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在家居士法器

在家居士法器

发布时间:2021-10-17 19:07:55

㈠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有什么不同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那里?---《学佛群疑》圣严法师著
居士能够说皈依吗?居士可以讲经吗?居士可以化缘吗?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吗?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与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务吗?
以上六个问题常有人问起。照理说,那些都是出家僧众的分内事,非居士所当做,万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学佛的立场;否则应现出家相,不该一方面舍不得离俗出家,另一方面又要模仿出家生活,享受出家人的权利,这不是在家学佛的本意。在家学佛是为了获得佛法的利益而学佛修行,护持三宝,是三宝的外护,不是三宝的核心。
然而,时代变了,出家人少了,需要佛法和佛事的人数却增多了。在没有出家人或很少出家人的地方,也允许在家居士代说三皈。三皈的本意是恭敬归命佛法僧三宝,其是以僧宝来说三皈,不是在家居士说三皈,皈依僧宝也不是指皈依在家居士。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僧伽未必是僧宝〉,收在《明日的佛教》一书中,其中对三皈物件的僧宝,就有很详细的说明。
总之,居士虽不可越俎代庖,自称皈依师,但他们可以在无人说法处及无人说法的时地,代替僧宝中的某一位大德法师说三皈。不过,对一般众生,如种种动物,其不论死活,任何佛教徒都可随时为之说三皈,使众生普种善根,作为未来得度之因。
至于讲经说法,在佛世就有居士代佛说法的例子,甚至也有长者居士代佛为僧众讲授法义。如大乘经中,就有维摩诘居士说法,胜蔓夫人也有说法的记载,因此,居士说法应该没有问题。依古来惯例,居士不得以说法来赚取生活费用,是因为居士有他自己一定的谋生方式,不靠讲经说法维生。但是,目前这个时代一切讲求专业,弘法也须专业化。如果居士以弘扬佛法为专业,应该酌量收取报酬,作为养家活口的生活之资和交通所需。然而,若以讲经说法为谋财手段,大受供养,漫无限制,那就不是学佛的居士应有的心态了。除此之外,今日或明日的居士,若为佛教的文化教育及行政工作做专业性的服务,也应该接受适量的待遇以维持家计。
至于化缘,其本意是让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有接触佛法的机会,所以比丘要沿门托钵乞化善缘,原来目的不在饮食,而在种植信佛学法的善根。现代人提到化缘就联想到向人要钱,这并非佛法的本意。当然,透过乞化而使在家人布施,双方都得实益,不过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表面给人佛法而目的在于要钱。