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日本家用电器协会红外遥控协议

日本家用电器协会红外遥控协议

发布时间:2023-05-30 11:41:22

Ⅰ 红外遥控器有什么功能红外遥控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因为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人力来进行门的开关,而且人工成本一般都是较高的,所以现在的很多门都是采用自动化的装置,而自动化装置中就有很多使用红外遥控器,红外遥控器有哪些功能呢?红外遥控器还使用在很多的装置中,那么,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可以识别出人,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红外遥控器有什么功能
1.适用于编码式红外线遥控型家用电器;
2.可遥控多台家用电器;
3.具有一个学习/控制复用键、5~10个设备选择键,10~20个功能控制键,由一个设备选择键与各个功能控制键共同实现对一个设备的控制;
4.可通过一个设备选择键和各个功能控制键实现对多台设备返型的常用功能的学习和控制;
5.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
红外遥控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遥控器由红外接收及发射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中央控制器8031.程序及数据存储器、键盘及状态指示电路组成。
遥控器有两种状态:学习状态和控制状态。当遥控器处于学习状态时,使用者每按一个控制键,红外哪孝线接收电路就开始接收外来红外信号,同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过检波、整形、放大,再由CPU定时对其采样,将每个采样点的二进制数据以8位为一个单位,分别存放到指定的存储单元中去,供以后对该设备控制使用。当遥控器处于控制状态时,使用者每按下一个控制键,CPU从指定的存储单元中读取一系列的二进制数据,串行输出(位和位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采样时的时间间隔)给信号保持电路,同时由调制电路进行信号调制,将调制信号经放大后,由红外线发射二极管进行发射,从而实现对该键对应设备功能的控制。
红外线发射电路
按学习/控制键使CPU切换到控制状态,同时控制状态指示灯D6点亮,此时按下某一设备选择键,系统就会处于某一设备的控制状态下,再按下某一功能控制键时,系统通过设备号和功能键号进行寻址,找到对应设备对应功能键的数据存储区地址(这些数据是由学习该键功能时分点采集而得来的),依次读出这些数据,由CPU控制通过P1.5管脚依次以位为单位定时(时间间隔同采样时间间隔)输出给调制电路U2B的OUT管脚,经过由U2B、U2C、C5.R7.R8组成的调制电路调制后(调制频率为38KHZ),再由Q1放大,驱动D4进行红外遥漏缓猜控信号输出,以实现对所选设备的某一功能的控制。

