲。作为国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尽量活着,直到维多利亚度过18岁生日。到那时,维多利亚就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摄政而独自执政。威廉四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着汉诺威王朝结束了,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出现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维多利亚和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结了婚。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强大和繁荣的象征。“这个女人就是大不列颠帝国”。 19世纪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产的母亲,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时,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个孙子、近80个重孙。儿孙们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专门有人为他们与外国王室牵线搭桥。于是女王的子子孙孙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
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国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议,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么变得“本国化”了。事后人们感到奇怪,像“温莎”这样一个具有民族性和本国化、且令大家都高兴的名字,以前怎么就没被用过呢?
[编辑本段]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❾ 关于“罗浮宫”资料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它坐落在塞纳河右岸,巴黎市中心,至今有780多年历史,前身是一坐建于13世纪的城堡。到了16世纪,当时的国王委派著名建筑师莱斯柯设计改造王宫,拆去城堡,新建了一座宫殿,这才有了具有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卢浮宫,并开始收藏艺术品。以后历代王朝不断扩建、装饰、收藏,直到拿破仑三世才完成总体设计。18世纪末对外开放卢浮宫艺术博物馆。如今,据说收藏目录已达40万件,主要是从公元前古埃及、古希腊,到中世纪、到近现代的雕塑、绘画等艺术品。其中有不少世界闻名的艺术精品,如古希腊断臂的大理石雕像维纳斯;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又名焦贡妲);深受法国人民喜爱,被称为近代第一幅政治性绘画的大型油画《自由之神引导着人民》……
艺术品欣赏
http://photo.jcrb.com.cn/NewsPhoto/printNews.asp?ID=32755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个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 Musee Louvre 与凯族门对应的是立着的埃及神柱和协和广场。广场往东,便是卢浮宫,这座最西方的宫殿也被安 上了一个东方的在门。设计师大概也为那根神柱所左右,将在大门设计成了金字塔的形状,一大两小, 沙漠中金字塔景观相一致。
卢浮宫是一座真正的迷宫,尤其对于一名外国人而言,想在宫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难的。这 座庞大的宫殿里收藏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包括大量来自东方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三件作品有断臂的: "维纳斯",没有头的"胜利女神","蒙娜。丽莎"进入凡尔塞宫的人们都会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跃马 扬威的铜像。宫内共计500多间的大殿小厅被油画、壁画、天顶画装饰着,这些画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宫里还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艺术氛围丝毫不逊于卢浮宫。
交通:往卢浮宫可乘地铁在LOUVRE站下车,门票40FF,逢每月之第一个星期日或持教师证可免费参观。在其他的星期日或每天15:00后入场,也可获半价优惠。所有门票当天可多次进出。开放时间:9:45-18:00,逢星期二及公众假期休息。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曲折历史 卢浮宫有着非常曲折复杂的历史,而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国的历史错综地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到这里当然是为了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想看卢浮宫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既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也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他们有的在这里寿终正寝,有的被谋杀,死于非命,血溅卢浮宫。 卢浮宫始建于1190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于1200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在以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 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 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亨利喜爱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装饰,对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兴趣。他沿袭了父亲的嗜好,但却没有他父亲一样的审美观。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 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被称为太阳国王。他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法国历史上最长的时代。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 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6年,直到拿破仑一世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还在竞技场院里修建了拱门,拱门上的第一批雕刻马群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 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在卢浮宫里,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一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 对拿破仑来说,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失势后,他们来到卢浮宫,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他掠夺的艺术品被留在了卢浮宫。 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3个世纪以前想到的宏伟的设计图留给了拿破仑三世来完成,当它竣工后,卢浮宫变成了皇家庆祝活动的场所,富丽堂皇是拿破仑三世修建任何东西的特点。这样,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 各馆简介据统计,目前卢浮宫宫殿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显然,用一天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参观卢浮宫,得先制订一个计划,逐个参观六大展馆,切忌仓促地走马观花。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细细口味;如果时间较紧的话,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展品观赏。 东方艺术馆 东方艺术馆建于1881年,共有24个展厅,3500件展品。这些展品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地区,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国。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远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烧制的泥像等。其中带翅膀的牛身人面雄伟雕像(公元前8世纪)最为有名,曾在杜尔·沙鲁金(现为伊拉克赫尔沙巴德)守卫过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大门。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来到法国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史。1843年,法国人保罗-埃米尔·博塔发现了这些雕像,冒着各种危险将它们运到巴黎。其中两个雕像于1847年陈列在卢浮宫内的世界上第一个亚述博物馆中,第三个雕像在浅盐湖的船舶失事中幸免于难,于1856年运到巴黎。第四个雕像则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个雕像是惟一的一头头部转向参观者的公牛。