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字式秒表电路
如图所示,供参考。已仿真
⑵ 30秒倒计时电路的设计
首先要有个可以产生1秒的时钟电路,可以通过CD4040加32768HZ的晶镇分频,分频后是2HZ,还要在分一次可以用CD4013之类的双D触发器实现,但我一般1秒的记时喜欢使用家庭的石英钟的电路.他的脉冲的0.5HZ也就是2秒发一次,但需要通过二极管来整出来,因为他的0.5HZ是分别发的然后对地是1赫兹. 然后就是记时电路,可以用2 个CD4028是带有正负记时的十进制记数电路,有进位和借位(在减记数时用到借位)BCD码输出,通过CD4511或CD4543(我比较喜欢CD4543,因为他的6和9显示的比较人性化,而4511显示的6没有最上面的横,和b的样子差不多,9没有下面的一横和q差不多)来进行数码管驱动,而4543的好处是他可以选择共阳极还是共阴数码管.然后把4028设定到负计时方式(通过引脚的电平来控制)然后可以用个电子开关比如CD4066来控制设定的时间这个可以定时到99秒,但要是显示30秒,需要预先设定到3和0十位的3需要先自己做个小脉冲发生器,来进行设定,这个自己就可以设计出电路来了吧~
⑶ 谁告诉我2秒延时电路怎么做啊,也就是通电两秒,电流通过才能电路
不清楚你要控制什么,简单的买个时间继电器就可以了,复杂的请看图,或者回到这里看看吧答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st=-1&tn=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D1%D3%CA%B1%B5%E7%C2%B7&s=0
⑷ LED闪烁灯,闪烁频率大概3秒钟亮一下,具体怎么设计电路最简单的。
由于晶体三极管具有非线性,两个三极管通电后瞬间肯定有一个先导通。假专设当左边9014先导通时,则其属C极降为低电平,左侧LED点亮,同时左侧1uF电容开始充电,当充满电时(左负右正)的电压致使右侧9014导通(其C极降为低电平),右侧LED点亮,同时右侧开始充电(电容上瞬间电压降低)致左侧9014截止(其C极变为高电平)使左侧LED熄灭;当右侧电容充满电时,左正右负的电压又驱使左侧9014导通(其C极又降为低电平,左侧LED重新点亮)。如此不断循环,周而复始。
这种交替导通并维持一定时间的状态方式称双稳态电路。
调整15K电位器,就是调整电容的充电时间,故而能改变LED灯的闪烁频率。
⑸ 如何用555定时器设计一个延时一秒的电路
定时时间公式:
T= 1.1 * R1 * C1
要建立1分钟定时器(60秒)需要55k欧姆电阻和1000uf电容:
1.1*55k*1000uF
(1.1*55*1000*1000)/1000000 = 60.5 ~ 60 秒.
当引脚3输出低电平,LED点亮,输出高电平,LED熄灭。LED最初是点亮的(引脚3输出低电平),一旦按下按钮(555触发引脚2),定时器将开始,LED将熄灭(引脚3输出高电平),定时时间到达后。引脚3将再次输出低电平,LED点亮。
用1M的可变电阻,并设置电阻值为55k欧(用万用表测量)。可以很容易计算出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定时器电路的电阻值:
5分钟定时电路
5*60 = 1.1 * R1 * 1000 uF
R1 = 272.7 k ohm
要建一个5分钟的定时器电路,可以简单地改变可变电阻值为272.7k欧姆。
10分钟定时器电路
10*60 = 1.1*R1*1000 uF
R1 = 545.4 k ohm
要建一个10分钟的定时器电路,可以简单地改变可变电阻值为545.4 k欧姆。
15分钟定时器电路
15*60 = 1.1*R1*1000 uF
R1 = 818.2 k ohm
要建一个15分钟的定时器电路,可以简单地改变可变电阻值为818.2k欧姆。
⑹ 求大神设计个2秒钟通断一次的电路。越简单越好。
然后采用D触发器进行二分频,即可得到高低电平都是2秒钟的脉冲信号,然后去驱动继电器等开关电路
⑺ 电子钟的工作原理
电子钟是一个将“ 时”,“分”,“秒”显示于人的视觉器官的计时装置。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示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具有校时功能和报时功能。因此,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和振荡器组成。
主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
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
(7)秒钟电路扩展阅读;
时钟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物品之一,原因是需要持续量测时间间隔,有些自然的时间间隔(如日、闰月及年)可以用观测而得,较短的时间间隔就需要利用时钟。
数千年计时设备的原理也有大幅变化,日晷是利用在物体在一平面上影子的变化来计时,计算时间间隔的仪器也有许多种,包括最广为人知的沙漏。配合日晷的水钟可能是最早的计时仪器。
欧洲在1300年发明了擒纵器,后来也创作了第一个机械钟,可以利用像摆轮之类的振荡计时设备。发条驱动的时钟约在15世纪出现,钟表业约在15世纪至16世纪开始发展,1656年发明了摆钟。