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简单的重低音功放电路
首先你得要有相应的音箱哦。
电子分频,重低音在180HZ以下,用几个电阻电容和一个集成版IC:NE555,构权成一个电子分频电路,把180HZ以下的频率娶出来放大,后级为方便建议使用IC TDA2050,五个脚,功率强劲。剩下的是电源,变压器使用环形变压器,4组电源输出的。8个二极管IN4007作双桥整流,电容:电解10000UF 2个,4700UF2个,2200UF2个,100UF2个,0。01UF2个就可以了,电源一定要有很好的功率储备,以满足低音的强劲有力而不失真,分频电路的电源另外接。
2. 制作一个功率大于5W的低音功放。1、可以使用任意放大电路,电路图自定。2、放大倍数大于20
这个电路是网上找的,我把没有的标上,不对的改下即为输出足5w且效果不错的功放了:电源为正负12-15v,R16=12k.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其作用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的重放。由于考虑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
二、分类:
(一)按功放中功放管的导电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1.甲类功放(又称A类)
甲类功放是指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的一类放大器。
特点:甲类放大器工作时会产生高热,效率很低,但固有的优点是不存在交越失真。单端放大器都是甲类工作方式,推挽放大器可以是甲类,也可以是乙类或甲乙类。
2.乙类功放(又称B类)
乙类功放是指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臂”轮流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每一“臂”的导电时间为信号的半个周期。
特点: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
3.甲乙类功放(又称AB类)
甲乙类功放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个“臂”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
特点:甲乙类放大有效解决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效率又比甲类放大器高,因此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4.丁类功放(又称D类)
丁类功放也称数字式放大器,利用极高频率的转换开关电路来放大音频信号
特点: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的优点。许多功率高达1000W的丁类放大器,体积只不过像VHS录像带那么大。这类放大器不适宜于用作宽频带的放大器,但在有源超低音音箱中有较多的应用。
(二)按功放输出级放大元件的数量,可以分为两类:
1.单端放大器
输出级由一只放大元件(或多只元件但并联成一组)完成对信号正负两个半周的放大。单端放大机器只能采取甲类工作状态。
2.推挽放大器
输出级有两个“臂”(两组放大元件),一个“臂”的电流增加时,另一个“臂”的电流则减小,二者的状态轮流转换。对负载而言,好像是一个“臂”在推,一个“臂”在拉,共同完成电流输出任务。尽管甲类放大器可以采用推挽式放大,但更常见的是用推挽放大构成乙类或甲乙类放大器。
(三)按功放中功放管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1.胆机
是使用电子管的功放。
2.石机
是使用晶体管的功放。
3.IC功放 [集成电路功放]
由于音色比不上上两种功放所以在HI-FI功放中很少看到他的影子。
(四)按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1.功率放大器
简称功放,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的一种电子装置。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
2.前置放大器
是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前置放大器也称为前级。
3.合并机
将前置放大和功率放大两部分安装在同一个机箱内的放大器称为合并式放大器,我们家中常见的功放机一般都是合并式的。
()五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1.AV功放
是专门为家庭影院用途而设计的放大器
“AV”是英文AODIOVIDIO即音频,视频的打头字母缩写。“AV功放 ”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杜比环绕,杜比定向逻辑,AC-3,DTS,以及现在的次时代音频格式的进程,以及画龙点睛的数字声场[DSP]电路,为各种节目播放提供不同的声场效果。但是由于AV功放在电路的信号流通环节上,经过了太多而且复杂的处理电路,使声音的纯净度”受到了过多的“染色”,所以用AV功放兼容HI-FI重放时效果不理想。
2.Hi-Fi功放
