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竹子是用来做什么的
竹子全身都是宝,它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种用途。
利用其可食性:用其笋做各种食品、用其幼秆烧制竹筒饭、用其各种特殊提取物(如鲜竹沥)做药品、饮料等;
⑵ 常州有几个经济强镇(最好详细些)
常 州,你 被 谁 抛 弃?
常州古名延陵,系春秋时期(公元547)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的封邑,至今已有多年文字记载历史。“常州”之称始于隋文帝开皇九年.
常州人文荟萃、物华天宝,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美誉。先后出过2位皇帝、1546名进士,其中状元9名。南北朝时,常州是齐梁故里。常州历史上曾涌现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史学家等。如政治家有春秋时期的季札、明朝的孔慎行;诗人有南北朝齐国的皇帝萧衍、清朝的黄仲则;文学家有清朝的唐荆川;教育家有明朝的谢应芳;史学家有清朝的吕思勉。此外,清朝的常州还涌现有全国影响的常州画派、常州词派、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孟河医派等学派群体,被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赞谓“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近现代则有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语言学家赵元任、书画家刘海粟、数学家华罗庚,“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更是全国闻名。当代缪进鸿先生历时数载对先秦以来全国400多座城市的杰出专家学者的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常州位居苏州、杭州、北京之后,名列第四位的结论。
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常州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吸引了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光顾游览。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6次南巡游经常州。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十一次回游常州,并终老于此。常州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其中有国内外罕见的最为古老的春秋地面城池——淹城遗址,建于唐代、号称“东南第一丛林”的天宁禅寺,有因苏东坡来常州并泊舟而得名的舣舟亭,有始建于北宋的文笔塔,建于唐昭宗年间的红梅阁等。常州园林历史悠久,明清两代曾盛极一时,达40多处。现保存较好的有近园、约园、半园、亦园、寄园、止园、意园、聊园、暂园和未园等。
近几年来,常州致力于景点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目标规划,逐步构筑和完善了六大景区:以天宁寺为代表的常州古城文化旅游区、以中华恐龙馆为代表的常州新城现代旅游区、以淹城为代表的武进淹城和隔湖旅游区、以大林寺、白龙庙为代表的武进横山风景区、以茅山为代表的金坛茅山风景名胜区和以天目湖为代表的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
“较大的市”是一个法律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规定,“较大的市”可以享受省一级的立法权。在江苏省内,无锡、苏州、徐州已先后被国家批准为“较大的市”。据称,今年的人代会上,本省的南通市、浙江的温州市、福建的泉州市都有议案争取成为“较大的市”。年初,有消息说,江苏省今年要争取批准一个“较大的市”,本以为从各方面来讲都应该是常州了,可是现在看起来还玄。成为“较大的市”意味着城市地位的提高,也表明了城市的规模与发展程度,国家在总量上是控制的。如果让南通抢了先,常州就太说不过去了。常州在发展过程中失去过好些良机,不知道这方面能不能抓住机会。
常州,我为你急!!!
常州正在消失,留下的就是个顶着常州牌子的空壳,我不知道这些领导着只不知道城市存在的价值不能完全用经济来衡量的,而且对旧城区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常州从春秋时期便已开始形成,到今天却成为了一座毫无历史沉淀的城市。猪市长还造了些仿古建筑来哄外国人……
我不是常州人!
我家的东边就是常州(武进市),小时候,只要往东边看,就会发现东边的楼房很多,为什么?因为东边是武进,西边是丹阳啊!在我们丹阳人眼里常州是个很好的地方!
今年寒假前后,我一直奔波在常州大地上!尤其是武进地区,几乎每一个乡镇都去过了。有个总体的感觉,武进的乡镇使我失望(总体上虽然比丹阳好,但它是武进啊)。我是怀着崇敬和学习的心理去的,但感觉并没有想象的好!传统的强镇象湖塘(政府所在地),牛塘,洛阳,奔牛等等,小城镇建设并不是特别好!夏溪是苗木之乡,但那条街也太短了。象雪堰,潘家,漕桥,前黄(中学很不错),南夏墅,焦溪,郑陆,横山桥,小河,卜弋,东安等等,小城镇建设很一般!而象孟河,焦西,罗溪等等就更不怎么样了!一般来说武进现在保留的一些镇都是经济强镇,一些较差已经被并掉了。所以有些镇是不应该的。
武进是常州最好的县级市,但近年的发展的确出现了问题。80年代的武进是全国百强第二名,90 年代是第7名,现在已经是第13了,可见是在走下坡路。政府大楼很不错,不知是喜是优?
