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说你都不懂我。他回骗人,我怎么不懂你。怎么回他
苏家爱华:上饶农民脱贫致富的孵化器
江西农民苏爱护在国内日化流通领域“称王”
叶旋
年09月12日10:51 来源:网-江西频道 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
编者按:
8年前,38岁的江西上饶农民苏爱护揣着85万元去上海打天下,8年后的今天,他一手打造的“苏家爱华”业已成为国内日化用品流通领域的“航母舰队”。截至年8月,“苏家爱华”的品牌连锁专营店已遍布国内18个省,总数超过家,在全国日化行业雄居榜首。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身为农村基层党员,苏爱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不渝地带领家乡人致富。他创立的上海苏家爱华日用百货有限,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上饶同乡会”、最早的“农民夫妻店”及有效的“刑释人员转化院”。被誉为带领贫困农民致富的“西点军校”。
立志: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在一个风清气爽的日子,一辆商务车缓缓驶入上饶县枫岭头镇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跳下车,从地上捡起一枚一元硬币,放进自己的裤子口袋,脸上泛着孩子般的微笑。
坐在车上的当地乡镇干部诧异地看着这一幕,十分惊讶。他没有想到这个一向出手大方、每年向红十字会捐资达百万的富翁,竟会在意一枚硬币!
捡硬币的这个中年人名叫苏爱护,是上饶籍企业家,他一手打造的“苏家爱华”业已成为国内日化用品流通领域的“航母舰队”,截至年8月,“苏家爱华”的品牌连锁专营店已遍布国内18个省,总数超过家,在全国日化行业雄居榜首。
面对乡镇干部诧异的目光,苏爱护坦然一笑:“我就是个农民,在我眼里,钱没有大小之分,一块钱也是钱,也要好好珍惜!”
苏爱护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县枫岭头镇丁家村,12岁那年,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四块钱的学费,他小学没有读完便被迫辍学。
“学费本来是两块,后来涨到四块,好多人交不起”,谈到这些,苏爱护黯然神伤:“农村孩子们读不起书,就成结队,四处游荡,其中有些人就成了社会的祸害。”
那时候,苏爱护所在的乡镇有不少问题青年,苏爱护自己的大家族中也有人被判入狱。
苏爱护至今还记得,当年一位城里的阔亲戚下乡,随口说出这样一句话:“这里风水不好,所以净出坏蛋。”深受的苏爱护腾地一声站起来,厉声道:“你不要忘记,这里是革命老区,没有这里的老百姓在战争年代流血牺牲,你也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你不能因为乡亲们穷,就把人看扁了。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苏爱护回忆道:正是那一刻,他暗下决心无论吃多大苦,受多大累,都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让乡亲们富起来,让“乡下人”不再受歧视。
突起:小河有水大河满
少年时代的苏爱护,就与众不同。他身上有一股闯劲,读书不多,抱负却不小,为了做出一番事业来,再苦再累都不怕。16岁,苏爱护开始学做木匠,几年之后,便成为远近闻名的木匠;22岁,他办起了家乡第一个家具厂,全盛时期雇佣过多工人,主打产品樟木箱远销江苏、上海;26岁,他孤身去江苏做起了皮箱生意;35岁,他回到家乡,在江西省上饶开起了日用百货店;39岁,他的日用百货店开到了13家。可就在此时,他毅然决定放下已有的事业,去上海闯荡,创立起上海苏家爱华日用百货有限;同年,他转战浙江义乌,用短短几年时间,把“苏家爱华”打造成了全国日化用品流通领域的“航母舰队”。
“苏家爱华”的异军突起,引发了同行的羡慕嫉妒恨,有人说他是“商家败类”,也有人骂他是“江西狼”。
“我的确是商家败类,”苏爱护乐呵呵地说:“我打破了千百年来形成的商业规矩,有商家恨我是正常的。”
正因为勇做“商家败类”,他受到多苏家爱华人的真心推崇。司机小李万分感慨地说:“他是那样的无私,那样的与众不同,他带领贫困农民致富,他是我们的偶像,我们的恩师!”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商家恨他,是因为他把当老板致富的密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员工们,教员工们怎样去自己当老板。一位同行曾经严厉质问他:“你把我们当老板的底牌都公开了,我们以后还怎么做生意?古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这个道理你都不懂?”
