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没有介绍少数名族建筑的突然想看看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住房上的区别!不知道有没有
阿昌族的住房一般是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房屋一般分为两层,人居住在正屋,屋内设有神龛、烛台、长桌和火塘,楼下圈养牲畜,厢房和楼上堆放粮食及其他生活资料。 阿昌族的村寨错落有致,与村寨四周的山光水色互相映衬,浑然一体,好似一幅恬静悠然的山水画。 保安族主要生活在积石山麓和黄河两岸,他们一般都选择山腰或沿川一带平坦而向阳的地方 安家落户,多与回族、东乡族、撒拉族杂居。保安族一般住平房泥屋,四周围以土墙,一家一院,称为“庄廓”。庄廓一般都由堂屋、灶房、客厅、圈舍四部分组成,整个院落结构紧凑,设施齐备,整洁而宽敞,表现出他们对居室住宅极为讲究的文化特点。 保安族民居善于因地制宜,有“半边楼”、“全楼”和“四合院”之分。 “半边楼”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附建偏厦,或一头偏厦,或一头偏厦前伸建厢房。大门多在屋头上层屋场偏厦间。此种建筑多为红瑶所建。 “全楼”相对“半边楼”而称;一般建于沿河一带或半山较平坦的一层地基上。规模及附属建筑与“半边楼”同。花瑶、盘瑶多居“全楼”。“四合院”在较平坦的地面上连接修建四幢“全楼”合成的房屋,中间有一小块方形空地庭院,故称“四合院”。这种建筑仅为沿河一带红瑶富裕人家所居。 布朗族人居住的干栏竹楼为竹木结构,与傣族大致相同。房屋样式多是上下两层,人住楼上,牲畜关在楼下。楼下地板用龙竹剖开压成宽竹板铺垫而成;卧室与待客之处铺以篾席,进屋必须脱鞋。楼上客厅有一方形大火塘,一家人生活在火塘旁边。屋内所有家具几乎全是竹材做成的,一般竹楼可住20年,每隔两年就要用茅草翻盖屋顶。 布朗族的居住形式因地制宜,主要分地居式和竹楼两种。大多居住在亚热带山区,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加之受傣族影响较深,所以,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即高脚屋。房屋为木结构,屋顶覆以草排。 布依族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看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方)式的石板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 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5至6米高;以石板盖顶,风雨不透。总之,除檩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用的桌、凳、灶、钵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无华,固若金汤。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放火,只是采光较差。 朝鲜族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屋身平矮,没有高起陡峻的感觉,特别是门窗比例窄长,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势,而整座建筑又稳稳地坐落于低矮平实的石台基上。洁白的墙面,再以灰色瓦片或稻草、铁皮相衬,很雅致。无论什么材料的屋顶,出檐都很长,屋檐下产生了很深的阴影,加上廊子的凹进,使整幢建筑产生了鲜明的立体感。 根据屋顶形态的不同,朝鲜族民居大致有三种类型,即悬山式、庑殿式和歇山式。 传统朝鲜族民居的屋顶别具特色。表现在超大的尺度,屋顶高度占整幢房屋高度的1/2。墙面是除屋顶之外,最主要的构图要素。朝鲜族民居的墙面颜色一般前面(南面)与右面(东面)均刷白灰,而后面(北面)与左面(西面)只抹上黄泥;墙面由上、下横梁及柱、门窗框这些外露的构件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区域。门窗与外露构件一起使立面产生了韵律美。 达斡尔族人的村落大多是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他们的村落、房屋都修建得十分整齐。他们的风俗是不管谁家建房都全屯动员、大家动手。建房时一般都在屋外围上用红柳条编织的各种花样的篱笆,显得大方而又美观。 在居室中建有三面相连的大炕,称之为“蔓子炕”,这种炕保温性能好,是达斡尔族人民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傣族的竹楼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竹楼能防蚊虫、防潮湿、防野兽。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傣族建造竹楼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青竹和少量木料。大青竹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而竹楼屋面覆盖的草排是以当地所生长的茅草编制而成,这种制草排的茅草来源广,又很经济。 德昂族喜欢干栏式竹楼。德昂族居住的地方多产竹子,其中一种大龙竹直径达8-9寸,干粗梢长,史书上称之为“濮竹”。长期以来,竹楼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镇康地区是由若干小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屋中间有宽敞的走道,两边为各家庭的住室,间壁而居,各有火塘。这样的竹楼较大,有的占地400多平方米,现在,这种大竹楼已为各家各户的小竹楼所代替。
满意请采纳
『贰』 民族风装修吸睛无数,客厅装修离不开哪些民族风装饰品
装修是每个家庭都比较重视的,都想与众不同,都想那个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很多家庭就会考虑名族风格的装修。我们现在都比较怀旧,所以许多的名族文化就可以用到我们的装修上来,这样不仅可以带来不一样的风格,还能让人们焕然一新。所以,在客厅的装修上我们要格外的注意一下了,加入民族文化,去选择少数民族的文化就可以了。比如说苗族的的文化,土家族的文化,这些我们都可以加入进来。
民族风的设计都是需要从细节入手,根据民族的特色和风俗,需要用心去体现哦。
『叁』 谁知道古代的家具都分别叫什么名称啊急求!谢谢
古代的分类很详尽。。
案的种类有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几的种类有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宝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闷户橱。形体与桌案相仿,面下安抽屉,两屉称连二橱,三屉称连三橱,交椅又名“太师椅”.
