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形容崂山的诗词
1、《登崂山》——明代邵贤
坤轴危分镇巨鳌,山如排戟战方鏖。
钟鼓镗塔东西院,丹碧参差大小崂。
译文:大地的地轴高高地分开,山峰矗立,挺立不动,崂山陡峭险峻,参差林立,如排列的戟戈鏖战如酣。寺院错落,钟鼓齐鸣,乐音回荡在东西道院,大小崂山参差耸立的丹崖被繁茂的碧树所装点。
2、《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唐代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译文:我之前去东边的海上,在崂山上大张着嘴,做咀嚼紫霞状,反而增添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好像亲眼看见安期公,吃的枣子大得像瓜。
3、《西江月·崂山太清宫》——清代蒲松龄
独坐松林深处,遥望夕阳归舟。
激浪阵阵打滩头,惊醉烟波钓叟。
苍松遮蔽古洞,白云霭岫山幽。
译文:独自坐在松树林的深处,遥远的看着夕阳下归来的小船。汹涌急剧的波浪一阵阵地拍打在岸边的沙滩上,惊扰到沉醉于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上的钓翁。四季常青的松柏遮挡了古洞,云雾缭绕的山峰,山境幽静。
(1)仙缘家居扩展阅读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
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犬齿交错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1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此时,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山峰。
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1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形成一个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构成了崂山的这种雄伟、奇特的地貌形态。
崂山是道教名山。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方士、巫师在崂山餐霞修炼,唐、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元、明两代达到鼎盛,至清代不衰。
崂山道教由于王重阳所创全真派的入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崂山,邱处机三次来崂山说法阐教,影响深远。嗣后,北七真在崂山各创宗派,争建道观,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Ⅱ 桃子吉祥象征 桃子象征着什么
在中国,桃子是“寿桃”,代表长寿,是健康幸福的祝福。
另外,中国民间视桃子为避邪之物。“桃,鬼所畏也”;“桃者,邪所恶”;“桃,所以逃凶也”。这里的“鬼”、“邪”、“凶”是疾病、灾难、厄运的代名词,佩戴桃子据说可以避免这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小孩、老人等体制比较差的人群,民间常以佩戴桃子来祈求呵护避邪。
此外,桃子的外形跟心的形状很相似,并且,《诗经》里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男欢女爱描写,所以,恋爱中的男女,送对方桃形珠宝,是以心相许,两情相悦的表示。
(2)仙缘家居扩展阅读:
关于桃子,在中国有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在传说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实。吃了头等大桃,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庚”;吃了二等中桃,可“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吃了三等小桃子,也可以“成仙得道,体健身轻”。正因为此,桃子被称为“仙桃”、“寿桃”。在《西游记》里,天官里的王母娘娘做寿时,就曾设蟠桃盛会招待群仙。这虽然是神话,也说明桃决非一般水果可比。至于齐天大圣孙悟空,以及他的子孙们,均是以桃子为粮食。
民间年画上的老寿星,手里总是拿着桃--“寿桃”,过生日做寿时要蒸桃形的馒头,或实心、或空心里面填馅,做成圆馒头状,在顶都捏出桃尖,用竹刀或刀背从上至下轧出一个桃形槽来,将桃尖略微弯曲,再染成红色,上笼蒸熟,“寿桃”就做成了。在老人生日那天,献给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不但桃有仙缘,连桃木都有神灵,而且她在民间的威望比桃还大。早在先秦时代的古籍中,就有桃木能避邪的记载,一切妖魔鬼怪见了都逃之夭夭。
Ⅲ 什么是仙家行功
一、长白山
长白山和娲皇宫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地方,气场纯净。原谅我每次出去走功基本都是阴天,所以拍出来的照片都是这样子…….
