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集成电路之父

集成电路之父

发布时间:2023-05-19 16:22:27

Ⅰ 集成电路是谁发明的

就像阿塔纳索夫曾与莫奇利为谁发明了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而对簿公堂一样,回在究竟是谁最先发明了答集成电路这件事上,诺伊斯所在的仙童公司也曾与柯尔比所在的德州仪器公司大打官司。其实,也许可以说诺伊斯和柯尔比都是集成电路之父,因为前者发明了基于硅的集成电路,后者发明的是基于锗的集成电路。在这场竞争中诺伊斯是笑到最后的人,因为今日的半导体工业已几乎是硅集成电路的天下了。

半导体对罗伯特·诺伊斯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诺伊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Philco公司的晶体管部门。60至70年代,随着半导体工业巨大的商业潜力逐渐显现,大批风险投资家涌入硅谷,与计算机相关的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成立。1968年,诺伊斯和戈登·摩尔、安德鲁·格鲁夫以及其他几名仙童公司雇员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业界的又一段传奇由此开始。

Ⅱ 是谁发明了电脑

约翰·冯卜梁睁·诺依曼。
约翰·冯·诺依曼,著名匈渣明牙利裔美籍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型岁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冯·诺依曼从小就显示出数学和记忆方面的天才,从孩提时代起,冯诺依曼就有过目不忘的天赋。

Ⅲ 朱庆育为什么是大佬

朱庆育之所以被称为大佬,是因为他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有着卓越的成就和影响力。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成员之一,他在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至兆仔野关重要的作用。族喊

首先,朱庆育是一位有着深厚技术功底的人才。他是阿里巴巴最早的一批程序员之一戚差,参与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开发和架构设计。他对技术的理解和把握,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朱庆育是一位具有商业眼光的人才。他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初期,就深入了解市场,寻找商业机会。他推动了公司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新局面。

再次,朱庆育是一位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才。他在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推动了公司的创新和发展。他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社会责任和发展。

综上所述,朱庆育之所以是大佬,是因为他在技术、商业、创新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才能和贡献,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Ⅳ 谁发明了电脑阿

发明者:艾克特及曼奇里(美国人) 年份:1945年 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要讲电脑,先要提出电脑的位让岩代号,英国的布尔建乱滑庆哗握立布尔代数的一殷逻辑法,为现代的计算机及电脑奠下基础。至於第一「台」电脑是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内,该电脑名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中文名为「电子数字积分仪电脑」。

Ⅳ 集成电路是谁发明的

​集成电路是不是谁发明的,是科技进步的产物。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它在电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电路发明者为杰克·基尔比(基于硅的集成电路)和罗伯特·诺伊思(基于锗的集成电路)。当今半导体工业大多数应用的是基于硅的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同时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成产。它不仅在工、民用电子设备如电视机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军事通信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
总体来看,IC设计业与芯片制造业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已分别达到25.3%和31%;封装测试业所占比重则相应下降,2010年为43.7%,但其所占比重依然是最大的。

据《中国集成电路封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IC 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业的格局也正不断优化。2010年,国内IC设计业同比增速达到34.8%,规模达到363.85亿元;芯片制造业增速也达到31.1%,规模达到447.12亿元;封装测试业增速相对稍缓,同比增幅为26.3%,规模为629.18亿元。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集聚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区域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2010年三大区域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整体产业规模的近95%。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分布在省会城市和沿海的计划单列市,并呈现“一轴一带”的分布特征,即东起上海、西至成都的沿江发展轴以及北起大连、南至深圳的沿海产业带,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无锡、苏州和杭州六大重点城市。

去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从财税、投融资、研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集成电路产业诸多优惠,政策覆盖范围从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延伸至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好转。前瞻网《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表示,根据国家规划,到2015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满足国内30%的市场需求。芯片设计能力大幅提升,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而封装测试业进入国际主流领域。“十二五”期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将步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Ⅵ 电路是什么意思

基本概念

电流流过的回路叫做电路,又称导电回路。

电路

根据一定的任务,把所需的器件,用导线相连即组成电路。电路是电力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硬件等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能和电信号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处理和储存等作用。

最简单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负载),中间环节(导线,开关等元器件)三部分组成。[7]电路导通时叫做通路,断开时叫开路。只有通路,电路中才有电流通过。电路某一处断开叫做断路或者开路。如果电路中电源正负极间没有负载而是直接接通叫做短路,这种情况是决不允许的。另有一种短路是指某个元件的两端直接接通,此时电流从直接接通处流经而不会经过该元件,这种情况叫做该元件短路。开路(或断路)是允许的,而第一种短路决不允许,因为电源的短路会导致电源烧坏,用电器短路会导致用电器、电表等无法正常工作现象的发生。

专业理解

电路是电流所流经的路径,或称电子回路,是由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用电器),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电源和开关等,构成的网络。

电路规模的大小,可以相差很大,小到硅片上的集成电路,大到高低压输电网。根据所处理信号的不同,电子电路可以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模拟电路

将连续性物理自然变量转换为连续的电信号,并通过运算连续性电信号的电路即称为模拟电路。模拟电路对电信号的连续性电压、电流进行处理。

最典型的模拟电路应用包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线性运算电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微分和积分电路)。运算连续性电信号。

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亦称为逻辑电路

将连续性的电讯号,转换为不连续性定量的电信号,并运算不连续性定量电信号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中,信号大小为不连续并定量化的电压状态。

