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窃曲纹家具

窃曲纹家具

发布时间:2022-01-09 07:11:21

㈠ 商代时期青铜器家具饰以下列哪种图案可以表达对神灵的尊敬

摘要 可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 窃曲纹 饕餮纹 蝉纹 卷草纹

㈡ 跪求室内装饰毕业论文 3000字左右的

试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传统纹样 论文要害词:中国传统纹样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 关系 论文摘要:跟着社会的不时提高和人类生涯质量的日渐进步,人们对室内空间的物质和精力功用又有了新的了解,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物质功用已不再是设计的独一要素,精力功用方面的民族化、特性化和多样化愈来愈惹起足够的注重,若何把传统的唯美的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获得充沛的表现,这已成为一个设计师和研讨人员不时思考和探究的新课题。 引言 将中国传统纹样运用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是人们对其精力需求追求的一局部。要将传统纹样得当地运用于个中,较好地表现民族特征、更好地展现特性,起首应深人调查传统纹样的内在和特点;然后,经过表现新当地主义与完成文明交融两种办法来进行,最终完成现代室内装饰的幻想结果。 应该供认,很多设计师对传统纹样的了解和运用都比拟到位,他们的良多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获得了国表里同仁和赏识者、享用者的一致好评。然则,拨开喧哗荣华的外表景象,我们又会发现,很多赞扬的见地其实还只逗留于表层之上。并认为,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明精华的一个主要构成局部,它的发生与传播已足以证实它坚强的生命力以及和社会生涯息息相通的血脉关系。因而,把它惹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毫无疑问是对传统文明的承继。 1中国传统纹样的涵义和特点 纹样是指依照必然的构造规则,经由抽象、转变等办法而构成的规矩化、定型化并使用于人们实践生涯中的图形。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人民在革新和发明世界的理论进程中发生的艺术精髓,它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一种载体,是人类不时完美生命力的自在显示,是人类聪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纹样有着深沉的文明底蕴,归纳综合来说,它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1前史悠长。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人面鱼网纹彩陶盆距今已有6000多年前史,属于仰韶文明期间的器物,个中的人面鱼网纹是至今有据可考的最早的纹样。 1.2方式多样。中国传统纹样在分歧的前史期间有着分歧的代表形象。新石器时代是彩陶上的鱼纹、漩涡纹;商周期间是青铜器上的篓餐纹、窃曲纹、鳞纹、重环纹、雷纹;汉代是画像石和画像砖及瓦当上的几何纹、死神纹、米字纹、菱形纹、S形纹、四叶纹、三角纹;唐代是镜子上的花鸟纹,敦煌藻井上的卷草纹;至于传播至今的历代各类织物上的水波纹、绣球纹、龟背纹、冰裂纹、回纹、祥云锦纹更是不乏其人。 1.3注重唯美。传统纹样发生之初就是以装饰美化生涯情况为目标。纹样不断以各类分歧的方式使用于人们生涯起居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喝酒酒具、祭奠器具,照样服装装饰、室内装饰,纹样都在个中起到了很强的美化润饰效果。 1.4作风各别。新石器期间具有严肃不吝啬、天然调和的作风;商周期间具有青铜器纹饰的雄壮奥秘的作风;春秋战国至秦汉期间具有轻利生动、飞动豪放、雄强古拙的作风;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具有空疏、喧嚣、清淡的作风;隋唐期间具有伸展广博的气焰、精巧圆婉的装饰感和富阴饱满的作风;宋朝期间具有沉静典雅、清淡宛转、心物化一的作风;元朝期间具有粗暴、豪迈和刚毅的作风;明朝期间具有庄重、精约、坚实的作风;清代期间具有卖弄雕刻、细腻繁缚的作风。 1.5意蕴深沉。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文明思维的折射。中国传统文明以孔教、道教和释教三教合流为根底,传统纹样天然也难免遭到三教的影响。表现道教思维的暗八仙、八卦纹,表现释教思维的莲花、菩提树叶、飞天、忍冬纹,以及表现孔教思维的龙凤呈祥、三阳开泰都是传播至今的经典纹样。 1.6图意相生。凡喻意性的视觉符号,大都有“图必有意,意必吉利”的特点,传统纹样亦如斯。 2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关系 传统纹样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古已有之。保存至今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废墟、乔家大院和很多江南民居,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集中展示之处。传统意义上的纹样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更多地只是起装点效果。今日,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已被付与新的寄义。它是指对修建内部固定外表的装饰和可以挪动的安插所做的外表的、视觉的全体结果设计,侧重于对室内地上、墙面、天花等界面的艺术处置,还统筹门、窗、家具、帘慢、地毯、灯具、摆设等精心构想。是契合现代人们追求方式的民族化、特性化、多样化的审美需求的室内装饰设计。 变革开放前,国度和人民都比拟贫穷,室内装饰设计除了一些国度主要修建中有所表现,广阔的老庶民的修建中很少有它的影响。变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国度敷裕了,室内装饰设计越来越惹起人们的注重。在物质功用获得充沛显示的还,精力功用也被放在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在这种状况下,室内装饰设计师和研讨人员使用而生。设计师依据本人的爱好,或设计欧式的、日式的、韩式的,或设计中西合璧式的。但不论哪一品种型,究竟要发展在中国这块泥土上,因而,中国式天然就成了一个不老的主题,只需提出是中国式,就必然是传统式的,而只需是传统式的,也就必然离不开中国传统纹样。 总的看来,人们目前关于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的看法还处于一个探究阶段。即看法到了传统纹样是表现文明精华的元素,主观上情愿运用;但若何运用,思绪并不明白。 3若何将中国传统纹样运用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 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应首要掌握以下两点: 3.1表现新当地主义。 新当地主义首要是强调当地特征或民风作风的设计创作倾向,倡导量体裁衣的乡土味和民族化设计准则,使室内装饰设计具有极强的可辨认性。新当地主义的室内装饰设计可以经过以下两种办法得以完成: 1)运用现代观念对传统纹样进行分化造型和组合造型,在传统根底上对其进行演化和发明,将传统纹样与当地资料、造型技能相连系。 2)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资料、造型技能相连系。跟着科学技能的开展,塑料、金属、陶瓷、玻璃、无机矿物、涂料、纺织品、石材等新型资料使用而生,品种愈来愈多。分歧的资料可以给人以分歧的审美感触,选用恰当的资料与传统纹样连系,可以丰厚装饰结果,表现时代气味。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资料、造型技能相连系不只可以加强传统纹样的美观性,并且可以使室内装饰设计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3.2完成文明交融。 从世界设计开展史可以晓得,每一种设计作风的发生无不是本乡文明与异域文明交融、开展的后果。传统纹样作为文明的一种载体,假如把分歧文明布景下的传统纹样进行交融,会激起人们的创作热情,发现两种分歧文明之间的互补要素,并进行借鉴、弃取和革新,必将会创作出更多的纹样。在传统纹样的交融上详细有以下两种办法: 1)传统纹样的共生。这是指寻觅分歧文明布景下具有一起特点的两种或多种纹样,运用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从日本的室内设计师黑川纪章师长教师设计的东京华歌尔曲盯大厦的顶层皇家招待厅中,就可以看到传统元素与西方古典元素的共生、共存。在这里,黑川纪章师长教师有认识地把代表日本宇宙观的纹样、代表东方文明的斗拱同西方的意味符号混在一同,到达其“共生”的设计理念。还也显示出对本乡文明的赏识和追求器械方文明调和交流的愿望。 2)传统纹样的共融。这是指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将两种或多种纹样进行同构、交融,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纹样,并运用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我们应将传统纹样的精力元素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言语从新组合,使它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一个民族只要尊敬本人的传统文明,它才干像参天大树,根深叶茂。而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绚烂文明,还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中国的传统纹样关于我们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在设计的作风化和民族化问题上,我们有着任何一个国度都无法比较的优势。 本文选自591论文代写网591lw:专业 代写毕业论文 -致力于代写毕业论文,代写硕士论文,代写论文,代写mba论文,论文代写

