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的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为什么称作"四合院",这是因为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围合在一起。
北京的四合院有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
小四合院布局较为简单,一般是北房(又叫正房)3间,大多都用隔断分成一明两暗或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2间,南房(又叫倒座房)3间,其中最东面的一间开作门洞。大门多是起脊门楼,院内都有青砖墁的甬道与各室相通。老北京人一家两、三辈人多住这样的小四合院,其中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南房一般用作客厅或书房。如西四北三条胡同 19号院。
中四合院一般都有三进院落,正房多是5间或7间,并配有耳房。正房建筑高大,都有廊子。东、西厢房各3间或5间,厢房往南有山墙把庭院分开,自成一个院落,山墙中央开有垂花月亮门。垂花门是内外的分界线。民间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 指的就是这道垂花门。前院又叫外院,外院东西各有一、两间厢房,要比里院的厢房小一些,它多用作厨房或仆人的居室。邻街是5至7间倒座南房,最东面一间开作大门,接着是门房,再是客厅或书房,最西面的一间是车房。如西四北三条胡同11号院。
大四合院建筑雄伟,房屋高大,院落重叠,前廊后厦,抄手游廊,垂花门,影壁,隔断都十分讲究,院内有院,院外有园,院园相通,为大型住宅建筑,非一般人所能居住。如府学胡同36号院。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明显受到古代风水说的影响,大门都不开在中轴线上,而开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所以路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东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西北角上。大门内外设有影壁。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而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正房或正厅无论在尺度上、用料上、装修的精致程度上都大于、优于其它房屋。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符合中国古代家庭生活中要区分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
北京的四合院讲格局,讲款式,讲气派,重传统,整个院落布局严整、敞亮,使人有雅静舒适之感,而老北京人一家长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各得其便。
Ⅱ 陈道明古典中式豪宅是别墅还是四合院
陈道明想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如今的他俨然已经化身为一名表演艺术家,并且是娱乐圈中少有的才子,被誉为“中国演员中的最有文化的人”。
前段时间,媒体曝光了陈道明的8100万的豪宅。因为陈道明偏好对历史的研究,其文化内涵和书法造诣也都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对中国古典的家居环境有着很深的迷恋,他希望生活在一个古色古香的环境中,所以豪宅内部家具几乎全部选择红木家具,看到房子之后给人一种踏入皇宫的感觉。
很纯粹的中式,茶文化和红木家具,围棋和红头枕。陈道明曾经说,中式家具不需要太激进的创新,否则就变味了,只需要做好质量就行。觉得也是蛮有道理的。
Ⅲ 在农村是建造四合院好还是别墅好
别墅,一种低层联排住宅,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是居宅之外用来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二居所而非第一居所。现在普遍认识是,除"居住"这个住宅的基本功能以外,更主要体现生活品质及享用特点的高级住所,现代词义中为独立的庄园式居所。
Ⅳ 四合院风水怎么设计