多数采用布尔代数逻辑电路对定量后信号进行处理。典型数字电路有,振荡器、寄存器、加法器、减法器等。运算不连续性定量电信号。

·集成电路亦称为IC (Integrated Circuit)。

·运用集成电路设计程式(IC设计),将一般电路设计到半导体材料里的半导体电路(一般为硅片),称为积体电路。·利用半导体技术制造出集成电路(IC)。

类型及概念

·电源电路:产生各种电子电路的所需求电源。

·电子电路:亦称电气回路。

·基频电路,基频,低频率,使用基频元件。

·高频电路,高频,高频率,使用高频元件。

·被动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体…等,有分基频被动元件、高频被动元件。

·主动元件:如电晶体、微处理器…等有分基频主动元件、高频主动元件。

微处理器电路:亦称微控制器电路,形成计算机、游戏机、(播放器影、音)、各式各样家电、滑鼠、键盘、触控…等。

电脑电路:为微处理器电路进阶电路,形成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掌上型电脑、工业电脑…各样电脑等。

通讯电路:形成电话、手机、有线网路、有线传送、无线网路、无线传送、光通讯、红外线、光纤、微波通讯、卫星通讯等。

显示器电路:形成萤幕、电视、仪表等各类显示器。

光电电路:如太阳能电路。

电机电路:常运用於大电源设备、如电力设备、运输设备、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

集成电路发明

杰克·基尔比(Jack S. Kilby) 集成电路之父

1958年9月12日,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发明诞生

1947年,伊利诺斯大学毕业生杰克·基尔比怀着对电子技术的浓厚兴趣,在威斯康星州的密尔瓦基找了份工作,为一个电子器件供应商制造收音机、电视机和助听器的部件。工余时间,他在威斯康星大学上电子工程学硕士班夜校。当然,工作和上课的双重压力对基尔比来说可算是一个挑战,但他说:“这件事能够做到,且它的确值得去努力。”

取得硕士学位后,基尔比与妻子迁往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供职于德州仪器公司,因为它是惟一允许他差不多把全部时间用于研究电子器件微型化的公司,给他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和不错的实验条件。基尔比生性温和,寡言少语,加上6英尺6英寸的身高,被助手和朋友称作“温和的巨人”。正是这个不善于表达的巨人酝酿出了一个巨人式的构思。当时的德州仪器公司有个传统,炎热的8月里员工可以享受双周长假。但是,初来乍到的基尔比却无缘长假,只能待在冷清的车间里独自研究。在这期间,他渐渐形成一个天才的想法:电阻器和电容器(无源元件)可以用与晶体管(有源器件)相同的材料制造。另外,既然所有元器件都可以用同一块材料制造,那么这些部件可以先在同一块材料上就地制造,再相互连接,最终形成完整的电路。他选用了半导体硅。

“我坐在桌子前,待的时间好像比平常晚一点。”他在1980年接受采访时回忆说,“整个构想其实在当天就已大致成形,接着我将所有想法整理出来,并在笔记本上画出了一些设计图。等到主管回来后,我就将这些设计图拿给他看。当时虽然有些人略有怀疑,但他们基本上都了解这项设计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那一天,公司的主管来到实验室,和这个巨人一起接通了测试线路。试验成功了。德州仪器公司很快宣布他们发明了集成电路,基尔比为此申请了专利。开创了硅时代。当时,他也许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项发明的价值。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他说:“我知道我发明的集成电路对于电子产业非常重要,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它的应用会像今天这样广泛。”

影响

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为开发电子产品的各种功能铺平了道路,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第三代电子器件从此登上舞台。它的诞生,使微处理器的出现成为了可能,也使计算机变成普通人可以亲近的日常工具。集成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更多方便快捷的电子产品,比如常见的手持电子计算器,就是基尔比继集成电路之后的一个新发明。直到今天,硅材料仍然是我们电子器件的主要材料。

诺贝尔奖

2000年,集成电路问世42年以后,人们终于了解到他和他的发明的价值,他被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曾经这样评价基尔比:“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1959年,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罗伯特·罗伊斯申请了更为复杂的硅集成电路,并马上投入了商业领域。但基尔比首先申请了专利,因此,罗伊斯被认为是集成电路的共同发明人。罗伊斯于1990年去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杰克·基尔比相当谦逊,他一生拥有六十多项专利,但在获奖发言中,他说:“我的工作可能引入了看待电路部件的一种新角度,并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自此以后的多数成果和我的工作并无直接联系。

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开关、连接导线和用电器四大部分组成。实际应用的电路都比较复杂,因此,为了便于分析电路的实质,通常用符号表示组成电路实际原件及其连接线,即画成所谓电路图。其中导线和辅助设备合称为中间环节。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电源的功能是把非电能转变成电能。例如,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由于非电能的种类很多,转变成电能的方式也很多。电源分为电压源与电流源两种,只允许同等大小的电压源并联,同样也只允许同等大小的电流源串联,电压源不能短路,电流源不能断路。

在电路中使用电能的各种设备统称为负载。负载的功能是把电能转变为其他形式能。例如,电炉把电能转变为热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等等。通常使用的照明器具、家用电器、机床等都可称为负载。

连接导线用来把电源、负载和其他辅助设备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起着传输电能的作用。

辅助设备辅助设备是用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分配、保护及测量等作用的。辅助设备包括各种开关、熔断器、电流表、电压表及测量仪表等。

串联电路

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

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开关在任何位置控制整个电路,即其作用与所在的位置无关。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经过一盏灯的电流一定经过另一盏灯。如果熄灭一盏灯,另一盏灯一定熄灭。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 若想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 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 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电子元件的电阻和,各处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为电路组成二种基本的方式之一。例如,一个包含两个电灯泡和一个9 V电池的简单电路。若两个电灯泡分别由两组导线分开地连接到电池,则两灯泡为并联。

特点: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损坏,其他支路不受影响。

电路中物理学


电路的作用是进行电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因此,用一些物理量来表示电路的状态及各部分之间能量转换的相互关系。

