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晋名人表怎么填
三晋名人表:
1、卢纶,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2、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3、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4、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后迁下邽。唐诗人。贞元进士。历周至县尉、集贤殿校理、翰林学士、左拾遗、忠州刺史、太子宾客、河南尹。《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诗,以及《长恨歌》、《琵琶行》等叙事诗都很有名。
6、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论家。
7、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8、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9、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10、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太原人。明初小说家。与人寡合。相传为施耐庵弟子,共同从事著作。著《三国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杂剧《风云会》等多种。或称《水济传》系施作罗编。
11、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主,号朱衣道人、侨黄老人,明末清初阳曲人。博通经史、诸子、佛道、医药之学,亦工诗文、书画、金石,尤以音韵见长。著《霜红龛集》、《傅氏女科》、《荀子评注》、《太原段帖》等。
12、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清初著名学者,清代汉学(或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13、李殿林,字荫墀,大同县西册田乡大王村人(原属阳高县,后归大同县)。据清代《大同府志》记载:“元丞相脱脱墓,府东百二十里大王村,有碑记,大同李氏,其后也。”从上述情况可以推断,李殿林祖上系蒙古族人。
14、刘大鹏(1857-1942),字友凤,号卧虎山人,别号梦醒子,晚年又号遁世翁,山西太原县(现为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人。
15、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作家。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Ⅱ 独具匠心的意思和造句
你们知道独具匠心的意思是什么吗?又如何用独具匠心来 造句 呢?我为大家整理了独具匠心这个词的意思和造句,希望能帮到大家。
独具匠心的意思【词目】独具匠心
【读音】dújùjiàngxīn
【简拼】djjx
【色彩】含褒义
【结构】动宾式
【用法】作定语
【释义】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也作“别具匠心”
【 近义词 】匠心独运、独树一帜、巧夺天工、别具一格
【 反义词 】千篇一律、如出一辙、鹦鹉学舌
【 谜语 】斤;丘;一斤
用独具匠心造句1) 李三思却对设计这个秘室的人的独具匠心佩服不已,将这暗道入口修筑得与假山融为一体,既难发现,又可以借用众多的石头缝隙通风透气。
2) 这个门的建筑独具匠心,两个门柱都有护柱抱鼓石,和石狮伏立的石鼓门枕石。
3) 不论是假山还是奇石,或者是左右栽种的植物,全都独具匠心。
4) 汗帐的设计独具匠心,不过却吸引不了夏羽的眼球,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汗帐正中,那个躺在一张雪貂皮毛缝制而成的卧椅之上的妙人儿。
5) 该小说独具匠心,章节有律诗破题,章节后小说人语综述。
6) 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7) 倒檐飞阁,流风色彩, 雕刻 独具匠心,别具一格,深含韵意。
8) 竹声如萧,悠远神秘的乐曲又如水般柔柔倾泻;落英缤纷,娇嫩柔美的花瓣又如舞者翩然起舞……穿过一扇扇石拱门,眼前一处换一景,这处的山突兀嶙峋,那儿的石玲珑诗意,像是大自然的能工巧匠独具匠心的一笔。
9) 威达派斯,在于将高水准的家具质素,结合自我的全新生活体验,衍生成独具匠心的家具风格。
10) 质地坚密,印钮为巧雕“二龙戏珠”,琢工细致,构思巧妙,刀法古朴,独具匠心。
独具匠心的精彩造句1) 转身立刻将两人领到内房,简约,明朗,宽敞,看似随意的摆设却又显得独具匠心,高手果然不同。
2) 宴席上的人都是各吃各的,各喝各的,谈笑之间,阿谀奉承,假誉驰声,弹冠相庆,表面上都是喜笑颜开,好话连连,称赞这酒宴气派,别致,独具匠心。
3) 这其中不仅记载低阶符?中阶符?的制作,更是对符文之道,有一个更深层次独具匠心的领悟。
4) 朱少龙信步走了走,这才觉得这眉楼果然称得上是巧夺天工,布置又独具匠心。
5) 走近细看,每片绿叶都如同一件独具匠心的工艺品,有着不同寻常的弧度和神秘清晰的脉络。
6) 在这篇 作文 中他独具匠心地采用了白描手法。
7) 在美术馆,我们兴趣盎然地欣赏那些独具匠心的绘画及雕塑作品。
8) 他的这种雕刻真是独具匠心。
