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明清家具谱

明清家具谱

发布时间:2021-12-24 18:22:11

A. 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的目录

壹卷目录
家具
呼吁抢救古代家具
略谈明清家具款识及作伪举例
明式家具的“品’与“病”
《鲁班经匠家镜》家具条款初释
家具名辞“束腰”和“托腮”小释
萧山朱氏旧藏珍贵家具纪略
明式家具概述
明式家具的结构
谈几种明代家具的形成
浅谈鹏鹏木台座式榻
明式家具的喜和忧
明式家具实例增补
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
《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品选》前言
《清代家具》序
二 髹漆
扬州名漆工卢葵生
楚瑟漆画小记
中国古代漆工杂述
中国古代髯饰工艺与当代漆画
《髹饰录解说》前言
对犀皮漆器的再认识
中国古代漆工艺
《漆艺髹饰学》序
三 竹刻
试谈竹刻的恢复和发展
父子竹刻家徐素白、徐秉方
竹刻款识辨伪
琅干镂罢耕春雨——记农民竹刻家范尧卿
此君经眼录
老树绽新花——谈白上风先生的竹刻
贵在突破——谈雕塑家刘万琪的竹刻
竹刻简史
论竹刻的分派
有关朱小松史料三则
兼善继承与创新——介绍周汉牛竹刻
对“三松制”款竹雕老僧的再认识
扑朔迷离的清溪松溪款竹刻
四 工艺
有关清代福建工艺上三五事
文人趣味与工艺美术
说葫芦
范匏绝艺庆重生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文房珍品》序
五 则例
《清代匠作则例汇编》序言
佛作概述
门神作概述
梵华楼珐琅塔和珐琅塔则例
《清代匠作则例汇编》编纂计划
六 书画
《高松竹谱》
游美读画记
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
谈展子虔《游春图》
《绘事指蒙》后记
《国解》后记
《折肱录》后记
《胭脂录》后记
纯阳殿、重阳殿的壁画
麓台“五绝”——读三原祁写杜甫诗意图轴
《李一氓藏画选》序
《画法大成》后记
记修整壁画的“脱胎换骨法”
彩色图版
贰卷目录
一 雕塑
雕刻集影
………

B. 青花瓷的钢琴简谱

青花瓷的钢琴简谱:

(2)明清家具谱扩展阅读:

《青花瓷》是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周杰伦2007年11月2日发行的专辑《我很忙》中。《青花瓷》中将离愁别绪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

2008年7月5日周杰伦凭借此曲获得第19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

2008年7月5日《青花瓷》被评为第19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年度歌曲奖。

2008年7月5日方文山凭借此曲获得第19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

C. 青花瓷古筝简谱 D调

简谱如下图:

青花瓷的弹奏指法:

1、拖,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专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

2、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

3、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

(3)明清家具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方文山因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其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

青花瓷定义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青花瓷是“中国风”的经典象征之一,但它的源头其实来源于伊斯兰文化。