电流的含义

电流在实用上有两个含义:第一,电流表示一种物理现象,即电荷有规则的运动就形成电流。第二,本来,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而电流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积的电荷量,其单位是安培(库/秒),简称安,用大写字母A表示。但电流强度平时人们多简称电流。所以电流又代表一个物理量,这是电流的第二个含义。

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真实方向和正方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习惯上总是把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这就是电流的实际方向或真实方向,它是客观存在,不能任意选择,在简单电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能通过电源或电压的极性很容易地确定下来。

但是,在复杂直流电路中,某一段电路里的电流真实方向很难预先确定,在交流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随时间变化的。这时,为了分析和计算电路的需要,引入了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参考方向又叫假定正方向,简称正方向。

所谓正方向,就是在一段电路里,在电流两种可能的真实方向中,任意选择一个作为参考方向(即假定正方向)。当实际的电流方向与假定的正方向相同时,电流是正值;当实际的电流方向与假定正方向相反时,电流就是负值。

换一个角度看,对于同一电路,可以因选取的正方向不同而有不比较电压和电位的概念可以看出,电场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到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电位是电压的一个特殊形式同的表示,它可能是正值或者是负值。要特别指出的是,电路中电流的正方向一经确定,在整个分析与计算的过程中必须以此为准,不允许再更改。

从数值上看,AB两点之间的电压是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时所做的功;而电场中某点的电位等于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自该点移动到参考点所做的功。。对于电位来说,参考点是至关重要的。在同一电路中,当选定不同的参考点,同一点的电位数值是不同的。

原则上说,参考点可以任意选定。在电工领域,通常选电路里的接地点为参考点,在电子电路里,常取机壳为参考点。

在实际应用时,仅知道两点间的电压往往不够,还要求知道这两点中哪一点电位高,哪一点电位低。例如,对于半导体二极管来说,还有其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时才导通;对于直流电动机来说,绕组两端的电位高低不同,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可能是不同的。由于实际使用的需要,要求我们引入电压的极性,即方向问题。

电路中因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所引起的电位差,叫做电动势。用字母E表示,单位是伏特。在电路中,电动势常用符号δ表示。

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以灯泡为例,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灯泡的亮暗由实际电功率决定,不用所通过的电流、电压、电能、电阻决定![5]

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基本公式是I=U/R(电流=电压/电阻)

诺顿定理:任何由电压源与电阻构成的两端网络, 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网络。

戴维宁定理:任何由电压源与电阻构成的两端网络, 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网络。

分析包含非线性器件的电路,则需要一些更复杂的定律。实际电路设计中,电路分析更多的通过计算机分析模拟来完成。

它是线性元件的一个重要定理。在线性电阻中,某处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分别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和b条支路的电路,假设各条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取关联参考方向,并令(i1,i2,···,ib)、(u1,u2,···,ub)分别为b条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则对于任何时间t,有i1*u1+i2*u2+···+ib*ub=0。

在对偶电路中,某些元素之间的关系(或方程)可以通过对偶元素的互换而相互转换。对偶的内容包括:电路的拓扑结构、电路变量、电路元件、一些电路的公式(或方程)甚至定理。

所有的电路在工作时,每一个元件或线路都会有能量的工作运用,即电能运用,而所有电路里的电能工作运用即称为电路功率。

电路或电路元件的功率定义为:【功率=电压*电流(P=I*V)】。

自然界里能量不会消灭,固有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电路总功率=电路功率+各电路元件功率。例如:【电源(I*V)=电路(I*V)+ 各元件(I*V)】

在电路中的能量有时会变为热能或辐射能…等其他能量到空气中,这就是电路或电路元件会发热的原因,不会全部形成电能于电路中,有【总能量=电能+热能+辐射能+其他能量】。

串联电路

1. 电流处处相等: I总=I1 =I2 =I3 =……=In

2. 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U总=U1+U2+U3+……+Un

3. 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总=R1+R2+R3+……+Rn

(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长度,增大电阻)

4.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

5.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n

6. 总电热等于各电热之和:Q总=Q1+Q2+……+Qn

7. 等效电容量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倒数之和:1/C总=1/C1+1/C2+1/C3+……+1/Cn

8. 电压分配、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率跟电阻成正比:(t相同)

U1/U2=R1/R2,W1/W2=R1/R2,P1/P2=R1/R2,Q1/Q2=R1/R2。或写成U1/U2=W1/W2=P1/P2=Q1/Q2=R1/R2

9.在一个电路中,若想控制所有电器, 即可使用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1.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并且等于电源两端电压:

U总=U1=U2 =U3=……=Un;

2.干路电流(或说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总=I1 +I2 +I3 +……+In;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

1/R总=1/R1+1/R2+1/R3+……+1/Rn或写为:R=1/(1/(R1+R2+R3+……+Rn));

(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横截面积,减少电阻)