天池分为南坡和北坡,如果两个地方都要去,是要花上两天时间的。长白山仙家众多,其中以胡家居首,道行高稳重,关键是还长的很帅。在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坡仙家之间都是有严格的区分和界限,自己注意区分。
要说走功,就一定上去天池,只有一个地方能接到手续,其他地方不多,自行取舍。
山上的天气变化很快 ,一会下雨一会晴天的,如果上去要看天池全景,尽量上午早些去,下午基本上要看不到了。
其他下面的景点也会有些手续,看自己仙家意愿,沟通取舍。有的地方感觉磁场不好就不要进去了。
二、讷殷古城
讷殷古城的历史和传承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网络,对于有满族血统的仙缘弟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地方,毕竟祖宗都在那。不过清仙多,去了之后身体反应会比较明显,或者带一堆不太好的东西回去有可能会很难受,让仙家帮忙看着点。
里面的祖先不是所有的都要拜,自己看好了,自行取舍,有的真身不在就是一个雕像就不用了接了,也接不到什么。
杨眉大仙是要拜的,还是很厉害的,看了文章不知道是谁也自己网络吧,若果去长白山和讷殷古城两个地方,基本要三天的时间,两天时间很紧张。
三、铁刹山
铁刹山的仙家跟长白山的仙家比起来,很多是小孩子,都在学艺的阶段,比较小,所以很受黑妈妈的照顾。黑妈妈也是铁刹山的灵魂,漂亮还公正无私,所以其实也是必去的地方,不过铁刹山很大很杂,仙家也多,道行相对来说没有长白山的高,结缘的时候都要跟自己的仙家说好。
也是一样,在走功的过程中是要有分辨的,不是所有的庙都去进,都要拜,里面是什么你都不知道,回家身体肯定要难受,事先要仔细分辨好,跟仙家确认,再去想拜不拜。铁刹山相对来说比较杂,注意取舍。
还有一些其他的地方,山海关、满族皇帝的一些皇陵、如太清宫、沈阳故宫、沈阳北塔寺、抚顺青龙寺等,自己可以问仙家是否需要去。
Ⅳ 秋水对联文库
楹联三话
清 梁章钜 编著
序
余前撰《楹联丛话》十二卷,授梓于桂林。旋成《续话》四卷,授梓于浦城。年来各省皆有翻刻本,客有从余索取者,或向书坊转购以应之。去岁至扬州,同人又有录示若干条。铅椠之余,燕谈之顷,亦间有新得,皆随时条举而件系之。本拟附诸《浪迹丛谈》之末。今夏至杭州,以示张仲甫中翰,则劝余仍别为书,并力任搜访之勤以附益之。今冬就养东瓯,应酬稀简,遂以暇剬缉成卷。虽不能如前此之部居井井,然述旧事于简端,次之以祠庙,又次之以廨宇,又次之以名胜,又次之以赠答,又次之以寿联、挽联、集句、集字,而以杂记、谐谑终焉,则依然前刻之例也。既覆视之,往迹新闻,逸言琐记,亦复斐然可观。遂题为《楹联三话》。先以稿寄杭州,俾仲甫快读之。仲甫喜纲罗旧闻,勤勤恳恳,或更有所裨益扩充之,又何必不为《四话》之嚆矢乎!道光丁未嘉平,福州七十三叟梁章矩撰于东瓯郡署之戏彩亭。
卷之上
扬州旧联
《隐居通议》云:“贾似道镇维扬日,上元张灯,客有摘古句作灯门联者,曰:‘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众称其切。余尝以为,此必药洲廖莹中手笔。唐人诗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又唐人登第词曰:‘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皆本郡事也。”
