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01 00:57:32

① 单管放大电路失真数据实验报告怎么写

实验目的

(1)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了解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实验电路及仪器设备

(1)实验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如下图 所示。

图(1)电路图

图(2)电路图

(2)实验仪器设备

① 示波器

② 低频模拟电路实验箱 ③ 低频信号发生器

④ 数字式万用表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连接共射极放大电路。

(2)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 仔细检查已连接好的电路,确

认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② 调节RP1使RP1+RB11=30k

③ 测量各静态电压值,并将结果记录。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①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Ui,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入直流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KHZ,输入信号峰-峰值为20mv左右的正弦波,从示波器上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O的波形,测出UO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② 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改变RL,观察负载电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

影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

(4)观察工作点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① 实验电路为共射极放大电路

② 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增大放大器的输入信号Ui),观察放大

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波形,使放大电路处于最大不失真状态时(同时调节

RP1与输入信号使输出信号达到最大又不失真),记录此时的RP1+RB11值,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保持输入信号不变。改变RP1使RP1+RB11分别为25KΩ和100KΩ,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入表3中。(测量静态工作点时需撤去输入信号)

设计总结与体会

1、设计的过程中用理论去推算,但与实际还是有一定的误差,但不影响实验结论。

2、设计过程中会发现,一但 发生变化那么放大倍数将会改变。

3、猜氏逗设计过程中会发现,整个过程核告中静态工作点没有发生改变,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当一但三极管没有共工作在线性区或者说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发生了改变,整个设计将要失败,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使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

4、为了使设计的放大电路不受温度的影响,即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设计中加了,这样使得设计更加完美。

5、如果静态工作点没有测对,将影响设计的放大倍数,必须先确定好静态工作点。

第二篇: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电路仿真

课程名称: 电路仿真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教师:

实验类型: □ 原理验证 □ 综合设计 □ 自主创新

学生姓名:

学号/班级:



号 :



院: 信息与电子学院 同组搭档:



业:

成绩 :

实验 1 叠加定理 得验证

R11ΩV112 V I110 A R21ΩR31ΩR41ΩU1DC

1e-009Ohm 0.000A+-U2DC

10MOhm0.000V+-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 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 AMMETER)注意电流表与电压表得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 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 V1 为 12V,直流电流源 I1 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得值 U1 与 I1;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得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得值 U2 与 I2;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得电压值设置为 12V,将直

流电流源得电流值穗卖设置为 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得值 U3 与 I3;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得电流或电压可以瞧成就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得电流或电压得代数与.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与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R11ΩR21ΩR31ΩR41ΩV112 V U1DC

10MOhm-1.600V+-U2DC

1e-009Ohm 6.800A+-I110 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 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R11ΩR21ΩR31ΩR41ΩV10 V U1DC

10MOhm-4.000V+-U2DC

1e-009Ohm 2.000A+-I110 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 0A 时,U3=2、4V I3=4、8A

R11ΩR21ΩR31ΩR41ΩV112 V U1DC

10MOhm2.400 V+-U2DC

1e-009Ohm 4.800A+-I10 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V15 Vpk 500 Hz 0° R110ΩL12.5mHC140µFR22kΩin out0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 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得网络标号;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 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 C1=40uF。信号源 V1 设置为 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 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 倍频程,扫描点数为 10,观察输出节点为 Vout响应。

TRAN 分析: 分析 5 个周期输出节点为 Vout 得时域响应。

实验结果: 要求将实验分析得数据保存(包括图形与数据),并验证结果就是否正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时需要将实验结果附在实验报告后。

根据并联谐振电路原理,谐振时节点 out电压最大且谐振频率为

w0=1/= ,f0=w0/2=503、29Hz 谐振时节点 out 电压理论值由分压公式得 u=2000/(2000+10)*5=4、9751V、当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并联电路表现为电感性,所以相位为 90° 当频率等于谐振频率时,并联电路表现为电阻性,所以相位为 0°

当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并联电路表现为电容性,所以相位为—90°

经仿真得谐振频率为 501、1872Hz,谐振时节点电压为 4、9748V、相频特性与理论一致。

由信号源得 f=500Hz,可得其周期为 0、002s,为分析5个周期,所以设瞬态分析结束时间为 0、01s、得如下仿真结果:

仿真数据:(从 excel 导出)

X——铜线 1::[V(vout)] Y--铜线 1::[V(vout)] 1 0、007854003 1、258925412 0、009887619 1、584893192 0、012447807 1、995262315 0、015670922 2、51188640、01972864

32 6 3、16227766 0、024837142 3、981071706 0、031268603 5、011872336 0、039365825 6、309573445 0、049560604 7、943282347 0、062397029 10 0、078561038 12、58925412 0、098918117 15、84893192 0、124561722 19、95262315 0、156876168 25、11886432 0、197619655 31、6227766 0、249036512 39、81071706 0、314013974 50、11872336 0、396310684 63、09573445 0、500907228

79、43282347 0、634575093 100 0、80685405 125、8925412 1、031819265 158、4893192 1、331400224 199、5262315 1、74164406 251、1886432 2、32321984 316、227766 3、165744766 398、1071706 4、274434884 5 5 01 1、1872 3364、9 9 7484754

630、9573445 4、314970112 794、3282347 3、202346557 1000 2、348723684 1258、925412 1、759342888 1584、893192 1、344114189 1995、262315 1、041249759

2511、886432 0、814015182 3162、27766 0、640100344 3981、071706 0、505215181 5011、872336 0、399692333 6309、573445 0、316680015 7943、282347 0、251144179 10000 0、19928881 12589、25412 0、158199509 15848、93192 0、125611629 19952、62315 0、099751457 25118、86432 0、079222668 31622、7766 0、062922422 39810、71706 0、049977859 50118、72336 0、039697222 63095、73445 0、031531821 79432、8230、0250462

47 13 100000 0、019894713 125892、5412 0、015802831 158489、3192 0、012552584 199526、2315 0、009970847 251188、6432 0、007920112 316227、766 0、006291162 398107、1706 0、004997245 501187、2336 0、003969451 630957、3445 0、003153046 794328、2347 0、002504553

0、001989437 1258925、412 0、001580266 1584893、192 0、00125525 1995262、315 0、00099708 2511886、0、0007920

432 09 3162277、66 0、000629115 3981071、706 0、000499724 5011872、336 0、000396945 6309573、445 0、000315304 7943282、347 0、000250455

0、000198944 12589254、12 0、000158027 15848931、92 0、000125525 19952623、15 9、9708E-05 25118864、32 7、92009E—05 31622776、6 6、29115E-05 39810717、06 4、99724E—05 50118723、36 3、96945E—05 63095734、45 3、15304E—05

79432823、47 2、50455E—05 100000000 1、98944E-05

实验 3

含运算放大器得比例器仿真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电阻 R1、R

② 求实验二 三极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实验数据,共五个表格,谢谢各位了

你好,
三极管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使用时,慎茄还需要加合适的偏置电路。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由于三极管BE结的非线性(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指孝纤生(对于硅管,常取0.7v)。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时,基极电流就可以认为是0。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话,这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唯仿,基极电流都是0)。如果我们事先在三极

③ 单管放大电路分析实验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一、通过本次实验,更深入地了解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学会了测量、调节静态工作点和动态特性有关参数(增益、输入电阻、幅频特性)的实验和仿真方法,并和理论计算相验证,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仿真时熟悉了Multisim软件的使用环境,认识到预习计算和仿真对实验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并学会搭实际电路检查电路的联接和排查错误。

二、在单管放大的状态下,管子处于放大状态的时候,可以通过测量基极,集电极,发射极的电流得到以下结论:

(1)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之和等于发射极电流;

(2)基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有一定的正比关系,也就是二者的电流大小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也就是基极小的电流变化,在发射极就能有大的电流变化;

(3)基极开路时,Iceo非常小,这个值越小越好;

(4)要使晶体管能够处于放大状态,必须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扩展阅读: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具有以下特性

1、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同相;

2、无电压放大作用,电压增益小于1且接近于1,因此共集电极电路又有“电压跟随器”之称 ;

3、电流增益高,输入回路中的电流iB<<输出回路中的电流iE和iC;

