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下图是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请帮忙详细分析一下谢谢
T1(npn)、T2(pnp)偏置电压极性是相反的。当输入负半周信号时,由于D1D2反偏置,T2正偏置,输入信号-VCC电位为正,经Rc3加到T2基极···
❷ 一个电路中有多个电压源和电流源,且方向不同,该如何分析
像这种情况,首先可用叠加定理进行分析,即就是有多个渣唯陵激励源时,可取消其他激励源而只剩一个如戚激励源分别计算,进行逐个分析后,再进行山拍代数和即可.取激励源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断路.
第二个方法可用节点电压法进行分析
❸ 电路中有两个电压源怎么分析
电流流入电阻在其两端产生一个压差,如U2就是1A流入2欧所产生的压差,已知 (2欧+2v)和粗则逗R是并联即他们端电压一样=UR=U2+2;右图,u2=2x1=2v即 UR=4v,左边(5v+14v)跟R并联端电压一样=UR=4v,即2A从14v正极流出,亦即1A从上盯启而下流入R,R1=U2/1=4欧岩卖;14v发出28W,5欧消耗20W,R消耗4W,2欧和2v各2W。
❹ 电路里有两个电源怎么分析
两个电压源可以用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等都可以专。
设 i1 i2 i3 ,应用 kcl列出各支路属电流如图,再列 kvl 方程,解方程就得出各支路电流值。
6=4i1+6(i1-i3)=10i1-6i3............(1),6=6i2+4(i2+i3)=10i2+4i3.............(2)
42=(3+3)i3-6i2+4i1=4i1-6i2+6i3...............(3)
(1)+(3) 48=14i1-6i2.............(4), (3)x2- (2)x3 66=8i1-42i2........(5)
(4)x7 - (5) 270=90i1,i1=3A,i2=-1A,i3=4A。
❺ 有多个电流源和电压源的电路如何分析
分析电路时,可将恒流源的有限内阻并联在恒流源的两端,这样就可将产生电流的部件分成理想恒流源和一个阻抗并联两个部分。同样,对于实际电压源,可以分为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串联电阻。
串联电阻的电压源可以等效变化成并联电阻的电流源,电流源的电流等于电压源的电压除以电阻;并联电阻的电流源可以等效变化成串联电阻的电压源,电压源的电压等于电流源的电流乘以电阻。第一步就用了把串联0.5Ω电阻的12电压源等效变化成并联0.5Ω电阻的24A电流源,最后又变了回去。
(5)双源电路分析扩展阅读:
如需要很低的基准电压,要求不高、而又不希望增加成本时,也可利用二极管的正向特性做为约0.7V的稳压管使用。
稳压管的正向特性相对其它二极管而言最硬,整流管次之、开关管最差,因此可用稳压管正向串联的办法组成0.7V、1.4V、2.1V等的低压基准源,还可以通过改变通过电流的办法微调其端电压值。其温度系数约为-2mV/℃左右。
另一类常用的电压基准是采用半导体集成工艺生产的“基准二极管”和“精密电压基准”。“基准二极管”是一个双端单片式器件,其电特性和使用方法等同于稳压二极管,由于设计时已经考虑了动态电阻和温度系数问题,因而其性能(尤其是低电压器件)要比普通稳压管优越得多。
例如LM103基准二极管,击穿电压分档:1.8、2.0、2.2、2.4、2.7、3.0、3.3、3.6、3.9、4.3、4.7、5.1、5.6V;动态电阻典型值:15Ω/0.13mA、5Ω/3mA、比稳压二极管低约10倍,因而可在比较小的电流(100 uA-1mA)下得到较稳定的基准电压。
❻ 双电源 电路电流分析
支路1中有没有电流,取决于支路2 和支路3的电流,掘和州如图所示。支路1的电流I1=I2-I3,当I2=I3时,I1=0,即棚芹只有当支路2 和支路3的电流相判蔽等且在支路1中的方向相反时,支路1的电流才等于0。
❼ 双电源电路图分析
这是个电路游戏,与左下角电压是不是0没关系。电池既然是16V和8V反向串联,电流方向肯定是从版16V正极流向8V正极,权即上边1.6Ω的电流流向是从右到左。那么a、b间的电压差就是16-0.47*1.6,等于15.248V (这是个简单的串联电路,用I=U/R,即U=IR即可计算)
❽ 一个电路里有两个电源该怎么分析
❾ 双电源电路图分析
电池是串联反向销饥连接,所以电流I=(E1-E2)/仿稿(R1+R2+R3+R4)==(16-8)/(1.6+5+1.4+9)=0.47A
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所以1.6欧电阻左亏大返边电势低于右边,16v电源左边的电势高于右边,所以
φa+IR1-E1=φb
Uab=φa-φb=E1-IR1=16-0.47*1.6=15.248 v
Uab大于0所以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❿ 双源电路分析 T2-24。求详细分析
解:1、Us1单独作用时,Is2开路。
电压源外部总电阻为:R=R1+R2∥(R3+R4)=1+3∥(2+1)=2.5(Ω)回。
所以,R3串联R4支路两端答电压为:U=Us1×R2∥(R3+R4)/R=15×1.5/2.5=9(V)。
因此:Uab'=U×R4/(R3+R4)=9×1/(2+1)=3(V)。
2、Is2单独作用时,Us1短路。
电流源外部总电阻为:R=R1∥[R2∥(R3+R4)]=1∥3∥(2+1)=0.6(Ω)。
电流源端电压、即R3串联R4支路两端电压为:U=Is2×R=3×0.6=1.8(V)。
所以:Uab"=U×R4/(R3+R4)=1.8×1/(2+1)=0.6(V)。
3、叠加:Uab+Uab'+Uab"=3+0.6=3.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