Ⅱ 红外线的作用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唤慎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
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编辑本段]【红外线的物理性质】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编辑本段]【红外线的物理特性】
1.有热效应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
热效应的应用:
人体生病的时候,虽然外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由于局部皮肤的温度不正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感光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再与正常人的照片对比,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这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叫热谱图。
红外线照射到物体上最明显的效果就是产生热。冬天烤火,就是因为有大量的红外线从炉子里射到人身上,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热乎乎的。
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人们还研究出了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夜视仪在漆黑的夜晚也可以发现人的存在。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的温度高,人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就比他们强。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等。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以后温度就会升高。我们就可以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来加热物品。家庭用的红外线烤箱,浴室用的暖灯,也就是浴霸等等。
物体加热
可以利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烘干稻谷等作物。
烘干油漆,稻谷。
在医学上,还可以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进行理疗。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伤口就容易痊愈。
医学理疗
红外线的特性还有一条就是穿透能力很强。
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波长较长,易于衍射)
由于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并且不同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用电子仪器对接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察知被测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种技术叫做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监测森林火情、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还有我们每天都要关注的天气预报,也是红外线遥感技术。
红外线遥感
在战争中,当敌机飞进我们的阵地时,红外线望远镜早就接收到了由它的发动部分—发动机辐射来的大量红外线,红外线在望远镜的光电变换器中产生了电流,再由电流产生可见光。于是黑暗中的飞机在镜中就现原形了。
我们每天都用到的电视遥控器也是利用了红外线。遥控器的前段有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它可以发射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红外线遥控
[编辑本段]【红外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人体对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
红外线洞链悉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皮肤对红外线的反射程度与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40%。长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内)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纳乎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
红外线红斑
足够强度的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可出现红外线红斑,停止照射不久红斑即消失。大剂量红外线多次照射皮肤时,可产生褐色大理石样的色素沉着,这与热作用加强了血管壁基底细胞层中黑色素细胞的色素形成有关。
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红外线对眼的作用
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与短波红外线的作用有关;波长大于1.5微米的红外线不引起白内障。
光浴对机体的作用
光浴的作用因素是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光浴时,可使较大面积,甚至全身出汗,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并可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光浴作用可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增加,轻度核左移;加强免疫力。局部浴可改善神经和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因而可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全身光浴可明显地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加全身热调节的负担;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编辑本段]【设备与治疗方法】
红外线光源
1、红外线辐射器
将电阻丝缠在瓷棒上,通电后电阻丝产热,使罩在电阻丝外的碳棒温度升高(一般不超过500℃),发射长波红外线为主。
红外线辐射器有立地式和手提式两种。立地式红外线辐射器的功率可达600~1000瓦或更大。
近年我国一些地区制成远红外辐射器供医用,例如有用高硅氧为元件,制成远红外辐射器。
2、白炽灯
在医疗中广泛应用各种不同功率的白炽灯泡做为红外线光源。灯泡内的钨丝通电后温度可达2000~2500℃。
白炽灯用于光疗时有以下几种形式:
立地式白炽灯:用功率为250~1000W的白炽灯泡,在反射罩间装一金属网,以为防护。立地式白炽灯,通常称为太阳灯。
手提式白炽灯:用较小功率(多为200W以下)的白炽灯泡,安在一个小的反射罩内,反射罩固定在小的支架上。
3、光浴装置
可分局部或全身照射用二种。根据光浴箱的大小不同,在箱内安装40~60W的灯泡6~30个不等。光浴箱呈半圆形,箱内固定灯泡的部位可加小的金属反射罩。全身光浴箱应附温度计,以便观察箱内温度,随时调节。
红外线治疗的操作方法
1、患者取适当体位,裸露照射部位。
2、检查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
3、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一般如下:
功率500W以上,灯距应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灯距在30~40cm;功率200W以下,灯距在20cm左右。
4、应用局部或全身光浴时,光浴箱的两端需用布单遮盖。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光浴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40~50℃。
5、每次照射15~30分钟,每日1~2次,15~20次为一疗程。
6、治疗结束时,将照射部位的汗液擦干,患者应在室内休息10~15分钟后方可外出。
[附]注意事项
(1)治疗时患者不得移动体位,以防止烫伤。
(2)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3)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可射及眼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
(4)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5)血循障碍部位,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照射方式的选择和照射剂量
1、不同照射方式的选择
红外线照射主要用于局部治疗,在个别情况下,如小儿全身紫外线照射时也可配合应用红外线做全身照射。局部照射如需热作用较深,则优先选用白炽灯(即太阳灯)。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可用局部光浴;治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可用全身光浴。
2、照射剂量
决定红外线治疗剂量的大小,主要根据病变的特点、部位、患者年龄及机体的功能状态等。红外线照射时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感,皮肤可出现淡红色均匀的红斑,如出现大理石状的红斑则为过热表现。皮温以不超过45℃为准,否则可致烫伤。
主要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神经根炎,神经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痉挛性麻痹、弛缓性麻痹,周围神经外伤,软组织外伤,慢性伤口,冻伤,烧伤创面,褥疮,慢性淋巴结炎,慢性静脉炎,注射后硬结,术后粘连,瘢痕挛缩,产后缺乳,乳头裂,外阴炎,慢性盆腔炎,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溃疡等。
(二)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重度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等。
[附]处方举例
(1)红外线照射双膝关节:灯距40cm,30分钟,每日一次,7次。适应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2)红外线照射右侧胸廓(下半部)灯距50cm,20分钟,每日一次,8次。适应症:右侧干性胸膜炎
(3) 太阳灯照射腰骶部:灯距40cm,20~30分钟,每日一次,6次。适应症:腰骶神经根炎
(4)全身光浴:箱内温度40~45℃,20~30分钟,每日一次,8次。适应症: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5)左小腿局部光浴:20~30分钟,每日一次,8次。适应症:左侧腓总神经外伤
红外线污染
红外线近年来在军事、人造卫星以及工业、卫生、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红外线污染问题也随之产生。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其情况与烫伤相似,最初是灼痛,然后是造成烧伤。红外线对眼的伤害有几种不同情况,波长为7500~13000埃的红外线对眼角膜的透过率较高,可造成眼底视网膜的伤害。尤其是11000埃附近的红外线,可使眼的前部介质(角膜晶体等)不受损害而直接造成眼底视网膜烧伤。波长19000埃以上的红外线,几乎全部被角膜吸收,会造成角膜烧伤(混浊、白斑)。波长大于 14000埃的红外线的能量绝大部分被角膜和眼内液所吸收,透不到虹膜。只是13000埃以下的红外线才能透到虹膜,造成虹膜伤害。人眼如果长期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引起白内障。
红外线可以人为制造,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在焊接过程中也会产生,危害焊工眼部健康;一般的生物都会辐射出红外线,体现出来的宏观效应就是热度。
我们知道,热产生的原因,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做不规则运动.这个运动同时也辐射出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大部分都是红外线。
1、太阳光到了晚上的确是几乎没有了,但是地球上的物质都会辐射红外线,有的强烈有的平静。红外线照相是通过接收各种物质发出的红外线,再把他们展现出来,但是其本身不是通过发出红外线来照相的。
2、红外线透视和夜视是分别利用了红外线的不同性质。前面的夜视是因为人的肉眼不能看见红外线,而特殊设计的照相机和夜视仪却专门接受红外线,所以会出现我们觉得一片漆黑,而相机却能拍到东西,因为实际上到处都是红外线,对于红外照相机和夜视仪来讲是一片光明。
透视则是利用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要长,可以穿过一些可见光不能通过的面料(比如混棉和尼龙),所以通过一定的选择滤波,可以得到这些面料后面的图像。
生活中红外线的应用
高温杀菌,红外线夜视仪,监控设备,手机的红外口,宾馆的房门卡,汽车、电视机的遥控器、洗手池的红外感应,饭店门前的感应门

Ⅲ 红外遥控开关介绍 红外遥控开关特点

常见的开关都是按钮开关,或者是安装在墙壁上面的插座开关局扒桐,但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相对来说表现更加不错的红外遥控开关,那么什么是红外遥控开关呢?顾名思义它们是现代工业和家庭中常用的产品,作为一种智能化的控制工具,通过一个墙壁上的开关接收器以及一个遥控发射器组合而成,我们可以隔着一段距离远程进行监控,有兴趣的消桐坦费者朋友们就综合下文一起了解一下吧。我们为大家说明的就是关于红外遥控开关的介绍。

一、红外遥控开关介绍

遥控开关是现代工业或者现代家庭中常用产品之一,它由可移动的遥控发射器,以及固定在墙壁上的开关接收器组成,所有功能既可在墙壁开关上直接操作,也可以用遥控器远距离操控。