9) 这个建筑群势合形离,布局独具匠心。
10) 颐和园的设计风格真是独具匠心,不落窠臼。
11) 张家大院雕梁画栋,到处都是雕刻精细美轮美奂的的独具匠心的雕刻。
12) 这是一幅独具匠心的油画。
13) 这件作品真是别具一格,独具匠心。
14)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它们的雕刻独具匠心,各具特点和行态,真是雅俗共赏的杰出 文化 瑰宝。
15) 从八十一回开始鲜明集中大气而独具匠心的情节,开始变得散乱支蔓戏剧化,全书不再如行云流水,变得拖拖沓沓,拼凑的痕迹严重。
16) 此间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石,都是独具匠心。
17) 眼前的白色晶球绝对是造物者鬼斧神工,独具匠心炼制而成的,除了造物者之外游云枫在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解释一系列的事情。
18) 经过每个人每个社团独具匠心的创作,今年的DV大赛异彩纷呈,带给我们一份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独具匠心的经典造句1) 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2) 倒檐飞阁,流风色彩,雕刻独具匠心,别具一格,深含韵意。
3) 想到这,洛和平哑然失笑,由衷地叹服于这宿舍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4) 大师独具匠心地挑选了四首曲目,从贝多芬到李斯特,经柯达伊再到瓦萨里,钢琴艺术的两百年将经由这场音乐会完整呈现在北京观众面前。
5) 但见方府之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面积不大却布局紧凑,设计独具匠心,如同一座小型的园林,处处令人赏心悦目。
6) 一根根苎麻线被纺织成经纬分明的夏布,层层叠叠地耷拉在模特的身上呈现出独具匠心的服饰造型,将 传统文化 与当下时尚元素结合在一起。
7) 值得一提的是,在稳固性上,设计者也是独具匠心,充电棚使用的是钢结构和耐力板等材料,底下由水泥整体浇筑,稳定性较强,台风不容易刮走。
8) 本书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男女主人公个性突出, 故事 构思独具匠心。
9) 雕版图,也有趣味盎然的绢印画,制作手法独具匠心。
10) 李三思却对设计这个秘室的人的独具匠心佩服不已,将这暗道入口修筑得与假山融为一体,既难发现,又可以借用众多的石头缝隙通风透气。
11) 这个门的建筑独具匠心,两个门柱都有护柱抱鼓石,和石狮伏立的石鼓门枕石。
12) 出宽适空间和独具匠心的内乘布局,487升大容量行李厢则提供足够大的储物空间,全新环保内饰确保车内空气时刻清新,让旅途中时刻拥享惬意,一路超然自得。
13) 本报讯(记者林子海林鹏陈敏实习生余涛)昨天是情人节,记者从市区数家精品店获悉,今年制作独具匠心的情侣礼物大受欢迎,为情人节倍添浪漫温馨气氛。
14) 这是一把完全由石打造的利剑,不知材料,不知煅火,是哪位匠神独具匠心打造,更是无人所知。
15) 像这样独具匠心、神韵飞扬的建筑,实属我国斗架建筑中的上乘,堪称三晋第一名楼。
16) 没有烂文赘字,只求精益求精,没有任何推荐和小 广告 ,只凭实力默默打拼,相信有缘邂逅此书的人,一定不会错过,作者独具匠心的一锹一镐。
17) 不论是假山还是奇石,或者是左右栽种的植物,全都独具匠心。
18) 汗帐的设计独具匠心,不过却吸引不了夏羽的眼球,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汗帐正中,那个躺在一张雪貂皮毛缝制而成的卧椅之上的妙人儿。
19) 王氏宗祠前后修建时间历400余年,整体构思贯穿始终,长计远虑,独具匠心。
20) 高端、时尚,经典中国红、富贵红、金色五星点缀封口;瓶身年轮装饰,寓意茅台历史悠久,经典传承;瓶颈:潜心设计,独具匠心,绝无渗漏,内塞。
21) 该小说独具匠心,章节有律诗破题,章节后小说人语综述。
猜你喜欢:
1. 匠心独具的解释和造句
2. 成语独具匠心同义词是什么及造句
3. 独具匠心的同义词是什么及造句
4. 独具匠心的近义词及造句
5. 有关成语独具匠心的造句
Ⅲ 青主留世清芳名,后人奉其引路神,三晋福地口碑传,众生永康万古春! 想知道什么意思
傅青主为·清高,丹青医术皆妙,流传后世,尤其是傅青主女科一书,至今为后世称道,山西人有口皆碑,能够使很多人健康长寿,这都是傅青主大师的功劳。
Ⅳ 分析战国法家思想在三晋形成的原因并三晋法家思想不仅代表了时代朝流而且左右秦汉以后中国社会政治的主流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战争频繁,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富国强兵成为时代的主题。三晋法家思想不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指导,而且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的建立及其之后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探析三晋法家思想产生的原因,不能不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三晋法家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几点确是至关重要的。