逸老堂柱联
钮玉樵《觚賸》载:“苕中吴磐家雄于赀,博学工书。前明甲申后,绝意进取。学使者张安茂题其居为‘才人节士之庐’。顺治初,官方山观察吴兴,与之友善。因重修逸老堂,乞其长句一联镌悬堂柱。吴走笔书曰:‘山川无恙,叹前辈风流何处,见冷烟衰碣,古道斜阳,尽悲凉人物,止剩寒鸭;台阁重新,问苍穹英雄谁是,有补天巨手,回日琱戈,待整顿乾坤,再来杯酒。’词既悲壮,书复蔚跂。有怨家潜录其语,以吴‘阴蓄异谋’首之帅府,祸几不测。观察乘夜撤去此联,力为斡旋,费千余金,事乃已。”
江阴彩联
《江阴县志》载:“明宏治八年乙卯科中式十五人,知县黄傅制彩联云:‘入国朝一百廿年,未有此科之盛;总直省九十七学,谁争吾邑之先。’”
庐山道院联
江右胡梅心广文元鼎告余曰:“吾乡庐山道院,胜处皆被富僧占为佛寺,只留正中老君殿一所,为李道士住持。郡僧尚百计谋逐,贿嘱官司判毁,道士几无以自存。适安溪李文贞公舟过湖口,道士为公族叔,急奔告求援。公许以到山谒庙,因大书旧联留山中云:‘天下名山僧占多,也须留一二奇峰,供吾道友;世间好语书说尽,曾记得五千妙谛,出我宗传。’语既恢奇,书复壮丽,不一日而传遍九江城中。适各官皆来参谒,公曰:‘此间道士,吾叔也。供奉此山已久,希君等照拂。’于是僧计阻而殿得存。”
竹垞先生联
余在邗江,得朱竹垞先生大书隶字一联云:“爱画入骨髓;吐词合风骚。”笔致奇伟可宝。严问樵见之云:“此是竹垞先生集句赠程友声鸣者,见王渔洋《带经堂诗话》。”
戏楼旧联,
京中庆和园戏楼旧有联云:“大千春色在眉头,寻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五万莺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申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相传为乩笔者近之,或以为吴梅村祭酒所作。
梦中联兆
吴中蒋古愚学博,琴南观察之父也。观察与弟学萃俱成进士,惟长子学文尚困诸生。乾隆甲申元旦,古愚忽梦家中新换厅联,云:“长子克家,居易俟命;”下联云:“二人同心,诵诗读书。”款署“钟离子彭篯书”。觉而异之。次年乙酉,学文果举京兆《书经》房南元。从弟禹迈同榜,以《诗经》房。次题“君子居易以俟命”一节,主考则彭芝亭大司马及满洲钟公名音也。梦兆之奇验如此。
武联佳话
提督杨恺,仪征武进士也。康熙间,奉召入南书房,与何义门、蒋南沙诸公同校书史馆。后出为两湖提督,晚年归老。许登瀛观察赠一联云:“天禄校书名进士;岳阳持节老将军。”亦武职中佳话也。
沧洲黄鹤楼联
《棻堂节录》云:“沧洲之沧酒,得名久矣。相传吕祖来饮于此。城外亦有黄鹤楼,祀吕祖像。楼柱有联云:‘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运用崔颢诗话,亦颇自然。相传是吕祖乩笔。”
樗园所录佳联
