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请说明Rc数值,否则无法求出确切数值。
过程见附图,代入Rc即可得详解。
❷ 一道模拟电子技术题,基本放大电路中,只能放大电压的是
只能放大电压的是共基极电路,三极管稳压电路就是一个例子。另外,共射极电路有电压放大作用,我们学习放大电路时用的就是共射极电压放大电路。有图为证:
对于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三种组态放大电路,既能放大电压,也能放大电流是 共发射极 放大电路;可以放大电压但不能放大电流的是 共基极 放大电路;只能放大电流但不能放大电压的是 共集电极 放大电路。
❸ 简单的放大电路题
当处于临界饱和的时候,
恰好Ube=Uce=0.7V
所以Ic=(Vcc-Uce)/Rc=0.00286A
Ib=Ic/β=0.0286mA
所以Rb=(Vbb-Ube)/Ib=45.4k欧
❹ 模电,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端用戴维南定理等效出的电路如下,请问怎么等效出来的
戴维南定理的运用方法:
1、先将需求物理量的元件从电路中断开(或短接),并设两端节点为a、b。
2、由于元件的断开(或短接),电路结构得到简化,根据其他的分析方法,计算出断口处的断路电压Uoc=Uab(或短路电流Isc);
3、再将内部的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计算出端口的电阻即为Req=Rab;
4、Uoc和Req串联即为戴维南等效电路;Isc和Req并联即为诺顿等效电路。
此图在模电童诗白“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带负载情况下的分析”中出现过,若要进行等效变换,根据以上运用方法,要先将虚线内电路从集电极和发射极断开求集电极电压(如上图),即为VCC'=VCC*RL/(RC+RL),再将VCC短路,求出Req=RC//RL。
❺ 电路分析一道有关运算放大器的题目,有图,求大神
针对上图:
“虚断”:指的是图中的电流:I1=0、I2=0。
“虚短”:指的是图中两个节点1、2的电位相等,即U1=U2。
显然:U1=2V。所以:U2=2V。
设输出端A点电位为Uo,因此:Uo=3i。
注意上述中的U1、U2、Uo都是指的该点电位,也就是该点与公共地之间的电压。
1Ω电阻电流为:(Uo-U2)/1=(3i-2),方向从A指向节点2;
2Ω电阻电流:其两端电压就是U2,所以电流为:U2/2=2/2=1(A),方向向下。
由于I2=0,根据KCL:3i-2=1,i=1(A)。
❻ 电路分析一道模电放大电路的课后习题,求解!
1)Us=1V,Rs=1MΩ,RL=10Ω;
对信号源所谓的输出电压,即是负载断开时的开路电压,便是信号源电压;
❼ 功率放大器电路图求解
首先抄更正一下电路:D2下移,D1、D2为袭Q3、Q6提供基准电压(1.4V)。更正电路如下图。
为了便于分析,将相关电阻值(常规)及静态电流值标于其中。
(图中的功率输出管Q9、Q10的放大倍数是按30计算的,所标数值均为近似值。)
1、恒流电路:
D1、D2为Q3、Q6提供基准电压(1.4V)。
Q3、R3、D1、D2组成恒流电路,为差动放大的Q1、Q2提供射极(静态)电流(1.4mA)。
Q6、R10、D1、D2组成恒流电路,为Q4提供恒流负载(4.7mA)。
2、输入电路:
Q1、Q2组成差动放大电路,信号由Q1基极输入,Q1射极输出;Q2基极反馈输入。
3、推动放大电路:
Q4、Q5、Q6组成推动放大电路。
由前级输出到Q4基极,Q6组成恒流负载,Q5组成箝位电路。
Q5组成的箝位电路保证Q5的UEC保持在一定的电压,目的是为输出级提供稳定的静态电流。
4、输出级电路:
由Q7、Q8、Q9、Q10组成射极输出电路。
这里与常规不同的是输出管Q9、Q10是同类型的NPN功率管,而非互补功率管,因此接法与常规有所不同。但总的结果也是相同的:Q7、Q9组成NPN型复合管;Q8、Q10组成PNP型复合管。
❽ 共射放大电路如题图2-4所示,已知β,Rb1,Rb2,Re,Rc,Rl求(1)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假设电路工作在放大区(因为没有具体的数据,不在放大区无法计算)。
①、工作点大概的估算公式为:(Vc×Rb2/(Rb1+Rb2)-0.65)/Re
意思是:集电极电流≈发射极电位/发射极电阻=(基极电位-发射结电压)/发射极电阻
②、Rbe的表达式:Rbe=rbe+βRe,其中的rbe是指在特定工作点下的基极电阻,需查晶体管手册中给定测试数据得到。rbe随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减小,当基极电流比较大时可以忽略,但基极电流较小时不能忽略。
③、
其中的 Rb 是Rb1 和Rb2 并联等效电阻。
❾ 理想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若R1=R3=1欧姆,R2=R4=10欧姆,试求该电路的电压放大
此题为减法电路,上抄面一个运放工作在跟随器状态,运用叠加原理求输出响应;
ui1输入时为反向比例放大,uo1=-(R2/R1)ui1=-10ui1
ui2输入时为同相比例放大,uo2=[(R1+R2)/R1]*[R4/(R3+R4)]*ui2=10ui2
uo=uo1+uo2=10(ui2-u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