D. 中国民间艺术

扎糊之类扎糊,是指以竹、木、铁丝等为骨架,以丝绸、纸等外面,通过扎结、扣榫、糊裱等方法制作工艺品的方法,也是民间艺术中纸扎(又称扎作、糊纸、扎纸库、扎罩子、彩糊等)、彩灯、风筝、扇子等一类以扎糊方法制作的艺术品的总称。除了彩灯、风筝等自称一体的艺术品类外,扎糊一般主要指的是纸扎类的作品。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人物、戏文、风筝、灯彩等项。狭义的纸扎,主要是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可用来焚烧的纸制品。纸扎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纸扎称谓及主要用途不尽相同。北宋称纸扎行业为「装銮作」、「打纸作」、「冥器作」、「纸铺」等。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的前几天,市井街坊里开始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缎带、五彩衣服等,这些都是扎好架子糊上纸制成的。其中还记载:「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书中描述每年从九月下旬开始卖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为的是在十月的朔日祭祀之用。
根据明人著《如梦录》所述,专门从事纸扎制作的人称为「扎彩匠」,其经营场所为「纸扎铺」、「纸马铺」、「纸马香铺」等。另有用纸扎糊的供奉物品,仅是纸扎糊的房屋就有数十间;出殡的路上,还有专门在死者棺木旁歌舞的优童,一路上跳竿走马,表演一些戏曲,几乎家家要在夜晚祭奠,在家门前将寒衣焚烧掉,称为「送寒衣」。各种文献的记载说明,历史上纸扎的样式是多样的。
从明清至近代的地方志史料看,扎纸人纸马祭神灵,是丧俗艺术中的一种主要而相当普遍的形式。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原及齐鲁、江浙、西北、西南、闽南等地在祭祀形式,纸扎样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湖北黄石西塞村每年端午都要举行盛大的神舟会,神舟会的主体就是一条巨大的纸扎龙形舟船,船上的所有人物,道具也都由纸扎成,是典型的纸扎祭祀仪式和纸扎民俗艺术典型作品。
纸扎所选用的纸料,多以绵纸、宣纸、毛边纸和草纸为主,现代已用机器纸代替。色纸一般根据建筑装饰、服饰、器械、动物、器物来选择相应的色彩,然后根据纸扎中所需尺寸形状制造成建筑装饰的部件和人物的衣、裙、裤、冠、及佩饰等。服饰图案和建筑装饰一般采用木刻彩印或彩绘形式。在工艺技法上有的略剪成形,有的则精雕细刻。纸人的头部一般采用泥模翻制而成,彩绘时根据不同的人物、神位相貌、角色、性别、贵贫开脸,类似于脸谱绘制形式。纸扎的框架结构一般选择芦苇、竹竿和麦草等材料,其他辅助材料采用麻绳、丝线、竹钉、木棒等。纸扎骨架的扎制,根据扎制对象要合乎整体结构。糊制剪贴,是纸扎工艺的主要内容。它将不同的彩纸剪镂,组成单元图形或服饰、花饰、建筑构件,然后根据造型需要,糊制在绑扎好的框架上。在贴制图形前,先满糊素纸,将大形统一,以便于贴糊装裱。折叠工艺多用人物纸扎,特别是戏曲纸扎。彩绘主要用在服饰、脸谱、布景、道具、建筑附件和动物装饰上,讲究施彩的熟练和传神。彩灯彩灯也称为花灯,是一种照明器具,又是传统节日的应时之物。在中国民间,每逢节日或婚、寿喜庆之时,人们都要张灯结彩以示庆贺。正月十五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赏灯节,民间灯彩最初是东汉时由皇宫灯彩发展而来的,宫灯起源于元宵节张灯习俗。宫灯盛行的同时,灯彩也开始传入民间。灯彩在民间的广泛流行大约是在隋、唐之际,至宋代达到了制作技艺的高峰。
宋代元宵灯节期间不仅宫廷和京师达官贵人玩灯,还鼓励市民来观灯,规定凡到御街观灯者赐酒一杯,以致灯节时观灯者人潮如流。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庆贺元宵节,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日。当时的金陵(今南京)城内盛搭彩楼,并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只,一时蔚为壮观。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在东华门辟二里长的灯市,从正月初八起至十五达到高潮。明代杭州元宵节灯市出售的各色花灯,有老子、美人、钟馗打鬼、刘海戏蟾等。到了清代,北京的灯节定为自正月十三至十七日,其中十五为正灯日,灯以东四牌楼、地安门为最盛。正阳门外、灵佑宫旁也是重要的赏灯之地。
一般地,扎制彩灯的骨架用竹木、铁丝等,灯屏用印或绘有图案的纸或丝料来制作,泉州的花灯多用剪纸图案来装饰灯瓶。在北方,专门有一种木版印制的类似木版年画的灯屏画,其题材尤其以群众喜爱的戏曲故事为多。风筝现在风筝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在众多的风筝种类里,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地的风筝相对较为知名,这四个地方被称为中国四大风筝产地。而像河北、四川、辽宁、广东、福建、江苏、上海、西藏、台湾等地区,也都有地方特色浓郁的风筝品类。
风筝制作有「四艺」之说,这「四艺」是指风筝制作与放飞的流程,分别为:「扎制」、「裱糊」、「画绘」和「放飞」。风筝样式繁多,但制作上都是以「四艺」为基础的。由于各地风俗民情及群众审美观念不尽相同,各地的风筝在造型、扎制、装饰及放飞技巧上,都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

E. 古典家具的特点

中式古典家具指具有收藏价值的旧式家具,主要指的是明代至清代四五百年间制作的家具,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家具制作的顶峰时代。还有仿明清式家具,是现代的技术工人继承了明清以来家具制作工艺生产中式古典家具。

中式古典家具保留了古典文化底蕴同时融入现代时尚风格,中式古典家具越来越符合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中式古典家具使我们不至于在现代社会迷失自我,丢失文化和以遗忘历史。