在“东方古文博物馆”第四厅,有一件我们比较熟悉的文物:《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伦,共282条,以锲形文字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为282条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着的司法之神向站着的汉谟拉比国王亲授法律,国王则右手致答谢,以示对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古埃及艺术馆 古埃及艺术馆建立于1826年,早于东方艺术馆,共有23个展厅,收藏珍贵文物达350件。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罗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饰、装饰物、玩具、乐器等。这里还有古埃及神庙的断墙、基门、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头塑像等。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建成的时间更早,大约在1800年向公众展出,其藏品更多,大约有7000余件。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的藏品以法国王室的收藏品为基础。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在意大利获胜后,劫获了许多意大利的古代艺术品,将之运回法国充实卢浮宫。后来,法国又从各方面不断丰富里面的收藏品。雕塑在该馆内占有主导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铜、象牙等。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馆中,有两件备受世人赞美的最瞩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二是爱神“维纳斯”。“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无头无手的雕像,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该雕像尽管已失去了手和头,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长袍,体魄健壮而又不失轻灵,富有质感。女神虽然失去了头部和双臂,但在人们的眼里它仍是完整完美的。现在,胜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瞻仰,成为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维纳斯”对于人们来说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创作于公元2世纪。她是希腊的美神,不知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围每天挤满了观众。她半裸着身躯,极为端庄、自然,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最杰出的作品。“维纳斯”能收藏在卢浮宫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腊爱琴海米洛岛上的一位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一尊美神。消息传出,正好有一艘法国军舰泊在米洛港,舰长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想买下,却没有现金。结果,“维纳斯”被一位希腊商人买下,并准备运往君士坦丁堡。眼见宝物就要失去,法国人不甘心,立即驱舰前去阻拦。双方发生了混战,结果使珍品遭到损坏,雕像的双臂被打碎。双方争执不下,后由米洛地方当局出面解决,由法国人用钱买下雕像,贡献给法国国王。就这样,“维纳斯”被运到法国,在当时立即引起轰动。 绘画馆 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较杰出的作品有:富凯的《查理七世像》(15世纪)、达·芬奇的《岩间圣母》(16世纪)、拉斐尔的《美丽的园丁》(16世纪)、勒南的《农家》(17世纪)、里戈的《国王路易十四像》(18世纪)、路易·达维德的《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19世纪)、德拉克鲁瓦的《肖邦像》(19世纪)、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19世纪)等。 有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花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外面用玻璃罩着,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蒙娜丽落》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蒙娜丽莎端庄俊秀,脸上含着深沉、温和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含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又略呈揶揄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更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雕像馆 雕像馆成立于1817年,共有展厅27个,展品1000多件,多为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部分为表现人体和动物的作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难头像》、《十字架上的耶酥》、《圣母与天使》、意大利的雕塑《圣母与孩童》、17世纪的《童年时期的路易十四》,18世纪的名人像《伏尔泰》,19世纪的群塑《舞蹈》等。 珍宝馆 珍宝馆原来是雕像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珍藏品增多,1893年便独立组成展馆。最初,珍宝馆的展品主要是大革命时从王室没收而来的珍宝。后来,博物馆组织人马到处收购,加之有人捐赠,展品便大大丰富,现在有展品6000多件。其中有重达137克拉的大钻石,有镶满宝石的王冠,还有镀金的圣母像、历代王朝王室的家具、装饰用具等。 建筑结构 卢浮宫博物馆闻名天下,不仅仅在于她的展品之丰富、之珍贵,更在于博物馆本身便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 据统计,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的右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整个建筑壮丽雄伟。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参观这座艺术殿堂也够得上一次难以忘怀的美好享受。 在卢浮宫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初一直是比较分散的建筑群,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情况到1981年后得到了改变,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指的是让财政部搬出“黎塞留侧翼”。 “黎塞留侧翼”建于1852~1857年间,长195米,宽80米,是卢浮宫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871年以来一直由财政部占据。1989年7月当时的财政部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在再三请求下方才离开这赏心悦目的地方。 “黎塞留侧翼”的收回及开放,一下子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其中3000件是从存放室取出的,卢浮宫博物馆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金字塔” 密特朗总统对卢浮宫博物馆做出的另一贡献是邀请著名的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口处。贝聿铭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这座“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
❿ 1.2米,1.5米,1.8米,2米床尺寸标准是多少
1、1.2米床标准尺寸是120cm*190cm,但是根据不同的情况1.2米床尺寸也会有不同,一般在小朋友的1.2米床尺寸是120cm*180cm,而大一点的1.2床尺寸也有120cm*200cm。
2、1.5米床一般是用作双人床来使用的,1.5米床也是一个标准的双人床尺寸,一般常见的尺寸为150cm*200cm。
3、1.8米床尺寸为180cm*200cm,或者是180cm*205cm,180cm*210cm,这三个尺寸的床在市场上都较为常见。
尺寸是指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在技术图样中和一定范围内,若已注明共同单位时,均可只写数字,不写单位。
(10)亨利二世家具扩展阅读:
英制尺寸
码的由来:英皇亨利一世在位时,曾亲自组织有关人员讨论一码(yard,缩写为yd.,合一英尺,约91.4 cm)到底应该定为多长,大臣们为此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在一旁听得不厌烦的大英皇帝一急之下,顾不上尊严,一拍大腿,伸手指着臣下道:笨蛋,一码就是从我的鼻尖到我的食指尖之间的长度。码就是这样在一气之下随便地定下来的。
英尺的由来:英尺(foot,缩写为ft.等于12英寸,1/3码,0.3048 m)在英文中的本意是“脚”。实际上,一英尺就是一个成年男子一只脚的长度。
英寸的由来:英寸(inch,缩写为in.)在荷兰语中的本意是大拇指,一英寸就是一节大拇指的长度。当然人的大拇指的长度也是长短不一的。14世纪时,英皇爱德华二世颁布了“标准合法英寸”。其规定为:从大麦穗中间选择三粒最大的麦粒并依次排成一行的长度就是一英寸。
米的由来:米(metre,缩写为m.)这个计量单位是从法国“进口”的,其规定则严密得多。1790年的巴黎会议上规定:以通过巴黎、连接南北极的子午线的四分之一为基数,取该基数的一千万分之一为一个长度单位,叫做metre(米)。
后来,为了更准确起见,又定出一个标准:将化学元素“氪86”在真空中发射出的橙黄色光波乘上1650763.73后的积定为一米。
参考资料:尺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