《樗园消夏录》载楹帖之佳者,如归元恭赠某公云:“居东海之滨;如南山之寿。”汪次舟题山阳学署云:“昌黎起八代之衰,想当年苜蓿斋中,不过寻常博士;文正以天下为任,问今日虀盐队里,可有此等秀才!”有客集杜句题随园云:“中天悬明月;绝代有佳人。”蒋伯生书斋自署云:“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涉猎传记,不能为醇儒。”郭频伽自题海棠花研斋云:“瓦屋只三间,士龙住东,士衡住西;端溪藏片石,真手不坏,真研不损。”皆余《前话》所未及也。
筠亭所仿旧联
徐筠亭《闲居偶录》云:“同年赵米垣曾诵隐士山居联云:‘一二亩瘦田,雨笠烟蓑朝起早;两三间破屋;青灯黄卷夜眠迟。’余馆东楚张氏,书屋仿其意作一联云:‘寄迹此山中,数亩芳田,日看犁云耕雨;忘机斯世外,三间古屋,时欣弄月吟风。’见者谓较之原联意境更别。”
随园所录佳联
《随园诗话》云:“对联之佳者,龙雨苍见赠云:‘羲皇以上怀陶令;山水之间乐醉翁。’余自题云:‘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按:此亦余《前话》所未及者。
沭阳县人瑞联
相传王某为沭阳令时,因公事赴乡,忽见一家有门对一联云:“一妻十七妾;百子半千孙。”心异其语,乃停舆,遣人入问其家姓氏,并询“此联语必非无因”。少顷,还报云:“其家姓吕氏,世为乡农。联句乃实事。此翁现在,尚可相见。”令因降舆入,与之接谈,年八十余,精神矍铄,蔼然可亲。问其“百子五百孙均在膝前否?”翁答曰:“五百孙者,中有曾孙、玄孙在内也。人丁既旺,食指愈众,故家居者少,出外谋食者多。士、农、工、商,四民俱备。念我老,皆不忍远游,相距不过二三百里。”令复询:“一年中,当以何时会集?”答曰:“会集甚难。此往彼来,断不能一时并到。如果同时回家,不但屋少难容,即备一堂餐,已形竭蹶。”令曰:“我愿分廉俸为尔作东道主。以□百金相赠,每□百□十千钱,每人约有□百文矣。请即订期将子孙之在外者悉数唤回,使我一见,可乎?”翁欣然许之。不数日而子孙毕集,所差者幼小十余人耳。乃禀知县令,请次日来乡。是晚分二十灶,各具鸡黍,祖孙五代席地而坐,开怀畅饮。至半酣,老翁乐甚,谓诸子孙曰:“今日一家团聚,此生恐不能再。得非贤宰之德不至此。宜彼此痛饮。”于是抚掌欢呼,一笑而逝。次晨令至,有人迎报,请还舆。令仍登堂行吊。果见儿孙挨挤跪泣,竟不能指数。厚赙而去。此乾隆年间事。山阳学博雷存斋为廖菊屏守备述之如此。
城隍庙联
王凝斋《秋灯丛话》云:“吴县王某,初任宁夏邑倅。梦本邑城隍谓曰:‘适奉苏郡檄,有事须质,当速行。’王以路远辞。神曰:‘有马可乘。’俄一卒控马立阶下,促王乘之,疾如电,瞬息抵苏。至城隍庙,见大门悬雕金联句,光辉夺目,书:‘处世但能无死法;入门犹可望生还。’殿上楹柱又书:‘地狱空留点金簿;人心自有上天梯。’神谓曰:‘尔伯没后,尔叔不抚诸孤,利其田产。尔曾出不平之语,其信然乎?’王以‘年远不能记忆’对。神曰:‘即事而论,曲在谁?’王曰:‘曲自在叔。’神曰:‘若然,则案定矣。’悟后,差人抵家探问,其叔已故,即夜梦之次日也。王乃亲书联句,送悬庙中。
南浦桥联
