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炽灯的电路原理图怎么画
白炽灯的电路原理图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开关、灯泡、导线以及交流电源220V。常见的照明电路连接方式是一灯一开关,如图4-5(a)所示。在这种方式中,两个灯泡串联连接,根据串联分压原理,每个灯泡分担约110V的电压,因此亮度相对较低,但使用寿命更长,这种电路常用于走廊照明,如图4-5(b)所示。
图4-5(c)展示的是两个灯泡并联连接,并由一个开关控制。并联连接意味着每个灯泡都直接连接到电源,因此它们都能在完整的电压下工作,亮度更高。
在图4-5(d)中,电路中加入了一个二极管或电容。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使得交流电只能在一个半周期内通过,从而节省了电能。而电容器虽然不是耗能元件,但它具有降压作用,可以将几十瓦灯泡的能耗降低到几瓦。
注意:文本中的“灯滑明蔽泡”应该是“灯泡”的误写,已更正为“灯泡”。
Ⅱ 物理问题 电灯泡
一楼的答案是有问题的,如果R变小,P变大的话,灯丝会一直升温把灯烧掉的。
我用通俗点的文字和你解释。
一般的白炽灯的额定功率其实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发热功率,一部分是发光功率。灯丝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丝温度上升时,热量无法仅仅只靠与灯泡内空气的热传递散发,来不及散发的热量转换成光能散发出来。
首先你要认识两个基本规律,中学阶段很难了解到:1.在同种稳定的环境状态下,任何物体会与周围物体保持一定的热交换平衡。2.白炽灯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原因是灯丝发出的光能实际上是由内能转化来的,也就是说先发热,热再转成光。
在刚开始通电的时候,灯丝还未发光,电能全部转换为内能,此时内能很大一部分保留在灯丝内部,让灯丝升温,有一部分散失到空气中。要注意的是,灯丝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未发光),灯丝向空气释放热能的功率就达到最大,尽管灯丝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已经减少,但仍比灯丝向空气释放热能的功率大得多,这一部分能量依然以热的形式存在于灯丝内。这样,灯丝温度持续上升,达到一定的值后,灯丝于周围空气间的热平衡极限就被打破,灯丝内的热无法再只以热传递的方式和空气交换热能,必须另找途径散热,于是就开始发光了。这时候,灯丝实际功率已经比刚开始时减少了很多,但依然比灯丝与空气热传递的功率大,这两个功率的差值,就是发光功率了,也就是说P(额)=P(光)+P(热),达到这个平衡以后,灯丝温度不再变化,灯泡就稳定发光了。
虽然有点抽象,但我也只能这么解释了。。。如果哪里写的不好,希望楼主原谅。。。
谢谢!!
Ⅲ 白炽灯发光的原理是什么
1. 白炽灯的工作原理基于纯电阻电路,其中电流通过时,电能几乎完全转化为热能。
2. 作为热辐射光源,白炽灯的效率不高,光能转换效率仅为2%~4%。
3. 尽管效率不高,白炽灯因其良好的显色性、连续的光谱和便捷的使用方式,仍被广泛使用。
4. 点亮时,白炽灯的灯丝温度可达到3000℃,高温下的灯丝产生光辐射,从而发出光芒。
5. 灯泡的设计之所以呈现“大腹便便”的外型,是为了让高温下蒸发并在玻璃表面沉积的钨原子有更大的面积扩散,避免灯泡过早变黑。
6. 白炽灯的能量特性通过发光效率来衡量,其效率大约为13%。
7. 白炽灯的电压特性表现为灯丝温度、电流、功率等随电压变化的指数函数关系。
8. 白炽灯的寿命通常指从使用到灯丝断掉的时间,或是在规定光通量下的持续发光时间。
9. 电源电压的变化会影响白炽灯的寿命,尤其是对于功率较大的灯,频繁的开关动作可能导致寿命缩短。
10. 白炽灯的工作特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灯丝变形、充填气体纯度、残余气体成分和玻壳尺寸等。
11. 点燃与熄灭特性方面,白炽灯灯丝达到一定温度需要时间,开启时从施加电压到达到额定光通量需要数百毫秒,而关闭时则相反。
12. 开启瞬间,流过灯丝的电流理论上可达到额定电流的13~16倍,实际受回路阻抗限制,电流为额定电流的7~10倍。
来源:网络-纯电阻、网络-白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