4.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

5.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n

6. 总电热等于各电热之和:Q总=Q1+Q2+……+Qn

7.等效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之和:C总=C1+C2+C3+……+Cn

8. 在一个电路中, 若想单独控制一个电器, 即可使用并联电路。

Ⅶ 在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谁

1.现代实验科学之父: 伽利略 是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先驱之一,他所研究的范畴极广,从物体的力、运动到声音、光和宇宙的现象,均包含其中。而钟摆的发明及望远镜的改良,也使得他的声名传遍欧洲,成为众所皆知的科学家。 2.集成电路之父(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克.圣克莱尔.基尔比工程师 集成电路是历史上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它为无数的其他发明铺平了道路。在过 去的40年里,基尔比不仅亲自看到了他的发明所改变的世界,而且得到了迟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3.古希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有很多,而且十分脍炙人口。阿基米德在数学、物理、机械工程学上的发明与发现,使得很多人认为他是除了牛顿以外,世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有人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个数学家之一(另外二人是牛顿 和高斯 4.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名门世家的后代 出生在1809年的英格兰,他的祖父是当代颇有名望的科学家、发明家、医生,父亲也是一位名医,他的外祖父和舅舅因为研制中国瓷器,改进工艺有功,舅舅乔赛亚因而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达尔文可以说是出于名门世家,不过达尔文对医学或瓷器可没太大的兴趣,他天生喜欢各种动物,而且特别喜欢蒐集各种植物、贝壳和矿石的标本,这些东西看在父亲眼里,十分忧心。 5.现代科学之父:牛顿 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叫做乌尔索坡的偏僻村落,那年是西元1642年,由于早产,从小就衰弱多病,没有人寄望他能顺利长大,但是他却奇迹似的存活下来。在他出生前,父亲就过世了,母亲在他3岁的时后改嫁。牛顿小时候被外婆抚养长大,个性有点孤僻、内向、害羞。牛顿小时候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优秀,可是对于一切他不明白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并且会不厌其烦的动手去做实验,同时很有木刻模型及机械方面的天份,他还发明了水钟、风车及灯笼等东西,可以说是一个『少年发明家』喔! 6.无机化学之父:戴维 是当时知名的科学家,他发现了钙、镁、钠、钾等15种元素 7.当代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法拉第 1831年由于法拉第持续的研究,对于电磁感应有了重大发现,因而制作出人类第一台的发电机。法拉第放弃任何金钱的报酬,把这一项发明公诸于世,为人类开发了一个永不枯竭的金矿。1833年他提出电解法则,后来的科学家为纪念他在物理学上伟大的贡献,就以他的姓氏「法拉第」做为计算电容量的单位名称。1844年发现光在磁场中的偏振现象,称为「法拉第效应」。他最先提出「光和电波性质相同」的理论。另外,他还有许多的发明:汽量电压计、碳氢化合物的石油精、光学玻璃、凝胶化学等。 8.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巴斯德证实了前辈化学家们所发表有关酒石酸的实验结果, 继而发现了酒石酸与酒石酸盐具有半晶体,也可以在消旋酒石酸的双盐 上找到的;不过,有些是左旋,有些是右旋。于是,他以人工的方法把 这两种不同的结晶体分开。此一创举,引起了法国科学院的重视。 巴斯德认为结晶体构造上不匀称的怪现象,一定可从分子结构上寻 求解说,经过孜孜不断的钻研,终于推出了一项近代立体化学上崭新的 学说-「非对称碳理论」。 9.法国杜耳科学家:路易士‧巴斯德 1、发现酵母菌。 2、发现乳酸菌。 3、研发出炭疽病及狂犬病等疫苗。 10.物理学界有史以来最伟大不朽的学者之一:亚伯.爱因亩闷斯坦 不仅创造相对论,同时对静力机枻学、量子论,尤其是放射性量子论,有着吞发现代科学文明,前无古人的特殊成就,导致日后人类步入新观念的新纪元
个网站有冇可疑?又话系巴西
点解后面系CH?我觉得奇
点解冇人觉得最伟大嘅科学家
系发生大王
爱迪生嘅?佢嘅科学真系大家都重用紧.WIKI话佢发明电话
不过冇申请专利
畀贝尔间公司帮佢申请咗咋.
希波克拉源耐唤底 1.最早提出“血液、胆汁、粘液”概念。 2.希波克拉底在著名的《预后》这雹凯篇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预后”这个概念。他指出,医生不但要对症下药,而且要根据对病因的解释,预告疾病的发展趋势、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康复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把治疗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准。而实际上,他提出的这点恰恰是医学能够成为一门科学的最基本的前提。

Ⅷ 集成电路版之父是那2个啊

还有一个是:IT人物传记:集成电路之父--硅谷市长诺伊斯
1958年1月,蓝色巨人 IBM公司给了他们第一张订单,订购100个硅晶体管,用于该公司电脑的存储器。 到1958年底,“八叛逆”的小小公司已经拥有50万销售额和100名员工,依靠技术创新的优势,一举成为硅谷成长最快的公司。 仙童半导体公司在诺伊斯精心运筹下,业务迅速地发展,同时,一整套制造晶体管的平面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天才科学家赫尔尼是众"仙童"中的佼佼者,他像变魔术一般把硅表面的氧化层挤压到最大限度。仙童公司制造晶体管的方法也与众不同,他们首先把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杂质扩散到高纯度硅片上,然而在掩模上绘好晶体管结构,用照相制版的方法缩小,将结构显影在硅片表面氧化层,再用光刻法去掉不需要的部分。扩散、掩模、照相、光刻......,整个过程叫做平面处理技术,它标志着硅晶体管批量生产的一大飞跃,也为"仙童"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大门,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无底的深渊:用这种方法既然能做一个晶体管,为什么不能做它几十个、几百个,乃至成千上万呢?1959年1月23日,诺伊斯在日记里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最伟大也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最疯狂的设想。 1959年2月,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工程师基尔比(J.kilby)申请第一个集成电路发明专利的消息传来,诺伊斯十分震惊。他当即召集“八叛逆”商议对策。基尔比在TI公司面临的难题,比如在硅片上进行两次扩散和导线互相连接等等,正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拿手好戏。诺伊斯提出:可以用蒸发沉积金属的方法代替热焊接导线,这是解决元件相互连接的最好途径。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始奋起疾追。 1959年7月30日,他们也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为争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两家公司开始旷日持久的争执。1966年,基尔比和诺伊斯同时被富兰克林学会授予“巴兰丁”奖章,基尔比被誉为“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而诺伊斯被誉为“提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的人。1969年,法院最后的判决下达,也从法律上实际承认了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1960年,仙童半导体公司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成功。由于发明集成电路使它的名声大振, 母公司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决定以300万美元购买其股权,“八叛逆”每人拥有了价值25万美元的股票。1964年,仙童半导体公司创始人之一摩尔博士,以三页纸的短小篇幅,发表了一个奇特的定律。摩尔天才地预言说道,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着这种势头。摩尔所作的这个预言,因后来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得以证明,并在较长时期保持了它的有效性,被人誉为“摩尔定律”,成为IT产业的“第一定律”。 60年代的仙童半导体公司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 到1967年,公司营业额已接近2亿美元,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据那一年进入该公司的虞有澄博士(现英特尔公司华裔副总裁)回忆说:“进入仙童公司,就等于跨进了硅谷半导体工业的大门。”然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仙童公司也开始孕育着危机。母公司总经理不断把利润转移到东海岸,去支持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的盈利水平。在目睹了母公司的不公平之后,“八叛逆”中的赫尔尼、罗伯茨和克莱尔首先负气出走,成立了阿内尔科公司。据说,赫尔尼后来创办的新公司达12家之多。随后,“八叛逆”另一成员格拉斯也带着几个人脱离仙童创办西格奈蒂克斯半导体公司。从此,纷纷涌进仙童的大批人才精英,又纷纷出走自行创业。