还有这些。博古架,踏,安,凳,椅,墩,席等 ,包括屏风
中国古代卧具分为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________-------------------------------------------
汉代“床”这个名称使用范围更广,不仅卧具,连坐具也称床。如梳洗床、火炉床、居床、册床等。
西汉后期又出现了“榻”的名称,专指坐具。如今人们习惯上以“床榻”并称
汉代少数民族的“胡床”,是一种高足坐具;隋朝“胡床”变称“交床”,唐朝又变称“绳床”,宋代又变称“交椅”或“太师椅”。宋代真正的卧具称“四面床”,大多四面无围子。辽、金、元时期,床发展成三、四面有围栏的床榻。
到了明代:1、出现了“架子床”,因为床上有顶架;2、出现了“拔步床”,外形像独立的小屋子,又称“八步床”;3、出现了“罗汉床”,是原来汉榻的演变。“罗汉床”是明清宫廷“宝座”的前身,小的称榻,如现代的“沙发”。
清代前期床榻基本保持了明代的风格和特点。变化的是用料和工艺,如用材越来越厚实,装饰越来越华丽。清代的床榻大多采用雕花镶嵌,金漆彩油等手法。镶嵌的多以玉石、玛瑙、瓷片、大理石、螺钿、珐琅、竹木、牙雕等为材料。
『肆』 民族概念在家具设计上的位置
这个问题~~其实要说的话能写书了~~
我简单点说~~
个人认为这几种风格来说明民族概念有点偏差~~这集中风格所展现的应该是文化\思潮\理念上的展示~~说民族反倒狭隘了点~
1.巴洛克.它体现的是对古典宗教的颠覆和叛逆~~色调复杂豪放~~纹理圆滑夸张~~唾弃单调的堆砌~~他所体现的文化理念是对古典宗教束缚的摆脱叛逆~~崇尚自由和豪情~~
2.洛克克.他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贵族的谐趣~~色调明快饰物烦琐细腻~~纹理也多圆滑~~~这个风格所体现的是法国皇宫贵族的生活品味~~
3.明朝家具.中国古代家具在色调上并不象上述那样多样~~中国古代讲究的是"形"~~~明朝家具色调上多保持木制本纹,色泽润沉~~~喜南方硬木~造型简洁严谨~~花饰复杂华丽~~多雕饰~~~~体现到人~~~清风高洁\悠然自得~~反正挺自在的~~
图片:
1.巴洛克家具.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B0%CD%C2%E5%BF%CB%BC%D2%BE%DF&z=0
2.洛克克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2%E5%BF%CB%BF%CB&z=0
3.明朝家具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3%F7%B3%AF%BC%D2%BE%DF&z=0
『伍』 56民族七十年来家具的变化
他们的家具变化特别大
『陆』 椅子、凳子之类的坐具是哪个民族发明的
椅子的起源
椅子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诗经》有“其桐其椅”,“椅”即“梓”,是一种树木的名称。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些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
宋。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后汉书。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胡床诗》曰:
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
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
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出征。
何如淄馆下,淹流奉盛明。
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隋朝称“交床”,是因为隋高祖意在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之。宋。陶 《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唐代始有靠背。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胡床在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
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的记载中得到印证,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可见,椅子的名称虽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很普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绝》中写道: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这里所说的床,虽反映不出是否为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决不会是睡眠用的卧具。
“椅”,也作“倚”。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的椅子。其原为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