中式古典家具主要采用简洁、明朗的直线条,有时还还采用具有西方工业设计色彩的板式家具,搭配中式风格来使用。

中式古典家具特点一:工艺精良

中式古典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设计的极好结合。中式古典家具最典型的连接方式是榫卯结构极具科学性。很多家具几乎不用一枚铁钉,其结构受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小。在跨度较大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常常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

中式古典家具特点二:纹理雅致

中式古典家具在选材上极有讲究,且常常充分利用原有的纹理特点,挖掘木材本身的自然美。工匠们在用这些材料制作家具时,常常不再进行覆盖式的表面涂饰,而是用打蜡、上清油等方法,让木材本身的纹理、色调充分显现。

中式古典家具特点三:装饰合理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国家具艺人积累了大量的装饰经验,装饰技法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就装饰技法而言,镶、嵌、雕、镂、描,无所不能。然而,在具体的某件家具上,决不因为材料技法多样而随意堆砌或进行炫耀式的装饰,而是局部装饰服从整体,以衬托整体的简洁之美, 做到锦上添花。

中式古典家具特点四:结构严谨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中式古典家具造型的基础。典型的中式家具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图案与结构的形态关系都极为匀称而协调。

F. 明式家具研究的制图者简历

袁荃猷 王世襄夫人,祖籍江苏松江,
1920年在沈阳出生。曾从汪孟舒先生习画,从管平湖先生学琴。
1943年 获燕京大学教育系学士学位
1943年9月至1946年1月 任北京辅仁附中语文教员及辅仁大学教育系创办的实验小学教员。
1954年至1988年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音乐图像的搜集和研究。
1969年至1974年 天津团泊洼文化部五七干校。
1987年 评为音乐研究所研究馆员。
1988年 在音乐研究所退休。
1988年 退休后音乐研究所返聘编著《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北京卷》,至1993年3月完成。1995年秋又作修改补充,1996年12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主要著作
《神奇秘谱只发集注》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6年
《聂耳》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年
《冼星海》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年
《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十辑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年12月
《中国古代音乐史图鉴》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8年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北京卷》 大象出版社 1996年12月
《游刃集——荃猷刻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6月

G. 古建筑结构的问题

古建筑哪个资料?常见的木结构方式有穿斗式构架、抬梁式构架、混合式构架、干栏式构架、井干式构架等。更多古建筑资料,也可以搜索古建家园查看

H. 我国有那些文物是国家一级的

1、人面鱼纹陶盆

此彩陶盆呈红色,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

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2、大盂鼎

大盂鼎系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先后为当地乡绅郭氏、县令周广盛以及左宗棠、潘祖荫等所有,1951年潘氏后人潘达于女士将其捐赠予上海博物馆,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而另一尊同为盂所铸之鼎,形制略小,习称“小盂鼎”,器上铭文涉及西周与鬼方之间的战事,但此器在辗转收藏的过程中已不见踪迹,仅于著录中保存铭文拓本。

3、三星塔拉玉龙

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松树、云、闪电等等。

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4、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外表呈红色,作直壁平底圆筒状。陶缸外壁有彩绘一幅。画面左侧为一只站立的白鹳,通身洁白,圆眼、长嘴、昂首挺立。鹳嘴上衔着一条大鱼,也全身涂白,并用黑线条清晰描绘出鱼身的轮廓。

画面右侧竖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编织物缠绕并刻划符号等。白鹳的眼睛很大,目光炯炯有神,鹳身微微后仰,头颈高扬。鱼眼则画得很小,身体僵直,鱼鳍低垂,毫无挣扎反抗之势,与白鹳在神态上形成强烈的反差。

5、后母戊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

“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I. 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
丽江木刻 、桦皮工艺、漆器工艺、 兽皮工艺、 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
土家族黄杨木雕、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
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精品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逐步发展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富有生活韵味的民间性的现代民间绘画。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民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慈利县志》记载说:“大庸所崇山外屏,少见天日,又性忍,刺肤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甚可笑也。”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武陵源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这便是我国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历史上,中国家族先民曾经历过“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历史阶段。由于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传入,逐步演变为多种崇拜。以至今天所说的民间民俗。

中国民间艺人
一天,我慕名来到广西藤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前身是1979年建成的李镇亚会议厅,1986年改建为共和国民族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共存有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以及著名诗人创作过的民族艺术专注,以及所收藏的数多种中国民间艺人作品。被誉为中国著名艺术博物馆之一。现在我中国民间艺术网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保护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民族古歌、古舞、古乐艺术等。