记得采纳啊

㈢ 家具上有窃蠹虫是装修材料的问题吗

在装修中潮湿的地方有垃圾没有及时清理,时间长了就会找出这种虫子,它专门咬一些木柜之类的,在装修时要在所有柜子上喷点防白蚁的药就可以了。

㈣ 西周时期的中克鼎与克鼎的区别

克鼎是中国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土于陕西扶风任村,计大鼎一,小鼎七,盨二,钟六,镈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世因称大鼎为“大克鼎”,小鼎称为“小克鼎”。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饪食器,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小克鼎铭文72字,记述周王在宗周,命膳夫克去整顿“成周八师”等。
大克鼎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
小克鼎高35.4cm,宽33.6cm,重12.54kg。鼎圆形,硕腹,双立耳,蹄形足。耳上饰三头夔纹,颈饰窃曲纹,腹饰云纹带,足上部饰兽首纹。器内壁铸铭文8行72字::唯王廿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王命膳夫克舍命于成周,遹正八师之年,克作朕皇祖釐(xǐ)季宝宗彝。铭文中所述器主人为“膳夫克”,故称克鼎,又称膳夫克鼎。为与大克鼎区别,也称小克鼎。

㈤ 考研 青岛科技大学 艺术设计专业 16年考生

您好!咋学考研APP帮助您!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5德语B
③652现代设计史
④951素描半身像

参考书目:

245德语B
《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中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652现代设计史
《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青 岛 科 技 大 学
二○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设计艺术史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5道大题(共计34个小题),满分150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代表和反映原始时期设计艺术水平的是以 为材料的生产工具及其产品。
2、在我国古代设计艺术发展史上,就器物的设计艺术而言,第一次飞跃是 的发明和使用。
3、我国古代铜镜艺术的巅峰时期是 。
4、清代玉器造型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方面。
5、战国时期的家具装饰题材大致有三类:一是描写社会生活场面,如宴乐、狩猎等;二是表现 ;三是装饰纹样,包括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
6、宋代出现了许多建筑学方面的专著,其中以北宋李诫的《 》最为著名。
7、与前代相比,清代的丝织品有两个显著特征:—是品种大量增多;二是纺织印染工艺的 逐步形成,并日益高超。
8、唐代的墓俑雕塑较隋代更为发达,在墓俑制作的材料方面, 是唐代俑塑中的一种特殊种类。
9、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小型动物玉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立体雕刻;二是 。
10、元代的金银器品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制作 ;二是制作各种首饰;三是作为货币使用的金银锭和金银条。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哪个时期的青铜器的造型,体现一种秩序化、系列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给人一种整齐的、条理的、统一的美感,与之相应的装饰纹样有垂环纹、环带纹、窃曲纹等各种几何纹样( )。
A、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 B、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 C、战国后期
2、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原始瓷器是出现在( )。
A、商代早期 B、商代晚期 C、商代中期
3、以写实花鸟为基础,再略加图案化处理的装饰性植物纹(如草叶纹、莲花纹等),是哪个朝代玉器的典型特征(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是( )。
A、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B、河南开封相国寺塔 C、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建筑上最常见的装饰题材是( )。
A、云雷纹 B、蕉叶纹 C、莲花
6、汉代纺织品的装饰纹样题材以下列哪种为主( )。
A、动物纹 B、变体云纹 C、几何形纹
7、宋代金银器皿的装饰纹样,多采用的题材是( )。
A、各种动物纹、花卉纹和寓意吉祥的图案
B、花卉瓜果、亭台楼阁、人物小品和吉祥如意的图案
C、各种祥兽瑞禽,以及狩猎、出行等场面
8、由于宋代统治者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在外来势力的压迫下,采取忍辱苟安的政策,一味地重文抑武,使大批出身于世俗地主的儒生进入上层社会,他们不像初唐与盛唐的知识分子那样习武知兵、出入边境,而是走进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感情色彩捕捉追求之中,与统治者一道吟词作画,从而促进了一种新的瓷器装饰纹样的发展成熟,这种陶瓷装饰纹样是( )。
A、花鸟纹 B、卷草纹 C、曲带纹
9、铁画又称铁花,是用低炭钢锤制而成的装饰画,苍劲朴拙,虚实相生,有立体感,它出现于以下哪个朝代( )。
A、清代 B、明代 C、元代
10、尽管在砖和瓦当上施加装饰性雕塑,在西周时期已经开始,但砖瓦雕塑真正成为雕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却是自以下哪个时期开始的( )。
A、战国时期 B、汉代 C、南北朝时期
三、判断题(将“√”或“×”填于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夏代制陶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使用杂质较少的黏土作原料烧制胎质坚硬细腻的白陶器。( )
2、战国时期玉器雕琢发展的一个趋势是生活实用器逐渐增多。( )
3、唐代家具在装饰艺术方面的明显创新是绿沉漆和斑漆的发明与广泛运用。( )
4、宋代建筑中的木架部分彩画随着建筑的等级差别,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类。( )
5、景泰蓝是宋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关于其名称,通常解释为由于它起源或发展于景泰年间,釉料多为蓝色之故。( )
6、五代十国帝王的陵墓石雕在数量和种类上是非常丰富的。( )
7、唐代金银器的制作特别重视汲取西方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艺术造型和装饰手法,因此产品常常呈现西方的艺术风格。( )
8、纺织、印染业是隋唐五代时期最大的手工业部门,纺织品产量与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长,纺织印染技术有很大的进步,尤以丝织业的成就最为突出。( )
9、明清时期,雕塑艺术的发展重心有所转变,传统的宗教雕塑造型艺术让位于建筑装饰雕塑和工艺小品雕塑,陵墓雕塑在整个雕塑造型艺术中也不占主导地位。( )
10、红山文化出土的黑绿色玉龙,高26厘米,整体呈拱形,龙首狭长,独角向后贴身弯曲,角尖上翘,斜目方鼻,龙身卷曲,尖尾,无四肢及鳞甲。这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龙的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对研究龙的起源和古代文明史具有重要意义。( )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秦始皇兵马俑造型在三维空间上的处理方法是怎样的?
2、明清建筑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每题25分,每题字数不少于1000字,共50分)
1、列举三件你所熟悉的青铜器作品并阐述其风格特色。
2、试述我国唐代雕塑艺术所取得的成就。

