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台州大豪家具

台州大豪家具

发布时间:2021-11-12 19:36:53

1. 台州博物馆作文 500字

博 物 馆 二十八日的早晨,广播里通知我们去博物馆参观,我们兴奋得手舞足蹈,恨不能当时就能飞去,博物馆作文.我们坐在车上,用歌声表达我们心里的激动.很快我们就到了博物馆,这里风景真美.来到七巧板科技馆,有人告诉我这个地方有许许多多的玩具,我想带我们来这里干吗?我们又不是几岁的小毛毛,要我们到这里来玩玩具.我们到A栋,一看,这些玩具不是普通的,像机器玩具.讲解员给我们讲了,按按扭就自动升起来的漩涡、跳高、锻练力量的单车、拉起自己的机器等等,小学六年级作文《博物馆作文》.我最喜欢的是拉起自己的机器,我坐在凳子上,绳子捆在凳子的一边,有一根绳捆在滑轮的上面我轻轻一拉绳头,我就上去了,我感觉我像个大力士.然后到了B栋,B栋阴深深的非常可怕,好像有鬼似的.没有玄的琴、没有面的鼓、奇怪的凹面人、带电的玻璃球.玩带电的玻璃球时,我的手要是出汗了摸它,它就会电我的手,手就会很麻.讲解员告诉我们没有玄的琴,它的玄是红外线做成的,而且弹出的声音很美妙.来到C栋,比前两栋漂亮多了,玩的也很多.有照影子、风投球、电脑等等.我最喜欢玩照影子了,我摆一个动作,它数到零,像照相机一样“咔嚓”把我的影子给照了下来.可是,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弄的.最后到了D栋,这里的东西可就少多了,只有清洁屋、对话、旋转.旋转很刺激,我看着那个在转的东西,头直发昏,好像我在睡梦中转圈.我真想一直玩下去.博物馆作文500字

2. 池州有一个什么市场

作为一个池州的生意人 我给你说下吧 火车站这里有徽商城,九华佛教城,豪丰家具城,百汇建材市场,百汇物流市场,上海城,世纪广场,城区还有九华茶城,商贸城,台州大市场,不过铜陵人投资的不是这三个我可以肯定,佛教城应该也不是,那不是谁都能买的,应该是徽商或者百汇

3. 池州站的地理位置

池州站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站前区。交通便利,乘坐公交车到达市区时间约在35分钟左右。

交通换乘
到达池州站的市内公交:3路、7路、15路、29路、K1线。
3路江口—滨江大道—禄思伟—章村—三范—啤酒厂—成德食品—殷汇路口—第八中学—滨湖实验学校—区政府—佳利瑞袜业(三大洲袜业)—锦秀苑—董村—武警支队—峡山—交通指挥中心—池州学院西大门—碧山—观湖大道—柯村—碎岭—白沙—长冲章—徽商大市场—徽商城(火车站)(首班6:30冬季末班17:30夏季末班18:00)
7路公交路线图(齐山路口对面就是火车站):(主站)池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书香名邸--造纸厂宿舍—百牙西路口—长江北路口—池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池州市消防支队(上行单边)—百荷北苑—市政府宿舍—百荷公园—池州联通—翠柏农贸市场—市第十一中学—兴济小区—台州大市场—南门转盘—池沪东方医院—九华山大道路口—齐山公园—水泥厂—齐山小区—上海大众—上海城—汽车站(世纪广场)—火车站(徽商城)—徽商大市场—白沙—碎岭—市职教中心—观湖大道—碧山—池州学院西大门—交通指挥中心(首班6:15冬季末班17:50夏季末班18:10)
15路公交路线图:(主站)徽商大市场—火车站(徽商城)—汽车站(世纪广场)—豪丰国际家具城—长江南路口(下行单边)—高速秋浦天地—乐辉超市—陵阳大道口—齐山公园—九华山大道路口—池沪东方医院—南门转盘—台州大市场—烟柳园—邮政局—秀山门—市公路直属分局—九华医院—西门停车场—杏花村—市第六中学—烈士陵园(首班6:15冬季末班18:00夏季末班18:15)
29路公交车路线图:旅游码头—春江花园—清风大道一市第三中学—商之都—市公路局—秋浦花园—西街口—池州宾馆—烟柳园(池州商业街)—市第二中学—湖心路—广电中心—体育馆—国际汽车城—百汇广场—豪丰国际家具城(站前路)—汽车站(世纪广场)—徽商城(火车站)—徽商大市场—长冲章—白沙—碎岭—柯村—观湖大道—池州学院(南大门)(首班6:10冬季末班22:00夏季末班22:20)
K1线公交车路线图:火车站—齐山公园—九华山大道—人民路东路—秋浦东路—白牙东路—青峰路—开发区管委会—平天湖休闲广场—流坡—颐和银丰—五州集团—马江公路口—三范—李家咀—江口—永兴村—大兴村—九华发电厂—梅龙中心学校—东盾木业—梅龙镇政府—九华大桥—中梅村口—胜利村—建华村—双汇村—桐梓山加油站(首班6:10冬季末班17:30夏季末班17:50)(2元起步,全程5元)