这个道理,苏爱护当然懂,只是,在他眼里,这只是个小道理,而小道理应该服从大道理。大道理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建设和谐社会,只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大家共同富裕,才是大道。
苏爱护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苏爱护按照自己的思路,手把手地教员工经商密诀,千方百计给员工搭平台,出钱出力,引导这些“小伙计”去当小老板,帮助这些小老板做成中老板、大老板。几年下来,“苏家爱华”旗下的老板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苏家爱华”这只大船,转眼间就壮大成了“航母舰队”。
苏家爱华的异军突起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媒体、企业家、官员纷至沓来,从各自的角度,总结提炼这家企业高成长的秘诀。有人称它是农民创业的孵化器,也有人将它称为日化流通领域农民工的“西点军校”。苏爱护搔搔头,一脸茫然地说:“西点军校是什么意思?我真不懂。大道理我说不好,我只知道一个小道理,小河有水大河满!”
商誉:自己革自己的命
苏家爱华品牌连锁专营店所到之处,都深受消费者欢迎和信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货真,二是价廉。苏爱护说:“我给企业定下了三条规定,一是苏家爱华百分之百无假货;二是苏家爱华永远都是以批发价在;三是苏家爱华永远都不支持涨价。”
三条规定,说来简单,要做到其实并不容易。多家门店,如何管理?怎样监督?要是有人犯规,谁去发现?怎样查处?苏爱护得意地说:“我们有自己的‘宪兵队’。”
苏家爱华有一支50余人的检查组,他们的职责,就是日夜查访各家专营店,遇有违犯“军规”者,轻则重罚,重则“清理门户”。
一次,苏爱护的亲戚开的专营店被查出严重违规,检查人员毫不留情,当场上报苏爱护“清理门户”。亲戚恼怒道:“自家亲戚,总要讲点情面吧?哪能革命革到自己人头上?”
苏爱护传下话:“革命不分对象,军规就是王法!”
谈到为什么要严格执行三大军规,苏爱护说:商场就是战场,百姓就是上帝,上帝面前,讲那些虚的没用,要讲就讲实在的,你比别人便宜多少?你的货是不是真货?你欺骗了上帝,上帝就会惩罚你。
资料显示,年以来,苏家爱华遍布全国18个省的家连锁店,在当地都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店。
乡情:我以我心暖故乡
在苏家爱华的多名员工当中,有多名是苏爱护的家乡人,也就是江西上饶人。他们源源不断地走出乡村,沿着苏家爱华的发展轨迹,走向了全国各地,苏家爱华,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上饶同乡会”。苏爱护说:“我是一名党员,我热爱自己的家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在苏家爱华,员工不称苏爱护为总经理,更不称他为董事长,而是亲切地叫他“”。在一声声亲切的“”声中,一个古道热肠的党员、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亲切形象,跃然纸上。
为了让家乡人工作安心、生活顺心、家庭和睦,他更是在全国首创人性化的用工模式,大招农民夫妻工,把一家家店交给一对对的农民夫妻去管理,令苏家爱华成为全国最有特色的“农民夫妻店”。整个苏家爱华,有多家这样的“农民夫妻店”,这些夫妻当中有不少人业已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最令人感慨的是,苏家爱华还做了一件别人不愿做、不敢做、做不到的事,那就是把苏家爱华打造成了“犯罪分子的转化院”。在他的感召下,他家乡有30多名刑释人员加入苏家爱华,在他的真心帮扶下脱胎换骨。如今,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业已成为令乡民称羡的百万、千万富翁。
谈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苏爱护发自内心地说:“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生来就是坏蛋。我了解这些人,他们从前走上邪路,很多是因为贫穷,贫穷不是罪恶,却是滋生罪恶的土壤,土壤要是不换,坏蛋就很难真正变好,家乡就永远不得安宁。”
其中有一位刑释人员,在苏爱护的真心帮扶下过上了好日子,后来却以怨报德,和苏爱护成仇。谈到这个人,记者问苏爱护后不后悔。
苏爱护沉思良久,坦诚地说:“说不后悔是假,但如果我有机会重新选择,我可能还是会这样做,虽然他对不起我,但他走上了正道,再也不会危害社会了,这一点,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大好事哇!”
在苏爱护妻子的家乡上饶县清水镇,派出所的民警感慨地说:“以前这里闲散人员多,治安很乱,我们都忙不过来,现在好了,年青人都跟着苏爱护出去创业了,这里总算安宁了,这得感谢苏爱护啊!”