《浦城县志》:“潘赐,字锡文,号容庵。永乐二年进士,授行人,奉使日本。假归故里,适南浦桥成,作为楹帖,分题桥柱,流连往迹,凭吊古人。其警句云:‘上相名邦,百族自知朝北阙;真儒继统,千秋谁复并西山。’‘乔木参天,半点云香生大石;悬崖笼雾,千寻瀑布出高泉。’‘皂盖朱幡,远指群侯元鹤垅;金章紫绶,近传相辅白羊坟。’‘仙境微茫,安得玉炉丹九转;客途高旷,尚怀宝匣镜重磨。’‘绿水桥边,金石足齐交友渡;白云乡畔,山川犹护睦亲亭。’‘画角声中,彩帐题诗思梦笔;青灯影畔,玉壶携酒想观澜。’‘古洞联翩,毕岭旧存仙杵妙;清溪浩荡,总章新过客帆多。’‘四野无虞,诗礼竞推长乐里;庶民有庆,讴歌争出太平坊。’‘书院沉沉,绿水半湾连渡口;仙楼翼翼,白云一抹护山腰。’‘载酒攀花,月夜乘舟过水北;囊琴采药,霜天被褐过郊阳。’‘莪衍名儒,霁月远涵莲叶渡;传成烈女,清风高拂桂林桥。’桥柱凡八百四十有八,悬联俱遍。相传以为一夕所作,人咸叹其敏捷云。”
林少穆督部所撰庙联
林少穆督部最工作联语,余于《续话》中所采独多。兹复从友人斋头录出若干条,爱莫能舍也,因分别附载于后云。题苏州吕祖祠,时为开河祈晴酬谢云:“仙踪曾现宰官身,济世度人,水利农田蒙惠泽;道力能回元始劫,通灵赞化,和风甘雨锡康年。”丹徒横闸金龙大王庙云:“南宋溯忠门,香火传来,犹似钱塘江上;东吴恬德水,帆樯驶过,免经铁瓮城头。”时粮船回空,悉由横闸绕过府城也。余在苏州修韩蕲王碑茔,督部继余为建享堂,题联云:“祠庙肃沧浪,更寻来一万字穹碑,新焕岩阿欀桷;威灵震吴越,还认取七百年华表,遥传江上旌旗。”
武庙戏台联
相传每朝之兴,必有尊神为之护国。前明为岳忠武,我大清则奉关帝护国。二百年来,武功之盛,震叠古今。神亦随地显灵,威震华夏。故朝廷尊崇封祀,洋溢寰区。浙中吴山顶庙为道光壬寅重建,见有集唐句题戏台一联云:“圣代止戈资庙略;众仙同日咏霓裳。”武庙随处皆有,亦随处皆有戏台,而楹柱之联未有壮丽工切如此者。惜忘却何人所撰。出语系李群玉句,对语系李义山句也。
于莲亭观察所述庙联
于莲亭克襄曰:“张桓侯庙有联云:‘春雨楼桑,无限落花悲帝子;秋风剑阁,有人洒泪吊将军。’妙在不即不离。惜未考何人所撰。又相传豫章樵子庙,据土人云:光武避难时有樵子代死,故立庙礼之。庙中联云:“汉家樵子亦英雄,漫说云台列将;莽世簪缨真草芥,可怜禄阁书生。’子云真堪愧死矣。”又言:“淮阴墓在山右霍山县,岭高十余里,土人名为韩侯岭。岭上有冢巍然,所葬乃其元也。墓前即祠,有联云:‘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颇能隐括淮阴生平。”
褚河南祠联
严问樵云:“杭之褚塘有褚河南祠,土人以‘助圣庙’呼之。按:公谥文忠,见《唐会要》。又《唐彦谦集》言:‘褚河南之柩,至咸通中始得蒙恩归葬阳翟。其时以平徐肆赦,赐其孙八品官,扶护以归。’盖文忠赐谥亦在此时,而新旧《唐书》不载,故后人莫考。余作楹帖书之,俾易名大典昭示来兹,云:‘庙食褚塘,大节一生垂史册;魂归阳翟,易名千古表文忠。’”
东瓯王庙联
温州祠祀以东瓯王庙为最先。王名驺摇,越王句践七世孙,与闽王无诸分理东南滨海地,而雄才大略殆有过之。嗣与无诸俱为秦所并,王独率其民从众诸侯灭秦,又从汉灭项籍,至惠帝三年复封东海王。没葬瓯浦山,国人群称为东瓯王。《史记·封禅书》亦言“东瓯王寿至一百六十岁”,盖秦汉之际一异人也。余初至温州,即访王庙。值郡人庀工修饰,轮奂一新,荷平成者思明德,享粒食者颂思文,王之得兹美报,宜矣!顾自汉迄今千有余年,鲜有歌咏其事者,惟国初朱竹垞先生五排一首云:“九牧维扬外,三江霸越余。入关从汉约,遵海裂秦墟。豪俊宜如此,艰难气不除。策功夷项籍,分壤接无诸。万古开王会,孤城拱帝车。灵旗存仿佛,过客尽欷嘘。侧想风云会,乘时草昧初,远途今日暮,下拜独踌躇。”足以存王之英概。余拜瞻之余,怵于崔颢在前,不能成句。谨献一联云:“尝胆卧薪,早有雄心绳祖武;芟嬴夷项,独膺奇寿奠王基。”
