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蓝旗亚:真正的意式豪华车设计如何沉浮(下)
优雅、感性一直以来都是意大利汽车设计的代名词,说起意大利汽车品牌,你或许会想到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甚至玛莎拉蒂。但热爱意大利汽车文化的车迷一定会告诉你,还有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意式豪华的品牌或许已经被你遗忘,它就是蓝旗亚。
在下篇中,你会看到它离我们更近的这一段品牌历史,还有意柯那所作出的设计反思。
01 被菲亚特收购初期:依然致力于诠释现代意式豪华
由于定位过于高端,加上石油危机的影响,Flaminia停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蓝旗亚并没有推出继任车型。相反几款质量存在重大缺陷的民用车却把蓝旗亚品牌价值蚕食的所剩无几。
1998年都灵车展,由著名设计师Mike Robinson操刀的蓝旗亚Dialogos与公众见面,这款车采用了对开门的无B柱设计,也是最早将家居理念引进汽车内饰设计的汽车之一。这款车的外观设计并没有一味地追求新颖和天马行空,而是将蓝旗亚的经典设计与未来设计相结合,以现代的设计手法结合经典车的精髓,完美的致敬经典。
也许在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进入到新的千禧年,蓝旗亚的品牌命运将就此急转直下。
02 进入新世纪:逐渐被边缘化
2000年,为了迎接千禧年的到来,蓝旗亚赠予了时任教皇的约翰保罗二世一台One-Off的Dialogos Giubileo,给这款车赋予了神圣的色彩。
2001年,蓝旗亚发布了Dialogos的量产车型Thesis,量产版本忠于概念车的设计,意大利各政府也争相使用其为“一把手”专用的官车。不过可喜的是,由于和克莱斯勒的联盟,Thesis成为了蓝旗亚豪华轿车的绝唱。在平台共享的成本压力下,Thesis的继任车型Thema成为了300C的换标版车型,这款“纯血”意式超豪华设计车型的历史就此断档。
事实上,菲亚特—克莱斯勒联盟成立之后,蓝旗亚这样一个“意大利国民超豪华品牌”已经难以符合意美双巨头在全球布局层面上的扩张野心了。出于这样的不可抗力,其品牌身份识别(Branding Identity)亦发生转换,更偏向于“意式风情小车”、“都市女性专属”等关键词。
在Thema之后,蓝旗亚在实质意义上唯一发布过的两款新车是紧凑型车Delta和微型车Ypsilon,均与克莱斯勒进行了平台共享。前者仅仅挂了WRC最强小钢炮的名字,目前已经停产;而后者则是和Fiat 500、Fiat Panda使用了同样的工程架构,没有了其引以为傲的豪华属性,仅在定位上同这两者进行区分,更多地是专为都市白领女性设计的一款用车。
Ypsilon每年都会针对此定位推出一些特别版,在意大利本土也深受年轻女性的欢迎,甚至超过了更加知名的Fiat 500——毕竟开Fiat 500的,更多地还是大叔。
总的来说,虽然硕果仅存的Ypsilon在意大利依然享有国民车的地位,年销量常年位居前列,但其工程设计已经许久未作更新。对于这样一个传奇品牌来说,还是相当令人惋惜的。
目前,在本国人的脑海中,蓝旗亚更多地是以汽车历史专有名词的身份出现。虽然大大小小的本土车展依然会为它留出展位,但其车型序列迟迟得不到更新,同时仍未被纳入菲亚特—克莱斯勒的电动化战略,前途堪忧,也是不争的事实。就让我们秉持着敬畏之心,期待着它能有重返光辉的一天吧。
03 温故知新:一些设计反思
z在意大利学汽车设计、做汽车设计的人都知道,有一道题是总也绕不过的——“设计一辆你心中的蓝旗亚”,足以反映出它在意大利汽车设计业界的地位。
2009款蓝旗亚Delta
虽然在意大利本土的商务、政治场景中,蓝旗亚Thesis的地位已被玛莎拉蒂总裁替代,但对汽车设计从业者来说,对这一品牌的思考却从未停止。在汽车品牌家族化设计风行的今天,不计市场需求和精益生产地去做意式豪华的设计,无疑是相当难得的。但是,蓝旗亚也正是败在了这种坚持上。
这样的双刃剑对当下做量产车设计的我们抛出了启示:
在全球化的今天,设计汽车无疑要放眼全球市场,不能过于局限。但在细细品味蓝旗亚的设计时,我们还是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意式风情的独特韵味。
有伟人说过,“中国的,就是世界的”。这对于意大利、德国、法国乃至美国也成立。如何将本土的文化元素借汽车工业设计这一媒介,做好设计,讲好故事,从而推向全球?这仍然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试错和前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