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维修费超过多少计入固定资产
维修费超过固定资产原值的50%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如果达到固定资产原值的50%以上,并且修理后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可以延长2年以上,那么这笔修理费就可以被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并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企业的经济状况。对于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如果发生费用较大,建议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小额维修则可以计入管理费用。
Ⅱ 固定资产维修费
(1)具体实务中,通常处理方法如下:
1、固定资产维修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
3、如果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者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应判断,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是否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果是则应计入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否则确认为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维修的会计分录如下:
1、支付修理费: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2、如果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维修,例如,对办公楼的全面装修,还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Ⅲ 改造是属于维修费还是属于固定资产更
判断固定资产修理支出是资本化支出还是费用化支出:
(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企业将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应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生产车间使用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计入管
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扩展阅读: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在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上规定有着不同之处,要注意区分。
一、会计准则规定: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先转入“在建工程”,完成后再转入固定资产。
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管理费用——修理费用“,”销售费用——修理费用“等科目核算。
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通过长期待摊费用或固定资产科目核算。
(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通过长期待摊费用或固定资产科目核算。
三、异同分析处理
一般情况下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在会计上是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税务上也是可以税前扣除,对固定资产原值和计税基础不产生影响。对于更新改造和大修支出,会计上规定只要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即可计入被改造的固定资产原值,同时扣减被替换的部分,否则就进入当期损益。按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更新改造或大修理支出是不能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的。
税务上对后续支出不能当期扣除的处理则有较多条件。首先分成了可以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和“长期待摊费用”两种处理方式。其次对于可以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情况,只是说发生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可以增加计税基础,没有说可以扣减被替换部分的计税基础。而会计上对该情况的处理确是可以扣减,如因扣减产生的差额要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很有可能产生会计和税务差异。
做账要遵循会计准则,纳税要遵循税法,二者不同时通过纳税调整解决。
Ⅳ 固定资产修理、大修理和改良之间的区别
区别有以下两点:
一、定义特点不同
1、固定资产修理
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企业会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这类维修一般范围较小、间隔时间较短,一次修理费用较少,不能改变固定资产的性能,不能增加固定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
2、固定资产大修理
固定资产大修理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局部更新,其主要特点是:修理范围大、间隔时间长、修理次数少,支出费用大。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3、固定资产改良
固定资产改建、扩建亦称为固定资产改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改良:
①、发生的装修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②、经过装修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二年以上;
③、经过装修后的有关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分月摊销已经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时,应按摊销期内每月平均的应摊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同时记入“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贷方。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法进行核算时,要事先计算各期的预提数额。
Ⅳ 固定资产大修理费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按照新会计准则,达到原值50%(原规定20%)时,计入原固定资产价值,折旧从维修后投入使用起计算;不到50%,计入修理费。
1、借:固定资产-大修理(或改良)支出
贷:银行存款(现金);
2、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资产使用费-大修理(或改良)支出
贷:银行存款(现金);
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根据它本身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它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情况;有形磨损又称物质磨损,是设备或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因自然力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上的损失。
按其损耗的发生分为两类。Ⅰ类有形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中,因磨擦、腐蚀、振动、疲劳等原因造成的设备的损坏和变形。针对Ⅰ类有形磨损,应注意在设备使用的同时,降低其磨损速度,减少和消除非正常损耗。
固定资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也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2.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前者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逐步完成的,后者是在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用平时积累的折旧基金来实现的。
3.在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时,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这种投资是一次性的,但投资的回收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