张睢阳庙碑
徐筠亭《棻堂节录》云:“张睢阳庙,余邑处处皆有之。所见柱联,切当者殊少。岂王之忠勇难以名言乎?惟前明进士李春熙一联云:‘孤忠百战江山血;一死千秋天地魂。’庶几尽之。”按:余过京口日,闻都天庙会甚盛,庙即祀睢阳,因停棹两日纵观,并入庙瞻仰。至邗上,为云台师述及。师言:“甲辰年新修庙时,乡人请制楹联,因手书付之,曰:‘颜许同名,唐代人伦维气类;李韩论定,熙朝庙貌屹江淮。’当时奸臣曾劝睢阳以天道,公骂曰:‘不识人伦,焉知天道!’此‘人伦’二字所本。”语颇沉著,且“人伦”、“庙貌”皆双声字也。
史阁部祠联
余在扬州,拜史阁部祠。同人多请予题楹柱。余因阅严问樵一联,为之阁笔。按:史阁部母梦文信国而生阁部,见《明史》本传。我高宗皇帝亦谓“史可法即比之文天祥实无不可”,故严问樵联云:“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自是天造地设语。他有作者,不能出其范围矣。按:祠中旧有联云:“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死;与文山比烈,曰取义,曰成仁。”又云:“梅花下有衣冠葬;席帽时知社稷臣。”
睢阳张许二公祠联
鲁山令郑子研銮撰睢阳张、许二公祠楹联云:“尽孤城四百余战,功艰李郭,力障江淮,恸当时妾醢僮烹,列帐呦呦闻鬼哭;同毕命三十六人,祠号协忠,史称双庙,问何时须张眦裂,登堂凛凛见神威!”郑为扬州兴化人,由鲁山令请养亲归,服阕不出。闻其著述甚富云。
牛总管祠联
郑子研将去鲁山时,建宋牛总管皋祠于泰山宫侧,因题楹联云:“小朝廷难与图功,看战垒千层,遇毒含冤,知魂魄不忘故土;旧令尹行将归去,借泰山片壤,题楹志别,愿威灵长卫吾民。”
何恭惠祠联
山阴何恭惠公煟由淮阳监司洊历河南巡抚、东河总河,有名臣风概。其身后祠联云:“所谓大臣,行己也恭,养民也惠;厥有成绩,荆河惟豫,淮海惟扬。”一分切其谥,一隐括其官,可称杰作。惜忘却何人所题。
江阴典史祠联
《江阴野史》云:“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以蒙面乞怜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者。独江阴陈明遇、阎应元新旧二典史,乃于一城死义。向使守京口者皆如是,则江南何至拱手献人乎?时为之语曰:‘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今陈、阎二典史祠即以此为楹帖。”按:此联已见前编,而不言陈明遇。
西湖帅公祠联
西湖平湖秋月之左,有帅仙舟师生祠。盖师抚浙有遗爱,士大夫感不能忘,故立祠以报之。姚亮甫中丞题楹柱云:“报国有同心,两地风波皆梦幻;还乡传旧德,千秋涕泪满湖山。”自注云:“感旧书怀,缘道光二年与余同道诬陷也。”按:仙舟师为道光间名巡抚,时京中有舆评云:“今天下需才孔急,而有两好巡抚,一聋一瞽,皆投闲置散,甚为可惜。”一指吾师,一指亮翁也。宜两人相契之深矣。又按:同人中有微议亮翁所撰楹联语太近朴者,余曾见其赠周刺史檀荪一联云:“望君似岁穷黎隐;与物胥春岂弟怀。”以“岂弟”对“穷黎”,得不谓之新颖乎?