遥控开关分发射(遥控器)和接收(开关)两部分,发射器把控制电信号编码,然后调制(红外调制,电磁波调制和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转换成无线信号发送出去;接收原理:收到载有信息的无线电波信号,然后放大、解码,得到原先的控制电信号,将电信号再进行功率放大用来驱动相关的电气元件(可控硅、继电器和莫斯管)。

二、特点

1、采用无线数字识别技术,每个开关各自独立地址码,不会相互干扰。

2、兼容常规手动操作功能,无线射频遥控,无方向性。

3、依据国际电工惯例设计、安装、接线和普通机械墙壁开关完全相同。

4、适用各种类型的合格灯具、家此枣用电器等,无需另接外围器件。

5、开关与遥控器之间采用智能分键学习对码,可增配遥控器或增装多个开关。

6、内置异常保护功能及用户可换保险管,具有防雷功能。

7、嵌入式软件,修改方便,更新方便。

上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关于红外遥控开关的介绍以及特点方面的知识,由此入手可以得知和其它的按钮开关或者插座开关不太一样。一方面,这种红外遥控开关不需要我们手动触摸就可以远程监控,它们是包括一个可以移动的信号发射器以及一个固定在墙壁上面的开关接收器组合而成的,除此之外,这种红外遥控开关还利用了无线数字识别技术,安全可靠,性能更加不错,无论是拆卸还是更新也十分方便,大家可以综合上文、结合实际进行了解。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Ⅳ 什么是红外遥控

红外遥控是一种无抄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和手机系统中。

红外遥控的发射电路是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来发出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波;红外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三极管或硅光电池组成,它们将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送后置放大器。

(4)日本家用电器协会红外遥控协议扩展阅读:

由于红外线遥控不具有像无线电遥控那样穿过障碍物去控制被控对象的能力,所以,在设计家用电器的红外线遥控器时,不必要像无线电遥控器那样,每套(发射器和接收器)要有不同的遥控频率或编码(否则,就会隔墙控制或干扰邻居的家用电器)。

所以同类产品的红外线遥控器,可以有相同的遥控频率或编码,而不会出现遥控信号“串门”的情况。

这对于大批量生产以及在家用电器上普及红外线遥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红外线为不可见光,因此对环境影响很小,再由红外光波动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所以红外线遥控不会影响其他家用电器,也不会影响临近的无线电设备。

Ⅳ 红外遥控器原理 遥控器原理图

遥控器是一种用来远控卖桐机械的装置。现代的遥控器,主要是由集成电路电板和用来产生不同讯息的按钮所组成。下面一起来看看红外遥控器原理以及遥控器原理图吧。


红外遥控器原理


红外线遥控系统一般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发射器由指令键、指令信号产生电路、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及红外线发射器组成。当指令键被按下时,指令信号产生电路便产生所需要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信号经调制电路调制后,最终由驱动电路驱动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红外线遥控指令信号。


接收器由红外线接收器件、前置放大电路、解调电路、指令信号检出电路、记忆及驱动电路、执行电路组成。当红外接收器件收到发射器的红外指令信号时,它将红外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并送到前置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再经过解调器后,由信号检出电路将指令信号检出,最后由记忆电路和驱动电路驱动执行电路,实现各种操作。


控制信号一般以某些不同的特征来区分,常用的区分指令信号的特征是频率和码组特征,即用不同的频率或者编码的电信号代表不同的指令信号来实现遥控。所以红外遥控系统通常按照产生和区分控制指令信号的方式和特征分类,常分为频分制红外线遥控和码分制红外线遥控。



1红外遥控系统发射部分


红外遥控发射器由键盘矩阵、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驱动电路和红外发光二极管三部分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当有键按下时,系统延时一段时间防止干扰,然后启动振荡器,键编码器取得键码后从ROM中取得相应的指令代码(由0和1组成的代码),遥控器一般采用电池供电,为了节省电量和提高抗干扰能力,指令代码都是经32~56kHz范围内的载波调制后输出到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射管发射出940nm的红外光。当发送结束时振荡器也关闭,系统处于低功耗休眠状态。载波的频率、调制频率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不过家用电器多采用的是38kHz的,也就是用455kHz的振荡器经过12分频得到的。


遥控发射器的信号是由一串0和1的二进制代码组成的,不同的芯片对0和1的编码有所不同,现有的红外遥控包括两种方式:脉冲宽度调制(PWW)和脉冲位置调制(PPM或曼彻斯特编码)。两种形式编码的代表分别是NEC和PHILIPS的RC-5。


2红外遥控系统接收部分


接收部分是由放大器、限幅器、带通滤波器、解调器、积分器、比较器等组成的,比如采用较早的红外接收二极管加专用的红外处理电路的方法,如CXA20106,此种方法电路复杂,现在一般不采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以上所有的电路都集成在一个电路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体化红外接收头。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按载波频率的不同,型号也不一样。由于与CPU的接口的问题,大部分接收电路都是反码输出,也就是说当没有红外信号时输出为1,有信号输出时为0,它只有三个引脚,分别是+5V电源、地、信号输出。



系统的设计


1单片机编码发射部分


①键盘部分

红外遥控器的发射器电路比较简单,由一个4×4矩形键盘、一个PNP驱动三极管、一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两个限流电阻组成。要遥控哪台接收器由键盘输入,即由键盘输入要红外遥控的地址,地址经过编码、调制后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出去。

矩阵键盘部分由16个轻中枯坦触按键按照4行4列排列,将行线所接的单片机的I/O口作为输出端,而列线败手所接的作为输入。当没有键被按下时,所有输出端都是高电平,代表没有键按下。有键按下时,则输入线就会被拉抵,这样,通过读入输入线的状态就可以知道是否有键被按下。