现今化缘多半是为建筑寺院,很少是为了个人生活,也有一些是团体和寺院乃至个人,为了举办、保成某一种文化教育慈善事业而产生,比如印经、办学校、建医院、孤儿院、老人院等,面对此等活动,出家人应该做,居士们当然也应该做。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乞丐教育家武训,就是以要饭来办学,这是值得鼓励的。因此,居士化缘,但问其目的何在,不是可以或不可以的问题。若为拥护三宝,当然可以;若为社会福利,同样可以;但若为购买私人住宅而假借佛堂、寺院之名,来营个人私利、图个人享受,那就是违背因果的。
寺院,《法华经》称之为塔庙,原本是用来供佛的舍利,后来才作为珍藏佛的法宝。在有佛有法之处,一定有僧人照顾,所以在塔庙的旁边有僧房,这就完成了住持三宝的形象。俗人亲近三宝,若住于寺院,称为近在,其目的是学习出家的威仪及修行的生活,并且为僧伽大众服劳役,称为耕种福田。
佛典中尚无居士主持寺院的成例,但是近世以来,日本的佛教以在家居士为中心,他们住于寺院,生儿育女,代代相传,是职业的宗教师家族,和一般的在家居士不相同。另外。像民初的杨仁山、欧阳渐、韩清净,都是以居士身而主持佛教教育和文化事业的。他们都有道场,但不以寺院称之,比如只园精舍、金陵刻经处、支那内学院、三时学会等。
因此,近代不乏名居士主持各类道场的例子,都是用精舍、学会、学院、莲社、居士林、居士会等等名称,不曾用过寺院的名目。如果居士一定要主持寺院,那可能是密教在家派的喇嘛,或是神道教的庙祝,而不是住持。因为寺院的住持是代表住持三宝,居士既非三宝之一的僧宝,怎能当住持?名实不副,是违背佛教伦理的。
凡是佛教徒都应该念经拜忏。佛教既然鼓励生前结社共修,死后也当有同修的助念超度。因此,居士当然可以替人助念,为人超度。不过,问题在于若干在俗之士以为人诵经拜忏超度亡灵为专门职业,如先天、龙华、一贯道等斋教就有这种情形。他们平时不敬僧宝,一旦有人过世需要超度,就出现专为亡灵超度的斋公斋婆,且学僧尼常用的经忏佛事到处赶场。他们既是职业性的诵经团、拜忏队,当然就不免论工计酬,然这种现象是佛法所不许的。
也有人问,居士能否使用法器敲打唱念?这应该不是问题,只要是用来诵经拜忏、修行佛教仪轨,而不是作为赚钱谋生的途径,就没什么不可。问题是,学会法器的敲打唱念之后,很可能被人东邀西请,忙得不可开交,以至舍弃了自己的本行职业而把经忏佛事当成专业,这是必须防止的事。在家居士的谋生方式有很多,若用修行的方法谋生,虽不会饿死,也不会大富,正信的居士何必要下海去赶经忏?
至于出家人的事务,所谓僧事僧管僧了,居士不得参与,更不可干涉;这就好比你不是某团体的成员而去干涉该团体的事务一样,参与已属不可,何况干涉?所谓僧事,是指出家人的生活、威仪、戒律的清净与否以及僧众之间的相互摩擦等,居士如果过问,就像自己不是军人身分而走入军营去论断军纪,或处理军人的事务。
出家人本为一体,因为是凡夫,所以他们之间可能有矛盾。但是僧无隔宿之怨,更无不共戴天之仇,小小摩擦转眼即了,所以往往以不了了之的方式来处理僧众的琐事。如果居士插足进去,反而使得事情扩大,而且口舌更多。所以居士进入寺院,只需热心护持,不可帮一个说一个,谈论是非,制造纠纷。常言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是为信佛、学佛、护持三宝而亲近寺院,故不要因为见到你所不顺眼的僧众现象而生讥嫌,自寻烦恼。