四合院家居风水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根据不同的布置方法将四合院布置的有朝气才是极好的,四合院大门布局对于朝向来说是极其注意的,坐北朝南,大门开在院子东南角,这些都是讲究。
北京对于四合院的保留还是很全面的,对历史的保护让北京四合院的身价提升了不少,越少的东西越是珍贵。四合院大门布局往往是临街一排房东数第一件大门,而且其中的四合院大门走进去后四面各有房屋围起来,才是标准的四合院。
四合院反映出我国古代建筑高度的艺术,在风水这块儿来说也是讲究多多,让中国独有的风水之说发挥的淋漓尽致,四合院大门要以四合院的院落为核心。
四合院风水禁忌中要考察它的地址是否好坏,然后看看它周围的道路。树木等等与住宅的关系,而且对住宅的形状也同样由要求。四合院风水禁忌中四合院大门布局不能直接对着走路的走向,而且邻居的房屋不能太高,这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
为大家介绍的这些关于四合院大门布局的方式之后,或许大家都四合院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在四合院风水禁忌中切记以上几点,那么一个风水极佳的地方就出来咯。
Ⅳ 北京四合院简介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期,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
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弄堂,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
(5)四合院家居扩展阅读:
特点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为"大杂院"。大杂院的温馨是许多老北京居民无法忘记的。
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Ⅵ 北京四合院建筑的装饰和屋内家具陈设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中将门、窗户、牖、花罩、隔断等统称为装修,其中,用于室外的为室外装修,或称外檐装修,用于室内的称为室内装修,或称内檐装修。北京四合院的室外装修有街门、居室隔扇门、帘架风门、支摘窗以及廊内的坐凳楣子、倒挂楣子等。室内装修有碧纱厨、花罩、几腿罩、炕罩、栏杆罩、圆光罩、多宝格、八角罩、板壁、天花等等。
室内装修主要起分隔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四合院房间一般都是三开间,三间房需要用隔断将它们分隔开,但三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需要互相沟通,相互联系。当房间的使用功能变化时,还需要将隔断取消或装上,就是说,室内的分隔根据主要的需要而变化的,这就要求室内隔断不能是砖墙,必须是木隔断;不能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可拆可装的。于是,就产生了我们所见到的如下几种木装修形式。
碧纱厨:室内装修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由若干扇隔扇组成的隔断,设在进深方向前后柱间,起分间的作用。隔扇由上下两段组成,下段由木板(称为裙板和绦环板)和边框组成,板面有素平的,也有做雕刻的,上段是由棂条花格组成的精美图案。棂条是两面做法,中间夹一层半透明的绢纱。纱为乳白、淡青、碧绿等不同的颜色,其上还可请丹青妙手题诗绘画,咏梅颂竹,翰墨飘香,变身为一件雅致的艺术品。碧纱厨中间两扇可以开启,在开启的隔断外面还附着一樘帘架,可在上面挂帘子。这样碧纱厨既可以做分间的隔断,又可以使两间相连的房子相互沟通,还可以作为艺术品供人赏心悦目,实属上乘之作。
花罩:如果三间房安装两樘碧纱厨,便可形成一明两暗。有时需要两间或三间沟通,作为客厅或起居室时,就可以采用另一种装修--花罩。在北京四合院内装修中花罩的应用很讲究,它也是多种多样的;
几腿罩:两侧各有一条腿(边框);
栏杆罩:两侧各有两条腿,并在其间安装栏杆;
落地罩:两侧各安装一扇隔扇,中间留空;
落地花罩:上面的花雕沿边框落至地面;
圆光罩:通间布满棂条花格,仅在中间留圆形洞口供人通行;
八角罩:留八角形沿口;
炕面罩或床罩:专门安装在床或炕前面。
罩的功能与碧纱厨有所差异,它虽然也可以使空间既分隔又沟通,但是以沟通为主,分隔为辅;碧纱厨则是以分隔为主,沟通为辅。花罩上面常做非常精细的木雕刻,多以岁寒三友、玉棠富贵、子孙万代一类既吉祥喜庆,又易于构图的民间传统吉祥图案为题材。