是为高保真地重现音乐的本来面目而设计的放大器,一般为两声道设计,且没有显示屏。
它的输出功率一般大都在2X150瓦以下。设计上以“音色优美,高度保真”为宗旨。各种高新技术集中体现在这种功放上。
3.专业功放
一般用于会议,演出,厅,堂,场,馆的扩音。设计上以输出功率大,保护电路完善,良好的散热为主。大多数“专业功放”的音色用于HI-FI重放时,声音干硬不耐听。
3. 电路加重低音的原理是什么呀
为什么不能把低频加起来?重低音有两种加法:
1、另外设置重低音音箱,内然后用专门的放容大器,从信号中提取100~200Hz以下的分量放大,送重低音音箱(有时叫低音炮)还声,等于直接是声波相加。
2、不增加音箱,在电路里设置低音提升,增加放大器低频区的增益,或像你说的滤波器也是一种方法(不是唯一的方法),滤波器是可以有增益的(或者另加放大),把低音放大后仍然送原来的音箱(在电路上相加)。
4. 最简单的声音放大电路
频放大器是在产生声音的输出元件上重建输入的音频信号的设备,其重建的信号音量和功率级都要理想——如实、有效且失真低。音频范围为约20Hz~20kHz,因此放大器在此范围内必须有良好的频率响应(驱动频带受限的扬声器时要小一些,如低音喇叭或高音喇叭)。根据应用的不同,功率大小差异很大,从耳机的毫瓦级到TV或PC音频的数瓦,再到“迷你”家庭立体声和汽车音响的几十瓦,直到功率更大的家用和商用音响系统的数百瓦以上,大到能满足整个电影院或礼堂的声音要求。
音频放大器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电子管(真空管)、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管三个时代。电子管音频放大器音色圆润、甜美,然而它体积庞大、功耗高、工作极不稳定,且高频响应不佳;双极晶体管音频放大器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可靠性高、寿命长,且高频响应好,然而它的静态功耗、导通电阻都很大,效率难以提高;场效应管音频放大器具有与电子管同样圆润、甜美的音色,同时它的动态范围宽,更重要的是它的导通电阻小,可以达到很高的效率。
此电路充分利用了常规通用的LM317电压调整芯片,使其不仅完成对滤波后未稳电压的稳压功能,而且还实现了对驻极电容式麦克拾取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的功能。驻极电容式麦克内含有一个基于JFET阻抗转换器,使语音信号转换为电流形式加到RP电阻上,引起相应的电压变化。220V交流电经变压器、桥式整流输出36V未稳直流电,再经电容器滤波后馈入LM317的输入在直流上的低阻音频放大信号,输出至扬声器。实现电路如图所示
音频放大器
在电路安装完毕后,首先应针对驻极电容式麦克两输入端电压差进行调整。要求此电压差小于1.25VDC。在LM317调整端于地之间接入一可调电阻Rp,调整此电阻便可实现所需限度。其次,麦克拾取的音频信号易受外界噪声的干扰,c1的加入可滤出一部分干扰信号,但对所需信号也进行了衰减。由于LM317的内部增益可以补偿衰减部分,因此C1的引入所带来的损耗可忽略不计。为了避免过分的损耗,C1的容值应尽可能低,本电路取15F。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电路正常工作时LM317芯片的最小工作电流要求为4mA,使用了一个负载电阻来吸收4mA电流。如果使用一低阻抗扬声器,也必须引入此负载电阻,可以对信号失真进行补偿。在实际电路中,如果使用8Q阻抗扬声器,需使用至少420Q负载电阻补偿可能引起的信号失真。
调节R1大小,使在最大输出时信号不失真即可,减小R2可输出更大的功率。如果有万用表,可将三极管集电极电压调为电源电压的1/2左右。
5. 低音炮电路图
低音炮电路图如下:
这个是现在主流车载大功率低音炮的设计图,非常完美,功率相当高,特别是低音效果特别明显,并且对管的选择很多。选择余地非常大, 最高可以选择150W的对管驱动 。
6. 高中低音的调节线路
图
1
是由
2
块
NE5532N
组成的高中低音音调及音量控制电路(图中仅画一声道,另一
声道完全一样),原理为:信号经
IC1
(作缓冲放大及隔离作用,避免负载与信号源之间的
影响)进入由电阻电容组成的三个频率均衡网络,即高音、中音、低音的频率,当调节
RP1
–––
RP3
相应的低中高频就会相应地进入由
IC2
及其反馈电路组成的反相放大器电路,
调节
RP1
–––
RP3
就是提升或衰减了高中低音,从而实现了音频调节作用。需要说明一点
是所采用的
NE5532N
必须是正宗品,
如美国大
S
的、
飞利浦的,
这样才使行本电路的信噪
比、动态范围、瞬态响应和控制效果均达到相当高水准。
(欲获更高的水准
NE5532N
可换
为
NE5535N
、
OP275
、
AD827JN
等精品运放,当然价格就高一点了
2是采用二阶RC有源二分频电路,该电路由2块NE5532N构成(图中仅画一声道,另一声道相同),图中IC1A与IC1B分别组成低通与高通滤波器,完成音频信号的分割,再分别送到高低音音量控制电位器再分别进入高低音功放电路去推动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利用该电路的缺点是要多增加一对功板电路及增多一组接线柱。相对来说需要多花点钱,但采用前级分频的优点却是非常明显的:①改善了低音音质;②兼顾了高低音扬声器的发声效率;③解决了以住电路中高低音扬声器联接时存在的阻抗不匹配问题;④音调调节的动态范围明显变大。正是如此很多发烧友都爱玩电子分频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