中国民间影视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这不仅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大众化,而且也使蕴含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内容,融入交流和接受的过程。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和娱乐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经历代发展,传承至今,其种类因地域而别,内容十分丰富。
舞蹈《跑帷子》和《跑阵舞》是由古代战争中的陈兵布阵演变而来。《打独角兽》和《扛箱舞》反映了上古人与兽的搏斗。《龙舞》、《狮舞》、《麒麟舞》、《赶犟驴》、《竹马舞》和《猫蝶舞》是典型的模拟舞蹈。《打春牛》和《打铁舞》是模仿人们生产劳动时的情景。《八美图》、《荷花灯》、《菊花灯》、《旱船舞》、《高跷舞》等表现了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型群众舞蹈《秧歌舞》和《腰鼓舞》是解放战争时期产生的革命舞蹈。《抬阁》、《肘阁》是典型的道具性舞蹈。震撼人心的《鼓舞》和《大铜器舞》场面壮观,热情奔放。运用道具进行表演,歌舞结合和采用虚拟、象征的表现手法是中原民间舞蹈的明显特征。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中国民间T台
“T”型台上身着古装的靓丽时装秀模特,激情四溢的流行歌手组合成了一幅古朴、神秘、生动的新场景。一个前卫现代的时尚风标,一道独特别致的风景线,呈现在了现代人民面前。每一次演出都会重新诠释了中国古典服饰之华美与古装艺术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建筑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一起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内涵。其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即:先秦及秦汉时期的“自然时期”,此时期是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占地宽广、工程浩大、人工设施增加;唐宋时期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了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园林发展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二是绘画技术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互相促进。形成时期突出的成就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至此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已具备了功能全,形式多及艺术化三个特点。

中国民间家俱
中国民间家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风格和中国特点。中国古代家俱发展到唐代时,随着垂足坐生话方式的流行、椅、凳家俱发展起来到宋代高型家俱定型,室内陈设束、椅、几、案,工艺技术日臻成熟。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俱的黄金时期;不仅千纹万华的漆饰家俱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而且产生了中国古代家俱史上成熟显赫的明式家俱和丰富卓越的清式家俱。明清家具都以高级硬木为主要用材,抛弃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家俱一贯采用漆饰加工的制作方法,以木材自身的高雅材质,天然纹理和光润色泽,使家俱产生了--种崭新的意韵,品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并运用精湛无比的工艺,使家俱的构造实现了科学与世术的完美结合,从而在世界家俱史上树起了一座光熠烁目的丰碑。

中国民间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民族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服饰集中体现着民族文化,是区别一个民族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

中国民间饰品
在我国这片大土地上,生活着千古流传的古老民族。这些古老的民族,勤劳智慧,创作了许多民间民族饰品。至今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民间饰品。我中国民间艺术网展示了民间艺术饰品精品。许多人看了以后,都对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表示由衷的赞佩。————请看我中国民间艺术网!

J. 《青花瓷》简谱

简谱如下:

《青花瓷》是钟兴民编曲,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周杰伦2007年11月2日发行的专辑《我很忙》中 。

2008年2月6日,周杰伦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该歌曲。2008年7月5日,该歌曲在第19届台湾金曲奖颁奖典礼上获得年度最佳歌曲奖、年度最佳作词奖和年度最佳作曲奖三项奖项。

(10)明清家具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方文山因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其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

青花瓷定义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青花瓷是“中国风”的经典象征之一,但它的源头其实来源于伊斯兰文化。

元代绘制青花瓷受文人水墨画技法影响的痕迹十分明显,使用拓涂法来表现画面的不同色调,其拓染手法与文人写意画如出一辙,与典型分水技法(即康熙“青花墨分五彩”分水技法)有明显区别。



阅读全文

与明清家具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合肥家具除甲醛如何处理 浏览:457
楼顶开裂用什么防水材料 浏览:441
苹果广西售后维修点吗 浏览:739
广州市苹果维修电话 浏览:46
家电的市场部活动怎么写 浏览:535
开平二手家电市场在哪里 浏览:202
捷安特的售后维修 浏览:644
楼房地砖下的水管保修期多少 浏览:733
去维修点修电脑要注意什么 浏览:787
三星3门冰箱维修多少钱 浏览:199
苹果手机买了没到一年保修吗 浏览:573
国家电网什么时候给五险一金 浏览:585
防水材料有个网叫什么 浏览:411
防水胶能溶于什么 浏览:34
华为配件有保修吗 浏览:805
秦川天然气表保修多久 浏览:736
20米防水檐费用大概多少 浏览:377
家电电脑维修部电话 浏览:375
广西潮湿地方用什么木料的家具 浏览:692
挫树做家具 浏览: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