4、有功率放大作用;

5、适用于作功率放大和阻抗匹配电路。

6、在多级放大器中常被用作缓冲级和输出级。

④ 模拟电路实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1.因为晶体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属于音频放大电路,或者叫做低频放大电路,这种电路的内频率特性是对容于50HZ-20000HZ之间的频率信号有正常的放大作用。在这个频带以外的频率不能正常放大。或者失去放大作用。1KHZ是音频的中间频率,用这个频率的信号既代表了信号的主要特点有能使放大器工作在正常范围。
信号大小的选择:在几十毫伏--100毫伏之间。
2.单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通常在几倍到几十倍之间,因为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通常在几十倍,所以不可能达到10000倍。出现几倍的情况也属于正常,因为三极管的β低。

⑤ 急求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对晶体三极管(3DG6、9013)、场效应管(3DJ6G)进行实物识别,了解它们的命名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
2.学习用数字万用表、模拟万用表对三极管进行测试的方法。
3.用图3-10提供的电路,对三极管的β值进行测试。
4.学习共射、共集电极(*)、共基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以及参数选取方法,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的影响。
5.学习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
6. 调节CE电路相关参数,用示波器观测输出波形,对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情况进行研究。
7.用Multisim软件完成对共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放大电路性能的分析,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及调整方法,观察测定电路参数变化对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出电压波形的影响。加深对共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特性的理解。
二.知识要点
1.半导体三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是组成放大电路的核心器件,是集成电路的组成元件,在电路中主要用于电流放大、开关控制或与其他元器件组成特殊电路等。
半导体三极管的种类较多,按制造材料不同有硅管、锗管、砷化镓管、磷化镓管等;按极性不同有NPN型和PNP型;按工作频率不同有低频管、高频管及超高频管等;按用途不同有普通管、高频管、开关管、复合管等。其功耗大于1W的属于大功率管,小于1W的属于小功率管。
半导体三极管的参数主要有电流放大倍数β、极间反向电流ICEO、极限参数(如最高工作电压VCEM、集电极最大工作电流ICM、最高结温TjM、集电极最大功耗PCM)以及频率特性参数等。有关三极管命名、类型以及参数等可查阅相关器件手册。
下面给出几种常用三极管的参数举例如表3-01所示:
表3-01 几种常用三极管的参数
参数 PCM(mW) ICM(mA) VBRCBO(V) ICBO(μA hFE fT(MHz) 极性
3DG100D 100 20 40 1 4 0.01 NPN
3DG200A 100 20 15 0.1 25~270 0.01 NPN
CS9013H 400 500 25 0.5 144 150 NPN
CS9012H 600 500 25 0.5 144 150 PNP
参数 VP(V) IDSS gm(mA/V) PDM(mW) rGS(Ω) fM
3DJ6G -9 3~6.5 1 100 108 30 N沟道
2.半导体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半导体三极管的类型有NPN型和PNP型两种。可根据管子外壳标注的型号来判别是NPN型,还是PNP型。在半导体三极管型号命名中,第二部分字母A、C表示PNP型管;B、D表示NPN型管;而A、B表示锗材料;C、D表示硅材料。另外,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9011~9018系列高频小功率9012、9015为PNP型,其余为NPN型。半导体三极管的型号和命名方法,与半导体二极管的型号及命名方法相同,详见康华光第四版P44页附录或者参考有关手册。
(1)三极管的电极和类型判别
1) 直观辨识法。
半导体三极管有基极(B)、集电极(C)和发射极(E)三个电极,如图3-11所示,常用三极管电极排列有E-B-C、
B-C-E、C-B-E、E-C-B等多种形式。
2) 特征辨识法。如图3-01所示,有些三极管用结构特征标识来表示某一电极。如高频小功率管3DGl2、3DG6的外壳有一小凸起标识,该凸起标识旁引脚为发射极;金属封装低频大功率管3DD301、3AD6C的外壳为集电极等。