多宝格:室内另一种内装修,叫做多宝格,又叫博古架,这是用不规则形状组成的木格子,上面专用来摆放古董玩器、工艺珍品。格子的形状、大小一般按所摆设的器皿形状、大小而定。博古架也分上下两段,上段为多宝格,下段为柜橱,橱里可以存放暂时不用的器皿。也当作书格,可在下面摆放书藉。博古架多见于书香门弟或殷实之家,它既可以做为装修,又是重要的家具陈设。
板壁:是四合院比常见的内装修。板壁,即板墙,是用木板做的隔墙,普通的板壁,两面糊纸,只做隔断用,讲究的板壁,表面涂刷油漆或烫蜡,镌刻名家书法字画,紫檀色底子上透出扫绿锓阳字,可谓别具一格。
室内装修讲究的是做工和调料。好一些的内装修,多是用楸木来做,再讲究一些的则用楠木、樟木,最讲究的要用紫檀、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还有些人家,用优质红松作心,花梨或红木作皮,贴在表层,表面看来是红木、花梨,但内里是不易走形的松木。虽非真材实料,但其工艺的精细和要求的尺度是并不轻易见到的。
至于室内的家具陈设,那名堂就更多了,老北京人是很讲究的,可谓各有千秋。如果家中有整套硬木家具,那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即使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也是很难得的,而如今,这些陈设已被现代更新潮的家居所替代,就是保留下来的也是微乎其微。
Ⅶ 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怎么样的啊
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 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尺度合宜,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遇婚丧大事可在院内临时搭建大棚,以待宾客。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大小空间,但分而不隔,互相渗透,增加了层次的虚实映衬和光影对比,也使得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员在这里得到交流,为创造亲切的生活情趣起了很大作用(图七)。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以减少阳光。西北甘肃、青海,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各地的四合院,适应家居生活的需要,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Ⅷ 四合院家紧挨着故宫,家具全是金丝楠木,“北京四李”他有多土豪
其实在娱乐圈有很多人并引人注目,但却是圈中实实在在的土豪,比如“相声皇后”于谦虽然不像郭德纲的名气那么大,但是他的资产却比郭德纲还要雄厚,不说别的,就是单单他在北京郊区的私人动物园,占地60多亩,里面有很多稀有动物,大家都知道于谦从国外引进了小矮马,单单就这一个就高达几十万一匹,而他却养着几十匹,还有很多稀有的小动物,可见财力雄厚。
而说起李成儒,喜欢看刑侦题材电视剧的观众,应该不会陌生,他出演的电视剧《重案六组》,一经播出,受到很多观众的喜欢,其实在拍这部戏之前,李成儒并不是演员,他是一个生意人,做了十年的生意,是一个阅历十分丰富一个人,因为出生在北京,骨子里就是传统的老北京,地道的北京爷们。
由于他后来对演戏产生兴趣,便拜在董行拮的门下,认真学习表演,或许别人拍戏为了名和利,但是李成儒并不缺钱,对于做演员纯粹是为了玩儿,当时北京四李,其中就有一个是李成儒。
其实,李成儒和于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李成儒在90年代初,家里就已经很有钱,在那时就有身家高达几千万,当别人都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他就开上奔驰560,家里住北京的 四合院,紧挨着故宫,只要天一刮西南风,他的风筝一准会挂在故宫的房角上。
他的家里很大,大到令人咋舌,他的院子种满了樱桃树,有500棵之多,家里的装潢更是一个豪,所有家具都是金丝楠木打造,家里3米多高的柜子都是金丝楠木的,还有数不清的古董珍玩,多到数不胜数,真是贫穷限制想象。
目前李成儒很少出面拍戏,由于年纪的问题,不想劳累奔波,再说人家又不指望这个发财,只图一乐,他是一个将玩做到极致的一个人,令人羡慕。
你对李成儒怎么看?