㈥ 漆画的介绍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材料。入漆颜料除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钛青绿等。漆画的技法丰富多彩。依据其技法不同,漆画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不同品种。漆画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性。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屏风和壁画等的表现形式。中国是世界上产漆最多、用漆最多的国家,漆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已有7000年的历史。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漆瑟,彩绘有狩猎乐舞和神怪龙蛇等形象的漆画,也有2000余年的历史。著名的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上的漆画、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以及明清大量的屏风漆画等。
漆画越来越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中了,成为室内甚至是室外的装饰品的同时,也增添了艺术感。 中国漆画是当代画坛上的一个新生画种,这个从七千年漆艺传统中走来的民族画种,曾代表国家作为文化交流到前苏联、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展览,受到广泛赞誉。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漆艺的新发展,同时也是中国民族绘画的新创造。
漆画作为绘画,与中国画、油画的要求并无二致。但若把漆画停留在材料技法上,或固守在亭台楼阁、神仙仕女等传统纹样上,远离现实生活,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脱节,而缺乏画家的个性创造,那么漆画就不可能成为绘画,只能是工艺装饰而已。
漆画之所以能够立足于画坛,关键在于它有独特的美学品格,这个独特的美学品格来自大漆的特性。正如水墨画要建构在水墨、宣纸的基础上,油画要建构在油彩、画布的基础上一样,漆画要建构在以大漆为主要媒材的基础之上。因此,有志于漆画的人,必须首先学习理解漆的语言,才能作好漆画文章。一个好的漆画家,不仅应该只是一个画家,还必须同时是一个漆艺家。
最初的漆器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后来才赋予了它审美的功能。南北朝时期瓷器兴起之后,漆器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受阻,便出现了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陈设性漆器。其实,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的漆器和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漆器,这两种相悖而又相依的倾向,一直相互影响并肩而行。一般来说,以实用为目的的漆器,主要在民间;以审美为目的的漆器,主要在宫廷。按照常理,帝王挥金如土,可以动用世间金银财宝,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不计工本精心制作宫廷漆器,其作品无论是艺术水平或是技术含量,都应该是上乘之作,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事实也的确如此,历史留下了不少宫廷漆器或具有宫廷风格的漆器精品,藏于博物馆并载入史册。
它以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要素作为创作的综合条件,运用着人工和天工巧妙结合的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的技法。漆画是美的,它是从七千年漆艺传统中走来的民族画种,它与中国画、油画的要求并无二致;它不能远离现实生活、不能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脱节,如果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它就只能是工艺装饰,而不可能成为绘画。 中国四大名漆产地(北京、福建、扬州、平遥)
1.扬州漆画: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种创新的模式将对其他省市产生深远的影响。扬州漆画以磨漆画为主。2.北京漆画: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美院)为中心。由老一辈艺术家庞薰琹、雷圭元、张光宇、张仃诸先生的倡导和扶植。为做壁画材料的研究,安排了李鸿印、乔十光于1962年到福州拜师学艺。尔后,漆画便纳入壁画和装饰绘画的课程,“文革”之后建立了漆画工作室。于1989年设立漆艺专业。30多年来,中央工艺美院培养了不少专业学生。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也有人从事漆画创作。北京的漆画家,大多是绘画出身,漆画之外,尚作油画、国画等,他们多年来做着强化漆画绘画性的努力,在材料和技法上则注重传统的继承。北京漆器中最著名的就是漆雕了。
3.福建漆画:福州是中国主要的漆器产地,以脱胎漆器著称。福建漆画是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州工艺美术学校(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的学生和漆艺家手中发展起来的。作者阵容较大,技术力量也比较雄厚。代表画家有:王和举,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漆器专业,作品《盐场》参加1964年全国美展,后来全国美展中又两次获奖。郑力为,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又在脱胎漆器厂工作,有很好的漆艺功底,后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任教,培养了不少漆画学生。作品善于发挥漆的特长,富有装饰性,曾两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郑益坤,一位传统型的漆画家,擅画金鱼,兼作漆器。兼作漆器的漆画家还有黄时中、郑修钤。他们都有精湛的漆艺技巧和扎实的绘画功底。吴川,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专业,作品注重黑白的表现,洗练概括。唐明修和陈立德则是富有潜力较为年轻的漆画家。福建漆画富有传统技巧、善于发挥天然漆的