1.深厚的文化底蕴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针。周初,周成王攻灭商朝的方国——唐,并封其弟叔虞于此,建立诸侯国。由于唐地“封在夏墟”又“戎狄之与邻”,因此,周公因地制宜,在《唐诰》中,要叔虞“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沿用有夏的政策,并结合戎狄的法度来治国理民。这是叔虞治国的大政方针。叔虞子燮父即位后改唐为晋。晋从立国到三家分晋,存续约六个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晋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晋文化。而这一文化的基石则是“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略。这一因时因地制宜的基本国策的确立,从根本上规定了晋文化的发展走向,使得“晋国没有形成宗法‘礼制’的浓重传统,相反却养成‘尚武’、‘重法’、‘尚农’的风尚。”“导致了晋国历史上强烈的反宗法制传统,由此掀起蓬蓬勃勃的变法思潮”。
重法度、尚变法。重法度、尚变法是晋国的传统。这一传统可上溯到唐国的开国之时。周公对叔虞的诰词——《唐诰》,就是孔子所说的“唐叔之所受法度。它是“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的法度。从变法的角度来看,唐初的“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针,就是对周初礼法的变革。唐之后,晋国的重法、变法传统不绝。晋献公时,晋臣制定“士之法”。晋文公在位期间,大臣郭偃(即高偃、卜偃)制定“郭偃之法”,帮助文公变法。冯友兰先生认为“齐桓之霸靠管仲,晋文之霸靠郭偃。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被庐之法”,按杜预的观点是“修唐叔之法”。《左传》文公六年(前621年)记载,晋国执政赵盾(即赵宣子)制“夷搜之法”(也称“赵宣子之法”),“行诸晋国,以为常法。”这部法律是对“被庐之法”的彻底修正,被孔子称之为“夷之搜也,晋国之乱制也。”《左传》宣公十六年(前593年)记载,士会(范武子)“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即“范武子之法”。公元前573年,士渥浊(士贞伯)任太傅,“修范武子之法”;司空右行辛“修士之法”。晋平公四年(前554年),范宣子任中军将,执晋国政。八年(前550年),制刑书一部,即“范宣子刑书”。前513年,晋臣赵鞅、荀寅“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这种重法度、尚变法的传统,无疑深刻地影响了三晋法家。可以说,因时因地制宜、重法度、尚变法的晋文化传统,是孕育三晋法家思想和法制实践的沃土。
2.大变革的时代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历史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战乱不息的大变革时期。前后约550年。与西周社会相比,春秋时期最大的特点是“礼崩乐坏。”周天子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但已失去了往日的尊严和权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逐渐变为“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以宗法制为核心的西周礼制全面崩溃。臣弑君、子杀父、下犯上、废嫡立庶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司马迁说,春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按军功授爵取代世卿世禄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不断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许多诸侯国,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颁布法令,承认私田的合法性。齐国“相地而衰征”,晋国“作爰田”,鲁国颁布“初税亩”令等等。春秋时“礼崩乐坏”的另一个表现是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周王朝政治上的软弱和经济上的衰退,已无力阻止诸侯间的战争。鲁齐的长勺之战(前684年)、楚宋的泓水之战(前638年)、晋楚的城濮之战(前632年)、晋秦的淆之战(前627年)、楚晋的邲之战(前597年)、晋齐的鞍之战(前589年)、晋楚的鄢陵之战(前575年)等战争的硝烟笼罩着这个时代。
春秋之后,社会的变革逐渐深入,而战争的规模和残酷性也在不断升级。正是因为诸侯间的连年战争成为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因此,人们将春秋之后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这一时代,称为“战国”。战国七雄分裂对峙,相互攻伐,战事不绝。就兵力而言,楚兵一百万,魏兵七十万,秦兵六十万,赵兵四五十万,齐兵七十万,韩、燕兵卒各三十万。与春秋相比,战国时的战争,不仅次数多、规模大,而且旷日持久、伤亡惨重。正如孟子所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公元前262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赵将廉颇坚守长平达三年之久。公元前260年,赵军降秦,秦将白起将四十余万降卒坑杀。实际上,战争的残酷性早已告诉人们,只有国富兵强,才能国安家宁。可以说,社会的变革,富国强兵的要求,是诱发三晋法家思想产生实践的又一重要原因。
