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绍兴运河园历史
参考一下吧
http://www.bilooba.com.cn/js/shownews.asp?newsid=7268
浙东古运河是我国有记载的先秦时期3条古运河之一,是中国大运河的南起始段,以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闻名。这样一条千古名河,20世纪末已存在航运灌排功能逐渐下降,河勘多有倒塌、河道淤泥深厚、两岸建筑零乱、文化资源遭到损坏等问题。2002年绍兴市对浙东运河进行了全面水环境整治。其中一期工程建成东起绍兴西郭立交桥,西至绍兴市、县交界段的运河园,长4.5km,面积约25万㎡。1正本清源,探索千古名河的源流1.1越人治水的见证
《越绝书》记载的“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足以证实古运河为先秦所存在,为中国大运河之东南发端。东汉会稽太守马臻修鉴湖,山阴故水道被纳入鉴湖之内,航道横贯山会平原。晋会稽内史贺循创于晋怀帝时(307—312年)的西兴运河初称漕渠,西起钱塘江边的西兴,东至绍兴城,全长50余千米。穿越绍兴城后进入鉴湖,再向东连通姚江和甬江,从镇海以南入海,全长近200km,统称浙东运河。唐元和十年(815年),观察使孟简主持修建西兴运河沿岸的运道塘。明代《万历绍兴府志》记载:“运河自西兴抵曹娥二百余里,历三县,自萧山至钱清长五十里,东入山阴经府城至小江桥长五十五里,又东入会稽县长一百里。”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朝廷绘制的《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绍兴府为图中大运河的南起始段。浙东运河水道格局至今基本未变。
1.2振兴浙东的黄金水道
越国时期,山阴故水道等河流沟通了东西及对外航运,阻隔部分潮汐河流,促进了沼泽平原开发,并为鉴湖工程打下基础。晋代开凿西兴运河,首先是为溉田,而航运功能随之扩大。唐代修运道塘,主要功能已向航运转变。到南宋此运河已成为沟通富庶的绍兴府、明州(宁波)与首都临安的海陆黄金水道。明代,浙东运河的主要段落,即由浙江南岸经过绍兴到曹娥的200里(100km)航道,可以一直通航不再有牵挽盘驳之劳。运河的水利、生态功能也日益扩大。今浙东运河依然是宁绍平原的主干河道之一,发挥着重要的水运、水利、生态作用。
1.3涵养文化的重要源流
古运河是涵养越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古今名人多留有与此河相关的业绩或佳话;有古纤道、太平桥、柯亭、钟山寺、迎恩桥等全国、省、市、县文保点数十处:绍兴的主要城镇都在运河周边或穿越而过,桥乡、酒乡、名土之乡沿河分布,形成了古运河特色风情。
2天人融合。形成自然和谐的定位理念
2.1工程定位
绍兴市政府对千年古运河整治工程十分重视,提出按精品工程的要求尽快保护和整治的思路。此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古运河进行全线综合保护和整治。本工程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第一段,因此,工程按照高品位设计、高质量施工、高要求管理的标准,做成充分体现个性特色的精品工程,也为此后工程的实施起到示范作用。
绍兴城市发展中将形成越城和柯桥两大组团。古运河穿越在两大组团之间,是城市主要的中心河流,也将成为城市中联结历史和现在的重要纽带。
2.2设计理念
(1)天人和谐 古运河是越人治水的成功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整治中牢固树立传承历史文脉,科学保护自然的思想,做到人、地、水的和谐协调。
(2)运河文化从古运河繁衍生发出的地域性文化,具有历史悠久、人水相亲、商旅性强、特色鲜明、品位高等特点。因此,保护整治中必须对2000多年来形成的优秀运河文化进行挖掘、梳理和展示。
(3)开敞自然 凡景点均开敞设置在古运河沿岸的自然环境中,尽量减少建筑物,多体现生态效果,以古朴、自然、流畅、简洁、明快的风格,产生“物我融合”的境界和超时空的美感。
(4)集聚优势整合水利、环境、文史、社科、历史地理、园林古建等多方面专家和能工巧匠,通力合作,反复论证,不断探索,形成创新的理念,编制成古今相融的特色方案。3注重特色,营造“水天一色”的氛围。
3.1碧水长河
保护治理古运河,建设碧水长河是本工程的立足点。全线进行疏浚,河底高程为1.0m(相对黄海海面),水深达2.8m以上。拓宽河道,整条古运河设计一般河宽要到30m,主要景点拓宽到60m以上。水面长效管理,做到无垃圾飘浮物。
3.2白玉长堤
河岸均以绍兴的传统方式砌筑,不用水泥嵌缝。以传统石砌工艺建成的河岸,水中是水生生物滋生之所,河岸是芳草野藤生长攀延之地。河岸与水面高差不超过1m,给人以“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感受。白玉长堤宛若水中游龙伸向天际,更增添一种动感。充分展示绍兴水网地区的固有特色。
3.3绿色长廊
古运河东西贯穿绍兴平原全境,碧水长河与绿色长廊相得益彰,既是改善生态环境和绿色景观的要求,又具有渲染效果。运河园沿河绿带宽度多在30m以上,部分地段宽度达60mo4文脉相承,充分展示古越文化的地方特色。
4.1保护历史遗存
古运河本身就是一条历史文物之河,运河沿岸的诸多古石塘路、桥、亭、寺是古文献之外能传达古越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运河不可分离和替代的实体性组成部分。整治中十分注重对这些古迹的保护,进行恢复完善。
4.2收集利用古旧材料
