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线路板生产中的图形蚀刻为啥需要电镀上铅锡后又要退锡,到底是怎么回事
转jenslee2007提供的答案:
最简单的就是在一块敷铜板上用油墨印刷上你需要的电路布线,然后在铜板腐蚀液中腐蚀掉你不需要的铜皮部分就成了线路板厂家制作工艺就没那么简单了,详细如下:
1 图形电镀工艺流程
覆箔板 --> 下料 --> 冲钻基准孔 --> 数控钻孔 --> 检验 --> 去毛刺 --> 化学镀薄铜 --> 电镀薄铜 --> 检验 --> 刷板 --> 贴膜(或网印) --> 曝光显影(或固化) --> 检验修板 --> 图形电镀(Cn十Sn/Pb) --> 去膜 --> 蚀刻 --> 检验修板 --> 插头镀镍镀金 --> 热熔清洗 --> 电气通断检测 --> 清洁处理 --> 网印阻焊图形 --> 固化 --> 网印标记符号 --> 固化 --> 外形加工 --> 清洗干燥 --> 检验 --> 包装 --> 成品。
流程中“化学镀薄铜 --> 电镀薄铜”这两道工序可用“化学镀厚铜”一道工序替代,两者各有优缺点。图形电镀--蚀刻法制双面孔金属化板是六、七十年代的典型工艺。八十年代中裸铜覆阻焊膜工艺(SMOBC)逐渐发展起来,特别在精密双面板制造中已成为主流工艺。
2 SMOBC工艺
SMOBC板的主要优点是解决了细线条之间的焊料桥接短路现象,同时由于铅锡比例恒定,比热熔板有更好的可焊性和储藏性。
制造SMOBC板的方法很多,有标准图形电镀减去法再退铅锡的SMOBC工艺;用镀锡或浸锡等代替电镀铅锡的减去法图形电镀SMOBC工艺;堵孔或掩蔽孔法SMOBC工艺;加成法SMOBC工艺等。下面主要介绍图形电镀法再退铅锡的SMOBC工艺和堵孔法SMOBC工艺流程。
图形电镀法再退铅锡的SMOBC工艺法相似于图形电镀法工艺。只在蚀刻后发生变化。
双面覆铜箔板 --> 按图形电镀法工艺到蚀刻工序 --> 退铅锡 --> 检查 --> 清洗 --> 阻焊图形 --> 插头镀镍镀金 --> 插头贴胶带 --> 热风整平 --> 清洗 --> 网印标记符号 --> 外形加工 --> 清洗干燥 --> 成品检验 --> 包装 --> 成品。
堵孔法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双面覆箔板 --> 钻孔 --> 化学镀铜 --> 整板电镀铜 --> 堵孔 --> 网印成像(正像) --> 蚀刻 --> 去网印料、去堵孔料 --> 清洗 --> 阻焊图形 --> 插头镀镍、镀金 --> 插头贴胶带 --> 热风整平 --> 下面工序与上相同至成品。
此工艺的工艺步骤较简单、关键是堵孔和洗净堵孔的油墨。
在堵孔法工艺中如果不采用堵孔油墨堵孔和网印成像,而使用一种特殊的掩蔽型干膜来掩盖孔,再曝光制成正像图形,这就是掩蔽孔工艺。它与堵孔法相比,不再存在洗净孔内油墨的难题,但对掩蔽干膜有较高的要求。
SMOBC工艺的基础是先制出裸铜孔金属化双面板,再应用热风整平工艺。
B. 如何刻电路板
你想问的问题是如何将原料印刷出线路板成品还是线路板蚀刻那一个工序是怎么样的。
C. 在家蚀刻电路板(铜)可以用Fe3(SO4)2吗速度怎样
广泛采用三氯化铁蚀刻铜、铜合金及铁、锌、铝等。这是由于它的工艺稳定,操作方便,价格便宜。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它再生困难,污染严重,废液处理困难等而正在被淘汰。因此,这里只简单地介绍。
三氯化铁蚀刻液适用于网印抗蚀印料、液体感光胶、干膜、金等抗蚀层的印制板的蚀刻。但不适用于镍、锡、锡—铅合金等抗蚀层。
1.蚀刻时的主要化学反应
三氯化铁蚀刻液对铜箔的蚀刻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在铜表面Fe3+使铜氧化成氯化亚铜。同时Fe3+被还原成Fe2+。
FeCl3+Cu →FeCl2+CuCl
CuCl具有还原性,可以和FeCl3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铜。
FeCl3+CuCl →FeCl2+CuCl2
Cu2+具有氧化性,与铜发生氧化反应:
CuCl2+Cu →2CuCl
所以,FeCl3蚀刻液对Cu的蚀刻时靠Fe3+和Cu2+共同完成的。其中Fe3+的蚀刻速率快,蚀刻质量好;而Cu2+的蚀刻速率慢,蚀刻质量差。新配制的蚀刻液中只有Fe3+,所以蚀刻速率较快。但是随着蚀刻反应的进行,Fe3+不断消耗,而Cu2+不断增加。当Fe3+消耗掉35%时,Cu2+已增加到相当大的浓度,这时Fe3+和Cu2+对Cu的蚀刻量几乎相等;当Fe3+消耗掉50%时,Cu2+的蚀刻作用由次要地位而跃居主要地位,此时蚀刻速率慢,即应考虑蚀刻液的更新。