Ⅸ 芯片是哪位科学家发明的,从事芯片研究的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吗

答:芯片这个称呼给人狭义的感觉,以为只是处理器,其实称呼集成电路更靠谱,发明者正是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工程师——杰克·基尔比。




没错!不是我们一贯认为的科学家,而是工程师,是大名鼎鼎的德州仪器的工程师,从事的正是集成电路的研究。 和半导体相关诺贝尔奖很多,但无疑集成电路的发明,是最耀眼的。

1947年,杰克·基尔比毕业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并在一家生产电器元件的公司上班,同时对电子技术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杰克·基尔比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完成他的硕士学业。 待学业完成后,杰克·基尔比转职于德州仪器工作,在这里,他得以全身心地投入他的爱好,并产生天才的想法——把电子设备的所有元器件放在一块材料上制造,并相互连接形成电路。

这就是集成电路的最初想法。



杰克·基尔比一点没耽误,立马着手研究,当天就把整个构想勾勒出来,并选用硅作为材料。

当他把想法告诉他的主管后,受到了高度重视;1958年,杰克·基尔比便申请了此项专利,从此,电子技术进入集成电路时代。

而CPU,代表着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的巅峰之作,其高端芯片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大公司手里。



四十二年后的2000年,七十七岁的杰克·基尔比,因发明集成电路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5年后,杰克·基尔比去世。

欧美发达国家的芯片技术有没有可能被中国超越?芯片是谁发明的?

毫不夸张地说,芯片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芯片的本质是集成电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现代集成电路的科学家就是美国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做杰克·基尔比。但是,这位科学家的发明时间是1958年,最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间,却是42年之后的2020年。

实际上,同时期研发出近代实用集成电路人,还有另一位名叫罗伯特·诺伊斯的科学家,只不过他早在1990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客观来说,目前我国的芯片技术还无法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这也是为什么华为会因为台积电断供而变得举步维艰,至于未来能不能超越,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也只有交给时间了。

杰克·基尔比这个人有多厉害?

杰克·基尔比出生于1923年11月8号,1947年的时候,也就是他才24岁左右的时候,便已经拿到了伊利诺伊大学的学士学位,而专业就是电子工程学。距离杰克·基尔比获得威斯康星大学相关硕士学位才短短8年时间,这个厉害的任务就研制出了全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

大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如今我们使用的电脑和移动电话等设备,其实都离不开芯片的应用,只不过杰克·基尔比这个后来改变全人类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在当时引起太大的轰动,所以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在时间过去四十多年之后才颁给他。
不过,迟来的褒奖刚好印证了杰克·基尔比对如今半导体产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大家早已习惯的数字生活、乃至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都离不开集成电路的诞生。而在芯片研发出来之前,真空管不仅笨重,而且还很不稳定,电路系统扩张还会带来元件变得更大等问题,这不仅意味着成本越来越大,实际应用的时候也遭遇了越来越明显的弊端。

小小芯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力,就连华为都被限制?

芯片也有不同的分类,而且分类的方式还不止一种,比如,倘若按照点数属于数字活模拟来进行区分,那么集成电路就可以被划分为: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当然,不同的集成电路功能也存在差异,正如数字集成电路能够涵盖所有东西,而模拟集成电路则主要是完成混频、滤波、解调和放大等功能

总有信口开河地说,如今我国实力强大,小小芯片怎么可能制造不出来?然而,芯片制造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所有半导体元件产品加起来被统称为芯片,之所以集成电路的性能更高,这与其自身尺寸小路径更短有关。

集成电路也就开发出个半个世纪左右,但如今的应用方向却很广泛,涵盖了制造、交流、计算和交通系统,包括现在人人都离不开的互联网也对集成电路有绝对性的依赖。芯片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目前还是很难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光刻工艺。

麒麟9000芯片为什么可能成为华为旗下该手机的最后一带芯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无法自主进行该芯片的制造,谁叫我们集成电路产业最薄弱的一个环保局便是芯片制造呢,这个领域的高 科技 技术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弥补。

而且,芯片行业一直以来的主流趋势本就是分工合作,华为海思也的确拥有比较好的芯片设计能力,但没想到有一天竟然有人利用芯片制造能力作为攻击点,原本稳定的芯片行业格局也因此而打乱。