金坛的基础并不是很好,在90 年代发展很快,象化城的建设。这一次也进入了全国百强,但名次还是太后了。金坛的城建一般,但是很干净,这一点我很喜欢。但有一点我不懂,金坛有四个苏果超市,为什么共用一个仓库呢?而唯一的仓库还在一个巷子里的三楼上?是不是很难跟金坛人做生意?
溧阳城不大,但感觉有点乱,不过人气很旺。溧阳已经被挤出了全国百强,这势必会给常州拖后腿。溧阳的乡镇企业不是很好,丘陵地区过多,象埭头这要的经济强镇太少了。不过,溧阳围绕天目湖做了不少文章,这一点值的肯定——四A级旅游区,天目湖酒也不错,还有沙河鱼头。政府大楼也很好,不知是不是好事?
常州新区建设的步伐要慢与苏锡,刚开始不错,但后来出了一点事情就一蹶不振!恐龙园的崛起可能会给其重新给它带来希望!
常州市区建设呢,比较好的地方还是那一条延陵路。当年的亚西亚是多么的风光!现在虽重新装潢开张,但是它还能再次风光吗?我感觉前几年常州的大手笔太少了!不过还好,现在常州市区花了二三十个亿大搞城市建设,这又让人看到了希望!
常州的交通建设不错,要好于镇江,但是跟苏锡相比还是有差距!要知道,你是跟苏锡齐名的!要不然,苏州和无锡会不带你玩了。武进已经并入市区,剩下的金坛和溧阳与丹阳相比还有差距,更不用说是苏锡的县级市了!你们两者要好好努力了!
作为苏锡常都市圈的一员——常州,你有必要发展的更好!作为一个丹阳人,我也希望你能发展的更好!因为你好我也好啊?很多人一定都去过苏州,大家是否还记得苏州火车站广场上有许多虎丘的广告牌,上面写的是苏东坡的一句话:“到苏州不游虎丘,乃一憾事也。”殊不知这位文学大家生前最喜欢的城市并不是苏州,而是常州。苏东坡生前曾十一次来常州居住,而且最后一次也就逝于常州了。至今,他的居室和洗砚池都保留在舣舟亭公园内,常州人也称之为东坡公园。
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别称,就像南京称之为石城、金陵,苏州也称作姑苏一样,常州的别称也是独具一格。我记得的别称有三个:龙城、兰陵、毗陵。每个别称就显示着古往今来的常州正是一个“俊彩星驰”的地方。与以前常州的辖地不同,现在常州的辖地要小许多,而且像江阴这样的富庶之县也被划给无锡。但每个常州人依然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默默地在建设着新常州。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常州以较高的速度健康稳定地发展着自己的经济。八十年代,常州有过辉煌的阶段,如同九十年代的张家港一样,常州在那时是全国各中小城市学习的楷模,经济实力也曾一度位于江苏省第一。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当时中央采取的一种宣传手段,这种宣传对于宣传对象本身来说,有利有弊。于是当近年来,常州的GDP总量不断下降,而且与苏、锡不断拉大差距的时候,很多人便说常州不行了。
常州还是原来的常州。如果说八十年代,常州能够排到省内第一的话,那并不说明常州发展的特别好,那只是说明当时的苏州、无锡或是南京还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好好发展自己。试想,一个辖区范围和人口都只排江苏省倒数第二的常州,它的经济总量怎么都不可能高于本身条件就比之优越且面积、人口都数倍于常州的苏、锡、宁。如果说,常州有什么先天不足的话,那就是常州地区的旅游资源太贫乏,且开发度不够。而苏、锡、宁都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常州的经济体系中,旅游业就不是一个支柱形产业。
说到常州,就不能不说它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跟苏、锡一起来探讨,因为这一现象是苏锡常所共有的。这儿的乡镇企业,是全国发展最好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可见一斑。在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名中,苏锡常中就有六七个之多。常州的武进也入选其中。
我在常州上学的时候,对乡镇企业的兴趣比较浓厚,那时也是它发展最有争议的阶段。那时全国许多经济学家对以乡镇企业为特征的“苏南模式”撰文著述,大部分的观点都大同小异,而且已为大多数人所公认。其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而且这位学者的一些想法竟与我不谋而合。
大家知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条件就是政企分开,这对于保证其实施独立的法人经营权和管理权是十分重要的。但这条看似普通的真理,并不适用在乡镇企业上,准确地说,在乡镇企业的开始以及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阶段上,“政企不分开”恰恰是它强劲发展的动力。因为乡镇企业开始于计划经济时代,发展于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在江南,乡镇企业主要是集体经济的产物,而“政企不分开”则为企业提供了不少的便利:计划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配置经济”、“官僚经济”、“关系经济”,而企业所属的“集体”——乡镇政府,甚至是村委——可以为企业最初的发展大开关系之门,可以让企业不是很费劲地就获得与国企一样的资源配置。企业经营者尽管当时还不算是真正的法人代表,但他可以与这个“集体”分享所获利益,这也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双方都从中受益。
但在近来,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任何企业,包括乡镇企业最终都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手段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乡镇企业遇到了设备落后,技术更新慢,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约束了它们朝更高方向的发展。但我们并不能说乡镇企业不行了。市场其实是最好的“筛选机”,经过市场的磨炼,乡镇企业才能走出小集体、小家庭式的发展,而跨向现代企业行列。