㈡ 请问在佛教中,普通居士可以手持锡杖吗持锡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爱不恨不取不舍。没必要持杖,非要持杖就是着法相了。出家人持杖,取金刚伏魔之意,以提醒自己精进佛法,免于退转。以在家人的身份持杖个人感觉有些不妥,如果你能持杖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那就了不起了。

㈢ 在家居士什么时候念四弘誓愿,三皈依,十大愿王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拜、禅坐、持名、读诵、发愿、回向等。

所谓供养,是在佛前摆设香、花、灯、果、净水和食物。如果条件许可,应当每日换新,保持鲜度;否则亦不当有腐烂、污染、凋谢等的现象发生,以维持佛前的整齐、清洁和庄严为原则。

所谓定时做定课,是指在每天的同样时段,做同样的功课。最好是选择头脑清楚、身心舒畅的时段做课诵。通常是以清晨起床,盥洗之后,早餐之前;或晚餐之后,休息一段时间,就寝之前,为最好的两个时段。两个时段加起来,每天至少需要一至两小时;但也不需要超过四小时,否则课诵时间太多,会影响平常的家庭生活及工作。如果情况特殊,也可以选定上午或下午的任何一个时段,来做定时的课诵。

课诵叫做恒课,又叫日课,就是每天必须有的修持活动,不能间断。它的作用相同于每晨起床后要漱口、洗脸、饮食、洒扫庭院、大小便利一样,是保持身心平衡,也是修身养性、警策精进的生活方式。修行的目的不在于形式,形式却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身心安定、健康、幸福的目的。除了自我的修练和反省,也有诸佛菩萨和护法龙天的加被与护持。

课诵的项目可多可少,只要每天相同即可。内容可依时间的长短及个人的喜好而有所选择;但是供水、献香、礼拜则不能缺少。个人课诵,不一定要用鱼磬等法器,亦不一定要会梵呗。若不致打扰他人,可用小木鱼。在献供及顶礼三拜之后,早上诵「大悲咒」三遍至七遍,「心经」一遍,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然后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四十八或一百零八遍,再念普贤菩萨十大愿或四弘誓愿,最后是三皈依,唱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顶礼三拜,课诵完毕。

晚课应该是在下午或是晚餐之后,同样供养、礼拜,然后诵《阿弥陀经》或「忏悔文」一遍,也可以只诵「大悲咒」七遍,念「心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圣号四十八或一百零八遍,接著四弘誓愿,普贤警众偈,三皈依,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回向诸众生,解脱三界苦,皆发菩提心。」顶礼三拜,晚课即结束。

因为课诵的人,进度有快有慢,有的会唱,有的不会唱,除非环境许可使用法器唱诵,否则不用法器,念诵即可。经咒的遍数也以快慢不等而酌量增减,以配合时间为宜。

如果时间允许,可酌量延长至四十五分钟或一小时。在早课之前,晚课之后,亦可增加静坐时间二十五到三十分钟。最好能够向正统的佛教静坐老师学习安全的静坐方法;否则也得把姿势坐正,身心放松,默念佛菩萨圣号,一心专注,不急不缓。如果不习惯静坐,也可采用礼拜的方式,以定时或定数礼拜佛菩萨。以无所求之心礼诵和静坐,是最正确和安全的;否则容易引起幻象、幻景、幻觉,而引发身心的障碍。真正的修行是没有条件的,当然,它是有目的的;而修行的本身就是目的。

如果仅愿把课诵时间加长,而无意静坐或增加礼拜的次数,则可以在早课的供养、礼拜之后,加诵「楞严咒」及十小咒;晚课的供养、礼拜之后,加诵《普门品》或者增加「大悲咒」的持诵遍数至二十一或四十八都可以。

如果居家无事,也可以在白天任何一个固定的时间,礼拜经典。拜经的方法,也是先做供养,然后一字一拜,每拜一字应念两句拜经词,例如:拜《法华经》时,每拜一拜,当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如拜《华严经》,则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如拜《金刚经》,则念「南无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南无般若波罗蜜多会上佛菩萨」。如拜《弥陀经》,则念「南无佛说阿弥陀经,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如拜《普门品》,可有两种念法:第一因为它是《法华经》的一品,因此比照拜《法华经》的念法;第二则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如拜《地藏经》及《药师经》,即可以此类推。

拜的时候,通常是用黄纸条或檀香,用大字的经本,逐字逐字地移动,拜到一定的经文与段落,或者是用笔记下所拜完的经文,或者用纸条夹在那一段、那一个字之处,预备下一次继续礼拜。但是每次拜完之后,经本必须盖上,不得散置或敞开。拜完一部经,还可继续拜同一部经,乃至发愿拜上几十部、几百部、几千部,或是终身礼拜同一部经,拜得越多越好。

课诵之前;或者是发愿课诵、拜经之前,可以有目的而为,或是为了祈求现实或来世的利益,乃至为了成就什么功德;做完课诵之后,也可以发愿祈求你所希望达成的愿望。但在课诵时,应当专心一意于课诵,不得有任何祈求的念头。最好的态度是,但为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自己有所祈求,那就是菩萨道的修行态度。其实不为己求而修行,才是最大的功德。

