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在家居士五戒

在家居士五戒

发布时间:2021-11-17 10:45:17

Ⅰ 在家居士能受五戒吗

在家居士守五戒十善能出六道吗
女听众:师父,五戒十善对我们学佛人来讲是不是就像不闯红灯一样,只是一个基础?它并不能让我们脱离六道,最高的成就只能是人天道?
台长答:对,十善行实际上都是基本规则。比方说五戒:不应该杀生,你可以杀人吗?不可以吧,杀动物也不可以吧;可以偷盗吗?学佛人可以偷吗?不可以吧,这是基本做人的道理;不能喝酒喝醉了吧?喝酒喝醉的话伤身体而且你会害人、打人骂人、闯红灯;不能邪yin,你到外面去乱搞可以吗?当然做人也不可以这样,道德问题;还有最后一个不妄语,整天吹牛谁喜欢你?这种人没有人缘的,做不好事情的。所以这五点做成的话你就可以脱离六道了?这五点做好你才能成为一个普通的人啊!做一个人都不能做这种坏事的,不是说学佛人(明白了,感恩师父)再见。
摘字通灵者lu军宏台长卢先生《玄艺问答》

Ⅱ 在家居士所受持的“五戒”有哪些

佛教中的戒,因有出家与在家的分别,而有繁简不同的要求,对在家居士而言,有五戒: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此与其他宗教一样,凡是宣誓信仰佛教的人,从开始接受佛教信仰的同时,便也接受了作为佛教徒行为标准的五戒。

Ⅲ 居士五戒是什么意思

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

Ⅳ 居士五戒的内容具体怎么讲

净空法师---五戒十善’。这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法,无论是三乘或者是二乘,必须以五戒十善做基础。如果五戒十善没有做好,人天资格都没有,他还能成菩萨吗?

第十讲劝我们修学,从哪里下手?‘五戒十善’。这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法,无论是三乘或者是二乘,必须以五戒十善做基础。如果五戒十善没有做好,人天资格都没有,他还能成菩萨吗?还能成声闻、缘觉吗?不可能的事情。五乘佛法好像是五层楼,菩萨是最高一层,没有下面四层怎么会有最高一层?所以我们要重视五戒十善,想学佛,想成佛、成菩萨,一定要认真修五戒十善。


五戒


‘五戒’:可以取得人道的资格,就是我们一般讲人格,做人的资格,在六道里取得人道的条件。


戒有五条:‘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这是配合中国固有文化而说。中国的社会是伦常的社会,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所看不到的。伦是五伦,五伦是讲我们社会的组织,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由一个家庭到社会国家,是五伦组织。五伦组织关系非常的亲密,所谓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在社会结构上来说非常的完美,这是西方社会所没有的。维系五伦社会的道统就是五常八德,特别是五常,这是道德的基础;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条是中国人基本的道德观念,人人都必须遵守。每一个人从小就要接受这个道德教育,所以一般人一生在社会上所作所为,有这个道德规范著,不至於越轨太大。我们民族在这个世界几千年来能够长治久安,一直到今天还没有被淘汰、没有灭亡,就是靠这个伦常的道统维系著。可是中国人现在是礼丢掉了,法也不遵守,天下大乱!所以我们现在比起西方人差远了,远不如西方人。我们自己应当要觉悟、要负责,把中国固有文化复兴起来。


‘不杀生’:跟儒家所讲的‘仁’意思相同。仁是会意字,是两个人,意思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的意思。一切众生,尤其是指有情的众生(动物),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没有一个动物甘心情愿被人杀,被杀是没有抵抗的能力,可是这种怨恨之心不会消失。杀生的人有失仁慈,被杀的众生怀恨在心,念念要报复,这就是佛家所谓欠钱的要还债,欠命的要偿命,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为什么?两方面都迷。被杀的众生不会想到,过去世我曾经杀他,这是一报还一报;就这样算了,那这个事就完了,就没事;若还要杀他报复是迷,这是没有做还债想。你杀我,我将来有机会再杀你、再报复,报复一次比一次要惨烈。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事情,佛告诉我们,杀生招感世间刀兵的劫难。佛法教我们不杀生,不但是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同时更是培养自己的大慈悲心。慈悲心是性德,真心里面本来就是慈悲的,养自己的慈悲心。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从不杀生上来培养,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这条戒律有这么大的功德。杀生业障非常重,障碍明心见性,障碍我们得一心不乱。因为一个好杀的人,嗔恨心必定重,嗔恨心重的人,念佛怎么会得一心?修禅怎么会得禅定?所以佛法把不杀生列为一切戒条里第一条戒,是有道理的。


