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控制电路优秀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上节课学习了电路的组成和电路连接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在解决了如何使一个灯亮起来的问题后,进一步深入探讨怎样使两个灯亮起来的问题。本节课从生活中的情景“在房间里需要安装吊灯和壁灯”引入,如何把两只灯接入电路?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把两只灯可能的连接方式找出来,并区分寻找它们的特点,分别命名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再利用连接好的电路进一步比较两种电路中的电流路径、电灯的工作状况,从而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尤其是开关分别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不同作用。最后应用前面总结出的串并联的知识来识别实际电路的连接状况。整节课从生活情景出发,最终落脚点还是落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电路知识以后贯穿于整个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一个基础,如果无法正确连接电路图,后边的学习将无法进行,它对学生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学会了画电路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电路连接的不同方式——串联和并联。它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深入研究,又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有关内容做了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刚学习了电路,知道组成电路的元件,也了解了家用电器,但家用电器以及电路的连接方式并不了解,根本不知道串联和并联,对于不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来说,更不了解这些家用电器相互的工作情况,所以本节由理论到实际,从纸面到生活,从电路图到实物元件,一步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利于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的独立操作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根据设计的串联电路图和并联电路图连接实际的电路,同时尽可能自己动手设计一些有应用价值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说出生活、生产实际中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提高观察能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两种电路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串联、并联电路的识别及电路连接的方式的判断和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复习
1、 干电池、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
2、 洗衣机、电饭锅、电灯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
3、 什么是电路?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复习巩固,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引入新课
如果给你一个开关、一个电源、两个小灯泡,你如何连接它们?请画出电路图。
教师指出:这是两种不同的电路,是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串联,一种是并联,这节来研究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学生在练习本设计,并让设计出不同电路图的两个学生板演。
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新授
1:串联电路
PPT展示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图,讲解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组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把元件并列连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活动1:桌上现有两个带灯座的小电灯、电池、开关和导线若干,同桌合作,按展示的电路图组成串联电路。
活动2:
a.同桌讨论:沿着电流方向看,电流由正极到负极有几条路可以走?
b.同桌合作,取下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灯泡是否发光。
c.同桌合作,改变开关的位置,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的作用是否改变。
讨论:串联电路有哪些特点?
引导:1.有几条电流路径?2.各元件是否相互影响?3.开关位置对其作用有无影响?
讨论完毕后PPT展示串联电路的特点:
1.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2.各元件相互影响。
3.整个电路只需一个开关,且开关位置改变其控制作用不变。
学生积极动手,互相协作,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学生露出成功的喜悦。
学生边实验边讨论并用笔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观察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重要。
2:并联电路
活动3:同桌合作,把桌上的元件按并联电路图组成并联电路。
活动2:
a.同桌讨论:沿着电流方向看,电流由正极到负极有几条路可以走?
b.同桌合作,取下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灯泡是否发光。
c.教师演示:随机用一组学生已连好的电路,给支路各加一个开关,分别闭合、断开三个开关,观察各开关的作用。
讨论:并联电路有哪些特点?
引导:1.有几条电流路径?2.各元件是否相互影响?3.让学生了解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开关位置对其作用有无影响?
讨论完毕后PPT展示并联电路的特点:
1.整个电路至少有两条电流路径。
2.各元件相不影响。
3.干路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学生积极动手,互相协作,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灯泡发光。
学生边实验边讨论并用笔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观察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重要。
课堂练习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
1、房间里的两个灯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2、请你判断教室里的日光灯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3、街道的路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呢?为什么?
4、你家里的各种用电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生活、物理、社会:
节日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
冰箱的压缩机和冷藏室的照明灯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同桌讨论、分组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本节新知,让他们参与实践、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布置作业
1、画出房间里两盏灯连接的电路图。
2、教室里有六盏灯,三个开关,画出它们连接的电路图。
独立或合作完成
拓展视野,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串联电路
1.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组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2.电路图:
3.特点:
a.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b.各元件相互影响。
c.整个电路只需一个开关,且开关位置改变其控制作用不变。
二、并联电路
1.定义:把元件并列连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2.电路图:
3.特点:
a.整个电路至少有两条电流路径。
b.各元件相不影响。
c.干路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表
我学到的知识
在生活中的应用
串联电路的定义:
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
②
③
并联电路的定义:
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
②
③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学生理解较快,而且很快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但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串联电路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连接,但并联电路在规定时间内连好的却不足一半,使整堂课进度在此耽搁时间较长,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加强指导,同时注重学生中间互相帮助。
2.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将组成并联电路这一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
B.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这节课基本达到了自己要求,顺利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反饷非常好,听课的老师高度赞扬,我自己也很欣慰自己的进步,但也有一些不足,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熟悉教材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课时,教态大方,语言精练、启发性指导性强,能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教材、黑板等各种教学资源,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巧妙、组织有力,指导到位,保证了课堂的高效性、丰富性和实效性。
2.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更大的自由交流和求知创新的空间。
3.对课堂和学生的预设合理、备课、备教具充分,注重分层教育和学习氛围的渲染。
4.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体会动手实验的成就感,突出物理学科注重实验和应用的特点;帮助孩子们克服实物连接是个难题的心理,并通过预习检查给学生降低实物连接的难度和树立克服这个困难的信心。分组实验进一步巩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实物连接的技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5.培养了学生展示、交流提升的能力,及时点评纠错并解答疑难,督促公正完成智慧树上各组活动的评比记录,鼓励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调节课堂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小组的集体观念,从而促进同学们更好更多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6.通过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为第二课时的实验课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7.环节安排合理,对课堂的时间、节奏、主导性把握的好,使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快而有序、高效、有张有弛,让学生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彼此协调、组员间学会齐心协力、主动合作完成任务,尤其是小组长的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分组太多,预习检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各个环节的时间都会变长,影响课堂进度。
2.部分学生基础差、预习不充分、组多导致老师分组指导的时间短等原因影响活动内容的正确率。
3.个别学生展示时教态不大方、语言不够精炼,水平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为了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和赶时间,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存在的困惑老师说的有点多、主导性太强,如果不是为了公开课展示的完整性,我想我会把更多解答疑难的机会留给学生。
C.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一、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以上仅仅是提供参考!
原文来自:http://www.wuliok.com/a/zongjiefansi/2015/0131/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