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单片机最小系统,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对51系列单片机来说,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电源、晶振电路、复位电路。
1、单片机
89C51单片机一片
2、电源
5V直流电源1个
3、晶振电路
包括12MHz晶振1只、30pF瓷片电容2只
4、复位电路
10uF电解电容1只,4k7电阻1只。
电路如下:
向左转|向右转
注:上图中/EA(31引脚)也可直接连接电源VCC,2k电阻可去除。
2.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是由组大拿成单片机系统必需的一些元件构成的,除了单片机之外,还需要包括电源供电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单片机电源和地没有标出)如图2-7所示。
图2-7 单片机最小系统
下面着重介绍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1)时钟电路
单片机工作时,从取指令到译码再进行微操作,必须在时钟信号控制下才能有序地进行,时钟电路就是为单片机工作提供基本时钟的。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有两种产生方式: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
内部时钟方式的原理电路如图2-8所示。在单片机XTAL1和XTAL2引脚上跨接上一个晶振和两个稳频电容,可以与单片机片内的电路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晶振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24MHz,常用的晶振频率有6MHz、12 MHz、11.0592 MHz、24 MHz等。一些新型的单片机还可以选择更高的频率。外接电容的作用是对振荡器进行频率微调,使振荡信号频率与晶振频率一致,同时起到稳定频率的作用,一般选用20~30pF的瓷片电容。
外部时钟方式则是在单片机XTAL1引脚上外接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源,它一般适用于多片单片机同时工作的情况,使用同一时钟信号可以保证单片机的工作同步。
时序是单铅仿逗片机在执行指令时CPU发出的控制信号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AT89C51单片机的时序概念有4个,可用定时单位来说明,包括振荡周期、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振荡周期:是片内振荡电路或片外为单片机提供的脉冲信号的周期。时序中1个振荡周期定义为1个节拍,用P表示。
时钟周期:振荡脉冲送入内部时钟电路,由时钟电路对其二分频后输出的时钟脉冲周期称为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为振荡周期的2倍。时序中1个时钟周期定义为1个状态,用S表示。每个状态包括2个节拍,用P1、P2表示。
机器周期:机器周期是单片机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一条指令的执行需要一个或几个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固定的由6个状态S1~S6组成。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一般用指令执行所需机器周期数表示。AT89C51单片机多数指令的执行需要1个或2个机器周期,只有乘除两条指令的执行需要4个机器周期。
了解了以上几个时序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很快的计算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例如:若单片机使用12MHz的晶振频率,则振荡周期=1/(12MHz)=1/12us,时钟周期=1/6us,机器周期=1us,执行一条单周期指令只需要1us,执行一条双周期指令则需要2us。
2)复位电路
无论是在单片机刚开始接上电源时,还是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都需要复位。复位电路用于将单片机内部各电路的状态恢复到一个确定的初始值,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单片机的复位条件:必须使其RST引脚上持续出现两个(或以上)机器周期的高电平。
单片机的复位形式:上电复位、按键复位。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电路如下。
图2-9 单片机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电路中,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复位。在电源接通瞬间,RST引脚上的电位是高电平(Vcc),电源接通后对电槐卖容进行快速充电,随着充电的进行,RST引脚上的电位也会逐渐下降为低电平。只要保证RST引脚上高电平出现的时间大于两个机器周期,便可以实现正常复位。
按键复位电路中,当按键没有按下时,电路同上电复位电路。如在单片机运行过程中,按下RESET键,已经充好电的电容会快速通过200Ω电阻的回路放电,从而使得RST引脚上的电位快速变为高电平,此高电平会维持到按键释放,从而满足单片机复位的条件实现按键复位。
单片机复位后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复位值见表2-11。