常州的新科,无锡的阳光、苏州的沙钢,三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实上,他们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些国企。短短十几年的发展, “新科”已经从一家乡镇小厂成为全国第一大VCD和DVD生产基地,并且在国内与东南大学、在国外与SONY等日美数码实验室保持联系与合作关系。现在新科的发展已经伸向“白色家电”领域。看来,像“新科”这样的乡镇企业名牌会越来越多地登上大雅之堂。
在文化教育领域,常州最著名的便是它的教育教学质量。用“人杰地灵”来形容常州一点都不为过。古往今来,这儿就是一个“状元之地”,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常州状元。北宋某年的一次科举,全国300进士,而常州一地竟占了60名。历史上的文化传统可见一斑。现在,常州市的高考本科达线率在省内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市区的本科率更是数年来都位居全省第一。“四大名旦”之一的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便是其中一面旗帜(另外三家是省扬中,苏州中学和南师附中),其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生源素质在全省都是属于第一流的。
以前的数十年间,每逢高考,省招办都设在常州或无锡招生,从中可以看出常州的教育质量在省内、甚至在全国都是颇负盛名的。现任南京大学副校长许敖敖教授和洪银兴教授来自常州,现任东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教授来自常州。在常州,还有吴氏兄弟(我忘了他们的名字)的事迹传为美谈:一位现任河海大学副校长,一位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兄弟俩均是所在学校的业务骨干。现在,常州市教委直接管理或间接管理的基金总额已突破千万元大关,莘莘学子的佳绩已得到社会广泛的赞赏和回报。
常州人的生活质量怎么样?那就以我个人的视线来看看普通常州人生活的变化。
六七年前,常州市红梅西村小区获得国家建筑金质奖章“鲁班奖”,它是江苏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小区住宅。六七年后的今天,这样的小区已算不上新潮和现代了,常州现在矗立的居民住宅让人看得真是眼花缭乱,这真正体现了常州普通居民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对家居环境至善至美的追求。
最新一期的江苏卫视的“地球村”节目,邀请了两位经济学者和一位政府官员谈南京的水、电、住房等的价格问题。来自江苏省人民政府经济法规制订处的王处长,谈到对南京住房的看法:“南京的住房价格大概就比北京、上海、广州低,排到全国第四。但住宅环境……由于我经常去常州,对常州的小区感触颇深,真是漂亮,我觉得南京现在只有月牙湖小区能有那样的环境。我一问价格,却只要二千多。这样的住宅如果是在南京市中心的话,肯定是在五千元以上。”(无锡苏州我还没发现过)我想,每个人都明白这位省政府官员所表达的意思,他的话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常州人是幸运的,花不多的钱却能享受到省内最好的居住环境。
南京是一个大城市,侧重发展公共交通。而常州作为一个中小城市,情况有所不同,发展个人交通工具十分有利。在常州,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在路口等红灯的摩托车(助力车)竟会比自行车还要多。如果说常州每户家庭就拥有一辆摩托车(助力车),并不为过。今年上半年,常州私家车的销量竟然超过3000辆,并且有加快的趋势。代步工具的变化,也从另一个方面常州市民的生活质量正发生着质的飞跃。事实上,苏州和无锡普通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和常州一样,收入水平高,但生活支出少。在江南生活是一件连现代的上海人都感到惬意的事。
快餐是常州独特的饮食文化现象,用“发达”来形容它并不为过。在常州人的观念中,包括在我固有的观念中,快餐就是指只须打个电话,便会有人送餐上门,而不是指亲自跑到店里去买个盒饭。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常州的快餐店就是专门配送上门服务的,这样的店在省内是独一无二的。现在尽管有的城市已经出现这样的快餐店,但远没有常州这么发达。这样的快餐非常便捷且、清洁,价格也不贵。大家可能吃过“大娘水饺”,殊不知它就是常州人所开,并且当初它在常州的经营方式也是上门配送,你同样只需打个电话,可口的饺子和美味的牛杂汤就会有人亲自送上门(当然不会额外收费),相当方便。
如今,常州最大的快餐店“丽华快餐”已经通过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并且在三年前把业务经营到了北京,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北京已颇具盛名,也悄悄地改变着北京人固有的快餐观念并使之欣然接受它。
以饮食业为代表的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常州经济腾飞的一首闪亮的风景线。私营企业的发展也得益于常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像现在几乎垄断南京家具市场的“月星”和“红星”两家企业,正是常州的私企。他们两家企业正是依托常州,依托这片富饶的土地才开始了他们的发展。特别是红星,网络不仅遍布江苏,更是把触角伸向了上海和北京。
常州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特点决定常州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把自己定位于现代化的中型城市,努力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乡镇和私营经济的质的飞跃。努力营造两个文明充分实现的城市氛围
⑶ 竹子有什么作用
竹子的用途:
1,笋用:笋用的意思就是可以拿来食用,可食用的部位为幼期之简,主要表现为竹笋和笋干两种。我国优良的笋用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和珠江流域、福建等地的绿竹等。在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铁、维生素、纤维等等,是一种优良的保健食品。