行善:扶贫重在扶根
在大多数人眼里,苏爱护是个顶呱呱的“大善人”,他掉老家的子给村里修路,他常年给老家的孤寡老人送温暖,他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他还每年向上饶红十字会捐款万元。
尽管他乐善好施,却有人说他是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向街头行乞者施舍过一分钱,不但自己不施舍,还不允许手下人施舍。当年他在上饶开日化用品店的时候,一个30来岁的壮汉来到店里行乞,他不肯给。
壮汉问:你为什么不给?
他反问:我为什么要给?
壮汉说:你应该给,因为币本来就应该是的。
苏爱护一时语塞,尴尬地退回店里。好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件往事,苏爱护依然感慨万千:“他身体比我壮,思路清晰,说明头脑不错,他这样的人,就应该通过劳动去谋生,如果我们给了他钱,就是惯坏了他,变相鼓励他不劳而获。”
苏爱护始终认为:扶贫,贵在扶志,重在扶根。对困难众,不能只是给钱了事,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一条谋生的路,让他通过劳动去改变命运,创造生活。
汶川地震时,他给灾区送去多床新棉被,每床棉被上,他都绣上了苏家爱华的。他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救急;给工作,给出路,让大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这才是救穷,这才是根本。”后来,果然有不少四川灾民通过,来到苏家爱华工作,其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
在苏爱护的词典里,劳动创造世界,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习惯。他每天早起晚睡,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因为成天要在路上跑,他把商务车后面两排座椅去掉,铺上一床席子,改装成了一部车,犯困的时候,就在车上席地而睡。
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工作。他说:“在我看来,工作就是最大的善,懒散者最卑贱,劳动者最光荣!”
『贰』 园区和舰科技怎么样
待遇不是不错,而是园区甚至整个苏州待遇最好的一家公司了
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坐落于风景优美、驰名中外的"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占地1.3平方公里,是一家具有雄厚外资,制造尖端集成电路的一流晶圆专工企业。公司拥有尖端的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和杰出的经营团队,为客户提供全面性及具有竞争力的服务
和舰于2001年11月斥资16亿美元建立第一座晶圆制造厂,并将上、下游产业引进苏州工业园区,形成群聚效应,完成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的第一步。
公司于2003年5月正式投产8吋晶圆,第一座制造厂最大月产量可达6万片。目前已导入0.25um/0.18um等先进的工艺技术,良率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晶圆专工工厂水平。
和舰规划在10年内建立多座晶圆制造厂,总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届时,和舰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领航者的地位将完全确立。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叁』 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怎么样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4-16
『肆』 有没有好用的卸妆湿巾推荐最好是独立片装的,不要那种抽拉式的!
说郑国有一商人,名曰弦高,以贩牛为业。自昔王子颓爱牛,郑、卫各国商人,贩牛至周,颇得重利。今日弦高尚袭其业。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只为无人荐引,屈于市井之中。今日贩了数百肥牛,往周买卖。行近黎阳津,遇一故人,名曰蹇他,乃新从秦国而来。弦高与蹇他相见,问:“秦国近有何事?”他曰:“秦遣三帅袭郑,以十二月丙戌日出兵,不久即至矣。”弦高大惊曰:“吾父母之邦,忽有此难,不闻则已,若闻而不救,万一宗社沦亡,我何面目回故乡也?”遂心生一计,辞别了蹇他,一面使人星夜奔告郑国,教他速作准备。一面打点犒军之礼,选下肥牛二十头随身,余牛俱寄顿客舍。弦高自乘小车,一路迎秦师上去。来至滑国,地名延津,恰好遇见秦兵前哨,弦高拦住前路,高叫:“郑国有使臣在此,愿求一见!”前哨报入中军。孟明倒吃一惊,想道:“郑国如何便知我兵到来,遣使臣远远来接?且看他来意如何。”遂与弦高车前相见。弦高诈传郑君之命,谓孟明曰:“寡君闻三位将军,将行师出于敝邑,不腆之贼,敬使下臣高远犒从者。敝邑摄乎大国之间,外侮迭至,为久劳远戍,恐一旦不戒,或有不测,以得罪于上国,日夜儆备,不敢安寝。惟执事谅之!”孟明曰:“郑君既犒师,何无国书?”弦高曰:“执事以冬十二月丙戌日出兵,寡君闻从者驱驰甚力,恐俟词命之修①,或失迎犒,遂口授下臣,匍匐请罪,非有他也。”孟明附耳言曰:“寡君之遣视,为滑故也,岂敢及郑?”传令:“住军于延津!”弦高称谢而退。西乞白乙问孟明:“驻军延津何意?”孟明曰:“吾师千里远涉,止以出郑人之不意,可以得志。今郑人已知吾出军之日,其为备也久矣。攻之则城固而难克,围之则兵少而无继。今滑国无备,不若袭滑而破之。得其卤获,犹可还报吾君,师出不为无名也。”是夜三更,三帅兵分作三路,并力袭破滑城。滑君奔翟。秦兵大肆掳掠,子女玉帛,为之一空。史臣论此事,谓秦师目中已无郑矣。若非弦高矫②命犒师,以杜③三帅之谋,则灭国之祸,当在郑而不在滑也