4. 台州博物馆第二层山魂海魄的作文

曾带着一颗好奇心步入博物馆殿堂,其情形记不大清楚了,便朝思暮想再去一次。
今天挺凉快的,我竟骑车骑了一身汗。停了车,疾步走入那扇深不可测的大门,差点儿忘了验票;只恨爹妈少生两条腿,那古色古香的大厅总走不到。旧地重游,心情果真不一样。
顺着楼道,我首先进入了“长江中下游五千年文明”一馆。从骑马的玉器到光亮的青铜。从精美的漆器到细腻的瓷器。从多样的交通工具到高超的纺织刺绣,从考究的江南饮食到怪异的神灵鬼怪,我所看到的不仅是一件稀世珍宝,还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在玉器展室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只白玉算盘。它长不过6厘米,宽顶多2.5厘米。上框,中框,下框。算珠均有洁白无暇的玉石制成,从做工来看,相当精细。让人感到圆润光滑。若不看说明,我想不会有人相信这是一只宋朝年间的算盘。
在漆器室中,不必说那豪华的家具和精巧的沙发,也不必说那逛街的果盘和小巧的宝瓶,单是那巧夺天工的红木漆盒就令人不的不啧啧称赞。
大概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我在瓷器室中转悠的时间最长。中国式瓷都,这谁都知晓。不过,若不到这个馆瞧瞧,可不容易理解英语中“中国=瓷都”这有趣的公式。的确,在这一展室中,那玲琅满目的瓷器叫人应接不暇。且让人不得不承认中国瓷器的优良质地及悠久历史。

5. 试比较一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各自发展前景

杨京英等:2005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研究

www.cnfol.com 2005年12月19日 1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杨京英 王强 任小燕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经济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地区,对全国经济的贡献也最大,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后,两个三角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比较研究它们的经济发展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长三角)是指由沪、苏、浙三省市中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2004年长三角的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8212.12万人,分别占全国的1.1%和6.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指广东省珠江流域的14个市、县、区组成的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451.36万人,分别占全国的0.4%和1.9%。

改革开放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优惠政策使长三角和珠三角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继续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走势,两个三角洲对全国经济的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大。

(一)两个三角洲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3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的3.7倍。

2004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28775亿元,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13394亿元。两个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到42169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36876亿元)的30.8%,比2000年的24.9%上升了5.9个百分点。

2004年长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040元,珠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639元。两个三角洲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546元,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61元)的3.7倍,而2000年两个三角洲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1545元,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6元)的3.0倍,两个三角洲人均水平与全国的距离进一步扩大。

2000-2004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GDP及人均GDP

地区 2000年 2004年
GDP(亿元) 人均GDP(元) GDP(亿元) 人均GDP(元)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计 22315.8 21545 42169.4 39546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15954.8 19816 28775.4 35040
上海市 4551.2 34547 7450.3 55307
南京市 1021.3 18546 1910.0 33050
苏州市 1540.7 26692 3450.0 57992
无锡市 1200.2 27653 2350.0 52825
常州市 600.7 17635 1100.6 31665
镇江市 452.0 16967 781.2 29235
南通市 736.4 9374 1226.1 15806
扬州市 472.1 10515 788.1 17359
泰州市 405.3 8082 705.2 14014
杭州市 1382.6 22342 2515.0 38858
宁波市 1175.8 21786 2158.0 39173
嘉兴市 538.4 16279 1050.6 31506
湖州市 343.4 13445 590.7 22966
绍兴市 745.0 17237 1313.9 30254
舟山市 114.9 11675 212.0 21855
台州市 675.0 12390 1173.8 2117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7360.8 31912 13394.0 54639
广州市 2375.9 34292 4115.8 56271
深圳市 1665.5 28932 3422.8 59271
珠海市 330.3 26583 546.3 41847
佛山市 957.2 28932 1656.5 47658
江门市 567.5 14921 834.6 21872
东莞市 492.7 32477 1155.3 71997
中山市 312.8 23542 610.1 44005
惠州市区 134.4 36262 305.2 43834
惠阳市 102.1 18519 109.9 27108
惠东县 88.5 13004 125.0 17489
博罗县 81.8 10662 127.0 16677
肇庆市区 85.8 14413 126.7 26468
高要市 110.9 15404 163.4 22471
四会市 55.5 14089 95.5 22434
(二)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区。