⑷ 竹思文章赏析
竹文化
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一、 竹子与中国历史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已经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已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因为只有竹子已为人所用,才须为其创造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示。
研究证明,我国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即由此而来。竹简和木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战国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证。利用竹子的另一项伟大成果是造纸。早在9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1000年。当然竹纸的大发展还是此以后。关于用竹造纸,明代《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图。用竹造纸,标志着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实际上在竹纸出现以前,制纸工具也离不开竹子。从竹简开始到竹纸出现,竹子在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化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我国古代竹子的利用还有许多方面,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制造了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转筒车"。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时期的抛石机、宋代的火药箭和竹管火枪等都是古代竹制武器。
从汉字中竹部文字的情况来分析,也可看出中国竹子利用的古老历史,古人把"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从形态上认识开始,把竹子进行加工,制成物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随着人类对竹子的认识不断提高,竹类利用日益广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随之增加。我国辞海(1979年版)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如笔、籍、簿、简、篇、筷、笼、笛、笙等等。历代各类字典收录的就更为可观。而诸如"竹报平安"、"衰丝豪竹"、"青梅竹马"、"日上三竿"一类的成语也都包含着与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这些竹部文字和成语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反映了竹子日益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了竹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在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 竹子与精神文化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其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当人们有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遐意便会油然而生,难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此,公园里,村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华人的高尚情操。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反财富奉献给人民。
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的确,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竹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从《诗经》时代开始,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诗文佳作,创作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异彩缤纷。
工艺美术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科学和艺术的产品,竹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材料,数千年来,中国先人们用竹子编织和雕刻各种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作品,丰富了竹文化的内涵。考古资料证实,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用竹编织器物,春秋战国时期竹编艺术已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尤以楚国最为发达,品种极为丰富,以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了雕刻工艺,汉代有竹雕刻艺术品存世,六朝时期文献中有竹雕刻艺术品的记载。唐代以后,竹刻名家辈出。宋代出现詹成,明代出现了嘉定朱松邻祖孙三代为代表的嘉定竹刻派,金陵(今南京)则出现李文甫等竹刻家。清代中期形成了湖南邵阳、四川江安和浙江黄岩等地的翻簧竹雕,并成为竹雕刻艺术的主流,民国初期出现北京张志渔开创的北派竹刻。竹还是工艺美术中表现题材,寄寓着福、禄、寿、喜、财、发顺、吉等吉祥内容的图案,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被广泛应用于雕刻、织绣、印染、陶瓷、编织、剪纸等各种工艺品的创作中。