㈣ 普通人士可以在家敲木鱼么

其实,抄木鱼是佛教重要袭的法器,是为了警醒人们时时要有精进修行的心,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抓紧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学习无限深奥的佛法,寺院师父敲击木鱼是为了提醒大家在念经观想自己和佛菩萨时,要凝心一处,不起杂念。
其实,在家里敲木鱼诵经是如法的,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学佛主要讲的是一颗清净心,如果诚心向佛,那么衣、食、坐、卧、行都是修行,十万法门都能成佛,只要能够静心念佛,即便是睡觉念佛,也是修行。

㈤ 在家居士念佛时可不可以敲木鱼

可以的,木鱼的作用,一是控制持诵经咒真言的节奏与速度,二是表法,鼓励佛弟子精进修行,因为古人不知道鱼的眼睑是透明的,以为鱼不睡觉,代表了勤奋。

㈥ 《在家居士》早晚课内容是什么

若工作极忙碌,只要念佛即可,可依李炳南老居士的教导。早晨起床以后,晚间就睡以前,洗手漱口,到佛像前焚香献水。合掌恭敬,或跪着、或站着、或盘腿坐着,用至诚心,照着下面的次序念。

1、南无十方常住三宝(念一声拜一拜)

2、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一声拜一拜)

3、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念一声拜一拜)

4、南无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三千声越多越好,随各人的闲忙定数。无论念多少声,只可由少加多,不可由多退少。念佛时可不必礼拜。)

5、南无观世音菩萨(念一声拜一拜,念三声拜三拜)。

早晚课注意事项

1、宜简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与修行皆要兼顾,实属不易,理应权衡,不可于某一方面投入过多精力,而影响到其他事情。也不可为了生计而废弃修学佛法。

2、不宜影响家人

在家居士可不必敲打法器,寺院打法器是为了统一节奏,做早晚课由于时间较早,尽量声音要小,以不影响家人邻居为首要。

㈦ 藏传佛教在家居士能使金刚铃杵吗

藏传佛教所有的法及法器,咒语等都需要传承,如果有传承的话是可以的。没有传承的话不要用,那属于盗!

㈧ 在家居士可以用罄吗

1.如果在寺院外,有出家师父指导后,在家念佛堂、在助念时等佛事活动时可以用。
2.如果在寺院,一定要有出家师父批准,就可以用。

㈨ 如果在家学佛,那应该怎么样做一个居士

作为21世纪的佛教徒,一定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当然,“跟得上时代”,不是像世间人一样赶时髦,而是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充实自己的内心。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在不染污自心的前提下,应该要利用各种方便,好好学习上师们的开示。

现代的很多学佛者,是以居士为主。所以,我们就谈谈:居士在学佛的过程中,应当有哪些责任?

1、家庭责任

这个本不该说,但现在好像不强调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不少居士学佛以后,对父母、爱人、子女,统统都不管了,每天只是在念经、学法,任凭家人怎样抱怨,自己也是如如不动。就算他们过生日庆祝,也不愿意去随顺,这就比较极端了。

作为在家人,有在家人的生活方式。虽然有些重大问题上,你不能与他们同流合污,平时要尽量把握时间学佛,但也不能完全放弃自己的家人。否则,很多家庭不和的话,对整个佛教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还有些居士,对家庭生起了厌烦心,就特别想出家。但你若不具足出离心,只是逃避的话,出了家以后,过不了多久,可能又会想还俗的。

因此,作为居士,理应先处理好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平时多体谅他们的情绪,多照顾他们的感受。毕竟他们也是众生,而且与你因缘深厚。