绍兴多以条石、石板铺路建塘。至今民间尚多有散落的老条石、老石板、老石雕或残缺不全的石制品,如果不加整理收集,无疑会加速其损坏和遗失。为对历史负责,抢救性保护古石构件,工程中收集了一大批老条石、老石板及一批被拆除散落的古石亭、古桥、古文化遗存等石构件,进行组合搭构,使运河园在应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印记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古越文化的魅力。在构架中,采用历史题材、老材料、传统工艺,建起了6处涵盖历史文化内容和地域特色的新景点。同时修筑了4.5km石驳河勘、近2万㎡的石塘路及纤道、避塘、河埠等。
4.3选种地方性传统树种
一方水土养育成就一方树木。为此,古运河的绿化布置不求现代和洋化,而以传统乌桕、苦楝、桂、柳、桃、松、竹、梅、紫藤等植物为主,显示古运河的地方传统风采。同时,保证植物的生长健壮。
5精益求精,主人匠人的再创造
5.1建设者形成合力
运河园建设材料和工艺是旧的,理念和思路是新的,无模式可寻,少规范可套。因古材料收集的不确定性,有些景点内容是已开工之后再定的,存在着较多的设计变更。对此,仅凭设计者难以有效运作。针对这一实际,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负责的精神,孜孜不倦,以更高的目标和品位,进行现场和实际所需的设计调整。
5.2精品意识
一个好的园林建设非一日可成,粗制滥造绝无好的作品。运河园工程的主要基础建设内容历时一年多便已完成,但文化内容、景点小品、绿化等布置内容,至今一直在不断深化、完善和提高。作为施工单位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挑选最好的队伍和工匠。一些老工艺作品如果按新的建设定额无据可定,有的几乎无利润可言,然小有所亏,大有所成,成功的是一个园林精品工程。运河园工程许多材料是旧的,但这些材料是精心挑选和处理过的,如此大规模旧石板的使用,一般工程很难做到。
5.3注重细节,用心去做
建设者们对此工程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作为施工单位尤其重视的是工程的细节,一块石材、一棵树木、一个图案都注重的是到位和完美,无数个细节的质量保证,才形成了工程的整体效果。在施工中曾出现了浮雕碑基座老石材难以采办的状况,施工单位将珍藏多年的巨大老石基座无偿捐赠给工程。
6古为今用。叙写运河史诗
6.1“运河纪事”——记载历史文化
为古运河历史变迁的集中展示。牌坊入口设置了当代著名水利专家、学者的图文碑刻。
主要内容为5块浮雕和2块图文纪事碑。贺塑像气势雄伟,耸立在“庆池”石船基座之显示了这位治水功臣和“当世儒宗”的气质范。此外,还以老石材原汁原味地做了老避和老纤道,以及迁移农村废弃的古华表、古池等,衬托了越文化的悠久和凝重。
6.2“沿河风情”——集聚水乡风物
是运河沿岸风俗民情的精华。清代牌群、老石台门、明代绍兴三江闸缔造者太守绍恩手书的“南渡世家”横额,可谓越中之宝“古越照壁”有“双龙戏珠”巨大古石基座,上越王勾践宝剑的鸟篆文“越”字,古朴大气。“祠堂”有祠堂碑、义田碑、进士旗杆石、祠联遗存。古“钟灵毓秀”、光绪皇帝“乐善好施”刻横额,及范仲淹后裔祠堂石柱、刻石遗存十尊,汉大儒孔安国所撰的报本堂碑记等,为珍贵。酒文化展台,“知章醉骑”塑像,将乡、名人、水乡有机、生动地展示出来。“法云陆太傅丹井遗存”是陆游世祖陆轸所创炼丹井、石狮等,为千年文物。“玉山斗门遗存”系兴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水利工程遗存。
6.3古桥遗存——展示桥乡精品
此景点主要是集中展示绍兴水乡的石风貌,分3部分:一是整桥移建,就是把农村废弃的石桥集中迁建于园中,共11座。二是组合古桥,利用废弃古石桥的构件,用传统石作工艺拼装组合,共12座。三是众多部件展示,如乌龙桥、凤林桥等,展示古桥代表性残存石构数十件。绍兴历来桥边多古亭,楹联引人注目,且书法精湛,寓意深刻,此类传统的乡间风情,可通过适当处理一一展示。
6.4“浪桨风帆”——再现千艘万舻
此景点主要展示古越水运繁盛的景象,由风帆组船、蓬莱水驿、长风亭、水天一色阁等组成。王城西桥,以千古名寺得名,以传统工艺建造,是宁绍平原第一高拱石桥。桥头广场置清代“双龙戏珠”照壁和“钟灵毓秀”刻石,配有“继志亭”古桥亭,古朴雄浑,精美绝伦。
6.5“唐诗始路”——笑看挥手千里
唐代有众多著名诗人慕浙东之名沿古运河而来游越,形成“唐诗之路”。景点设“挥手石”,刻李白乘舟运河有感而发“挥手杭越问”诗句。以5块巨石,刻“浙东古运河”5个大字,与李白诗相照应。
6.6“缘木古渡”——难忘前师之鉴
《越中杂识》载:“宋南渡时,金人追高宗急,至此无以渡。岸有松、杨两株,忽自拔其根俯于水,两木相向为覆舟状。帝缘木而渡,及岸,顾其木,仍昂首自植。”景点主要布置碑亭、鉴桥、连廊、古树等。“水吟石廊”,全长450m,由数百支古旧石柱建成,柱间刻有古代名家不同风格的书法对联43幅,内容以山水为主。
㈡ 求《偶园记 康范生》全文翻译!
繇地北边的外城门外,有一座桥横跨江面,当地的人称它为凤林桥。过桥向北,沿河向西走百十步,偶园就坐落在那里。(偶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左右的寺庙和园子大多长满了苍老的樟树,修长的竹子,高大的梧桐和茂密的柳树。在竹柳之间有一座隐约可见的小楼叫芳草阁。站在高处眺望远处,西山飘来清爽之气,令人倍感舒服。向下看是澄静的江面,明媚的阳光倒映在水中,从竹影柳阴中看它们,像是金玉铺地,美不胜收。不一会,有一艘小艇从桥下自东而来,顺着河岸向西行驶,波纹荡漾,才知道是水,春雨绵绵,连着下了十多天,秋江正涨水,楼边的小洲小岛都连成一片,尽成湖海。游玩的画舫可直达门槛下,门前高大的垂柳,在江流中露出树梢。西山百尺老樟,(人)可攀着树枝而上,如果是在有雪的早晨倚着栏杆(远眺),(则见)群山皎洁,月夜临风,四望凄清;向南望见东山寺,都仅是点缀而已。