英济庙楹联
温州瑞安门俗呼大南门,出城半里许有英济庙,俗呼白马庙。相传神为昭明太子,既无旧碑可考,里人亦无能详其原委者。庙中有潘宗耀楹帖云:“白马溯光仪,彩仗霓旌,尚振英风昭肸蠁;黄麋谈故事,仁浆义粟,长传闿泽济嗷鸿。”跋云:“英济庙神灵最著,里俗相传‘梁昭明太子拯饥来此,时乘白马,故又称白马庙’云云。”按;郡志未载此事,前史亦无可征证。昭明何以来温拯饥,事属茫昧。惟此联尚非俗笔,因附录之。
永嘉忠义节孝祠楹联
永嘉县学之东偏旧有忠义节孝祠,嘉庆初为飓风所圮。嘉庆末始重建。朱沧湄观察文翰为碑记其事,又各为之楹联。忠义祠云:“近圣人之居,容光必照;遵海滨而处,明德惟馨。”孝祠云;“儿女尽能之,一点热肠,三分血性;家庭常事耳,察乎天地,通乎神明。”皆佳构也。
甘露寺联
北固山甘露寺为古来胜迹,而殊少佳联。惟正殿中间联云:“紫极焕璇题,瑞露凝甘留净域;丹轮开宝相,香岩拥翠俯晴江。”款署“长白高晋题”。又有一联云:“露降何年,萝径石门开法界;寺临无地,海云江月拥祥轮。”款署“叶河萨载题”。皆乾隆三十九年所作,颇能壮丽称题。然总不如甘露寺顶上大殿圣制一联云:“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沤浮浪卷,栋宇自孙吴。”涵盖一切,足与北固山并寿矣。
建隆寺李公祠龛联
建隆寺,本后周李招讨重进旧宅。宋师入城,招讨力不能支,合室自焚,因敕建为寺,即以建隆年号为名。近僧小支手辑《建隆寺志》,并欲于寺中西偏募建李招讨祠龛,征余楹柱之语。余集唐刘兼、陆龟蒙诗句应之,云:“万叠云山供远恨;一家烟雨是元功。”近但云湖都转亦题一联云:“宋史何妨称叛宋;周亲毕竟欲存周。”亦有味也。
桃花庵三贤祠联
扬州名胜,以平山堂为最著。平山堂诗,以王荆公“一堂高视两三州”一律为最佳;平山堂楹联,以伊墨卿太守“隔江、诸山”十字为最壮。余于壬寅夏初来游,曾撰一联,录在前编。谢椒石同年见而嘲之曰:“联句实佳,然二十二字中用数目字多至七八,非古人所讥‘卜算子’乎?”余笑置之。丙午年,重至邗上,游桃花庵,登三贤祠堂,与黄右原比部、罗茗香茂才商撰楹联。右原乃杂举《东坡志林》、《墨庄漫录》、《避暑录》事,为合拟一联云:“四朵兆金瓯,是二千石美谈,不因五色书云,谁识名流皆五马;万花停玉局,惟六一堂如旧,若溯三贤谥典,合将祠额署三忠。”时罗茗香亦拟一联云:“胜地景芳徽,卅载三贤俱典郡;同龛昭祀典,两文一献共称忠。”按:韩忠献之守扬在庆历六年,欧阳文忠则在庆历八年,距苏文忠之元丰守扬,时恰三十余年。此前后两联俱见典雅,非不学人所能办,当不让李兰卿独步于前矣。李兰卿旧联有“谥并称忠”语,故即其意而衍之。因用前联署余名,以后联署恭儿名,悬之壁间,而疏其缘起如此。越日茗香又拟一联云:“杨柳拂堤塍,追溯前徽,于宋历仁宗两世;桃花遍祠宇,传来美谥,至今合文献三忠。”亦佳制也。
南镇庙联