表2-11 单片机特殊功能寄存器复位值
寄存器 复位值 寄存器 复位值 寄存器 复位值
PC 0000H SBUF 不确定 TMOD 00H
B 00H SCON 00H TCON 00H
ACC 00H TH1 00H PCON 0***0000B
PSW 00H TH0 00H DPTR 0000H
IP ***00000B TL1 00H SP 07H
IE 0**00000B TL0 00H P0~P3 FFH
注:*表示无关位。
3. 求一个单片机控制mos管的电路图
电路原理图:
单片机驱动mos管电路主要根据MOS管要驱动什么东西, 要只是一个继电器之类的小负载的话直接用51的引脚驱动就可以,要注意电感类负载要加保护二极管和吸收缓冲,最好用N沟道的MOS。
如果驱动的东西(功率)很大,(大电流、大电压的场合),最好要做电气隔离、过流超压保护、温度保护等~~ 此时既要隔离传送控制信号(例如PWM信号),也要给驱动级(MOS管的推动电路)传送电能。
常用的信号传送有PC923 PC929 6N137 TL521等 至于电能的传送可以用DC-DC模块。如果是做产品的话建议自己搞一个建议的DC-DC,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MOS管应用
1、低压应用
当使用5V电源,这时候如果使用传统的图腾柱结构,由于三极管的be有0.7V左右的压降,导致实际最终加在gate上的电压只有4.3V。这时候,我们选用标称gate电压4.5V的MOS管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使用3V或者其他低压电源的场合。
2、宽电压应用
输入电压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会随着时间或者其他因素而变动。这个变动导致PWM电路提供给MOS管的驱动电压是不稳定的。
为了让MOS管在高gate电压下安全,很多MOS管内置了稳压管强行限制gate电压的幅值。在这种情况下,当提供的驱动电压超过稳压管的电压,就会引起较大的静态功耗。
4. 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解析 看完新手也能自己动手制作(2)
搞定了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电源供给,再就准备单片机的置位和复位,就是为了把电路初始化到一个确定的状态。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是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上外界一个电阻和电容,实现上电复位。当复位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时候,复位就有效,具体数值可以由RC电路计算出时间。
复位电路是由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两部分组成的。
1、上电复位
STC89系列单片及为高电平复位,一般都是在复位引脚RST上面连接一个电容到VCC,然后在连接一个电阻到GND,由此形成一芦芹个RC充放电回路,拉力保证单片机在上电时RST脚上有足够时间的高电平来进行复位,之明哗神后就能够回归到低电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个电阻和电容的典型值为10K和10uF。
2、按键复位
按键复位就是在复位电容上并联一个开关,当开关按下时电容被放电、RST也被拉到高电平,而且由于电容激亏的充电,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电平来使单片机复位。
上一页 1 /3 下一页5. 51单片机接继电器的原理图如下,能不能帮我解释一下原理
1、DC+:接5V正
2、DC-:接5V负极(单片机地)
3、IN:接单片机输出脚,具体哪个脚让乱要和软件一致,例如 P1.1
继电器输出端:
1、NO: 接12V正
2、COM:接电磁锁一端
3、NC: 悬空不接
电磁锁另外一端接12伏负。
以5V单片机或岁为例,单片机和继电器之间需要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反相二极消除吸合时产生的瞬间反相电动势。管保护三极管,三极管上的电阻用1K,3极管用SS8550,二极管用IN5819。交流用电器一根线接在继电器的常开上,一根线接220V电源上。
另一种用法是用ULN2003或2803这一系列达林顿管直接驱动继电器,不用加电阻,不用衫滑睁二极管,与5V继电器直接相连就可以驱动。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PLC817光耦,也需要加反相二极管,还需要加一个560R的电阻,上拉电阻10K,有点麻 烦。
总之不要IO口直接驱动,必须加其他原件。
6. 理解89c52单片机开发板的电路原理图
这个图应该很清楚了,各个功能模块都归纳到一个方框里专面:
1、LCD1602显示模块接口属
2、LCD12864显示模块接口
3、LED接口
4、蜂鸣器接口
5、ISP下载接口
6、PL2303驱动电路
7、电源电路
8、数码管电路接口及独立按键接口
9、DS18B20温度传感器接口及红外接收电路接口
10、CPU
11、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这个开发板缺少4*4矩阵键盘。
7. 请帮我具体解释一下如图的单片机供电模块的原理图
这是从哪里找的图片,简直简直垃圾,就是随便画个东西,什么也不是,胡画一通,回你也信,还讲原理?
正确的画法答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右边就是一个双刀双掷开关,做电源开关的,再右边的VCC和地就是单片机板的电源和地。
这样,通过一个电源插座,给单片机供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