『伍』 我想加盟苏家爱华,但我不知道苏家爱华到底有没有前途,有哪位好心人能告诉我吗
苏家爱华:上饶农民脱贫致富的孵化器
江西农民苏爱护在国内日化流通领域“称王”
叶旋
2011年09月12日10:51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编者按:
8年前,38岁的江西上饶农民苏爱护揣着85万元去上海打天下,8年后的今天,他一手打造的“苏家爱华”业已成为国内日化用品流通领域的“航母舰队”。截至2011年8月,“苏家爱华”的品牌连锁专营店已遍布国内18个省,总数超过1200家,在全国日化行业雄居榜首。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身为农村基层党员,苏爱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不渝地带领家乡人致富。他创立的上海苏家爱华日用百货有限公司,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上饶同乡会”、最早的“农民夫妻店”及有效的“刑释人员转化院”。被誉为带领贫困农民致富的“西点军校”。
立志: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在一个风清气爽的日子,一辆商务车缓缓驶入上饶县枫岭头镇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跳下车,从地上捡起一枚一元硬币,放进自己的裤子口袋,脸上泛着孩子般的微笑。
坐在车上的当地乡镇干部诧异地看着这一幕,十分惊讶。他没有想到这个一向出手大方、每年向红十字会捐资达百万的富翁,竟会在意一枚硬币!
捡硬币的这个中年人名叫苏爱护,是上饶籍企业家,他一手打造的“苏家爱华”业已成为国内日化用品流通领域的“航母舰队”,截至2011年8月,“苏家爱华”的品牌连锁专营店已遍布国内18个省,总数超过1200家,在全国日化行业雄居榜首。
面对乡镇干部诧异的目光,苏爱护坦然一笑:“我就是个农民,在我眼里,钱没有大小之分,一块钱也是钱,也要好好珍惜!”
苏爱护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县枫岭头镇丁家村,12岁那年,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四块钱的学费,他小学没有读完便被迫辍学。
“学费本来是两块,后来涨到四块,好多人交不起”,谈到这些,苏爱护黯然神伤:“农村孩子们读不起书,就成群结队,四处游荡,其中有些人就成了社会的祸害。”
那时候,苏爱护所在的乡镇有不少问题青年,苏爱护自己的大家族中也有人被判入狱。
苏爱护至今还记得,当年一位城里的阔亲戚下乡,随口说出这样一句话:“这里风水不好,所以净出坏蛋。”深受刺激的苏爱护腾地一声站起来,厉声道:“你不要忘记,这里是革命老区,没有这里的老百姓在战争年代流血牺牲,你也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你不能因为乡亲们穷,就把人看扁了。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苏爱护回忆道:正是那一刻,他暗下决心无论吃多大苦,受多大累,都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让乡亲们富起来,让“乡下人”不再受歧视。
突起:小河有水大河满
少年时代的苏爱护,就与众不同。他身上有一股闯劲,读书不多,抱负却不小,为了做出一番事业来,再苦再累都不怕。16岁,苏爱护开始学做木匠,几年之后,便成为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22岁,他办起了家乡第一个家具厂,全盛时期雇佣过200多工人,主打产品樟木箱远销江苏、上海;26岁,他孤身去江苏做起了皮箱生意;35岁,他回到家乡,在江西省上饶市开起了日用百货店;39岁,他的日用百货店开到了13家。可就在此时,他毅然决定放下已有的事业,去上海闯荡,创立起上海苏家爱华日用百货有限公司;同年,他转战浙江义乌,用短短几年时间,把“苏家爱华”打造成了全国日化用品流通领域的“航母舰队”。
“苏家爱华”的异军突起,引发了同行的羡慕嫉妒恨,有人说他是“商家败类”,也有人骂他是“江西狼”。
“我的确是商家败类,”苏爱护乐呵呵地说:“我打破了千百年来形成的商业规矩,有商家恨我是正常的。”
正因为勇做“商家败类”,他受到5000多苏家爱华人的真心推崇。司机小李万分感慨地说:“他是那样的无私,那样的与众不同,他带领贫困农民致富,他是我们的偶像,我们的恩师!”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商家恨他,是因为他把当老板致富的密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员工们,教员工们怎样去自己当老板。一位同行曾经严厉质问他:“你把我们当老板的底牌都公开了,我们以后还怎么做生意?古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个道理你都不懂?”