优势,制作精良,在全国美展中屡屡获奖。福建的漆画最早在全国美展上亮相(1964年),最早入选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武夷之春》),最早以单列画种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巡回展览。不仅如此,就连两届全国美展漆画类获奖最多、级别最高的还是福建漆画。
4.重庆漆画: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中心。这是中国漆艺界老前辈沈福文先生经营多年的地方。沈先生早年在日本跟松田权六学习。20世纪40年代在成都艺术专科学校首创漆艺专业,建国后先后改为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和四川美术学院,漆器专业沿续至今。
在沈先生的倡导下,20世纪60年代就有一批画家如黄维一等,参与了漆画的创作。文革中也有漆画参加全国美展。早期的代表作者杨富明、萧连恒,他们都是很好的画家,前者长于花鸟;后者长于水粉。中年漆画家陈恩深,努力探讨合成漆的运用,其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5.江西漆画:江西漆画以运用合成漆(聚氨酯)为特色。代表作者为陈圣谋、龚声、尹呈忠等。他们把传统漆艺的技巧嵌、罩、刻、磨……用于合成漆,同时又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创造。江西的作者大多毕业于艺术院校。有的从事油画、有的从事版画、有的从事装饰艺术,他们大多都有很好的艺术修养,注重作品意境的表达。
6.天津漆画:以铝板漆画著称,铅板漆画以硝基漆为涂料,以铝板作胎。首创者为天津画院画家黄维中。铝板漆画工艺简便、色彩明快,适宜平面装饰。天津美术学院的李家旭也多年从事漆画。
7.广州漆画: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中心,代表作者蔡克振,20世纪60年代初留学越南,在河内美术学院专攻磨漆画。他原是一位油画家,长期从事漆画教学,曾为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创作大型漆壁画。
8.南京漆画: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中心。由于两任院长保彬和冯健亲的倡导,也设立了漆艺专业,因此漆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涌现了一批青年作者:李永清、王琥、李树、张承志等。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可人也是富有潜力的青年漆画家。南京漆画一方面来自扬州漆器的影响,南京艺术学院常带学生到扬州、江都漆器厂实习,一方面也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影响,如李永清曾到四川美院进修,王琥则毕业于四川美院。
9.山西平遥漆器: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简称晋)中部的平遥县,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平遥推光漆器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平遥推光漆艺人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和他的传人耿保国、贾兴林等。由于受现代化学漆和腰果漆的冲击,以天然漆为原料的推光漆艺日益萎缩,导致艺人改行和流失,漆艺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处于濒危状态。
10.东山县黄金漆画
黄金漆画,俗称“溜金画”,是东山寺庙或祠堂建筑中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它在被装饰的木板或竹器上多次上漆,(漆料为“大漆”或称“福建漆”、“建漆”)再上“退光漆”,反复磨光之后,再用“退光漆”在其表面描绘出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各种图画,最后用金薄施行贴金。它多用于寺庙宫观木构件、古式木质家具的装饰,具有金碧辉煌、光彩夺人、久不褪色的特点。
黄金漆画不仅应用于寺观宫庙和祠堂的建筑装饰,还广泛应用于眠床、衣柜等古式家具的装饰。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家具的价格不菲的缘故。
黄金漆画题材十分丰富,有人物故事、古典戏文、动物、花卉、山水等等。由于漆料优良,漆艺高超,加上贴上黄金,便显得富贵堂皇,光彩照人。
黄金漆画的历史渊源,一般认为最早源于中原地区的油彩画,唐代随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南下将士传入闽南地区。后经当地艺人不断改造和创新,逐渐形成一门具闽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东山自宋代便开始修建“初来寺”,而寺庙的建筑少不了对木构件的油彩装饰。因此可见:东山黄金漆画可能在宋代时便已经产生。明清时期,东山大兴寺庙、祖祠建设,装饰有黄金漆画的家具也颇为盛行,黄金漆画便得到迅速的发展。
东山黄金漆画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形成如下主要特点:其一,对宗教活动中的寺庙与祖祠建筑与仿古家具业发展的依存性;其二,形成与北方或其他地区不同、极具东山地方特色的细腻而华贵且永不褪色的特征。黄金漆画在民间工艺中,特别是在仿古的寺庙、祠堂建筑和古式家具制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技艺传入台湾、澎湖地区以后,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黄金漆画既是东山独特的艺术奇葩,又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颗结晶。作为祖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黄金漆画在今天的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着较大的影响。 1978年夏,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发掘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大批造型精美、纹样华丽的漆器。其中,漆棺、漆衣箱及鸳鸯型漆盒,描绘着瑰丽多姿的神话传说和乐舞活动等图像,为研究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1)漆棺画漆棺上的绘画是第一类漆画的代表作。曾侯乙墓漆棺分内外两层,外棺表面只有彩色的图案,内棺外壁除繁褥的图案纹饰外,还有漆画。内棺长249厘米,宽127厘米,高132厘米。棺的外表满髹朱漆作为底色,上面再以黄、黑、灰三色绘制装饰图案和琦玮谲诡的神怪形象。