如今,我们也在为芯片国产化而努力,华为也表示会落地造芯计划,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芯片人才陆续加入华为,相信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大同芯片产业链涉及到的多有关键要素,把关键技术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不再受制于他人。

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是将具有单个运算能力的晶体管组合连接、形成具备强大处理能力的微电子组合固件。芯片的出现,揭开了二十世纪信息革命的序幕,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

发明芯片有两位科学家,一位是美国德州公司的仪器工程师杰克·基尔比,另一位是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诺伊斯。

杰克·基尔比1958年9月12日集成了人类第一块芯片雏形。就是把一个双极性晶体管、三个电阻、一个电容器等二十余个元器件集成在一块很小的平板上,用纯手工焊接方式把这些极细的导线予以连接,将半导体元件构成微型固体组合件,并命名为集成电路(芯片),向美国专利局申报了发明专利。

基尔比这项发明是伟大的,奠定了今天半导体产业、信息技术基础,构成了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的数字生活。电脑、手机等等3C产品可以说皆源于基尔比的发明。

2000年10月10日,已经77岁的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53年后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2005年6月20日,基尔比去世,终年82岁。

同时发明芯片的还有一位是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诺伊斯博士,也是英特尔主要创始人。

1958年,诺伊斯创始的美国仙童公司于德州仪器公司基尔比间隔数月后亦发明了集成电路,即将电路所有元件嵌入单片半导体中,并申请了更为复杂的硅集成电路专利,成为集成电路的共同发明人。

1959年1月,诺伊斯写出集成电路方案,开始研发利用一氧化膜作为半导体绝缘层制作铝条连线,使导线和元件连成一体。其研发的二氧化硅扩散技术和PN结隔离技术,创造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平面制作工艺和半导体器件的连线结构工艺,为工业大批量集成电路生产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世界微电子 历史 。

1966年,基尔比和诺伊斯同时被富兰克林学会授予巴兰丁奖章,奖词称基尔比为“集成电路发明家”,而诺伊斯被称为“提出适合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

集财富、成就、威望三位一体的科学家诺伊斯,1990年6月3日因心脏病英年早逝,享年62岁。而其提出的“负阻二极管”概念和集成电路芯片二次与诺奖擦肩而过、令人扼腕。

很不好意思地告诉大家一个事情,芯片的发明者又是美国人,而且还是两个美国人发明的。一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另外一个是物理学博士。 我们也许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在发明创造这一块上面,美国人那是当之无愧的“地球冠军”。说一句很多人不爱听的话,人类近代以来几乎绝大部分的发明都是美国人完成的,例如:电灯、空调、互联网、飞机、手机……

很多人不是搞理工类工作的,可能大家对芯片这玩意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我首先来告诉大家一下什么是芯片呢?

芯片应该算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最厉害的发明之一了。芯片的原理那是比较简单的,说白了就是:把很多负责运算的晶体管集中在一块硅片上面,这块硅片就叫做芯片了。

不过这块硅片可不是普通的硅片,而是一个无比强大的集成电路了。芯片具有两大特点或者叫做优势:一是,运算能力很强大;二是,体积很小。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电脑上面用的酷睿系列的处理器,说白了就是一个芯片而已。酷睿5系列的一个处理器上面有——14亿个运算单元,想想是不是很恐怖。这样每个基本运算单元的单位也就成为了纳米级别了。

很多人一定听过多少纳米、多少纳米的工艺制程问题的,例如:7纳米制程的 科技 水平一定是优于14纳米制程的芯片的。

简单地解释一下,什么是纳米制程、这个多少纳米到底代表了什么呢?

前面说过了,芯片就是把几十亿或者上百亿个运算单元集中在一块硅片上的。这个最基本的运算单元叫做:晶体管了。上过物理课的人都知道:单个晶体管的主要功能是来进行计算的,也就是个开关量0或者1。

在晶体管结构中,电流从Source(源极)流入Drain(漏级),Gate(栅极)相当于闸门,主要负责控制两端源极和漏级的通断用的。

不过这个纳米并不是晶体管的长度单位,而是晶体管栅极的最小宽度(栅长),这个就是工艺制程多少纳米了。

介绍完了芯片以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芯片到底是被谁发明出来的呢?

发明芯片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德州的仪器工程师——杰克.基尔比;另外一个是物理学博士罗伯特.诺伊斯。

不过这两个人在芯片问世以及大规模生产上面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杰克.基尔比是第一个提出了芯片的设想和概念的人;

罗伯特.诺伊斯是将芯片真正的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上面了。

他们两个人后来获得奖项以后,评委会是这么定义的:杰克.基尔比是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罗伯特.诺伊斯是提出了适合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

1958年,34岁的杰克.基尔比就职于德州仪器公司。在这一年八月的时候,公司的绝大部分员工都去享受两个星期的长假了。可是刚刚入职不久的杰克.基尔比却没有这种待遇,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实验室里面工作着。

在此期间他萌发了一个想法,正是这个想法改变了人类的未来 科技 。他的想法是:既然电阻、电容可以用晶体管一样的材料来制造,那么所有的元器件不就完全都可以用同一块材料来制造。然后把他们连接在一起不就形成了一块集成电路了。

杰克.基尔比本来就是个工程师,动手能力肯定是没有问题、执行力也是杠杠的。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制作,人类 历史 上第一块集成电路的样品就被杰克.基尔比给整理出来了。后来这哥们还申请了专利,于是乎,杰克.基尔比就成为了芯片的最早发明者了。

芯片发明或者说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的另外一位关键人物是:罗伯特.诺伊斯。这哥们是个物理学博士,而且还是著名的因特尔公司的合伙人之一。