‘不偷盗’:不偷盗就是‘义’,义是义务,不讲求报酬。对一切众生贡献是尽义务,不需要报酬,这是义;不偷盗接近义。‘不与取’就是偷盗;不与取是别人没有同意、没有答应,你就取来,这就犯偷盗。这一条戒也是很不容易受持,我们没有得到别人同意,随便把别人东西移动,都是偷盗;不一定说据为己有才是偷盗,佛经里定义不是如此。我的书放在桌子上,你没有得到我同意,故意把我的书拿到另外一边,让我找不到,就算偷盗。而且戒律订得非常微细,就是一草一物、一针一线,再微小的东西都不可以偷盗。这一条戒是帮助我们修学清净的布施,帮助我们放下身心世界,使我们恢复自性清净心。


‘不邪淫’:这一条相当于儒家讲的‘礼’。不邪淫是指在家人,不是指出家。人天法是讲不邪淫,出世间法是讲不淫欲,这一点有大的差别。‘不妄语’:不欺骗他人,这也是根本大戒。‘不饮酒’:这一条戒是属于遮戒。前面四条是性戒,不管你有没有受戒,犯了都有罪。遮戒是防止、是预防,它本身没有罪。譬如喝酒,本身不是罪,但是酒醉之后会做出杀盗淫妄;由此可知,佛制订不饮酒,是防止前面这四条戒。过分的酗酒必定误事,社会上许多犯罪与酒几乎都是关联的。


‘开遮持犯’,‘遮’是禁止,就是这五条戒决定不能犯。‘开’是有开缘,像我前面跟诸位说的杀生,是开缘。在什么情形戒可以开?利益众生的时候。特别是在救度一切众生时,众生有急难,这时候可以开戒。开戒决定不是为便利自己,而是为利益众生;如果不是为了救度众生,而救度众生又不是非不得已时,都不算开缘。要看戒本,才能真正明了每一条戒的戒体、戒相、戒行,以及开遮持犯如何修学,这才谈得上受戒。持戒守法一定要懂得戒律的意义,又要记得戒条的条文,还要理解这一条戒的精神,然后才能够如法的修学。‘持’是受持,‘犯’是破戒。开缘里面,开戒是持戒,并没有犯戒。佛告诉我们,五戒是‘人乘之因’,一生能够依教奉行,必定能够保住人身,来生还是人身,不会堕三恶道。

Ⅳ 居士五戒对在家人是怎样具体要求的

具体要求有五条: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简称:杀盗淫妄酒
不杀生:不有意杀害和伤害众生,即不有意伤害别人。
不偷盗:不在主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取有主之物。(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有具体范围)
不邪淫:不在法定婚姻和正常性行为之外发生性行为。(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有具体范围)
不妄语:不说谎、不绮语、不两舌。不说谎指:为达到自私目的而说不符合事实的话,重点是自私的目的。不绮语指:不为达到自私目的而说谄媚的话。不两舌指:不挑拨离间、说话不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不饮酒:单饮酒一条,也有果报。不饮酒戒属于遮戒。即:为了防止违犯其他戒条而设立。因人饮酒后自控能力下降,很容易犯其他四条性戒。

以上居士五戒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有具体界定范围和详细叙述。所谓“优婆塞”就是指在家男众,即男居士。
经中有具体的戒条和戒相。

Ⅵ 在家居士五戒仪式收费吗

正规的是不收任何费用,

Ⅶ 在家居士受五戒什么时候

阿弥陀佛

受五戒一般在真正做到三皈依,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以后。五戒如果不能一次全部做到,可以能做到一条时,就先受一条。