Ⅸ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它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中国北方的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有代表性。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统民居,在元代(公元1271–1368年)就已出现了。不过现存的四合院大多数是清代(公元1644–1911年)到20世纪30年代所建的。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里面的建筑布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是个统称,由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从空间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四合院中除大门与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对外开窗户,即使开窗户也只有南房为了采光,在南墙上离地很高的地方开小窗。因此,只要关上大门,四合院内便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小环境。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与周围的邻居来往。在小院里,一家人过着日子,与世无争。可以说,四合院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动荡的社会风云里,北京人所寻觅到的一个安详恬静的安乐窝。一代代的北京人就在这数也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北房最高,建在四层台阶的基础之上,东西厢房要低一层台阶,房前有回廊环绕。北房是四合院的中心,共有3大间,正中的一间称为堂屋,是不住人的。屋内北墙上挂有字画和对联,靠墙置一张硬木做的长条案,上面摆放着花瓶、香烛等,正中央是一块木制的祖宗牌位。条案前是一张八仙桌,两边各置两把太师椅。逢年过节时,桌上摆有酒菜点心,以祭祀祖先。长辈坐在太师椅上,小辈门依次上前给老人磕头请安祝福。后来这些旧的礼俗都免除了,但是家中的大事还是在堂屋里举办。
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外院横长,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进入大门,迎面在外院东厢房的山墙上筑砖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大门之西正对民居中轴的南房称"倒座",作客房,外院还有男仆室及厨、厕;由外院通过一座垂花门式的中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即全宅主院。
北面正房称"堂",大多为三间,遵守着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规定。正房开间和进深尺寸都比厢房大,故体量最大。正房左右接出耳房,由尊者长辈居住。耳房前有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静,所以也常用作书房。这种一正房两耳房的布局称作"纱帽翅"。正房前,院子两侧各建厢房,其前沿不超越正房山墙,所以院落宽度适中,空间感觉甚好。
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
外院横长,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进入大门,迎面在外院东厢房的山墙上筑砖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大门之西正对民居中轴的南房称"倒座",作客房,外院还有男仆室及厨、厕;由外院通过一座垂花门式的中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即全宅主院。
北面正房称"堂",大多为三间,遵守着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规定。正房开间和进深尺寸都比厢房大,故体量最大。正房左右接出耳房,由尊者长辈居住。耳房前有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静,所以也常用作书房。这种一正房两耳房的布局称作"纱帽翅"。正房前,院子两侧各建厢房,其前沿不超越正房山墙,所以院落宽度适中,空间感觉甚好。
厢房是后辈们的居室。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与这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经过露天。廊边常设坐凳栏杆,可在廊内坐赏院中花树。 所有房屋都采用青瓦硬山顶。正房之后有时有一长排"后照房",或作居室,或为杂屋。较大的民居可以在堂后再接出一座四合院,以居内眷。或更在全宅一侧接出另外一组四合院,也有的在一侧接出宅园。(图三)
开在前左角的民居大门称"青龙门",按后天八卦,北为坎,东南为巽,故宅门的此种布局称坎宅巽门,按风水观念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宅门不设在中轴线上,使得从宅外进入必先通过一个小小过院,有利于保持民居的私秘性和增加空间变化(只有王府的宅门才放在中轴线上,认为以王侯之尊,即使不作坎宅巽门也可以免除外邪的侵害)。其他地区,不论南北,在一般民居中,坎宅巽门也十分通行。宅门都是一间,按大小和规格又有数种:如广亮大门等级最高,进深大,门扇安在中柱一线,前后各有一个空间,前部空间两侧设守门人条凳,额枋下有雀替;金柱大门较小,门扇前移,安在金柱(即老檐柱)一线,门前空间也较小;蛮子门更小,门扇更前移,安在外檐柱一线,门前没有空间(图四)。以上三种都用在官宦人家。再小的是如意门,有的面阔只及半间,门扇也在外檐柱,用在虽非官宦而相当殷富的人家。最小的是墙门,没有进深,门上有小屋顶,或模仿西洋建筑砌通天柱(图五)。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从外院进入内院的中门,通常是一座称为垂花门的小门屋,施悬山"勾连搭"顶(即前后两个双坡顶相接),造型玲珑,相当华丽,预示由此进入内宅,丰富了内外二院的景观(图六)。在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门扇,称屏门,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遇大事或贵客莅临才开启。以中门间隔内外,不仅保持了内院的安静,同时也含有宗法礼制的意义。宋代一部生活网络全书式的著作《事林广记》说:"凡为宫室(此指宅院),必辨内外,……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女仆无故不出中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可见,中门来源之早,是区别内外所必需。
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尺度合宜,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遇婚丧大事可在院内临时搭建大棚,以待宾客。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大小空间,但分而不隔,互相渗透,增加了层次的虚实映衬和光影对比,也使得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员在这里得到交流,为创造亲切的生活情趣起了很大作用(图七)。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以减少阳光。西北甘肃、青海,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各地的四合院,适应家居生活的需要,都有着不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