罗伯特.诺伊斯写出来了:打造集成电路的方案并进行了研发。他研究出了二氧化硅的扩散技术以及PN结的隔离技术,并在氧化膜上创造出了铝条连接技术。他把原件和导线合二为一了,创造出了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平面制作工艺。

这样一来,他为工业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罗伯特.诺伊斯和杰克.基尔比为了争夺专利还打了官司。不过最后法院是这样判决的:

1969年,法院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杰克.基尔比;将集成电路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了罗伯特.诺伊斯。这也算是个皆大欢喜的场面了。

2000年10月的时候,瑞典皇家科学院也就是诺贝尔奖的评委会,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当时已经77岁的杰克.基尔比。此时罗伯特.诺伊斯早已经去世多年了,所以并没有分享到诺贝尔奖项。

按照惯例最后应该总结一下的,可是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我只能告诉大家: 科技 才是人类的未来,还是要多把心思用在 科技 上面。为什么发明芯片的不是我们呢?也许对比一下大家在同时间段干的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前阵子中兴公司被美国制裁,芯片成了热门关键词,什么是芯片?芯片是谁发明的?

简单来说,芯片指的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比如酷睿的i9系列就是其中一种。最简单的单个电路是晶体管,可以执行0和1的逻辑运算,集成电路就是将许多具有简单运算能力的单个晶体管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强大处理能力的中枢。

现在的晶体管已经在CPU中以纳米大小的量级存在,比如酷睿i5-3337U中就含有14亿个晶体管,那么小的芯片居然集成了那么多的处理单元,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芯片的发明者有两个人,一个美国 德州的仪器工程师 杰克·基尔比,另一位是美国物理学博士 罗伯特·诺伊斯,两人将电路中的基本原件都组合到半导体 硅片中,运算处理性能超群,可以大量生产成本低廉,因此是 共同研发改良了集成电路(芯片),但由于 罗伯特英年早逝,所以他没能跟 杰克基尔比 共享200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芯片到底有多重要?为什么芯片那么难制造?

芯片的重要程度超乎大家的想象,军事领域中的导弹防御系统和导弹还有雷达中都运用到了芯片,芯片能够提高雷达扫描精度识别敌方战机,还能够提高导弹准心实现精准打击,这一切都是在小小的芯片中进行运算的,芯片可以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命脉。

芯片之所以难制造是因为它集成了人类科学和 科技 水平的精华,芯片要提高运算处理能力就需要集成更多的处理单元,现在一块芯片中基本都有10亿个以上纳米级的晶体管,人类用肉眼都无法直接看到,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粒沙的100万分之1大小的纳米晶体管, 工艺的精度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不仅如此,芯片对于材料纯度的要求也高到恐怖,大多数都是在99.99999%以上,精度 越高的 芯片运算能力强因此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热能,高纯度的硅材料可以避免材料因过热而膨胀导致芯片损坏。

芯片在光学和机械处理上也是非常恐怖的,目前已经发展到了6纳米的精度,芯片内部的线路导向明确无毛糙杂边,对于光学仪器和制造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可见制造芯片已经不仅仅是芯片本身那么简单了,制造芯片的设备也是技术上的门槛。再加上国外对于芯片重要性的超前的认识,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研究,已经把芯片做到了极致。

芯片是两个人发明的,但只有一个人拿到了诺奖。

在 历史 上有两个人分别获得了芯片的专利, 但只有一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获奖者是美国德州仪器的工程师,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他发明的芯片在1964年获得专利,这项成就让他在2000年获得诺奖,基尔比在2005年去世。由于基尔比获得了诺奖,因此他也就获得了 芯片之父 的名声。


那为什么罗伯特·诺伊斯没有获得诺奖呢?

这个嘛,到没有啥狗血故事,因为诺伊斯死得太早,在1990年就去世了,而诺奖的惯例是不会发给已经去世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但是,罗伯特·诺伊斯的一生并不缺这个诺奖。因为他有另一个名誉头衔,那就是 硅谷之父或硅谷市长(the Mayor of Silicon Valley) 。 罗伯特·诺伊斯是英特尔的共同创始人之一。


1968年8月,罗伯特·诺伊斯与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和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辞职创业,他们一起开创了英特尔(Integrated Electronics)王朝,直到今天英特尔依然是芯片业霸主。并且,也是诺伊斯搞出了大办公室的新职场风格,没有墙壁只有隔间。1971年11月,英特尔第一款芯片:Intel 4004问世,也是人类 社会 第一款商业芯片问世。


图示:Intel4004的结构,它内有2,300个晶体管,制程10微米,每秒最快运算速度9万次,成本低于100美元。


这可是1971年的100美元,按购买力计算,相当于现在的600美元,而Intel最新CPU售价算,600美元能买到什么级别的CPU,我查了一下最贵的Intel Core i9-9900K @ 3.60GHz,制程14纳米(1微米=1000纳米,这意味着缩小了接近1000倍,因此也就能容纳更多晶体管),据说能超频到5G,并且拥有八个物理核心,也不到500美元,至于性能上则把Intel4004不知抛下了多远。这就是芯片技术恐怖的进步速度。

欢迎指正

另外AMD粉就别喷了

我也是用AMD的 (^_^)

这里的“芯片”说的不对,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集成电路”——而所谓的集成电路的意思就是把好多个简单的电路集成在一个很小的地方,从而让一块小小的芯片获得可怕的计算能力。

一,最简单的电路——晶体管。

有人可能实在不能理解晶体管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利用半导体材料的一些性质把开关做的很小——这就是晶体管。而对于那些对计算机稍微了解一点儿的人也很容易知道,开关实际上就表示0和1,所以晶体管就是计算机的基础。