在实际生产中,表示蚀刻液的活度不是用Fe3+的消耗量来度量,而是用蚀刻液中的含铜量(g/l)来度量。因为在蚀刻铜的过程中,最初蚀刻时间是相对恒定的。然而,随着Fe3+的消耗,溶液中含铜量不断增长。当溶铜量达到60g/l时,蚀刻时间就会延长,当蚀刻液中的Fe3+消耗40%时,溶铜量达到82.40g/1时,蚀刻时间便急剧上升,表明此时的蚀刻液不能再继续使用,应考虑蚀刻液的再生或更新。
一般工厂很少分析和测定蚀刻液中的含铜量,多以蚀刻时间和蚀刻质量来确定蚀刻液的再生与更新。经验数据为,采用动态蚀刻,温度为50℃左右,铜箔厚度为50μm,蚀刻时间5分钟左右最理想,8分钟左右仍可使用,若超过10分钟,侧蚀严重,蚀刻质量变差,应考虑蚀刻液的再生或更新。
蚀刻铜箔的同时,还伴有一些副反应,就是CuCl2和FeCl3的水解反
D. 线路板的图电和板电的区别
线路板和电路板没有区别,实质上是一样的。
线路板只是一块设计、制专作好的基板,电路属板是指已装了各个元件的线路板。
电路板的名称有: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
线路板: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从点到点间连接导线,但没有印制元件的印制板。
电路板: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从点到点间连接导线,并印制元件的印制板。
有电路板是有电子元件的那种.而线路板是那种PCB板.没有电子元件的
接触最多的是电路板,主板是电路板 。
E. 请问怎么把PCB电路板图转成电路图
1把PCB电路板图转成电路图和以前照相机底片是一个道理,先在电路表面上贴专上一层膜(这个属膜是感光的),你想要什么的图形就放在底片上,用很亮的光一照(俗称曝光),这时电路板上就有的图形,在用一种腿膜的药水把没有曝光的地方去掉(见光的地方去不掉),在过一次去铜(也就是蚀刻)把去掉干膜后漏出来的铜去掉,留下的就是线路图形。
2单片机没有用过,深圳应该有
F. 线路板蚀刻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工序
主要的过程是:干膜——曝光——显影——蚀刻——去膜……
干膜:在基板(表面是铜)上压覆干膜,有的是采用湿膜(即油墨),湿膜是涂布上去的,因为油墨有粘性,所以要预烤至不粘手。不管干膜和湿膜,都是感紫外光的材质。
曝光——设备是带UV光源的曝光机,有闪光和平行光两种,后者较好。曝光时将事先做好的菲林与基板对好位置并与基板固定好,将基板放在曝光机平台上进行曝光,具体的操作在此略过。曝光的目的是将图形转移至干膜上,菲林上透明的区域会透射过UV光到干膜上,使干膜发生光聚合反应,而菲林的黑色图案遮住了UV光,底下的干膜保持原态,经过曝光的干膜,可以明显看到与菲林一样的图形。
显影——将曝光的基板放在显影液里冲洗,未曝光的干膜可溶于显影液,曝光的刚好相反,所以经过显影形成干膜图形。
蚀刻——将基板放在蚀刻液里蚀刻,干膜据有抗蚀刻性,盖膜的地方保护了底下的铜,而露在外表的铜被蚀刻掉,这样就形成了带干膜和带铜的图形。
去膜——将基板放在去膜液中冲洗,干膜可溶于此种液体,最后基板将是带与菲林图形互补的铜图形。
其实上面讲的是简单的负片蚀刻工艺,也叫减法工艺。目前用得比较多的还有半加成法,使用的菲林是正片的,即作出的铜图形与菲林的是一致的。
写太多了,不知你是否明白?
G. 印刷电路板蚀刻法和雕刻法分别是什么意思因为是PCB初学者,所又不太明白,还望详细点,谢谢
蚀刻法是用蚀刻液将导电线路以外的铜箔去除掉的方法,雕刻法是用雕刻机将导电线路以外的铜箔去除掉的方法,前者是化学方法,较常见,后者是物理方法。
H. 用蚀刻法制作电路板的步骤(要求在家里就能完成的),还有“金属孔化”是怎么弄的
简单的线路直接用裁纸刀刻出。复杂一点的先用不干胶或漆覆盖铜箔,然后再贴上画好的印刷板图,用刻刀去掉不用部分,揭去图纸,扔到三氯化铁溶液中,腐蚀好后捞出清理打孔。金属孔化不清楚。
I. “蚀刻”印刷电路板和“腐蚀”印刷电路板一样吗
选择C
氯气没有漂白性,溶于水形成的HClO有漂白性。Cl2 + H2O ==== HCl + HClO
这是常考的,需要注意。
其他的都对。
J. 电路板蚀刻
我的做法:
到马路边或楼顶找一些施工时滴落的沥青,用汽油或香蕉水化开,用毛笔蘸着把线路画好,晾干后进行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