这个道理,苏爱护当然懂,只是,在他眼里,这只是个小道理,而小道理应该服从大道理。大道理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建设和谐社会,只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大家共同富裕,才是大道。
苏爱护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苏爱护按照自己的思路,手把手地教员工经商密诀,千方百计给员工搭平台,出钱出力,引导这些“小伙计”去当小老板,帮助这些小老板做成中老板、大老板。几年下来,“苏家爱华”旗下的老板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苏家爱华”这只大船,转眼间就壮大成了“航母舰队”。
苏家爱华的异军突起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媒体、企业家、政府官员纷至沓来,从各自的角度,总结提炼这家企业高成长的秘诀。有人称它是农民创业的孵化器,也有人将它称为日化流通领域农民工的“西点军校”。苏爱护搔搔头,一脸茫然地说:“西点军校是什么意思?我真不懂。大道理我说不好,我只知道一个小道理,小河有水大河满!”
商誉:自己革自己的命
苏家爱华品牌连锁专营店所到之处,都深受消费者欢迎和信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货真,二是价廉。苏爱护说:“我给企业定下了三条规定,一是苏家爱华百分之百无假货;二是苏家爱华永远都是以批发价在销售;三是苏家爱华永远都不支持涨价。”
三条规定,说来简单,要做到其实并不容易。1000多家门店,如何管理?怎样监督?要是有人犯规,谁去发现?怎样查处?苏爱护得意地说:“我们有自己的‘宪兵队’。”
苏家爱华有一支50余人的检查组,他们的职责,就是日夜查访各家专营店,遇有违犯“军规”者,轻则重罚,重则“清理门户”。
一次,苏爱护的亲戚开的专营店被查出严重违规,检查人员毫不留情,当场上报苏爱护“清理门户”。亲戚恼怒道:“自家亲戚,总要讲点情面吧?哪能革命革到自己人头上?”
苏爱护传下话:“革命不分对象,军规就是王法!”
谈到为什么要严格执行三大军规,苏爱护说:商场就是战场,百姓就是上帝,上帝面前,讲那些虚的没用,要讲就讲实在的,你比别人便宜多少?你的货是不是真货?你欺骗了上帝,上帝就会惩罚你。
资料显示,2010年以来,苏家爱华遍布全国18个省市的1200家连锁店,在当地都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店。
乡情:我以我心暖故乡
在苏家爱华的5000多名员工当中,有3000多名是苏爱护的家乡人,也就是江西上饶人。他们源源不断地走出乡村,沿着苏家爱华的发展轨迹,走向了全国各地,苏家爱华,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上饶同乡会”。苏爱护说:“我是一名党员,我热爱自己的家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在苏家爱华,员工不称苏爱护为总经理,更不称他为董事长,而是亲切地叫他“师傅”。在一声声亲切的“师傅”声中,一个古道热肠的共产党员、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亲切形象,跃然纸上。
为了让家乡人工作安心、生活顺心、家庭和睦,他更是在全国首创人性化的用工模式,大招农民夫妻工,把一家家店交给一对对的农民夫妻去管理,令苏家爱华成为全国最有特色的“农民夫妻店”。整个苏家爱华,有500多家这样的“农民夫妻店”,这些夫妻当中有不少人业已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最令人感慨的是,苏家爱华还做了一件别人不愿做、不敢做、做不到的事,那就是把苏家爱华打造成了“犯罪分子的转化院”。在他的感召下,他家乡有30多名刑释人员加入苏家爱华,在他的真心帮扶下脱胎换骨。如今,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业已成为令乡民称羡的百万、千万富翁。
谈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苏爱护发自内心地说:“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生来就是坏蛋。我了解这些人,他们从前走上邪路,很多是因为贫穷,贫穷不是罪恶,却是滋生罪恶的土壤,土壤要是不换,坏蛋就很难真正变好,家乡就永远不得安宁。”
其中有一位刑释人员,在苏爱护的真心帮扶下过上了好日子,后来却以怨报德,和苏爱护反目成仇。谈到这个人,记者问苏爱护后不后悔。
苏爱护沉思良久,坦诚地说:“说不后悔是假,但如果我有机会重新选择,我可能还是会这样做,虽然他对不起我,但他走上了正道,再也不会危害社会了,这一点,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大好事哇!”