2000年至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GDP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3.6%,高于全国8.6%的年平均增长水平,成为全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0-2004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GDP增长率(单位:%)

地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0-2004年年均增长率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① 11.6 11.3 12.6 14.8 15.6 13.2
上海市 10.8 10.2 10.9 11.8 13.6 11.5
南京市 12.3 11.1 12.8 15.0 17.3 13.7
苏州市 12.6 12.3 14.5 18.0 17.6 15.0
无锡市 11.2 11.5 12.8 15.4 17.4 13.6
常州市 11.0 12.0 12.4 14.5 15.5 13.1
镇江市 10.3 11.0 12.3 14.0 14.7 12.4
南通市 10.9 10.1 11.1 13.4 15.6 12.2
扬州市 10.5 8.1 11.1 13.4 14.7 11.5
泰州市 11.0 11.0 11.6 13.4 14.7 12.3
杭州市 12.0 12.2 13.2 15.2 15.0 13.5
宁波市 12.0 12.1 13.2 15.6 15.5 13.7
嘉兴市 12.3 12.3 13.8 16.9 16.5 14.3
湖州市 12.0 11.6 12.3 15.0 15.4 13.2
绍兴市 12.1 11.6 13.8 15.0 15.3 13.6
舟山市 12.0 11.8 12.6 15.5 17.0 13.8
台州市 11.9 11.9 13.9 14.9 13.6 13.2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① 12.8 12.2 12.5 15.5 15.5 13.6
广州市 13.3 12.7 13.2 15.2 15.0 13.9
深圳市 14.2 13.2 15.0 19.2 17.3 15.8
珠海市 11.8 12.1 12.3 17.5 13.8 13.5
佛山市 11.2 11.1 11.8 16.1 16.3 13.3
江门市 11.0 11.0 10.3 11.1 12.2 11.1
东莞市 17.9 18.0 18.5 19.5 19.6 18.7
中山市 11.8 16.1 16.5 18.6 18.7 16.3
惠州市区 17.5 11.7 11.1 18.1 15.5 13.7
惠阳市 9.3 13.7 12.5 25.3 18.7 15.8
惠东县 12.4 10.9 10.0 10.3 13.0 11.3
博罗县 10.4 11.0 10.1 11.5 14.5 11.5
肇庆市区 15.7 4.1 11.9 13.8 11.9 11.4
高要市 10.8 12.0 8.4 10.1 13.5 10.9
四会市 11.9 13.2 13.9 10.9 17.0 13.4
注:①为所属市GDP增长率的简单平均值。

(三)两个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第三产业发展明显高于全国。

2004年长三角三次产业的结构为4.6:55.9:39.6,珠三角三次产业的结构为3.8:53.8:42.4。

从1990年到2004年,这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长三角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最大,从15.8%下降到4.6%,下降了11.2个百分点。长三角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幅度也最大,从27.2%上升到39.6%,上升了12.4个百分点。

2004年这两个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同,而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约低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约高出9个百分点,其产业结构优于全国。

长三角、珠三角和全国三次产业构成比较(单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长江三角洲 15.8 4.6 57.0 55.9 27.2 39.6
珠江三角洲 14.4 3.8 44.2 53.8 41.4 42.4
全国 27.1 15.2 41.6 52.9 31.3 31.9
(四)两个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基地,两地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60%以上。

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7430.1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4.4%,比2000年的57.9%提高了6.5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为4012.3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34.8%;珠三角为3417.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29.6%。

2000―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与全国进出口贸易额比较(单位:亿美元)

2000年 2004年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计 2744.3 1473.5 1270.8 7430.1 3905.2 3524.8
长江三角洲 1235.8 671.0 564.8 4012.3 2083.0 1929.3
珠江三角洲 1508.5 802.5 706.0 3417.8 1822.2 1595.6
全国总计 4742.9 2492.0 2250.9 11545.5 5933.2 5612.3
长三角占全国比重(%) 26.1 26.9 25.1 34.8 35.1 34.4
珠三角占全国比重(%) 31.8 32.2 31.4 29.6 30.7 28.4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比重(%) 57.9 59.1 56.5 64.4 65.8 62.8
注:2000年珠江三角洲未包括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和博罗县。