竹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竹子,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自周朝以后,历代使用竹定音律,故此,晋代就有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把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可见竹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
竹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代的先民奉竹图腾,视其为图腾崇拜物,把竹作为祭祀的工具和祭品。道教和佛教出于教义崇奉竹子,追求竹子所构筑的环境。
竹子在民俗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竹文化联系着口承文艺和游乐活动以及信仰习俗;进入了人类的仪礼制度之中,在祭祀、婚丧、交际、节日、朝规等社群文化中构成了民间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三、 竹子与中国诗画
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有5首,出现7次;间接提及的有几十首之多。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历史上对《诗经》中上述有关竹的记载有不同看法,但事实上指竹子是确凿无疑的。《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此后各朝代各种典籍中都有竹诗画记载。
在叙竹诗画时,我们不可不提到几个动人的爱竹故事。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在中国革命史中,先辈们以竹题诗作画也颇多,其中以方志敏烈士最为典型,他自撰对联挂于卧室以自勉:"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甚至自己的儿女也以松、竹、梅、兰命名,足见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在革命的艰难关头写下了气贯长虹的史诗:"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升,依旧与天齐。"
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自古就重视画竹,这不是偶然的,竹子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且也成为艺术家推崇的楷模。
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中唐时期,竹已形成专门的绘画题材;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绂、夏昶、徐谓,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画竹大量,促进了画竹艺术的发展,对画竹技法和理论的发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国的画竹艺术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唐代画竹已经盛行,国画中的墨竹就是唐代创始的。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画竹名家层出不穷。大诗人苏东坡是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的次子苏过是画竹名手,他的至友文与可也是画竹的大家,在画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艺。苏东坡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称为奇作的《墨竹图》,能得"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绰约风姿。他的著名文章《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文章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各朝代画竹名家各有特色,在绘画实践中形成了各种流派。他们画竹都十分传神而逼真, 因此白居易曾在《画笔歌》中称赞"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清朝画竹也相当兴盛,"扬州八怪"的异军突起又为画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国绘画的传统要求是真实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客观形态,郑板桥画竹则不但表现了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且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思想和对社会的态度。他不仅留有许多绝妙的翠竹图,还留下了《题画竹六十九则》,他赞美"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
四、 竹子与中国园林
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见《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当时的种竹、建竹园大多只限于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