3.特殊的地理位置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全部历史都必须用地理观点来研究,地理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自然背景和舞台场景,历史事实与它联系在一起才具有意义。”我国有学者指出,战国时“各个学派的流传分布,往往也有其地域的特点,大略的形势可以描绘如下”:儒、墨以鲁国为中心;道家起源于南方的楚、陈、宋;在燕国和附近的齐国,方士也很盛行,后来阴阳家就在齐国发展起来;法家主要源于三晋。虽然我们不同意“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但不可否认,思想的产生和实践的进行与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晋之所以成为法家产生的渊薮,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地理位置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在战国七雄中,韩赵魏三国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西有强秦,东接田齐,北面燕国,南临荆楚。再加三家分晋后,三国的政治、军事等中心的转移,使三国少有天然屏障。赵国都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由中牟迁都邯郸。魏初定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韩原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后由宜阳、阳翟迁都郑(今河南新郑)。在地形方面,魏国“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韩国与魏相类。地势“平夷洞达”,“八面受敌之场”,“其势可谓危矣”。赵国“中央之国也,杂民之所居也。……彼固亡国之形也”。这与“地形利害,天下莫若”的秦国和“清济浊河,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的齐国地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上可知,韩赵魏三国不仅介于大国之间,而且地形大致平坦通达,少有山川之险,是战争的多发地带。在兼并战争中,要想获胜,最需要的是国富兵强。而要使国富兵强,必须要调动广大下层民众的积极性,使农民积极生产,使士兵奋勇杀敌。因此,鼓励“农战”,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有效途径。显然,原来重在维持政治等级秩序、社会稳定以及维护贵族利益的宗法礼制,难以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严酷的战争和富国强兵的需要,迫使一些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立足于现实,回答并试图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三晋法家由此而产生。他们认为必须变革旧有的礼制,制定明确、具体、公开的成文法,打破“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秘密刑传统;主张君主专制、“以法为本”、“以法治国”、“以刑去刑”、“一断于法”;依靠赏罚、术势保证法的实施。其出发点是鼓励“农战”,其目标是富国强兵和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国家的存在。商鞅变法时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即凡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纳租税者,可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弃本逐末或怠惰而致贫交不起租税者,全家被罚为官奴婢。宗室贵族,若无军功,就要被取消其爵禄和贵族身分。韩非子说:“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但需要明确的是,法家的“以法为本”实际上是以刑为本;法家的赏罚是“刑九而赏一”,而刑是严刑峻罚;法家的“以法治国”是君主专制下的用刑治国。