键盘的列线接到P1口的低4位,行线接到P1口的高4位,列线P1.0~P1.3设置为输入线,行线P1.4~P1.7设置为输出线。

检测当前是否有键被按下。检测的方法是使P1.4~P1.7输出为0,读取P1.0~P1.3的状态,若P1.0~P1.3为全1,则无键闭合,否则有键闭合。

去除键抖动。当检测到有键按下后,延时一段时间再做下一步检测判断。

若有键按下,应该识别出是哪一个键闭合。方法是对键盘的行线进行扫描。P1.4~P1.7按下面4种组合依次输出1110,1101,1011,0111,在每组行输出时读取P1.0~P1.3,若全为1,则表示0这行没有键输入,否则有键闭合。由此得到闭合键的行值和列值,然后采用计算的方法或者查表的方法将闭合键的行值和列值转换成所定义的值。

为了保证每闭合一次CPU仅作一次处理,必须去除键释放时的抖动。产生的键值放在发送数据库区,30H存放的是产生的键值,即要遥控的8位地址共1字节,31H放的是和30H中的相同的8位地址,地址码重发了一次,主要是加强遥控器的可靠性,如果两次地址码不相同,则说明本帧数据有错,应该丢弃。32H放的是00H(为了编程简单),33H放的是0FFH,一共32位数据。要发送数据时,只要到那里读取数据即可,然后调用发射子程序发送。



②载波部分


根据前面介绍的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红外遥控器编码调制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生成一定时间长的电平就可以。再通过一个38kHz载波调制便可以发射编码。载波的产生方法有多种,可以由CMOS门电路RC振荡器构成,或者由555时基电路构成等。

在此次设计中采用的是CPU延时,即用定时器中断完成,用单片机的T0定时产生38kHz载波。设定定时器为方式2,即自动恢复初值的8位计数器。TL0作为8位计数器,TH0作为计数初值寄存器,当TL0计数溢出时,一方面置1溢出标志位TF0,向CPU请求中断,同时将TH0内容送入TL0,使TL0从初值开始重新加1计数。因此,T0工作于方式2,定时精度比较高。根据计算,设定38KHz的定时初值,采用12kHz晶振的定时初值为0F3H,用11.0592kHz晶振时的初值为0F4H,设定好定时器中断,在中断程序中只写入取反P2.0(CPLP2.0),当要发送数据1时,前面560μs高电平发送时,先打开定时器中断,再启动定时器,允许定时器工作,延时560μs再关定时器,后面1690μs的低电平因为不发送信号,所以可以直接置P2.0高电平后,延时1690μs即可;数据0前面的560μs高电平和数据1的一样,后面560μs的低电平因为不发送信号,所以可以直接置P2.0高电平后,延时560μs即可。




2红外接收解码电路


红外遥控接收采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它将红外接收二极管、放大器、解调、整形等电路安装在一起,只有三个引脚。红外接收头的信号输出端接单片机的INT0端,单片机中断INT0在红外脉冲下降沿时产生中断。电路如图3.3所示,图中增加一只PNP三极管对输出信号放大,R和C组成去耦电路抑制电源干扰。


3遥控信号的解码算法


平时,遥控器无键按下时,红外发射二极管不发出信号,遥控接收头输出信号1,有键按下时,0和1的编码的高电平经遥控接收头反相后会输出信号0,由于与单片机的中断脚相连,将会引起单片机中断(单片机预先设定为下降沿产生中断)。


遥控码发射时由9ms的高电平和4.5ms的低电平表示引导码,用560μs的高电平和560μs的低电平表示数据“0”,用560μs的高电平和1690μs的低电平表示数据“1”,引导码后面是4字节的数据。接收码是发射码的反向,所以判断数据中的高电平的长度是读出数据的要点,在这里用882μs(560~1690μs之间)作为标尺,如果882μs之后还是高电平则表示是数据1,将1写入寄存器即可(数据为1时还需要再延时一段时间使电平变低,用来检测下一个低电平的开始)。882μs后电平为低电平则表示是数据0,则将0写入寄存器中,之后再等待下一个低电平的到来。


继续接收下面的数据,当接收到32位数据时,说明一帧数据接收完毕,然后判断本次接收是否有效,如果两次地址码相同并且等于本系统的地址码,数据码和数据反码之和等于0FFH,则接收的本帧数据有效,点亮一只发光二极管,否则丢弃本次接收到的数据。


接收完毕后,初始化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准备下次遥控接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遥控器原理,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更多关于遥控器原理的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土巴兔学装修。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Ⅵ 什么是IrDA及其应用

IrDA器件及其应用电路设计
摘要:简要介绍IrDA红外数据传输的特征;详细说明各种常见IrDA类型器件的构成;重点阐述常用红外数据传输电路的设计及其注意事项。

本文就IrDA红外数据传输、各种IrDA器件的构成及其不同类型的红外通信电路设计进行综合阐述。

1 红外数据传输及其规范简介

红外数据传输,使用传播介质——红外线。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1mm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线。红外数据传输一般采孙喊春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75μm~25μm之间。红外数据协会成立后,为保证不同厂商的红外产品能获得最佳的通信效果,限定所用红外波长在850nm~900nm。

IrDA是国际红外数据协会的英文缩写,IrDA相继制定了很多红外通信协议,有侧重于传输速率方面的,有侧重于低功耗方面的,也有二者兼顾的。IrDA1.0协议基于异步收发器UART,最高通信速率在115.2kbps,简称SIR(Serial Infrared,串行红外协议),采用3/16 ENDEC编/解码机制。 IrDA1.1协议提高通信速率到4Mbps,简称FIR(Fast Infrared,快速红外协议),采用4PPM (Pulse Position Molation,脉冲相位调制)编译码机制,同时在低速时保留1.0协议规定。之后,IrDA又推出了最高通信速率在16Mbps的协议,简称VFIR(Very Fast Infrared,特速红外协议)。