内棺的左右侧板及头档上,在靠近画面中央的显著部位,用粗壮的墨线画着由方框与斜线组成的两种几何图案。这种图案曾见于山东临淄郎家庄东周墓出土漆盘上的房屋建筑的画面上。从其所处的部位和形制看,无疑是户牖窗棂等建筑部件。
在户牖纹两旁,各画八个怪物,兽面人身,手执双戈,两壁曲举,状若起舞。其中处于上层的四个,大头小身,头戴似熊头的四目假面具,脚踏火焰;处于下层的四个,头上有角,两腮有长须,颇似羊首,双腿染黑,胸饰交叉网结纹,耳饰云纹。有人认为:上层头戴熊首假面的四个怪物,是古代傩戏(古代一种巫戏)中的方相氏;下层四个羊首怪物是由百隶装扮的神兽。方相氏是傩戏中的头领,其扮相是蒙熊皮或戴上铜制的熊头假面具,手执戈盾,率领由百隶扮成的神兽,在冬季进行盛大的驱鬼逐疫仪式。在内棺的户牖两旁画方相氏与神兽,显然有辟除不祥的目的。
在方相氏和神兽左边,画两个羽人,人面鸟身,人腿鸟爪,张翼垂尾,头生双角,手执双戈。羽人的作用在于引导和护卫死者升天。
内棺右侧板紧靠羽人和方相氏上框内,绘四只鸾凤,鸡头,蛇颈,鱼尾之形,展翅张爪。鸾凤为瑞应鸟,在神仙思想中可以作为升天的驾御物。在窗棂纹两侧的偏下方,画相背而立的朱雀和相向踞立的白虎。朱雀头上有翎,昂首而立,一足曲举,一足踏在白虎的背上;白虎张嘴吐舌,惊讶地回首顾盼。在战国的人们心中,朱雀、白虎也是护卫升天的神物。
内棺头档两边及左右侧板之左边方框内,各画一个禺疆,人面鸟身,头生双角,耳珥双蛇,脚践两蛇(也有的不践蛇)。
内棺外壁四周皆画烛龙,共达十六个之多,人面蛇身,腮边饰有链状神器。
其余还有幽都土伯、秃、啖蛇、无启复生等图像,有蟠龙纹、蟠凤纹、窃曲纹、龙纹、虎纹、蛇纹、鹿纹、鸟纹等纹样。
(2)漆衣箱漆画曾侯乙墓出土漆衣箱五件,箱呈长方形,盖作圆拱隆起,长71.0厘米,宽50.0厘米,高38.5米。箱盖与器身的四角均有向外延伸的把手,盖顶前后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钮。箱内髹红漆或黑漆,箱外以黑漆为地,用朱漆描绘花纹。除一件残破较甚外,其余保存较好。五件的顶部及旁边的朱漆图案均不相同,有两件图案可明显看出与天文和天上的神话传说有关,其中一件在箱盖当中绘北斗,两旁绘青龙、白虎,环绕着北斗,按顺时针方向写着二十八宿名称。由此可见,中国早在战国初期就已经有了二十八宿的观念,并且与青龙、白虎及北斗联系在一起。另外一件在箱盖上阴刻着紫锦之衣四字,并绘有扶桑、桂树、太阳、月亮、金鸟、玉兔、伏羲、女娲及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箱盖中央及两侧,以粗犷的线条绘十三朵形如蘑菇的云纹。左侧上下两边各绘主干挺拔、枝叶对生的一株扶桑树和一株桂树。扶桑稍高,树上栖息着一对相向的金鸟,枝端生长着十一个小太阳;桂树稍矮,树上栖息着一对相向的玉兔,枝端生长着九个月亮。后羿立于树下,挎刀引箭,两树间分别有一只金鸟或玉兔中箭下坠。据《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书记载,春秋战国时代流传着扶桑、十日、后羿射日的神话。这幅画面当是这些神话的生动体现。只是它不是十日而是十一日,后羿既射日又射月,可能是神话在当地歧传之结果。盖顶的一端朱绘两条反向相缠绕的蛇,每条蛇有两个人面的头,外加似五爪状的尾。此当为最早的伏羲、女娲像。
(3)鸳鸯形漆盒彩绘鸳鸯形漆盒出自曾侯乙墓西椁室,整体似鸳鸯,颈下有一圆柱形榫头,插入器身,使头部可以自由转动。器表以黑漆为地,再用朱红、金、黄、粉绿等色彩描绘羽翎纹、波折纹、对角纹等装饰图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器腹左右两侧,各绘有一幅巫术气氛极其浓厚的乐舞画面,画幅均约为4.2×7.0厘米,一幅为《撞钟击磬图》,一幅为《击鼓起舞图》。
《撞钟击磬图》画在器腹的左侧。画面中央为一鸟形笋,在鸟喙与鸟腿处置上下两层横梁,上梁悬大小甬钟两口,下梁悬石磬两张。右侧有一个戴冠穿袍的乐师,手持长木棒撞钟奏擂。小甬钟被撞向悬带的偏右部位,使横梁与悬带间构成不等腰的三角形,下层的小石磬也呈现不平衡的状态,从而给人以静中有动的感觉,仿佛从中传出悠扬悦耳的钟磬声。
《击鼓起舞图》,画在器腹的右侧。画面中央为一虎形鼓座,虎背上植木柱,柱端饰羽葆,柱身贯穿着一面建鼓。右侧一小巫师侧身而立,头戴植物冠,手执短桴,一上一下飞速击鼓。左侧一大巫师正面而立,戴植物冠,佩长剑,双臂曲举,高歌而舞。大小巫师一大一小,一正一侧,形成明显的主次呼应关系,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4)艺术特色这批漆画采用勾线和平涂相结合的方法绘制而成,线条婉转自如,笔力流畅,色彩鲜明。构图方式疏密有致,灵活多变,在漆内棺的大型画面上,采用饱满对称而分层次的构图方式;在漆箱和漆盒的独幅小品中,采用比较疏朗活泼的构图方式。在描绘形象方面,出于装饰图案的需要,舍弃了若干细部形象的刻划,而致力于人物、神怪、动物动态和器形特征的塑造。在运用色彩方面,既继承了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的传统,较多地使用了朱、黑两色,同时又增加了石黄、石绿、金、银等颜色,提高了色彩的表现力,使漆器更加富丽堂皇。
东汉人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写道: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画明显表现了信鬼而好祠的习俗,许多图像能够在正宗的楚文化中找到,充分说明曾国的文化面貌与楚国文化是一致的。曾国是楚国势力范围之内的小国,可以说曾国文化是广义楚文化的组成部分。 200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等组成专家组,对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的藏品进行评选,从近十万件藏品选出500多件作为中国美术馆藏品中的精品,其中漆画选出十位代表,分别是:沈福文、乔十光、蓝丽娜、黄唯中、王和举、郑力为、陈立德、程向君、李小康、汤志义。这十位代表中国漆画进入中国美术60年,中国漆画在美术界取得一席之地,为漆画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为漆画成为大画种奠定了基础。