(五)两个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比重为25.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8155.6亿元,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8%。其中,长三角为13650.7亿元,占全国的19.4%,珠三角为4504.9亿元,占全国的6.4%。

2001-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2.8%,比全国年均增长20.9%高出1.9个百分点。

2000-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与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

2000年 2004年 2001-2004年年平均增长率(%)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计 7973.6 18155.6 22.8
长三角 5677.7 13650.7 24.5
珠三角 2295.9 4504.9 18.4
全国总计 32917.7 70477.4 20.9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比重(%) 24.2 25.8
长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17.2 19.4
珠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7.0 6.4
(六)两个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全国的一半。

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1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9%,占全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51.1%。其中,长三角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比2000年增长87.4%,占全国的比重由27.5%上升到34.6%;珠三角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比2000年下降11.3%,占全国的比重由27.7%下降到16.5%。

2000-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与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单位:亿美元)

2000年 2004年 2001-2003年年平均增长率(%)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计 224.8 310.0 8.4
长三角 112.0 209.9 17.0
珠三角 112.8 100.1 -2.9
全国总计 407.2 606.3 10.5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比重(%) 55.2 51.1
长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27.5 34.6
珠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27.7 16.5
注:长三角是上海、江苏和浙江合计数,珠三角是广东省合计数。

(七)地方财政实力增强,人均财政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达3362.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2.7%,比2000年的12.4%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一般预算内收入达2426.3亿元,占全国的9.2%;珠三角一般预算内收入达935.7亿元,占全国的3.5%。

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人均财政收入达到315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2000-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与全国财政收入比较

2000年 2004年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计(亿元) 1658.1 3362.0
长三角(亿元) 1059.2 2426.3
珠三角(亿元) 598.9 935.7
全国总计(亿元) 13395.2 26396.5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比重(%) 12.4 12.7
长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7.9 9.2
珠三角占全国的比重(%) 4.5 3.5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人均财政收入(元) 1601 3153
全国人均财政收入(元) 1057 2031
(八)两个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 倍。

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361元,是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倍。其中,长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1元,是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倍;珠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90元,是全国的1.8倍。

2000-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2000年 2004年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元) 10952 15361
长三角(元) 8809 13431
珠三角(元) 13094 17290
全国(元) 6280 9422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为全国的倍数(倍) 1.7 1.6
长三角为全国的倍数(倍) 1.4 1.4
珠三角为全国的倍数(倍) 2.1 1.8
注:珠三角仅包括以下8个城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

惠州市区和肇庆市区。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从经济规模看,长三角是珠三角的2倍,但两地的GDP差距和人均GDP差距均在缩小。

二十一世纪以来,长三角的GDP一直是珠三角的2倍左右。2000年长三角的GDP总量比珠三角多8594.0亿元,是珠三角的2.17倍;2004年长三角GDP比珠三角多15381.4亿元,是珠三角的2.15倍,差距有所缩小。

2004年长三角的16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GDP超过1000亿元,比2000年增加5个,占66.8%。珠三角GDP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仅有4个,比2000年增加1个,占28.6%。从城市平均总量来看,2004年长三角16个城市GDP的平均值达到1798.5亿元,比2000年的平均值(997.2亿元)增长80.4%,而珠三角14个县市的GDP平均值为956.7亿元,比2000年(525.8亿元)增长82%。

2000-2004年,珠三角的人均GDP继续高于长三角。2004年,珠三角人均GDP为54639元,比2000年增长71.2%;长三角人均GDP为35040元,比2000年增长76.8%。2000年珠三角人均GDP是长三角的1.61倍,到2004年珠三角是长三角的1.56倍,两个三角洲的人均GDP差距在缩小。2004年两个三角洲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0元的城市共有6个,其中长江三角洲有3个,即上海、苏州和无锡;珠江三角洲有3个,即广州、深圳和东莞,而东莞市是两个三角洲地区唯一的人均GDP超过60000元的城市,达到71997元,超过了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均在两位数以上,但是发展均衡程度有所不同。

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2004年两个三角洲地区30个城市的增长速度都达到了两位数,只是珠三角地区的GDP增长速度要略高于长三角地区。2000-2004年长三角地区GDP增长率为13.2%,珠三角地区GDP增长率为13.6%,珠三角比长三角高出0.4个百分点。在两个三角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东莞市,达到19.6%;长三角16城市中经济增长最快的仍然是苏州市,为17.6%。