4.多元思想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大变革,一些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为安邦强国,纷纷提出主张,各派之间激烈争论、互相驳难,自由争鸣。三晋地处中原,既是战争之所,也是思想文化的交汇之地。三晋法家正是在学习诸家、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立足现实,进行创造性思考而形成的派别。李悝(即李克)曾以孔子弟子子夏为师,但却成为法家的主要代表,学界一般认为他是法家的始祖。吴起也曾拜儒家学者为师,“学于曾子”,师事子夏。商鞅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李悝、吴起在魏国变法的思想与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商鞅,使他形成了重“法”的思想。他在秦国的变法主张与实践,实际上是早期三晋法家思想和实践的进一步的发展。慎到的思想源于道家,曾“学黄老道德之术”。他的“君道无为”论、重“势”说,与道家的“无为而治”、“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有着明显的承袭关系。申不害的思想,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是“本于黄老而主刑名”,即是从道家演化而来的法家。申不害重“术”的思想,显然来源于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三晋法家的突出代表。其思想“归本于黄老”,又对儒、墨、法(前期法家)等派别的观点加以批判地吸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法思想。有学者指出:“他的思想渊源是相当复杂的,即他源于前期法家如申不害、商鞅、慎到者有之,源于墨家、老、庄者有之,源于其师荀子者又有之。”虽然他的思想源于诸家,但又区别于诸家。可以说,在“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多元思想的盛行与影响,是三晋法家形成的又一要素。
总之,深厚的文化根基、大变革的时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思想的影响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促使三晋法家产生。
Ⅳ 郑州的特产有哪些
想要去郑州旅游的人,快来了解郑州的特产有哪些吧,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郑州的特产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新郑大枣
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青睐,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磷、钙、铁及维生素B、C、P等物质,是天然的维生素果实,营养价值极高。
河阴石榴
河阴石榴乃河阴县之特产故名,原河阴县今属荥阳市。
河阴石榴原名涂林安石榴,是西汉博望侯张骞从西域引入。康熙三十年(1692)《河阴县志山川》云:“石榴峪去县西北二十里,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归植于此。”据《河南通志》载:“安石榴峪在河阴县北二十里,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归植于此。”河阴石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中牟大蒜
中牟大白蒜是1980年开始由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与中牟县外贸公司联合培育的,1984年大面积推广,并开始出口。中牟大白蒜与其它外地蒜相比,具有个大、皮白、味鲜、营养丰富、表皮紧裹、弹性好、耐贮运之特点,因而,广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郑州樱桃
郑州樱桃盛产于郑州市郊候寨乡的樱桃沟,这里的樱桃不仅成熟早、产量高,而且味道鲜美、色泽光洁、悦人心目。3月中旬开花,5月上旬成熟。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及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其中含铁量最高,每100克果肉含铁5.9毫克,比同量的苹果、梨多20多倍,维生素A含量比葡萄高5倍。
荥阳柿子
荥阳柿子源远流长,久负成名。明《农政全书》记载:“今三晋泽沁之间多柿,细民之于,以当粮也”。清《乾隆荥阳县志》称,“今荥(阳)之众,为资生口食计,种柿者十之九,枣梨者十之一”。
柿果中含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还有钙、磷、钾等多种元素。其中,维生素C及糖比一般水果高1至2倍,营养价值高于苹果和梨。
黄河鲤鱼
河南黄河鲤与宁夏黄河鲤、陕西黄河鲤鱼、山东黄河鲤、山西天桥黄河鲤并列为黄河干流的“五大名鲤”。
黄河鲤鱼是生活在黄河水中的一种天然名贵鱼种。其眼似珍珠,尾、鳍末稍为红色。因此,又有“红鱼”的雅称。是古今中外鱼中之上乘,席中之佳肴,颇受人们的青睐。
郑州莲藕
藕可作美味可口的菜肴,莲子是滋补佳品,有镇静、强心、降压的.作用,此外荷花还可以净化水面,美化环境。
新密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二花、银花,属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因它初开花时,色银白,过二三日变为黄色,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美称“金银花”。
嵩山绵枣