繇地芳草阁的北边是江霞馆,馆中有许多层门,长江(仿佛)在茶几和席具之间,用护卫的矮墙分开,让波光可以清晰的透射过来,隔壁园子的翠竹高达千寻,随风飘舞,杂乱的挤在台阶前;积雪压在它的上面,径直匍匐在庭下;太阳出来了,残雪消融,(它们)就慢慢的挺直起来。
繇江霞馆的北面,是块叫兰皋的高地,幽深巍峨,山上有小楼,可以远眺北华山。山下半块土地方圆百亩,放眼望去很是开阔。
繇兰皋向西,是夕揽亭,开窗朝东看,芙蓉、柏树、栗树都正对窗户。和附近的观音阁仅隔一墙,清晨、傍晚的钟声、鼓声,足以引发人们的深深思索;清朗的念佛声可以在床上清楚地听到。
上述的种种,都只是名号存在,历经风雨,于是庄重严肃地把 “偶园”二字写在上面。
有一个客人教我在楼前开凿水池,在水池上修建亭子,在栏杆内种花,在庭院前堆上假山,我佯装答应,但心中并不赞成。祖逖渡江击楫,陶侃日运百砖,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有识之士不获取当前的功劳,寄居一地来躲避世俗和藏匿自身,难道是自愿如此吗?况且贤圣之人不拘泥外物,而能与时具进,所有的喜好本来就不能够束缚他们。苏轼在写给舅舅的书信中说道:“书画等物品,我毫不看重。”这话如果不是苏轼就不能说,不是苏轼就不肯说,不是苏轼就不敢说。书画尚且是这样,更何况是其他的东西呢?园亭本来是专用来自我娱乐的,如果刻意装饰,不免会让自已悠闲安乐,无益于社会。即使人的心灵,又有多少被山水画木所约束的呢!保全这个园子的本来样子,希望它不成为我的累赘。偶然而园也就是姑且偶然为它写下这篇记的意思。
㈢ 关于青海的诗词有哪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王昌龄
征马噪金珂,嫖姚向北河。
绿苔行迹少,红粉泪痕多。
宝屋粘花絮,银筝覆网罗。
别君如昨日,青海雁频过。——绿墀怨 李元纮
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
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
高槛连天望武威,穷阴拂地戍金微。
九城弦管声遥发,一夜关山雪满飞。——凉州曲 二首 柳中庸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李白
暮雪连青海,阴霞覆白山。
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从军词 令狐楚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 杜甫
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
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寓怀高骈
吹角报蕃营,回军欲洗兵。
已教青海外,自筑汉家城。——平蕃曲 刘长卿
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
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
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
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
青海连西掖,黄河带北凉。
关山瞻汉月,戈剑宿胡霜。
体国才先著,论兵策复长。
果持文武术,还继杜当阳。——送赵大夫护边 孙逖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 高适
㈣ 寓怀的写作手法哪有哪些
标题 寓怀 作者 高骈 年代 唐 内容 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 注释 【注释】:
㈤ 土坟三尺蒿棘居,刘桢病后新诗少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高适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韦元甫 木兰歌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
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
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
廉颇仍走敌,魏绛已和戎。
每惜河湟弃,新兼节制通。
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
日月低秦树,乾坤绕汉宫。
胡人愁逐北,宛马又从东。
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
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茅土加名数,山河誓始终。
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
勋业青冥上,交亲气概中。
未为珠履客,已见白头翁。
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
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
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