从发展均衡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好于珠三角。2000年长三角16个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落差仅为2.1个百分点,而珠三角的14个市、县、区中增长速度的高低落差为8.6个百分点。到2004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落差比2000年有所扩大,为4个百分点,而珠三角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落差有所减小,为7.7个百分点,但珠三角的落差仍大于长三角。

(三)两个三角洲的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相同,但存在差异。

2004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继续向高度化方向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平均水平为4:55:41,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目前,两个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呈"二三一"格局,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两个三角洲地区虽然在产业结构上基本相同,但两个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有两个特点:

一是珠三角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但长三角第三产业发展快。2004年长三角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9.6%,虽然低于珠三角地区的42.4%,但是长三角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1990年仅为27.2%,明显低于同年珠三角的41.4%。1990年到2004年长三角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12.4个百分点,远远高于珠三角所提高的1个百分点。

二是长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虽高于珠三角,但呈下降趋势,而珠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有较大提高。2004年长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55.9%,高于珠三角的53.8%。虽然近十年,长三角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表现出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但是与1990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与此相反,珠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正在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基地,2004年珠三角第二产业占比重为53.8%,比1990年的44.2%提高了9.6个百分点。

(四)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进出口贸易首次双双高于珠三角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4年长三角进出口贸易首次双双高于珠三角地区。

从两个三角洲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看,2004年长三角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01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7%,是2000年的3.25倍,其中,进口总额达19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5%,出口总额达208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7%;珠三角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4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进口总额达159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6%,出口总额达182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9%。可见,从贸易增长率来看,长三角地区在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三个方面均比珠三角高出近一倍,显示出其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2004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比较(单位: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 进口 出口
总额 增长率(%) 总额 增长率(%) 总额 增长率(%)
长三角洲地区 4012.3 40.7 1929.3 43.5 2083.0 40.7
珠三角洲地区 3417.8 22.1 1595.6 22.6 1822.2 21.9
从两个三角洲30个市的进出口贸易看,2004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城市为上海、苏州和深圳。从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看,增长最快的是舟山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增长率达到62.9%。惠州市区是珠三角进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城市,2004年增长率达到39.9%。

从外贸依存度来看,珠三角地区经济要比长三角地区更加依赖出口,对外贸易在该地区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2004年珠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出口总额/GDP)为112.6%,远远高于长三角的59.9%。

(五)长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远远高于珠三角,并且两者差距在逐渐拉大。

2004年长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3650.7亿元,比2003年增长24.5%;珠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4.9亿元,比2002年增长18.4%。2004年长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远远高于珠三角,是珠三角的3.03倍,2000年以来两个地区的差距在逐渐扩大。

2000-2004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单位:亿元)

2000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长三角 5677.7 7900.1 10973.7 13650.7
珠三角 2464.3 3088.6 3730.5 4504.9
差距 1:0.43 1:0.39 1:0.34 1:0.33
(六)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均高于珠三角地区。

2004年,外商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项目数为14310个,珠三角地区为7308个,长三角比珠三角高95.8%;在外商直接投资额方面,长三角地区为209.9亿美元,珠三角地区仅为100.1亿美元,长三角比珠三角高109.7%。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向正从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地区转移。

(七)长三角财政收入是珠三角的2.6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高于珠三角。

2004年长三角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24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是珠三角的2.6倍。其中,上海市的财政收入为1119.7亿元,占长三角地区全部财政收入的46.1%,比珠三角地区的全部财政收入还多出184.1亿元。长三角地区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地区有6个,分别是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而珠三角地区仅有?/ca>http://..com/question/23537866.html?fr=qrl3

阅读全文

与台州大豪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家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53
苹果指纹保修吗 浏览:270
木质家具摔裂怎么固定 浏览:296
防水涂料如何用滚筒刷 浏览:563
华苑冠华维修电话 浏览:698
顶楼雨棚多久需要维修 浏览:864
海尔空调武汉维修点 浏览:603
北碚长安4s店维修电话号码 浏览:924
小米售后维修大概需要多久 浏览:949
电脑保修键盘进水保修吗 浏览:398
维修车子需要带什么 浏览:829
维修电脑与家电怎么办理执照 浏览:518
瑞士珠宝保修单 浏览:284
中式古典家具质量怎么样 浏览:296
合肥家具除甲醛如何处理 浏览:457
楼顶开裂用什么防水材料 浏览:441
苹果广西售后维修点吗 浏览:739
广州市苹果维修电话 浏览:46
家电的市场部活动怎么写 浏览:535
开平二手家电市场在哪里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