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内智能家居发展现状怎么样
从现在发展来看,前景一片大好,国内会有一个很大的窗口期。物芯智能做智能家居系统非常不错。
❷ 近年来智能家居产业链是怎么一步步走向胜利的
联网时代的来临,影响了包括家电业在内的所有产业的发展。智能家居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也为智能家电产品步入亿万家庭奠定了基础,从当下的市场形势来看,无论是白电还是黑电产品都搭载了智能化技术,并成为了主推产品在市场中等待考验。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1022.2亿元,到2013年这一数据上涨至1728.6亿元,2014年为2283.4亿元,2015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可达3000亿元。预计2016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3813亿元,同比增长27.1%;2017年为4817亿元,同比增长26.3%;2018年为6000亿元,同比增长24.6%。
此外,8月8日,据阿联酋《联合报》报道,知名市场调研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近日发布报告称,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1220亿美元,2016-2022年年均增长率预测为14%。智能家居产品分类涵盖照明、安防、供暖、空调、娱乐、医疗看护、厨房用品等。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运转也为智能家居系统的进一步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最核心通信方式,5G商用将会加速智能家居等落地,受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智能家居市场前景看好。
❸ 智能家居市场面临选择:是封闭的小米还是开放的
智能家居的概念在市场已经存在很久了,现阶段,用户和企业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和概念正处于形成和深化的过程中。相关家居行业专家也纷纷看好智能家居未来发展,并预测2017年智能家居市场或迎来下一个大爆发。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巨大,那其市场现状和未来发趋向又是如何?
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数据分析
报告显示,我国中产阶级数量达1.09亿,平均收入30万以上;作为智能家居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基数,决定了智能家居市场的无限潜力。此外,产品销售仅是一次性的,然而更庞大、更持久的市场盈利潜伏于销售之后:届时,产品将成为入口,为用户带来一系列服务,企业从中获利,智能家居市场将不可估量。
据统计,我国2015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431亿元,同比增长41.80%;2016年为660亿元,同比增长53.10%;2017年总市场规模预计为988亿元,同比增长49.60%。从数据上看,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增长速度上,我国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均领先于全球市场。
从国内市场来看,智能家居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海尔、美的、长虹、TCL、格力为代表的传统家居企业;一类是包括小米、京东、腾讯、网络、阿里在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另一类则是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等)以及欧瑞博、安居宝(300155)等智能家居品牌。三类企业均在经历各种风浪,例如:米家创造应用场景有限,智能家居产品数量太少;美的“一键控制”成空头支票,业务不尽人意;京东微联陷尴尬境地,技术方案标准不一纠纷不断等。当然,这仅仅是有待解决的暂时性困难,精彩帷幕仍在华丽揭开。
智能家居的“硬伤”概念不清晰
根据《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分类指导手册》,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共分20类:电器控制系统、家庭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系统、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电锁门禁等……单看分类已眼花缭乱,更别提详尽细节了。这导致消费者心中的智能家居印象是:分类繁乱、复杂抽象、模糊不清、难以感知;此外,市面上各种良莠不齐的所谓智能产品也充斥其中,消费者可谓一片茫然。
用户体验欠缺
当前,智能产品缺乏线下体验,导致消费者理解模糊、感知不清、体验不足,无法形成购买需求。此外,无法一键设置也影响了功能体验:真正的智能应自动感知或预测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和习惯,主动调节自身运行逻辑、参数等去适应使用者;然而市面上大多家居系统往往需进行产品选型、方案设计、施工安装等,不符合“购买、使用、分享”的使用体验逻辑。
价格昂贵
市面上的智能家居产品价格不菲,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这一点也导致了智能家居无法快速普及。例如,为一套 120 平左右的新房安装智能家居系统(包括门磁安防开关、智能灯光系统、客厅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家庭影院系统等),总价近4万元(且不含辅材及施工费用)。若非土豪或发烧友,这样的价格足以让平常百姓望而却步。
智能家居市场不明朗,但潜力很大
受制于智能家居的价格不够亲民、场景分散杂乱、功能体验模糊、伪智能横行等诸多痛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尚未被燃起,智能家居行业仍处于朦胧、混乱、无序状态。但不容否认的是,智能家居行业正从诸多场景出发,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家居生活习惯。
虽然“智能家居”的概念被炒得火热,真正能做到“智能”的企业却寥寥可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必定是家居的大趋势,但如今却仍然裹足不前,智能家居市场仍然不明朗。智能家居在我国发展近十年,总体而言,仍处于初期。智能家居虽蕴藏巨大的市场,但由于没有完整的产业标准,没有真正切入用户需求,仍发展缓慢。智能家居产品区别于传统的家庭配电和弱电,在设计、集成、施工都不同,真正能融合智能家居各方利益的统一标准尚不确定,且用户价值不清晰,没有公司从客户的真正完整需求去规划。智能化应该是整体的,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去做,点状创新往往不能持久。
虽然存在突出问题,智能家居依然存在巨大的市场。据国际专家预测,全球平均每年该领域的市场约500亿美元,国内目前每年有近10亿美元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及发达的东部地区大中城市。业内人士分析称,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增长的关键。原因如下: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家庭收入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家居潜在消费能力巨大;另一方面,我国是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能够帮助智能家居企业打开市场。