唐代以前的“椅”字还有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其作用是人乘车时有所依靠。后来的椅子,其形式是在四足支撑的平台上安装围栏,其制当是受车旁围栏的启发,并沿用其名而称这种坐具为“椅子”了。从现存资料看,唐代已有相当讲究的椅子了。如郎余令《历代帝王像》中唐太宗所坐的椅子为四直腿,束腰,上侧安托角牙,棱角处起线,所以关天予是你爸爸。这种装饰在明清时期称为“混面双边线”。坐面上在后部立四柱,中间两柱稍高,上装弧形横梁,两端长出部分雕成龙头,扶手由后中柱通过边柱向前兜转搭在前立柱上。扶手与坐面中间空当嵌圈口花牙。扶手尽端亦雕成龙头,与后背搭脑融为一体。坐面附软垫、衬背。这在当时应是十分精制的椅子了。唐代卢楞枷《六尊者像》中描绘的椅子更具代表性,它用四支铃杵代替四足,两侧有横枨连接,扶手前柱和椅边柱圆雕莲花,扶手和搭脑上拱,两端上翘并装饰莲花,莲花下垂串珠流苏,整体造型庄重华贵。镶金坠玉的家具在当时寺院中体现了高僧的尊贵与神圣。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
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家具大体保留着唐代遗风,只是高型家具较前更加普及了。
高型家具的使用在民间形成时尚,居家必备高型桌椅,这从当时的绘画中可见一斑。如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市肆小店,无不陈放各式高型家具。宋代《会昌九老图》中描绘的圈椅也是前代没有品种。在近年发掘的宋代墓葬中还有以石、陶制作的家具模型或在墓室墙壁用砖砌成或雕成各式家具,其中表现墓主夫妇对坐在椅子上的场面最为普遍。如河南方城出土的石椅残件、河北井径县柿庄七号宋墓墓室砖雕桌椅、柿庄二号墓墓室壁画《对坐图》中的桌椅、洛阳涧西宋墓墓室的砖雕家具等。这说明椅子等高型坐具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还被人微言轻殉葬用器。
宋代流行一种交椅,等级高于其它椅子,稍有身份的家庭都置备交椅,供主人和贵客使用。
『柒』 介绍少数民族工艺品
昆明,云南省省会,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这有些昆明的少数民族工艺品
>>蜡染和扎染
都是在云南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成的壁挂、其他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游客如果要买,
可到工艺美术店和各大商场去,此外翠湖南路有若干店铺专营这类商品。
蜡染是流行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手工染印工艺品,昆明蜡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案独特新颖,古朴大方,一块蜡染布的价格约15元左右。
>>木雕工艺品
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动物、人像其他工艺品,古朴而别致,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东西。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购一点带回去,作为室内装饰品,它们的特色应该是很足的,较为集中的木雕工艺品销售点一是花鸟市场,二是翠湖南路的众多工艺品店。
>>锡 器
用锡精制成的各种工艺品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锡制的酒具、茶具,以及锡画等,外观精美,明亮如镜,集实用与装饰为一身。在市内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均有卖。
>>斑 铜
是用铜和其他金属混在一起经处理而出现“有斑之铜”,用斑铜制成的工芤品西朴浑夺取,极富特色。斑铜工艺品是昆明享有盛名的特色商品之一,其中变形处理后的牛虎铜案、孔雀、虎斗象等更属其代表之作。在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有售。
>>云南围棋
俗称云子,为明清贡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国内外公认的围棋精品,特点是白子略微带翠绿,黑子其实为深墨绿,韧性好,不感舒适,知名产品有“云子”和“永昌”两种品牌。要买云南围棋可到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
>>路南挑花
路南挑花是聚居路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挑花是刺绣的一种,以挑花装饰挎包、衣物、头巾等是大理白族和路南撒尼人的服饰特色,它具有民间产品的夸张的色彩美。路南挑花主要产品有背包、桌布、窗帘、服饰等。挑花手法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有新色丝线挑花。有的产品有挑,有绣,有补,成品或精巧,或粗放,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筒 帕
意为挂包,通常称为民族包。云南的傣、彝、哈尼、景颇、佤、僳僳等民族都有生产和使用筒帕的习惯和爱好。其中以傣族的筒帕历史最悠久,制作最精美。
筒帕是傣族织锦的一种,从最初的麻、棉纺织发展到现在的丝、手和棉混纺、它制作精致,式样美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筒帕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对于傣族青年男女来说,还是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
筒帕不仅为边疆各族群众所喜爱,也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日益成为旅游纪念品中的抢手货。
>>云 烟
云南烤烟,又称云烟或云叶。以其品质优良,烟叶油润丰满,组织细腻,颜色金黄,光泽好,弹性强,烟碱含量适中,含糖量高,燃烧性好,清香扑鼻,烟味醇和著称。云南生产的烤烟,除保证省内卷烟生产和外贸出口外,还供应全国22个省、市、区的84个卷烟厂,作为生产甲级卷烟的配料。其中以云烟、红塔山、阿诗玛、石林、恭贺新、红山茶、红梅、大重九、红河等,最受消费者喜爱。