IrDA标准包括三个基本的规范和协议:红外物理层连接规范IrPHY(Infrared Physical Layer Link Specification),红外连接访问协议IrLAP (Infrared Link Access Protocol) 和红外连接管理协议IrLMP(Infrared Link Management Protocol)。IrPHY规范制定了红外通信硬件设计上的目标和要求;IrLAP和IrLMP为两个软件层,负责对连接进行设置、管理和维护。在IrLAP和IrLMP基础上,针对一些特定的红外通信应用领域,IrDA还陆续发布了一些更高级别的红外协议,如TinyTP、IrOBEX、IrCOMM、IrLAN、IrTran-P等等。[1~3]

红外传输距离在几cm到几十m,发射角度通常在0~15°,发射强度与接收灵敏度因不同器件不同应用设计而强弱不一。使用时只能以半双工方式进行红外通信。

在此把符合IrDA红外通信协议的器件称为IrDA器件,符合SIR协议的器件称为SIR器件,符合FIR协议的器件称为FIR器件,符合VFIR协议的器件称为VFIR器件。

2 红外数据传输的基本模型

红外数据传输可用则耐图1简单表示。

3 IrDA器件的类型划分[3~8]

根据图1所述模型,把IrDA器件划分类型,如图2所示。

根据传输速率的大小,可以把IrDA器件区分为SIR、FIR、VFIR类型。如Vishay的红外收发器,TFDU4300是SIR器件,TFDU6102是FIR器件,TFDU8108是VFIR器件。

根据应用功耗的大小,可以把IrDA器件区分为标准型和低功耗型。低功耗型器件,通常使用1.8~3.6V电源,传输距离较小(约20cm),如Agilent的红外收发器HSDL-3203。标准型器件,通常使用DC5V电源,传输距离大(在30cm~几十m),如Vishay的红外接收器TSOP12xx系列,配合其发射器TSAL5100,传输距离可达35m。

使用上述三种分类方法,可以清晰地表明一个IrDA红外器件的性能。如Agilent的SIR标准型红外收发器HSDL-3000。

4 IrDA器件的构成及其使用[3~8]

4.1 红外发送器件

红外发送器大多是使用Ga、As等材料制成的红外发射二极管,其能够通过的LED电流越大,发射角度越小,产生的发射强度就越大;发射强度越大,红外传输距离就越远,传输距渗好离正比于发射强度的平方根。有少数厂商的红外发送器件内置有驱动电路。该类器件的构成如图3所示。

红外发送器件在使用时通常需要串联电阻,用以分压限流。

4.2 红外检测器件

红外检测器件的主要部件是红外敏感接收管件,有独立接收管构成器件的,有内含放大器的,有集成放大器与解调器的。后面两种类型的红外检测器件构成如图4所示。

接收灵敏度是衡量红检测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接收灵敏度越高,传输距离越远,误码率越低。

内部集成有放大与解调功能的红外检测器件通常还含有带通滤波器,这类器件常用于固定载波频率(如40kHz)的应用。

4.3 红外收发器件

红外收发器件集发射与接收于一体。通常,器件的发射部分含有驱动器,接收部分含有放大器,并且内部集成有关断控制逻辑。关断控制逻辑在发送时关断接收,以避免引入干扰;不使用红外传输时,该控制逻辑通过SD引脚接受指令,关断器件电源供应,以降耗节能。使用器件时需要在LED引脚接入适当的限流电阻。大多数红外收发器件带有屏蔽层。该层不要直接接地,可以通过串联一磁珠再接地,以引入干扰影响接收灵敏度。红外收发器件的构成如图5所示。

4.4 红外编/解码器件

编/解码,英文简称ENDEC,即实现调制/解调。编/解码机制,SIR器件多采用3/16 ENDEC,FIR器件多采用4PPM ENDEC。在此解释一下3/16 ENDEC,其它可参阅有关资料。3/16 ENDEC,即把一个有效数字位(bit)时间段,划分为16等分小时间段,以连续3个小时间段内有无脉冲表示调制/解调信息。红外编/解码器件,需要从外部接入时钟或使用自身的晶体振荡电路,进行调制或解调。

红外编/解码器件,有单独编码的集成器件,如键盘遥控红外编码器Mitsubishi的M50462AP;也有集编码/解码于一体的,这类器件较为多见,其构成如图6所示。

4.5 红外接口器件

红外接口器件,实现红外传输系统与微控制器、PC机或网络系统的连接。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器件有UART串行异步收发器件、USB接口转换器件等。

USB接口器件,实现红外收发与PC机的USB连接。集成度较高的USB接口器件如SigmaTel的STIr4200。STIr4200全兼容IrDA1.3和USB1.1,IrDA速率在2.4k~4Mbps,内含有红外编/解码器和4KB的FIFO缓存,20/28脚封装,可直接相联标准的IrDA收发器件,其构成如图7所示。

5 常用红外数据传输电路设计[3~9]

5.1 家电红外遥控收发电路的设计

彩电、空调、VCD等家用电器的遥控收发,是单向传输,通信距离通常在3~5m,调制/解调的载波频率通常在36~40kHz,可用“集成键盘编码IC+带驱动的红外发射管”构成发射遥控器,用“带放大与解调功能的红外检测器”构成接收端,接收后的信息可直接送给简易单片机(如AT89C2051),由单片机通过软件进行遥控功能识别并产生相应动作。