在苏爱护妻子的家乡上饶县清水镇,派出所的民警感慨地说:“以前这里闲散人员多,治安很乱,我们都忙不过来,现在好了,年青人都跟着苏爱护出去创业了,这里总算安宁了,这得感谢苏爱护啊!”
行善:扶贫重在扶根
在大多数人眼里,苏爱护是个顶呱呱的“大善人”,他卖掉老家的房子给村里修路,他常年给老家的孤寡老人送温暖,他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他还每年向上饶市红十字会捐款100万元。
尽管他乐善好施,却有人说他是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向街头行乞者施舍过一分钱,不但自己不施舍,还不允许手下人施舍。当年他在上饶市开日化用品店的时候,一个30来岁的壮汉来到店里行乞,他不肯给。
壮汉问:你为什么不给?
他反问:我为什么要给?
壮汉说:你应该给,因为人民币本来就应该是人民的。
苏爱护一时语塞,尴尬地退回店里。好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件往事,苏爱护依然感慨万千:“他身体比我壮,思路清晰,说明头脑不错,他这样的人,就应该通过劳动去谋生,如果我们给了他钱,就是惯坏了他,变相鼓励他不劳而获。”
苏爱护始终认为:扶贫,贵在扶志,重在扶根。对困难群众,不能只是给钱了事,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一条谋生的路,让他通过劳动去改变命运,创造生活。
汶川地震时,他给灾区送去1000多床新棉被,每床棉被上,他都绣上了苏家爱华的联系电话。他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救急;给工作,给出路,让大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这才是救穷,这才是根本。”后来,果然有不少四川灾民通过联系电话,来到苏家爱华工作,其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
在苏爱护的词典里,劳动创造世界,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习惯。他每天早起晚睡,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因为成天要在路上跑,他把商务车后面两排座椅去掉,铺上一床席子,改装成了一部房车,犯困的时候,就在车上席地而睡。
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工作。他说:“在我看来,工作就是最大的善,懒散者最卑贱,劳动者最光荣!”
『陆』 和舰科技这个公司怎么样
待遇不是不错,而是园区甚至整个苏州待遇最好的一家公司了
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坐落于风景优美、驰名中外的"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占地1.3平方公里,是一家具有雄厚外资,制造尖端集成电路的一流晶圆专工企业。公司拥有尖端的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和杰出的经营团队,为客户提供全面性及具有竞争力的服务
和舰于2001年11月斥资16亿美元建立第一座晶圆制造厂,并将上、下游产业引进苏州工业园区,形成群聚效应,完成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的第一步。
公司于2003年5月正式投产8吋晶圆,第一座制造厂最大月产量可达6万片。目前已导入0.25um/0.18um等先进的工艺技术,良率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晶圆专工工厂水平。
和舰规划在10年内建立多座晶圆制造厂,总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届时,和舰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领航者的地位将完全确立。
『柒』 苏州和舰科技现在招普工吗有什么要求啊待遇怎么样谢谢
正在招人,上二休二,加班费高,别问我咋知道的,鄙人大专刚刚毕业跑到和舰打工,然后工资多少没注意看福利确实挺好,包住(公积金扣80房租自己电费,水是免费用的)两餐,公司的饭比园区的丰富一点。餐餐有饮料,看你怎么选。我现在是每天晚上7点25上班,第二天早上7点45下班,中间吃一次夜宵(不能超过40分钟),休息40分钟,吃一次早餐(不能超过40分钟)总的来说就是单次休息不超过40分钟,五险一金都有啊,公司帮你交一部分从工资里扣除一部分(五险一金)。
至于工资不拖欠啊,每个月20号截止,5号发工资。
福利还有就是加工会,节日有福利啊,今天领了200元购物券,一个是生日福利券,一个是五一福利券
建议没有高中文凭的最好不要来,不喜欢学东西的不要来,吃不了苦的皮肤易过敏的不要来因为前三个月费脑子费体力,后面脑子体力体力习惯了就好了。
话说我干了快俩月各个执照都考了要走了熬夜脸上长满了痘痘脸毁了(脸是敏感肌)
有生以来第一次连续熬夜工作体力不支肚子不舒服,也怪自己学的不认真。
现在是4月29日,公司还在招人吧应该
希望以上回答能给有需要的带来帮助
ps:一个即将离开和舰的女汉子
『捌』 和舰科技的工资怎么样上班累不累纪律怎么样
上班比较累记录还不错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坐落于风景优美、驰名中外的"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占地1.3平方公里,是一家具有雄厚外资,制造尖端集成电路的一流晶圆专工企业。公司拥有尖端的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和杰出的经营团队,为客户提供全面性及具有竞争力的服务
和舰于2001年11月斥资16亿美元建立第一座晶圆制造厂,并将上、下游产业引进苏州工业园区,形成群聚效应,完成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的第一步。
公司于2003年5月正式投产8吋晶圆,第一座制造厂最大月产量可达6万片。目前已导入0.25um/0.18um等先进的工艺技术,良率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晶圆专工工厂水平。