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动乱和宗教处世思想影响,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访名山大川成了一时之风尚,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及刚萌芽的山水画,刺激了园林,产生了有别于皇家宫苑的"自然山水园",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水经注》介绍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由唐代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中有"斤竹岭"、"竹里馆"等竹景;"寿山艮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规划的,从宋徽宗本人所写《艮狱记》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为行都,改称临安,贵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宫苑、私家园林之盛不言而喻,为后来发展的江南园林起了推动作用。竹子在唐宋两代运用较为广泛。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共评述了19座私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竹子景观描述。从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也可了解到吴兴的宅园"园园有竹"。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明清时期刊行多册造园技术理论书籍,有王象晋《群芳谱》、屠隆《山斋清闲供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响的要数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明清园林,特别是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随着诗、书、画及造园艺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庭院造景,于是,就产生了能在屋宇内随时欣赏、掌玩的自然风景缩影--盆景。中国盆景的出现,据考证是在唐代,以竹子为材料制作的盆景从宋代的诸多名人画卷上可以见到,到明清年间,"岁寒三友"类盆景广为流传。《考盘余录》、《群芳谱》等都对竹子盆景的制作、欣赏进行了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馆还珍藏着一座用翡翠制作的竹子盆景,这是乾隆皇帝弘历的八旬寿节上群臣贡献的一件珍宝。竹子盆景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精品,如周瘦鹃先生的《竹林七贤》、《竹趣图》等,还有扬州的《潇湘流水》、《翠野图》、《竹林逸隐》、《东坡遗风》等一大批竹子盆景代表作。
中国盆景一直被称作"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倍受东西方人民的喜爱。
五、 竹子与人民生活
竹子生长快,适应性强,同时又具有广泛的用途。竹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竹子用于建筑的历史久远,在远古时代,人类从巢居和穴居向地面房居演进的过程,竹子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江苏吴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草鞋山遗址发现有用竹作建筑的材料,汉代的甘泉宫竹宫、宋代的黄冈竹楼,皆是取竹建造并负有盛名。
从服饰方面看,竹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伞,一直沿用至今。竹布在唐代曾是岭南地区一些州县的重要贡品之一,竹还是古代人装饰的材料,说明竹对人类服饰文化的贡献。
从食用方面看,竹笋和竹荪是极受人们喜爱的美味山珍,竹实是历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先秦文献中记载,3000多年前的竹笋就是席上珍馔。竹笋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烹饪数千种美味佳食。竹还具有特别的医用价值,在中国最早的医书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历史记载。竹的全身都是宝,叶、实、根及茎秆加工制成的竹茹、竹沥,都是疗疾效果显著的药用材料,竹黄、竹荪也是治病的良药。
交通工具和设施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标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运行工具和设施的起源与发展,均与竹子有极密切的关系,古代人取竹制造竹车、竹筏和船以及桥梁工程,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许多第一例,对世界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考古资料证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民们就已开始用竹制造竹器。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发掘的陶器底部有竹编织物的印痕,南方良渚文化遗址发掘了大量的竹器纹饰的印纹陶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掘有200余件的竹器实物。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竹器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到春秋战国时代,竹器制作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竹器手工业,竹器制品已在当时广大民众生活中,成为"养生送死"不可缺少的物品。汉代有竹器生活物品60余种,晋代有100多种,唐宋时近200种,到明清时期达250余种。例如炊具的箪、笾、簋、碗、箸、勺、盘、厄、蒸笼等,盛放物品的筐、篮、笥、箱,家具有床、榻、席、椅、枕、几、屏风、桌、橱、柜,算具有算筹、算盘,量具有竹尺、竹筒,照明用具有灯笼、烛炬,卫生用具有帚、熏笼,装饰用具有帘、花瓶,把玩用具有扇子、手杖,赌博用具有筹、葬用具有竹棺材,均是用竹为材料制成的。