图8是一个通用的家电遥控收发电路框图。

5.2 PC机简易红外收发装置设计

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手机等,常常集成有含编/解码功能(38kHz载波)的5针红外接口;可以很容易地设计电路,给PC机配上红外收发装置,无须考虑调制/解调。

5针红外接口插座引脚定义了:一对电源脚Vcc和GND,一对收发接口IrTx(红外发射端)和IrRx(红外接收端),有一针NC未定义。

根据IrDA异步串行通信有关标准,IrTx引脚能提供 >6.0mA的输出电流,IrRx引脚在吸收<1.5 mA电流时就能对输入信号作出反应。依此可以设计出如图9(a)所示的简易红外收发装置。为进一步提高收发传输能力,可在发射端增加驱动,在接收端增加放大。这样做,分立元件过多,电路不够简洁。为简化电路,可以使用带有驱动和放大能力的红外收发器件。图9(b)就是用Zilog的红外收发器ZHX1010构成的简易收发装置。

给PC机加上红外收发装置后,需要对系统做如下设置:在BIOS中打开红外线接口,在使用时于设备管理器中启动“红外线监视器”。通常,PC机红外接口与其COM2口共用同一地址和中断,打开了红外接口,COM2口就不能再使用了。

5.3 RS232-IrDA红外收发电路设计

这种类型电路工作在异步串行通信方式下,可以直接采用“UART电平转换器件 + 红外编/解码器件 + 红外收发器件”构成。图10是一个设计举例,图中器件使用了Maxim的MAX232。MAX232完成RS232信号电平到标准数字信号电平(如5V系统)的转换,HSDL-7000是红外编/解码器。

5.4 USB-IrDA红外收发电路设计

设计这种类型的电路,最简捷的途经就是使用USB-IrDA接口器件。图11是采用SigmaTel的STIr4200接口器件的一个设计举例。STIr4200有一个可选择的外部增强性发射端口,如果要增强红外传输能力(如传输距离),可在该端口增加发射管。对于STIr4200,SigamTel提供有各种Windows版本的驱动程序,使用十分方便。

5.5 微控制器-IrDA红外收发电路设计

现在很多微控制器,内部集成有UART单元及其接口,支持IrDA标准,并可以直接与红外收发体系连接。图12是这类电路设计的一个举例。图中MCP2120是Microchip的红外可编程波特率编/解码器件。

有些微控制器,如80C51单片机,虽然内含有UART,却不支持IrDA标准或高速通信,不能直接相连红外收发体系。还有些微控制器,虽然所含的UART可以直接连接红外收发体系,但UART已用于其它目的。此时,可以选用UART接口器件。图13是80C51通过Maxim的MAX3110连接红外收发体系的,80C51单片机没有SPI接口。这里使用其I/O口,通过软件模拟SPI工作机制。MAX3110有一个收发传输中断脚,十分有利于软件编制。

6 红外数据传输电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① 要做好红外器件的选型。要求传输快速时,可选择FIR、VFIR收发器与编/解码器。要求长距离传输时,可选择大LED电流、小发射角发射器和灵敏度高的接收检测器。低功耗场合应用时,可选取低功耗的红外器件。要注意低功耗与传输性能之间存在着矛盾:通常低功耗器件,传输距离很小。这一点在应用时应该综合考虑。

② 红外数据传输是半双工性质的。为避免自身产生的信号干扰自身,要确保发送时不接收,接收时不发送,可以着眼于软件设计,使软件在一种状态时暂不理会另一种状态;同时要合理设置好收发之间的时间间隔,不立即从一种方式转入另一种方式。

③ 要合理设计好各种红外器件的供电电路,选择适当的DC-DC器件,恰当地进行电磁抑制,做好电源滤波。同时还要注意尽可能减少功耗,不使用红外电路时要在软件上能够控制关闭其供电。很多厂家对自己推出的红外器件都有推荐的电路设计,要注意参考并实验。

④ PCB设计时,要合理布局器件。滤波电感、电容等要就近器件放置,以确保滤波效果;红外器件与系统的地线要分开布置,仅在一点相连;晶体等振荡器件要靠近所供器件,以减少辐射干扰。

⑤ 增大红外传输距离、提高收发灵敏度的方法:增加发射电路的数量,使几只发射管同时启动发送;在接收管前加装红色滤光片,以滤除其它光线的干扰;在接收管和发射管前面加凸透镜,提高其光线采集能力等等。

Ⅶ 遥控器是什么原理

遥控器是什么原理
工作原理一:红外遥控器原理 很多电器都采用红外线遥控,那么红外线遥控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红外线。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 遥控器[1]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常用的红外线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目前大量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距法来粗略判定。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 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15mW左右),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前些年常用μPC1373H、CX20106A等红外接收专用放大电路。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VO或OUT)。红外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可参考厂家的使用说明。成品红外接收头慎轮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调试和外壳屏蔽,使用起来如同一只三极管,非常方便。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 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陶振来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56kHz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 由于各生产厂家生产了大量红外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需要时按图索骥即可。因此,现在红外遥控在家用电器、室内近距离(小于10米)遥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路控制的红外遥控系统 多路控制的红外发射部分一般有许多按键,代表不同的控制功能。当发射端按下某一按键时,相应地在接收端有不同的输出状态。 接收端的输出状态大致可分为脉冲、电平、自锁、互锁、数据五种形式。“脉冲”输出是当按发射端按键时,接收端对应输出端输出一个“有效脉冲”,宽度一般在100ms左右。“电平”输出是指发射端按下键时,接收端对应输出端输出“有效电平”,发射端松开键时,接收端“有效电平”消失。此处的“有效脉冲”和“有效电平”,可能是......
遥控宽租信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遥控器的工作原理