杜甫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
蛮夷长老怨苦寒,昆仑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
天兵断斩青海戎,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
巴东之峡生凌凘,彼苍回轩人得知。
李元纮 绿墀怨
征马噪金珂,嫖姚向北河。
绿苔行迹少,红粉泪痕多。
宝屋粘花絮,银筝覆网罗。
别君如昨日,青海雁频过。
高适 九曲词三首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柳中庸 凉州曲二首
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
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
高槛连天望武威,穷阴拂地戍金微。
九城弦管声遥发,一夜关山雪满飞。
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令狐楚 从军词
暮雪连青海,阴霞覆白山。
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
李适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绛河从远聘,青海赴和亲。
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
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
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此诗萧士赟云是伪作)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请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
楚地由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高骈 寓怀
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
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
刘长卿 平蕃曲
吹角报蕃营,回军欲洗兵。
已教青海外,自筑汉家城。
孙逖 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
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
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
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
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
青海连西掖,黄河带北凉。
关山瞻汉月,戈剑宿胡霜。
体国才先著,论兵策复长。
果持文武术,还继杜当阳。
㈥ 描写“青海湖”的古诗词有哪些
一、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白话释义: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朝代:唐
作者:戎昱
出处:·《移家别湖上亭》
二、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白话释义:绿色净春深喜欢染衣服。际柴门。微波微波荡漾荡漾白鸥飞。两忘机。南距北来徒自老,所以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回家。鳜鱼肥。
朝代:宋
作者:·贺铸
出处:《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三、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白话释义:湖上微风进入门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岸边依偎春天草船,水鸟带我们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乎潇湘。飘飘然帆艇东归客人,整天看想起楚乡。
朝代:唐
作者:温庭筠
出处:·《南湖》
四、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白话释义:在钱穆湖水莲叶小,在柳树虽然大多不妨碍船。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屋顶上鸠鸣谷雨开,池塘游女荡船回。桃花落后蚕齐洗澡,竹笋抽时间后就来。
朝代:清
作者:朱彝尊
出处:·《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五、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白话释义:首次对鹊山近,怎么知道湖水遥?这一行特别访问戴,从可延缓回弯曲。湖宽几千里,湖光摇碧山。湖州西正有个,只有把李膺回来。
水进入北湖去,船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朝代:唐
作者:李白
出处:·《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