随着中国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智能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家居已经成为未来家居装饰潮流发展的最新方向。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的至少20年时间里,智能家居行业将成为中国的主流行业之一,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90亿元;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403.40亿元,同比增长41%。2017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908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8.12%,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369亿元。
投融资机构对这块蛋糕依然抱有很高期待,据报道,2018年年初便报出来多起智能家居融资事件:2018年1月4日,小米生态链企业“绿米”过亿元B轮,1月8日,智能门窗企业“源码智能”数千万元A轮,2月1日,智能床企业“麒盛科技”获红星美凯龙等机构超2亿元战略投资,2月5日,杭州古北电子(BroadLink)3.43亿元D轮……
今年,巨头们面对争夺智能家居入口更为激烈,而核心不再围绕语音技术和智能音箱,一场覆盖家庭自动化的硬件争夺战将成为今年焦点。其中亚马逊和谷歌大肆收购以此提升智能家居竞争力,亚马逊以11亿美元收购Ring,作为可视门铃制造商,产品主要为视频摄像头、门铃及其他智能家居技术,正面迎击谷歌旗下智能家居硬件厂商Nest,甚至亚马逊平台将暂停销售Nest产品,向竞争对手玩起了封杀。
目前,试图在智能家居平台上取得话语权的大企业可分为四类:(1)苹果、谷歌等科技企业,它们在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具备一定平台优势,正在向智能家居领域进行延伸。(2)以BAT(网络、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主要通过与设备厂商合作,突破硬件入口获取海量数据,再向用户提供内容和服务从而构建智能家居生态体系。(3)以海尔、三星、美的等为代表的大型家电企业,网页链接
❹ 2015年智能家居普及户数、产能是多少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整体智能家居产业的不断成熟,市场也将不断扩大。到2015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240亿美元。该预测指出,2016-2017年将是国内智能家居行业高速发展期的开始,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但截至目前,安装智能家居的家庭不足5%。
国外普及速度较快,但销售量仍不多。美国CNET与房地产公司近日对美国人智能家居体验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已经拥有某种智能家居产品。调查发现,91%拥有智能家居设备的人会向其他人推荐,81%的人更愿意购买安装了智能设备的房子,而66%的人表示,如果留下智能家居产品会使房子卖得更快。
❺ 智能家居,
现在家居在不断的更新智能家居一个字好
❻ 请问智能家居如何
智能家居挺好的,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也可以为生活提供很多的便利。
❼ 我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有多大
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问世发展,智能硬件迎来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国智能硬件发展将在2021年实现突破性发展。细分来看,除智能手机外,新一轮的增长点将在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
另外,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细分市场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竞争者加入,行业市场化的竞争程度愈发激烈。
智能硬件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智能硬件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小米集团(01810.HK)、乐心医疗(300562)、联想集团(00992.HK)等。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 产品结构 出货量
市场规模突破万亿
2014-2019年我国智能硬件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19年达到6430亿元,同比增长25%。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市场对智能硬件终端设备的需求达到近几年高点,初步测算,2020年中国智能硬件设备市场规模为10767亿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
❽ 智能家居十分方便,为何市场却依然遇冷
深圳一家名为“RICI”的智能家居整体方案解决商,对行业的火爆程度有着切身体会。从2012年团队成立到现在的三年间,不断有投资机构找上门来商谈投资事宜,而不具备智能家居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家电厂商也频频抛出合作的绣球,至于善于玩“互联网思维”打造极致单品的互联网企业则通过不断整合产业链资源以期打造未来智能家居“生态”。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整体规模将达1240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3500亿元。市场向好,资本追捧,让智能家居市场迅速升温,但在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中,智能家居市场的表现似乎并不那么乐观。那么,智能家居落地难究竟难在哪儿呢?
为什么智能家居概念热落地难?
如今,智能家居领域的参与者众多,若想从中分一杯羹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既自己在这条产业链中该扮演何种角色。RICI这样的以产品核心的企业如果跟资本运作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竞争,难免会陷入价格战的陷阱,完全没有胜出机会。而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升温,以软件服务和数据为优势的互联网巨头们也相继加快布局。那么,目前智能家居市场都有哪些玩家?
都有谁盯上了智能家居这个市场?
首先以家电制造为主的传统家电企业是这个市场的最大玩家,它们的玩法是以生产销售白电获取硬件利润为主,他们的优势在于家电制造技术和成熟的供应链,抓住传统家电向智能家电转型这个契机对它们而言十分重要。他们的劣势在于缺少白电之外的智能家居模块支撑,包括灯光、环境、安防、应用系统,因为仅靠相互独立的家电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所以对于传统家电企业而言,比产品的智能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家电通过系统化的模块设置整合到智能家居互通互联的生态中。方案有二:一、自主研发生产。海尔在推U+计划的同时也推出过一套名为Smartcare的智能家居套装,包括红外传感器、门窗磁感器,配合其家电使用。二、收购或者与RICI这样的智能家居方案解决商合作。两种方案各有利弊,但是个二选一的必选题。
其次,以大数据和软件服务能力为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包括网络、腾讯、阿里,当然也包括小米。它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用户背后的大数据,以及云服务能力。其劣势在于缺乏研发生产硬件的能力,比如小米,它自己不可能去独立研发一台空调,而是也只能是与美的合作的方式。
互联网企业玩的是生态,想做的是标准。包括微信提出的智慧生活平台,它本身没有任何服务能力,只提供一个接口和平台,用户基数在那儿,标准制定好了,具备服务能力的商家自然会被吸引进来,之后在服务和交易中产生的数据,又可以被用在精准信息推送等增值服务上。比如它监测到用户的灯泡亮度有问题,可以提醒用户更换并推送相关产品信息。但在智能家居领域,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具备制定标准的能力,由于缺乏硬件支撑,互联网企业的所谓智能家居布局也还停留在构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