图3-11 三极管结构特征标识极性
3) 万用表欧姆档判别法
如图3-12所示,选用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档R×lkΩ档。首先判定基极b方法:用万用表黑表笔碰触某一极,再用红表笔依次碰触另外两个电极,并测得两电极间阻值。若两次测得电阻均很小(为PN结正向电阻值),则
黑表笔对应为基极且此管为NPN型;或
者两次测得电阻值均很大(为PN结反向
电阻值),但交换表笔后再用黑笔去碰触
另两极,也测量两次,若两次阻值也很小,
则原黑表笔对应为管子基极,且此管为
PNP型。注意: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档时,
黑表笔则为正极,红表笔为负极;这与 (a) (b)
数字式万用表不同。 图3-12 万用表欧姆档判别法
其次,判别集电极和发射极。其基本原理是把三极管接成基本放大电路,利用测量管子的电流放大倍数值β的大小,来判定集电极和发射极。
以NPN管为例说明,如图3-12b所示,基极确定后,不管基极,用万用表两表笔分别接另两电极,用100kΩ的电阻一端接基极,电阻的另一端接万用表黑表笔,若表针偏转角度较大,则黑表笔对应为集电极,红表笔对应为发射极。也可用手捏住基极与黑表笔(但不能使两者相碰),以人体电阻代替l00kΩ电阻的作用(对于PNP型,手捏红表笔与基极)。
上面这种方法,实质上是把三极管接成了正向偏置状态,若极性正确,则集电极有较大电流。
(2)硅管、锗管的判别 根据硅材料PN结正向电阻较锗材料大的特点,可用万用表欧姆R×1kΩ档测定,若测得PN结正向阻值约为3~l0kΩ,则为硅材料管;若测得正向阻值约为50~1kΩ,则为锗材料管。或测量发射结(集电结)反向电阻值,若测得反向阻值约为500kΩ,则为硅材料管;若测得反向阻值约为100kΩ,则为锗材料管。
3.三极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共射极放大电路既有电流放大作用,又有电压放大作用,故常用于小信号的放大。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调节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而电路工作点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改变电路参数(Rb、Rc)来实现。(负载电阻RL的变化不影响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只改变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该电路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输入电阻与相同材料的二极管正向偏置电阻相当,输出电阻较高,适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级。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信号由晶体管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由于其电压放大倍数Av接近于l,输出电压具有随输入电压变化的特性,故又称为射极跟随器。该电路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适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输出级,还可以作为中间阻抗变换级。
共基极放大电路信号由晶体管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其电流放大倍数Ai接近于1但恒小于1,(又叫电流跟随器),电压放大倍数Av共射极放大器相同,且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同相。其输入电阻低,只有共射放大电路的l/(1+β)倍,输出电阻高,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没有密勒电容,电路频率特性好,适用于宽带放大电路。
下面以图3-1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为例进行说明。
(1)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由于电子元件性能的分散性很大,在
制作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
和调试技术。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之后,还
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
各项指标。一个优质的放大电路,一个最
终的产品,一定是理论计算与实验调试相
结合的产物。因此,除了熟悉放大电路的
理论设计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
试技术。
放大电路的测量和调试主要包括放大
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放大电路 图3-13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固定偏置式)
各项动态指标的测量和调试、消除放大电路的干扰和自激等。在进行测试之前,务必先检查
三极管的好坏,并确定具体的β值。
1)静态工作点Q的测量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是在不加输入信号(即VI=0)的情况下进行的。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是指三极管直流电压VBEQ、VCEQ和电流I CQ的测量。应选用合适的直流电压表和直流毫安表,分别测量三极管直流电压VBEQ、VCEQ和I CQ。为了避免更改接线,采用电压测量法来换算电流。例如,只要测出实际的Rb、RC的阻值,即可由 ; ;(或 )
提示:在测量各电极的电位时最好选用内阻较高的万用表,否则必须考虑到万用表内阻对被测电路的影响。
2)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测量静态工作点I CQ和VCEQ的目的是了解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否合适。若测出VCEQ <0.5 V,则说明三极管已进入饱和状态;如果VCE≈VCC,则说明三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对于一个放大双极性信号(交流信号)的放大电路来说,这两种情况下的静态偏置都不能使电路正常工作,需要对静态工作点进行调整。如果是出现测量值与选定的静态工作点不一致,也需要对静态工作点进行调整。否则,放大后的信号将出现严重的非线性失真和错误。
通常,VCC 、Rc都已事先选定,当需要调整工作点时,一般都是通过改变偏置电阻Rb来实现。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偏置电阻Rb选用的是电位器,在调整静态工作点时,若不慎将电位器阻值调整过小(或过大),则会使IC过大而烧坏管子,所以应该用一只固定电阻与电位器串联使用。图3-18电路中是用Rb1和电位器Rb2串联构成Rb。
2.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测试
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有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以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等。在进行动态测试时,各电子仪器与被测电路的连接如图3-14所示。实验电路则如后面的图3-18所示。