从人类的生活环境看,竹子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古代先民很早就发现了竹子的特殊防护作用,注重发挥竹子的防护城池和居宅安全的屏障作用,历代取竹子做围篱墙垣,防御盗寇,保护城池和居宅安全。竹林因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音、净化空气、防止风害的作用,备受人们的青睐,古今人们都不得取之以保护和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由上可见,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中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展示了竹文明的风采。因此,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⑸ 全屋定制设计培训在哪里有得学
全屋定制设计培训可以到天琥培训机构学习,天琥是全国连锁机构,里面的老师很有耐心,主要是面授,不用担心学不会,每天上完学习内容老师都会留作业去巩固讲到的知识点。遇到不会的问题随时可以问,老师会很耐心的讲解。
学习设计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培养学习的兴趣很关键,最好在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点击测试我适不适合学设计
并且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会带着大家进行实操演练,给到学生比较清晰直观的思路。去咨询的时候就不厌其烦的回答各种问题,让其感受到了耐心,没有基础就已容易理解的方式讲到听懂为止,让自己信心大增。其次,学习氛围和环境也很不错,教室让人耳目一新,到处干干净净,布局也让人很舒服。外面看到老师和学员课间说说笑笑,感觉学习环境轻松,老师容易相处。
学习全屋定制设计建议到专业的培训机构学习。例如天琥就不错。天琥秉承着“做负责任的教育,实现学员价值”的办学宗旨,依靠设计精英、设计总监、艺术院校讲师等,强大师资阵容和研发实力,培养猎才计划、UI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网页电商设计、营销推广、影视制作、C4D设计、PS高级合成等人才。先后与网络、欧派、尚品宅配、楷模、凡科股份、华视传媒等上千家知名企业联合实训培养专项人才。
⑹ 2020南京春节展览活动有哪些
“古道今承——张清雷玉雕作品及南京市博物总馆藏玉器联展”
即日起至2002年1月中旬, 六朝博物馆一楼展厅 将展出礼仪用器、日常装饰和生活起居用品等历代玉器近30件,以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当代南京玉雕代表人物张清雷的玉雕作品72件。
“刻意江南——竹刻名家张泰中作品展”
2002年1月10日至2月28日,在 南京市博物馆 将有以竹文具系列、茶文化系列、挂件系列、竹制家具系列以及高端定制等文化系列组成的展览。
“春色满园——当代南京名家国画联展”
2002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在 太博馆第五展厅 将有纪太年、张迎春、平莉、李楚洋、林奕溥、徐熊等六位画家的作品,题材多样,为小伙伴们送来春节的美好祝愿。
“皇家气象--沈阳故宫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
2002年春节前后, 江宁织造博物馆 通过展出沈阳故宫珍藏的精品文物,以此向小伙伴们展示清代皇家历史文化和文物精粹,引导小伙伴们探寻满族皇室的龙兴之路。
南京城墙系列展览
2019年7月至今,“传·城——普天同庆贺华诞 不忘初心勇前行”“城城垣垣小讲堂——这些兵器你都认识吗?”“童语话城墙”展览都在 中华门 举办。
大明皇都——明故宫历史文化展
2019年10月至今,在 明故宫遗址公园 展出的展品综合展现了明代的历史与文化,呈现明故宫这一重要遗产点的文化内涵。
2002年1月18日上午,子鼠迎春来——庚子年迎春特展将在 南京市民俗博物 馆开幕。本次展览策划以“子鼠迎春来”为主题,以传统年俗为线索,辅以配套的年俗活动、展出鼠年非遗作品及时尚创意的现代文创,展现出传统鼠文化的时代新意。
2002年1月18日下午,欧洲十字路口的印记—斯洛文尼亚珍宝展将在 南京市博物馆 开幕。展览汇集斯洛文尼亚国家博物馆、民族博物馆、养蜂博物馆(拉多夫利察市博物馆)等馆的精美藏品及现代设计师作品共计140件/组。参展的旧石器时代骨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铁器时代的万斯之桶是礼器装饰艺术的优秀代表作、罗马时期的埃莫纳人雕像是唯一一座非罗马皇室成员的纪念柱。
即日起至2020年2月26日,在 梅园新村纪念馆 将展示“人民楷模”王继才同志把青春全部献给祖国海防事业的先进事迹。
2002年1月中旬—2月中旬,在 民俗博物馆42号临展厅 将举办“鼠岁报佳音—鼠年非遗贺岁展”。此次展览结合“生肖鼠”主题,展出鼠年非遗作品及时尚创意的现代文创,为非遗文化传承者搭建起展现技艺的平台。
2002年1月中旬到3月初,在 六朝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将举办 “锦缘匠心——云锦·雕花鹅绒精品展”。展出金陵织物的代表性人物——金文、殷志聪夫妇的《应天繁华图》《宝瓶观音》《汤莎会》等60余件精美云锦作品。
2002年1月24日至1月31日,在 林散之纪念馆阅翠楼展厅将 以第五届林散之·双年展入选的五大书体中各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出。
除了展览活动,2020春节期间,南京还有什么好玩的活动呢?
微信搜索公众号“ 南京本地宝 ”,关注南京本地宝微信公众号;在南京本地宝微信公众号对话框输入【 春节 】即可获取 南京春节活动汇总 ,还可以查看 南京各景点春节开放信息 、 春节灯会 详情等有价值信息。
⑺ 咨询楷模家具 大普大风沙发 今一直在线苦等
我建议你买家具等东西最好要到商场去看,到达家具城,不要在网上购买家具
⑻ 红星美凯龙家具品牌有哪些
有TAO,南京红星美凯龙欧洲城店有,这个品牌主打极简,平衡生活的美式家具,如果你比较喜欢简单一点的家具你可以选择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