南镇庙坊上书“天南第一镇”,庙前匾曰“表甸南疆”。大殿有南镇神像,后殿有南镇夫人像。上首侧殿有神像,旁联曰:“姬孔情思,说丁物色,即幻即真,作千古神圣明良之合;一双蝴蝶,顷刻邯郸,何君何牧,徇人世穷通得丧之占。”下首侧殿有二郎神、勾元帅像,前有匾曰“幻其所真”,旁联曰:“李母占星惊太白;谢公卧月上西堂。”按:此是据《一斑录》所载,似为占梦神祠而撰,俟更访之。
招宝山联
《一斑录》又曰:“招宝山大小可比昆山玉峰而稍高,孤注镇海城外东北角,江海之交,三面皆水。与东岸对峙,隔海面约一里余,名‘蛟门’,为镇海一邑险要,即为宁波一郡外障。拾级而上,至半山,有碑曰‘第一山’。有亭,悬联云:‘仙缘到此无多路;福地原来别有天。’登其巅,有小方城,城门上题曰‘威远’,城旁联云:‘踞三江而扼吭,看远近层峦秀耸,碧浪潆洄,永固浙东之锁钥;俯六国以当关,任往来宝藏云屯,牙樯林立,会同海岙之共球。’入城即寺,门上题曰‘宝陀寺’,内有‘大观楼’,联云:‘天与水无
涯,万舶远循鳌柱麓;地随山共尽,十洲环向海陀峰。’
普陀山联
普陀一山,周四十余里,在大海中。山中地全属于庙,并无粮赋,无乞丐,亦无妇女居住。其佃种僧田与开小店生理者,皆不携妻室。全山庙宇不下数十,而惟佛顶山、前寺、后寺三处为大庙。前寺有联云:“即心即佛,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款署“叶赫实诚沐手敬题”。按:此据《一斑录》所载,录中仅载此一联,此外如紫竹林、法华洞、朝阳洞、佛顶山、法雨寺、梵音洞等处,亦必各有佳联,容更访之。
净慈寺大殿楹联
杭州西湖净慈寺大殿,岁久损坏,道光庚子乌敬斋中丞筹款重修,于乙巳年工竣。是年恭逢皇太后七旬圣寿,绅商于此寺虔设经坛祝釐。时梁楚香中丞撰殿联云:“依净土以印净心,回峰现亿万化身,觉悟群迷成净果;引慈航而宏慈量,慧日照三千法界,庄严重耀证慈缘。”即用“净、慈”二字,分疏经言,关合圣寿,庄雅工切,群相赞诵。尤妙在“回峰”即雷峰,“慧日”即寺后峰名,本地风光,灵妙无比矣。
送子观音殿联
杭州天竺山中送子观音殿,有查声山先生旧联云:“天上锡麟儿,此是世尊亲抱送;山中闻梵呗,原从灵鹫早飞来。”近人章次白黼有一联云:“湖山本毓秀之区,看桃华开落,燕子西东,蠢尔未销情欲障;天地有好生之德,愿嘉门善祥,明神祐助,螽斯无妒子孙多。”
灵卫庙联
钱塘有朱金祝土谷神祠,入于祀典,志称“灵卫庙”。南宋咸淳《临安志》有“封显忠侯”,即此神也。魏滋伯联云:“南宋三忠,古社枌榆隆报赛;西湖半壁,大招风雨降神灵。”
花神月老联
西湖有花神月老祠,魏滋伯联云:“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一百年系定赤绳,愿秾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长圆。”丽语柔词,与题相称矣。
[推荐]秋水对联文库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05/19/4310415_3268623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