发明晶体管的人叫威廉·肖克利,这个人大概可以说是芯片业的祖师爷,于1956年因为发明了晶体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我们经常看到的晶体管

二,把晶体管变小、集成到一起。



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800个晶体管)

但是光有晶体管还不行,因为晶体管的体积还是太大了,那么如何把晶体管的体积做小成为了科学家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这个时候有两个科学家站了出来,提出了把晶体管缩小、变成集成电路的看法,这两个人就是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斯。

把无数个晶体管缩小的集成电路

其中杰克·基尔比是美国德州仪器的工程师,而罗伯特·诺伊斯则比较传奇,他曾经于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创办的公司任职,但是因为不满于肖克利对公司的经营水平,最终与其他七个小伙伴跳槽、成立了大名鼎鼎的仙童半导体公司——而诺伊斯本人就是“八叛逆”中的其中一个。

三,集成电路中的那些破事儿。

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斯两个人和集成电路之间的事情真的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杰克·基尔比这个人提出集成电路的概念更早一些,但是他首先提出的制造方案不是很现实;诺伊斯虽然提出集成电路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因为路子对了,所以他获得集成电路专利的时间要更加早一些。

这还不算完,因为诺伊斯早在1990年就因为心脏病去世了,所以在2000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给集成电路的发明者颁发诺贝尔物理奖的时候,只有更长寿的基尔比获得了这项无上的荣誉。


三位芯片发明者

所以,威廉·肖克利、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斯都可以算作是芯片的发明者,除了诺伊斯因为英年早逝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之外,剩下的两人都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也算是 历史 上的趣话了。

杰克 基尔比—— 集成电路之父 ,(集成电路和芯片只是两种称呼而已,一回事,别去纠结)。

并且杰克 基尔比于 200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奖励他对电子产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影响。虽然这距离他发明集成电路已经过去42年之久。

杰克 基尔比因为对电子技术非常感兴趣,所以大学时候选修了电子管方面的课程,不过比较悲催,在他毕业的后一年,晶体管问世了,这让他在大学学的电子管技术都白费了。

这一过就是十年,1958年,他在德州仪器公司参加工作,可能是轻松的工作制度,让他灵感突现:能否将电容、晶体管等等电子元件都安装到一块半导体上呢?这样整个电路体积将会大大缩减!说干就干,在 1958年9月12日,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成功问世 。我们现在的电脑、手机等等电子产品都离不开集成电路。

从1958到2000年,因为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杰克 基尔比获得诺贝尔奖,实至名归。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说是科学家但其实算不上是科学家,具体的来说应该是一位工程师!至于诺贝尔奖,则是迟到了整整四十二年才到 ,并且,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仅仅五年后,这位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就去世了。

杰克·基尔比 ,出生于1923年11月8日,并于2005年6月20日逝世,在他的一生中对电子技术的研究占了绝大部分的时间,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研究,为了方便研究,杰克·基尔比与妻子在取得硕士学位后搬去了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并且工作于一家仪器公司,只因为这家公司能够提供给他适宜的实验室和实验器具,并允许他进行自己的实验研究,从那以后,不论严寒或酷暑,杰克·基尔比总会独自一人坐在实验室进行研究, 在同行的怀疑下,他最终成功设计出一个全新的领域–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不畏艰辛并且敢想敢做,这种精神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拥有了,德州仪器公司也就是大力支持 杰克·基尔比进行研究的公司曾经说过:

假若没有他,可能现在的手机或电脑还处于巨型状态,这个发明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的必备部件之一,芯片,就相当于一个电子产品的心脏,是人类在 科技 路上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曾经没有,后来有,首先你要了解一下诺贝尔奖的初衷就不难了解他有没有资格获得,

实事证明,集成电路给世界人类的 科技 进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速度,所以他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

Ⅹ 电路的基本功能

电路作用:

根据一定的任务皮早,把所需的器件,用导线相连即组成电路。电路是电力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硬件等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能和电信号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处理和储存等作用。

电路规模的大小,可以相差很大,小到硅片上的集成电路,大到高低压输电网。

根据所处理信号的不同,电子电路可以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最简单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负载),导线,开关等元器件组成。电路导通时叫做通路,断开时叫开路。只有通路,电路中才有电流通过。电路某一处断开叫做断路或者开路。庆渣

(10)集成电路之父扩展阅读

集成电路发明

杰克·基尔比(Jack S. Kilby) 集成电路之父

1958年9月12日,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影响

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为开发电子产品的各种功能铺平了道路,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第三代电子器件从此登上舞台。它的诞生,使微处理器的出现成为了可能,也使计算机变成普通人可以亲近的日常工具。

集成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更多方便快捷的电子产品,比如常见的手持电誉握悄子计算器,就是基尔比继集成电路之后的一个新发明。

阅读全文

与集成电路之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凯里最大的家电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726
南方水泵维修视频 浏览:910
酷派上海售后维修网点 浏览:7
武汉方太油烟机维修电话 浏览:975
杭州惠普维修点查询 浏览:559
三星电视塘沽维修中心 浏览:804
博世电锤26维修视频 浏览:466
长乐市美的售后维修 浏览:842
飞亚达维修中心广州 浏览:276
九阳豆浆机榆次维修点 浏览:64
网购iPhone能去售后维修 浏览:490
肆洋家具 浏览:605
国家电网服务哪些省份 浏览:153
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浏览:321
家具保养液怎么擦 浏览:521
电路分析相量法 浏览:848
暗通电路 浏览:967
usb接口怎么维修 浏览:974
什么是等效电路图 浏览:246
苹果se第二代翻新机多少钱 浏览: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