是在遥控器的内部芯片中存放了对应电器可以解析的编码,从而在使用中可以和电器进行互相通信,电器在接受到郸控器传来的信号后执行相应的功能,即实现了遥控。
遥控器的原理是什么
红外线传输信号

遥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把要想传递的信息通过控制器,以光,电,声等方式与相对应的接收器互通联系执行型岁过程叫遥控,(红外遥控,声波遥控,无线电遥控)最简单的是红外线遥控,把红外发射管通合适的电流,接收管被照射后就会出现一个电压变化,这个电压变化可以用来控制灯简单亮与灭过程,这个就是最简单的遥控原理,为了能控制更多的状态,必须进行编码,红外发射管的电流不是持续状态,是一个连续通电断电过程,比如在规定时间内,通电3次断电2次来代表一个意思,通过组合及间隙长短来代表很多意思,这就是最原始的解码过程(一种约定),对于接受器接到编码可能有丢失现象,为了可靠发送,还要在信息后面发一个补码,实际使用远非这些。。。。。。。
电视机遥控器的工作原理
现在使用的遥控器使用的频率都是38KHZ,是用一定方式对不同的按键进行编码,通过专用的集成电路产生调制波,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出去。电视机接收之后进行解码再执行相应的动作。不同频率的红外脉冲信号对应不同的命令,而这种脉冲是用石英实现的,通电之后石英的震动频率非常快而且很均匀,所以可以用它实现不同的脉冲频率。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起始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9ms~18ms),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码(9ms~18ms)和这8位数据的反码(9ms~18ms)组成。如果键按下超过108ms仍未松开,接下来发射的代码(连发代码)将仅由起始码(9ms)和结束码(2.5ms)组成。代码格式(以接收代码为准,接收代码与发射代码反向)①位定义②单发代码格式③连发代码格式注:代码宽度算法:16位地址码的最短宽度:1.12×16=18ms 16位地址码的最长宽度:2.24ms×16=36ms已知8位数据代码及其8位反代码的宽度和不变:(1.12ms+2.24ms)×8=27ms∴32位代码的宽度为(18ms+27ms)~(36ms+27ms)1. 解码的关键是如何识别“0”和“1”,从位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0”、“1”均以0.56ms的低电平开始,不同的是高电平的宽度不同,“0”为0.56ms,“1”为1.68ms,所以必须根据高电平的宽度区别“0”和“1”。如果从0.56ms低电平过后,开始延时,0.56ms以后,若读到的电平为低,说明该位为“0”,反之则为“1”,为了可靠起见,延时必须比0.56ms长些,但又不能超过1.12ms,否则如果该位为“0”,读到的已是下一位的高电平,因此(1.12ms+0.56ms)/2=0.84ms最为可靠,一般取0.84ms左右均可。2.根据码的格式,应该等待9ms的起始码和4.5ms的结果码完成后才能读码。 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是一种集红外线接收和放大于一体,不需要任何外接元件,就能完成从红外线接收到输出与TTL电平信号兼容的所有工作,而体积和普通的塑封三极管大小一样,它适合于各种红外线遥控和红外线数据传输。
遥控器的键盘是什么原理
黑色的柱状物那是 导电橡胶,
万能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遥控器的实现原理,是在遥控器的内部芯片中存放了对应电器可以解析的编码,从而在使用中,可以和电器进行互相通信.

万能遥控器的实现原理就是对芯片内部的存储器进行了扩展,先收集市场上可能存在的所有遥控器的编码,然后将这些编码存储在万能遥控器内部的芯片里,对这些编码根据电器的型号进行编号(也就是代码表),在实际使用时,根据电器的型号从代码表里找到编号,按照使用要求输入编号,就可以使用了。

万能遥控器并非万能,它和内部芯片中预先存储的编码有关。
灯遥控器的原理
灯的开关可以用电阻、电容、晶体管和继电器等模拟元器件设计一种红外遥控开关,系统供电采用电容降压型直流稳压辅助电源;利用电容充放电时间的不同解决了开和关的问题。详细介绍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数字式遥控开关原理,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中、短距离电器设备的开关控制。其工作原理如下 微处理器芯片IC1内部的振荡器通过2、3脚与外部的振荡晶体X组成一个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信号(480kHz)。此信号送入定时信号发生器后产生40KHz的正弦信号和定时脉冲信号。正弦信号送入编码调制器作为载波信号;定时脉冲信号送制扫信号发生器、键控输入编码器和指令编码器作为这些电路的时间标准信号。 IC1内部的扫描信号发生器产生五中不同时间的扫描脉冲信号,由5~9脚输出送至键盘矩阵电路。当按下某一键时,相应于该功能按键的控制信号分别由10~14脚输入到键控编码器,输出相应功能的数码信号。然后由指编码器输出指令码信号,经过调制器调制在载波信号上,形成包含有功能信息的高频脉冲串,由17脚输出经过晶体管BG放大,推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D发射出脉冲调制信号。
手机万能遥控器的遥控原理
众所周知,任何红外线的信号都是可以由一串二进制编码翻译表达出来的,手机通过外设或内部遥控模块电压信号都可以传递出一串含有二进制编码信息,转化为红外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出来。 本课题旨在通过智能手机的软件支持,配合一个外接硬件红外发射模块内转化为红外线输出,达到各种电器遥控器合为一体的目的,力求为使用者带来方便。软件部分乐云遥控背景--微软的Windows Mobile、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等手机操作系统都有成熟的软件开发平台,个人和第三方组织为智能手机开发专门的应用软件是一门成熟的技术。软件部分使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作为平台,在其基础上编写相应软件,来操纵红外发射模块。乐云遥控软件部分所实现的功能是:1) 遥控器面板的选择以及绘制。2) 遥控器面板上的按键与对应要发出的红外遥控信号所对应的控制音频信号之间的 触发关系对应选择遥控码库。3) 通过手机外设接口的发射红外线遥控代码。硬件部分为了实现用红外线遥控家用电器的目的,需要在现有的智能手机以外加入一个硬件模块,以实现发射红外控制电器的目的。智能手机支持红外功能的不多 部分型号三星GALAXY S4 诺基亚很多老手机 不过目前很多新出的手机会考虑加红外功能最后的用处是可以装个乐云遥控软件当家电遥控器。
遥控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现在流钉的是红外线遥控。以前还有超声波遥控、无线电遥控等。