2、工作责任

还有些居士,本来有份不错的工作,但后来对佛法的道理学着学着,生起一种暂时的出离心,就把工作也抛弃了。

现在找一份工作不容易,而且,大城市里的人有各方面压力,没有经济来源的话,谁来养你?有些人因为一时冲动,丢掉了非常好的工作,以至于最后生活拮据、走投无路,没人照顾,这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其实,学佛没必要放弃工作。你在工作的同时,若对领导、同事、下属,以慈悲菩提心来对待,也是一种弘法利生。即便他们暂时不信佛,但你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的话,也能让他们的心慢慢转向佛法。所以,工作可以成为弘扬佛法的道场,大家今后对工作还是要认真负责。

3、修行责任

世间人有了美满的家庭、顺利的工作,就会感到心满意足,但作为希求解脱的修行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责任:修行佛法不能间断!不能天天吃喝玩乐、挥霍人生,否则,你的解脱慧命便断送了。

如今有些人在这方面,就做得特别成功:家庭幸福和睦,工作尽职尽责,修行也能善始善终,圆满所有的课程。当然,这些人肯定非常累。像学会的很多道友,平时一直在紧张地工作,好不容易有了星期六、星期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学院的出家人,一般周末都可以休息,而他们却连休息时间都没有。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背负很多压力,比如,家人经常不理解:“你星期天跑到哪里去了?怎么不跟我们一起过!”此时,你就要有面对的能力、面对的准备、面对的方法,具足各种善巧方便。

以上讲的三点,大家要好好思考一下。否则,有些人出家的心不一定可靠,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出离心,出了家以后,父母没人养,孩子也抛弃了,到头来又因为出家的发心不对,自己没有任何收获,这样对自他都不利。毕竟现在80、90这一代,以独生子女为主,一个人需要养好多老人,一旦你出了家,一堆老人就没人管了,生活上会特别困难。所以,学佛也要考虑到他们,这是一种责任。

还有些人,一开始特别精进,把工作、家庭都舍弃了,一门心思只想学佛。可是没过多久,遇到各种挫折、家人哭闹,马上又缴械投降了,随他们彻底地滚入红尘。如此堕入两边都不可取。学佛是一件重要且长远的大事,每日合理安排时间才是关键所在。若能如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将闻思修行进行到底。

㈩ 在家的居士可以敲木鱼和磬吗谢谢!

1.敲木鱼只是一种象征,念珠也是一样的意思。让你心念,停住。这个都是随缘的
2.木鱼是可以敲的
它有摄心的作用
3.
敲法器读经的时候一定要恭敬,认真.
法器
是龙天护法的耳目.一敲就都来了.
所以你得有本事才能敲磬之类的
4.可以用法器,但是要照顾到邻里关系。不要打扰邻居。以免有人对佛教产生非议。佛弟子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佛菩萨的慈悲、恒顺众生都是从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只要事事想着别人,你就是菩萨,菩萨就是你。
随喜你用功修行。阿弥陀佛!
具体还得自己酌情而定
佛法是灵活的
不要拘泥于形式
而重实质
阿弥陀佛
在念佛
念经上下功夫

阅读全文

与在家居士法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消防水图DN40是什么意思 浏览:721
整体家具定做有哪些注意事项 浏览:340
怎么维修轮胎成型机 浏览:314
古硬币怎么翻新 浏览:173
什么是信息家电消费产品 浏览:330
济南苏宁电器维修电话 浏览:579
南宁国美电器维修电话 浏览:261
毕设家具模型制作需要多少时间 浏览:727
阅古会心红木家具哪里生产的 浏览:682
北美电器维修点河南 浏览:672
生态防水怎么样 浏览:976
船舶机件维修包括哪些类型 浏览:897
老旧家具翻新如何上色 浏览:716
福州天梭售后维修点 浏览:390
田园家具品牌哪个好 浏览:534
滚筒洗衣机维修视频教程 浏览:237
狗防水膜破了怎么回事 浏览:599
电脑机箱放阳台如何防水 浏览:855
学电器维修下载什么 浏览:396
家具高低温冲击检测报告多少钱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