㈦ 有关传统纹样“凤纹”的有关知识或者文章

相关资料:

中国凤鸟图案源流及其民俗性

内容摘要:中国原始先民通过卵生观念把鸟的生育与人的生育联系起来,太阳鸟造型源于上古时期人们用动物表时令、时辰的观念,多绘于墓室,借以表达初民对生命延续的追求。其中鸟蛇同绘的样式反映了部落文化的融合,由此诞生了凤凰这种吉祥和平的想象之鸟。凤凰被誉为“美丽的神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艺术载体上,表现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由于凤鸟图案蕴含吉祥长生的美好寓意,因此被普遍应用于各类民间绘画形式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得愈加民俗化。

关 键 词:凤鸟图案 吉祥 民俗

一、鸟纹源流

鸟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纹上,同时也是凤形象的雏形,和龙蛇一样,是中国古代民族的图腾。在中国的创世纪神话中,以鸟作为始祖的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鸟卵为生命本源、宇宙本源的思想在先民众多部族中,如殷商、满族、先秦等都相继出现过。与创世纪关联紧密的是生殖观念,因为生殖关系到人类的存亡问题,这种崇拜必然是全民性的。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先民会在陶器、玉器等物上描绘那么多的鸟形。卵的生殖意义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在民间的习俗中广为流传,比如许多地区流行女婿到岳父母家作客,岳母要做荷包蛋给女婿吃。再如,看望分娩“坐月子”的妇女以鸡蛋为主要礼品,都是此种生殖观念的遗风。
鸟的图案在上古以及花鸟画之前,除了以鸟鱼结合的图式表示生殖外,还将太阳与鸟结合,借以表达时间,强调生命的永存。据考古发现,太阳鸟绘制的直接原因,是源于人类对生命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往往是由于人类面对死亡所发生的。先民认为死亡的人在阴间是不见天日的,他们希望死后能够像活着的人那样享受太阳的光辉和温暖,所以太阳鸟的神话就出现了,而且多出现在墓葬仪式中。鸟与树枝可构成太阳鸟的意义,并显示某种具体的时辰。从出土的战国到汉代的墓室中,处处可以见到这种太阳鸟的不同形象,作为壁画、帛画和陶器的图纹。另外,墓室绘画中的日月必有鸟(朱雀、金乌)与蟾蜍,这表达了死者飞升成仙的观念。出土于四川邛崃县的汉代画像砖上的羽人像,完全能够表达人们对于死者所寄托的这种想象。图中人物呈人首鸟身,头戴冠,腹部是一轮太阳,其中有飞鸟,姿态与人物同。羽人与太阳鸟的结合,表达了死者飞升成仙的观念。从人物面含微笑的表情和自由舒展的身姿来看,完全是理想的境界。
在花鸟画科出现之前,鸟的图形还有一种普遍的表现形式,那就是鸟蛇并列而绘。这种图式在学术界似乎已经定论成为原始部落斗争的图腾标志。如芮传明、余太山先生在《中西纹饰比较》中认为,鸟蛇图是共工(水神)与高辛民(鸟神)部落之争,是上古图腾禽蛇斗争的母题。陈勤建先生在《中国鸟文化》中也持类似的观点,而且他引证得更加具体,认为炎帝、蚩尤都是太阳鸟部落的成员,他们与黄帝分别进行过殊死的搏战。文中引《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云:“……天下扰乱,皇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①于是此风在后世成为流俗。其实皇帝借蚩尤形象并非宣传蚩尤,而是借蚩尤来招降其原部落地域的众人,或者以自己战胜蚩尤的伟绩来威胁众人,以求天下太平。皇帝作为蛇崇拜的代表,又是胜利者,以蚩尤的形象感召民众,只能是临时的手段,他在更长的时期内,必定要大力宣扬自己。然而,现存的鸟蛇图纹,其共同点都是以鸟为主体,似乎是胜利者的神气,而蛇形体弱小,似乎是配角的身份,或是受损害者的形象。那么,胜利者缘何不占优势呢?仔细分析后就可看出,鸟蛇形纹在最初时期,完全有可能作为部族图腾对立斗争的象征而出现,特别是在战事频发的氏族社会。但氏族社会结束之后,战争不以氏族图腾作为积聚民心的号召,这种图纹会依然存在上千年而不变吗?如果存在,这期间必定会产生与时代相关联的变化。从战国到秦汉这一阶段的绘画来看,鸟蛇相兼的造型已成某种定势,它们并不代表具体部族,这是部族消亡、文化融合的结果。由于图腾的消失、畜牧业的发展,进入文明时代的人们与鸟禽亲近而远离蛇兽,所以在继承鸟蛇图式的基础上,往往站在鸟禽一边,并逐渐建立起“鸟善蛇恶”的观念。这时期,鸟蛇相争经常是人们自身力量的寄托。

