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类功放电路图
R15/C7/C8/Q1/Q3组成开机延时电路,控制继电器的延时导通,触点控制喇叭的通断,防止浪涌电流冲内击烧毁喇容叭。
二极管的作用是当输出功率过大的时候,在二极管正极形成负压,让Q2导通,Q3截止,继电器断开,保护喇叭不被大信号烧毁。
B. 请问有没有声音比较好的甲类功放电路图
甲类功放都是按来规定自值调出大电流输出(甲类功放都有不同功率标准电流值,只要符合甲类电流标准,就是一样的甲类输出),音质都是一样好,输出功率分小甲-10瓦,中甲-20瓦,大甲--50瓦以上。。
但是接不同音箱 音质就不同:
书架音箱低音差,高音好。
落地音箱低音好,高音弱一点(低音有屏蔽高音的特性)。
你需要确定音箱功率,才好做个与音箱功率匹配的功放--你有音箱吗,功率多大?
由于大电流需要巨大散热器,还需要材料质量足够好,还需要变压器功率超过功放功率3倍以上,才有足够储备推力,才能保证低音效果好!
建议你先做一个小甲~10瓦x2的甲类功放。
有了经验以后,再做大甲功放。
C. 甲类,乙类,甲乙类和丙类功放电路中三极管的导通角分别是
甲类功放电路,三极管的导通角是360度;
乙类是180度;
甲乙类介于甲类和乙类中间,导通角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
丙类功放是小于180度。
工作的状态是它的工作点为依据的。
甲类:是工作点在负载线的中间,这样,它正负半周shu都能放大,没有信号时也有较大的静态的电流,所以效率低。
乙类:是工作点在负载线的底部,即刚刚导通的位置,它只能放大半波的信号,所以常常用两个管子推挽工作,没有信号时静态的电流很小,所以效率高,
甲乙类:处于以上二者之间的。
(3)经典甲类功放电路扩展阅读:
甲类:在放大电路中,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若晶体管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均导通(即导通角θ=360°),则称之工作在甲类状态;
乙类:若晶体管仅在信号的正半周或负半周导通(即θ=180°),则称之工作在乙类状态;
甲乙类:若晶体管的导通时间大于半个周期且小于一个周期(即θ=180°~360°之间),则称之工作在甲乙类状态;
丙类:若晶体管仅有小于半个周期的导通时间(即θ=0°~180°),则称之工作在丙类状态。
D. 从电路上看,甲类、乙类、甲乙类功放有何区别
一、失真效率不同
1、甲类功放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静态有工作电流,对输入信号幅度有要求,不然会产生很大的失真。
2、乙类功放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因三极管的导通电压的影响所以有失真,但效率比较高(甲类功放的效率比较低的,所以甲类功放的功率一般都不是很大的)不适合做功放的。
3、甲乙类功放兼顾了失真和效率的问题,一般功放都采用这种方案的,对发烧友来说音质才是关键,所以采用甲类功放。
二、 效率不同
1、甲类放大器的输出晶体管(或电子管)的工作点在其线性部分中点,不论信号电平如何变化,它从电源取出的电流总是恒室不变,它是低效率的,用作声频放大时由于信号幅度不断变化,其实际效率不可能超过25%。
2、乙类放大器的偏置使推挽工作的晶体管(或电子管)在无驱动信号时,处于低电流状态,当加上驱动信号时,一对管子中的一只半周期内电流上升,而另一只管子则趋向截止,到另一个半周期,情况相反,由于两管轮流工作,必须采用推挽电路才能大完整的信号波形。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较高。
3、甲乙类放大器在低电平驱动时,放大器为甲类工作,当提高驱动电平时,转为乙类工作。甲乙类放大器的长处在于它比甲类提高了小信号输入时的效率,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大,效率增高。
三、耗能程度不同
甲类功放它的造价也是惊人的,它电耗等于是一部空调。特别是百分之百的甲类功放就是指音箱阻抗怎样随频率变化,功放都能保持甲类工作而且输出功率足够,一对音箱虽然它的标称阻抗是8欧姆,便在工作时它的实际阻抗因素是会随频率变化的,时高时低,有时会低至1欧姆。
乙类功放和甲乙类功放因为效率高,因此耗能均低于甲类功放。
E. (音响)甲类功放、乙类功放、甲乙类功放原理及特点
甲类功放原理就是一般三极管放大,不过电流较大,电压较高,以放大功率为目的。由于工作点较高,虽然失真较小,但效率太低;乙类功放工作点为零,每个晶体管只放大信号的半周,两个晶体管轮流工作完成一个周期的放大,效率高(无静态电流)但有交越失真。(在工作电流较小时,工作不在晶体管线性放大区),甲乙类放大则给放大器设置较小的静态电流,使放大器避开非线性区域,这样效率仍比较高,但交越失真可基本消除。一般功放都采用这类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