中州土特名产,新郑市特有果品,俗名地枣、粘枣,属百合科,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磷茎、叶片线性、从生于地面,象韭菜。7—8月间叶丛中生出直立的花梗,花梗顶端开出粉红色小花。每年4月,绵枣发芽长叶后,农民遍山找寻,将磷茎挖出,洗净泥土,经过多次蒸煮,糖液自出,甜味沁人心脾,如加点红糖,则更甜美。绵枣属热性补品,营养价值高,其性粘。绵枣风味独特,能补养身体,久储不坏。
新郑莲藕
新郑莲藕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新郑市处于华北平原、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土壤中性,非常适合莲藕的生长。莲河也因此而得名。
大隗牛肉
新密市大隗镇五香牛肉,历史悠久、配方独特、工艺严密、加工精细,制作后具有色鲜、味美、筋烂、肉面等特点。食时气息芳香、余味悠长,确有五香牛肉之美称。大隗牛肉创始人马玉顺,又经几代人研制,配方独特、味道出众,顾客食后赞不绝口,在中州大地享有盛名。
中牟西瓜
中牟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中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宜西瓜生长,历史上,以其个头大、形状好、颜色正、味道美等鲜明特点,享有“籽如宝石瓤如蜜,中牟西瓜甜到皮”、“凉争冰雪甜争蜜,香拂笑语牙水生”的美誉。
中牟大白蒜
中牟大白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中牟大白蒜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肉粘味香,辣味适中,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并以此享誉中外。其蒜头大、瓣匀、不破碎、耐贮藏等优点也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出口合格率高达94%,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郑州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名气,史书上曾有“黄河之尺鲤,本在虞津居”之记载。在古代医林篡药上也有记载:“彩而金者,洛鲤最贵,江汉次之,昊会而下”,并有“一登龙门而身价百倍”之美谈。
广武大葱
广武大葱,因盛产于楚汉相争的荥阳广武镇而得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广武大葱”维生素C含量为29.4mg/kg,粗脂肪含量为1.87%,膳食纤维含量为2.28%,钙含量为483mg/kg,铁含量为8.89mg/kg,是普通大葱含量的近2倍。
荥阳柿子 荥阳柿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荥阳柿子源远流长,久负盛名,荥阳柿树栽植广,而且产量高。柿树浑身宝,树干木质坚硬,木纹细腻,是制做家具、器械、文具和工艺品的上好材料,树叶可作家畜饲料,营养价值高于苹果和梨。
登封芥菜
登封芥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境内海拔320米以上的中部山区。常食有开胃消食、提神醒脑、利湿解毒、御风湿,补元阳,利肺豁痰,和中通窍之功效。登封芥菜含氨基酸20-23g/kg、锌3.5-5mg/kg、铁12-14mg/kg、钾3.5-5×103mg/kg、维生素E1-2.5mg/100g。
郑州樱桃沟樱桃
郑州樱桃沟樱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成熟早、产量高,而且味道鲜美、色泽光洁、悦人心目。樱桃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及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其中含铁量最高,每100克果肉含铁5.9毫克,比同量的苹果、梨多20多倍,维生素A含量比葡萄高5倍。
郑州重阳花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
新郑大枣
新郑大枣,又名鸡心大枣、鸡心枣,是河南省郑州市新郑的特产,素有“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的盛赞。红枣味甜、性温,是补血健脾美容的滋补佳果,而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倍受人们青睐,成为枣类中的佼佼者。
郑州龙须糕
龙须糕是郑州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因糕点表面呈须状,故名龙须糕。是以米、面粉、糖、油作为主料,并佐以姜、虾、盐、肉、蛋松等混合制成。具有色泽美观,甜咸适口,风味独特等特点。
高炉烧饼
郑州高炉烧饼是河南郑州的特色小吃,高炉烧饼有面粉、芝麻、五香粉、糖稀等。现在在郑州农业路和天明路交叉口北顺城场羊肉汤馆刘心想刘师傅在做,烧饼做的不错,可以尝下哦~
郑州烩面
郑州烩面是郑州的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
夹津口橡子凉粉
夹津口橡子凉粉是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夹津口镇的特产。橡子凉粉营养丰富,清爽利口,但是吃多了后味微显苦涩,应少吃多餐哦。
西义兴卤肉
西义兴卤肉是河南郑州市巩义市北山口镇的特色美食。西义兴卤肉是“河南省十大名吃”之一哦~肉香兰而不腻,久负盛名。
新郑大枣