图3-14 实验电路与各测试仪器的连接
提示: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与被测电路的公共接地端应连在一起。同时,信号源、毫伏表和示波器的信号线通常都采用屏蔽线,而直流电源VCC的正、负电源线可只需普通导线即可。
(1)电压放大倍数Av的测量
输入信号选用1KHz、约5 mV的正弦交流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输出电压VO的波形,在输出信号没有明显失真的情况下,用毫伏表测得VO和VI,于是可得 。
(2)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
放大电路的线性工作范围与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位置有关。当I CQ偏小时,放大电路容易产生截止失真;而I CQ偏大时,则容易产生饱和失真。需要指出的是,当I CQ增大时,VO波形的饱和失真比较明显,
波形下端出现“削底”,如
图3-15a所示。而当I CQ
减小时,VO波形将出现截
止失真,如图3-15b所
示,波形上端出现“削顶”。 (a) (b) (c)
当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 图3-15 静态工作点对输出电压Vo波形的影响
整在三极管线性工作范围的 (a) VO易出现饱和失真 (b)VO易出现截止失真
中心位置时,若输入信号 (c) VO波形上下半周同时出现失真
VI过大,VO的波形也会出现失真,上下同时出现“削顶”和“削顶”失真,如图3-15(c)所示。此时,用毫伏表测出VO的幅度,即为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
(3)输入电阻Ri的测量
输入电阻的测量电路如图3-16所示。

图3-16 测量输入电阻的电路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串联一只阻值已知的电阻RS(可取510Ω),见图3-16所示,通过毫伏表分别测出RS两端对地电压,求得RS上的压降(Vs-Vi),则:
所以有
通过测量VS和Vi来间接地求出RS上的压降,是因为RS两端没有电路的公共接地点。若用一端接地的毫伏表测量,会引入干扰信号,以致造成测量误差。
(4)输出电阻的测量
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可看成有源二端网络。如图3-17所示。

图3-17 测量输出电阻的电路
用毫伏表测出不接RL时的空载电压Vo’和接负载RL后的输出电压Vo,即可间接地推算RO的大小: 。
(5)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
放大电路频率特性是指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与输入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Av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下降到0.707Av。时所对应的频率定义为下限频率 和上限频率 ,通频带为 。
上、下限频率可用以下方法测量:先调节输入信号Vi使Vi频率为1kHz;调节Vi幅度,使输出电压Vo幅度为1V。保持Vi幅度不变,增大信号Vi的频率,Vo幅度随着下降,当Vo下降到0.707 V时,对应的信号额率为上限频率 ;保持Vi幅度不变,降低Vi频率,同样使Vo幅度下降到0.707 V时,
对应的信号频率为下限频率 。
(6)观察截止失真、饱和失
真两种失真现象
测量电路如图3-18所示,
在ICQ=3.0 mA,RL=∞情况下,
增大输入信号,使输出电压保
持没有失真,然后调节电位器
Rb2阻值,改变电路的静态工
作点,使电路分别产生较为明
显的截止失真与饱和失真,测
出产生失真后相应的集电极静
态电流。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 图3-18 共射放大电路举例

图3-19 共射放大电路对应的三个仿真电路图

图3-20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举例
三.实验内容
1.查阅手册并测试晶体三极管(3DG100D、CS9013)、场效应管(3DJ6G)的参数,记录所查和所测数据。
2.用晶体三极管3DG100D或CS9013组成如图3-21所示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通过改变电位器R2,使得VCE为4V,测量此时VCEQ、VBEQ、Rb的值,计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对应的三个参数值。