下边简单介绍一下红外线遥控的原理。

被控设备一般都是有一个cpu(俗称微电脑)。它执行某一个动作(例如开机)需要一个指令码(例如001001)。这个指令码储存在遥控器的芯片内。当按下遥控器的开机键时。这个001001指令码首先从遥控器的芯片内读出,然后调制在一定频率的红外线上,从遥控器前端的红外发射二极管发射出来。

被遥控的设备前端有一个红外接收器,它会接收到遥控器发射的经过调制的红外信号,然后滤除干扰信号,解调出指令码,并把指令码传送给cpu。cpu接到这个指令码后就会执行相应的动作,例如开机。

以上解答供参考。

Ⅷ 红外通信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由于室内无线光通信所具有的灵活、便捷及高速等特性,在国外,如美
国,日本等国家,许多研究所和企业长期进行该领域的研究,并陆续有产品
从实验室走向商用。
自从1979年IBM公司的F.R.Gfeller发表了较有影响的关于红外通信设
计与实验的论文以来,有许多学者在进行红外无线通信的研究。美国加州
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在IBM和HP公司的资助下进行了红外
无线通信的研究。以J.R.Barry和M.Kaim为首的一批研究人员对室内无线红
外光的漫射光通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更进一步资料较为保密。
美国圣地亚哥AstroTerra公司,已做出可以在3km、skxlz、sklll,速率高
达155Mbps、622Mbps、2.SGbpS的点对点产品研究及实验,并在洛杉矶、拉
斯维加斯、圣地亚哥等地作了外场实验圈。
Daniell等人研究了采用手持终端的无线红外厂区网络。该网络采用蜂窝
结构,所有的红外Cell与高速光纤骨干网相连。骨二二网上接有IsDN PABX。
红外手持终端有两种类型:(l)普通型:含标准的甩话业务及少量的数据业
务,用于猛册亏移动的手持终端;(2)高性能型:具有内置处理能力,使传感器的
数据速率降低至与红外信道兼容,可用于与高速数据设备接口。红外信道采
用的协议类似ISDN协议,每个红外Cell的信道速率为标准ISDN速率:
日本邮政省则组织了“强红外无线光通信技术'用于计算机、多媒体终
端及移动通信中的联网计划,并早就在城市大楼间取得了应用。
以色列许多公司参与了国际市场竞争,有的产品已打入中国市场。而在
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报道。
除此之外,北京大学电子学系焦秉立教授主持开发的项目:新一代计算
机红外姿档线通讯网络,得到了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和有关公司资金的投入。项
目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以红外扩频为基本技术的室内红外通信网络的设计,使
带有红外接口的通用设备,如:便携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可以灵活地以
无线方式入网络,并接枝神收和发送信息。现己开发成功公共场所的网络服务系
统,室内会议网络系统开发工作将于近期完成,另夕、,可提高红外通信距离
的扩频调制技术及网络系统也处于研制中。
由以上可知,作为有线通信的有力补充,室内无线光通信受到越来越大
的重视。展望未来,其必将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数据通信领域中占据重要一
席。因此,对室内无线光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随着PDA、便携PC等数据终端及多媒体终端的广泛应用,要求传统局域网
由有线转为无线发展,个人通信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无线局域网的发展。从
红外通信的应用来看,其单工方式的红外遥控技术己经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
中,目前的新应用领域主要是双工方式,将来还会发展到全双工方式。由于
红外无频带使用上的限制,其分布式视频应用也将取得成功。随着B一ISDN
的普及,高速红外无线通信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无线光通信,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
开发,研究在室内漫射局域网通信的码率以及误码率,在国外己经有一定成
果,但在技术上还处在保密阶段,关键技术还不为所知。为了以后不在技术
上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对红外室内红外通信进行研究,本文就在这个基础上,
主要研究红外室内漫射信道,研究不同的编码调制技术以及采用均衡技术的
系统技能,论证了不同编码调制技术对抑制码间干扰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日本家用电器协会红外遥控协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路堵墙 浏览:366
天津维修电机厂家电话 浏览:427
晋安家电大卖场怎么样 浏览:709
国家电网县级工资有多少 浏览:944
家电维修114推广效果怎么样 浏览:698
仓库防水包括什么 浏览:282
注胶防水补漏是什么 浏览:429
一统家居欺骗 浏览:478
北仑区办公家具回收市场在哪里 浏览:229
琴冠手表维修点 浏览:864
液晶电视鬼脸维修视频教程 浏览:662
库房维修合同要交什么印花税吗 浏览:974
在家具厂做文员难不难 浏览:108
oppo维修如何预约 浏览:371
襄阳vivo维修点 浏览:652
小米深圳顺维修电话号码是多少钱 浏览:651
50年代家用电器有哪些 浏览:939
寄家电什么划算 浏览:998
房车家具板多少钱一张 浏览:136
高压电设备维修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浏览: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