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并联电路怎么走
一根线的时候,只走那一根线,两根以上的,每一根都走,分路间电或颤压相等,电流之和等于总路电流,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衫猜败电阻倒兆早数之和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怎么接线
一、串联电路
把用电器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接入电路就组成了串联电路。我们常见的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常常就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⑴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是一个回路,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⑵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⑶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判断电路是否为串联
串联电路中,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二、并联电路
把用电器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若干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判断电路是否为并联
任意拿掉一个用电器,看其他用电器是否工作,如果所有用电器都被拿掉过,而且其他用电器都工作,那么这个电路是并联。
3. 多个插座并联的最佳接线方法
并联插座接法请看下图:
并联是元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将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通常是用来指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即并联电路。
1.所有并联元件的端电压是同一个电压。
2.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是所有元件的电流之和。图示电路中,i是总电流,i1、i2、i3分别是元件1、2、3的电流,i=i1+i2+i3。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怎么接线
串联电路:几个电路元件沿着单一路径首位互相连接,每个节点最多只连接两个元件,此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是两个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通常是用来指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即并联电路。
两者如何区分: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例如:节日里的小彩灯。 在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两只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两只灯泡都熄灭,说明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例如:家庭中各种用电器的连接。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闭合,各支路上的开关闭合,灯泡才会发光,干路上的开关断开,各支路上的开关都闭合,灯泡不会发光,说明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
(4)并联电路选线扩展阅读: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原理: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故串联电阻分压。
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干路电流)。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干路电流),故并联电阻分流。 电阻的串并联就好像水流,串联只有一条道路,电阻越大,流的越慢,并联的支路越多,电流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串联电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并联电路
5. 并联电路图怎么画,有什么方法或口诀吗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首先要看懂图,图都看不懂,怎么可能画的出来。电路无非2种连接,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串联电路非常容易识别,先找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为止。
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从电源正极开始,先完成一条通路的连接,找准分支点,再把另一条支路准确搭上。
注意:(1)导线要画在元件接线柱上;(2)导线不能交叉。
2、看实物图画电路图
串联电路的画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
并联电路的画法:先确定分支点,画出各干路部分的电路,然后依次把各分路画在支路点间。
注意:
(1)使用统一规定的器件符号;
(2)连线要横平、竖直,在转弯处画成直角;
(3)元件不能放在拐角处。
3、错误电路的识别
一般错误发生有下列几种情况:
是否产生电源短路,也就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负极;
是否产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电器不能工作;
是否电压表、电流表和正负接线柱错接了,或者量程选的不合适(过大或过小了);
滑动变阻器错接了(全上或全下了)。
6.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技巧
你好,下面有些技巧可供参考:
1. 当然是欧姆定律了,这个定律是解题的基本,必须牢牢记住。
2. 关于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分流,且支路中的电流大小与电阻大小成反比,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可以把电流想象成水,水流的大小是电流的大小,水底的压力是电压的大小。当水(电流)遇到了土丘(电阻),而且有很多条路可以走,自然是土丘(电阻)高的地方水流(电流)小,反之亦然。且并联电路中,干路、支路中电压处处相等。也就是说,虽然水流有大有小,但是根据连通器原理,水深(即水压)始终是相等的。
3. 关于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分压,且各个电阻分得的电压和其电阻成正比,整个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也可以拿水来打比方。可以把串联电路比作一条水沟,这条沟的底部有深有浅,深的代表高电阻,浅的代表低电阻,而沟底的压力就代表了电压。自然是深的地方(高电阻)水压(电压)大,而低的地方(低点阻)水压(电压)小。但整个沟的水面是平的,这就是电流处处相等。
4. 关于电流的流向。在混联电路中,导线的电阻可以视为零,而每经过一个电阻,电势就要下降。而电流总是从电势高流向电势低。这一点其实我也不大精通,也许在处理混联电路的简图中有点用。
5. 关于内接法。为什么Rx远大于RA时要选用内接法?因为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当Rx>>RA时,RA分得的电压很小,对最后结果影响不大。但当V接在A里面(即外接法),A测得的不是Rx的电流,而是V和Rx的电流,这样的误差当然比内接法大多了。
6. 关于外接法。同理,当Rx远小于V内阻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Rx的电阻小,即分得的电流远大于V,这样,A测得的电流,无论是单独Rx还是Rx和V,差别都不会太大。但使用内接法时,V测得的是Rx和A的电压,也许Rx和A的内阻相差不大,分得的电压也就差不多,这样测量结果就不可靠了。
(关于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选用,这里只是很浅显地讲了一下,真正还是要靠自己去理解。理解的核心,当然是串并电路的特点了)
7.关于试触法。当电压表的接头由内向外移动时(即由外接法到内接法),如A示数变化不大时,说明A无论测量Rx的电流还是Rx和V的电流,差别不大。根据前面所说,可以判定R为小电阻,则“小外”。而V变化不大时,由于由单独测量Rx的电压到测量Rx和A的电压,结果却没什么区别,说明Rx分压很大(远大于A),判定为大电阻,应选用“大内”。
8.关于可变电阻器的串联与并联。当串联时,根据欧姆定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即可以通过调整R的阻值来调整整个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其范围为U/(Ro)~U/(Ro+Rx)。而当滑动变阻器并联时,Ro中的一部分与Rx并联,剩下的则是串联。这就可以用来调整负担在串联部分的电压。并联为零时,即通过R的电压为零(R与导线并联),而滑动变阻器上的电压为V。当滑片向右边移动,系统逐渐由串联到并联,R上的电压最大值为V。
9..关于物理中的词头。大家可能经常见到一些mX,uX,kX之类的物理量吧。这里我总结一下词头的大小及其使用(这些词头在电脑系统中用得非常多,我早就熟悉了,呵呵)。
m=10的负三次方=10^-3(一千分之一)
u=10的负六次方=10^-6(一百万分之一)
(也有写成u的左边加一小撇的,这里打不出来……)
k=10的三次方=10^3(一千)
M=10的六次方=10^6(一百万)
例如,我们看见某G的量程为10uA时,可以把u直接写成10^-6,即10×10^-6(A),简化了计算。
希望对你有帮助!给个好评吧,谢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