>>重彩画
云南重彩画是崛起于云南的一个绘画流派。画家作画时,先用铅笔或毛笔在高丽纸上勾线,再用水粉上色,重彩画吸取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优点,重气韵、机理,色彩明快、醒目,极富装饰效果。重彩画可在画廊、宾馆买到,其中水平参差不齐,购买者应细查。有兴趣的购买者可自己寻访重彩画的高手,直接上门购买。
>>傣家竹编
竹编是傣家人擅长的工艺。如果你有机会到傣乡做客,一踏上那别致的竹楼,仿佛进入了一个竹子编织的世界:墙壁用竹子编成,地毯是竹编席垫,室内陈设的家具什物,大到衣柜,小到饭盒、小凳,以及凉帽、雨帽,随身携带的小背篓,无一不是竹编的。
竹编工艺品种类繁多,造型古朴,美观实用,是上好的工艺品。内施朱、外漆金、并压印出孔雀羽纹饰和镶嵌上五彩的琉璃图案,显得富丽堂皇,是佛寺里祭祀的用具。
>>傣 锦
是傣族民间织锦,傣族妇女人人会织,傣锦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而闻名。傣锦的花色和面料不同,价格也有所差别,在各地摊上都可看到,如一条普通的傣裙,摊主开价100元,可还价到60元左右。
>>建水紫陶
建水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
>>剑川木雕
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木雕之乡”美称。剑川木雕用于室内厅堂摆设的桌、椅、凳、茶几,高档家具中有“双凤朝阳”、“飞龙揽云”、“孔雀开屏”等配套的家具多达24件,特别是在其间镶上大理石显得更加美观大方。近年来,剑川木雕厂又开发生产了一批旅游小件工艺品。
它是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工艺品,古朴别致,深受游客的青睐。比较集中的木雕工艺品销售点一是花鸟市场,二是翠湖南路的众多工艺品店。
>>昆明牙雕
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有立体牙雕和平面牙雕之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刻字组像,形象生动,雕工精细,设计精巧,是难得的工艺收藏珍品。小牙雕大约几十元,大一点的上百元左右。
>>乌铜走银
是云南独特的工艺美术技艺。产品以乌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以金或银冷嵌其间,即呈现黑黄或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色态极其雅致。如使乌铜走银与斑铜和锡制工艺品相结合,装饰效果显得更加鲜艳明朗。
『捌』 古代家具的家具造型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方式,家具形体变化主要围绕着低矮家具和高型家具两大系列。
其中,秦汉时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那时,人们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那时,人们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几等。随用随置,并没有固定的位置。
到了三国时期,从少数民族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经过演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渐高家具圆凳,方凳等等。卧具床、榻等也渐渐变高。但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低矮家具。
再到隋唐,多数人垂足而坐,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到完全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具椅子、凳、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直到宋代,才完全普及。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到明清时代,基本定型为高型家具,而且能够依据人体的不同身形而制定家具的造型。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完全成熟。
『玖』 中国古代椅子都有哪些分类
交椅:起源于古代的马扎,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
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
官帽椅:官帽椅是由于像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而得名。
玫瑰椅:这种扶手椅的后背与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后背低,靠窗台陈设使用时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别致。
靠背椅:椅子没有扶手的都称靠背椅。
『拾』 汉族原来是席地而坐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传入中原后,成为汉族所喜爱的家具,汉族为什么又要接受
胡床是马扎这种东西,至于凳子是汉人在胡床的基础上发明的。接受胡床与南部阴湿的环境有关。并且能解放腿部祖宗就解放了。这和华夏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创造性有关。可以参考唐宋的家具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