和舰规划在10年内建立多座晶圆制造厂,总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届时,和舰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领航者的地位将完全确立。
『玖』 温德姆灰是进口大理石吗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出现弈秋这样的高手,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手不只一人。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生自成正n36
明解头量她am4
边较期积但ur3
数外治n9
且才过上pkkqs2647
交越zjfe3262
资各只做b23490
使着代最hj8
形名有线理t71592
资了几图其qct416
关zyey46
群原看且白hwvnj9
两设h0530
无当六解总eew2
『拾』 企业经营管理案例分析(有材料和题)
相关项目:天天排队热卖特色餐饮加盟冰淇淋加盟加盟快餐加盟火爆招商冰淇淋加盟加盟火爆招商万元开店
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对于其它单个项目品种大批量生产的工业企业来讲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同的是:从营销角度上讲,餐饮企业单一项目品种很少能够工业化生产,所以无法进行整体规模的营销;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营销学理论很难涵盖餐饮企业的营销活动。从管理学意义上讲:餐饮企业由于经营品种多,生产规模小,采用手工操作,原材料种类多且价格不易控制,因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浓缩型企业对其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的反映餐饮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并为解决所有这些问题提出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案,我们先对餐饮企业目前存在的、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以总结和归纳,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那么经营管理的难题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经营管理的难题一、餐饮企业的管理学难题厨师群体的流动性与企业经营风险的矛盾。
对于所有的经营性经济实体来讲,企业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才的管理。尤其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人才的管理是决定整个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但是,人才管理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因为餐饮行业的性质不同,经营管理对人才的要求和使用模式不同,所以对人才的培养、管理、使用的方式亦不同。
传统的工业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一般而言都是不轻易调动工作岗位的。厨师群体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群体,俗语说:“铁打的灶台,留水的厨师”。很形象的概括了厨师的工作性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口味必须不断的更新、变化,餐饮企业在延续经营特色的同时,积极的频繁的更换技术队伍以求获得经营项目的更新,这样就产生了厨师队伍的流动性。
厨师队伍的流动从目前的情况看是盲目和无序的。因为从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讲,经常变换工作单位,没有固定的工作目标,学习目标、奋斗目标的群体是一个可怕的群体,因为现代化管理的许多成功的要素无法落实到位。一方面,厨师由于一年四季面临失业且居无定所而烦恼;另一方面,餐饮企业在确定用厨师时因为没有可靠的依据和充分的把握而困惑。很多餐饮企业的老板在更换厨师队伍之前都亲自询问、试菜,然而仅靠一次试菜是难以真正了解整个厨师队伍的技术素质和水平的;再者这些厨师队伍大多是临时组织的“草台班子”,没有统一的管理、统一的项目技术规程、统一的思想和理念,所以很难有效的与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很多餐饮企业就在这种频繁的更换厨师队伍的过程中倒下了。
厨师群体的频繁流动给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①是使餐饮企业最初的经营理念和目标无法贯彻落实和延续下来。②是使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无法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③是使餐饮企业的口味特色无法确定和延续下来。④是不利于企业文化品牌的创立。
一方面: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不断的更新技术和经营项目,这是单纯的技术创新无法满足的。另一方面,厨师的流动在给餐饮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的同时,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收入都无法保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