3.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测
量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
最大Av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
(1)RL=R4=∞(开路)②RL=R4=
10kΩ。
建议:最初使用1KHz、5mV的正
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进行测试;
然后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使用
双踪显示方式同时显示VI与
VO,进行监视,尽量选择较大幅
度的正弦信号作为放大器的VI,
在保证VO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 图3-21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进行测量。(若VO波形失真,所测动态参数就毫无意义)。
表3-09 静态数据记录表
实测值 实测计算值
VCE(V) VBE(V) Rb(KΩ) VCEQ(V) IBQ(μA) ICQ(mA)

表3-10 测AV的记录表
实测值 理论估算值 实测计算值
Vi(mV) Vo(mV) AV AV

4. 观察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并测出相应的集电极静态电流。
5. 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6.按照图3-10设计BJT的β测试电路,确定电路中所有元器件和输入电压的参数值,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

图3-10 BJT的β值测试电路图
*7.测量图3-18放大电路带负载时的上限频率 和下限频率 。
*8.实验电路如图3-20 所示,要求仿真并实物实现电路,计算并实测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四.思考题
1.Rb为什么要由一个电位器和一个固定电阻串联组成?
2.电解电容两端的静态电压方向与它的极性应该有何关系?
3.如果仪器和实验线路不共地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实验说明。
五.实验报告
1.按照实验准备的要求完成设计作业一份,并估算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2.记录实验中测得的有关静态工作点和电路的Au、Vo(max)、Ri和Ro的数据。
3.认真记录和整理测试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并画出输入、输出对应的波形图。
4.对测试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5.详细记录组装、调试过程中发生的故障或问题,进行故障分析,并说明排除故障的过程和方法。
6.写出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以及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

提示:
1.组装电路时,不要弯曲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应当将它们垂直地插入面包板孔内。
2.先分别组装好电路,经检查无误后,再打开电源开关。
3.测试静态工作点时,应关闭信号源。
4.本实验接点多,元器件多,组装时一定要确保接触良好,否则,会因接触不良,出现错误或造成电路故障。

⑥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之和等于发射极电流;基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有一定的正比关系,也就是二者的电流大小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也就是基极小的电流变化,在发射极就能有大的电流变化。

基极开路时,Iceo非常小,这个值越小越好。要使晶体管能够处于放大状态,必须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由于其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晶体管可用于各种各样的数字和模拟功能,包括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振荡器。晶体管可独立包装或在一个非常小的的区域,可容纳一亿或更多的晶体管集成电路的一部分。

(6)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扩展阅读:

改变外加垂直于半导体表面上电场的方向或大小,以控制半导体导电层(沟道)中多数载流子的密度或类型。它是由电压调制沟道中的电流,其工作电流是由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输运。这类只有一种极性载流子参加导电的晶体管又称单极型晶体管。

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输入阻抗高、噪声小、极限频率高、功耗小,制造工艺简单、温度特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放大电路、数字电路和微波电路等。

以硅材料为基础的金属0-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和以砷化镓材料为基础的肖特基势垒栅场效应管(MESFET )是两种最重要的场效应晶体管,分别为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和MES超高速集成电路的基础器件。

阅读全文

与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扭蛋机坏了怎么维修内部结构 浏览:733
帝豪空调保修 浏览:164
黄檀木家具怎么擦 浏览:956
coach包保修卡 浏览:86
如何是网考试维修 浏览:905
中山荣御家具 浏览:224
挪威家具品牌 浏览:665
重庆港天汽车维修中心 浏览:528
女式睡衣家居 浏览:628
大连佳合家居 浏览:613
5系保修期 浏览:709
客厅三个窗户怎么摆家具 浏览:362
申请监控维修费 浏览:947
银佳装订机维修电话 浏览:821
如何给房子做防水防霉 浏览:197
申请螺杆空压机维修怎么写 浏览:541
汽车pec故障如何维修 浏览:371
净水器上门维修收电话 浏览:328
苹果6s维修大概要多久 浏览:572
别墅后院如何做防水 浏览: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