二、凤纹源流

在图腾时代消失后,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图腾形象加以改造,鸟禽被改造成凤凰的形象,这种鸟中之王的产生,不仅象征着皇权观念,同时也是对生死的化解,凤凰是变化再生之鸟。又是对战争的化解,凤凰是祥和之鸟。从此,中国的鸟信仰观念进入了稳定时期,而作为自然形态的花鸟画中的鸟也随之产生。当然,蛇的图腾转化为龙的形象,与凤并列延续至今。
凤的原始形态,是作为神鸟出现的,但形象并不具体清晰,是一种由火、太阳和百鸟的复合。关于凤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玄鸟图腾说。诗曰:“天生玄鸟,降而生商。”所谓玄鸟即是凤鸟。就是说天上神凤降临而商朝出现。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社会彩陶上描绘的一些鸟纹,就是凤的形象的雏形。另一种是彩鸟祥瑞说。此说源于《山海经·南次山经》:“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②《异物志》也说:“其鸟五色成文,丹喙赤头,头上有冠,鸣曰天下太平,王者有道则见。”后世人便一直认为,五彩鸟如果一出现,就是凤无疑,它象征祥瑞,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及《晋书》中都曾记载五彩鸟出现之事。古记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让我们知道,这种理想的灵禽,被人民和当时贵族统治者当成吉祥幸福的象征和爱情的比喻,也是来源已久,早可到三千年前,至迟也有二千七八百年。③
凤,尽管是一种不存在的生物,却一直是中国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人们认为它象征光明、祥瑞,它的出现可预兆天下太平,又是“百鸟之王”,美丽无比。因此,数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凤看作是美丽和幸福的化身。由此而来的凤纹,便更加是一种人造艺术,一种神化了的想象生物。事实上,凤的形象是人们汇集了各种禽鸟中最美的富有特征的部分,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加以综合和统一,融汇成一个和谐美的典型,象征和平、安宁、幸福和祥瑞。从色彩上看,它不是单一色彩的鸟,而是五彩缤纷,史书记为“五彩之鸟”。从形体上看,它体有鳞片,与水族有关,头足部似猛禽类,尾部如孔雀。它的步态像鸡,但并非家禽中的鸡,而是锦鸡、雉的变化。凤的整体形象是各种鸟禽并结合蛇的形象的想象组合。
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象牙蝶形器上,刻画了一组对称的鸟纹,可认为是一对凤纹样。它们相对朝着一个光圈形,昂首扬尾,神采奕奕。画中双凤欢欣喜悦的向往和追求的神情,可说是我国原始先民对美好愿望的表现和写照。《诗经》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而在民间流传至今的“丹凤朝阳”图案,正与此诗寓意相通。
商代礼器“玄鸟妇壶”上镌刻了一幅奇特的图像,研究者初步定为“玄鸟妇”三字的合文,认为神鸟衔鸟卵,与《殷本纪》中说商人女祖简狄吞鸟卵生契的记载有关。但是仔细观察后,可得出鸟嘴所衔并非鸟卵之形,而是蚕形。因此在装饰的“凤鸟向阳”图案这里完全可以解释为以蚕化表变化的抽象意义,这可以看作是凤凰的初步造型。商周时期,凤凰被看作是一种神鸟,故这一时期玉器和青铜器上的凤纹刻画,突出表现了统治者的“天命”观念。这时的凤纹几乎都作花冠状,丰满的翅膀和长长的尾羽,宽大有力的爪,显示出勇武健硕的情态。这时的凤纹完全是鸟类的神秘化和艺术的夸张。形象多为侧面,在青铜器上则多作对称式的排列。凤冠有多齿冠、长冠和花冠三种,凡有钩喙的鸟体都可称之为凤,且绝大部分鸟喙呈闭合的弯钩形。头部的眼大多为正圆或椭圆形,凤体都作鸟体或鸡体形。长短的比例常常根据装饰的部位而有不同的变化。凤纹变化最多的是尾羽,有长尾、垂尾、分尾和对称尾等形式。长尾凤纹的尾部最长的可达鸟体的四分之三,夸张的手法令人赞叹。商周时期的凤纹,大多以雄浑、肃穆、稳健见长,显示了奴隶制社会的等级森严、凝重保守的风气和当时的审美情趣。战国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且诸子百家争鸣,凤纹展现了秀丽、柔美、多姿的新风格。

秦汉以来,凤鸟的形象就多是这种神化的美丽巨鸟。汉代的《山阳麟凤碑》上刻有凤凰形状,下面注曰:“天有其鸟,名曰凤凰。”四川出土的“凤凰出”砖,在长方形砖体上镌刻一只娟秀美丽的长尾大鸟,“凤凰”两字在头部前方,“出”字在尾后下角处,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渴望见到凤凰出现的善良愿望。这一时期,除凤凰形象的描绘以外,还有朱雀、鸾鸟、亦鸟、长离、鹏等各种神鸟,形象大小异同,都是凤鸟的变体和异化,是凤纹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形式。汉代对“四灵”有两个说法:一个是麟、凤、龟、龙,另一个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凰或朱雀均为“四灵”之一,代表南方方位。《春秋演礼图》中说:“凤为火精,在天为朱雀。”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凤,南方朱鸟也。”可见,凤凰、朱雀、朱鸟实际上指的是同一种神鸟。
由于凤凰、鸾鸟、朱鸟、朱雀等一类神话的瑞鸟纹饰能给人们带来祥瑞和兆庆,汉代的各种工艺品和装饰物上多采用这些图案。这时的凤鸟图案注意动态与气势,表现出整体的容量感、线形的速度及变化的力量。风格雄伟而不强悍。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使得凤鸟形象有了新的精神理念。装饰题材扩大了,花卉缠枝纹样广泛应用,凤纹多采取在清新的花卉图案之中展翅飞翔之形象,风格潇洒飘逸,轻盈曼妙。唐代凤鸟纹装饰的形式感就更加强烈了。造型更加“鸟体”化,许多铜镜上的凤纹,都轻歌曼舞、生机盎然,充满愉悦快乐情趣。成双成对的“鸾凤”,嘴上衔着一条打有“同心结”的飘带,和鸣祝颂,象征着美满幸福。这自然与辉煌盛唐的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出升平的气象。另外,我们从唐代头饰及敦煌石窟中出现的凤鸟图案上,可看到唐代凤纹进一步与人们的生活情趣相结合的现象。如女性头部装饰的金钗花冠上,凤纹以特有的丰腴容姿,反映出时代的品位和爱好,中国瓷器工艺的发达使凤纹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宋元两代凤鸟装饰纹样多表现在瓷器上,线条柔和,风格优雅。在观念形态上偏重寓意,表达吉庆如意的民俗思想愿望和气息。而到了明清时期,凤纹装饰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造型,无论在圆形、方形或各种各样的装饰形体内,纹样构成都各具其内在形式,而凤纹的共性形态,也进一步规范化。