新郑市大枣的故乡哦,大枣是新郑的象征。新郑大枣又名鸡心大枣、鸡心枣。红枣味甜、性温,是补血健脾美容的滋补佳果,而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青睐,成为枣类中的佼佼者。
Ⅵ 王翦的生平事迹简介
王翦的生平事迹简介
王翦(生卒年不详),字维张,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王翦的生平事迹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早年经历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少年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事侍奉秦王政(秦始皇)。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2、横扫三晋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十九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盛怒,并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打楚国,大败楚兵。
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假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3、攻灭楚国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不久,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听说楚军正在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在身,难道忍心抛弃我吗?”
王翦推托说:“老臣病弱体衰,昏聩无用,希望大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再次致歉说:“好了,请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就说:“大王一定要用我,非给我六十万士兵不可。”秦王政满口答应:“听将军的了就是了”,于是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
秦王政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万重兵,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秦王政大笑;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说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楚军因为兵少而无可奈何,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随后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贲,也以战功著名,燕国就是被王翦、王贲两父子合力破灭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国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战功最大,美名流传至后世。
王翦得胜班师回到咸阳,秦王为他举行庆功宴会,会上王翦便向秦王要求告老还乡,此后,他便回到家乡,过着农耕生活,终老于家,王翦南征北战,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盖世之功,现今陕西富平县道贤乡保留有王翦的墓址,后世人凭吊他为国统一所做出的贡献。
总的来说,王翦是秦国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他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一生征战无数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Ⅶ 山西为什么叫三晋大地
战国时分成韩、赵、魏三国,故称之为三晋。当时的晋或三晋疆域都远超过山西。后世所用的晋或三晋则指山西省。
晋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民族融合带来佛教在三晋的发展,它为山西留下云冈石窟与五台寺庙群,成为佛教建筑、石刻、雕塑上的艺术宝库。
山西的戏曲历史悠久,宋金的社戏、元的杂剧,明清梆子都是主要剧种,影响深远。另外山西的醋、黄土窑洞、民间剪纸亦都表现了三晋文化的特色。
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山西界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大戏”即人称“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
Ⅷ 北京找家具运输物流公司那家好
北京找家具运输物流公司那家好;现在国内物流公司 还是属德邦物流专线公司 。。。
德邦物流货运公司实力雄厚,车多,人多,是国内比较好的主流物流公司。并且也是国内最大的物流货运公司之一。
次一点的是属安能物流专线,也是属国内主流物单位,也是国内大型物流公司,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