老法师---五戒以什么为基础?以十善业道为基础,你看净业三福给我们讲的,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做到了,这四句做到了,才能够“受持三皈,具足重戒”,你才能受三皈五戒。你头一条都没有做到,你就搞第二条,所以佛菩萨不会承认的,那个受三皈叫名字三皈,有名无实。所以这个不重要,也用不着去补什么戒,最重要的是你先把十善业道做到。

Ⅷ 在家居士守住五戒有什么功德

这个只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规矩 标准 提不上功德问题

你付出了 善心 善行 才叫功德!!
你只是自律而已 对自己有好处而已
至少自己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这个叫止恶修善 也是修行的开始啊

Ⅸ 五戒的居士应该注意什么

居士们心中有佛,每天常念阿弥陀佛,所以在言行举止都是以善为本,助人为乐。居士守五戒是最简单的要求,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喝酒。

Ⅹ 在家居士需要受持哪些戒律

在家居士一般需要受持五戒。因为五戒是佛教所有戒律的基础,其前四条属于性戒,即不管受不受戒犯了都有恶果,简单解释如下:

1、不杀生戒:如果知道是有生命的众生,而起了杀害对方之心,并且具体实施了这种行为,造成了对方死亡的结果,就叫杀生。如果不做此事,叫不杀生戒;

2、不偷盗戒:知道不是自己的物品,而起了偷盗之心,并且把物品拿走,使物品离开了它本来的地方,归我所有,就叫偷盗。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偷盗戒;

3、不邪淫戒:不符合世间法律的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以及合法配偶在非时、非处、非道处交合就叫邪淫。如果不做此事,叫不邪淫戒;

4、不妄语戒:为了欺骗他人,隐瞒事实,而说虚假的语言就叫妄语。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妄语;

5、不饮酒戒:酒有三种,一者谷酒,二者果酒,三者药酒,若干若湿,若浊若清,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起三十六失。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10)在家居士五戒扩展阅读:

破戒过失:

因为清净持戒可以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破戒之后所得的过失也会招感无穷的恶报。如同一个解犯了国家的法律,其人要受到法律制裁一样,而受戒之人,破戒后同样会受到因果规律和护法神的制裁。

在佛弟子中,不论在家,出家,破戒的过失有差别,但破根本戒的过失都是相同的,因为在因果前面人人平等。

戒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是佛弟子修行必须具足持守的,否则就不能达到解脱的目的。《法华经》云:“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我们受持五戒后,就应该好好受持,才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经又云:“信为能入,戒为能度。”

我们学佛是为求解脱而来,就必须如法持式,从而断除现有的烦恼,亦能销熔未来的结使,完善人格,得大自在。现在文明的贡献虽然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膨胀物欲,从另一方面说受文明引导,人们用智力控制自然,为讲求功利生产越来越多的商品似乎成为人生活的最高目标,人设计机器,机器又来设计人。

个人被强烈的自我中心,以及对权力和财富的不满足所吞并,一切以我为中心,乃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当时的享受,不顾一切违犯戒行,损失人格,故《福盖正行经》云:“破戒之人,无所堪任,如彼破车,无能运载。”

不但毁了佛弟子自身的名誉,也破了许多善信者的信心,尤其糟糕乃是损坏了三宝的尊严。

阅读全文

与在家居士五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T25电路 浏览:867
廊坊光明西道家具城搬哪里 浏览:812
家电类模具要注意哪些 浏览:359
番禺买家电哪里买好 浏览:829
翻新的轮胎怎么认 浏览:591
东莞盈丰家具 浏览:497
网址呗自家电脑给屏蔽了怎么办 浏览:149
綦江沙溪路家电维修店 浏览:334
明式家具八病 浏览:68
家具最便宜在哪个月份 浏览:440
雪而棉家居服 浏览:473
沈阳三星手机特约维修中心 浏览:146
江阴海尔冰箱维修电话 浏览:933
下次要做防水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240
家用电器处理办法 浏览:254
谢瑞麟手链坏了维修怎么办 浏览:657
扫码全自动洗衣机维修视频 浏览:343
苹果维修点潇湘人瑞 浏览:676
城建浦电路 浏览:384
合肥创维电视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