三、凤鸟图案的民俗性

所谓民俗,其实是一种民间创造,又是在民间代代相习、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社会上则表现为世代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俗”指民间的自我教化,是一种“人相习,代相传”的东西。民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传承千载的民俗文化,像生生不息的一泓清泉,是我们民族化不掉的根。④尽管民俗事象看上去似乎很琐碎、很肤浅、很通俗,但实际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却很博大、很深刻、很重要。因为生活就是由这些所谓表面的东西构成的。一个民族真正的文化精神,正是溶解在大多数人这种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中。古老的民俗之所以代代传承延续下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而成为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凤鸟图案的民俗性在明清时期表现最为广泛。南京织造云锦的老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设计中,总结出一套画凤口诀:“凤有三长,眼长、腿长、尾长”。并要“首如锦鸡,冠似如意,头如腾云,翅如仙鹤”。这代表了明清工艺美术品上凤鸟纹样成熟的装饰特征。⑤这一时期装饰艺术中,最富有生气的作品就是大量的民间工艺品。民间的蓝印花布、刺绣、挑花、木雕、石雕、砖雕和民间剪纸等作品中,形式感更加强烈,手法也更为丰富多样。比如在民间,凤凰图案与牡丹这一花中之王,在艺术形式上有了新的结合。由唐代的云凤转成“凤穿牡丹”“丹凤朝阳”,并反映到工艺图案各部门,因此逐渐独占春风,象征光明、幸福、爱情和美好,等等。形式上也越来越秀美华丽,同时又成为人民吉祥图案中的主题画时期。⑥在20世纪中后期的民间绘画中,应用极为普遍。
凤鸟图案由远古神秘传说发展到为民间广泛普遍运用的题材,自然是由于其所蕴含的生殖崇拜和吉祥美好的寓意,符合民间绘画朴素、祈福的创作意图,因此自然地融入民间,在人们心中扎根落户,成为幸福美好的永恒象征。被广泛地运用于器物、建筑、服饰等当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民间,为了表示爱情幸福,会赠给情人手帕和抱兜,其中绣凤穿花更加常见。至于民间俚曲唱本,则开口离不了凤凰。“鱼水和谐”“鸳鸯戏荷”“彩凤双飞”同属民间刺绣主题,深入人心到不易形容。凤的图案已不是封建主所独有,早成为人民共同的艺术主题。正是因为凤接近人民,人民因之丰富了凤的形象和内容。凤给广大人民以幸福生活的希望。事实上,凤早已融入人民感情,特别是在民间妇女刺绣中简直是赋予其无限丰富的艺术生命,使之不朽,使之永生。俗话说凤凰不死,死后还会再生。这个传说极有意趣。凡是深深活在人民情感中的东西,尽管历史悠久,总会在新的时代,和广大人民艺术创造热情重新结合,得到不朽和永生。⑦据笔者2005年2月实地考察所见,凤鸟图案在陕北榆林地区的家具装饰画中运用极为普遍。作品大多以红色或深红色为底,构图饱满,设色浓艳,造型夸张生动。比如有意识缩小凤鸟头的比例,而夸张地表现其尾羽的华美,艺术风格朴拙靓丽。另外,凤鸟图案在建筑装饰彩绘中也体现了较明显的民俗化风格。笔者2008年4月在考察陕西昭陵博物馆时,发现其正门建筑装饰彩绘中的凤纹图案极具民俗风格。构图分侧面和正面两种形式,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其足部和尾羽,造型稚拙生动,设色柔和淡雅,运用勾线平涂和晕染相结合的技法表现,艺术风格秀美优雅。这与传统古建彩绘中和玺彩绘的凤纹图样,在艺术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突破陈规旧俗,表现得更加生活化、意趣化。这种绘画作品艺术形式自由、奔放,表达了现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精神的追求不再受传统因袭的束缚,而是大胆追求朴素、本真的美,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纯朴向往。

凤鸟图案随着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演变着,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不断创造着新的形式,最终成为一个被民众广泛接受和认同的民俗化符号。这些崭新的凤鸟纹样不仅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时也保存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更具有旺盛的民族生命力。

注释:
①陈勤建.中国鸟文化.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②濮安国.中国传统艺术——凤纹装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③沈从文.龙凤艺术.作家出版社,1960年版,第69页.
④蒯大申,祁红.中国人的民俗世界.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⑤同②第33页.
⑥同③第71页.
⑦同③第72页.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补充:

http://home.focus.cn/msgview/1717/145865013.html
铜饰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㈧ 游戏美术和传统美术有什么区别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游戏设计/游戏制作”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7&zdhhr-11y17r-39432350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huixueba.com.cn/school/3dmodel?type=2&zdhhr-11y17r-39432350

在“游戏设计/游戏制作”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阅读全文

与窃曲纹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家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53
苹果指纹保修吗 浏览:270
木质家具摔裂怎么固定 浏览:296
防水涂料如何用滚筒刷 浏览:563
华苑冠华维修电话 浏览:698
顶楼雨棚多久需要维修 浏览:864
海尔空调武汉维修点 浏览:603
北碚长安4s店维修电话号码 浏览:924
小米售后维修大概需要多久 浏览:949
电脑保修键盘进水保修吗 浏览:398
维修车子需要带什么 浏览:829
维修电脑与家电怎么办理执照 浏览:518
瑞士珠宝保修单 浏览:284
中式古典家具质量怎么样 浏览:296
合肥家具除甲醛如何处理 浏览:457
楼顶开裂用什么防水材料 浏览:441
苹果广西售后维修点吗 浏览:739
广州市苹果维修电话 浏览:46
家电的市场部活动怎么写 浏览:535
开平二手家电市场在哪里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